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科学考察船
航海历史中的著名船舶及其故事
航海历史中的著名船舶及其故事航海历史上涌现了许多著名的船舶,它们的故事令人惊叹,成为世人瞩目的传奇。
这些船舶承载着人类的勇气、智慧和探索精神,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记忆。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几个著名船舶及其故事。
第一个著名船舶是“维多利亚号”(Victoria)。
维多利亚号是一艘著名的航海船,它是葡萄牙探险家费尔南多·麦哲伦于1519年发起的环球航行中的首船。
这次航行的目的是寻找西方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维多利亚号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经历了风暴和饥饿的考验,最终于1522年回到初始出发地。
尽管麦哲伦在航行途中丧生,但维多利亚号的船员成功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第二个著名船舶是“黄金之船”(The Golden Hind)。
黄金之船是英国船长弗朗西斯·德雷克于16世纪末的一艘私掠船。
德雷克是一位著名的航海家和冒险家,在他的探险中,他驾驶黄金之船游历了世界各地。
他成功袭击了西班牙的财富船队,获得了大量的黄金和财宝。
黄金之船的航行故事成为了英国民族自豪感的象征,德雷克也因此成为英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第三个著名船舶是“不列颠尼亚号”(HMS Beagle)。
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的一艘炮舰,它的航行对于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这艘船的最著名的航行是由查尔斯·达尔文担任自然学家的远航中。
达尔文在这次长达五年的航行中收集了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标本,并观察到了许多启示性的现象。
他的航行经历成为了他后来提出的进化论理论的重要基础。
不列颠尼亚号的航行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对于人类对进化和物种多样性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个著名船舶是“冰山一号”(Iceberg One)。
冰山一号是一艘著名的极地探险船,它是由挪威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于1911年-1912年间率领的一次南极探险中使用的。
在这次探险中,阿蒙森和他的船员使用冰山一号船前往南极洲,并首次到达了南极点。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介绍
机数据处理中心、气象分析预报中心和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生物、地质、气象和洁净等一系列科学考察 实验室。
在“雪龙”号的水文资料采集室中,安装了可以用来探寻磷虾及其它极区水生动物的鱼探仪;可在航 行时测定海水流速、方向的多谱勒海流计;以及用于测量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的“CTD”等一大批先进 的仪器设备。还配备了 1 架“雪鹰”号直升机、1 艘黄河艇以及 1 只中山驳,以提高航行保障和运输能力。
建造命名 “雪龙”号这个名字是第一任南极考察的主任武衡起的名字,‘龙’代表中国,‘雪’意味着南极的冰 雪世界。 二、船舶性能参数 中国“雪鹰 12”直升机转移乘客 中国“雪鹰 12”直升机转移乘客 “雪龙”号总长 167.0 米,型宽 22.6 米,型深 13.5 米,满载吃水 9.0 米,自重 11400 吨,总吨位 14997 吨, 满载排水量 21025 吨,最大航速 17.9 节,续航力 19000 海里。该船原设计为北极地区多用途运输船。主机 13200 千瓦*1 台,副机 880 千瓦*3 台、载重量 10225 吨。“雪龙”船属 B1*级破冰船,能以 1.5 节航速连 续破冰 1.2 米(含 0.2 米雪)前行。 经升级改造后,“雪龙”号主甲板以上的所有设备设施全部更新。船上的洁净实验室面积也从原来的 200 多平方米扩大到 580 平方米,并全部更换了实验室设备,还新建了大气取样室、数据处理中心、样品 间、伸缩吊车等科研设施。改造后的“雪龙”号具有先进的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配备有先进的通 讯系统及能容纳两架 Ka-32 直升飞机的机库和 1 个停机坪及配套设备。船上设有大气、水文、生物、计算
4
雪龙号科考船出发开赴南极 1985 年 2 月 20 日,中国南极长城站落成。 1986 年 3 月 30 日至 1987 年 1 月 2 日,由 12 名队员组成的越冬队在长城站越冬,并进行科学考察和 观测。 1989 年 1 月 26 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奠基。2 月 26 日,中山站落成。同年,一支 20 人的越冬队首次 在中山站越冬并进行科考。 1999 年 7 月至 9 月,中国政府组织了对北极地区的首次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极地考察船“雪龙号” 搭载着 124 名考察队员首航北极,历时 71 天,航行 14180 海里,对北极海洋、大气、生物、地质、渔业 和生态环境等进行了综合考察。“雪龙”号最北航行到北纬 75 度 02 分; 2002 年,中国第 19 次南极考察历时 121 天,是中国历次南极考察时间最短的一次。但科考队首次在 南极埃默里冰架钻探成功,并收集了大量陨石,在南极冰盖研究、地质研究、陨石研究和南大洋研究方面 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3 年 7 月,中国政府组织了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雪龙号”搭载 109 名考察队员远征北极,破冰 挺进北纬 80 度,全程历时 74 天,航行 12600 海里,开展了海洋、大气、海冰和生化等多学科的综合考察, 并运用了水下机器人等高新技术,深化了对北极海洋、海冰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研究。