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者先合同义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消费者权益保护是现代社会法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对于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整体框架在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我国目前主要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对生产者、经营者的责任也做出了详细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用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自1994年颁布以来,不断得到完善和丰富。
该法规定了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对欺诈、强迫、误导等行为予以禁止,强调了侵权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是我国专门用于保护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的法律,1989年颁布实施。
该法规定了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对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侧重于从源头上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消费者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的六项基本权利,包括知情权、选择权、安全权、知识产权、维权权利及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权利。
这些权利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经营者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经营者在生产、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应当遵循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不得欺诈、虚假宣传或者强迫消费者购买。
同时经营者还应当承担产品质量的主体责任,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3.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对欺诈、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行为,法律给予了相应的惩罚措施,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颁布以来,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消费者权益法律法规重要知识点梳理
消费者权益法律法规重要知识点梳理一、消费者权益保护基本原则1.平等自愿原则: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应当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交易,禁止强迫、欺诈等不当手段。
2.公平交易原则: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交易应当公平,并保证消费者能够充分了解商品或服务的信息。
3.诚实信用原则:消费者与经营者应当本着诚实守信的原则进行交易,遵守合同约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4.知情权原则:消费者有权获得商品或服务的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并能够自主决策。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定了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禁止了不正当竞争和销售欺诈行为。
2.广告法:对商业广告的发布、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规定,保护消费者不受虚假、夸大宣传的误导。
3.合同法:规定了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契约关系,保护消费者的合同自由和合同权益。
4.售后服务管理办法:明确了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后应履行的义务,如质量保证、维修、退换货等。
三、消费者的基本权利与维权途径1.权益一:权益保护和救济机构。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组织形式包括___和消费者委员会,可以提供服务和帮助消费者解决消费纠纷。
2.权益二:知情权和决策权。
消费者有权获得真实、准确、完整的商品或服务信息,并且可以自主选择。
3.权益三:质量权和安全权。
消费者可以对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提出要求,有权要求退换货或索赔。
4.权益四:维修、退换货权。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后发现质量问题,有权要求维修、退换货或者进行赔偿。
5.权益五:消费者教育权。
消费者有权接受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消费知识的教育,提高消费者的识别和维权能力。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责任与义务1.经营者的责任与义务:经营者应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履行质量保证、信息披露、退换货等义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政府的责任与义务:政府应当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机制,推动消费者维权和消费环境的改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详解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详解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适用本法。
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
第三条消费者享有安全、知情、选择、公平交易、获得赔偿等合法权益。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
大众传播媒介有权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二章消费者的权利第五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
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检验报告、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等有关资料。
第六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第七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要求经营者尊重其人格尊严,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第八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依法要求经营者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章经营者的义务第九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第十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保证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符合消费者的要求。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保证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缺陷。
第十一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发票等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经营者必须出具。
