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以及信息统计机制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这是一项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研究。
通过对大量的数据和信息的搜集与分析,我们将探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就业市场的挑战与机遇。
本研究以客观分析为主,通过具体的数据和案例,为读者揭示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
本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为相关机构和个人在就业决策上提供参考与指导。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调查数据和相关研究结果,对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概述。
我们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1 就业率据统计,近几年来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同时也存在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情况。
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学校的声誉、专业选择等因素密切相关。
1.2 就业结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结构在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之间存在差异。
传统行业如教育、医疗和银行等仍然是高校毕业生的首选,但新兴行业如互联网、金融和创业等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1.3 地域分布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较大,很多毕业生会选择留在一线或二线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然而一些中小城市也呈现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长,这为部分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选择。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2.1 就业压力现实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高校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除了来自同行的竞争,高校毕业生还可能面临行业结构调整、经济形势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
2.2 专业与岗位不匹配在就业过程中,很多高校毕业生发现自己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岗位存在差距。
这种专业与岗位不匹配的问题既存在于传统行业,也存在于新兴行业,高校教育与实际用工需求之间的对接仍需加强。
2.3 缺乏实践经验毕业生往往面临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这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相关职业实践的机会和经验对于毕业生来说至关重要,高校应当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机遇3.1 各类人才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政策的实施,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走上就业之路。
他们是社会的新生力量,也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1.就业率分析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半年内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就业率超过80%。
然而,就业率的提高并不代表就业质量的提升,一些毕业生仍然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
2.就业结构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结构逐渐多元化。
除传统行业外,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进入互联网、金融、教育、文化等新兴行业就业。
同时,一部分毕业生也选择自主创业,成为创业者和企业家。
3.薪资水平分析高校毕业生的薪资水平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不同专业、不同城市的薪资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一般来说,工科类专业的毕业生薪资较高,而文科类专业的毕业生薪资相对较低。
一线城市的薪资水平也普遍高于二三线城市。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1.人才需求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人才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未来,高校毕业生将更多地受到技术、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考验。
对于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毕业生将更受青睐。
2.就业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就业形势也存在一定压力。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和不确定性。
但与此同时,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领域。
3.终身学习意识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高校毕业生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建议1.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倡学以致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分析第一章:引言一直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了职场中。
然而,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动,一些新的挑战及问题也随之而来。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愈加显得困难和复杂,我们需要通过对数据分析和研究,深入了解其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第二章:现状分析目前,在我国,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就业:毕业生到国内外企业等用人单位工作。
2. 深造:毕业生选择接受研究生教育,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3. 创业: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经营自己的企业。
4. 放弃就业或找不到工作:毕业生因各种原因而放弃就业或者找不到工作。
其中,毕业生选择就业是最主要的选择,但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难以获得职业发展机会或者不满意他们能够获得的职业机会。
同时,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也日益突出。
比如,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就业压力和就业市场的饱和,同时,大学生专业技能不足也成为了就业的难点。
此外,户籍限制、待遇不公、用人单位偏见、打工环境问题等都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第三章:问题分析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下面列举了一些主要问题:1. 就业岗位匹配度低:许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所学专业不符合,造成了工作间的「断层」或「孤岛化」。
2. 工资不公: 高校毕业生根据不同的学历、职业类别、地区和用人单位受到的待遇差异非常大。
3. 就业关键环节中遭遇性别、身份、地域或其他歧视现象: 例如,户籍限制、贫困、身份、地位等因素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经常放大不平等现象,打破了就业公平原则。
4. 心态问题: 就业过程多次遭遇失败或打击,一些毕业生就很容易产生情绪问题,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和心态。
