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与各层设备对应
OSI七层模型与各层设备对应
O S I七层模型与各层设备对应-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OSI七层模型与各层设备对应OSI七层网络模型由下至上为1至7层,分别为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很简单,就是应用程序。
这一层负责确定通信对象,并确保由足够的资源用于通信,这些当然都是想要通信的应用程序干的事情。
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编码、转化,确保应用层的正常工作。
这一层,是将我们看到的界面与二进制间互相转化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语言与机器语言间的转化。
数据的压缩、解压,加密、解密都发生在这一层。
这一层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将数据处理为不同的格式,表现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文件扩展名。
会话层,负责建立、维护、控制会话,区分不同的会话,以及提供单工(Simplex)、半双工(Half duplex)、全双工(Full duplex)三种通信模式的服务。
我们平时所知的NFS,RPC,X Windows等都工作在这一层。
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
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
传输层,负责分割、组合数据,实现端到端的逻辑连接。
数据在上三层是整体的,到了这一层开始被分割,这一层分割后的数据被称为段(Segment)。
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面向连接(Connection-Oriented)或非面向连接(Connectionless-Oriented)的服务,流控(Flow control)等都发生在这一层。
OSI七层模型中各层分别对应的协议
OSI七层模型中各层分别对应的协议谈到网络不能不谈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虽然OSI参考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不是很大,但其的确对于理解网络协议内部的运作很有帮助,也为我们学习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1.物理层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
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
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同步数据链路控制)、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PPP(点对点协议)、STP(生成树协议)、帧中继等。
3.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
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网络之间互联的协议)、IPX(互联网数据包交换协议)、RIP(路由信息协议)、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等。
4.传输层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
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SPX(序列分组交换协议)等。
OSI七层模型与各层设备对应
OSI七层模子与各层装备对应OSI七层收集模子由下至上为1至7层,分离为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收集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暗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运用层(Application layer).运用层,很简略,就是运用程序.这一层负责肯定通讯对象,并确保由足够的资本用于通讯,这些当然都是想要通讯的运用程序干的工作.为操纵体系或收集运用程序供给拜访收集办事的接口. 运用层协定的代表包含:Telnet.FTP.HTTP.SNMP等.暗示层,负责数据的编码.转化,确保运用层的正常工作.这一层,是将我们看到的界面与二进制间互相转化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说话与机械说话间的转化.数据的紧缩.解压,加密.解密都产生在这一层.这一层依据不合的运用目标将数据处理为不合的格局,表示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类各样的文件扩大名.会话层,负责树立.保护.掌握会话,区分不合的会话,以及供给单工(Simplex).半双工(Half duplex).全双工(Full duplex)三种通讯模式的办事.我们日常平凡所知的NFS,RPC,X Windows等都工作在这一层.治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过程,即负责树立.治理.终止过程之间的会话.会话层还运用在数据中拔出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传输层,负责朋分.组合数据,实现端到端的逻辑衔接.数据在上三层是整体的,到了这一层开端被朋分,这一层朋分后的数据被称为段(Segment).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面向衔接(Connection-Oriented)或非面向衔接(Connectionless-Oriented)的办事,流控(Flow control)等都产生在这一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供给端到端的.靠得住的或不成靠的传输.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错误掌握和流量掌握问题.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定的代表包含:TCP.UDP.SPX等收集层,负责治理收集地址,定位装备,决议路由.我们所熟知的IP地址和路由器就是工作在这一层.上层的数据段在这一层被朋分,封装后叫做包(Packet),包有两种,一种叫做用户数据包(Data packets),是上层传下来的用户数据;另一种叫路由更新包(Route update packets),是直接由路由器发出来的,用来和其他路由器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流.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收集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掌握.网际互连等功效.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收集层协定的代表包含:IP.IPX.RIP.OSPF等数据链路层,负责预备物理传输,CRC校验,错误通知,收集拓扑,流控等.我们所熟知的MAC地址和交流机都工作在这一层.上层传下来的包在这一层被朋分封装后叫做帧(Frame).在不成靠的物理介质上供给靠得住的传输.该层的感化包含: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掌握.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定的代表包含: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物理层,就是实其实在的物理链路,负责将数据以比特流的方法发送.