“雪龙”号在中国航 海史上首次跨越北纬 80 度; 2005 年 3 月 24 日,中国第 21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胜利归来,150 天中,南极考察队完 成了 27 项科考工作,包括开展中山站至南极冰盖最高点的内陆冰盖考察;在中山站和长城站开展南大洋 生态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研究;开展首次普里兹湾-威德尔海 4000 海里断面综合调查以及达尔克冰川动力 学监测研究、臭氧观测、高空大气物理观测研究等。 2007 年 11 月 12 日上午 10 时,“雪龙”号首次从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专用码头出发,开赴南极执行 第 24 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此前,“雪龙”号已从上海港张华浜码头完成了包括首台南极天文望远镜阵 CSTAR,南极长城站改造工程所需的二千一百余吨钢筋构件、多辆雪地车和工程车等各种科考必需物资的 装载任务。这次南极科考在南极冰穹 A 地区进行冰盖典型断面综合考察、冰穹 A 冰芯钻探、地球物理探 测和天文学观测等,冰穹 A 是南极冰盖的最高区域,气候环境极其严酷,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 在冰穹 A 大本营及周围六千平方公里范围内考察,测定南极内陆考察站址及环境参数,为建设中国第三个 南极科考站奠定基础。除这些科研任务外,随队的建筑人员将负责对长城站、中山站的大修工作,对原有 站点进行拆除、改造、新建等工作。 在 2008 年的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中,“雪龙”号继续向北挺进到北纬 85 度 25 分。随着“雪龙”号航 行的纬度越来越高,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的范围越来越广,但同时也充分表明北极海冰正在快速融化。了解 北极冰情对于认识北极至关重要。一旦北极冰川融化,将在地球上出现一条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西北 航道",这将成为连接亚洲和欧洲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大大降低航运成本。"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 海冰加速消融,加上中国科考能力的提升,预计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将有望突破第二次科考到达的最北纬 度(北纬 80 度),前进到北纬 82 度至 85 度之间。"这将为人类探寻"西北航道"作出重要贡献。 2012 年,帝度与“雪龙号”在南极极地 2012 年,帝度与“雪龙号”在南极极地 南极中山站时间 2009 年 3 月 9 日 15 时 30 分,中国第 25 次南极考察队撤离中山站,踏上归程。雪龙 号极地考察船驶离满布冰山和浮冰的中山站近岸海域,这意味着在顺利完成昆仑站建设和各项度夏任务 后,第 25 次南极科考期间,中国建成了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并对中山站的科考能力进行了 扩建。 2009 年 10 月至 2010 年 4 月间,中国成功开展第 26 次南极科学考察,考察队经历 182 天考验,第 26 次南极考察队由 249 名队员组成,共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59 项、后勤保障工程 21 项。本次考察安全航行 32000 余海里,又一次刷新了“雪龙”号的航行纪录。途中,考察船先后 6 次穿越西风带,是“雪龙”号历年来 穿越西风带最多的一次。在“雪龙”号带回的珍贵样本中,冰芯和陨石最为抢眼。在南极“冰盖之巅”――― 海拔 4093 米的冰穹 A 地区,内陆考察队员钻取了一支超过 130 米长的冰芯,创造了冰穹 A 地区浅冰芯钻 探的新纪录。 2010 年 06 月 25 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 25 日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驶离上海,北
十大海洋调查船CC
东方红2号
• 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是由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 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地方政府 共同投入9000万人民币建造,1996年1月正 式投入使用的中国国内最先进的海洋综合 性调查船之一。
东方红2号
• 续航力与自给力:在航速12.5节时续航力13000海 里;按定员196人计算自给力为60昼夜。 • 稳性: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船检局对无限航区客 船要求。 • 抗沉性:满足分舱及破舱稳性对抗沉性的要求。 • 耐波性:设专用设施以提高船的耐波性和改善调 查工作状况。 • 适居性:生活设施齐全,且在室内生活及工作场 所实施集中空调,使该船具备了良好的研究工作 条件。
雪龙号
• 船上的实验室面积达58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 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配备有先进的通 讯系统及能容纳两架直升机的平台、机库和配 套设备。 • 船上设有大气、水文、生物、雪龙号极地考察 船. • 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气象分析预报中心和海 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气象等一系列科 学考察实验室。可航行于世界任何海区。
竺可桢号
• “竺可桢”号远洋综合调查测量船,原名 “海洋20号”。中国首艘636A型海洋综合 调查船.
