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一、二节)提高运动能力的生物分析
第12章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的的相互作用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Textbook Century TextbookSeries Series for for 21st 21st Century
面向 面向21 21世纪课程教材 世纪课程教材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王建 主编
国家精品课程
第二节 生物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一、生命活动与大气组分
Textbook Century TextbookSeries Series for for 21st 21st Century
面向 面向21 21世纪课程教材 世纪课程教材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王建 主编
国家精品课程
五、岩石。沉积在海底的主要是生
Textbook Century TextbookSeries Series for for 21st 21st Century
面向 面向21 21世纪课程教材 世纪课程教材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王建 主编
国家精品课程
珊 瑚 生 态 系 统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Textbook Century TextbookSeries Series for for 21st 21st Century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Textbook Century TextbookSeries Series for for 21st 21st Century
面向 面向21 21世纪课程教材 世纪课程教材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
王建 主编
国家精品课程
芒萁分布于 长江以南, 大量生长于 酸性红壤的 山坡上,是 酸性土壤指 示植物
一、生物风化与岩石的分解
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对岩石、矿物产生 的破坏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化学的。 生物机械风化作用:是指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对岩石产生的 机械破坏作用。如根劈作用和动物的挖洞掘穴等。 生物化学风化作用:是通过生物新陈代谢和生物死亡后的遗体腐 烂、分解进行的。植物和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常常形成和析出 有机酸、硝酸、碳酸和其他一些物质,它们对岩石具有较强的侵蚀 能力。生物尸体逐渐堆积起来,在还原的环境中经过缓慢腐烂分解, 形成一种暗黑色的胶状物质,即腐殖质。它一方面,供给植物必不 可少的钾盐、磷盐以及含氮的化合物;另一方面,腐殖质本身就是 一种有机酸,对岩石、矿物有着腐蚀作用。
生物运动系统训练教案高中
生物运动系统训练教案高中
一、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物运动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和训练,提高运动系统的
运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生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运动系统的训练原理和方法
3. 运动系统的训练技能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解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生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习运
动系统的训练原理和方法。
2. 实践训练: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课,进行生物运动系统的训练。
包括力量训练、耐力训练
和灵敏度训练等。
3. 技巧教学:指导学生掌握运动系统的训练技巧和技巧,提高运动系统的运动能力。
四、评估方式:
1. 平时训练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实践训练中的表现评价其对生物运动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程度。
2. 考试测试评价:进行一次考试测试,考察学生对生物运动系统的相关知识和运动技巧的
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料:
1. 课本资料:生物学教材中有关生物运动系统的知识内容。
2. 视频资料:生物运动系统的相关教学视频。
3. 实践器材:训练器材如力量训练器材、跑步机等。
六、总结:
通过本次生物运动系统训练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技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意识。
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运动系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
生在体育领域的长足进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十二章人体的自我调节第一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第3课时导学课件
自主预习
2.大脑皮层的功能区: ①大脑皮层居于最高级中枢地位,它的生理活动 叫做 高级神经 活动。像人的学习、记忆、语言、 情绪和睡眠等,都属于 高级神经 活动。 ②大脑左右两半球对躯体的管理为交叉对侧管 理,即左半球管理 右 侧躯体,右半球管理 左 侧 躯体。
返回目录
自主预习
③管理运动的 躯体运动中枢 ,管理感觉
返回目录
目录 contents
课后作业
5
返回目录
课后作业
1.人类大脑皮层中特有的中枢是( A )
A.语言中枢
B.视觉中枢
C.运动中枢
D.听觉中枢
返回目录Biblioteka 课后作业2.某人喝酒过量后,说话语无伦次,走路摇摇晃晃, 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D ) A.酒精已伤害了脑干 B.酒精已伤害了小脑 C.酒精已伤害了大脑 D.酒精已伤害了大脑和小脑
正常,但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最有可能受
损的部位是( D )
A.大脑 B.脑干 C.小脑 D.脊髓腰段
返回目录
课后作业
6.小儿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的现象,是由于( D ) A.泌尿系统发育不完善 B.有关的神经传导不畅通 C.脊髓反射功能不完善 D.大脑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控制脊髓的排尿 中枢
返回目录
自主预习
重点难点突破
随堂检测 趣味阅读
课后作业
目录 contents
自主预习
