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四首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2课 李白诗四首学案

第2课 李白诗四首学案

第2课李白诗四首学案一、问题探究问1:李白是怎样写出天姥山的特点?此处为什么写到瀛洲?明确:通过对比、夸张手法写出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这是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瀛洲是海上的仙山,虚无缥缈,神奇莫测;天姥是地上的高山,实实在在,可以前往探访,使人油然而产生神游天姥之念,为下文入梦作了铺垫。

问2:诗中写一夜飞渡,湖月照送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词上体现出来?用“飞”、“送”两词,体现了诗人一路上急切兴奋和轻松愉快的心情。

问3:诗人登上天姥山之后见到了哪些奇异的景象?哪些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写这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景象:海日、花石、熊咆虎吟、云、水。

“迷”、“倚”“忽”等词表现了诗人为天姥胜景所陶醉,乐而忘返的情景。

作用:为了引出和烘托下文的仙境。

问4:诗人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洞天仙境的?仙境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洞天内的建筑陈设、仙人的衣着举止、鸟兽的吹打驾车三方面写。

特点:美、富丽堂皇、热闹非凡、令人神往、神仙众多。

描绘这样的仙境,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

问5:哪些词语反映出诗人梦醒后怎样的心情?“长”、“惟”、“失”反映了诗人从梦中惊醒后面对着现实时的无限哀痛。

二、知识点概括古今异义字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的确、实在)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一词多义訇然中开(打开,动词)使我不得开心颜(舒展,动词)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名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动词)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2、名词用作状语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3、使动用法栗森林兮惊层巅(栗,使……颤栗;惊,使……惊)三、课堂巩固1、对一二诗段的诗句与词语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B)A、标题上的“吟”字,表明了古诗中的一种体式。

诗四首第二课时(后两首)

诗四首第二课时(后两首)
星火一中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设计
课题:诗四首(后两首)
课型
新课
主备
审核
班级
八年
姓名
时间
2012.12
组别
语文
编号




知识与技能
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
布置预习,让学生先大致预习一遍,记下其中的难点,然后进入讲解。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1、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么样?请说其中的理由。
教与学反思
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力,教师只需抓住精要之点,指点一两句,诗的滋味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年时正值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年时期,曾到四川、陕西一带,参加军队生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有很大影响。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失去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数十种存世。


过程或学习内容
1.解释加点字:
(1)江入大荒()流(2)仍怜()故乡水

李白诗导学案

李白诗导学案

编制:贾永洁 赵石磊 审核:刘晓萍 使用时间:2019年12月6日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编号:15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李白诗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初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

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李白的代表作品。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美学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学习方法】1.反复诵读,读出审美体验。

大胆朗诵。

2.查阅资料,揣摩诗歌表达技巧,背诵诗歌。

【课前预习案】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 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感受诗中的梦境部分,找出其中的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 《送友人》 (1) 表达游子不忍离去,故人恋恋不舍的句子: (2) 与“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的意境有相似之处的句子: 3.《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 李白自斟自饮,却营造了三人对酌的场景的句子: (2) 诗人的放歌和跳舞得到了回应的句子: (3)李白沉醉酒月,纵情欢愉,忘情遨游,相约银河,却透露出人世间的孤独苦闷的句子: 4.阅读《李白小传》,把自己幻想成李白,酝酿情感,设计动作情节,朗诵《将进酒》。

【课堂探究案】 【 合作探究·研读剖析】 探究一: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梦游天姥吟留别》时说:“诗境虽奇,脉理极细。

”请诵读全诗,想象奇妙瑰丽的诗境,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

探究二:诵读《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想一想,诗人是怎样紧扣“独”字来抒情写怀的?探究三:诵读《送友人》,说说诗人是如何借助物象来表达“游子意”“故人情”的。

探究四:明人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评价《将进酒》道:“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你读了之后,是否同意?说明理由。

【知识链接】李白小传 李白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有才华的普通人,去掉诗的李白,就是你我的一生,我们在年轻时努力钻营,以求闻名于天下,在遇见困难后也会心灰意冷,归而寻找田园。

