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核要点:第十一章 动作技能的学习与学习的迁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名词解释焦虑的种类:客观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上的焦虑。
弗洛依德心理发展的动力:个体心理发展的,特别是其人格发展的动力,是由原我,自我,超我三者相互斗争,相互协调的结果。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的动力: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
皮亚杰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1、是成熟 2、练习和习得经验 3、社会经验 4、是平衡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题的动作。
顺应:指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
亦当客体作用于主体,而主体的图式不适应客体时,就要调整和改变主体的图式,使之适应客体的过程。
顺应是图式的质变。
平衡:同化作用服从于客体的性质,是同化与顺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暂时的,不是绝对的。
运算:是指借助逻辑推理将事物的一种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
守恒:所谓守恒,就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
自我中心主义:即儿童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能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考虑问题,并深信自己的想法和他人的想法是一致的。
当遇到与自己观点相矛盾的事实时,他们会坚定的认为该事实是错误的.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该结构不是解剖学意义上的结构,而是一种认识的功能结构.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学说: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最近发展区:教学时,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
别一种即将要达到的发展水平。
心理发展:维果斯基提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朱智贤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朱智贤认为,在儿童主体育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心得需要和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或内因,也就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具体来说就是1、活动室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2、需要在儿童心里发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中代表着新的一面,他是心理发展的动力系统3、已有心理水平,即原有的完整的心理结构代表者稳定的一面4、心得需要和已有的心理水平的对立统一,构成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形成心理发展的动力5、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与已有的心理水平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问题解决、创造思维与学习迁移第一节问题解决一、问题与问题解决的性质(一)问题加涅认为问题必须是个体首次遇到的,且无现成的可回忆的经验加以解决的那种情境。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遇到某个事件的时候,总是倾向于分析其中已知的是什么,未知的是什么。
这实际上是人们在自发地对所碰到的情境进行表征。
认知心理学把问题表征为三种状态,即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中间状态。
当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是已知的,但是从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路径是未知的时候,就存在了一个问题。
(二)问题解决按照信息加工观点,问题解决就是从问题的初始状态一步步转变为目标状态。
二、问题解决的步骤问题解决的步骤大体涉及如下几个阶段:(1)理解和表征问题(2)寻求解决的计划或方案(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4)对结果进行检验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多选)(1)问题情境(2)功能固着:问题解决者常常受物体常见作用的影响,而忽略了其他的作用(3)多余信息:多余的信息会给被试带来消极的影响(4)顿悟(5)迁移: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影响到对另一个问题的解决(6)定势: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7)动机(8)知识第二节创造思维一、什么是创造思维创造力是问题解决能力的最高表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或创造精神是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的产品具有新颖性和社会价值。
任何文艺创作科学发现等创造活动中的思维都属于创造思维。
二、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一)什么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开放思维等,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索答案的思维形式。
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种特性。
流畅性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数量,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变通性是指发散的灵活性,是发散思维的关键;独特性是指发散的新奇成分,是发散思维的目的和本质。
在这三个特性中,变通性是关键因素是因为:变通既是高流畅的条件也是高度独特性的条件。
在发散思维的三个指标中,流畅性是对思维速度的评价。
202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学习的迁移
202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学习的迁移学习的迁移考点1 学习迀移的概念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P向,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
考点2 学习迀移的种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