返回目录
自主预习
知识点 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教材P77~P78)
1.大脑的结构特征: 大脑 是人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大的部分,由 左 、 _右___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表面的 沟(凹)和 回__(__突__)_使大脑的实际表面积要比平滑的外形大 许多。大脑皮层就是大脑表层的 灰质 结构。
物理必修三第十二章第一二节典型例题
物理必修三第十二章第一二节典型例题摘要:一、引言二、物理必修三第十二章第一二节典型例题解析1.例题一2.例题二3.例题三三、解题技巧与方法1.审题2.分析问题3.选择解题方法4.计算与推导5.检查答案四、总结与反思正文:一、引言物理作为基础科学学科之一,在我国中学阶段的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高中阶段,物理必修三第十二章第一二节的内容是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这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通过解析几道典型例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章节的知识点。
二、物理必修三第十二章第一二节典型例题解析1.例题一题目描述:一导体棒在匀强磁场中沿垂直于磁场方向以速度v匀速运动,求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解题思路:根据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原理,可得感应电动势与导体棒的速度、磁场强度以及导体棒与磁场之间的夹角有关。
在此基础上,应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2.例题二题目描述:一螺线管在磁场中,求其产生的磁感应强度。
解题思路:根据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B与电流I、匝数n以及线圈面积A有关。
在此基础上,应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例题三题目描述:一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求其受到的安培力。
解题思路:根据安培力公式F=BIL,可知安培力与磁场强度B、电流I以及导线长度L有关。
在此基础上,应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三、解题技巧与方法1.审题在解题过程中,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求解的目标,理解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分析问题分析题目所给出的条件,明确需要应用的物理定律和公式,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逐步解决。
3.选择解题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
如公式法、图像法、分类讨论法等。
4.计算与推导根据所选方法,进行计算或推导,注意单位的一致性和精度的控制。
5.检查答案在得出答案后,要检查答案是否合理,如与生活实际相符、与题目条件一致等。
四、总结与反思在学习物理必修三第十二章第一二节的知识点时,要重视典型例题的解析,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运动生理学考试重点
运动生理学考试重点运动生理学考试重点绪论名词:1,人体生理学: 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2、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它包括同化和异化过程兴奋性:是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5、应激性:是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6:适应性:是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生殖稳态4、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7、体液调节:由内分泌线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至靶器官,对其活动起到控制作用,这种形式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8、自身调节:是指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9、生物节律:生命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成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当前运动生理学的几个研究热点(如何用生理学观点指导运动实践)填空:1.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适应性、生殖)五方面的基本特征.2.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3.(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物体的活动也将结束.4.能引起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变化称为(刺激性)5.可兴奋组织有两种基本的生理活动过程,分别是(兴奋和抑制)6.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_(应激性)7.生物节律分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判断:1.人进入高原长期居住后,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显着增多。
是人体对环境变化适应的结果。
(对)2.生殖是通过两性的交配实现的。
(错)3.细胞外液是人体生存的外环境(错)4.神经调节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对)5.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准确,体液调节的特点一般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对)思考题:*****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第一章:骨骼肌机能、名词:肌小节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运动单位:是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运动性单位、紧张性运动单位)填空:1.人体内的肌肉组织包括(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PPT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主编) 2012版体院通用教材