竺可桢号
• 完成多波束地形地貌测量4万多平方公里、测 线里程达1.2万公里。 • 7批次向澳联合搜救中心提供扫测成果数据, 为研究分析可疑区域海底地理环境提供了有 力支撑。 • 开创了海军专业测绘力量首次成功参与国际 性联合搜救行动等多个纪录。
金星号海洋调查船
• 金星号海洋调查船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 海洋调查船. • 1957年6月28日,金星号海洋调查船开离青 岛港,驶往渤海正式开始中国有史以来的 第一次综合性海洋调查。
金星号海洋调查船
世界最著名的十艘船
世界最著名的十艘船1.英国皇家油轮——泰坦尼克号成名原因:“绝不会沉没”的沉没船显然,她是迄今为止最有名的一艘。
其名Titanic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泰坦神的名字,也许英国人的意思就是为了表明这艘船是绝不会沉没的。
他们欲向世人显展示的不仅是她的庞大,还有他们先进的造船技术。
的确,泰坦尼克是当时体积最大,速度最快的客轮。
这艘英国白星航运公司的得意之作于1912年4月10日从英国出发开始了她的处女航。
结果,五天之后,还没到纽约就撞上了海底冰山沉了。
船上2300人有1500人葬身在冰冷浩瀚的北大西洋。
国际社会一片哗然。
大自然用实际行动警示全人类:你们的先进技术成就永远无法与自然的力量相比!2.美国战——亚利桑那号成名原因:珍珠港事件中1177遇难,后是唤起美国人“爱国之情”的代名词。
二战时,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美军毫无戒备。
在历时两个多小时的空袭中,“亚利桑那号”停泊在珍珠港,被击中的可能性也就是百万分之一,但就那么不幸的落到了仅投入二战十五分钟的“亚利桑那”头上。
总共1400名将士,1177人遇难,其中包括舰长和一名上将。
熊熊大火燃烧了几天才熄灭,残骸竟无法打捞。
1962年5月,总统肯尼迪指定亚利桑那号战舰沉没处为国家陵园,并在其沉没处的水上建立了亚利桑那战舰纪念馆。
对于美国人来说,他决不仅仅是一堆残骸。
他唤起的是美国人的爱国之情,代表着美国精神坚定、奉献的代名词。
3.德国战舰——俾斯麦号成名原因:二战时体积最大速度最快的战舰也许没有哪一艘战舰像一样,攻入英国皇家海军的腹地,让其为之胆战心惊。
这艘高达823英尺的德国无敌战舰最高航速为30节,是二战中纳粹德国海军主力水面作战舰艇之一,是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一号舰,也是当时海上体积最大速度最快的战舰。
第一次出海作战,“俾斯麦号”就在1941年5月24日的丹麦海峡海战中击沉了被称为英国皇家海军著名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因此,英国皇家海军派遣了大量军舰前往拦截“俾斯麦号”。
挺进深海的功臣:“科学”号科考船
2 0 世 纪 9 0 年 代 至 2 01 2 之 前,除 自主 研 制 的“ 东 方 红 2 号”“ 远 望 3 号”和 ”。由于这个时 期 的 新 船 数 量有限,距 满 足中国 海洋 科 学 快 速 发 展 的实 际 需 求尚有差 距 。但 无 论怎样,这个时期的科考船为“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奠定了 装备基础,成为我国第二代主力科考船。
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的“东方红 3 号”科考船
45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远望 7 号”测量船在大洋上 劈波斩浪,为我国航天测控事 业做出重要贡献
一大批世界先进水平的科考船出现了
据 统 计,2 010 到 2 0 2 1年,中 国 新 建 海洋 科 考船 的 数 量 达 3 0 余 艘,涌 现 出 一 大 批 世界先 进 水平 的 科 考船 。例 如,2 5 0 0 0 吨 级 的“ 远 望 7号”圆 满 完 成“天宫二号”“ 嫦 娥 四 号”、北 斗卫 星等 2 1 次 海 上 测 控 任 务;全 世界第1 艘 六 缆 高 精 度、短 道 距 地 震电 缆 三 维 物 探 船“ 海 洋 地 质 八 号”使 中 国 站 上 国 际 海 洋 物 探 领 域 船 型 技 术 的 制 高 点; 全 球 首艘 具备 艏 艉 双 向 破 冰 技术 的 极 地 科 考破 冰 船“ 雪 龙2号”成功首航南北两极,填补了中国极地科考重大装 备 领 域 的 空白…… 这 些 科 考船为中 国 海洋 事业 的 发 展 做 出了重要贡献。
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
船型推介952019年第4期总第181期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DOI :10.19423/ki.31-1561/u.2019.04.095中国海洋大学的“东方红3”号是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一代深海大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研发设计,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造。
该船采用AFE 有源前端变频驱动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设双轴双定距桨、双襟翼舵、1台首侧推、1台尾侧推,DP-1级动力定位,挂中国旗,入级中国船级社。
“东方红3”号是目前世界上同类科考船中定员最多、快速性与经济性指标最高、科考静音环境与居住舒适度最佳、船舶自动化程度最高、作业甲板和实验室面积利用率最大、科考和船舶数据智能化管理程度最高、综合科考功能最完备的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
