哦香雪教案
高中语文《哦,香雪》教案
高中语文《哦,香雪》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哦,香雪》的主题思想和情节内容。
2.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1. 课文《哦,香雪》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3. 讨论课文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课文《哦,香雪》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4.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2.2 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培养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全班交流: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培养倾听和表达能力。
4. 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
2. 学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评估。
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评估。
3.2 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自我评价自己在阅读理解和分析课文中的表现。
2.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同伴在讨论和表达中的表现。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能力、口头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课文《哦,香雪》的文本。
2. 作者相关作品的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材料。
4.2 教学材料1. 课文《哦,香雪》的复印件或电子文档。
2. 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记录和写作。
第五章:教学时间与安排5.1 教学时间1. 本章节的教学时间为45分钟。
5.2 教学安排1. 第一节课:引入新课,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哦香雪教案5篇
《哦,香雪》教案 1
作者: 加入日期:06-07-25
教学目的:
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目的之 2 难点:目的之 3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简介并导入: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
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
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
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
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
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
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
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哦,香雪》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白话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哦,香雪》教案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哦,香雪》教案篇一哦,香雪【教学目的】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目的之2 ,难点:目的之3。
【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一、简介并导入: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
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
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
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二、阅读分析并说明过渡语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过渡语是: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
”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过渡语是:可是,那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
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象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哦,香雪》教案
《哦,香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分析文本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作品中展现的美好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分析香雪的形象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
2. 难点:体会作品中细腻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哦,香雪》文本。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哦,香雪》这篇小说,大家先快速浏览一遍,然后说说你们的初步感受。
(学生浏览)生 1:我觉得香雪这个人物很有意思。
师:那你说说香雪怎么有意思呀?生 1:她很单纯,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
师:嗯,说得不错。
那还有其他同学有感受吗?生 2:我觉得小说里描写的那个小山村挺特别的。
师:好,那咱们就具体来分析分析香雪这个人物形象。
大家找找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香雪的特点呢?(学生讨论后发言)生 3:她为了一个铅笔盒,走了那么远的路,很勇敢。
师:对呀,这确实体现了她的勇敢,还有吗?生 4:她很渴望知识,想要用鸡蛋去换铅笔盒。
师:非常好,那通过香雪这个人物形象,大家想想小说想表达什么主题呢?(学生思考讨论)生 5:是不是想说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师:很有道理,还有其他的理解吗?生 6:也表达了乡村和现代文明的碰撞吧。
师:嗯,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那咱们再来回顾一下,小说中有哪些细节让你们印象深刻呢?(学生纷纷发言)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学生对小说的理解比较到位,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
但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情感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下次教学时要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引导。
同时,要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
3.2 哦,香雪教案教学目标凝及其文学成就;2.鉴赏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3.鉴赏小说诗化语言和结构;4.感受小说人物内心的青春悸动,体会生命的美好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时代背景,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学习作者语言运用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小说中的景物美、语言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著与坚毅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鉴赏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感受小说人物内心的青春悸动,体会生命的美好。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山外有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抒情小说《哦,香雪》就是这样一篇大山中的文章。
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大山,是什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让我们一起学习铁凝的小说《哦,香雪》。
二、写作背景在20世纪的中国,人性和人道主义一直是文学的普遍而敏感的话题,“人的觉醒”不仅为“五四”新文学带来了普遍的人道主义,也开成了新文学的创作的强烈的文体意识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新文学在以后的发展虽然经历了许多曲折,但人道主义始终是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的主要思想内涵和情感依托。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文学中的人性与人道主义被作为大逆不道的异端邪说,并且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越来越严厉的打击,被不加区别地斥之为“资产阶级思想”“修正主义理论”,作家的独立思考与艺术个性都不得被否定,他们必须在政治斗争中被各种大一统的思想与思想模式所改造和取代。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惟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惟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盛行。
而作为有着广泛影响的文学也必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强烈的关注。
铁凝的小说《哦,香雪》也正产生于此时,它深刻地反映了80年代初整个中国走向文明、开放的艰难与坎坷。
《哦,香雪》+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课文《哦,香雪》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作品背景。
分析并欣赏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和艺术手法。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体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哦,香雪》的作者、作品背景。