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内容
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内容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一项社会管理政策,旨在保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近年来,随着民众对价格、质量、保修权利和其他问题的日益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201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时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消费者的法律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条规定,消费者是指在商品和服务交易中以自身不属于商业行为目的为对象的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自然人。
根据本条规定,消费者可以被定义为以非商业目的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自然人。
二、消费者的权利1、信息公开权消费者有权利要求销售者提供商品的销售情况、原产地、生产厂家、品牌、质量、参数、使用方法、价格、保修、服务等商品信息,以便消费者在购买前做出明智的抉择。
2、质量保证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有权利要求商家提供质量保证,因商品质量问题而受到的损失,商家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并做出相应的赔偿或补偿。
3、安全保证权消费者有权利要求商家的商品和服务无安全隐患,商家应当确保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后不会受到人身或财产的损害。
4、修理和更换权消费者有权利要求商家维修或更换质量不合格的商品,并在保修期内免费维修或更换不合质量要求的商品。
三、消费者的义务1、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消费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低于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消费。
2、有利于社会进步消费者应当尊重社会伦理道德,不得购买和使用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商品,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消费。
3、充分使用消费者应当尽量利用购买的商品,充分利用商品的有效期,不得有意地损害商品,以逃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消费者提供了一整套有力的法律保障,保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从而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如果消费者和商家都能充分遵守本法,就可以使市场经济秩序更加规范,使消费者享有更多更好的权利,从而为持续健康的社会发展建立稳固的基础。
合同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关联性研究
合同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关联性研究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两部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重要法律。
合同法主要规范了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则侧重于保护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虽然这两部法律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调整对象,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
合同法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合同关系的法律,其基本原则包括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合法等。
这些原则为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提供了基本的规范和指导。
在市场经济中,合同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形式,通过合同,当事人之间约定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有效运行。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过程中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律。
其立法目的在于维护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等一系列权利,以矫正消费者在与经营者交易中所处的弱势地位,保障市场交易的公平和公正。
合同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关联性首先体现在合同的订立方面。
在消费领域,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交易大多是以合同的形式进行的。
例如,购买商品时的买卖合同、接受服务时的服务合同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的权利进行了特别的规定,如经营者有义务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商品或服务信息,不得进行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
这一规定实际上是对合同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体现和强化。
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规定了某些格式合同中的不公平条款无效,这也是对合同法中公平原则的维护。
例如,一些商家在合同中规定的“一经售出,概不退换”等条款,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框架下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在合同的履行方面,合同法要求当事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经营者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的义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对于商品的质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所销售的商品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法律】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在现代社会中,消费者的利益和权益保护愈发受到重视。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许多国家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1. 消费者权益保护基本法律原则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法律原则主要包括公平合理、充分信息、合同自由、差价补偿、维修、退货和保险赔偿等。
1.公平合理:商家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应当做到公平待遇,不得歧视消费者。
2.充分信息:商家应当提供充足的商品信息和服务内容,消费者有权知晓产品质量、价格、使用说明等,以便做出明智的消费决策。
3.合同自由:双方在交易时应当自愿达成协议,并遵守协议约定的内容。
4.差价补偿:如果商家在产品价格上进行虚标或误导宣传,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补偿差价。
