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 第一课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23张PPT)
一、使命篇—时局与困惑
1、政治前提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必要性
民族融合的趋势 鲜卑族落后 社会矛盾尖锐
3、改革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 巩固统治
4、可能性
冯太后和孝文帝
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前期改革: 创立新制
均田制
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本民族文化特点,最终导致北魏政权的瓦解和鲜卑
族的消亡。
胡旋
胡 饼
鲜卑人乐佣:中国古舞代礼乐源自周礼,孔子的“仁”胡 是对礼乐的高度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其维护自身统床治。
社会制度封建化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材料四(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 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 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 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出什么启示?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 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 3、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不断碰撞、融合,逐步形成、 发展和完善了中华文明;要坚持相互尊重、民族平等 的原则。 4、任何改革都具有曲折性。不会一帆风顺。 5、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
作业:根据课前查阅资料分析解读, 课后据此写一篇小论文。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 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 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1)据材料分析归纳均田制推行的原因、目的及实质。 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产 济 数崇方 发 民汉生服尚式 展 族服活胡,农,封方孝服耕政建式这文化权化汉帝是、的的出族社巩成行一化图会固功条制,典度民范永封族。恒建融牧生化合的马产)的图历方,加式史有 强的利 ,规农耕于 是牛律耕北 一图化胡 琴方 次。 但—是,—孝《文帝马不克加扬思弃恩的全格盘斯汉化选,集忽视》保第持二卷
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432人民版PPT课件
从洛阳方面看
有利于争取汉族地 主的合作(政治)
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 发达(经济中心)
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 朝代之都(经济中心)
军事
易受强敌“柔然” 威胁,不利于控制 中原
利于控制中原,并 举兵南下征服较弱 的“南齐”
地理 偏居塞上
地处中原
目的: 直接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目的:
目的: 直接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目的: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一、变法之原 二、变法之行 三、变法之效
1、性质: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制度的 封建化改革
2、影响: (1)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2)加速了北方政权的封建化;缓和了民族矛 盾,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促进了洛阳的繁盛。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目标要求
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理解:(1)均田制的推行是鲜卑族封建化 的关键措施 目标分解
(2)迁都洛阳对改革的深入的重要意 义、评价孝文帝
一、改革之原 二、改革之行 三、改革之效
一、改革之原(小组展示)
1、鲜卑建魏,北方统一 2、文帝即位,太后执政 3、矛盾激化,危机四伏
(3)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知识扩充)。
(4)孝文帝改革为结束长期分裂、重新走向国家 统一,为隋唐统一奠定基础。
深度分析
孝文帝改革的总体特点
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的一次影响深远的 封建化改革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4)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
①阶级矛盾尖锐 ②民族矛盾激化 ③人民起义不断
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
奠定基础 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二、改革的内容
前期改革: 创立新制 均田制 三长制 整顿吏制
1、前期 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①均田制
前提: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内容: 官吏可以获得公田 地主的原有土地不变
❖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 北魏历代君主都已重视汉文化之学习。到北魏孝文帝一代, 已有冯太后与朝臣李冲的改革,建立均田制,重新建立以 农业为主体的大帝国。由于孝文帝由冯太后抚养,受汉文 化影响较深
❖ 冯太后改革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
背景
1、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 合趋势出现
2、社会矛盾和统治 危机
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①均田制 ②三长制 ③整顿吏治
整顿吏治
❖背景:北魏统一后,官吏与商贾勾结,中饱私囊,贪污成 风,
不仅影响了北魏政期由官吏的政绩好坏决定
❖内容: 对贪污帛一匹以上者以及徇私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
给百官颁行俸禄
❖ 影响:巩固了北魏政权
材料三: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 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才藻富赡, 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魏书﹒高祖纪》
话题一 “胡汉之争”的由来
拓跋鲜卑的崛起, 得力于武勇之风。但入主中原后,相当一部 份鲜卑贵族却格守“崇武”传统不变,顽固坚持固有的统治模式。拒 绝学习和接受中原文化……鲜卑旧贵族认为知书(儒学)会使鲜卑人 失去勇武性格。这种自尊与自卑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理,导致他们自 甘封闭、拒绝先进文化的保守趋向。
人民历史选修专题三第一课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4) 前提: 政府掌握大量土地
5)性质:土地国有制
延伸:我国古代土地所有制 类型有哪些? 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均田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土地私有制
评价:是当时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
6)作用: 对统治阶级来说:保障了?促证了?促进了?