吸收,就不久不多说了.具体说:网线,集线器----物理层网卡,网桥----数据链路路由器-----收集层交流机就是用来进行报文交流的机械.它和HUB最重要的差别就HUB是物理层装备,采取广播的情势来传输信息,交流机多为链路层装备(二层交流机),可以或许进行地址进修,采取存储转发的情势来交流报文.它和路由器的差别在于路由器有DDN,ADSL等接口,交流机只有以太网接口.国际尺度组织(ISO)制订了OSI模子.这个模子把收集通讯的工作分为7层.1至4层被以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亲密相干.5至7层是高层,包含运用程序级的数据.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物理层(也即OSI模子中的第一层)在教室上经常是被疏忽的.它看起来似乎很简略.但是,这一层的某些方面有时须要特别留心.物理层现实上就是布线.光纤.网卡和其它用来把两台收集通讯装备衔接在一路的器械.甚至一个信鸽也可以被以为是一个1层装备(拜见RFC 1149).收集故障的消除经常涉及到1层问题.我们不克不及忘却用五类线在全部一层楼进行衔接的传奇故事.因为办公室的椅子经常从电缆线上压过,导致收集衔接消失断断续续的情形.圆满的是,这种故障是很罕有的,并且消除这种故障须要消耗很长时光.第2层是以太网等协定.请记住,我们要使这个问题简略一些.第2层中最重要的是你应当懂得网桥是什么.交流机可以算作网桥,人们如今都如许称呼它.网桥都在2层工作,仅存眷以太网上的MAC地址.假如你在谈论有关MAC地址.交流机或者网卡和驱动程序,你就是在第2层的范畴.集线器属于第1层的范畴,因为它们只是电子装备,没有2层的常识.第2层的相干问题在本收集讲座中有本身的一部分,是以如今先不具体评论辩论这个问题的细节.如今只须要知道第2层把数据帧转换成二进制位供1层处理就可以了.在往下讲之间,你应当回过火来从新浏览一下上面的内容,因为经验缺少的收集治理员经常混杂2层和3层的差别.假如你在谈论一个IP地址,那么你是在处理第3层的问题,这是“数据包”问题,而不是第2层的“帧”.IP是第3层问题的一部分,此外还有一些路由协定和地址解析协定(ARP).有关路由的一切工作都在第3层处理.地址解析和路由是3层的重要目标.第4层是处理信息的传输层.第4层的数据单元也称作数据包(packets).但是,当你谈论TCP等具体的协定时又有特别的叫法,TCP的数据单元称为段(segments)而UDP协定的数据单元称为“数据报(datagrams)”.这个层负责获取全体信息,是以,它必须跟踪数据单元碎片.乱序到达的数据包和其它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安全.懂得第4层的另一种办法是,第4层供给端对端的通讯治理.像TCP等一些协定异常擅长包管通讯的靠得住性.有些协定其实不在乎一些数据包是否丧掉,UDP协定就是一个重要例子.如今将近到7层了,我们很想知道第5层和第6层有些什么功效.可以说,它们都是没有效的.有一些运用程序和协定在5层和6层.但是,对于懂得收集问题来说,谈论这些问题没有任何益处.请大家留意,第7层是“一切”.7层也称作“运用层”,是专门用于运用程序的.假如你的程序须要一种具体魄局的数据,你可以创造一些你愿望可以或许把数据发送到目标地的格局,并且创建一个第7层协定.SMTP.DNS和FTP都是7层协定.进修OSI模子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它现实代表什么意思.假如你是一个收集上的操纵体系.在1层和2层工作的网卡将通知你什么时刻稀有据到达.驱动程序处理2层帧的出口,经由过程它你可以得到一个发亮和闪光的3层数据包(愿望是如斯).作为操纵体系,你将挪用一些经常运用的运用程序处理3层数据.假如这个数据是从下面发上来的,你知道那是发给你的数据包,或者那是一个广播数据包(除非你同时也是一个路由器,不过,临时不必放心这个问题).假如你决议保存这个数据包,你将打开它,并且掏出4层数据包.假如它是TCP协定,这个TCP子体系将被挪用并打开这个数据包,然后把这个7层数据发送给在目标端口等待的运用程序.这个过程就停止了.当要对收集上的其它盘算机做出回应的时刻,每一件工作都以相反的次序产生.7层运用程序将把数据发送给TCP协定的履行者.然后,TCP协定在这些数据中参加额外的文件头.在这个偏向上,数据每进步一步体积都要大一些.TCP协定在IP协定中参加一个正当的TCP字段.然后,IP协定把这个数据包交给以太网.以太网再把这个数据作为一个以太网帧发送给驱动程序.然后,这个数据经由过程了这个收集.这条线路中的路由器将部分地分化这个数据包以获得3层文件头,以便肯定这个数据包应当发送到哪里.假如这个数据包的目标地是当地以太网子网,这个操纵体系将代替路由器为盘算机进行地址解析,并且把数据直接发送给主机.。
OSI七层模型和TCPIP模型及对应协议(详解)
OSI七层模型和TCPIP模型及对应协议(详解)1.OSI七层模型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七层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种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任务。
这些层次从底层到顶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即原始的0和1的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将物理层传输的数据流划分为数据帧,并在物理传输媒介上发送和接收数据帧。
-网络层:负责通过不同网络节点进行数据的路由和转发,实现数据包的传输。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通信连接,在传输过程中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错误控制。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会话。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化和解码、加密和解密,确保接收方能够正确理解发送方的数据。
-应用层:提供用户与网络的接口,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网络访问和通信。
2.TCP/IP模型TCP/IP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体系结构,目前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TCP/IP模型由四个层次构成,分别为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负责将数据帧从物理层传输到网络层,并对数据进行分割和重组。
-互联网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包括IP协议、ARP协议和ICMP协议等。
-传输层: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错误控制,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等。
-应用层:提供用户与网络的接口,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网络访问和通信,包括HTTP、FTP、SMTP等协议。
3.OSI七层模型和TCP/IP模型的对应关系及协议:-OSI的物理层对应TCP/IP的网络接口层,协议包括以太网、Wi-Fi 等。
-OSI的数据链路层对应TCP/IP的网络接口层,协议包括以太网、Wi-Fi等。
-OSI的网络层对应TCP/IP的互联网层,协议包括IP、ARP、ICMP等。
OSI七层模型对应功能及协议
OSI七层模型对应功能及协议前⾔OSI七层模型:纯理论模型,所有实际设备和协议都不能对应理论模型。
每⼀层对应着实际的设备物理层:中继器、集线器、双绞线数据链路层:⽹桥、以太⽹交换机、⽹卡⽹路层:路由器、三层交换机传输层:四层交换机、四层路由器(补充,四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区别:三层交换机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的是加快⼤型局域⽹内部的数据交换,能够做到⼀次路由,多次转发。
