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讲课案

合集下载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微课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微课采用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和研讨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针对教材知识的特点、学生特质和教学资源的可操作性,教学设计主要从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通过观察实物,对照实验,识图比较,配合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进行探究。

微课教学中力求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育,并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学习内容分析】:本知识点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第第二个知识点内容。

通过学习,旨在认识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能力目标:1、尝试根据观察的现象解释、分析产生的原理。

2、在观察过程中逐步养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难点: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参加过种菜等农事活动,对农村生产中的一些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之前,在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已经认识了根尖的结构和输导组织中的导管,对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的基础。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和体验探究等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是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目标的。

【教学方式】:教法:引导法、实验法、提问法等学法:观察法、体验探究法、比较法等【教学媒体设计】:实验视频和PPT 课件合成的微课视频【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师提出问题并展示图片,请生观察和思考:大家知道世界上最高的树是什么树吗?它就是杏仁桉树,被称为“树木世界里的最高塔”。

它平均100米,最高可以长到156米。

相当于50层楼房的高度,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把水送到50层的楼房上,用水泵才能送上去,生边观察边思考对图片进行对比, 质疑:为什么水分能送到156米的树叶上。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课件PPT1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课件PPT1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三章观察与思考部分的实验
实验教学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说明水分在植物体 内的运输途径。
能力目标:通过生物兴趣小组课前的探究, 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通 过观察微观下的导管,提高学 生制作切片和操作显微镜的能 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物的 奥秘,具有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说明植物体内水分 运输的途径。
教学难点:通过宏观和微观观 察,认识导管。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生命观念
科学探究
理性思维
社会责任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1、材料的选择:
大白菜的效果 黄豆芽的效果
2、材料和用具
大白菜、黄豆芽、红墨水、废物收 集箱、显微镜、量筒、放大镜、烧 杯、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等
实验教学过程:
实验教学过程
五、实验效果怎么样呢?
大白菜宏观观察
黄豆芽微观观察
实验创新点:
1、微观展示更清晰
显微镜下被放大的导管
2、精心处理显效果。
导管相互连接 在一起,形成 了水分运输的 管网,根吸收 的水就通过这 个管网被送到 植物体的各个 部分。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讲课案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讲课案

⽔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讲课案编码1sw006 主备于春叶主审张蕾利审批王志红使⽤时间2013年⽉⽇第三章第⼀节⽔分进⼊植物体内的途径导学案学习⽬标1.清楚植物的⽣活需要⽔的意义2.说出⼤量根⽑对植物吸⽔的意义。

3.描述⽔分和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4.了解导管和筛管的区别重难点植物根有⼤量根⽑的意义;⽔分及有机物进⼊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导管和筛管的区别学法指导:读书法,⾃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内容:⼀、课前准备:准备新鲜的⽔果和⼲果(如葡萄和葡萄⼲,⾹蕉和⾹蕉⼲等);新鲜的蔬菜和放置很久的蔬菜(如芹菜,萝⼘等),培育好的已经长出根⽑的⼤⾖种⼦的幼根,⼀段⽣⽣长旺盛带叶的被染⾊的植物的茎,放⼤镜⼆、导⼊新课:⽤实物⽐较导课(新鲜的芹菜和放了很久的芹菜,或者是鲜花等)。

三、学习过程(⼀)温故知新:1.我们以前学过的跟尖,其结构从下向上依次是、、、。

2.幼根的⽣长⼀⽅⾯靠_________________,另⼀⽅⾯靠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植物的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新知学习任务⼀:植物的⽣活需要⽔⾃主探究:对照课本P45资料分析,品尝准备的⽔果和⼲果,完成问题:植物的⽣活为什么需要⽔?1.⽔是植物体的;2.植物体内⽔分充⾜时,植株才能,保持姿态,叶⽚才能舒展,有利于;3. 只有溶解在⽔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学习任务⼆:根适于吸⽔的特点同学看⼤屏幕,结合课本P46——47观察和思考等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植物吸⽔和⽆机盐的主要器官是2.根吸⽔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3.成熟区有何特点?4.⼤量的根⽑对吸⽔有何意义?⾛进⽣活:准备移栽的茄⼦秧、黄⽠秧,根部总是带着⼀个⼟坨。