其水下辐射噪声通过挪威船级社DNV GL 的权威认证,获得其全球最高级别的SILENT-R 证书,成为国内首艘、国际上第4艘获得这一等级证书的海洋综合科考船,也是目前世界上获得该证书吨位最大的静音科考船。
“东方红3”号主要尺度及参数如下页表1所示。
该船可对全球海域的大气、水面、水体及海床进行立体、全方位的科学考察活动,船上所配置的科考调查系统参见下页表2。
96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表1 “东方红3”号主要尺度及参数表2 “东方红3”号科考调查系统配置船型推介972019年第4期总第181期“东方红3”号的诞生将进一步确立我国海洋科考数据成果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其投入使用后,将以其对海洋环境的精准测量成为“透明海洋”建设的坚实保障,成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国之重器!(供稿: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民船部)。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科学背景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作为海洋探测与研究的重要平台,其发展水平不仅影响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的走向,更直接体现了国家的海洋科技实力。
当前,海洋深部丰富的资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海洋系统和地球科学的系统认知亟待提升,探查深远海这一影响未来国家资源和安全保障的重要领域,已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命题。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建设和投入使用,显著提升了我国深海大洋探测能力与研究水平,是我国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海洋高新技术研发,特别是深海及大洋区的海洋基础科学研究的海上移动实验室和试验平台。
作为我国第一艘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引领了我国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发展,是我国未来 10—25 年深远海海洋科学考察的主力船只之一。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将致力以下六大科学目标:大洋环流系统与气候变化;海洋动力过程与灾害; 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大洋生态系统与碳循环;洋中脊与大陆边缘热液系统及地球深部过程; 深海海底油气(含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形成机理。
概述“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是实现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开展深远海考察研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海洋环境立体探测范围涵盖全球 99.2% 的海域,船舶建造工艺水平和科学考察能力位居海洋强国新建和在建考察船前列。
“科学”号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武昌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建造,于 2012 年建成,母港青岛,由中科院海洋所以“专业运行、开放共享”的模式运行。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总长 99.8 m、型宽 17.8 m、吃水5.6 m,总吨位4 711,抗风力大于12级,续航力 15 000 海里,自持力 60 天,定员 80 人,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具有全球航行能力。
船舶采用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 DP-1 动力定位,一人驾驶桥楼,无人机舱,具备卓越的操控性能。
优化设计的球鼻艏、升降鳍板和艏侧推槽道口封盖的配置提供了低噪声的声学探测环境。
十大海洋调查船
1880年7月2日成立了“挑战者号出版委员会”,由汤姆孙负责,邀请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对调查中所获得的样品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德国海洋生物学家E.H.哈克尔对这次考察采集到的生物标本进行了10年研究,写成3卷有关放射虫类的论文;海洋地质学家J.默里认真分析考察所取得的12000个底质样品,写成深海沉积学的经典论著。科学家们整理编辑的海洋学巨著《H.M.S.挑战者号航行科学成果报告》共50卷,于1895年出齐。
性能介绍“雪龙”号考察船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能以0.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船装有可调式螺旋桨,航行时操作灵活,有利于破冰。