授课专业: 运动训练 等 (学时64-96学时) 李广文 副教授 北体高访学者 2020.08
2012版全国体院通用教材(竞技体育学系列教材)
第二篇 运动员竞技能力 与其训练
第四章 运动员体能与训练 第五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与训练 第六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与训练 第七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第八章 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
1、一般训练理论
▪ 一般训练理论是普适性的训练理论,研究与阐释适用于所 有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以及训练活动的操作行为,为运动 训练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及本的原理性的理论知识。
▪ 广义的运动训练学应该包括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狭义的运动训练学则专指一般训 练理论。
▪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内容是一般训练理论。
理论建构依据 运动员经济能力提高的规律
练什么
训练内容
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
怎么练
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的实用性与时效性
练多少
训练负荷
人体对外加负荷的适应性、实现训练目标的需要
怎么组织
训练安排
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与竞技状态变化的规律
(二)不同覆盖领域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一般训练 理论
项群训练 理论
专项训练 理论
2、项群理论:
▪ 项群、项群训练理论: ▪ 将一组具有相似经济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成
为一个项群,将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 的理论程项群训练理论。
训练体系(“学”应为“理论”)
(1)项群的三大分类体系之一: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划分 (主要分类方法)
大类
亚类
初中生物第12章第1节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课件
4、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
①、请说出A、B、C、D、E的 名称:
A 神经中枢 、
B 感受器
、
C 传入神经 、
D 效应器
、
E 传出神经 。
② 请按照反射的过程,说出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
B→C→A→E→D
练习
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C )
A.反射
B.反射弧
C.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
运动。
二、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
细胞体:内含细胞核,是神经 元的代谢中心
树突:数量多,呈树枝状
突起
轴突:数量少,1条,分枝少
沿一定 方向传 导冲动
1、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 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调节的每一个信息,都以神经细 胞为单位来产生和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内
灰质
白质
周围神经系统内 神经节
神经
相关概念
1、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
现的部位
2、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由一些神经元突起集
合成束、外被结缔组织膜组成的结构
3、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
的部位色泽灰暗,称为灰质
4、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
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后天性反射。 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学习——条件反射
避雨——条件反射
听到发令枪声冲出起点——条件反射
守门员扑球—件反射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形成时间 先天性
条件反射
后天性
刺激性质 非条件刺激
谢 谢
兽医微生物学-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杆菌(李氏杆菌+丹毒杆菌+分枝杆菌)
结核分支杆菌
2. 分离培养:将病料中加入6% 硫酸或 4% NaOH溶液处理15min后,经中和、离心, 取少许沉淀物接种在培养基斜面上,每份 病料接4~6管,管口封严,置37℃培养8 周,每周观察一次,培养阳性时,需进行 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鉴定。
第一群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 L.monocytogenes
伊氏李氏杆菌
L.ivanovii
无害李氏杆菌
L.innocua
韦氏李氏杆菌
L.welshimer
塞氏李氏杆菌 L.seeligeri
第二群---格氏李氏杆菌
L.grayi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 致人和动物的李氏杆菌病。
第一群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 L.monocytogenes
(七)微生物学诊断
1、显微镜检查:取患病动物结节及病变 与非病变交界处组织直接涂片,抗酸 染色后镜检,如发现红色成丛杆菌时, 可做出初步诊断。 结核杆菌,菌体细长,直或微弯。 牛型菌比人型菌粗而短, 禽型菌呈多形性。菌体呈单个散在 排列,少数成对、成丛。
结核杆菌(抗酸染色)
禽分支杆菌
禽分支杆菌
30℃~37℃。 • 4、血平板上生长茂盛,透明,灰白色露滴
状小菌落,α溶血; • 5、明胶穿刺:沿穿刺线横向四周生长,呈
试管刷状,但不液化明胶。
三、生化特性
• 1、糖类发酵:葡、果、乳,+ • 2、接触酶:- • 3、IMViC:---- • 4、H2S:+ • 5、不分解尿素
四、血清型
• 根据肽聚糖抗原可分为:25个血清 型和1a、1b、2a、2b四个亚型。
37℃~37.5℃,在30℃~34℃可生长; 禽分支杆菌可在42℃生长。
2、生长慢,初代分离1-2周才开始生长, 3-4周才能旺盛生长。生长速度:禽型菌 >人型菌>牛型菌。
健身私人教练实用手册整套详细教材