基于MAC地址和IP地址的交换机技术,能够极⼤地提⾼各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率,但却⽆法根据端⼝主机的应⽤需求来⾃主确定或动态限制端⼝的交换过程和数据流量。
不仅可以完成端到端交换,还能根据端⼝主机的应⽤特点,确定或限制它的交换流量。
是基于传输层数据包的交换过程的,是⼀类基于应⽤层的⽤户应⽤交换需求的新型局域⽹交换机。
⽀持TCP/UDP第四层以下的所有协议,可识别⾄少80个字节的数据包包头长度,可根据TCP/UDP端⼝号来区分数据包的应⽤类型,从⽽实现应⽤层的访问控制和服务质量保证。
所以,与其说第四层交换机是硬件⽹络设备,还不如说它是软件⽹络管理系统。
)数据传输过程pa-a 向pc-b传输注意事项1、上三层是为⽤户提供服务的,下四层负责实际数据传输2、传输单元 传输层(数据段报⽂)、⽹络层(数据包报⽂分组)、数据链路层(数据帧)、物理层(⽐特位)3、越上层越智能,可以识别当前层以下的数据;越下层越傻⽠,贴近硬件4、数据传输时数据从上层向下层传输,接收时数据从下层向上层传输5、数据不能跨区传输,每层之间通过逻辑的接⼝传递6、物理层负责实际数据传输,其他层只是逻辑对应(个⼈原创整理,转发请附上链接)。
OSI七层模型与各层设备对应
OSI七层模型与各层设备对应OSI七层网络模型由下至上为1至7层,分别为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很简单,就是应用程序。
这一层负责确定通信对象,并确保由足够的资源用于通信,这些当然都是想要通信的应用程序干的事情。
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编码、转化,确保应用层的正常工作。
这一层,是将我们看到的界面与二进制间互相转化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语言与机器语言间的转化。
数据的压缩、解压,加密、解密都发生在这一层。
这一层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将数据处理为不同的格式,表现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文件扩展名。
会话层,负责建立、维护、控制会话,区分不同的会话,以及提供单工(Simplex)、半双工(Half duplex)、全双工(Full duplex)三种通信模式的服务。
我们平时所知的NFS,RPC,X Windows等都工作在这一层。
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
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
传输层,负责分割、组合数据,实现端到端的逻辑连接。
数据在上三层是整体的,到了这一层开始被分割,这一层分割后的数据被称为段(Segment)。
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面向连接(Connection-Oriented)或非面向连接(Connectionless-Oriented)的服务,流控(Flow control)等都发生在这一层。
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ISO七层模型
ISO/OSI七层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比较及对应关系ISO/OSI七层模型分为如下七层:①物理层:将比特流送到物理介质上传送;②数据链路层:在链路上无差错一帧一帧传送信息;③网络层:分组传输和路由选择;④运输层:从端到端经网络透明地传输报文;⑤会话层:会话的管理和数据传输同步;⑥表示层:数据格式的转换;⑦应用层:与用户应用程序的接口。
TCP/IP参考模型分为如下四个层次:①应用层:与OSI的应用层相对应;②传输层:与OSI的传输层相对应;③互联层:与OSI的网络层相对应;④主机-网络层:与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相对应。
iso七层协议及其作用第7层应用层—直接对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应用程序可以变化,但要包括电子消息传输第6层表示层—格式化数据,以便为应用程序提供通用接口。
这可以包括加密服务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
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
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
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第1层物理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电子信号传输和硬件接口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受方则相反。
上三层总称应用层,用来控制软件方面。
下四层总称数据流层,用来管理硬件。
数据在发至数据流层的时候将被拆分。
在传输层的数据叫段网络层叫包数据链路层叫帧物理层叫比特流这样的叫法叫PDU (协议数据单元)OSI中每一层都有每一层的作用。
比如网络层就要管理本机的IP的目的地的IP。
数据链路层就要管理MAC地址(介质访问控制)等等,所以在每层拆分数据后要进行封装,以完成接受方与本机相互联系通信的作用。
如以此规定。
OSI模型用途相当广泛。
比如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等很多网络设备的设计都是参照OSI模型设计的。
OSI参考模型七层结构及各层的作用
OSI参考模型七层结构及各层的作用OSI参考模型是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的缩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 1977 年提出的一种网络通信架构。
它将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层次的作用: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网络通信的最底层,负责控制电子信号(比特流)在物理媒介中的传输。
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的传输与接收、提供硬件接口、传输媒介的选择及物理拓扑的建立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负责将传输介质上的比特流组织成数据块(帧),并提供数据块的可靠传输,以及错误检测和纠正。
其主要功能包括:帧的封装和解封装、数据的流控制、错误检测和纠正等。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是负责在网络上进行数据包的传输和路由选择。
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包的传输、路由选择、数据包的分段和重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是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其主要功能包括:建立、管理和终止端到端的连接、数据的分段和重组、数据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负责建立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会话,并提供数据注销和恢复、数据加密和解密等功能。
其主要功能包括:会话的建立、管理和终止、数据的同步和校验、数据的加密和解密等。
第六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压缩和加密,以及提供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的格式化和转换、数据的压缩和加密、数据的校验和恢复等。