5.维修、退货和保险赔偿:当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者无法正常运作时,消费者有权进行维修、退货,或在保险赔偿的情况下获得赔偿。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中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
该法律于1993年1月1日颁布,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成为中国消费者维权的法律基础。
该法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H2 2.1 定义和范围本法对消费者权益和责任进行了明确定义,并明确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范围。
保护的范围包括商品和服务,以及与消费者权益密切相关的广告宣传、合同订立和履行等。
H2 2.2 商家义务和责任本法规定了商家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的义务和责任,要求商家提供真实、充分的信息,保障商品和服务质量,提供售后服务等。
H2 2.3 侵权责任本法规定了消费者因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而遭受损失时的侵权责任,包括商家承担连带责任等。
H2 2.4 组织和机构本法设立了消费者协会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等组织和机构,用于协助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H2 2.5 法律救济途径本法明确了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法律救济途径,包括提起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仲裁等。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摘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许多原则性规定和立法空白难以适应新的司法实践的需要,且修改立法和制定相应的司法解释工作也未能及时跟进,致使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的审理工作中遇到了许多新难点和疑点问题.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亟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是其适用范围问题。
本文将对于在司法实践中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用范围存在争议的几个问题逐一做讨论.【关键词】消费者适用范围权益【正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第3条规定:“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遵守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应当遵守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这两条规定是消费者保护法适用范围的原则表述,适用范围为消费者的生活消费,即公民个人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营模式和交易方式持续创新,各种新型服务项目及消费方式不断涌现,使司法实践中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用范围产生了争议。
下面我将一一阐述相关问题和我的观点:一、单位是否为消费者,是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现实生活中单位生活消费的现象大量存在,单位购买生活消费品作为福利分发给职工个人是常见现象,有的虽非生活福利,但最终也归个人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单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否可作为生活消费的主体纳入消费者范围。
司法实践中对于消费者是否仅限于自然人还是包括单位亦存在争议,曾出现过单位以消费者身份到法院起诉的情形。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虽没有明确界定,但从保护在消费过程中处于经济弱者地位的往往是公民个人的角度出发,对消费者身份界定为自然人符合国际惯例。
只有少数学者赞同单位是消费者,认为“消费者不能仅限于个体社会成员,也应包括法人组织,如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等."[1]我认为,从对消费者权益给予特别法保护的角度考察,不宜将该法规定的消费者扩大解释为包括单位(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消费者权益保护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
本文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进行综述,以便消费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发展历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
当时,美国政府针对不正当商业行为和产品质量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立法,确保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随着现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消费者保护问题,并相继制定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
二、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宪法、民法总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多个层面的法律法规。
其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立法的核心文件,具体规定了消费者的权益和维权途径。
1. 宪法我国宪法是我国的最高法律,其中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了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
宪法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了基本保障。
2. 民法总则我国民法总则是于2017年施行的一部综合性民法规范。
其中,第三章专门规定了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明确了消费者的权益和义务,并规定了消费者维权的途径和责任。
3. 合同法合同法是我国的民商法基本法律。
在合同法中,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主要包括消费者订立合同的权利和义务、经营者的责任及违约处理等。
4.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的核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
该法明确规定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包括知情权、选择权、安全权、公平交易权等。
该法还规定了消费者的维权途径,对不正当商业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禁止和惩罚。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意义和作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对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公平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首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为消费者提供了法律保障。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过程中,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框架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框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框架是指国家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建立的法律体系。