目录私人教练引导课程第一局部私人教练理论根底第一章:生理学根底1心血管系统的构造和功能2呼吸系统的构造和功能3生物能学第二章:生物力学和人体动作分析第三章:功能解剖学第四章:抗阻力训练和有氧训练生理学根底第五章:营养学根底第二局部客户评估第六章:安康及生活方式问卷和风险评估第七章:体适能评估方案和参数第三局部:训练技巧第八章:柔韧性训练第九章:弹力带训练和徒手力量训练和稳定球训练第十章:力量练习技术要领第十一章:心血管运动技巧第四局部:训练方案的制定第十二章:抗阻训练方案的制定第十三章:有氧耐力训练方案的制定第十四章: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第五局部:特殊人群的需要第十五章:老年人运动第十六章:体重控制第十七章:糖尿病人,哮喘,高血压,骨质疏松等问题客户第十八章:下背部问题客户第六局部:运动训练的心理和坚持第十九章:运动训练的心理作用第二十章:目标设置第二十一章:会员运动的动力类型和鼓励技巧第七局部:私人教练的经营什么是私人教练Personal Trainer一:21世纪开场,在中国人的眼里凸现出一个新的名称:私人教练〔Personal Trainer〕,在国际健身领域,私人教练被誉为“体育界的贵族〞,他们的整体水平可以反响出一个国家体育素质的上下。
随着人们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会越来越希望得到科学的指导私人教练是健身界的专家,他〔她〕将首先为会员做一个专业的体适能评估,并帮会员设计一个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案在确保会员的安康指标,身体素质水平〔心肺功能,体脂含量等〕,稳步上升的根底上,解决会员有关体位、体态上的各种问题塑造理想体型使会员高效到达训练目标。
专业的私人教练全程陪在会员身边,进展一对一的效劳,所以更具针对性,而且,随时依会员的进度、体能修改课程,并在每个小时的课程中鼓舞催促会员,确保会员在多元化的运动处方中发挥并到达最棒的运动品质,以得到最大的运动成果迅速改善体型防止运动损伤,强化新陈代谢功能,延缓骨质密度流失的速度。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时:72 学分:4开课学期:3、4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适用专业:休闲体育课程简介: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重要分支,以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体各器官功能所发生的变化规律及机制为主要目标,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作为体育系体育健康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学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运动生理学通过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从方法论和体育实践角度,运动生理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因此运动生理学的教学必须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和课程实验教学将运动生理溶于基础人体生理理论之中,强化基础人体生理理论为运动实践和体育科学服务。
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以理论为基础,突出应用性知识点的讲授,注重用理论来解释运动实际、指导和解决运动实践的具体问题。
培养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指导和评价运动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综合与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课程教学目标根据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课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和评价体育锻炼,并初步掌握评定人体主要身体功能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重点、难点(一)绪论[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难点是兴奋、反馈。
(二)肌肉的活动[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肌纤维类型。
难点是运动电位、局部兴奋。
(三)氧运输系统[重点与难点]:重点:人体的呼吸过程、心脏的泵血功能、影响动脉血压和静脉回流的因素、血液的功能、组织液的生成与Pl流等。
人卫第8版第十二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查锡良药立波主编第十二章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幻灯片PPT
目录
(三)肝是维持机体胆固醇平衡的主要器官
➢ 肝是合成胆固醇最活跃的器官,是血浆胆固醇的 主要来源;
➢ 胆汁酸的生成是肝降解胆固醇的最重要途径; ➢ 肝也是体内胆固醇的主要排泄器官;
目录
(四)肝是血浆磷脂的主要来源
体内大多数组织都能合成磷脂,但肝合成最 活跃。肝可利用糖及某些氨基酸合成磷脂,是血 液中磷脂的主要来源。
一、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主要调节 关键酶活性
• 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主要是酶水平的调节。 • 细胞内酶呈隔离分布。 • 代谢途径的速度、方向由其中的关键酶(key
enzyme)的活性决定。 • 代谢调节主要是通过对关键酶活性的调节而
实现的。
目录
(一)各种代谢酶在细胞内区隔分布是物质代谢
及其调节的亚细胞结构基础
一、各种能量物质的代谢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三大营养素可在体内氧化供能。
三大营养素各 自代谢途径 糖
共同中 间产物
脂肪
乙酰CoA
共同代谢 途径
2H
TAC
蛋白质
CO2
ATP
从能量供应的角度看,三大营养素可以 互相代替,并互相制约。
一般情况下,机体优先利用燃料的次序 是糖原(50-70%)、脂肪(10-40%)和蛋 白质。供能以糖及脂为主,并尽量节约蛋白 质的消耗。
目录
三、肝的蛋白质合成及分解代谢均 非常活跃
(一)肝合成多数血浆蛋白质 ➢肝细胞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合成与分泌血浆蛋白质( 清蛋白、凝血因子、载脂蛋白); ➢肝还是清除血浆蛋白质(清蛋白除外)的重要器官 。
目录
(二)肝内氨基酸代谢十分活跃
催化氨基酸转氨基、脱氨基、转甲基、脱羧基等反 应的酶类十分丰富 分解氨基酸、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利用一些氨基酸合成各种含氮化合物,如嘌呤类衍 生物、嘧啶类衍生物、肌酸、乙醇胺、胆碱等。
[理学]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生物类基础课程【动物生理学】课件第十二章 生殖
3.精子获能、运动 曲细精管中的精子无运动能力, 靠小管外周 肌样细胞收缩和管腔液的移动被运送至附睾内 停18-24h, 进一步发育,成熟并获运动能力。 4.支持细胞的主要功能: ①为生殖细胞提供营养,维持生殖细胞适宜的 内环境; ②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ABP); ③形成血睾屏障; ④分泌抑制素对FSH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间质细胞:雄激素(睾酮(T)、双氢睾酮(DHT)(活