5. 派遣工作的规范性问题: 派遣工作存在着工资、缴纳社保、保障性住房等等问题,使得一些中小企业可以不按规定为毕业生提供正常工作。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研与分析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研与分析一、引言现代社会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非常引人注目的问题。
如何更好地调研和分析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准确和实用的指导,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状(一)毕业生人数的增长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多,毕业生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据统计,我国2000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为137.5万人,而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823.5万人。
这意味着,毕业生人数已经增长了5倍以上。
(二)毕业生就业率的变化随着人数的增长,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据统计,2019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1.6%,较2018年上升0.4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毕业生就业率为90.9%,农村毕业生就业率为93.2%。
(三)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尽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似乎不错,但是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情况仍然非常严峻。
一方面,随着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很多企业陷入了困境,导致企业减少招聘,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
三、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研(一)调研方法在调研毕业生就业市场时,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方法:1.问卷调查:我们可以通过网上或离线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倾向、求职难点等信息。
2.面试调查:我们可以与毕业生进行面对面的调查,深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和就业困难。
3.数据分析: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对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揭示有关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趋势和变化。
(二)调研结果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毕业生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具体如下:1.就业需求不匹配调研结果显示,很多毕业生的专业与就业需求不匹配,导致毕业生就业不顺利。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大和深化,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
随之而来的却是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加。
据统计,每年有数百万名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而可提供的工作岗位却远远不足。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严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1. 就业岗位不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一定的困难,许多企业处于压缩成本的状态,导致对新员工的招聘计划大幅减少。
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供大于求的情况也使得就业市场更趋严峻。
许多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遇到困难,导致毕业生就业率下降。
2. 就业岗位结构单一当前就业市场上,大部分工作岗位都集中在IT、金融、教育等行业,导致其他专业的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许多非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往往需要经历一番波折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3. 就业歧视现象严重在就业市场上,一些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歧视,认为他们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愿意为他们提供机会。
这种就业歧视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也使得他们在职业发展上面临不小的困难。
1. 落实就业政策,加大政府支持政府应当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支持,提高对毕业生就业的关注度和力度,通过实施各项就业政策,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大对就业创业困难的毕业生的帮扶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2. 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就业能力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增加实习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
通过实践锻炼,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化专业结构高校应当积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密切与企业的合作,深度挖掘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使专业结构更加优化,更加符合社会需求,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4. 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投入到就业市场中。
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难。
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大量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题。
这种现象不仅给毕业生带来了经济压力和心理困扰,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了解和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困难原因,对于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进一步探讨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对策建议,可以为政府和社会单位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和改善。
【2000字】1.2 研究目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探讨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和对困难原因的探讨,我们旨在为政府和社会单位提供可行的支持和帮扶方案,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可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支持,也可以促进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改善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全面了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为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研究现有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就业市场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和趋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对策制定和政策调整。