在现代社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因此需要法律来保护他们的权益,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框架主要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机构和维权途径等内容,下面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框架进行详细介绍。
一、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法律,于1993年颁布实施,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基石。
该法规定了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包括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安全权、知识产权保护权等,同时规定了经营者应尽的义务,如提供真实信息、保证商品质量、履行售后服务等。
消费者可以依据该法对侵害自身权益的行为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是我国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基本法律,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
该法规定了产品的质量标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产品召回制度等内容,保障了消费者购买到合格、安全的产品。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可以依据该法对产品质量问题提出投诉,要求经营者承担相应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了广告的内容、形式、发布和监督等方面的规定,保护了消费者免受虚假、夸大、误导性广告的侵害。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如发现广告存在违法行为,可以依据该法向有关部门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监管机构1.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是我国负责市场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相关法规政策、组织实施市场监督检查、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等工作。
消费者在遇到消费纠纷时,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2.消费者协会消费者协会是我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通过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教育、协调处理消费纠纷、参与立法监督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维权服务。
经济法案例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消费者权利、经营者义务
【案例1】2018年5月甲公司购进一批国内组装的彩色电视机。
甲公司明知该商品为国内组装却在商品标识上及商品广告上均谎称该商品为日本原装进口的彩电,并以进口彩电价格销售。
2018年5月9日,乙咨询公司,明知甲公司彩电商品谎称为进口商品而以咨询公司名义购10台彩电。
第二天乙咨询公司以甲公司有欺诈行为为诉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判甲公司对其进行赔偿。
2018年5月10日下午,丙也到甲公司购置彩电,丙详细询问导购员彩电是否为原装进口。
导购员肯定回答:“绝对是从日本原机进口,所以不参与国产货的价格降价战,优质优价。
”丙购买时,甲公司开具发票的货名上注明原装进口彩电,价款为每台人民币3000元。
数日后丙偶尔发现电视一处标示为国内某地生产而产生疑惑,与甲公司交涉。
甲公司依然坚持商品是原装机,只有外壳使用国内部件。
丙诉诸法院要求甲公司赔偿。
【案例2】某天,方某到北京某大型超市购物,出来后被超市保安以偷窃为名强行拖回。
保安用语言侮辱方某,并要强行搜身,后经民警核实,方某并未偷东西。
然而,方某的精神受到严重伤害,除了母亲梅女士外不敢接触任何人,被家人送到精神病院住院治疗,花费巨大。
梅女士作为方某的监护人起诉超市,要求超市对已经发生的费用做出赔偿。
经鉴定,方某的精神病与超市的搜身有因果关系。
【案例3】李先生在瓜子二手车直卖网广州分公司(以下称瓜子二手车)购买2015款北汽绅宝D50自动标准版二手车一辆,网站标注:准新车,2015年上牌,里程9000公里。
然而孙先生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车辆发动机异响,油耗居高不下,并且于110公里时速高速巡航状态下,变速箱突发故障。
孙先生将车开至4S店检测,查询维修保养记录得知,此车在2016年4月15日最后一次保养里程为54294公里。
孙先生与瓜子二手车售后交涉,被明确告知瓜子二手车不负责,要消费者直接和原车主交涉。
然而原车主完全不予理会。
孙先生无奈向广东省消委会投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3.15•【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78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消费者权益保护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7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已经2024年2月23日国务院第2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总理李强2024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第三章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第四章消费者组织第五章争议的解决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合法、公平、高效的原则。
第三条国家加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力度,建立和完善经营者守法、行业自律、消费者参与、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共同治理体系。
第四条国家统筹推进消费环境建设,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第五条国家加强消费商品和服务的标准体系建设,鼓励经营者制定实施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不断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
第六条国家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反对奢侈浪费。
第二章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第七条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依法享有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包括以奖励、赠送、试用等形式向消费者免费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保证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免费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瑕疵但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且不影响正常使用性能的,经营者应当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前如实告知消费者。
经营者应当保证其经营场所及设施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并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讲解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法规,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正常经营秩序。
该法的实施对于促进消费者满意度和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面将为大家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首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