划分依据:迁移性质不同。
正迁移:促进作用;负迁移:干扰或阻碍作用。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划分依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
水平迁移(横向迁移)顺向迁移(先行影响后继)逆向迁移(后继影响先行) 垂直迁移(纵向迁移)自上而下(上位影响下位)同化;自下而上(下位影响上位)顺应。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划分依据:迁移内容的不同。
一般迁移(普遍迁移);具体迁移(特殊迁)。
考点3 学习迀移的基本理论1.形式训练说该学说认为心的组成成分是各种官能,它们遵循着用进废退的原则"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加强其他所有官能。
2.相同要素说该理论代表人物是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
认为迁移的产生是因共同要素的存在。
3.概括说该理论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贾德。
“水下击靶”经典实验。
4.奥苏贝尔的认知观基本观点: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认知结构变量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
奥苏贝尔提出了三个主要的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可禾U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和清晰性。
考点4 影响学习迀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考点5 促进学习迀移的教学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016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难点之学习迁移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难点之学习迁移
一、定义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如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迁移的种类
1、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分类
(1)正迁移
含义: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积极迁移。
例子:学习素描有利于学习油画
(2)负迁移
含义: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例子:汉语拼音的学习对我学习英语音标起到阻碍作用
2、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的不同分类
(1)水平迁移
含义: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也就是指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也叫横向迁移。
例子:学习了加法、减法之后学习乘法和除法
(2)垂直迁移
含义: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另一个是自上而下的迁移
例子:①学习直角之后学习角②学习角之后学习直角
3、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分类
(1)顺向迁移
含义: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
例子:前摄抑制
(2)逆向迁移
含义: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例子:倒摄抑制
4、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类
(1)一般迁移
含义: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教学设计
层级分析法
信息加工分析法
绩效分析法
将学习目标按照层级关 系进行组织,形成任务
层级图。
分析学习者在完成任务 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过程,
确定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学习者的行为 表现,确定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与任务分析的实践应用
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 明确教学目标,以便后续的任
务分析和教学实施。
学生需求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 趣,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 相关的内容。
社会需要
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选 择具有时代性和应用性的 内容。
教学内容的组织原则
连贯性
确保教学内容在纵向上具 有连贯性,知识点之间相 互关联。
层次性
教学内容在横向上应具有 层次性,由浅入深、由易 到难地组织。
平衡性
兼顾知识传授、能力培养 和情感教育,保持教学内 容的平衡。
教学反思的内容与过程
教学目标反思
教学方法反思
评估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合理,是否 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促 进学生的学习参与和思考。
教学内容反思
审视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呈现方 式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反思的内容与过程
教学过程反思
回顾教学过程,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点,总结教学经验 和教训。
目标,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中心原则强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和能力,以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内容适宜原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方法多样原则 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资源丰富原则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 资源,提高教学效果;评价有效原则强调教师应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 价,并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要点(最新)(考核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要点(最新)(考核知识点)教学目标总目标:通过教学,使青年教师掌握高校教育工作中所必需的心理学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和认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确立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具体目标:1、能正确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能准确理解并掌握高校教师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教学设计与测评的基本原理。