概括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文学形象和艺术手法。
探讨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3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风格。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哦,香雪》,引发对课文的好奇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查找生词和短语,解释其含义。
3.3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文学形象和艺术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通过讨论深入分析作品,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3.5 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强调重点难点,提醒学生注意。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作业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和自主学习,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4.2 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思考问题。
学生要求书写规范,表达清晰。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和表现。
5.2 评价方法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哦,香雪》+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哦,香雪》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鉴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会珍惜亲情、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哦,香雪》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鉴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哦,香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结合课后注释,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出自己的观点。
(2)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互相交流心得。
4. 分析与鉴赏(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象征意义、比喻等。
(2)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2)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总结课文《哦,香雪》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3. 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珍惜亲情、友情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分析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哦,香雪》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哦,香雪》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哦,香雪》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哦,香雪》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哦,香雪》的背景知识2.学会朗读表演《哦,香雪》3.培养学生语感、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感知段落意境,掌握朗读表演技巧。
2.借助朗读《哦,香雪》,感悟爱情真谛,提高综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会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2.理解不同段落的表达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对《哦,香雪》背景知识的了解1.老师向学生介绍《哦,香雪》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背景、主题及产品形式。
2.口述内容辅以图片、音频等手段让学生更好地记忆、理解和体验。
3.自由讨论一下各自对《哦,香雪》的感受或理解,明确感性认识。
二、初读《哦,香雪》1.让齐桓公说起故事,介绍《哦,香雪》。
2.整个文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倩女离魂的爱情传说;第二部分,陌生人之间浅谈,表扬和赞美的话语;第三部分,情侣之间片刻的无言。
3.让学生快速阅读整篇文章。
4.整体感受:抒情、美丽、即兴。
应该说,整篇文本是低语、轻轻呢喃,是俯在泉边抚摸着碧水,是秋夜中jazz乐的旋律。
5.初读后让学生谈谈各自的情感体验,共同探讨。
二、重读《哦,香雪》1. 分段朗读: 大约每个小部分设一个小队,让学生负责穿插旁白,让大家更加感受到故事的情境表现。
2. 初步归纳:读完每段,让学生自由谈论各自的感受,并让每组根据段落内容建立自己的表情、语调和点题,使每个小组拥有自己的特色。
3. 合作排练:每个小组排练自己的部分,准备合成全文。
三、朗读《哦,香雪》1.前言:主持人对全体参与者进行述明:朗读的演讲分段分发,每段6秒钟的设定时间。
2.朗读表演:各小组依次朗读自己的部分,黑板上计时器驱动大家争分夺秒,紧张但又充满趣味。
有时,为了更好的表现情感,适当停顿、低语是非常必要的。
3.展示互动。
展示自己排练内容,让每个人给出分析、表扬和建议,给予互相借鉴和砥砺的心理暗示。
《哦,香雪》优秀教案
《哦,香雪》优秀教案
《哦,香雪》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二、主要内容
《哦,香雪》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细腻描绘,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
三、重难点
重点:分析香雪的形象特点,理解作品的主题。
难点:探讨作品的时代意义和文化内涵。
四、教材分析
这篇小说语言优美,人物形象鲜明,通过香雪这个典型形象展现了特定时代下农村少女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教材选取本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体会人性的美好与复杂,同时也能让学生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目标
1. 学生能深入理解小说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探究精神。
3.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六、教学过程
采用问题式的探究性学习。
1. 提出问题:香雪为什么对铅笔盒如此执着?
2. 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原因。
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4. 再次提出问题:香雪的追求代表了什么?
5. 学生继续探究,发表自己的见解。
七、教学设计亮点
设计一个“香雪的内心世界探寻”的活动,基于这个活动设计学生对香雪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和表达。
八、课后作业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我心中的香雪》,要求体现出对香雪形象的理解和自己的感悟,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
《哦,香雪》教案
《哦,香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运用《哦,香雪》的基本知识,包括故事情节、人物特点、主题等。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哦,香雪》的原文、课文录音和相关图片。
2.PPT 或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3.黑板、白板和相应的书写工具。
4.学生练习册和评价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5 分钟)教师出示一张与《哦,香雪》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引入教学主题。
随后,教师可以用简短的动画片段或开放式问题,启发学生对话,引导他们对《哦,香雪》的故事情节和主题进行猜测。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哦,香雪》进行小组阅读。
每个小组由3-4 名学生组成,每人轮流阅读一小段,然后共同讨论答案。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故事情节、人物特点和主题等方面。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问题,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3. 分析 (20 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哦,香雪》进行深入分析。
可以采用问答、讨论和小组演绎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行为举止有哪些?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特点?•故事中的冲突和转折点是什么?它们对故事情节和主题有何作用?•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4. 创作 (25 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创作。
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故事延续、故事改编、人物设定或情感表达等。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素材或写作框架,以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和准确表达。
5. 展示 (15 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可以通过朗诵、表演、PPT 展示等方式展示创作成果。
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和交流,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师带领学生对整堂课进行总结。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哦,香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创作来深化对故事的理解。