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找出问题的症结,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并且更好地指导毕业生在就业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提出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对策建议,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还能促进社会单位和政府部门更好地关注和支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实现双赢局面。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分析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分析研究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大力推动,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
然而,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就业压力的加大使得这些毕业生面对着巨大的就业挑战。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状况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状况可以说是艰难坎坷。
从统计数据来看,就业市场需求日益减少,额外就业压力加大。
然而,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加上毕业生的开支费用,就业难题愈加严峻。
据报道,2019年中央财政本来计划投入9.65亿元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程,但实际拨付只有6.45亿元,惨不忍睹。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原因分析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需求缩减受经济下行、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场的需求日益下降,尤其是一些传统岗位需求减少,高校毕业生没有足够的优势去争夺这些岗位。
2、学历贬值许多招聘单位仍旧存在用人歧视,继续优先考虑简历中的经验,使得高校毕业生面临学历贬值的局面,毕业生求职困难。
3、就业观念的转变对于毕业生而言,就业观念必须得到重视和转变。
毕业生太过于追求高薪和名声,而忽略了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导致缺乏职场竞争力。
4、就业渠道不足近年来,许多企业开始采用线上招聘,但是网络招聘方式的普及仍然不足,一些毕业生对于岗位的要求信息无法获得,或是得到信息的途径缺乏。
三、面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应该怎么办?1、提高专业技能和自我能力高校毕业生应该相信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潜力。
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锻炼,探寻自己的优势,并以此为契机提升自我核心竞争力。
2、多渠道获取信息毕业生还应该以各种形式积极获取招聘信息,学习相关知识,通过校内培训、学习交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等任何可以轻松获得信息的渠道来扩展自己的网络。
3、拓宽选择范围若是毕业生无法获得自己梦想的工作,可以多尝试一些其他的就业选择,例如去一些初创或民间组织实习,也可以学习相关领域的技能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与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与分析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和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毕业生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与分析,探讨当前形势下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和可行的解决方法。
一、就业人数统计根据最近一年的数据统计,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超过1000万人,其中本科毕业生占据绝大多数,而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的数量也逐年递增。
由于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如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就业率统计就业率是衡量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这一数据相对较高,对高校毕业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然而,尽管就业率较高,但是就业质量和职位匹配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毕业生并未能就业到自己理想的行业或职位。
三、就业状况分析1. 就业岗位结构从就业岗位结构来看,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选择就业的领域主要涵盖教育、金融、互联网、制造业等,其中服务业和创新创业领域逐渐受到更多毕业生的青睐。
与此同时,一些传统行业的需求量有所减少,导致竞争更加激烈。
2. 地域分布差异根据就业地域的分布情况来看,一线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吸引了大量高校毕业生前往发展。
而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就业形势相对较为严峻,就业机会有限。
四、就业问题分析1. 技能与就业需求不匹配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技能与就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高校教育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工作要求相差较大,使得毕业生在求职时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或技能。
这种不匹配导致了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增加。
2. 就业观念和心态问题一些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观念和心态存在一定的问题。
他们对就业岗位过于追求名利,过于重视薪资待遇,而忽视了职业发展前景和个人能力的提升。
这种过于功利化的就业观念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五、应对策略分析1. 加强实践教育与课程设置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教育与课程设置,使得毕业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分析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分析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
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对于监测高校教育质量、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和制定国家就业政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的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应用已经成为高校、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方法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方法主要包括:学信网调查、高校自我调查、学生调查、年度记账式等多种方法,其中以学信网调查和高校自我调查为主要方法。
学信网调查是通过国家教育部学生信息数据中心收集相关数据,生成高校学生电子档案,包括学生的姓名、身份证号、学籍、毕业时间及专业等。
高校自我调查是学校内部为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通过问卷和面对面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
学生调查是毕业生自己对自己的就业情况进行问卷和面对面访谈等方式查看了解。
年度记账式是根据每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收入、就业类型等进行记账式的统计。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现状1、数据质量不高经验证明,现在的就业数据质量存在很多问题,如统计数据比例不准确、统计方法参差不齐、数据来源的广泛性不够等。
这些都会对数据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2、数据缺失现象严重由于部分高校或学生没有制定有效的统计方法,导致数据缺失现象十分严重。