性最强)、雄烯二酮)
支持细胞:抑制素
1、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1)维持生精作用。 2)刺激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3)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和维持正常的性欲。 4)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加钙磷沉积,促进骨 骼、肌肉生长; 增强骨髓造血功能。
二、性成熟和体成熟:
1、性成熟:哺乳动物生长到一定时期,生殖器官基本发育完 全,并具备繁殖能力,称为性成熟。动物的性成 熟一般要经历初情期(puberty)、性成熟期和性 最后成熟期三个阶段。 2、体成熟:动物的生长基本结束,并具有成年动物的形态和结 构特点,称为体成熟。体成熟出现在性成熟之后。 常年繁殖(如牛、猪、家兔等) 3、繁殖季节: 季节性繁殖(如马、羊、狗等)
一、生殖器官和副性征:
生殖过程的完成是通过生殖器官而实现的。 性腺(主性器官)——雄性为睾丸,雌性为卵巢。 雄性——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 附性器官 尿道球腺、阴茎等; 雌性——输卵管、子宫、阴道、阴道腺、 阴蒂等。 两性在达到性成熟时所表现出的性的特征,称为 副性征(secondary sexual characteristics) 。
2、排卵期
排卵:成熟卵泡,其中的卵细胞在LH等作用下,向卵 巢表面移动,成熟卵泡壁破裂,出现排卵孔,卵细胞 与透明带、放射冠及卵泡液被排出卵泡的过程。 1)排卵的类型 自发性排卵的动物:牛、猪、马、羊 诱发性排卵的动物:兔、猫、骆驼...... 2)排卵的机理 (1)LH是激发排卵的主要激素 (2)FSH,孕激素,PGE2, PGF参与排卵
《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社会体育)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3004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学时数:72学时(含实验)学分数:4学分执笔者:石家瑾曹蔚编写时间:2005年2月一、课程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运动生理学》是在《人体解剖学》之后开设的体育学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主干课。
该课程主要阐述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规律和在进行各项体育活动时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变化规律,揭示各种体育活动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及其规律。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对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规律和各种体育活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指导各种体育活动和评价体育活动的健身效果。
同时为学生学习其他后续课程和今后从事各种体育活动指导打下良好的生理学基础。
在教学中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初步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最新进展。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绪论(0.5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运动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及任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运动生理学研究的热点。
(二)教学内容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和基本概念;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难点:兴奋性和阈强度(阈值)。
阈强度与兴奋性的关系。
稳态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1、生理学的来源和发展;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2、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和基本概念。
兴奋性和阈强度(阈值)。
阈强度与兴奋性的关系。
3、稳态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4、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5、反馈的概念。
6、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肌肉的兴奋与收缩(3.5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以及兴奋的产生、传导和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上传递的生理学基础;对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等电生理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对肌肉的收缩机理和收缩形式有较清晰的了解;掌握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肌肉结缔组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了解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
细胞生物学第十二章.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1
五、特殊的细胞周期
1.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周期 (从第2次卵裂到第12次卵裂)G1期和G2 期非常短,以至认为早期胚胎细胞仅含S 期和M期。
30min / 细胞周期 非洲爪蟾
卵裂
2.酵母细胞的细胞周期
芽殖酵母和裂殖酵母-4个时相 核膜不分裂,纺锤体位于细胞核内
3.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
4个时相 不含中心体,纺锤体装配微区启动,细胞板胞质分裂
细胞周期长短
细胞类型 早期蛙胚胎细胞 酵母细胞 细胞周期时间 30min 1.5-3h
小肠上皮细胞
人肝细胞
12h
1 year
细胞周期时间长短主要差别在G1期。
小鼠食管上皮细胞T=115h G1=103h
十二指肠上皮细胞T=15h G1=6h
细胞在体内的增殖特性