人到中年后,也会在宗教里寻求安慰。

李白诗歌导学案

李白诗歌导学案

课后答疑【“品读与探讨”指导】1.最能展示李白这首诗歌奇妙瑰丽诗境的是描写梦境的那一段(从“我欲因之梦吴越”至“恍惊起而长嗟”):飞渡镜湖,湖月照影,谢公宿处,渌水荡漾,猿猴啼鸣,半壁海日,空中天鸡,于岩万转,迷花倚石,熊咆龙吟,层巅惊栗,云青青,水澹澹,好一派使人迷往且又使人惊骇,亦真亦幻的奇妙境界。

如果说前面仅仅是诗境的奇异的话,那么接下来则是转入了光怪陆离,梦境也随之进入到高潮。

暮色幽深,丘峦崩摧,訇然中开,青冥浩荡,金台银台,日月照耀,霓为衣,风为马,纷纷云君,虎鼓瑟,鸾回车,真可谓目不暇接、惊心炫目的瑰丽世界。

2.杂言和七言乐府歌行以及楚辞句式的使用对表达这种诗歌境界能起到错综参差,节奏徐疾多变,奔放而不流易的效果。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说:“读李诗者当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

”3.诗中的月、影、我是“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的“朋友”关系。

但诗人却是认真的,希望“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因此月亮是知友,是良伴,可以随意约请。

明月伴他饮、伴他歌、伴他舞,把明月、身影当同伴邀请,分明是孤单的却又如此热闹,这不是癫狂的形象,而是深刻地揭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极奇妙的想像和极孤独的感觉相辅相成。

社会人生中找不到“有情游”,这“无情游”的珍贵,更衬托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1.《送友人》一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意缠绵,动人肺腑。

这一艺术效果的取得,在于诗人成功地使用了对比手法。

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青山”对“白水”,“横”对“绕”,“北郭”对“东城”。

青山有情,横亘于北郭,似在挽留友人。

白水有意,环绕东城,不肯遽去。

两相对比,尽显朋友分别之情。

青山白水,如此佳景,又与下文的“孤蓬万里”相对比,凸显朋友情谊的美好。

又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浮云漂浮不定,比喻游子的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与落日依依的故人之情形成对比,更显朋友相聚的珍贵。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人与马相对比,马犹如此,人何以堪?2 此题的回答可以因人而异,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诗四首》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诗四首》导学案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习《诗四首》。让我们一起品味四首诗歌的优美语言及优美的意境吧。
学法指导:
读、理解、背诵、领悟意境,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读。读的时候语调要富于变化,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其次是想,即激发想像,感悟意境。第三是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并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和自身的经历,挖掘文章的意境美。
2)《使至塞上》中描绘沙漠风光画面开阔、气势雄浑的句子是:
3)《登岳阳楼(其一)》中引用典故伤今的句子是:
3、堂清反馈
反思建议(我的收获):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审批:
主备
授课
学生
班级
课题《诗四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导入设计
预习案
我国古代最早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现存120多首。最能代表他诗歌创作成就的是田园诗。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中田园派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
⑵王维,盛唐著名诗人,人称“诗佛”。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不仅是作诗的妙手,而且是绘画的行家,所以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浓郁的诗情画意是王维诗作的最大的艺术特色。
2、王维的《使至塞上》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思考下列问题: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3、《渡荆门送别》李白
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

三十诗四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1、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2、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学习难点】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知识链接】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1、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陶渊明的诗歌,以歌咏田园生活的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

诗歌意境平和、静穆、深远,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他那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对读书人的影响很深。

2、背景资料:晋义熙二年,亦即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

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

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以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贯穿着一组诗篇的。

《李白》诗歌赏析导学案

《李白》诗歌赏析导学案

《李白》诗歌赏析导学案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热情奔放,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本文将通过对李白的几首代表作的赏析,探索他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李白最著名的短诗之一,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诗人在寂静的夜晚中怀念故乡的情感。

诗人以晴朗的月夜为背景,通过对床前明月的描绘,唤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之感。

二、《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难》是李白一首长篇抒怀之作,反映了历史上修建蜀道的艰辛与困难。

诗中通过具体的描绘,展现了蜀道的险峻与壮美。

诗人以雄浑激昂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现出对生命的豪迈与不屈。

整首诗气势磅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壮丽气魄。

三、《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是李白的另一首代表作,以豪放洒脱的语言,歌颂了人生短暂而应该尽情享受的主题。

八年级《诗四首》课中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诗四首》课中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30《诗四首》【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过程】学习《归园田居》(其三)一、导入新课二、熟读课文,正音,划分节奏1. 教师范读课文,正音。