3、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解释、说明和辨析。
4、能综合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搞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般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张和分析依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学内容一、心理学与高等教育1、心理学概论(第一章)(1)心理学的概念;(2)个体心理的四个方面;(3)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4)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2、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章)(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原则与具体方法;(4)高等教育心理学对大学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3、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第三章)(1)教师的社会角色及作用,职业角色的形成;(2)教学反思的涵义、过程、成分、方法;(3)教师威信(形成、维护和提高)与师爱。
二、高校学习心理1、学习心理概论(第四章)(1)狭义学习的概念,学习的一般分类,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2、学习动机及其培养(第五章)(1)学习动机的涵义、基本结构、种类,成就动机及应用,归因理论;(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和学习动机的激发。
3、学习迁移及其促进(第六章)(1)学习迁移的定义、分类、作用,学习迁移的的理论观点;(2)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
2017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学习的迁移
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
迁移的种类:(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有正迁移与负迁移;(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的划分有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进行划分有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4)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进行划分有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迁移的作用:首先,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其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第三,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早期的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关系转换说。
现代的迁移理论有两种观点:一是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但对认知结构的解释各不相同;另一观点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
3.迁移与教学。
一方面,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是有效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另一方面,真正有效的教学又必须依据迁移规律。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它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其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4.论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由于迁移是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可以说影响学习的所有因素都会直接、间接地对迁移产生影响。
(1)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就是学生本身的一些能影响迁移的特质或状态,主要包括:①。
智力对迁移的质和量都有重要的作用,智力较高的人能较容易地发现两种学习情境之间的相同要素及其关系,易于总结学习内容的原理原则,能较好地将以前习得的习策略和方法运用到后来的学习中。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目录
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二、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三、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三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设计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一节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发展理论一、华生的生平二、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第二节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第三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生平二、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第四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维果斯基的生平二、维果斯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五节朱智贤的心理发展理论一、朱智贤的生平二、朱智贤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三章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节遗传、成熟与环境关系一、遗传及其作用二、成熟及其作用三、环境及其作用四、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一、心理发展的实质二、