对农民来说:
2、整顿吏治
1)
原因:吏治混乱,
贪污现象严重
政权机构的设置、官吏的名称、礼仪、
露田
鲜卑姓改汉姓 规定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
1)建立:386年,鲜卑拓跋部建立魏国
仿汉族典章制度和生活习俗,重新修订官制礼仪
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下征服较弱的“南齐”
鲜卑姓 汉姓 允许一些大臣,冬则居南,夏则居北。
环境闭塞,产粮 有限,常有水旱疾疫之灾
拓跋 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画像
地处中原,农业发达
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 南下征服较弱的“南齐”
先进的汉族文化,是中原的 文化中心(东周、东汉、曹 魏、西晋的都城)
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 ◇
2)经过:
① 493年以伐南齐为名,强迁洛阳 ② 坚决镇压叛乱者
③ 允许一些大臣,冬则居南,夏则居北。
④ 规定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葬在洛阳,不许归葬 代北。
二、改革的内容
1、均田制 1)雏形:北魏初年实行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从事农业生产。
2)时间:485年
思考:露田和桑田有何区别?
条件:规定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
3)内容
农民
土地 露田 —无主荒地,死后交还,不能买卖 桑田 —已耕种过,不必交还,可以买卖
义务: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官吏和地主: 官吏可以获得公田,
第一课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35张PPT)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思考:孝文帝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野蛮的使征鲜孝卑服文族帝者发顺生总应了时是根代本被潮性流那的,变些推化行他(一们生系活所列方汉征式化汉服政族策民化,、族的
较高文明所汉生 经 少 胡族服征产 济 数崇方 发 民汉生服尚式 展 族服活胡,农,封方孝服耕政建式这文化权化汉帝是、的的出族社巩成行一化图会固功条制,典度民范永封族。恒建融牧生化合的马产)的图历方,加式史有 强的利 ,规农耕于 是牛律耕北 一图化胡 琴方 次。 但—是,—孝《文帝马不克加扬思弃恩的全格盘斯汉化选,集忽视》保第持二卷
中国的公元五世纪,与孝文帝一起结束生命,……他用九年时间把中国北方推入一
个文化拐点,而当时全中国的枢纽也正在那里。因此,他是鲜卑族历史上、北魏历史上,
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帝王……通向大唐之路,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是云冈石窟和龙
门石窟。
——余秋雨《中国文脉》
课程标准: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胡饼
胡瓜
胡桃
胡萝卜高桌高椅ຫໍສະໝຸດ 胡琴胡床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 录
一、融合之势、冲突之时
二、变革制度、移风易俗
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 )起, 一直延 续至孝 明帝正 光五年 (524年)止 ,前后60多年 。
三、民族融合、奠基盛唐
孝文帝(467——499)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 洛阳, 同时拉 开了营 建龙门 石窟的 序幕。
大权,在献文帝、孝文帝时期两度
“临朝听政”,成为北魏朝廷的实
际统治者。她主政时已开始了以汉
化为中心的社会改革,孝文帝第一
文明皇后(冯太后)阶段的改革实际上是在她的主持下
掌握实权,培 养孝文帝学习 汉族文化.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机、巩固统治是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故A项正确。 答案:
工具
A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栏目导引
2.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
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
事力量迅速崛起,使北魏统一了北方。 (2)北魏统治者采用了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加速了北
魏封建化的进程,为孝文帝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工具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栏目导引
1.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和重大意义。 提示: 迁都原因 重大意义 (1)对洛阳的城市规划 影响大 (2)打击了保守势力, 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3)有利于民族文化的 融合,使中华文明得 到进一步发展
C.战乱不断
答案: A
D.汉族的反抗
工具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栏目导引
1.均田制 (1)雏形:计口授田,“ 劝课农桑 ” , 从 事 农 业 生 产 , 这实际上就是均田制的雏形。 (2)内容
①年龄: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
② 露田 :无主荒地,死后归还政府。
③桑田:可以买卖,农民终身不必交还。
地区。
工具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栏目导引
材料二
北魏统治者在依赖武力统一北方的同时,也参照
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实行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
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通过分配土地,让人民定居生活,拓 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 居生活。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你可获得哪些信息?这和北魏的崛起有什么 关系?