2. 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三、理解内容1.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3.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 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四、思考问题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3.齐背课文学习《使至塞上》一、导入新课二、作者介绍三、读课文,划分节奏1. 教师范读2. 注意字音并自由朗读课文。

3. 划分节奏。

四、思考下列问题:1.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2. 背诵检查背诵。

五、揣摩语句1.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3. 齐读背诵。

学习《渡荆门送别》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三、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

2. 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3. 思考下列问题:a.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

b.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4. 自由背诵课文,抽查背诵。

四、研读赏析,思考下列问题:1.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3. 怎样理解本诗的尾联?4.齐读背诵学习《登岳阳楼》(其一)一、导入新课二、作者、背景介绍1.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

字去非,自号简斋。

洛阳(今属河南)人。

他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靖康之变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著有《简斋集》。

2. 写作背景:陈与义身处两宋之交这样一个国事多艰、时局动荡的时代。

该诗写于“靖康之变”的第三年。

此时诗人正处于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的苦涩生活中。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30.《诗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知识链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的官场格格不入。

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

他对“和平、宁静、美好的”生活向往之情我们在《桃花源记》中领略到。

本诗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

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本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诗四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诗四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30、诗四首【学习目标】1、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学习重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四首诗。

2、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难点:激发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深厚情思。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环节预设:导入5分钟、朗读30分钟、小组交流展示5分钟模块一:预习反馈一、走近作者、作品1、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东晋,字元亮,晚年又名潜,号“五柳先生" ,私谥“靖节”(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故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

大约生于365年。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有《陶渊明集》。

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归园田居》(其三),叙述了诗人的躬耕生活和归隐的决心。

2、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一说绵州昌隆人。

是既屈原之后的又一位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

2、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学习准备:陶渊明的诗歌以崭新的面容、纯朴自然的诗风为我国诗歌领域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以至使“田园诗”从此成为一个流派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其影响经久不衰。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人。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

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

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

作者很自然地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问题探究:《归园田居(其三)》1、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愿”具体指什么?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陶渊明的诗歌语言有什么特点?陶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朴质,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的艺术特点。

《使至塞上》开元二十五年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1、“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于此戛然而止,有什么好处?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哪些字用得好?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是多么醒目,“孤烟”二字正能状其神韵。

“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直入人心。

“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

李白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李白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李白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李白诗四首. 学习目标:1、通过介绍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2、通过《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了解李白诗歌落想天外的浪漫主义风格。

3、通过其他三首诗歌了解李白不同内容诗歌的不同特点以及艺术风格。

4、通过这四首诗歌体会李白豪放飘逸而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学习要点:一、李白的生平1、读书时期 [25岁以前] 通读百家习剑任侠求仙访道思想复杂2、第一次漫游[25──42] 辞亲远游酒隐安陆十年活动名动京师3、长安三年[42──45] 应昭入京供奉翰林得罪权贵自请放还4、第二次漫游[45──55] 客居梁园喜逢高杜漫游寻仙忧心国事5、战乱时期[55──62] 避居庐山流放夜郎奉节遇赦病卒当涂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

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不褪色的丰碑。

他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就呼吸着这青山绿水的芬芳。

他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美,应当说就是这蜀江水碧山青的自然风光熏陶出来的。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六甲泛指道教典籍,百家则泛指各派的学说。

四川一直是道教最活跃的地方,李白对道教熟悉是很自然的。

再者,道教尊庄子为真人,而庄子最超绝的地方,就是站在九天绝顶来看人间,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欢哀苦乐。

李白所以有那种气概,固然是由于他站在盛唐这座历史的高峰上,有条件看得远,更由于庄子的哲学思想给了他冲开一切束缚的胆识,使他敢于昂头去观照宇宙,把视野扩张到最大限度。

他虽然也熟悉儒家典籍,但向往的却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而根本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

二十四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行”。

开始了他向诗坛的进军。

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几乎游遍了黄河中下游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

在当时,且不说旅游主要靠步行,就是骑马,乘船,坐牛车,要走遍这么广大的地域,至少在精神上,他每时每刻都在奔波。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诗四首》导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熟读成诵,会默写,体会诗歌达的语言美、意境美。