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三、知识的领会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第三节心理发展的动力一、心理发展动力的几种观点二、心理发展动力的实质第四节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实质二、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三、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四、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的概述一、婴幼儿的生理发展二、婴幼儿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婴幼儿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动作)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五章小学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小学生发展的概述一、小学生的生理发展二、小学生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小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的发展第三节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六章初中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初中生发展的概述一、初中生的生理发展二、初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三、初中生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初中生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的发展第三节初中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七章高中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高中生发展的概述一、高中生的生理发展二、高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三、高中生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高中生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的发展第三节高中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八章个别差异第一节个别差异的概述一、什么是个别差异二、个别差异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三、学生个别差异的表现第二节超常儿童一、什么是超常儿童二、关于超常儿童的主要研究三、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四、超常儿童的诊断五、超常儿童的成长与教育第三节智力落后儿童一、什么是智力落后二、智力落后的诊断与分类三、智力落后的成因四、智力落后的预防和教育第九章学习概论第一节学习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学习二、学习的分类三、学习过程的模型第二节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学习的联结理论二、学习的认知理论三、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第三节影响学习的条件一、影响学习的内部条件二、影响学习的外部条件第十章认知领域的学习第一节广义知识的分类与学习阶段一、知识与技能的划分和广义知识的分类的对应关系二、广义知识的分类与加涅认知学习结果分类的对应关系三、广义知识的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二、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分类三、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条件第三节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二、智慧技能的学习第四节学习策略一、什么是学习策略二、元认知三、学习策略的分类四、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五、影响学习策略的学习条件六、学习策略的培养与训练第十一章动作技能的学习与学习的迁移第一节动作技能的概述一、什么是动作技能二、动作技能的特征三、动作技能的分类第二节动作技能的习得一、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二、动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三、动作技能形成的有利条件第三节动作技能的保持一、动作技能保持的特点二、影响动作技能保持的因素第四节学习的迁移一、什么是学习的迁移二、学习迁移的种类三、传统的学习迁移理论四、现代的学习迁移理论第十二章品德心理第一节品德的概述一、什么是品德二、品德的结构第二节品德理论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二、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三、斯陶布的社会行为理论第三节品德的形成和品德不良的转化一、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二、品德不良的转化第十三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动机的概述一、什么是动机二、学习动机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认知理论二、动机的人本理论(人本主义动机理论)三、动机的强化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变化一、学习动机的形成二、学习动机的变化第四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一、远景性学习动机教育与近景性学习动机教育相结合二、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求知欲三、充分利用反馈与评价的作用四、科学运用奖励与惩罚五、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六、引导学生对学习成败进行积极归因第十四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一、教书的角色二、育人的角色三、管理的角色四、代理的角色五、研究的角色第二节教师的人际关系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二、教师与教师的关系三、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的关系四、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第三节教师的品质一、教师的教育能力二、教师的人格特征三、教师的教育机智第十五章学习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学业成绩测量与评价的概述一、测量、测验与评价二、学习测量与评价三、学习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功能第二节学习测验的类型一、教师自编测验二、标准化测验第三节测验的质量分析一、测验项目的质量分析二、测验整体的质量分析第四节学习评价的类型一、诊断性学习评价二、形成性学习评价三、终结性学习评价四、三类学习评价的比较主要参考文献后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II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III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学习理论一、奥斯贝尔意义接受理论1.