栏目导引
归纳综合
整体图示
纲举目张
工具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34张PPT)
三、改革的举措: 整顿吏治
有一次,孝文帝问大臣怎样才能够平定盗贼,有大臣 回答说,盗贼也是人,为贼实属无奈。如果地方官吏称职 ,治理有方,盗贼自然就会平息了。 思考:北魏为什么一度盗贼猖獗呢?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 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
思考:据此,北魏应该怎样才能解决吏治混乱局面呢?
服饰汉化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姓 氏 汉 化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 违者,免所居官
语言汉化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为了拉拢汉族地主,扩大统治基础,孝文帝还主张同 汉族通婚。他自己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 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 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这种姻亲关系,把汉族地主 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
社会生活封建化 (汉化)
孝文帝改革内容
经济方面:均田制
政治方面: 1、三长制 2、整顿吏治 3、迁都洛阳
社会风俗 1、易服饰 2、姓氏汉化 3、语言汉化 4、与汉族通婚,改籍贯 5、生产方式农耕化 6、社会生活封建化(汉化)
四、孝文帝改革的实质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政权的封建化 少数民族经济的农业化
与汉族通婚,改籍贯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
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
生产方式农耕化
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
三、改革的内容:社会风俗
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礼, 孔子的“仁”是对礼乐的高度 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该 制度维护自身统治。
鲜卑人乐俑
从材料和图片中,你能 得出什么认识?
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3、迁都洛阳;
3)影响:
①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②洛阳的规划和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大。 ③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展开; ④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 的发展。
4、革除旧俗;
1)有利条件:
迁都洛阳为孝文帝推行改革提供了 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社会矛盾尖锐;
政治黑暗,租调徭役繁重, 官吏贪污,兵役繁重 1)阶级矛盾尖税;
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2)民族矛盾激化;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 统治阶级内部汉族地主与 鲜卑族地主间矛盾 改革的必然性
混乱的赋税制度
北魏前期征税,分为“三等九品”。 九品是根据资产多少而规定的赋税高低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 的品级,三等是按不同等第将税送到不 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同地区。可是实际在征税时,并不按这 个九品征收。一方面,这是由于世家大 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 族已经隐瞒了大量的田地和人口,在一 祸家破,阖门比屋。” 定程度上造成了贫富莫辨的情况,另一 方面,也由于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 ——谢灵运 主勾结,地主所交纳的不多,而广大劳 动人民却负担沉重。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 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 了一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但是孝文帝仍 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 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 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 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 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没有说话。孝文帝说:“不能 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 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 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 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历史】专题三(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人民版选修1)
北魏统一北方的原因
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 北魏接受了汉文化,加快了发展。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社会矛盾尖锐 阅读教材,思考北魏的社会矛盾有哪些? 1、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内部)
2、民族矛盾
拓跋鲜卑——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材料: “畜牧迂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
东魏
北齐 北周
西晋
东晋 317-420 宋-齐-梁-陈 (420-589)
隋 朝
材料: 鲜卑以游牧为生,善骑射。东汉初年,活 动于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鲜卑……随着北匈 奴势力衰耗,鲜卑开始连年出兵攻击北匈奴。公元 85年,鲜卑与南匈奴、西零及西域各族共击北匈奴 迫使其逃遁。公元87年,鲜卑再次大败北匈奴,斩 杀优留单于。……北匈奴西迁。鲜卑趁势占据了漠 北地区 材料: 北魏初期的统治者在依赖武力统一北方的 同时,也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实行 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 通过分配土地,让人民定居生活,拓跋部由畜牧经 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 生活。
(4)革除旧俗---5提倡
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 用汉礼、结汉婚
检测
作业:
• 1、梳理本节课的线索,制作框架图
• 2、资料书能力提升部分。