导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习《诗四首》。

一、自主学习(预习案):提出学习要求、建议采用哪些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来重点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1.独立自学:(预设重点关注哪些学生、指导哪些学习问题、强调哪些重点任务)(分层次重点关注刘天明、门伟博、王远坤、杨学宇等学生;这些重点的诗句译需要重点掌握达到会背、会写)1、诗人及写作背景简介。

2、指导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重点)3、学生大声读诗,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意。

)4、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诗情画意。

2.合作探究:(预设重点指导哪些组、针对哪些问题点拨、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如何调整解决、指导分配展示任务)(引导学生赏析、分析;对于学生可能不太理解,教师进一步细致的讲解;根据组别的程度进行分配任务,特别关注较弱的小组。

)(1)《归园田居(其三)》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2)《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叙事写景入画中,幽微难言内心情.(3)《渡荆门送别》颔联与颈联的关系?中间四句对偶本诗工稳,“平野”对“大荒”,“天镜”对“海楼”,佳句佳对。

赋予了江水以人的浓厚的感情,这水情意真挚地把诗人送到楚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30、《诗四首》学习目标:一、有情感地朗诵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二、体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育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乐趣。

学习进程:前置作业一、基础知识:一、读准字音:晨兴理荒秽.( ) 草木长.(. ) 燕.( )二、说明下列词语荷锄:草木长:征蓬:大荒:柳暗花明:无时:4、文学常识《归园田居》的作者是,代诗人。

《游山西村》选自,作者是,字务观,自号,朝闻名诗人《使至塞上》的作者是,朝诗人。

本诗选自。

《渡荆门送别》是出蜀时所作,记下了他时的观感和情思。

课堂探讨5.《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7.《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如何明白得这两句诗的?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是如何明白得的?当堂检测四、课内精读(一)、按要求用原文回答九、《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0、《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一、《使至塞上》刻画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诗,回答诗后问题渡荆门山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2.请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________________。

13.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渡远荆门外()A.通过 B.载运过河 C.渡口 D.渡船(2)山随平野尽()A.全 B.完 C.死 D.使劲完成(3)仍怜故乡水()A.同情 B.顾惜 C.怜爱 D.怜恤14.说明下列诗句画横线的词语。

(1)江入大荒流:(2)月下飞天镜:(3)云生结海楼:(4)仍怜故乡水:15.对诗的内容、写法明白得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 )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的特点、途中已经抵达的地址和将要前去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

初二语文《诗四首》导学案

初二语文《诗四首》导学案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初二语文《诗四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法指导】1、充分预习课文,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2、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3、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自主学习】1、注音或写字:(1)带月荷()锄归(2)晨兴理荒huì()(3)道狭草木长()(4)属()国过居延(5)帘旌()不动夕阳迟(6)徙()倚()湖山欲暮时(7)萧关逢候()骑()(8)都护在燕()然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带月荷()锄归(2)但()使愿无违(3)大漠孤烟()直(4)长河()落日圆(5)江入大荒()流(6)仍怜()故乡水(7)徙倚()湖山欲暮时(8)三年多难更凭危()3、按要求用原文填空:(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辛勤耕种的句子是,。

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

(2)陈与义的《登岳阳楼》中描写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之情的句子是,。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景色的句子是,。

(4)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以一种独特方式抒发作者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5)《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与黑暗的官场决裂的句子是,。

(6)《使至塞上》中通过写景表达诗人对故乡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4、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C: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D: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长河落日圆(长江)带月荷锄归(扛着)晨兴理荒秽(野草)B:仍怜故乡水(爱)江入大荒流(广阔无际的原野)云生结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C:山随平野尽(完)帘旌不动夕阳迟(夕阳来晚了)从今若许闲乘月(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D:衣冠简朴古风存(保留)丰年留客足鸡豚(小猪)征蓬出汉塞(飘飞的蓬草)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衣沾不足惜丰年留客足鸡豚B、大漠孤烟直烟消波静C、属国过居延国破山河在D、归雁入胡天带月荷锄归【合作探究】1、讨论各首诗的思想感情。

李白诗四首教师版

李白诗四首教师版

《李白诗四首》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李白,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2、感受李白蔑视权贵、厌恶现实的思想。

【重点难点】理解诗歌中李白的思想情感,体会李白诗歌想象丰富、言辞夸张的特点。

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位大诗人,当他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他悲愤地呼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当他自认为能够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时,他满怀激情地唱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一生酷爱饮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对生活充满了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纵情山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这位诗人是谁?他就是我们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后随家人一起迁居于绵州彰明(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