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1)意义学习实质: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联系(2)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生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性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准备;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倾向。
2.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1)实质: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实质是概念同化的过程(2)先行组织者二、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1.准备率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时。
当某一次给予某一反应,准备连接时,给予连接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2.练习率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也就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
3.效果率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景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学习源于观察与模仿①观察学习,社会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以通过直接经验产生的学习②替代强化,因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社会强化的情况2.已经习得的行为未必表现出来四、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1.如果一个人做出组织所希望的行为,那么组织就与此相联系提供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如果做出组织所不希望的行为,组织就应该给予惩罚。
据此,就让组织成员学习组织所希望的行为,并促使组织成员矫正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2.把重点放在外形的形容词上,而不是放在需要动词,需要的满足的内部心理方面3.强调环境条件和自己,但不否认人们具有需求价值信念以及意图4.讨论的重点是先行的刺激-反应行为-行为的结果五、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频率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越多,习惯形成的就越迅速,马上把反应出现的次数作为解释反应的保留或淘汰的原则2.记忆力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先进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教育心理学:动作技能的学习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动作技能的学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动作:人体的一种空间造型以及驱动这种空间造型的内部冲动。
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人类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熟练操作:达到较高速度、精确性、连贯的操作或动作,是技能获得的标志。
练习:练习者为提高动作技能水平而对动作程序进行的有意识的、付出一定努力的重复。
心理练习:仅在头脑内思考或想象身体运动而不进行实际的肌肉运动的一种练习形式,与身体练习相对。
集中练习:指将练习时段安排得很接近,中间没有休息或只有短暂的休息。
分配练习:指用较长的休息时段将练习时段分隔开。
整体练习:将局部动作技能综合起来,一次完整地练习一套动作的各个组成成分。
局部练习:将整套动作技能分解成许多组成成分,每次分别练习某一组成成分。
随机练习:假设有X项任务(或一种任务的X种变式)要练习,每项任务练习N次,在安排练习时,一项任务(任务A)的一次练习后,紧接着进行任务B的一次练习,接着任务C的一次练习……直到X项任务上的所有N次练习都完成为止,而且,一项任务(如任务A)的练习结束后,接下来练习哪项任务是随机确定的。
区组练习:假设有X项任务(或一种任务的X种变式)要练习,每项任务练习N次,在安排练习时,在进行另一项任务的练习之前,先完成一项任务的N次练习。
在进行第三项任务的练习之前,先完成第二项任务的N次练习……直到所有的任务都练习完为止。
情境干扰效应:动作技能学习中,区组练习在习得阶段效果好,在保持迁移阶段效果不好;随机练习在习得阶段效果不好,但在保持和迁移阶段效果好的现象。
固有的反馈:练习者不依赖外来帮助而自己获得的反馈。
增补的反馈:由教师、教练或某种自动化的记录装置提供给练习者的反馈信息,通常是在练习者得不到固有反馈信息时给予的,是对固有反馈的增加和补充。
结果的知识:增补的反馈的一种形式,是在运动之后由别人以言语的方式提供给我们的关于运动目标达成状况的信息。
《教育心理学纲要》:学习迁移的一些具体研究
/以往的学习迁移研究较多地集中在简单的或操作的学习迁移⽅⾯。
20世纪后半世纪以来,由于认知⼼理学的兴起,学习迁移的研究也较多地集中到知识学习迁移这⽅⾯来。
其中考虑较多的是认知结构与学习迁移的关系、学习的程度与迁移量的关系、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对学习迁移的影响和解决问题的迁移等问题。
⼀、认知结构与学习的迁移较早考虑认知结构与学习迁移问题的是瑞⼠⼼理学家⽪亚杰。
⽪亚杰主要考虑的是逻辑结构在学习中的迁移,他认为学⽣⼀旦掌握了逻辑结构就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例如,⼉童学会了物质体积守恒的规律后,就可以在不同情况下解决体积守恒的问题。
进⼀步系统考虑认知结构与迁移问题的是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布鲁纳认为,在认知的学习中存在着两类迁移现象:⼀类是特殊迁移,这是指具体的知识或动作技能的迁移;另⼀类是⼀般的迁移,即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布鲁纳重视后⼀种迁移,他认为⼀般的迁移是知识学习的重要迁移形式。
在学习理论⼀章我们知道,布鲁纳把知识的学习过程解释成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或建⽴编码系统的过程。
⼈的编码系统有⼀个重要的特性,即在编码系统中不仅是获得的信息,⽽且能使他超越⼀定的信息,产⽣创造性⾏为。
也就是说学习者根据学得的可能发⽣的结果,或者根据所学的有关材料的原理,从他的编码系统中演释出另外的信息。