这是为什么呢?学习任务三:⽔分的运输途径合作学习:观看⼤屏幕,对照课本P46观察和思考,动⼿操作横切和纵切准备好的植物茎,合作完成讨论题:1.茎的哪⼀部分被染红了?2.⽊质部内有什么运输⽔分的特殊结构?这个结构的特点怎样?3.通过这个⼩实验,你的结论是什么?4.⽔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怎样的?巩固练习1.植物茎的结构中,具有输导功能的是()A.⽊纤维B.韧⽪纤维C.形成层D.导管和筛管2.根吸收的⽔分进⼊到根的内部,再运输到叶⽚⼀般不需要经过的结构是()A.根尖以上结构B.茎的⽊质部C.茎的韧⽪部D.叶脉的导管3.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上会渗出汁液,这种汁液的成分是()A.⽔ B.⽆机盐 C.有机物 D.⽔和⽆机盐4. 导管输送的物质和输送的⽅向是()A.有机物,从上向下B.有机物,由下向上C.⽆机盐和⽔,从上向下D.⽆机盐和⽔,从下向上5. 把刚切下的⼀段带叶的枝条插⼊稀释的红墨⽔中,⼀段时间后,纵向剖开枝条,可以观察到被染红的部分是()A、韧⽪部B、⽊质部C、形成层D、筛管学习任务四:导管与筛管观看⼤屏幕,然后⼩组成员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导管的运输⽅向如何?2.导管运输⽔分的同时,还运输了什么物质?3.除了导管外,植物体内还有⼀种物质运输管道是什么?4.筛管位于_______部,运输的物质是,运输的⽅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案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案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案一、概述植物对水的需求非常大,水分进入植物体内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教案将介绍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和机制,以便更好地理解植物的吸水过程。

二、水的输送途径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根、茎和叶子三部分进行输送。

其中,植物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和养分的主要部位,茎和叶子则起到传导和蒸散的作用。

1. 根部吸收水分植物根部主要由根冠、根尖、侧根和根毛四个部分构成。

水分从根毛进入根尖的毛细管内,随后运输到更高的部位,如茎、叶等组织。

其具体的吸收机制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渗透压差利用:由于土壤中含有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有机物等,其浓度高于根内液的浓度,形成渗透压差,在渗透压的作用下水分会自然地向根内液移动。

•活动转运:根内液中存在着许多对植物生长十分关键的物质,如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这些物质通过活动转运进入根内液中,同时还会将根内液中多余的物質排出到外面。

•水分压力:根组织中的水分压力可以推动水分在根内向上运输,这种机制常见于耐旱植物中。

2. 茎部传导水分当水分从根部进入到茎部后,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机制传导到其他的组织。

一般认为,有两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输水机制,分别为:•蒸腾作用:细胞内部及间隙空气含有的水分,被渗透压作用推向茎,而这些水分已经失去了根毛吸收时的推动力,这时利用蒸腾作用将水分从叶子上部输送到干燥的根区;•管系作用:管系作用即为若干不同的水分输送机制集合体:比如毛管管系、压力流管系和筛管管系等。

3. 叶片蒸腾叶片蒸腾是水分从植物体内流出的主要途径之一。

蒸腾作用通常是指植物在运输过程中,通过蒸发的方式将水分从植物体内输送到空气中,分为下列两种机制:•通过气孔蒸腾:叶子表面有不少气孔,通过气体交换及对需求水分的控制,气孔可作为从叶子上部丢失进水的途径之一;•通过叶肉表面蒸腾:叶肉表面也存在且有较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分部分蒸发进入空气中,也使得植物失去了部分水分。

三、结论综上,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主要包括了:根部吸收、茎部传导和叶片蒸腾。

《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的教学设计

《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实际的观察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是设计本节课最基本的出发点。

本课突出学生的兴趣性和动手实践能力,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课前采用"问题--探究"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从学生未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沿着问题进行对课堂的期盼性和求知欲。