《哦,香雪》教案
《哦,香雪》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哦,香雪》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农村女孩香雪的奋斗历程,培养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2. 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村发展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香雪在城市打工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以及她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重点: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或身边人为了改变生活条件所付出的努力。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圈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式。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香雪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发展。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香雪在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品质,以及她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8. 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板书《哦,香雪》板书内容:1. 香雪的性格特点:聪明、勤劳、善良、坚定、乐观2. 香雪的奋斗历程:农村 > 城市打工 > 积攒钱财 > 回家乡发展3. 关注农村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香雪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答案:香雪性格特点:聪明、勤劳、善良、坚定、乐观。
对家乡发展的影响:积攒钱财,回家乡发展,带动家乡经济。
2. 作业题目: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编写一个关于自己或身边人的故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哦,香雪》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了一个农村女孩的奋斗历程,培养了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香雪的性格特点和奋斗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农村发展问题也产生了关注。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农村生活的陌生感,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对此方面的引导。
《哦,香雪》教学设计【7篇】
《哦,香雪》教学设计【7篇】《哦,香雪》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折射一出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教学重点】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从标题入手激发学校情趣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香雪在一个怎样的姑娘?题目怎样理解?明确:标题中的“哦”:(1)哦表示领会、醒悟,包含有赞叹:哦,我明白了,香雪原来是这样一个执著的女孩子!(2)哦叹词,表示惊奇。
哦,香雪,真是个执著的女孩子啊!“哦,香雪”是一个有诗意的标题,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标题体会到作者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倾注了赞叹、喜爱之情。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作者铁凝,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
铁凝是新时期以来以写女性的题材见长的女性的作家,她的《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等一系列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塑造了众多的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坛女性人物画廊。
三、探究思考,把握主题与人物形象1.作者为什么要把故事安排在处于封闭状态的大山之内?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火车的经过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和那里的人们尤其是以凤娇和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姑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
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
《哦,香雪》教案
《哦,香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铁凝。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3. 学习小说中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香雪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 教学难点:理解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以及小说所反映的时代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山村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山村生活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山村生活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山村女孩的梦想和追求。
2. 知识讲解(15 分钟):- 介绍作者铁凝及其作品。
- 讲解小说的背景,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 带领学生梳理小说的情节,了解香雪的生活环境和她对铅笔盒的渴望。
3. 小组讨论(10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香雪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 课堂总结(5 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小说的背景、作者介绍、情节梳理以及香雪的人物形象分析。
-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梦想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小说的背景和作者铁凝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并且通过讨论,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通过小组讨论,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香雪的人物形象。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限制,对一些细节的分析可能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安排更多的时间进行细节分析和讨论。
《哦,香雪》教案
《哦,香雪》教案《哦,香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形象,感受主人公香雪的美好品质。
2、让学生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风格。
3、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培养学生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时代发展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香雪的形象特点,理解其精神内涵。
(2)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和景物描写的妙处。
2、教学难点探讨小说的主题,以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代社会,交通工具多种多样,火车、汽车、飞机等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出行。
但在一些偏远的山区,交通还相对落后。
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个小山村,去认识一位叫香雪的姑娘,看看她和火车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铁凝,1957 年生,当代著名作家。
主要著作有《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等。
她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背景介绍《哦,香雪》写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台儿沟的故事。
火车的开通,给这个封闭的小山村带来了新的变化和冲击。
(四)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明确: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与火车之间发生的故事,展现了山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
)2、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人物?(明确:主要人物有香雪、凤娇等。
)(五)文本研读1、分析香雪的形象(1)香雪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怎样的情景?(明确:“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
”)(2)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香雪的胆小?(明确:比如在火车到来时,香雪总是躲在后面。
)(3)那香雪又有勇敢的一面吗?体现在哪里?(明确:她为了换一个自动铅笔盒,勇敢地踏上火车,走了三十里夜路回家。
)(4)从香雪与其他姑娘的对比中,能看出香雪怎样的特点?(明确:凤娇等姑娘更关注火车上的头饰、手表等物品,而香雪更关心学习用品,体现了香雪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哦,香雪》教案