布鲁纳认为,许多被称为学习迁移的现象,能够富有成效地看作⼀个⼈把学得的编码系统应⽤到新的事件上的⼀种情况。
正迁移指的是⼀种适当的编码系统被应⽤到⼀系列的新事件的情况,负迁移是⼀个⼈错误地把编码系统应⽤于新的事件,⽆迁移是没有可以应⽤的编码系统。
因此,布鲁纳主张,学习的重要问题是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即建⽴有⽤的编码系统。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为学⽣很好地理解知识⽽组织教学内容,将学习内容的的知识结构以的呈现顺序教给学⽣,使学⽣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领会基本原理和概念,这将最有利于学习的迁移。
奥苏伯尔更加重视认知结构的迁移问题。
他在有意义的⾔语学习的研究中强调,⼀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学科之一。
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以及为了客观性原则: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反应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
发展性原则: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
教育性原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也将服务于教育实践。
1、研究的课题应是我国当前学生教育、卫生保健和心理健康等领域中所提出的重大问题。
2、在研究设计和进行过程中,既要紧密联系当前学生的实际,又要有理论指导。
伦理性原则:在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问题时,不能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
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横断研究设计:在同一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获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纵向研究设计: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的发展变化依据。
聚合式交叉设计: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构成聚合式交叉设计。
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条件下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行为表现,然后根据观察的结果(即学生的行为表现)来推断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调查法: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试或有关人员了解其某种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有关条件。
生态学运动:指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种强调在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被试的心理特点的普遍倾向。
实验法: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生态学运动:指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种强调在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被试的心理特点的普遍倾向。
调查法: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向被试或有关人员了解其某种心理活动的发生及其有关条件。
西南大学心理学导论第十一章学习知识点总结
强化物
③强化程式
2
3) 连续强化:每一次特定的正确反应出现后都给予强化 部 分 强 化 效
4) 部分强化:仅仅选择部分正确反应后才提供强化物
果优于连续
部分强化分为固定时距程式、
强化
不定时距程式(能很好抑制消退的产生)、
固定比率程式、
不定比率程式(难以预测,而且很难消退)
先进行连续强化,再过渡到固定比率程式,最后进行不定比
第十一章 学习
1、 学习概述 (P335)
①含义
②学习的基本问题
③学习稳定性 的神经机制
学习就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 潜能的变化。 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学习是行为相对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是基于经验的过程。 学习的产生:行为论——联结学习论(刺激—刺激联结、
行为—结果联结) 认知学习论 学习的影响因素:行为论和认知论都赞同环境的作用和 学习者的作用对学习产生影响; 但行为论强调环境;认知论强调学习者自身的作用 一种存在于机体多种细胞表面,名为 SIRPα的蛋白质在 维持大脑细胞之间最为活跃的突触联系上扮演着重要角 色。
分化,是指只对一种条件刺激产生条件作用,而对其他近似刺激产生抑制作
用。
1
④次级条件 在一种条件刺激已经巩固的情况下,使另外一个中性刺激与这个条件刺激相
《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第一节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仅了解)
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 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 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 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 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 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
二.学习迁移的类型
正迁移和负迁移
谢
谢
第 十 一 章
第 一 节
学习迁移是由桑代克(thorndite)
和伍德沃思(Woodworth) (1901)所引进 的理论。他们探究个体一个概念的学习如 何对具有类似特征的另一个概念的学习产 生迁移。他们的理论含示,学习迁移的发 生,取决于学习任务和迁移任务的同一性, 又称为‘共同要素’。学习迁移与问题解决 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因为学习迁移通常发 生于先前知识应用于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 (奥姆罗德,2004)。
负迁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种学习之间互相干扰、阻碍.。
(例如,学生初学英语时,某些汉语的发音常常影响对某些
英文字母的发音,这种学习中的干扰现象就属于负迁移。)
零迁移:两种学习间不存在直接的互相影响(此为课外延
伸知识)
顺向逆向迁移
• 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 • 逆向迁移: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具体迁移:一种学习中的具体特
水平垂直迁移