二、教材分析《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它是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了解和掌握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是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的一个起点,对于现实生产生活中的现象解释和激发、培养学生保护、爱护绿色植物的意识、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体吸水的意义和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技能目标: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3、情感目标:培养和激发学生爱护绿色植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说说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难点:能把学习的生物知识运用到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中,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绘图法、例证法、串讲法六、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回顾根尖纵剖图问:A_____B______ C_____D______学生回答:教师提问:D 成熟区有什么特点?(在图形上给以引导)(设计意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看图回答:引出课题:“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为根尖的成熟区,原因它有大量根毛(设计意图:突出知识点)学生们提问: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观察与思考:总结:大量的根毛可大大增加根吸收水的表面积,提高根吸水的效率,即增加单位时间的吸水量。

学生问:水分的运输途径是什么呢?教师活动:了解学生们课前所做实验的情况。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案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案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案《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案教学目标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初步了解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重点和难点1.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高度认识大量根毛吸水的意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因缺水而引起变化的植物的图片或实物;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参与教师准备的过程。

教师:事先培养好的长出根毛的幼根:将10X100厘米的试管洗净,在试管内管口附近放入棉花球。

把刚刚萌发的小麦种子(2~3粒)放在棉花球上,上面在盖上少量棉花。

整个棉花球上要滴足清水,使它经常保持潮湿。

三四天以后,小麦的幼根钻出棉花球向下伸展,幼根的前端密布着根毛,肉眼可见,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则更清楚。

木质部已变红的植物纵剖开的茎:实验用的枝条要用木本植物的,而且要带着叶的(当然,如果带着白色的花则更好)把枝条插在红色液体中,放在向阳温暖的地方,由于叶进行蒸腾作用,红色液体的上升会更快些。

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

课堂上教师可分发给学生两人一段植物的纵剖开的茎,让学生仔细观察本质部中出现红色的结构及其功能。

这样,学生对水分通过茎中的途径理解会更加深刻、生动。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动态CAI课件或投影片;茎的结构,木质部已变红的植物茎实验CAI课件或投影片。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整体感知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方案一:学生四人一组,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猜想、归纳,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整体感知本节内容。

方案二:学生观看水分进入植物体的CAI课牛(或自制投影片),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大体途径,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方案三:学生迅速浏览课本,概括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猜想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师生共同确认。

《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

《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

《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尝试画水循环图。

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个小组合作活动确立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态度,树立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知识的思想。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再去解释现象形成概念。

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现阶段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相对小学阶段明显提高,但是逻辑思维不强、综合概括能力不高。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根、茎的结构及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等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同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具体过程及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不了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实验展示学习目标小组代表课前准备实验。

组长带领组员观察桌面装置,写下实验现象。

提出自己的猜测来解释现象。

活动2【活动】探究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路径实验:观察红墨水在芹菜中的运输路径。

引导学生通过横切和纵切等多种方式来观察红墨水走向。

学生展示过后出示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路径图。

给出植物蒸腾作用概念。

小组合作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水分在植物体内是如何运输的。

用自己的话描述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过程。

并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水分的运输路径。

小组讨论解释课前实验出现的现象。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腾作用。

活动3【活动】蒸腾作用的意义1.视频资料:为什么树荫底下温度更低而湿度更高呢?2.介绍杏仁桉树;100多米高的树,水是如何运送到叶片上的呢?参照课本113页的内容,试着解释这些现象,得出蒸腾作用的意义。

蒸腾拉力学生较难得出的点,适当点拨。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学历案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学历案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掌握植物根部对水分的吸收过程和机制。

3、了解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和动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

(2)根部成熟区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

2、难点(1)理解水势的概念及其在水分运输中的作用。

(2)蒸腾作用对水分运输的影响。

三、知识讲解(一)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渗透作用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对于植物细胞而言,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了原生质层,它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当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细胞会膨胀;反之,当细胞液的浓度低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2、细胞的吸胀吸水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如干种子细胞)中没有大液泡,主要依靠细胞内的亲水性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吸收水分,这种吸水方式称为吸胀吸水。

(二)植物根部对水分的吸收1、根部的结构植物的根部由根尖开始,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成熟区细胞具有大液泡,是根部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2、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1)被动吸水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产生蒸腾拉力,使得根部的水分沿着导管向上运输,从而带动根部细胞吸水,这种吸水方式称为被动吸水,是植物吸水的主要方式。