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是最上层的层次,与用户直接交互,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和资源。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OSI Open Source Initiative(简称OSI,有译作开放源代码促进会、开放原始码组织)是一个旨在推动开源软件发展的非盈利组织。
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它是网络技术的基础,也是分析、评判各种网络技术的依据,它揭开了网络的神秘面纱,让其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一、OSI参考模型知识要点图表1:OSI模型基础知识速览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
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
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
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
由低到高具体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第7层应用层—直接对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应用程序可以变化,但要包括电子消息传输第6层表示层—格式化数据,以便为应用程序提供通用接口。
这可以包括加密服务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
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
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
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第1层物理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电子信号传输和硬件接口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受方则相反。
各层对应的典型设备如下:应用层………………。
计算机:应用程序,如FTP,SMTP,HTTP表示层………………。
计算机:编码方式,图像编解码、URL字段传输编码会话层………………。
计算机:建立会话,SESSION认证、断点续传传输层………………。
七层协议及设备
一、什么是OSI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二、OSI七层协议(OSI模型)都是那些从低到上:物(物理层)、数(数据链路层)、网(网络层)、传(传输层)、会(会话层)、表(表示层)、应(应用层)1、物理层O S I 模型的第一层,该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
物理层的协议产生并检测电压以便发送和接收携带数据的信号。
比如电脑上的网卡,它就提供了物理连网的基础,也就是说提供了一个物理层。
尽管物理层不提供纠错服务,但它能够设定数据传输速率并监测数据出错率。
网络物理问题,如电线断开,将影响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O S I 模型的第二层,它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
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数据的可靠传递。
为了保证传输,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被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
帧是用来移动数据的结构包,它不仅包括原始数据,还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网络地址以及纠错和控制信息。
其中的地址确定了帧将发送到何处,而纠错和控制信息则确保帧无差错到达。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独立于网络和它的节点和所采用的物理层类型。
有一些连接设备,如交换机,由于它们要对帧解码并使用帧信息将数据发送到正确的接收方,所以它们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
3、网络层O S I 模型的第三层,其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
网络层通过综合考虑发送优先权、网络拥塞程度、服务质量以及可选路由的花费来决定从一个网络中节点A 到另一个网络中节点B 的最佳路径。
由于网络层处理路由,而路由器因为即连接网络各段,并智能指导数据传送,属于网络层。
在网络中,“路由”是基于编址方案、使用模式以及可达性来指引数据的发送。
OSI七层模型与各层设备对应
O S I七层模型与各层设备对应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OSI七层模型与各层设备对应OSI七层网络模型由下至上为1至7层,分别为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很简单,就是应用程序。
这一层负责确定通信对象,并确保由足够的资源用于通信,这些当然都是想要通信的应用程序干的事情。
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编码、转化,确保应用层的正常工作。
这一层,是将我们看到的界面与二进制间互相转化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语言与机器语言间的转化。
数据的压缩、解压,加密、解密都发生在这一层。
这一层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将数据处理为不同的格式,表现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文件扩展名。
会话层,负责建立、维护、控制会话,区分不同的会话,以及提供单工(Simplex)、半双工(Half duplex)、全双工(Full duplex)三种通信模式的服务。
我们平时所知的NFS,RPC,X Windows等都工作在这一层。
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
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
传输层,负责分割、组合数据,实现端到端的逻辑连接。
数据在上三层是整体的,到了这一层开始被分割,这一层分割后的数据被称为段(Segment)。
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面向连接(Connection-Oriented)或非面向连接(Connectionless-Oriented)的服务,流控(Flow control)等都发生在这一层。
网络OSI七层模型及各层作用tcp-ip
⽹络OSI七层模型及各层作⽤tcp-ip背景虽然说以前学习计算机⽹络的时候,学过了,但为了更好地学习⼀些物联⽹协议(、、、),需要重新复习⼀下。
OSI七层模型七层模型,亦称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个⽤于计算机或通信系统间互联的标准体系,⼀般称为OSI参考模型或七层模型。
它是⼀个七层的、抽象的模型体,不仅包括⼀系列抽象的术语或概念,也包括具体的协议。
OSI七层模型功能对应的⽹络协议应⽤层应⽤层是⽹络体系中最⾼的⼀层,也是唯⼀⾯向⽤户的⼀层,也可视为为⽤户提供常⽤的应⽤程序,每个⽹络应⽤都对应着不同的协议HTTP、TFTP, FTP, NFS,WAIS、SMTP表⽰层主要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确保⼀个系统的应⽤层发送的消息可以被另⼀个系统的应⽤层读取,编码转换,数据解析,管理数据的解密和加密,同时也对应⽤层的协议进⾏翻译Telnet, Rlogin, SNMP, Gopher会话层负责⽹络中两节点的建⽴,在数据传输中维护计算机⽹络中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连接,并决定何时终⽌通信SMTP, DNS传输层是整个⽹络关键的部分,是实现两个⽤户进程间端到端的可靠通信,处理数据包的错误等传输问题。