例如,消费者有权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受质量保证、公平交易、信息公开、合法合规等权益。
如果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他们可以要求退货、赔偿或者要求重新履约等。
这些规定有效地保护了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的合法权益。
其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
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必须保证商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合同约定和消费者的合理期望。
同时,经营者还要确保提供真实、准确的商品信息,不得歧视消费者,不得强制消费。
如果经营者违反规定,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将会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规定了消费者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消费者组织作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力量,有权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可以代表消费者提出诉讼请求,还可以开展消费者权益教育和咨询等活动。
通过消费者组织的作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可以更好地得到保障。
在具体应用方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规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例如,对于不合格的商品或服务,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承担退货、换货、修理、赔偿等义务。
同时,消费者还可以通过诉讼、仲裁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严惩虚假广告、限制涨价、设立维权基金等措施,以进一步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总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对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平交易、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者应当充分了解自己的权益,并积极参与维权活动。
同时,经营者也要依法经营,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只有在共同努力下,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市场环境,实现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双赢。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4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4一、引言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保法”)是一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法律。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权益意识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维权案件逐渐增多。
其中,消保法第24条关于消费者权益保障和经营者义务的规定,成为了消费者维权的重要法律依据。
本文将对消保法第24条进行详细解读,并探讨在实际案例中如何运用该条款维护消费者权益。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4条的概述1.立法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一些经营者为了追求利润,忽视消费者权益,导致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过程中遭受损失。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我国于1993年颁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其中,第24条对消费者的权益保障和经营者的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
2.法律条款内容概述消保法第24条分为两款,第一款规定了消费者的权益保障,第二款规定了经营者的义务。
第一款全文为:“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下列权益:(一)依法享有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保障;(二)依法享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真实、合法、合理的权益;(三)依法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益;(四)依法享有公平交易、拒绝强制交易的权益;(五)依法享有个人信息保密的权益;(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益。
”第二款全文为:“经营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商品和服务。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4条的具体解读1.消费者的权益保障根据消保法第24条第一款的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保障、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真实、合法、合理的权益、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益、公平交易、拒绝强制交易的权益、个人信息保密的权益等。
这些权益保障为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2.经营者的义务根据消保法第24条第二款的规定,经营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商品和服务。
浅析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缔约过失责任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2 0 条规定: “ 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 供有关商品或者 服务 的真 实信 息 , 不得 做 引人 误解 的虚假 宣传 。
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 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 问 题提出 的询 问, 应 当做 出真实 、 明确 的答复 。商店提供商品应 当明
4 、 不得为不 当免责的义务
我国《 民法通则》 和《 合同法》 对损害赔偿 的范 围 、 方式 等并未 明确
规 定。 三、 我 国商品经 营者 的缔 约过 失责任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2 6 条规定 : “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 、 通知、 声 明、 店堂告示 等方 式做 出对消费者不公平 、 不合理 的规定 , 或者减轻 、 免除其损害 消费者合 法权益应 当承担 的 民事 责任 。格 式合同 、 通知 、 声 明、 店 堂告 示等 含有 前款 所列 内容 的 , 其 内容 无
人造成信赖利益 的损失 。
二、 我国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 规定
码标价 。 ” 由此可知 , 经 营者 的信息 提供 义务 主要包 括 以下方 面 : ( 1 ) 经营者应 当向消费 者提供信 息 ; ( 2 ) 经 营者 应 当真实 、 明确 地
答复询问 ; ( 3 ) 商店出售商品应明码标价。 3 、 经营者 的品质担保义务