《哦,香雪》教案《哦,香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让学生感受小说中所展现的时代风貌和人性之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香雪的形象特点,体会她的心理变化。
(2)理解小说中火车、铅笔盒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1)探究小说的主题,理解作者对时代和人性的思考。
(2)体会小说清新优美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今天的课程开始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特别渴望得到某样东西的经历?也许是一个玩具,也许是一本书,也许是一次旅行。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香雪,也有着她深深渴望的东西。
让我们一起走进铁凝的《哦,香雪》,去看看香雪的故事。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铁凝,1957 年生,当代著名作家。
主要著作有《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等。
她的作品风格清新、细腻,常常关注女性的命运和心灵世界。
2、写作背景《哦,香雪》写于 1982 年,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
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描写,展现了时代的变迁对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影响。
(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讲述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带来的波澜。
香雪为了换取一个自动铅笔盒,勇敢地登上火车,用四十个鸡蛋换来了铅笔盒,独自走三十里夜路回家的故事。
2、小说围绕香雪主要写了哪几个情节?(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
(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
(4)香雪登上火车用鸡蛋换铅笔盒。
(5)香雪独自走夜路回家。
(四)人物形象分析1、香雪是一个怎样的女孩?请结合文中的描写进行分析。
(1)纯朴善良:香雪在火车上与其他乘客交流时,表现出了她的纯朴和善良。
【高中语文】《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哦,香雪》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目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四、教学方法五、教学步骤【高中语文】《哦,香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哦,香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2)能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热爱,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哦,香雪》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2.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隐喻、象征等手法的理解与分析。
2.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1 简要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
1.2 板书课文《哦,香雪》,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寻找答案。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4.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
4.2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5. 情感升华5.1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热爱。
5.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6. 课堂小结6.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哦,香雪》文学课教学教案
《哦,香雪》文学课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哦,香雪》的文学风格特点和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2.理解小说中传达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人与社会关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性和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小说阅读1.1小说概述《哦,香雪》讲述了一个家庭的终极问题:子女们如何对待老人的死亡问题。
通过采访的方式,小说描绘了一个中国家庭的生活状况,并呈现了一个社会现实的侧面。
1.2小说分析(1)文学特点分析小说采用了采访的形式,结合了小说和新闻取材的写作方式,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
(2)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老人、子女、孙子、女婿、外孙女等。
其中,老人是小说最为核心的人物,他的心态、观念和行动在小说中十分重要。
(3)情节分析小说情节紧凑,扣人心弦。
通过整个故事的起伏跌宕,人物的明暗变化以及主题的阐释,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对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2.文学鉴赏3.1文学语言分析小说语言简练、朴实无华,但却同时富有情感韵味。
通过一些简洁的词汇,抒发最深刻的情感。
4.2主题探究(1)「尊老」「愚孝」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通过小说中老人的陈述、子女们的矛盾较量,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中国家庭中「尊老」和「愚孝」问题的复杂性和现实性。
(2)现代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小说中描述了现代家庭内部关系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情况,从而引发读者对现代社会中责任和义务的思考。
5.文化教育6.1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通过小说中的反思,我们看到了「尊老」和「悯贫」这些传统的美德和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动应用。
7.2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小说中描写的老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让我们思考现在的「空巢老人」问题,既需要社会关怀,也需要家庭的温暖。
三、教学方法:1.课前布置作业老师会在课前让学生阅读小说的一部分,然后要求在课堂上作一个小组讨论,讨论小说中人物形象和情节。
《哦,香雪》教案
《哦,香雪》教案第一篇:《哦,香雪》教案《哦,香雪》教案教学目标: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文章主旨,感受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时代性。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要在一课时内完成教学,必须抓重点。
香雪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分析这个人物形象时,重点分析她和其他姑娘不一样的特别的地方,避免面面俱到。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水到渠成的把握文章的主旨。
相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久远的故事,有必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人物所生活的时代和背景,这样才能充分理解人物的特点和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个人物所要表达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作者及背景简介(一)同学们知道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是谁吗?就是我们今天要读的小说《哦,香雪》的作者铁凝。
她是2006年被当选为作协主席的,接替已故作家巴金先生。
铁凝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颇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进行专题研究和阅读。
26年前,也就是1982年,她发表了《哦,香雪》这篇小说,并且获得了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2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1978年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并开始以一些大中城市作为经济特区进行试点。
1982年的中国还是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有吹遍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广大的农村和山区还处在极其贫穷落后封闭的阶段。
《哦,香雪》这篇小说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小说,一起感受在那样一个时代里生活着的人和发生着的事。
作者铁凝,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
(二)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也许祖祖辈辈有着同样的回答,山外还是山。
然而幸运地是小山村台儿沟人们的生活因为一列火车而发生了变化,从那以后,他们知道了山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今天著名作家铁凝将为我们展现这一划时代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哦香雪教案
哦香雪教案
哦香雪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二、教学重点:
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
中国的汉字丰富多彩,一个字有好多种读音,不同的读音包含了说话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来学习铁凝的一篇抒情小说,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
首先,我想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课题。
标题中的“哦”,读什么音?怎样理解?