是向下通信服务最⾼层,向上⽤户功能最底层。
即向⽹络层提供服务,向会话层提供独⽴于⽹络层的传送服务和可靠的透明数据传输。
TCP, UDP⽹络层进⾏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络之间的路径选择,IP就在⽹络层IP, ICMP, ARP, RARP, AKP,UUCP数据链路层物理地址(MAC地址),⽹络设备的唯⼀⾝份标识。
建⽴逻辑连接、进⾏硬件地址寻址,相邻的两个设备间的互相通信FDDI, Ethernet, Arpanet, PDN,SLIP, PPP,STP。
HDLC,SDLC,帧中继物理层七层模型中的最底层,主要是物理介质传输媒介(⽹线或者是⽆线),在不同设备中传输⽐特,将0/1信号与电信号或者光信号互相转化IEEE 802.1A, IEEE 802.2到IEEE 802数据发送时从上⾄下封装,收到数据包后从下⾄上解包。
OSI七层模型详解
OSI七层模型详解1. OSI简述 OSI是⼀种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简称O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联合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为开放式互连信息系统提供了⼀种功能结构的框架。
它从低到⾼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层、应⽤层。
2.OSI七层协议2.1 物理层 定义: 物理层是OSI的第⼀层,它虽然是最底层,但是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
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媒体和互连设备: 物理层的媒体包括架空明线、平衡电缆、光纤、⽆线信道等。
通信⽤的互连设备指DTE和DCE间的互连设备。
DTE即数据终端设备,⼜称物理设备,如计算机、终端等都包括在内。
⽽DCE则是数据通信设备或电路连接设备,如调制解调器等。
数据传输通常是经过DTE——DCE,再经过DCE——DTE的路径。
互连设备指将DTE、DCE连接起来的装置,如各种插头、插座。
LAN中的各种粗、细同轴电缆、T型接、插头,接收器,发送器,中继器等都属物理层的媒体和连接器。
主要功能: 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接⽽成。
⼀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连接,传送数据,终⽌物理连接。
所谓的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体的参与,都要在通信的两个数据终端设备之间连接起来,形成⼀条通路。
传输数据:物理层要形成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实体,为数据传送服务。
⼀是要保证数据能在其上正确的通过,⼆是要提供⾜够的带宽(带宽是指每秒钟能通过的⽐特(BIT)数),以减少信道上的拥塞。
传输数据的⽅式能满⾜点到点,⼀点到多点,串⾏并⾏,半双⼯和全双⼯,同步和异步传输的需要。
2.2 数据链路层 定义: 数据链路可以粗略地理解为数据通道。
物理层要为终端设备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其连接。
OSI七层协议模型
OSI七层协议模型OSI 参考模型表格OSI的七层结构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
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网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的大小、阻抗匹配、传输速率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是指对各个信号先分配确切的信号含义,即定义了DTE和DCE之间各个线路的功能;过程特性定义了利用信号线进行bit流传输的一组操作规程,是指在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交换信息时,DTE和DCE双方在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RS-449、V.35、RJ-45等。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数据通路可以是一个物理媒体,也可以是多个物理媒体连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包括激活物理连接,传送数据,终止物理连接.所谓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体参与,都要在通信的两个数据终端设备间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通路.传输数据.物理层要形成适合数据传输需要的实体,为数据传送服务.一是要保证数据能在其上正确通过,二是要提供足够的带宽(带宽是指每秒钟内能通过的比特(BIT)数),以减少信道上的拥塞.传输数据的方式能满足点到点,一点到多点,串行或并行,半双工或全双工,同步或异步传输的需要.完成物理层的一些管理工作.物理层的主要设备:中继器、集线器。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服务的基础上,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差错控制提供数据帧(Frame)在信道上无差错的传输,并进行各电路上的动作系列。
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OSI七层模型与各层设备对应(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OSI七层模型与各层设备对应OSI七层网络模型由下至上为1至7层,分别为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很简单,就是应用程序。
这一层负责确定通信对象,并确保由足够的资源用于通信,这些当然都是想要通信的应用程序干的事情。
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编码、转化,确保应用层的正常工作。
这一层,是将我们看到的界面与二进制间互相转化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语言与机器语言间的转化。
数据的压缩、解压,加密、解密都发生在这一层。
这一层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将数据处理为不同的格式,表现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文件扩展名。
会话层,负责建立、维护、控制会话,区分不同的会话,以及提供单工(Simplex)、半双工(Half duplex)、全双工(Full duplex)三种通信模式的服务。
我们平时所知的NFS,RPC,X Windows等都工作在这一层。
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
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
传输层,负责分割、组合数据,实现端到端的逻辑连接。
数据在上三层是整体的,到了这一层开始被分割,这一层分割后的数据被称为段(Segment)。
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面向连接(Connection-Oriented)或非面向连接(Connectionless-Oriented)的服务,流控(Flow control)等都发生在这一层。