船体用E级钢板制作,即使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气候条件下,也不会变形。该船可运输杂货、大型重型货物及各种车辆(带滚装仓)、冷藏货物、贵重货物、炸药、矿物、标准集装箱以及各种油料。
“照片”多雪龙号上关于极地的照片很多,有企鹅、冰山、中山站、长城站等,历届科考队员们拍摄的这些照片,都用镜框挂在墙上,构成了雪龙号上独特的风景。
“讲座”多参加极地科考队的科技人员分别来自多个不同领域。为增进了解,增加对各学科和课题的认识,考察队经常举办各式各样的讲座。
基本设施
船上的实验室面积达58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配备有先进的通讯系统及能容纳两架直升机的平台、机库和配套设备。
“北极星”号在重要任务时可以容纳两架HH-65“海豚”救援直升机,用于支持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冰区侦查以及货物转移,搜索和救援。行动支队曾经来自阿拉巴马州海岸警卫队航空培训中心的极地作战师,但由于“海豚”直升机的机身检查,PPODIV已经暂时解散。
北极星有各种各样的任务,而在极地的操作。在南极的部署,主要任务包括打破一个通道通过海冰补给麦克默多站在罗斯海。补给船使用信道带来食物,燃料,和其他货物,使它通过另一个冬天。除了这些义务,北极星也作为一个科学五实验室和20个科学家住宿研究平台。“J”型起重机和工作区靠近船尾和船的左舷让科学家有能力做在地质学领域研究火山,海,海洋,海冰物理和其他学科。
世界先进科考船技术动向
据 劳氏数 据 库统计 ,截至 2 1年 0 周 3 1 全球 运 营 中的科 考船 ( 含 查船 )共 有8 9 9 艘 闲置4 艘 ,在建 3 艘 ,计 划建 造 ”艘 改 装和 修理 7 1 5 艘 总 量 为9 3 转艘 奠 中9 为礅 艘
作 海底 勘 测 。另 外 为 了配 合钻 探 任务 ,该船 还 特 地安 装
了适 用 于冰 区 海 域 的 动 力定 位 系 统 . 因此 在 浮 冰 区 执 行 任 务 时可 不 再 需 要 其他 破 冰 船 的 支援 。 该船 拥 有 2 个
7 米 的通 海井 ,一个 分布 在船 首 . 要从 事科 学工 作 , ×7 主 另 一个 布 置 在船 尾 ,主 要 用 于钻 探 业务 .当工 作 水深 在
造 价 3 5 英 镑 。 该 船 全 长 20 , 型 宽 3 米 , 深 亿 1米 8 1 米 . 以 船 底 计 算 船 高 1O 。 满 载 吃 水 92 . 2 6 米 3 米 排 水 量 57 2 主 机 使 用 6 柴 油 发 电 机 总 功 率 6 5t 台
进 器 。采 用 日本 船 级 社 的 D S 动 力 定 位 方 式 在 最 P B 大 风 速 2 m/ 、浪 高 4 5 、海 波流 速 3~ 4 的 环 境 3 s 米 节
菱重 工横 滨造船 所进 行检 查 和维修 。
・
日本新 “ 白濑”号 (h ae S i s) r
日本 的南 极 科 学考 察 船 共 有 3 代 目前服 役 的 第 三
下可 保 持 数 月 至 1 以上 在 同 一个 地 点 进 行 钻探 作业 。 年
同 时该 船 还 设 直 升 机 甲 板 ,可 供 3 人 乘坐 的大 型 直 升 0 机 起 降 。船 身 雷 达可 进 行 3 0 6 。全 方 位 观测 ,而 一般 的 雷达 仅 有 1 O 。 。 8 ” 球 ” 号 安 装有 一 座 巨大 的钻 井架 ,高 出 海平 面 地
探索世界上最神秘的沉船参观著名的沉船博物馆和潜水地点
探索世界上最神秘的沉船参观著名的沉船博物馆和潜水地点探索世界上最神秘的沉船世界上许多沉船,因为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和独特的遗址而被公认为最神秘的沉船之一。
这些沉船的著名博物馆和潜水地点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探索。
下面,我们将一同踏上这次精彩的探索之旅。
1. 遥远的泰坦尼克号泰坦尼克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沉船之一,她在1912年的处女航中撞上冰山后沉没,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沉船事故之一。
如今,泰坦尼克号的残骸在大西洋的海底中沉默地诉说着当年的壮丽与悲剧。
沉船博物馆: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泰坦尼克号博物馆是一个极具纪念意义的地方。
馆内有大量关于泰坦尼克号的展品,包括原物和复制品。
这里展示了泰坦尼克号的建造历程、船上生活的细节,以及当年沉船事故的伤痛记忆。
步入博物馆仿佛回到了泰坦尼克号的辉煌年代,感受着那段历史。
潜水地点:虽然泰坦尼克号的沉船地点距离陆地很远,但已有很多潜水者前往这里进行探索。
通过潜水器,探险者能够近距离观察到泰坦尼克号的部分遗骸,甚至能够看到沉船的结构和保存较好的物品。
这是一次壮观而又感人的潜水之旅。
2. 深入解读瓦萨号瓦萨号是17世纪瑞典王国的一艘战舰,她在处女航时不幸沉没,但幸运的是,由于她的沉没地点处于浅水,所以在1961年成功打捞出了沉船。
这艘沉船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造船技术和瑞典王国的雄心壮志。
沉船博物馆:瓦萨号博物馆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是一个极受游客欢迎的地方。
博物馆以精确的复原和陈列方式,展示了瓦萨号的壮丽。
游客能够近距离观察到沉船的各个部分、当时的装饰以及沉船的历史背景。
这里还通过多媒体展示向游客介绍瓦萨号的故事,为沉船注入了新的活力。
潜水地点:瓦萨号的沉船地点靠近斯德哥尔摩市区,可以说是一处独特的潜水地点。
潜水爱好者们可以潜入水下,近距离触摸瓦萨号的木质结构,并且在透明的水下环境中观察到当年的物品和船舱。