(2)主动吸水根部细胞自身的代谢活动会产生能量,使根部细胞将离子主动转运到细胞外,从而造成细胞内的离子浓度低于细胞外,水势变低,细胞吸水,这种方式称为主动吸水。

(三)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1、运输途径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主要包括质外体途径、跨细胞途径和共质体途径。

质外体途径是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的部分移动。

跨细胞途径是指水分从一个细胞通过细胞膜进入另一个细胞。

共质体途径是指水分通过胞间连丝在细胞质中移动。

2、运输动力(1)蒸腾拉力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是水分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三、水分运输的动力——蒸腾作用
能统一的生物
解释:观察到幼根上的白色“绒毛”,这就是根毛, 根尖着生根毛的区域叫成熟区或根毛区。
学观点。思考、回答
放大镜观察幼根,
观察、回答
提出问题:你能否估算一下幼根的数量?
观察临时装片
多媒体展示其他植物根毛的资料:每平方毫米的成
操作实验
熟区根毛的数量:
思考、回答
豌豆约有根毛230条; 苹果约有根毛300条; 玉米约有根毛420条。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三叶草的根尖。
指出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成熟区。
观察时思考:根毛区细胞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指导学生实验过程,观察后小结:
根毛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根毛区细胞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有大液泡,是成
熟的植物细胞,有利于吸收水分。
内部细胞特化成导管——吸收的水分能运走。
联系实际:移栽植物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土坨,为什
么?
避免根毛受损,保证移栽后的植物正常生长,
根具备了以上结构特点是不是就一定能吸收水
分?联系实际举例: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
根细胞吸水的条件是什么?
演示试验:萝卜条吸水失水试验。
出示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图片。
板书:根细胞吸水条件:
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联系实际:为什么一次施肥过多,植物会萎蔫或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适于吸水的结构特点;
水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
教学难点:根适于吸水的结构特点。
课前准备:
(1)课前培养好植物的幼根;

植物体内水分的输送教案

植物体内水分的输送教案

植物体内水分的输送教案植物体内水分的输送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将了解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过程,明确细胞间隙、细胞壁、细胞膜的水分传输作用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细胞间隙、细胞壁、细胞膜、水分传输、植物生长发育一、引入植物是一种复杂的生物体,它们随时需要水分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但是,植物没有口、没有肠道,更没有血管,那么植物是如何获得和输送水分的呢?本节课将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们了解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过程。

二、分组讨论1、组织每组两名学生,让他们围绕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过程展开讨论。

2、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观察,结合课本知识,积极探究细胞间隙、细胞壁、细胞膜的水分传输作用及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

3、让学生充分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梳理思路,整理出自己的观点和总结,以利于后续课程的掌握和实际应用。

三、讲解1、整理学生们的讨论内容,引出植物体内水分的输送方式。

2、通过幻灯片、实物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们展示植物体内水分的传输路径和方式。

3、教师重点讲解细胞间隙、细胞壁、细胞膜在水分传输中的作用,着重强调它们在细胞间的交流、防止水分蒸发、调节水分吸收和排泄等方面的重要性。

四、实践1、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们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究植物体内水分的输送过程。

2、实验材料:三盆玫瑰花,一份称量器具,一份注射器,一瓶水。

3、实验步骤:(1)让学生将一盆玫瑰花处于干燥状态;(2)让学生将剩下的两盆玫瑰花浇上1升水;(3)让学生在干燥盆和浇水后的两盆之间注入50毫升饱和食盐溶液并等待30分钟;(4)让学生观察花朵的状态变化并记录下来,探究细胞膜的选择性渗透作用和细胞间隙、细胞壁的防止水分流失作用。

五、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们对本次课程所学的概念和知识点进行总结,形成“脑图”或“概念图”等形式的知识框架。

2、重点让学生展示对植物体内水分传输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对植物为什么需要水分和如何获得水分的认识以及对细胞间隙、细胞壁、细胞膜的水分传输作用和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课件