• 水平迁移(水平迁移):同一抽象概括水平 的经验之间互相影响(比如,学生回家看报 刊杂志时,在文章中发现有在学校学习的新 的单词) • 垂直迁移(纵向迁移):不同抽象概括水平 的经验之间互相影响(如作为先行学习的加、
减、乘法能力的学习,对以后更高级的除法
能力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低路高路迁移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难点之学习迁移的分类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难点之学习迁移的分类_
一、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
1.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1)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
(2)学习英语有助于学习法语。
2.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
如:(1)学习汉语拼音对学习英语字母产生了干扰。
(2)汉语语法的学习影响了英语语法的学习。
二、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的不同
1.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侧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如:(1)通过加、减、乘法学习后获得的一些运算技能会促进除法运算学习。
(2)学习了苹果这个概念后,再学习橘子这个概念。
(两者都是水果且没有类属关系)
2.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简单理解就是两者间有类属关系)
如:(1)学习苹果和西瓜这两个概念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
(2)学习篮球和足球这两个概念后,再学习球这个概念。
三、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
1. 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面的学习产生影响。
如:前摄抑制
2. 逆向迁移:后面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影响。
如:倒摄抑制。
动作技能学习与迁移
动作技能学习与迁移———镜画仪实验报告实验室名称:心理学实验室指导老师:宋凤宁实验项目名称:动作技能的迁移与动作技能练习曲线日期: 2005年10月24日系别:应用心理姓名:梁艳梅摘要:使用数字镜画仪,通过对优势手(右手)的重复练习,对非优势手造成了影响,即迁移学习。
实验结果表明,被试的左右手有一定的迁移学习,即所需的时间和错误次数逐渐减少。
但由于一些影响迁移的主客因素的存在,实验结果的分析没有那么明显。
关键词:镜画仪动作技能学习迁移1.引言:镜画仪主要用于练习效果的研究和动作技能的迁移研究。
本实验中,学习迁移指的是右手习得的镜画技能对左手学习的影响。
2.实验目的:采用前后比较法,检验右手镜画练习对左手学习的迁移作用,并试图解析其实验结果的形成原因。
3.实验步骤:3.1了解镜画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实验目的和方法。
3.2被试按说明平面镜并正对镜子坐,先用非优势手执笔,主试记录时间和错误次数。
3.3被试以优势手练习10次,主试做好记录并观察其难易路线。
3.4被试用非优势手练习两遍,主试记录。
3.5分析实验结果并画出练习次数与错误次数、时间的曲线图。
3.6讨论并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4.实验结果4.1左手实验结果表一实验次数(N)时间(s)错误次数(n)1 66 542 40 343 40 364.2右手实验结果表二实验次数(N)时间(s)错误次数(n)152 22277 64353 49445 21540 26658 76740 46838 26951 201040 28 4.3右手的时间曲线和错误曲线5.讨论5.1实验表明,右手镜画练习对左手的学习有一定的迁移作用。
但由于一些因素(如智力、态度、心理因素、环境、学习材料的特征等)的影响,实验效果不是很明显,用时减少率为40%,错误减少率为35%。
但从奥苏贝尔的迁移理论来看,任何学习均有迁移,只是程度大小的问题而已。
5.2实验中的视觉是个学习的新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动作技能的学习与学习的迁移
(一)什么是动作技能
领会:
对动作技能概念的分析:所谓动作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如书写、游泳、驾车、打字等都是动作技能。
第一,动作技能是习得的。
第二,动作技能是有一定操作程序要求的。
第三,动作技能是一种能力。
(二)动作技能的特征
领会:
动作技能的特征:第一,准确性。
动作技能形成后,相应的动作越来越准确。
第二,动作的速度加快。
动作技能形成后,相应动作的速度越为越快。
第三,多余动作的减少。
所谓多余动作是指与完成某项任务无关但却在完成过程中参与其间的动作。
如初学写字时,牙关紧咬;学打乒乓球时,非优势手拳头紧握等等。
等到熟练后,这些多余的动作就减少了。
第四,灵活性。
一种动作技能形成后,其固定的动作程序不是单纯的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固定衔接,而是具有灵活性。
(三)动作技能的分类
领会:
动作技能的分类:(一)从有没有器械来划分,一类是操纵器械的,如写字、绘画等;另一类是不操纵器械的,如唱歌、跳舞等。
(二)从动作技能操作时调节方式的不同来划分,动作技能可分为连续的和不连续的两大类。
连续的动作技能一般较多受外部情境所制约,如开汽车、滑冰等;不连续的动作技能一般由自我调节,较少受外部情境控制。
(四)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领会:
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一)认知阶段,这一阶段也称为知觉学习。
其学习重点是观察动作反应的线索,即观察操作程序。
(二)联系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重点是使某一特定的刺激与某一特定的动作反应形成联系,即有意识地使操作程序支配动作反应。
(三)自动化阶段,技能学习进入这一阶段时,一边串的动作系列能够自动地连续下来,即操作程序自动支配动作反应,无需特殊的注意和纠正。
(五)动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
1、识记:
练习曲线:是指在连续多次的练习期间所发生的动作效应变化的图解。
2、领会
动作技能练习曲线的趋势:1、练习成绩逐步提高。
练习成绩逐步提高又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1)练习的进步先快后慢。
(2)练习的进步先慢后快。
2、高原期现象。
在技能形成中,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所谓的“高原期”。
3、练习布线的起伏现象。
在各种技能形成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到成绩在某一水平上下小有波动的现象,这是因为影响技能进步的因素太多了。
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外部条件的变化;二是内部条件的变化。
动作技能练习曲线的个别差异:可从活动的速度和质量上概括为四种类型:1、速度较快,错误很少;2、速度较快,错误较多;3、速度较慢,错误较少;4、速度较慢,错误较多。
(六)动作技能形成的有利条件
简单应用:
举例说明动作技能形成的有利条件:(一)动作概念(或操作程序)的掌握;掌握动作概念是技能形成的关键。