这对于想要亲身感受历史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3. 沉默的百慕大三角百慕大三角位于地球上最为神秘的地区之一,它以频繁发生的船只失踪事件而闻名于世。
Atlantis号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结构及设备布置
Atlantis号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结构及设备布置目前,美国在海洋研究方面的综合实力是最强的,拥有世界上装备最先进、船只数量最多的海洋科学考察船队。
以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为例,该所已拥有4艘海洋科学考察船,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执行海洋科学综合考察任务,其中2艘考察船(Atlantis和Knorr)可搭载人深潜器。
本文对Atlantis号考察船的船体结构和设备布置情况进行了总结概述,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美国在科学考察船设计、建造理念方面的经验。
一、Atlantis号简介Atlantis号是一艘常规考察船,建造于1997年,是世界上现役考察船中航行经历最为丰富的考察船之一。
图1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Atlantis号海洋科学考察船表1 Atlantis号考察船部分规格参数在Atlantis号上,建有六个科学实验室和储存室,装配了精确的导航系统、海底声纳测绘仪和卫星通信设备,并专门配备了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
船上的三套绞车、三台起重机、工作车间及专门的安置舱都是为Alvin号和其他科学考察设备而专门设计的。
Atlantis号可以搭载由36名船员、技术人员、深潜小组成员和24名男、女科学家组成的调查团队,进行连续作业最长可达60天。
最近几年,Atlantis号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搭载着阿尔文号在太平洋中对海底火山和热液源进行探测,取得了很多宝贵的信息和资料。
图2 Atlantis号的轮廓图图3 Atlantis 号主甲板平面图计算机实验室主实验室水 力 实验室ROV 舱储藏室机械车间电子 车间生物分析 实验室水文实验室图4 Atlantis号01层甲板平面图二、船体结构及大型设备的分布1、船体结构图2为Atlantis考察船的轮廓图。
由图所示,Atlantis八层,其中主甲板上方五层,主甲板下两层。
图3为Atlantis考察船主甲板平面图。
冰雪中的极地科学考察船
冰雪中的极地科学考察船佚名【期刊名称】《中国海事》【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2页(P77-78)【正文语种】中文我国自1984年首次组队开展南极考察至今,先后赴南极地区担负运输、科学考察的船只有5艘,它们是“向阳红10”船、“J121”号、“海洋四号”船、“极地”号和“雪龙”船。
其中,前3艘船只进行过一个南极航次,“极地”号为冰区加强型运输船,在1986年购进后,经过改造投入到我国极地考察,1992年退出极地考察序列。
“雪龙”船1993年购自乌克兰,原船设计为极区破冰运输船,经过两次改造后,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极地科学考察船。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建造了一系列科学考察船,统一命名为“向阳红XX”,其中“向阳红10”船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
1979年11月,由上海江南造船厂建成并交付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使用。
曾参加中国首次发射运载火箭、同步通信卫星等重大科研试验任务。
1984年11月19日,中国南极考察委员会派出的第一支南极考察队,从上海乘“向阳红10”船出发,赴南极洲和南太平洋进行综合性科学考察。
这支考察队由来自全国60多个单位的519人组成,经过20多天的海上航行,12月26日抵达南极洲。
1985年2月25日,中国南极长城站建成,站址设在乔治岛南端的菲尔德斯半岛东岸。
1998年8月,老“向阳红10”船被改建为“远望4号”航天远洋测控船。
1999年10月,“远望4号”测量船首次远赴印度洋,执行“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海上测量通信任务。
十多年来,“远望4号”测量船先后12次远征太平洋和印度洋,累计航程18万余海里,为我国航天测控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2011年12月14日,“远望4号”测量船正式宣布退役。
2014年3月28日,中国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新"向阳红10"号,在广州长洲码头正式入列国家海洋调查船队。
“J121”号是1979年8月下水的打捞救生船。
中国海洋科考历程 (二)细数我国探海神器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是敬爱的毛主席《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里的豪迈诗句。
今天,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人,已经将毛主席的话变成了现实。
现代化的科学考察船搭载着中国科考人远赴大洋,装备精良的载人深潜器保护着中国科考人深入洋底,机动灵活的无人潜水器助力中国科考人勇探深渊。