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课件
根部吸收水分的速度取决于土壤湿度、土壤类型和水分的可 用性。在湿润的土壤中,根部可以快速吸收水分,而在干燥 的土壤中,根部吸收水分的能力会受到限制。
叶部蒸腾
叶部蒸腾是水分进入植物体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植物通过叶子蒸发水分,这个过程 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通常只在白天进行。
叶部蒸腾不仅有助于调节植物体温,还能促进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同时, 蒸腾作用还可以帮助植物抵抗重力,使水分在植物体内上升。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 关键。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满足人类生 产和生活需求,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合理利用水资源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节约 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合理配置水资源等。
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共同 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水在叶部的运输路径
在叶肉细胞中,水分会被用于光合作用和其他代谢过 程。同时,在叶脉中,水分会随着茎向上运输到植物 的其他部位,如根、茎和花果等。
水在叶部的运输路径是从气孔到叶肉细胞再到叶脉的 过程。当水分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后,它会迅速扩散到 叶肉细胞中,并沿着叶脉进行运输。
水在叶部的运输路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孔的 数量和分布、叶肉细胞的排列方式和叶脉的发达程度 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植物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进 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水在根部的运输路径
水在根部运输的主要路径是导管和筛 管。
筛管是由活细胞构成的管状结构,主 要负责运输有机物质,同时也参与水 分的纵向运输。
导管是由死细胞构成的管状结构,水 分通过渗透作用进入导管,并通过细 胞间的纹孔连接进行横向运输。
04
叶部蒸腾的具体过程
气孔的开闭调节
气孔开闭调节是植物体内水分进入的重 要环节,通过气孔的开闭调节,植物能 够控制水分蒸发的速率,从而维持水分

初中生物《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12)》教学课件设计

初中生物《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12)》教学课件设计

的 主要部位 ?
2 、根毛出现的意义 ?
“ 拔苗助长”禾苗死亡。 这是为什么?
损坏根毛和幼根,影响根 吸 收水和无机盐。
根 毛




探究活动:说一说课本 P46 观察与思考 : 1.取Th长旺盛且带有叶的茎,放在水里
剪 2.迅速放进红墨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
3小时。
3.结果:叶脉红了,整个叶片有些红,茎 面不见红色。
快速阅读课本 P45 资料分析 1 , 思考:你 能 举 例 说 明 植 物 体 内 含 有 水 分 吗 ?
这些例子说明植物为什么需要水? 原因 1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将 炒 熟 的 花 Th 仁 装 入 塑 料 袋 扎 紧 口,微波炉内烘烤 1 分钟后取出 ,发 现塑料袋内有小水珠,这些小 水珠来 自()
春雨滋润大 地
课本 44 页
植物的Th活离不开水 , 沙漠地区 降 雨量很少 , 植物无法正常Th长。
某些降雨量较多的地区 , 或地下 水 较多的地方会有较多的植物Th长。
第一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 径
学习目 标
1 、说明植物的Th活离不开水。 2 、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根适
于 吸水 的特点 3 、描述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途径
原因 3 :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 收
植 物 Th 活 需 要 水 的 原 因 是 ( )
1.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 分2.水分充足 , 植株才能硬挺 , 保持直立的 姿态 ; 叶片才能舒展 , 有利于光合作用。
3.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 体 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水是植物体光合作用的原 。 料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PPT课件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PPT课件

学以致用:
有些植物的茎不能逐年加粗, 我们可以推断,它没有哪一 个结构?
第11页/共14页
学以致用:
把柔嫩的植物的茎掐断,从 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 些汁液主要是从茎的什么结 构中渗出来的?
第12页/共14页
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植株的其它各器官
第13页/共1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4页/共14页

第1页/共14页
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找到着生在 幼根上的白色“绒毛”,这就是根毛, 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一幼根,估算一 下幼根的数量。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在哪里?
第2页/共14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量的根毛对吸 水有什么意义?
根毛
大量的根毛可以大 大增加根吸水的表 面积,提高根吸水 的效率,即增加单 位时间的吸水量。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能力目标
1.通过用放大镜观察根毛的操作,学会生物实验中观 察的一般方法。
2.通过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的探究,学会生物实验 的处理方法和技术。
情感目标
1.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 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2.进一步理解水对植物的重要性,增强水资源保护意
第6页/共14页
水分的运
植株各处
输途径: 茎内导管
根内导管
根毛
土壤中的水(无机盐) 第7页/共14页
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哪一个结构运输到根?
筛管
第8页/共14页
木本植物茎横切面
第9页/共14页
木质部 形成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码1sw006 主备于春叶主审张蕾利审批王志红使用时间2013年月日
第三章第一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清楚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意义
2.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3.描述水分和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4.了解导管和筛管的区别
重难点
植物根有大量根毛的意义;水分及有机物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导管和筛管的区别
学法指导:
读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习内容:
一、课前准备:准备新鲜的水果和干果(如葡萄和葡萄干,香蕉和香蕉干等);新鲜的蔬菜和放置很久的蔬菜(如芹菜,萝卜等),培育好的已经长出根毛的大豆种子的幼根,一段生生长旺盛带叶的被染色的植物的茎,放大镜
二、导入新课:用实物比较导课(新鲜的芹菜和放了很久的芹菜,或者是鲜花等)。