(二)示范;示范指教师通过动作和言语活动将动作技能演示给学
生。
技能学习一般要通过示范,而范例往往由视觉通道提供。
(三)反馈;反馈指在学习与练习活动中,将学习与练习的结果信息返回传递给学习者。
一般来说有进步快,没有反馈进步慢。
(四)练习过程中要有间歇。
练习中一般应有间歇,有间歇的练习效率高。
这与在记忆中的情况是一致的。
在词语记忆中,有间歇的复习,比没有间歇的复习效果好。
技能的形成也是一样。
(七)动作技能保持的特点
领会:
动作技能保持的特点:动作技能的保持比知识的保持牢固;越是复杂的动作技能,保持时间越长;越是简单的动作技能,保持的时间越短。
(八)学习的迁移及其种类
1、识记:
学习的任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叫正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叫负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既不产生积极影响也不产生消极影响叫零迁移。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叫顺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叫逆向迁移。
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也叫纵向迁移,主要是指牌不同层次(概括性和抽象性的差异度)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也叫横向迁移,是指牌同一层次(抽像性和概括性无差异)的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特殊迁移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学习之间发生迁移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没有发生变化,即抽象的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经验的组成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非特殊迁移也叫非特殊成分的迁移或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原理和态度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远迁移和近迁移:远迁移指已习得的知识在新的不相似的情境中的运用。
近迁移指已习得知识在与原先学习情境相似的情境中的应用。
2、简单应用
举例说明学习迁移的分类:(一)正迁移,学会骑自行车有利于骑两轮摩托车;负迁移,学会汉族拼音后,对学习26个英语字母有干扰作用;零迁移;(二)顺向迁移,先学汉语拼音对后学英语26个字母有影响,这是顺向迁移;逆向迁移,后学英语26个字母对先学的测评拼音也有影响;(三)垂直迁移,可分为自上而迁移和自下而上迁移。
前者如角概念的掌握,有助于钝角、直角、锐角等概念的学习;后者如掌握了加法“结合律”、“交换律”有助于学习乘法的“结合律”“交换律”;水平迁移,如学习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等概念时的相互影响就是水平迁移。
(四)特殊迁移,如在跳水比赛的各个项目中,其基本动作都是一样的:弹跳、空翻、入水等。
如果运动员在某一项目中将这一基本动作熟练掌握,那么他在学习新的跳水项目时,主可以把这些基本动作加以不同组合,在这里仅是把旧的动作经验成分组合于新的动作序列中,而原有经验成分并没有发生变化;非特殊迁移,如掌握了有理数的计算,直接影响到其他各种运算的学习;(五)远迁移,如学生把在数学中学习到的逻辑推理规则运用于物理或化学问题的解决;近迁移,如学习写“记我熟悉的人”这类题材的作文时,先写《记我的妈妈》,掌握了有关规则,可以迁移到《记我的老师》的写作中。
(九)传统的学习迁移理论
1、识记
相同要素说:只有当两种情境之间有相同要素或共同成分时,才能产生迁移,否则不可能产生迁移。
关系转换说:迁移不是由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而自动产生的某种东西,而是学习者实然发现两个学习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
学习定势说:一个学生的学习迁移,往往受他的学习意图或学习心向的影响,这就是学习定势的作用。
2、领会
传统的学习迁移理论的特点:第一,传统迁移理论讨论的迁移是两种学习活动之间的迁移,即先学课题A对后学课题B的影响;第二,迁移发生的条件之一是两种学习活动有相同要素;第三,迁移发生的条件之二是学习者能概括两种学习活动的共性。
3、简单应用:
举例说明概括化理论:贾德的概括化理论认为先前学习的A这所以能迁移到后继的学习B中,是因为在学习A时掌握了一般原理,这一般原理的部分或全部将适用于A、B中。
联系实际说明分析概括说: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提出的一种学习迁移理论,他认为学习的迁移在于通过综合的分析提示出两个课题之间本质上相同或类似的条件,从而产生对解决方法的概括。
这种综合的分析及其的概括是学习迁移的真正本质。
(十)现代的学习迁移理论
1、领会
认知结构与迁移:奥苏伯尔认为,一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
即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因此,在有意义学习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始终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迁移的最重要因素。
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概括水平较高的观念越多、越清晰、越稳定,越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来自教材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教材要以概括水平较高的基本概念、原理为核心,基本内容之间要形成清晰的、有层次的联系,教材的呈现次序要遵行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两个原则。
认知策略迁移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学习迁移除了指概念、原理的迁移以外,学习方法或学习策略的迁移是迁移的重要方面。
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时代,让学生学会迁移学习策就显得尤其重要。
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迁移学习策略呢?首先得让学生对使用的学习策略有明确的认知。
其次学生要对认知策略的作用进行自我评价并形成习惯。
2、简单应用:
举例说明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一)可利用性变量,可利用性变量是指认知结构中可利用来起固定作用的适当观念。
(二)可辨别性变量,是指新知识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系统的可分辨程度。
可分辨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与记忆。
(三)稳定性(包括清晰性)变量,稳定性变量指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它是影响学习与保持的一个重要的认知变量。
3、综合应用
说明关于策略作用的自我评价实验:经过策略的有效性自我评价训练的被试能长期运用训练过的策略,并能迁移到类似的情境中,而在其他训练条件下,策略训练仅有短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