下面,就让我们细数我国海洋科考中的那些探海神器。
“向阳红”家族
海海域与再次起航时却发生了重大海上交通事故,它在东海海域与外籍货轮相撞而沉没,一颗科考船舶新星就此陨落。
年,我国从俄罗
拖曳各种自主研发的设备开展深海考察,成为我国
几个字的改变,耗
费了我国科研工作者近十年的时间。
相较于“蛟龙”号,
年,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万米级载人深潜器“奋
米,坐底马里亚纳
海沟最深区域,至此我国的载人深潜器可以抵达这个蓝色星球大洋深处的每一个角落。
,耗里亚纳“无人潜水器”家族
“雪龙”家族
“雪龙”家族里有两条极地科考船,分别是“雪龙”号和“雪龙2”号。
它们两个虽然相。
Atlantis号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结构及设备布置 演示PPT
卫星导航
(2) Northstar 941 XD differential GPS Furuno 1850 GPS C-Nav dynamic GPS Furuno GP-90D WAAS/dGPS
雷 达
Furuno 2825 X-Band with ARPA Furuno 2835X S-Band with ARPA
最近几年,Atlantis号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搭载着 Alvin 号在太平洋中对海底火山和热液源进行探测,取 得了很多宝贵的信息和资料。
Atlantis号的轮廓图
设备
数 目
详 细 主甲板船尾右侧,固定安装
起重机
3
01层甲板右舷中部,固定安装 01层甲板,安装在可移动的钢制底盘上 铰接式 02层甲板左舷中部,2台
主甲板上的固定起重机
可移动的绞接式起重机
02层甲板上的水文绞车
结语
Atlantis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海洋科学考察
信息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针对不同海洋科考任务对人员、设备的要
求进行了综合的分析,进行了详细的优化设计;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 新要求,在布局和主要配套设备等方面,也保证了很大的灵活性,为考 察船未来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留下了余地。这些设计经验值得我们去学 习,并在我国新一代的海洋科考船设计、制造过程中加以实践。
绞车
3 2nd层甲板扇状尾处绞车室,1台 Alvin号,主甲板ROV舱、充电架、布放轨道 01层船尾,重型支架 02层甲板,左舷、右舷各一个 主甲板、01层甲板各一个
ROV
1
水文横梁 2 充气艇 2
重型支架
重型支架、绞车 控制中心
ROV
起重机(主)
绞车
固定起重机
世界十大破冰船排行榜
世界十大破冰船排行榜14年初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在南极被困,多国派出破冰船参与救援,其中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在成功救出“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被困的52名游客后,“雪龙”号也被困在了浮冰区,虽然最终“雪龙号”于2021-01-07日冲破了密集浮冰区而成功“突围”,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雪龙”号并非专业的破冰船,破冰能力也并不出众。
那么,世界上那个国家的破冰船最好? 最有名气的破冰船都有哪些? 它们的破冰能力又如何呢?1、俄罗斯“列宁”号1957年下水的前苏联的“列宁”号Lenin,是世界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其动力心脏是核反应堆,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带动螺旋桨推动船只。
2、俄罗斯“北极”号俄罗斯“北极”级Arktika核动力破冰船,安装有两座核反应堆,是世界上最大的破冰船,首舰1975年服役。
可在北极圈内深水海域使用,破冰厚度2米。
1977年8月17日,首舰“北极”号是第一艘到达北极点的水面舰船。
3、俄罗斯“亚马尔”号“亚马尔”号破冰船一般常用两种破冰方法,当冰层不超过1.5米时,多采用“连续式”破冰法。
主要靠螺旋桨的力量和船头把冰层劈开撞碎;如果冰层较厚,则采用“冲撞式”破冰法。
冲撞破冰船船头部位吃水浅,会轻而易举地冲到冰面上去,船体就会把下面厚厚的冰层压为碎块,如此周而复始。
4、俄罗斯“50年胜利号”号“50年胜利号”号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该船于2021年建成下水试航,2021年正式交付使用。
“50年胜利号”号船长159米,宽30米,有船员138名,满载排水量2.5万吨,最大航速21节,航速为18节时最大破冰厚度2.8米,总功率为 75000匹马力,船上还载有米八直升机一架,用于侦察冰情和人员物资的运输。
5、俄罗斯“马卡罗夫元帅”号“马卡罗夫元帅”号是俄罗斯最大的破冰船之一,长135米,功率大约4万马力。
2021年1月,俄罗斯“马卡罗夫元帅”号破冰船在鄂霍次克海将一艘被困在冰层中长达1个月的大型鱼品加工船救出,这艘船从2021年底起,就与其它几艘船被困在鄂霍次克海海域厚约2米的冰层中,无法行动,不得不请求救援。
世界豪华游轮一览
世界豪华游轮一览1.海上探测者号138000吨“海上探测者号”Explorer of the Seas,总吨位为138000 吨,它的修造厂在芬兰。
船东为皇家加勒比游船公司。
邮轮长311米,宽38米,吃水线以上高度为47米,从龙骨到烟囱最上端为72米,有一个能容纳400个客人的大会议中心、水族馆大厅酒吧、皇家俱乐部等。