三、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我们以前学过的跟尖,其结构从下向上依次
是、、、。

2.幼根的生长一方面靠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
靠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新知
学习任务一: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自主探究:对照课本P45资料分析,品尝准备的水果和干果,完成问题: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1.水是植物体的;
2.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保持
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3. 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学习任务二: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同学看大屏幕,结合课本P46——47观察和思考等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植物吸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
2.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
3.成熟区有何特点?
4.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何意义?
走进生活: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

这是为什么呢?
学习任务三:水分的运输途径
合作学习:观看大屏幕,对照课本P46观察和思考,动手操作横切和纵切准备好的植物茎,合作完成讨论题:
1.茎的哪一部分被染红了?
2.木质部内有什么运输水分的特殊结构?这个结构的特点怎样?
3.通过这个小实验,你的结论是什么?
4.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怎样的?
巩固练习
1.植物茎的结构中,具有输导功能的是()
A.木纤维
B.韧皮纤维
C.形成层
D.导管和筛管
2.根吸收的水分进入到根的内部,再运输到叶片一般不需要经过的结构是()
A.根尖以上结构
B.茎的木质部
C.茎的韧皮部
D.叶脉的导管
3.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种汁液的成分是()A.水 B.无机盐 C.有机物 D.水和无机盐
4. 导管输送的物质和输送的方向是()
A.有机物,从上向下
B.有机物,由下向上
C.无机盐和水,从上向下
D.无机盐和水,从下向上
5. 把刚切下的一段带叶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纵向剖开枝条,可以观察到被染红的部分是()
A、韧皮部
B、木质部
C、形成层
D、筛管
学习任务四:导管与筛管
观看大屏幕,然后小组成员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导管的运输方向如何?
2.导管运输水分的同时,还运输了什么物质?
3.除了导管外,植物体内还有一种物质运输管道是什么?
4.筛管位于_______部,运输的物质是,运输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看大屏幕图,填写表格
走进生活:谈谈你对“树怕去皮,不怕空心”的解释
学习任务五:技能训练——解读实验数据
看书P47技能训练,完成书上的分析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检测
1.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 根冠
B 伸长区
C 分生区
D 成熟区
2.绿色开花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结构是( )
A .导管
B .筛管
C .形成层
D .树皮
3.导管运输物质的特点是( )
A .由上向下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B .由下向上运输有机物
C .由上向下运输有机物
D .由下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4.甘薯中含有较多糖分的原因是( )
A .甘薯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根
B .甘薯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导管运输到根
C .甘薯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导管和筛管运输到根
D .甘薯根吸收了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自己制造了糖分
5.在橡胶树林里,经常看到工人们将树皮割破后在树皮的伤口下持一小桶,用来惧从树皮中流出的乳白色液体。

流出这些液体的结构是( )
A 树皮
B 导管
C 木质部
D 筛管
6.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C.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D.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
7.实验探究
取甲、乙两盆已出现萎蔫现象的同种盆载植物。

甲盆:小心地将水喷在叶片上(注意防止水滴在花盆土壤中);乙盆:将水浇在花盆土壤中。

约60分钟后,观察现象并加以解释。

(1)你所观察到(或猜想)的现象是 。

(2)你解释的理由是 。

8.在热带雨林中,有些树木茎干往往长着许多毛茸茸的根,这些根暴露在空气中,叫做气生根。

气生根有什么作用?
水分
进入
植物体

途径
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根吸水的特点 水分的运输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