数据缺失将人为干扰就业数量的准确性,造成对社会就业的不正确了解和误判。
3、就业数据信息的稀缺性虽然有部分高校开展了自我调查,但其覆盖面不足,数据信息泛泛,反映不够全面。
此外,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部分高校并没有真正掌握大数据模型及科学管理等技术和方法。
4、分析方法单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分析方法趋于单一。
例如,将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唯一的衡量指标。
此外,还存在一些方法和技术上的不足,例如缺乏快速数据处理的技术手段等。
三、对策研究1、加强数据质量掌控数据质量问题制约了大数据的底层基础。
为了提高数据质量,在数据收集、处理、管理等环节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技术,在严格控制数据质量的基础上,推动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应用开发。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以及信息统计机制研究
多办 法 , 织 各 种 招 聘 会 , 组 给考 研 学 生 提 供 必 要 条 件 , 织 学生考 公 务 员 , 组 征兵 工作 下 达 指 标 等 等 , 许 多高 校层层 定就 业率 指标 , 完不 成 , 有惩处 。同时在
Fe b. 2 1 O1 Vo . 4 NO. 11 1
第 l 4卷第 1 期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现 状 分 析 以及信 息 统计 机 制 研 究
陈 彩 英
( 安 文 理 学 院 计 算机 科 学 系 , 西 西安 西 陕 706 ) 10 5
摘
要 : 目前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难 的 现 状 进 行 理 性 分 析 , 述 就 业 率 统 计 工 作 存 在 的 问题 , 出 建 立 政 府 主 对 阐 提
收 稿 日期 :00— 1 0 2 1 1 —1
作 者 简 介 : 彩 英 (9 1 ) 女 , 西 西 安 人 , 安 文 理学 院计 算 机 科 学 系 高 级 政 工 师 。 陈 16 一 , 陕 西
・
13・ 0
的偏执理解 也是形 成大学 生就业 难 的重要 成 因。在 许多 国人 眼里 , 务 员 、 业 单 位或 教 师 、 公 事 研究 所 或 大企业 的丁 作 叫就 业 , 自主创 业 、 自由职 业 不 叫 就 业, 对小企业 以及 基 层单 位 T作 看 不 上 眼。造 成 大
2 1 年 2月 01
西安文 理学 院学 报 ( 社会科 学 版 )
Jun l f inU ie i f r n c ne( oil ce cs d in o ra o , nv ̄ t o t a dS i c S c i e io ) Xa y A s e aS n E t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一、背景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毕业生从校门口走出,他们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和迷茫,开始步入职场。
然而,有数据显示,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就业难一直是笼罩在他们头上的阴影。
那么,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他们面临的就业状况又是怎样的呢?二、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1. 教育背景影响因素教育水平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毕业生寻求职业发展的基础。
根据教育水平的高低,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和职业发展的机会也将大相径庭。
2. 用人单位需求因素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是决定毕业生就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根据用人单位对不同岗位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不同,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也会有很大差异。
3. 市场供需因素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对毕业生能否找到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市场需求多,供给少,毕业生就会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反之,则相对无压力。
4. 个人素质因素个人的素质包括知识、技能、能力、性格、价值观等,这些素质将对毕业生找工作和职场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毕业生的个人素质不同,定位和机会也不尽相同。
5.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中的资本、文化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在国内已经存在多年。
2020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其中本科生占比近60%。
在这些毕业生中,能毕业后立即找到合适工作的人远少于要长时间找工作或者从事与学历无关的工作的人,绝大多数毕业生将自己尝试写简历,网络投递,参加各种实习和招聘会。
但是,依然找不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1. 加强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提高就业率的关键,在达到一定的基础之后,不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就成为了决策因素。
2. 与用人单位加强联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已经不再局限于招聘会上,更多的单位也通过线上渠道发布招聘信息。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呈现出一些突出问题,需要采取有效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就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1. 就业压力加大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导致就业市场供大于求,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尤其是一些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就业机会相对较少,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难的情况。
2. 就业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主要集中在文、理、工科等传统专业领域,而一些新兴行业和领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却相对较大。
导致一些毕业生找不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就业结构不合理。
3. 就业质量有待提升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就业岗位与个人能力不匹配、薪资待遇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等问题,就业质量有待提升。
一些毕业生只能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建议1. 加强就业指导与培训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
可以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邀请行业专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市场需求,提升就业技能。
2. 拓宽就业渠道高校应积极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开拓就业新领域。
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同时,鼓励毕业生积极创业,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3. 优化就业环境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同时,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引导,鼓励企业提高薪资待遇,提升就业质量。