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网路七层协议图之每一层对应的设备及功能
⽹路七层协议图之每⼀层对应的设备及功能OSI七层协议在⽹络传输中扮演的⾓⾊及功能:7、应⽤层——–电脑的各种数据6、表⽰层 ——– 处理⽤户信息的表⽰问题,如编码、数据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5、会话层——–会话管理、会话流量控制、寻址、寻址4、传输层——–各种协议(TCP/IP中的TCP协议、Novell⽹络中的SPX协议和微软的NetBIOS/NetBEUI协议。
)3、⽹络层——–路由器(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报⽂或分组通过通信⼦⽹选择最适当的路径)2、数据链路层—-交换机/⽹桥(负责建⽴和管理节点间的链路,通过各种控制协议,将有差错的物理信道变为⽆差错的、能可靠传输数据帧的数据链路)1、物理层——–集线器/中继器(利⽤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特流的透明传输。
)1、物理层物理层协议:物理层:(典型设备:中继器,集线器、⽹线、HUB) 数据单元:⽐特(Bit)以太⽹物理层、调制解调器、PLC 、SONET/SDH 、G.709 、光导纤维、同轴电缆、双绞线1.1介绍: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参考模型的最低层,也是OSI模型的第⼀层。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特流的透明传输。
物理层的作⽤是实现相邻计算机节点之间⽐特流的透明传送,尽可能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和物理设备的差异。
使其上⾯的数据链路层不必考虑⽹络的具体传输介质是什么。
“透明传送⽐特流”表⽰经实际电路传送后的⽐特流没有发⽣变化,对传送的⽐特流来说,这个电路好像是看不见的。
物理层概述:这⾥写图⽚描述1.2、物理层主要功能:功能⼀: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功能⼆:传输数据这⾥写图⽚描述【转】OSI第⼀层物理层介绍集线器/中继器介绍:1.中继器(repeater)中继器是位于第1层(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的⽹络设备。
当数据离开源在⽹络上传送时,它是转换为能够沿着⽹络介质传输的电脉冲或光脉冲的——这些脉冲称为信号(signal)。
OSI各层网络协议
各层网络协议OSI七层模型:一、OSI七层模型名称:物理层(Physical)→数据链路层(Datalink)→网络层(Network)→传输层(Transport)→会话层(Session)→表示层(Presentation)→应用层(Application)二、OSI七层模型快速记忆法:All People Seem To Need Date Processing三、OSI七层模型各层的功能:1、物理层:通过媒介传输比特,确定机械及电气规范(比特Bit)2、数据链路层:将比特组装成帧和点到点的传递(帧Frame)3、网络层:负责数据包从源到宿的传递和网际互连(包PackeT)4、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报文传递和错误恢复(段Segment)5、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会话协议数据单元SPDU)6、表示层:对数据进行翻译、加密和压缩(表示协议数据单元PPDU)7、应用层:允许访问OSI环境的手段(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DU)四、OSI七层模型各层设备:1、物理层:各种传输媒体(光线、网线),各类DTE和DCE之间通讯的物理设备(如:计算机、HUB),各类插槽、插座。
2、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层(LLC)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
网卡(有争议)、网桥和二层交换机3、网络层:路由器、网关和三层交换机4、传输层:四层交换机5、会话层:五层交换机6、表示层:六层交换机7、应用层:计算机、负载均衡和七层交换机五、OSI七层模型各层标准:1、物理层:ISO2110(数据通信----25芯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ISO4092(数据通信----37芯DTE/DEC----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CCITT V.24(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之间的接口电路定义表)2、数据链路层:1、ISO1745--1975(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型控制规程)、ISO3309--1984(HDLC 帧结构)、ISO7776(DTE数据链路层规程)3、网络层:ISO.DIS8208(DTE用的X.25分组级协议)、ISO.DIS8348(CO 网络服务定义(面向连接))、ISO.DIS8349(CL 网络服务定义(面向无连接))、ISO.DIS8473(CL 网络协议)、ISO.DIS8348(网络层寻址)4、传输层:ISO8072(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定义)、ISO8072(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规范)5、会话层:DIS8236(会话服务定义)、DIS8237(会话协议规范)6、表示层:DP8822、DP8823、DIS6937/27、应用层:DP8649(公共应用服务元素)、DP8650(公共应用服务元素用协议)六、OSI七层模型各层协议:1、物理层:RJ45、CLOCK、IEEE802.32、数据链路层:PPP、FR、HDLC、VLAN、MAC3、网络层:IP、IPX、OSPF、RIP、IGRP、ICMP、ARP、RARP4、传输层:TCP、UDP、SPX5、会话层:NFS、SQL、NETBIOS、RPC6、表示层:JPEG、MPEG、ASII7、应用层:Telnet、HTTP、FTP、WWW、NFS、SMTPTCP/IP四层模型:一、TCP/IP四层模型名称:网络接口层(Network Access)【又分为物理层(Physical)和数据链路层(Datalink)】→网络互联层(Internet)→传输层(Transport)→应用层(Application)二、TCP/IP四层模型和OSI七层模型对应关系:三、TCP/IP四层模型各层的功能:1、网络接口层:负责实际数据的传输2、网络互联层:负责网络间的寻址数据传输3、传输层:负责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4、应用层:负责实现一切与应用程序相关的功能四、TCP/IP四层模型各层的协议:1、网络接口层:HDLC(高级链路控制协议)、PPP(点对点协议)、SLIP(串行线路接口协议)2、网络互联层:IP(网际协议)、ICMP(网际控制消息协议)、ARP(地址解析协议)、RARP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3、传输层:TCP(控制传输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4、应用层:FTP(文件传输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DNS(域名服务器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NFS(网络文件系统协议)五、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的区别: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最大的区别在于:OSI七层模型是一个理论上的网络通信模型,而TCP/IP四层模型则是实际运行的网络协议。
OSI七层模型与各层设备对应