青年时期出蜀漫游,天宝元年(742)奉诏人长安,、供奉翰林,但因得罪权贵而被“赐金放还”。

此后漫游于梁宋、齐鲁、吴越等地,安史之乱起入永王李磷幕,而此时肃宗李亨已在灵武即位,王室争权过程中永王被杀,李白被株连入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乾元二年(759)行至白帝城遇赦返,流寓南方,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李白生当盛世,渴望建功立业,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

他的性格豪放不羁,希望有朝一日风云际会,“平交王侯”而“立抵卿相”,建不世之功而后退隐江湖。

他的诗歌关注时局安危,抨击黑暗现实,同情民间疾苦,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他漫游各地,歌颂祖国壮丽山川;他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诗中常表现出饮酒求仙及时行乐的心态。

他的诗想象奇特、风格豪放飘逸,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李白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2 李白诗四首只识背影北宋时,宰相王旦有个马夫,为他赶了五年马车,服役期满向王旦告辞,王旦竟不认识他。

等马夫转身走时,王旦却马上叫出了他的名字,并念他赶车勤劳,给了他丰厚的赏赐。

原来,这个马夫平日只知赶车,正脸都难露一下,王旦只熟悉他的背影,所以见到他的脸面时反倒不认识了。

待马夫转身出去,那熟悉的背影,很快唤起了他的回忆。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大批默默诚实劳动、不求闻达的人。

他们可爱而又平凡,无声无息地忙碌在生活的某个角落里,一心扎到工作当中。

人们看不到他们的正面亮相,看到的永远是他们忙碌的身影。

他们也从未把头从工作中抬起来,去抛头露面,博得场面上的喝彩。

微感言: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知著也。

——《白虎通义》赏读:什么叫智呢?智就是知识。

你自己见到的、听到的事情多了,知识面广了,便不致为一些事所迷惑,还能够从一些小事上推知大事。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赏读:天道(自然规律)是持久不变的,它并不因为尧(那样仁德的君主)而存在,也不因为桀(那样残暴的君主)而消失。

符合治理它的规律来适应它,就获得吉祥;用紊乱来适应它,就遭到凶灾。

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

——《荀子》赏读:公道通畅,那种只顾小个体或私人利益的事就杜塞了。

公义倡明,那种只顾小个体或私人利益的事就熄灭了。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荀子》赏读:见到善良的行为,必定端端正正地反问自己;见到不善良的行为,必定引起忧惧,认真地检讨自己。

一、作者视窗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

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诗四首研学案(教师版)

李白诗四首研学案(教师版)

2.《李白诗四首》(3课时)备课人:审核人:班级:学生姓名:【利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李白的诗风以“豪放飘逸”著称。

学习本课要紧围绕“豪放飘逸”这一核心去通读这四首诗,找出“豪放飘逸”的意象设置、寻出“豪放飘逸”的手法运用、悟出“豪放飘逸”的情感内涵,走入豪放飘逸的灵魂深处:对生命的珍视与张扬,对人格的保护与崇拜,对世俗的看破与俯视。

继续踊跃提倡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

【研学目标】1.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了解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学习其他三首诗歌,了解李白不同内容诗歌的不同特点和艺术风格。

3.通过这四首诗歌体会李白豪放飘逸而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自主研学案】一、走近诗人(请完成填空):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全集》。

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二、初步感知课文(一)《梦游天姥吟留别》1.写作背景: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理想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

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以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机会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取得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华。

那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空想。

李白在极度悲忿难过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从头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预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忿,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鄙弃,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2. 解题: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属歌行体古诗。

“梦游”,梦中游览,说明内容的虚实;“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文体,内容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诗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

2.培养学生诗歌诵读及鉴赏能力。

3.正确对待诗人那桀骜不驯的叛逆精神以及鄙视权贵追求追求生活重视友情以及关注民生的思想。

学习过程一、走近李白——作者介绍李白 (701 — 762) ,字,号,祖籍陇西成纪 ( 今甘肃秦安西北,教科书中误为“泰安” ) ,生于中亚碎叶城 ( 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 ) ,后随家人一起迁居于绵州彰明 ( 今四川江油 ) 青莲乡。

李白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 《上安州裴长史书》 )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 《赠张相镐二首》其二 ) 。