过失责任的基础 , 在缔 约过程 中 , 只要当事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 未 履行好 协助 、 通知 、 保密等先合同义务 , 给对方造成损失 , 就应 当承 担 缔约过失责任 。承担缔约过 失责任 的方式 主要是损 害赔偿 , 但
立后 的各 阶段 , 在 合同成立 前违反 品质担 保义务 的经 营者需承 担 缔约过失责任 , 在合 同成立之后违反承担 的概念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解读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解读保护消费者权益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市场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对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解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消费者基本权益,包括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
同时,该法也规定了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如明码标价、提供质量合格的商品和服务、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等。
此外,该法明确了消费者维权的途径和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护。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我国合同法律体系的核心法律。
该法对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合同关系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其中,该法要求商品销售者应当承诺合法、真实、有效,并提供商品说明书、标签等明示信息。
此外,合同法还强调了消费者告知权和阻止不当担保的权利,有效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3.《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是我国对广告行为进行管理的重要法规。
该法规定了广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公正性要求,禁止虚假和误导性广告的发布。
消费者作为广告的接收方,享有了解真实信息的权益。
此外,该法还规定了广告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强制广告主体对广告内容负责,保障消费者权益。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是我国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法规。
该法规定了商品的基本要求和质量标准,把保护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该法明确了商品生产者、销售者、服务者的责任和义务,规定了商品召回制度。
通过该法的实施,我国加强了对商品质量的监管,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除了上述法律法规外,我国还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框架法规解读与维权建议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框架法规解读与维权建议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为了保障消费者在经济交易中的利益,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框架和法规来规范市场行为,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本文将对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框架法规进行解读,并提出一些维权建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
该法规定了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明确了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并规定了违法行为的处理和消费者维权的途径。
消费者可以根据该法进行索赔、退货、维修、赔偿等。
但在实际操作中,消费者维权常常面临一些困难。
因此,应积极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高消费者的法律意识。
二、《合同法》在经济交易中,合同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解释、终止等事项,强调合同双方的平等自愿原则。
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消费者应与经营者签订合同,并认真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法律之一。
该法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市场竞争公平和消费者的利益。
消费者可以通过此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识别和打击虚假广告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四、《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故而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并规定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力。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选择合格的产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维权建议:1. 增强法律意识。
消费者要了解并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自身的权益和义务。
在遇到问题时,及时查阅法律文件,寻找合法的维权途径。
2. 加强自我保护。
消费者在消费前应了解产品的基本情况和市场行情,选择有信誉的商家和品牌。
同时,在购买商品时保留好相关凭证,以备在发生纠纷时作为证据。
3. 主动维权。
商业法律揭秘经营者责任规定
商业法律揭秘经营者责任规定在商业领域,法律对于经营者的责任规定是非常重要的。
经营者在开展经营活动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责任。
本文将揭秘商业法律中的经营者责任规定,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经营者责任的法律依据经营者的责任规定主要依据于商事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了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合同关系,明确了经营者需要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于企业经营者的责任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对于公司董事、经理等核心管理人员的责任特别强调。
他们在经营过程中应当忠实、守信、勤勉地履行职责,如有违法行为,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最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了经营者需要保障消费者权益的规定。
经营者必须提供合格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不得欺诈、虚假宣传,否则将会面临法律制裁。
以上法律依据为经营者责任规定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支持。
二、经营者的履行义务和责任1. 提供合格的商品和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有义务提供合格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
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应当保证商品的质量合格,并且确保服务内容与消费者签订的合同一致。
如果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经营者必须履行售后服务责任,并承担相应的退换货责任。