OSI七层模型与各层设备对应OSI七层网络模型由下至上为1至7层,分别为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很简单,就是应用程序。
这一层负责确定通信对象,并确保由足够的资源用于通信,这些当然都是想要通信的应用程序干的事情。
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编码、转化,确保应用层的正常工作。
这一层,是将我们看到的界面与二进制间互相转化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语言与机器语言间的转化。
数据的压缩、解压,加密、解密都发生在这一层。
这一层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将数据处理为不同的格式,表现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文件扩展名。
会话层,负责建立、维护、控制会话,区分不同的会话,以及提供单工(Simplex)、半双工(Half duplex)、全双工(Full duplex)三种通信模式的服务。
我们平时所知的NFS,RPC,X Windows等都工作在这一层。
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
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
传输层,负责分割、组合数据,实现端到端的逻辑连接。
数据在上三层是整体的,到了这一层开始被分割,这一层分割后的数据被称为段(Segment)。
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面向连接(Connection-Oriented)或非面向连接(Connectionless-Oriented)的服务,流控(Flow control)等都发生在这一层。
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网络7层结构资料
OSI七层模式简单通俗理解这个模型学了好多次,总是记不住。
今天又看了一遍,发现用历史推演的角度去看问题会更有逻辑,更好记。
本文不一定严谨,可能有错漏,主要是抛砖引玉,帮助记性不好的人。
总体来说,OSI模型是从底层往上层发展出来的。
这个模型推出的最开始,是是因为美国人有两台机器之间进行通信的需求。
需求1:科学家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两个硬件之间怎么通信。
具体就是一台发些比特流,然后另一台能收到。
于是,科学家发明了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0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在转化为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
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需求2:现在通过电线我能发数据流了,但是,我还希望通过无线电波,通过其它介质来传输。
然后我还要保证传输过去的比特流是正确的,要有纠错功能。
于是,发明了数据链路层:定义了如何让格式化数据以进行传输,以及如何让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
这一层通常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需求3:现在我能发正确的发比特流数据到另一台计算机了,但是当我发大量数据时候,可能需要好长时间,例如一个视频格式的,网络会中断好多次(事实上,即使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网络还是经常中断,只是中断的时间是毫秒级别的)。
那么,我还须要保证传输大量文件时的准确性。
于是,我要对发出去的数据进行封装。
就像发快递一样,一个个地发。
于是,先发明了传输层(传输层在OSI模型中,是在网络层上面)例如TCP,是用于发大量数据的,我发了1万个包出去,另一台电脑就要告诉我是否接受到了1万个包,如果缺了3个包,就告诉我是第1001,234,8888个包丢了,那我再发一次。
这样,就能保证对方把这个视频完整接收了。
例如UDP,是用于发送少量数据的。
我发20个包出去,一般不会丢包,所以,我不管你收到多少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SI七层模型与各层设备对应
OSI七层网络模型由下至上为1至7层,分别为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很简单,就是应用程序。
这一层负责确定通信对象,并确保由足够的资源用于通信,这些当然都是想要通信的应用程序干的事情。
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编码、转化,确保应用层的正常工作。
这一层,是将我们看到的界面与二进制间互相转化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语言与机器语言间的转化。
数据的压缩、解压,加密、解密都发生在这一层。
这一层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将数据处理为不同的格式,表现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文件扩展名。
会话层,负责建立、维护、控制会话,区分不同的会话,以及提供单工(Simplex)、半双工(Half duplex)、全双工(Full duplex)三种通信模式的服务。
我们平时所知的NFS,RPC,X Windows等都工作在这一层。
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
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
传输层,负责分割、组合数据,实现端到端的逻辑连接。
数据在上三层是整体的,到了这一层开始被分割,这一层分割后的数据被称为段(Segment)。
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面向连接(Connection-Oriented)或非面向连接(Connectionless-Oriented)的服务,流控(Flow control)等都发生在这一层。
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
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网络层,负责管理网络地址,定位设备,决定路由。
我们所熟知的IP地址和路由器就是工作在这一层。
上层的数据段在这一层被分割,封装后叫做包(Packet),包有两种,一种叫做用户数据包(Data packets),是上层传下来的用户数据;另一种叫路由更新包(Route update packets),是直接由路由器发出来的,用来和其他路由器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
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
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数据链路层,负责准备物理传输,CRC校验,错误通知,网络拓扑,流控等。
我们所熟知的MAC地址和交换机都工作在这一层。
上层传下来的包在这一层被分割封装后叫做帧(Frame)。
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
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物理层,就是实实在在的物理链路,负责将数据以比特流的方式发送、接收,就不多说了。
具体说:
网线,集线器----物理层
网卡,网桥----数据链路
路由器-----网络层
交换机就是用来进行报文交换的机器.它和HUB最重要的区别就HUB是物理层设备,采用广播的形式来传输信息,交换机多为链路层设备(二层交换机),能够进行地址学习,采用存储转发的形式来交换报文.它和路由器的区别在于路由器有DDN,ADSL等接口,交换机只有以太网接口.