海洋探险家号动力装置为6台瓦特西拉12V46C型柴油机,总功率75600kW。
三台“吊舱”推进装置,其中二台全方位、一台固定,每台可产生动力14MW。
还有4台艏推力装置,总功率12MW。
2.海上领航员号138000吨海上领航员号Navigator of the Seas,总吨位:138000吨,邮轮总长度: 311米,宽38米。
吃水线以上高度为49米。
可以容纳乘客3807位,船舱容量是1557间,乘员组容量是1213间,乘员组客舱的数量是690间。
“海上领航员号”是皇家加勒比游览线路五艘航海者游轮之一。
它由芬兰造船厂修建,总吨位为138000吨。
可以容纳乘客3807位,船舱容量是1557间,乘员组容量是1213间,并且乘员组客舱的数量是690间。
3.海上水手号138000吨)海上水手(Mariner Of the Seas)号邮轮总长311米,宽38米。
吃水线以上高度为49米,从龙骨到烟囱最上端为72米。
可以容纳乘客3114位,船舱容量是1557间,乘员组容量是1213间,乘员组客舱的数量是690间。
“海上水手号”是皇家加勒比游览线路五艘航海者游轮之一。
它修造于年2003年,共有12层舱板,总吨位为138000吨。
4.钻石公主号116000吨钻石公主(Diamond Princess )号邮轮长290.4米,宽48.2米,高达62.5米,载重11.6万吨。
可以容纳乘客2670位,共有客舱1337间,客舱中有748间设有私人露台“钻石公主号”位列全球十五大最豪华邮轮之一。
该轮是驰名世界的邮轮品牌“公主号”系列船队中体积最庞大、设施最完善的世界顶级豪华邮轮之一。
十大海洋科学考察船
装 备
•最近几年Atlantis号在大多数时
间里,都搭载着阿尔文号在太平
洋中对海底火山和热液源进行探
测,取得了很多宝贵的信息和资
料。
接下来就是激动人心的 时刻: 第一名是——
• 01东方红二号
• 傲Hale Waihona Puke 海大的骄东方红二号
部分规格参数:
船长 96m
型宽 15m
吨位 970t
航速 18节
续航力
所属单位
十大海洋科学考察船
• 10 “特列什尼科夫院士”号(俄)
• 俄罗斯近20年来首次打造的 科研考察船。
“特列什尼科夫院士”号
船长
船宽
排水量 载员 航行最低温 耗资
133.6米 23米
16800吨 140人 -40℃
2亿美元
• 09 Sikuliaq”号(美)
Sikuliaq”号
总长
船宽
船深
吃水 排水量
• 02Atlantis号(美)
• Click here to add your subtitle
Atlantis号
部分规格参数:
长 吃水深度 排水量 巡航距离 航速 转向动力
83.5m
5.8 m
3510 t
17280 n mile
11 kn
喷射式
地位
•世界上现役考察船中航行经历最 为丰富的考察船之一。
中国的深海远洋科考探测研究平台。将重点用于西太平洋及周边海 域科考,可提供海洋地质、生物与生态、大气等综合科学考察信息。
“JAMESCOOK”号(英) • 05
• 英国最大综合海洋科学考察 船
“JAMESCOOK”号
部分参数
总长 895m
科学考察船
科学考察船
我国的什么号考察船去北极考察
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
雪龙2号是中国继向阳红10号、极地号和雪龙号之后的第4艘极地科考船,也是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船长.5米,型宽22.32米,吃水7.85米,排水量吨,航速12至15节。
船上可搭载科考人员和船员共90人,续航力为2万海里,自持力在额定人员编制情况下可达60天。
能全球无限航区航行。
哪艘科考船参加了我国于年11月组织的首次赴南极的海洋科学考察
11月20日,首次赴南极科考的是“向阳红10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和海军“J-”打捞救生船。
向阳红10号,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
11月交付使用。
曾参加中国首次发射运载火箭、同步通信卫星等重大科研试验任务,11月参加首次南极考察队,开赴南大洋、南极洲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排水量:吨
巡航速度:20节
动力:匹柴油机2台
最大航程:海里
7月经改装,更名为“远望”4号航天测量船。
与一般运输船舶相比,科学考察船有什么特点?
主要就是这些功能都不一样,并且所谓的科学考察船,就是专用于科学研究这方面的途径与普通的这些船舶是不太一样的,而且就是在科学研究方面都是不一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资料
• 参考网址 • /s?ie=utf-
8&wd=%22%E7%A7%91%E5%AD%A6%22%E5%8F %B7%E7%BB%BC%E5%90%88%E6%B5%B7%E6%B 4%8B%E7%A7%91%E8%80%83%E8%88%B9
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
• 船舶简介 • 主要性能 • 主要参数 • 科考情况
德国流星号考察船
美国“阿特兰蒂斯号”
•首次安装 电子计算 机
格罗玛·挑战者号
雪龙号
• “四多”特点 • 性能参数 • 设施配备 • 极地科考
大洋一号
远望号
实验3号科考船
简介
参数性能
“科学”号综合海洋科考船
英国挑战者号家海军军 舰改装而成,共有243名 船员、6个科学家组织参 加,由汤姆森爵士领导, 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综合性 的海洋科学考察。 是世界上最早,海洋调查 船,由英国的一军舰改装 而成,长68米,排水量 2306吨,靠风帆和蒸汽机 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