2. 真实宣传和广告经营者在推广商品或服务时,必须进行真实宣传和广告。
不得以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不得夸大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效果等。
否则,经营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赔偿消费者因虚假宣传而遭受的损失。
3. 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需要收集和使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经营者有义务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不得泄露或滥用消费者信息。
如果经营者泄露或滥用个人信息,将会面临法律追责。
4. 履行社会责任经营者在开展经营活动时,还有义务履行社会责任。
消费者合同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消费者合同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近年来,消费者权益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
其中,消费者合同法作为重要的法律基础,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消费者合同法是指用于保护消费者在商品和服务交易中的合法权益的法律规定。
该法律明确规定了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消费者合同法不仅适用于传统的线下消费交易,还适用于电子商务等新兴消费模式。
首先,消费者合同法明确了消费者的基本权利。
根据该法,消费者享有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多项权利。
例如,经营者在发布商品和服务广告时应当履行真实、准确、完整的告知义务,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得充分的信息;消费者有权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并且有权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作出公平交易。
其次,消费者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要件和效力。
在消费交易中,合同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工具。
消费者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和变更等要件,确保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益得到合理保护。
例如,合同应当以平等自愿原则为基础,双方应当共同协商确定合同内容;如果合同中的条款不合法或者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可以要求撤销或者修改该条款。
同时,消费者合同法还规定了经营者应尽的义务。
根据该法,经营者有义务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真实、准确、及时的信息;在交易中应当保证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安全;在商品和服务出现质量问题时,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消费者可以通过维权渠道,要求经营者履行相应的义务。
当然,消费者合同法的实施离不开消费者自身的意识和行动。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当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识别风险和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同时,发现经营者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应当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促使经营者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综上所述,消费者合同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工具。
它明确了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和经营者的基本义务,并通过约束双方的行为,保障了消费者权益的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营者先合同义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一、问题的提出依传统民法理论及人们的一般观念,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形成必定有一个门头或书面合同的有效存在,尽管经营者与消费者已订立合同,但合同尚未生效,或者消费者与经营者订立合同之际对消费者造成了损害,经营者对此损害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经营者的先合同义务的概念被提了出来,并在西方发达国家受到立法和判例的普遍肯定。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施行至今,人们关注的还仅仅是经营者的合同义务问题,而经营者的先合同义务问题尚未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为更加充分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对经营者的先合同义务及其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先合同义务的基本法理传统民法有关合同的基本原则是"契约自由"。
[1]在大陆法系,由于受法国注释法学和德国"潘德克吞"法学的影响,表现为唯意志沦的绝对合同自山,即只管形式上的意思一致,而不论内容的真实与否。
在英美法上表现为对价论,即无对价则无契约,无契约即无责任。
所谓对价"是一种原因或叮资报答的事情,抛此要求双方在一定事实。
卜或法律上的相互补偿义务"。
[2]不管足大陆法系还足英美法系国家都规定,只有在合同订立后,即当事人达成合意或支付对价后,才产生权利义务关系。
随着以禁止或限制垄断,保护交易公平,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法律的产生,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便成为衡量合同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之一,合同自山受到了一定范围的限制,无合同便无责任的命题受到了普遍怀疑。
1861年德国法学家耶林发表了《契约无效或不成立的损害赔偿》一文,提出了"法律所保护的并非仅是一个业已存在的契约关系,正在发生的契约关系亦应包括在内"。
[3]从而开始了先合同义务的研究。
通常认为,合同不仅包括已达成的协议这一静态的结果,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合同的成立为临界点,合同法律关系叮分为合同法律关系和先合同法律关系.相应地。
把整个合同义务分为合同义务和先合同义务。
所谓合同义务,是指根据合法生效的合同的约定,当事人应当承担的义务。
其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合同已生效。
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应承担违约责任,责任形式包括违约金、赔偿余和强制履行。
先合同义务指在缔约过程中或合同订立后生效之前,当事人基于法律的规定应负的义务。
合同的无效或不成立,仅指合同不发生履行的效力,非谓不发生任何拘束力。
只要符合法定要件,就可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具体到消费合同关系而言,消费者与经营者经过磋商,可能缔结合同,但也可能山于消费者对商品品种、质量颜色、价格或服务质量、环境下生等达不到消费者的要求而放弃购买该商品或接受该服务,使消费合同不成立。
同时,也可能山于经营者的欺诈等行为导致合同无效。
在消费者与经营者缔结合同的过程中,因经营者(经营者的雇员)的作为或小作为给消费者的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经营者应依先合同义务对消费者承担赔偿责任。
先合同义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缔约过程中的先合同义务,即以要约发出之时至合同订立中的义务。
缔约过程中违反先合同义务应负的责任指的是缔约过失责任。
一般认为,缔约始于要约发出之时,终于合同成立之时。