青年时期出蜀漫游,天宝元年 (742) 奉诏人长安,、供奉翰林,但因得罪权贵而被“赐金放还”。

此后漫游于梁宋、齐鲁、吴越等地,安史之乱起入永王李磷幕,而此时肃宗李亨已在灵武即位,王室争权过程中永王被杀,李白被株连入狱,流放夜郎 ( 今贵州桐梓 ) ,乾元二年、 (759) 行至白帝城遇赦返,流寓南方,宝应元年 (762) 卒于当涂 ( 今属安徽 ) 。

李白生当盛世,渴望建功立业,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

他的性格豪放不羁,希望有朝一日风云际会,“平交王侯”而“立抵卿相”,建不世之功而后退隐江湖。

他的诗歌关注时局安危,抨击黑暗现实,同情民间疾苦,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他漫游各地,歌颂祖国壮丽山川;他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诗中常表现出饮酒求仙及时行乐的心态。

他的诗想象奇特、风格豪放飘逸,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二.课前预习1.识记字音瀛()瞑( ) 殷( ) 栗( ) 冥( ) 鸾( ) 悸( )怳( ) 著( ) 苍梧( ) 商贾( ) 磐( )石芒砀( )棹( )歌2.理解词义或可睹:因之:尚在:栗深林兮惊层巅:青冥:来下:失向来之烟霞:须行即骑访名山:开心颜:蓬壶:悲千古:棹歌:佯羞:三、学习课文(一)梦游天姥吟留别1 .写作背景简介此诗一名为《别东鲁诸公》,作于李白在长安三年翰林生涯结束以后。

天宝三载 (744) ,李白因“忤逆权贵”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只好南下漫游,继续寻求进身之机。

他曾与高适、杜甫等东游梁宋、齐鲁,后南下剡中,开始吴越之游。

此诗应为诗人南游前留别东鲁诸公所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之人听到过仙人天姥之歌唱而得名。

其与天台山相对,二山峰峦峭拔,令人仰望如在天表之上,苍茫一片如入仙境。

李白初出川时就想游历越东,其《秋下荆门》有句“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人剡中”。

2 .解题: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

也由诗人情绪定。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

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一种体裁。

“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3.问题探究问1:李白是怎样写出天姥山的特点?此处为什么写到瀛洲?问2:诗中写一夜飞渡,湖月照送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词上体现出来?问3:诗人登上天姥山之后见到了哪些奇异的景象?哪些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写这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问4:诗人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洞天仙境的?仙境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问5:哪些词语反映出诗人梦醒后怎样的心情?4.课堂巩固问1、对一二诗段的诗句与词语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A、标题上的“吟”字,表明了古诗中的一种体式。

这类诗篇的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其形式则较自由,犹如散文中的随笔。

B、“云霞明灭”4字,诗人运用光线强烈对比,侧面衬托了天姥山的既高且大——有时被云遮掩,足见其硕大无朋。

C、“连天向天横”5字,诗人正面描写了天姥山的的既高且大——“连天”,极言其高;“向天横”,则极言其所占空间之大。

D、“一夜飞度”之“飞”,实为神来之笔,给人飘逸之感——折射出诗人被誉为“诗仙”的气质。

若无此“飞”,则何以“登云梯”,“见海日”,“闻天鸡”……问2、对一二自然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天宝元年(742年),李白42岁奉诏入京。

他本想借此行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他只被玄宗视为“词臣”,并不重用,且又受到权贵排挤,仅住一年便放放。

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以排遣胸中块垒。

B、第二诗段为全诗核心,体现了“游仙诗”特色,尤其主体部分“云青青……仙之人兮列如麻”,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各种角度描写仙境,给人脱俗之感。

C、诗人游仙之念,源于对社会的不满,因而他借助梦境,虚构出万花洞般的迷离幻境,以及自己与仙人们的聚会场面,揭示出与现实世界决不合流的高尚情怀。

D、杜甫评价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上述二诗段,就体现出这种特质:对天姥山与仙境的精心刻画,有正面直接性,有侧面烘托性的;有实写的,有虚写的……其构思,的确够“不群”;其描绘,实在够“飘然”了。

问3、对诗篇末段诗句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A、“世间行乐亦如此”——此,指代的是上一诗段描绘的仙人聚会的场境与情景。

B、“古来万事东流水”——可以联想到乐府诗“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诗句,诗人意在激励自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从句式上审视,似乎是一问一答;然而,下句并未正面回答上句所提“何时还”的问题。