第一节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冯太后(442年?-490年10月17 日),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 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 元宏(拓跋宏)的嫡祖母,中国历 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 家。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实 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 生重要影响。
听政20年间,主持了前 期改革,为孝文帝全面改 革奠定了基础。
均田制——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变
第一节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目标: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历史作用。
2、学习孝文帝主动接受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优秀品德。
3、结合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与影响,总结迁都与民族融合以及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关系,培养全面、系统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各项措施难点:对孝文帝改革措施的理解教学过程预习提示:1、孝文帝改革的条件有哪些?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包括哪些?3、孝文帝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一)智者的选择提问:在十六国中北魏是如何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的建立及统一2、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改革前所面临的一系列严峻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材料他5岁即皇帝位。
重视汉族文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 重用汉族地主,注重培养人才,设立太学,让各地搜罗书籍送往平城,供他和拓跋贵族学习。
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民族共同生活,互相影响,他顺应这一趋势,听取汉族大臣的建议,实行改革,不顾保守派贵族大臣反对,迁都洛阳,进一步推行汉化政策,自己带头改为汉姓。
材料中反映的事情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他是哪个民族的?他在当时进行改革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3、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学生浏览全课,简单认知①②③④(二)均田制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了解均田制的相关情况(1)男子十五岁以上,授给露田四十亩,妇人授露田二十亩。
桑田加倍授给,以备休耕。
露田不得买卖,身死或年满七十者归还官府。
桑田则永为个人所有,不须归官。
桑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买卖。
桑田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
不宜种桑之地,男子给麻田四十亩,妇女五亩。
(2)奴婢和耕牛参加授田。
奴婢依一般农民授田。
耕牛每头授田三十亩,限四牛。
(3)田地缺乏地区,允许农民“逐空荒”,迁往他郡。
1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图解示意]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1.推行均田制:_4_8_5__年 (1)内容 ①15 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 ②土地分为露田和桑田,露田不能买卖,桑田终身归农民所有, 可以买卖。 ③受田农民要承担一定的__徭__役__杂税。
——《洛阳伽蓝记》卷四 史料二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说明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②图一说明汉族人与鲜卑族在文化和生活习俗上逐渐接近,最 终实现融合。
(1)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直接促进了史料一所描述的现 象? (2)史料二的景象都出现于北魏时期,主要反映出什么共同问 题?请具体分析二者形成的原因。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3.迁都洛阳 (1)原因 ①旧都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改革的阻力较大。 ②平城经济落后,不足以承载大量人口所需的生活供应。 ③洛阳地处中原,_农__业___发达,是中原政治和文化中心,推行 改革的阻力较小。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2)过程 ①公元__4_9_3_年开始迁都,历时两年完成,文武百官及六宫宗 室尽迁洛阳,大批鲜卑士兵和百姓也进入中原。 ②孝文帝坚决镇压保守贵族的叛乱,后来又规定迁往洛阳的人 不许归葬代北,逐步割断了鲜卑人与故乡的联系。 (3)意义:为孝文帝的其他改革措施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 围,推动了改革的进程。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2)意义 ①使_统__治__阶__级___的利益得到保障。 ②限制了_土__地__兼__并___,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使更多的农民成为政府直接控制的_编__户___,保证了政府的财 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魏孝文帝改革
【基础梳理】
以下列问题为线索预习课文,并找出问题的答案。
一、改革的背景(智者的选择)
1、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基础)
(1)建立:
(2)统一:
(3)意义:
2、北魏社会矛盾的激化(必要性)
矛盾激化的原因和表现:
认识:严重的危机反映了改革的必要性,只有改革才能缓和社会矛盾。
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由祖母冯太后主持开始了改革。
拓跋宏当时只有5岁,所以早期改革的决策者是冯太后。
3、冯太后和孝文帝对汉文化的推崇。
(可能性)
二、改革的内容
1、经济上:
请认真阅读教材,并思考:
1)均田制的主要内容?
2)实行均田制的目的是什么?
3)田制是不是重新平均分配土地?有没有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推行均田制后,官吏和地主的利益有没有受损?均田制的实质是什么?
4)均田制的实施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2、政治上:
1)北魏孝文帝为什么非常重视对官吏的治理?
2)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整顿吏治?效果如何?
3、重要环节:
据教材内容思考:
1)迁都洛阳的原因?
政治:
经济:
军事:
地理:
2)迁都的目的是什么?
3)迁都带来什么作用?
4、文化习俗:
⑴措施:①②③④⑤
⑵影响:
三、改革的历史作用
(结合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教材第二节内容分析)
⒈经济:
⒉政治:
⒊民族关系:
【真题演练】
(2008年江苏高考24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
……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
”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
……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