明确:标题中的“哦”:
(1)ò表示领会、醒悟,包含有赞叹:哦,我明白了,香雪原来是这样一个执著的女孩子!
(2)ó叹词,表示惊奇。
哦,香雪,真是个执著的女孩子啊!
“哦,香雪”是一个有诗意的标题,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标题体会到作者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倾注了赞叹、喜爱之情。
2.赏析人物形象
(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香雪,你认为她身上具有怎样的特点?用一个词语概括,并用小说中的具体内容来说明。
腼腆、纯朴、诚实、自尊、执著、向往现代文明、热爱家乡想改
变家乡面貌……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
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语言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
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2)分角色朗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明确: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
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
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
“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火车的经过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和那里的人们尤其是以凤娇和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姑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3)请大家通读课文,找一找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
明确: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
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
(4)提问:她们的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明确:不一样。
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
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
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
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5)提问:香雪为什么会有这种与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表现呢?
明确: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的同学有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而她只有一只“小木盒”,她们常常取笑她。
因此香雪非常地希望能拥有和她一样的铅笔盒。
所以当她看到火车上的学生有这样的铅笔盒时她就更加注意了。
追问:既然香雪已经拥有了一个铅笔盒并且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那她为什么还要追求火车上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呢?
明确:因为她镇上的同桌总是把自己那只宽大的塑料泡沫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
而且她们总喜欢问她一天吃几顿饭。
香雪后来明白,自己的木制铅笔盒在她们眼里成了贫穷、落后、封闭的代名词,她们是瞧不起她的贫穷,是对她和她的小山村的蔑视。
香雪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她想拥有和镇上同学一样的铅笔盒,也想学着同桌那样,把铅笔盒“啪”地合得严严实实。
(6)提问:在作者看来。
铅笔盒象征着什么?香雪对铅笔盒的“渴望”又象征着什么?
明确: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是文化和知识,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
正因为如此香雪才会成为第一个走出台儿沟的人,登上火车换取她渴望得到的铅笔盒,集体朗读小说结尾香雪回家这部分,体会香雪的情绪变化和她眼中景物的变化,并想想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明确香雪情绪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①“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怕
②“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
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
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
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不怕
③“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犹豫
④“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坚定
以上几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我们想一想:每个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经历一番心理斗争)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
4.拓展、讨论,
(1)有人说,香雪不喜欢她父亲亲手做的“小木盒”,而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铅笔盒.是虚荣心的表现,意味着纯真而质朴的乡村文化的失落。
有人说,换铅笔盒的“历险”。
正是小说的重点和高潮,表现的是香雪的自尊与自强,意味着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不可抗拒的魅力.是乡村社会走向开放的起点。
你更赞同哪种观点?你觉得“香雪”的未来更可能是怎样的?你觉得未来的“台儿沟”是什么样子?
六、小结课文
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但并不意味着纤弱、单薄、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那淳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当人们在疯狂地追求所谓文明的时候,这种淳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
哦香雪教案2
【学习目标】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
物的作用。
2.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3.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说明:
1.重点: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段落较多,标号段号。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前预习,享受学习乐趣
字词积累
语音字形
词义
小说的相关知识、作者简介
阅读时发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
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
一、厚积薄发,展我风采
交流小说的有关知识。
二、检查预习
1.铁凝,()人,()代()家,现任()。
2.读准黑体字字音
皱褶嘟囔吮吸捂怂恿娇嗔辗轧搡2、练会下面字的字形嗔怪黯然挟持粟米皱褶蠕动熠熠儒家3、词义刻意:惆怅:悸动:怂恿:蠕动:撼天动地:斟酌:
三、导入新课
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山外有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抒情小说《哦,香雪》就是这样一篇大山中的文章。
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本的故事情节略显散乱,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大山,是什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请大家用笔圈划出来。
五、深入探究
1.香雪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几段?在文中找出原句并说说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在火车到来的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她们感兴趣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体现香雪怎样的性格?
3.香雪追求的是不是“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用文中的原话)。
4.作者在65自然段中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其中有“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这样一句话,如何理解?说明了什么?
5.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6.香雪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得,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说说其作用。
七、课堂质疑,拓展深化
针对预习中出现的还未解决的问题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完成。
八、课堂小结,收获整理
从本课的学习中你学到了哪些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总结。
九、巩固练习,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