D、“骑白鹿,访名山。

”——诗人写出了自己无拘无束的潇洒生活;白鹿,相传古代神仙或隐士常骑着它漫游,象征自由自在。

问4、对末尾诗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李白的游仙诗,大多只有记游,而无规范的故事情节。

本诗的结尾段,也有这一特色。

B、诗篇结尾回应了诗标题上的“吟留别”,即留给在东鲁的朋友,因而特提出“别君去兮何时还?”的疑问。

C、诗篇卒章显志。

诗人为什么梦游天姥山?为什么描摹仙境?为什么骑白鹿访亲友?——结尾的两句诗显豁地作了回答。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前5拍,后4拍。

其句式与节奏参差铿锵,且富有变化,正展现出诗人的匠心;若改为“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句式虽整齐了,却失去了诗的韵味。

(二)、《哭晁卿衡》1.写作背景:中日两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交往,到唐代形成了文化交流的高潮。

晁衡是开元五年来中国的日本学生。

他长期留居中国,结交了李白、王维等许多朋友。

天宝十二年(753),晁衡返日探亲,途中遇大风,传言被溺死。

李白作此诗哀悼他。

而据考证,晁衡并没有遇难,而是随风漂至海南,辗转回到长安,继续任官。

2.分析鉴赏:首句“日本晁卿辞帝都”以赋笔点出。

次句“征帆一片绕蓬壶”由眼前联想到。

“征帆一片”形象传神,在茫茫大海之上,行船恰如一片树叶一样漂浮在水面之上,可谓险象环生。

此句联想景物,为下文抒情作了。

第三句“明月不归沉碧海”以手法写晁衡之遇难。

明月,是说晁衡高洁的人品如明月般皎洁。

而晁衡之遇难,正如皓月沉于湛蓝的大海,所比自然贴切,带出末句无限惋惜和悲愁。

末句“白云愁色满苍梧”抒发。

晁衡遇难,在诗人眼中不仅是朋友们的悲痛,连天宇似乎也是愁眉不展:层层白茫茫的愁云笼罩在海上的苍梧山上,好似在悼念晁衡的仙去。

此处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有愁来写诗人自己之愁,将悲痛之情渲染得厚重蕴藉。

3.要点总结(1)、主旨:表现诗人失去好友后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别的真挚友情。

(2)、抒情手法:A.寄情于物。

如:“”。

B.拟人手法。

“”。

这样,景中有情,情中寓景,抒情手法巧妙含蓄。

(3)、诗歌风格:全诗格调清新,想象丰富,含蓄而又飘逸。

(三)《丁都护歌》(1)解题:关于“丁都护歌”的来源,《宋书?乐志》记载说,彭城内使徐逵之被鲁轨杀了,宋高祖派府内直督护丁旰去处理后事。

徐逵之的妻子是宋高祖的长女,她叫丁旰到她的府阁下,亲自询问殡殓之事,每问一句,都叹息“丁督护!”语声很哀切。

后人根据她的悲叹声进一步推衍成这支歌曲。

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所保存的《丁督护歌》都是咏叹军旅生活的艰苦和思妇的哀怨的。

(2)朗读,读准加点字。

商贾()水浊()不可饮凿()磐石达江浒()石芒砀()(3)、文本分析1、在诗中找出描写“纤夫”劳苦的句子。

2、“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这两句描写什么?试分析句中用典的表达效果。

表述模式:述典故+联语境+表用意3、“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这两句描写什么?试分析句中“水”这一意象。

分析形象的表述模式:引述词语+分析特点+体味暗示或情感+关联主题4、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纤夫”们的心情?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提示:分析修辞作用的表述应首先指出这首诗所用的修辞及其具体内容,在分析辞格的一般作用的基础上,发掘它对表达诗人感情和诗歌主旨的作用。

表述模式:辞格类别+辞格内容+一般作用+特殊作用(主旨和情感)5、诗中哪一句是深化主题之笔?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四)《越女词》鉴赏要点:1、内容:《越女词》是李白在越地会稽一带所作。

描写越女美丽的容貌和活泼的姿态。

诗的题材和语言受到南朝民歌影响,风格清新活泼。

2、语言:“棹”、“入”二词为入神之笔。

“棹”指摇船的动作。

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入”是“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