4. 强化职业教育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可以开设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提升学生的就业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5. 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合作高校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竞争的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其就业现状、就业困境及解决途径,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就业现状调查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整体向好。
大部分高校毕业生能够在毕业后的一年内找到稳定的工作,就业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中,理工科类专业的就业率相对较高,而文史类专业的就业率稍显不足。
另外,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行业的就业形势有所波动,需要毕业生做好应对准备。
二、就业困境分析尽管整体就业形势向好,但仍有一部分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观念不合理:部分毕业生对就业观念存在偏差,只追求高薪职位或知名企业,而忽视了基础岗位和中小企业的机会,导致就业难度增加。
2. 缺乏实践经验:一些毕业生在校期间只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得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
3. 就业信息不对称: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市场了解不足,对行业发展趋势和用人需求缺乏清晰认识,导致选择岗位不当或错失良机。
4. 就业技能匹配不足:部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缺乏特色和竞争力,难以获得用人单位青睐。
三、解决途径建议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提出以下解决途径建议:1. 调整就业观念: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合理选择就业方向,不要盲目追求。
2. 提升实践能力: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升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
3. 多渠道获取信息:毕业生应多途径获取就业信息,关注行业动态和用人需求,及时调整求职策略,提高就业成功率。
4. 提升就业技能:毕业生可通过培训、证书考试等方式,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加市场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需要毕业生本人、高校及社会多方共同努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使得就业形势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毕业生就业率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渐上升。
其中,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较2018年的82%有所提升。
从专业角度看,工科类专业的就业率相对较高,这主要得益于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而文科类专业的就业率相对较低,这可能与相关行业竞争激烈以及用人单位对文科类专业的就业需求偏低有关。
二、就业行业分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也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信息技术、金融服务、制造业和教育行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选择。
其中,信息技术行业的就业数量最多,其次是金融服务和制造业。
与此同时,新兴行业如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也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热门领域。
这些行业的高速发展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对其技能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就业困境与原因分析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有所提升,但依然存在一些就业困境。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是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
首先,由于大学本科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供需严重不匹配,导致竞争激烈。
很多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或者研究生,这给本科毕业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其次,部分高校专业设置滞后,导致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有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有限,造成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
最后,招聘信息不对称也是造成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原因之一。
很多用人单位未能将招聘信息同步分享给毕业生,或者招聘要求过高,使得毕业生难以获得合适的工作机会。
四、解决方案与建议为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高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政策的实施,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走上就业之路。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1.1 就业形势严峻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许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的情况,尤其是一些非重点院校、非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更加困难。
1.2 就业结构不合理当前,一些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即一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容易就业,而一些非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
这导致了一些专业人才供需失衡的局面。
1.3 就业质量亟待提升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整体上较高,但就业质量却亟待提升。
许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薪资低、职业发展空间小、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2.1 加强就业指导与培训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
可以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等形式,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技巧。
2.2 拓宽就业渠道高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举办校园招聘会等活动,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空间。
2.3 优化专业设置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情况,合理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
鼓励学生选择热门专业,同时加强对非热门专业的就业指导,提升非热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2.4 加强实习实训高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安排,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实习实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岗位要求,提前适应职场环境。
2.5 建立就业服务平台高校可以建立健全就业服务平台,为毕业生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就业服务。
通过平台发布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指导、开展职业规划等服务,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人才培养的不断优化,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增长,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他们就业状况的关注。