国际标准组织(ISO)制定了OSI模型。
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
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
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
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
物理层(也即OSI模型中的第一层)在课堂上经常是被忽略的。
它看起来似乎很简单。
但是,这一层的某些方面有时需要特别留意。
物理层实际上就是布线、光纤、网卡和其它用来把两台网络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的东西。
甚至一个信鸽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1层设备(参见RFC 1149)。
网络故障的排除经常涉及到1层问题。
我们不能忘记用五类线在整个一层楼进行连接的传奇故事。
由于办公室的椅子经常从电缆线上压过,导致网络连接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
遗憾的是,这种故障是很常见的,而且排除这种故障需要耗费很长时间。
第2层是以太网等协议。
请记住,我们要使这个问题简单一些。
第2层中最重要的是你应该理解网桥是什么。
交换机可以看成网桥,人们现在都这样称呼它。
网桥都在2层工作,仅关注以太网上的MAC地址。
如果你在谈论有关MAC地址、交换机或者网卡和驱动程序,你就是在第2层的范畴。
集线器属于第1层的领域,因为它们只是电子设备,没有2层的知识。
第2层的相关问题在本网络讲座中有自己的一部分,因此现在先不详细讨论这个问题的细节。
现在只需要知道第2
层把数据帧转换成二进制位供1层处理就可以了。
在往下讲之间,你应该回过头来重新阅读一下上面的内容,因为经验不足的网络管理员经常混淆2层和3层的区别。
如果你在谈论一个IP地址,那么你是在处理第3层的问题,这是“数据包”问题,而不是第2层的“帧”。
IP是第3层问题的一部分,此外还有一些路由
协议和地址解析协议(ARP)。
有关路由的一切事情都在第3层处理。
地址解析和路由是3层的重要目的。
第4层是处理信息的传输层。
第4层的数据单元也称作数据包(packets)。
但是,当你谈论TCP等具体的协议时又有特殊的叫法,TCP的数据单元称为段(segments)而UDP协议的数据单元称为“数据报(datagrams)”。
这个层负责获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须跟踪数据单元碎片、乱序到达的数据包和其它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
理解第4层的另一种方法是,第4层提供端对端的通信管理。
像TCP等一些协议非常善于保证通信的可靠性。
有些协议并不在乎一些数据包是否丢失,UDP协议就是一个主要例子。
现在快要到7层了,我们很想知道第5层和第6层有些什么功能。
可以说,它们都是没有用的。
有一些应用程序和协议在5层和6层。
但是,对于理解网络问题来说,谈论这些问题没有任何益处。
请大家注意,第7层是“一切”。
7层也称作“应用层”,是专门用于应用程序的。
如果你的程序需要一种具体格式的数据,你可以发明一些你希望能够把数据发送到目的地的格式,并且创建一个第7层协议。
SMTP、DNS 和FTP都是7层协议。
学习OSI模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它实际代表什么意思。
假如你是一个网络上的操作系统。
在1层和2层工作的网卡将通知你什么时候有数据到达。
驱动程序处理2层帧的出口,通过它你可以得到一个发亮和闪光的3层数据包(希望是如此)。
作为操作系统,你将调用一些常用的应用程序处理3层数据。
如果这个数据是从下面发上来的,你知道那是发给你的数据包,或者那是一个广播数据包(除非你同时也是一个路由器,不过,暂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如果你决定保留这个数据包,你将打开它,并且取出4层数据包。
如果它是TCP协议,这个TCP子系统将被调用并打开这个数据包,然后把这个7层数据发送给在目标端口等待的应用程序。
这个过程就结束了。
当要对网络上的其它计算机做出回应的时候,每一件事情都以相反的顺序发生。
7层应用程序将把数据发送给TCP协议的执行者。
然后,TCP协议在这些数据中加入额外的文件头。
在这个方向上,数据每前进一步体积都要大一些。
TCP 协议在IP协议中加入一个合法的TCP字段。
然后,IP协议把这个数据包交给以太网。
以太网再把这个数据作为一个以太网帧发送给驱动程序。
然后,这个数据通过了这个网络。
这条线路中的路由器将部分地分解这个数据包以获得3层文件头,以便确定这个数据包应该发送到哪里。
如果这个数据包的目的地是本地以太网子网,这个操作系统将代替路由器为计算机进行地址解析,并且把数据直接发送给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