缔约过失指当事人在缔结合同过程中或产生于缔约之前而持续到合同缔结过程中,因当事人的过火,给对方当事人造成的损害。
缔约过失与当事人之间的合同成立与否无关,只要当事人之间存在真实的交易关系就行。
它自何日寸产生,关系到缔约过失责任是否成立。
有学者认为,缔约过失责任自要约生效时产生。
[4]我们认为此点值得商榷,理山如次:第一,缔约过程始于要约发出之时,作为负责的要约者,应该对其要约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也就是况,要约一经发出,要约人便负有一定义务,此种义务足先合同义务。
因要约人的过失给对方造成损害的,其责任形成当然是缔约过失责任,而不能是其他责任;第二,果把要约生效作为缔约过火责任产生时间,则必然要求受要约人对要约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因此,我们认为,要约人的缔约过失责任自要约发㈩之时产生,而受要约人的缔约过失责任白要约生效时起产生。
先合同义务的第二方面是合同成立至合同生效的先合同义务。
合同大都自成立时起即生效,但附条件、附期限合同和法律规定有特别生效要件如履行登记的合同,合同的成立并不意味着合同一定会生效,只有在条件成就期限届至或履行法定于续后才发生法律效力。
如果双方当事人在缔约之际并无过失,则合同有效成立,在合同成立后生效前,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害的,有过失的一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例如,在附条件或附期限合同中,一方当事人恶意促成或阻止条件的成就或期限届至,给对方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从本质上:说,先合同义务是依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的附随义务。
诚实信用是从罗马法到现代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5]消费者基于对经营者经营的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商业信誉等的信赖,与经营者发生消费合同关系.随着与经营者交往的日益深入,相互之间的信赖关系也会随之加深。
对于经营者来说,应珍惜消费者对他的信赖,积极履行保护、协力等先合同义务,有利于一个正常的、互利的合同过程的形成,从而实现双方预期的合同利益。
诚实信用是支配整个合同之债的丛点,先合同义务虽非直接源于合同的内容,但却是法律直接规定的,以诚实信用为本质的一种合同附随义务。
法律所保护的,不仅仅是合同约定的既得的或可得的利益,同时也保护这种独立于合同之外的信赖利益。
我国《合同法》第 42条规定广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火,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3)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条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减实信用的原则。
"这些都是对诚信义务的肯定。
三、经营者的先合同义务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经营者的9项义务:(1)接受监督的义务;(2)警示说明义务;(3)提供真实信息义务;(4)标明真实名称和标记的义务;(5)出具购货凭证或服务单据的义务;(6)保证商品或服务质量的义务;(7)"三包"义务:(8)不得以格式合同等方式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义务;(9)不得侵犯消费者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的义务。
该法虽未明确规定经营者先合同义务,但从理论上分析,在9项义务中,其中(1)(2)(3)(8)(9)已包含了经营者先合同义务的内容。
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精神和我国的现实情况,我们认为经营者的先合同义务主要有如下几项:(一)保护义务。
安全是人的一种最丛本心理需要,获得安全保障足人们的一项最丛本的权利。
对消费者而言,只有其生命健康和财产刁;受危害的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消费活动。
与消费者该项权利相对应,消费者进入经营场所正式与经营者缔结合同之前,有义务保护消费者人身、财产不受侵害。
根据传统民法"无合同即无责任",在正式缔结合同前,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损害是不负责任的。
直到本世纪初,经营者这一先合同义务才为司法实践所采纳。
其中最早的案件是1911年发生在德国的"亚麻油毡案",一位妇女到一家百货公司购买地毡,当售货员准备把这位妇女选中的油毡取下来时,另外两卷先前放在一旁的地毡掉了下来,砸伤了这位妇女和她的孩子。
德国最高法院认为商店与妇女正在进行一项地毡买卖合同。
处于先合同关系中,因商店雇员(商店)的过失造成妇人和孩子的伤害,商店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随之,许多国家在制定有关消费析权益保护法律时,都明确肯定了经营者此项先合同义务,并且都把消费者安全保障权列为首先权利。
198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保护消费者准则》,把"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不受危害"亦列为首要条款。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消费者在缔结合同过程中受到的侵害,可能是人身伤害.也可能是财产损害,造成侵害的原因可能是经营者的作为,也町以是经营者的不作为,实施侵害行为的主体可以足经营者(经营者雇佣人员),也叫,以足经营者以外的第三人。
据报载,两女子到北京一家麦当劳餐馆就餐,与他人发生争执,遭到毒打,该餐馆工作人员却视而可见,致使两顾客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6]无疑,该餐馆违反了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的先合同义务,应对两顾客承担赔偿责任。
(二)告知义务。
经营者㈩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应保证交易的公平合理,不得向消费者作㈩错误或误导性的陈述,更不能以欺诈等手段损害消费者权益,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向消费者告知、警示说明等义务,具体来说,经营者的告知义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信息告知义务。
经营者对其所经营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消费者尽管通过广告、宣传和说明等途径对商品或服务的信息有一定了解,但其所获取的信息终究是有限的。
特别对于保险合同、融资租赁合同以及公训认股招募合同等专业性更强的合同,消费者所知道的相关知识就更为有限了。
因此,经营者提供的信息成为消费者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l9条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当然,消费者可以从各种途径了解有关信息,法律不能也不可能要求经营者把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所有信息都向消费者述白,但是,对涉及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其他重大权利的信息应承担详细告知的义务,对一般的消费信息,至少不能向消费者提供误导性的语言,使其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
2.警示说明义务。
警示说明是信息的一种,但又不同于一般信息,指的是那些即使消费者按照,卜确的方法使用但仍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信息。
所涉及的商品包括食品、药品、化妆品、电器、易燃易爆品和具有危险性的机械产品等,所涉及的服务包括饮食、交通运输、旅游娱乐等。
经营者应对这些商品或服务作山警示标志或提供警小说明。
例如,对易燃易爆品应加注易燃易爆标志;旅游区对没有开放或易发生危险的旅游景点应作出禁止游人涉入的警示标志或者说明。
3.瑕疵告知义务。
由于技术手段或经营者能力等客观和主观原因,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可能存在各种缺陷,缺陷可能是表面的,也可能是隐秘的,可能是品质瑕疵,也可能是权利瑕疵。
经营者的瑕疵告知义务系指经营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各种缺陷应明示告知消费者.事实上,许多经营者为了取得交易的成功,往往不会告知甚至隐瞒商品或服务的缺陷,从而给消费者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