本文将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相关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一、就业率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衡量其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的不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普遍存在一定的波动。
一般而言,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较高,尤其是一些著名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更是较高。
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属于一般院校和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较低。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匹配。
某些专业的需求量远远超过了供给,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率较高;而另一些专业的就业市场需求相对较少,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其次,高校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将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就业结构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是指毕业生在不同行业和职业中的分布情况。
目前,高校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教育、金融、信息技术、制造业等领域。
其中,教育行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
金融和信息技术行业也受到了大量毕业生的青睐,因为这些行业具有较高的薪资水平和稳定的就业前景。
制造业虽然就业岗位相对较多,但对于一些理工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压力较大。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需要更加积极地拓宽就业领域。
一方面,他们可以关注新兴行业,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环保和新能源等领域,这些行业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和较高的发展潜力。
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关注中小型企业和创业项目,这些企业通常更愿意提供发展机会和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三、就业质量分析除了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结构,我们还应该关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主要包括薪资待遇、职业发展和工作环境等方面。
当前,虽然社会上的平均薪资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一些高校毕业生的起薪却较低。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竞争的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及分析,探讨其就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一、就业形势概况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劳动力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高校毕业生作为新生力量,其就业形势受到广泛关注。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就业质量和匹配度仍存在一定问题。
一方面,一些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匹配、薪资待遇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一些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也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获得了较好的就业机会。
二、就业状况调查1. 就业率调查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已经超过90%,其中本科生就业率最高,研究生次之,专科生相对较低。
就业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加强。
但就业率的提升并不代表就业质量的提高,一些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后面临着工作内容单一、发展空间有限等问题。
2. 就业岗位调查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主要选择的就业岗位集中在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等行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行业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热门选择,但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工作压力。
金融、教育、医疗等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 薪资待遇调查就业薪资一直是高校毕业生关注的焦点之一。
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不同专业、不同行业的薪资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热门专业如计算机科学、金融等的毕业生薪资较高,而一些非热门专业的毕业生薪资相对较低。
此外,一些地区的薪资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一线城市的薪资水平普遍高于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
三、就业问题分析1. 就业压力大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高校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一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找不到合适工作、薪资待遇低等问题,导致就业压力增加。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那么,我们就来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一次调查分析。
一、就业率普遍提高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出普遍提高的态势。
与以往相比,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在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
这一趋势主要得益于国家大力推行的就业政策和持续扩大的就业市场需求。
二、城乡就业差距缩小过去,城市相对于农村更加密集的就业资源使得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在城市找到工作。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城市与农村就业机会的平等化,城乡就业差距已经明显缩小。
不少大学毕业生也愿意回到农村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三、新兴行业成就就业新动能随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高科技、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行业迅速崛起。
这些新兴行业不仅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大量新兴行业的出现创造了大量就业新动能,让大学毕业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四、创业浪潮持续高涨随着全社会创业氛围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
创业可以释放个人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且,创业不仅带动就业,还能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五、就业需求结构转变以往,大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如教育、医疗等。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就业市场对高级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六、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教育质量的提升。
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毕业生。
因此,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更新教学手段成为重要的任务。
七、实习经验的重要性在求职过程中,实习经验是很多用人单位的重要参考依据。
实习经验可以让毕业生更好地了解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提前适应职场。
此外,实习还能够丰富求职者的简历,为他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提供有力支持。
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解决方案研究
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解决方案研究一、就业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难度也随之上升。
就业市场呈现出“大量招聘,难以招聘” 的格局,不少大学生在身处求职的压力下,面临着就业挑战。
1.就业压力沉重据数据显示,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已经达到二万万人以上,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大学生需要寻找相对困难的就业途径。
大学生在手头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同时也缺乏实际能力和相关技能,很难顺利进入就业市场,投递简历时找不到需要的岗位。
2.就业岗位缺乏在就业市场上,大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岗位缺乏。
许多招聘要求大学生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能,短期内大学生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就业难度因此加大。
此外,许多大学生企图去涉足一些高薪行业,但这样的行业的需求不大,导致求职难度大大增加。
3.大学生技能需求和市场需求差异大近来,就业市场的需求越来越高,但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充足的技能应对市场需求,不少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与市场要求相匹配,就业难度加大。
二、解决方案探讨1.提前做好规划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时需要提前做好相关规划。
可以通过联系招聘网站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市场需求及招聘人才的要求和岗位需求,就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
同时,应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和实习等活动来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2.学习相关技能和知识提高技能和知识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学习一些热门的语言技能和计算机使用技能,将来就业的时候更加有竞争力。
同时,积极学习新型的技术和创新能力,这样可以在工作市场上获得跟高的认知度。
3.多种途径和平台求职大学生在求职时,可以通过招聘网站、社交平台、校园招聘等多种平台寻求合适的工作机会。
在社交平台上结交职业人脉,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掌握行业建设和市场要求,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增加自己的就业率。
4.改变招聘方式为了解决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问题,招聘方也需要改变岗位需求和招聘方式,鼓励年轻人投入到一些新领域,提供各种培训、实习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以及信息统计机制研究摘要: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进行理性分析,阐述就业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政府主导、高校协助、学生自觉登记、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机制的概念,以期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有所改观。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难; 信息统计机制1999年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就逐年加大,同时由于国企改制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国内出现了大规模的下岗人群,再加上农村富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大学生就业的形势越来越难。
2008 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我国出口加工型企业纷纷减产或关闭,一大批产业工人下岗,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
2009 年政府为刺激就业,想了很多办法,如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工作; 在大学毕业生中征兵; 硕士研究生扩招; 鼓励有科研课题的教授招收毕业生参加科研实验等; 但是,就业难的问题依然没有改变。
今年,经济有复苏的迹象,就业难还将持续。
在就业率逐层下达任务的情况下,学校想了许多办法,组织各种招聘会,给考研学生提供必要条件,组织学生考公务员,征兵工作下达指标等等,许多高校层层定就业率指标,完不成,有惩处。
同时在一些学校出现了就业率作假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就业信息统计机制,是解决高校就业率失真的根本。
一、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其分析大学生就业难,是近一个时期的社会问题。
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
一是就业总量压力大。
参考各种统计数据,2009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11 万人,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约六百三十万人,加上2009 届三百多万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在2010 年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史无前例的千万人。
二是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滞后。
近十年来的扩招,造成高校硬件规模急剧膨胀,而相对应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等软件建设严重滞后,有的专业和市场需要衔接不好,专业和课程建设缺乏前瞻性,学生学非所用,市场不予认可; 学历层次与社会需求也不对称,市场需要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缺口大,供给少; 另外,扩招以后各个层次的大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下降,浮躁、不踏实是通病,个人定位不准、职业生涯目标模糊; 三是金融危机使很多企业陷入困境,企业需求量大减。
2008 年的世界性金融风暴,不仅结束了中国股市的神话,同时使中国这个世界加工厂受到冲击,企业订单大量减少,软件服务外包企业也接包困难,裁员不断,甚至企业关门,对外加工型企业尤为突出。
据某招聘网站的数据表明,今年外企招聘企业减少了10% ~15% 。
全社会就业岗位总体紧缩,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另一方面,学生有业不就,观望等待思想严重,就业心态“高居不下”,这个看不上,那个不想去,眼高手低,“精英意识”根深蒂固,就业心理预期与社会需求形成一定反差。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人们长期形成对就业的偏执理解也是形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成因。
在许多国人眼里,公务员、事业单位或教师、研究所或大企业的工作叫就业,自主创业、自由职业不叫就业,对小企业以及基层单位工作看不上眼。
造成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甚至热到2011 年国家能源局招1名报考1054 人,是最热的部门,除了六个不够招录比例的部门外,大多数都竞争激烈。
国家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先后采取15 项鼓励政策,如: 1.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从2009 年的10万增加到2010 年的20 万; 2.大学生到基层从医从教从事农技工作; 3.省、市事业单位分别招聘; 4.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 社区) 任职; 5.省、市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公开招聘; 6.研究生扩招; 7.中央机关及直属机构、省、市分别招考公务员; 8.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 9.选调生项目计划; 10.“三支一扶”计划; 11.国家五部委鼓励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意见; 12.教育部等四部委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13.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14.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 15.“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这一系列政策,对就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有的项目学生认可度不高,学校广泛宣传,学生积极性不很高,就拿征兵来说,报名人数远远低于征兵指标。
有的是学生自己理解偏差,不去报名,有的是家长做主不让学生放弃难以实现的理想工作,有的家长不让孩子离开自己身边,宁愿孩子啃老不工作等等。
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传统价值观的问题; 有政府宏观调控的问题,高校升格,学生扩招,教育投资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也有学校教育从小到大重视知识学习,重视升学,轻视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问题,也有教育内容与市场联系不密切问题;更有独生子女从小娇惯,社会适应性差问题。
另外,社会风气不正和社会保障机制的缺失在逐年累积后问题日渐凸显。
社会风气差,用人机制不够健全,走后门,认熟人,内部照顾风气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危害,也程度不同地影响到学生成才、成长、就业。
在学校学习不好,表现不好,却早签到理想单位,给其他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有业不就,不理想岗位不去,这也造成了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人,学生选不到就业单位。
而这一现状一时难于解决。
与此同时,教育部在本科教学评估以及大学招生指标中,把大学生就业率作为评估的指标,还逐步加大权重。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指出: “要进一步把就业状况与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班子考核等适度挂钩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对新建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估中,要进一步加大就业状况指标的权重。
”各专业当年就业不到30% ,将限制招生; 就业达不到一定百分比,评估难过关。
各校都重视毕业生就业,还层层下达任务,与部门年终考核、奖金分配等挂钩,与学校未来发展联系,这就造成了毕业生就业信息不准的客观环境。
另外,毕业生不协助学院统计就业率,没有任何制约作用,社会又没有准确信息可以参考,这样只有学校统计就业率,工作偏差是在所难免的。
如何使就业率统计工作客观、准确、有效,让公众信服,让人民满意,让管理机构有真实参考数据做决策,是目前我们必须研究的的问题,这项工作也是地方性高等院校以及职业院校持续发展的一项大事。
二、大学生就业信息统计机制研究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办法是,各高校自己统计,报省教育厅,由省厅确认后公布。
毕业生就业情况来源于信息统计,目前高校就业信息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已经凸显,仅仅靠学校统计学生当年就业率,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学校统计就业率难于统计已经有工作、单位不给学生签协议的学生,也难于统计不配合学校工作、就业后不提供信息的学生,更难统计依靠家庭找工作、拿了毕业证就去工作的学生。
第二,学校单方统计,可信度有多大现在已经引起社会的质疑,尤其是学生有“被就业”问题出现后,学校被置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步,一个教书育人,一个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地方,一个为国家培育栋梁和建设大军的场所,有作假行为,在祖国大地还有哪儿是净土? 人们不得不质疑。
第三,每年11 月份,各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始组织招聘会,有本校组织的,有外校组织的,于是乎大量毕业生请假,参加招聘会,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就难以维持,教学质量就难于保证,四年学习,变成了三年两个月,第二学期的毕业设计,学生也是坐不住,东拼西凑,指导教师到处找学生,不是学生主动找老师,有相当的学生时间难于保证。
第四,六月底一次性就业率统计,难以反映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12 月底的统计又不能落到实处。
尽快建立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机制,是我们当前研究的问题。
就业形势的好转依赖于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就业,多方组织就业招聘,动员亲朋好友帮助学生联系单位,指导学生面试技巧,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同时又从一个循循善诱的教育者,变成了给学生讨要学费、讨要就业协议、证明的“黄世仁”。
这样,就使其教育功效大打折扣。
就业与否,学生就业后开不开证明,对学生没有太大影响,学生就不主动,管理者催缴就业协议、证明就有一定困难。
有的学生认为我工作单位没有定下来,过一段也许就辞掉了,不干了,为什么要开就业证明? 有的学生说我只要拿到毕业证,家里人给联系好单位,就可以上班,离校前不找工作,就业证明、协议自然就没有,可是,学生毕业后就难于给学校提供就业材料,还有学生换了电话号码,你找不到人,学校统计就业率就很困难。
有的学生家里条件好,直接就不找工作。
如何实现学生顺利就业,使就业信息统计通畅,我们必须建立新的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高校协助、学生自觉登记、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机制。
为了确保统计数据的可靠性,解决目前就业率统计工作带来的弊端,建立政府主导、高校协助、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统计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1.政府主导,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成立专门机构,统计各个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情况。
这个机构负责多渠道、多方位、多手段地收集学生就业信息,一方面,来自高校统计的就业信息; 另一方面,来自用人单位的用人信息,筛选出当年或前一两年使用大学生的情况,形成第一手用人信息,要求用人单位定期上报用人情况,以便掌握动态信息; 另外,社会组织,比如协会、政策研究机构等,定期调研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提供参考数据。
2.各高校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情况摸底,并将信息反馈给统计部门,在学生毕业后,积极与统计部门联系,信息互享,准确了解各专业学生就业的质与量,以服务社会。
同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社会,贴近市场,培养目标主动与用人单位接轨,缩短学生试用期。
3.社会各用人单位,有义务提供本单位用人信息。
建立社会整体用人大网络,使统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每一个单位的用人情况,动态地、准确地做出信息统计工作。
4.大学生自觉上报登记就业情况。
把学生参与就业情况统计与个人利益挂钩,与社会福利保险挂钩,使学生在就业后主动进行登记。
政府定期公布掌握大学生就业信息,并形成监督、校队机制,对虚假信息进行过滤,对高校、社会所有用人单位、大学生自己登记的信息建立信息库,供大家分享。
可行性论证: 首先,政府,也只有政府有能力,有效协调方方面面工作,保证信息的畅通性,另外,政府为了决策,也必须了解真实的信息,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客观性。
其次,对于高校来说,有义务提供学生在校期间被用人单位录取情况,教育学生积极主动提供就业信息,并主动与统计部门联系,及时调整掌握的信息,使自己手上的信息更客观准确。
再次,作为用人单位,有义务提供动态用人信息,通过一定的制约作用,规定用人单位的行为,定期在统计系统中输入新的信息。
最后,对于毕业生本人,应该把就业信息上报,与本人社会福利紧密结合,用政策形成自愿、自觉上报信息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