根据增殖特点,细胞分三类: (1)周期中细胞(cycling cell) 连续增殖的周期中细胞,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皮肤 的表皮细胞、消化道细胞等。 (2)Go期细胞 (静止期细胞,quiescent cell) 一般情况下不增殖,当受到损伤后,又重新进入细胞 周期,如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 (3)终末分化细胞 完全失去了增殖能力,如成人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
第三节 细胞周期的调控
MPF的发现及其作用
Maturation-promoting factor 卵细胞促成熟因子/成熟促进因子 M phase-promoting factor M期促进因子
G2期
M期
1970、1972、1974 Rao和Johnson
Hela细胞
M期细胞
灭活的仙台病毒 细胞融合
3H-TdR(胸腺嘧啶核苷)标记的有丝分裂标
运动生理学内容简要
科)课程大纲
考点
1.1.1.1生理学概念 1.1.2.1人体生理学概念 1.1.3.1运动生理学概念 1.2.1.1运动生理学与健身 1.2.2.1运动生理学与竞技运动 1.3.1.1运动生理学的现状 1.3.2.1运动生理学的发展 2.1.1 兴奋、兴奋性、阈强度、时值的概念 2.1.2 引起兴奋的三个刺激条件 2.1.3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概念
考试类型
记忆 记忆 记忆 理解 理解 理解 理解 记忆 记忆 记忆
2.2.1 肌肉的微细结构、肌丝的分子组成、肌肉的物 理及生理特性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理解
2.2.2 肌丝滑行理论
记忆
2.2.3单收缩、强直收缩;缩短收缩、拉长收缩、 等长收缩的概念及特点
记忆
2.2.4 人类肌纤维的类型;两类肌纤维的形态、 生理和代谢特征
3.2.1糖、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3.2.2 三个能量系统的供能特点 3.3.1 能量连续统一体的概念及分区
3.3.2 分析不同性质运动中的代谢规律
4.1.1神经元
4.1.2神经胶质细胞
4.2.1感受器的概念及生理特性 4.2.2感觉的形成;眼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耳在听觉 形成中的作用;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前庭反射及前 庭功能稳定性;肌梭及腱器官的适宜刺激 4.2.3躯体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脊髓运动神经元
理解 记忆 记忆 记忆 记忆 理解 记忆 记忆
4.50%
1.00%
0.10%
0.10%
0.10%
0.2% 0.2% 0.2% 0.2% 0.2%
1.0%
3.00%
1.0%
0.80% 0.20% 0.40% 0.60% 0.40% 0.20% 0.40%
运动生理学2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 (1)第一节;肌纤维的结构 (1)一、肌原我纤维和肌小节 (1)二、肌管系统 (1)三、肌丝的分子组成 (1)第二节;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一、静息电位 (1)二、动作电位 (1)三、动作电位的传导 (1)四、细胞间的兴奋传递 (1)五、肌电 (1)第三节;肌纤维的收缩过程 (1)一、肌丝滑行学说 (1)二、肌纤维收缩的分子机制 (1)三、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藕连 (1)第四节;骨骼肌特性 (1)一、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1)二、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兴奋条件 (2)第五节;骨骼肌收缩; (2)一、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2)二、骨骼肌收缩的力学表现 (2)三、运动单位的动员 (2)第六节;肌纤维类型与收缩能力 (2)一、肌纤维类型的划分 (2)二、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机能及代谢特征 (2)三、运动时不同类型运动单位的动员 (2)四、肌纤维类型与运动项目 (2)五、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 (2)第七节;肌电的研究与应用 (2)一、利用肌电测定神经的传导速度 (2)二、利用肌电评定骨骼肌的机能状态 (2)三、利用肌电评价肌力 (2)四、利用肌电进行动作分析 (2)第二章;血液 (2)第一节;概述 (3)一、血液的组成 (3)二、内环境 (3)三、血液的功能 (3)第二节;运动对血量的影响 (3)第三节;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 (3)一、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3)二、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 (3)三、运动对血小板的影响 (3)第四节;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3)一、血红蛋白的功能 (3)二、血红蛋白与运动训练 (3)第五节;运动对血液凝固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3)一、血液凝固和纤溶 (3)二、运动对血凝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3)第三章;循环机能 (3)第一节;心脏的机能 (3)一、心脏的一般结构 (4)二、心脏的生理特性 (4)三、心脏的泵血功能 (4)四、心电图 (4)第二节;血管生理 (4)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4)二、血压 (4)三、动脉脉搏 (4)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血量 (4)五、微循环 (4)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4)一、神经调节 (4)二、体液调节 (4)三、局部血流调节 (4)第四节;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 (4)一、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 (4)二、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三、测定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意义 (5)四、体育运动与心血管疾病 (5)第四章;呼吸机能 (5)第一节;呼吸运动与肺通气机能 (5)一、肺通气的动力学 (5)二、肺通气技能 (5)三、肺通气机能的指标 (5)第二节;气体交换与运输 (5)一、气体交换 (5)二、气体运输 (5)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5)一、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系统 (5)二、呼吸运动的发射性调节 (5)三、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5)第四节;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 (5)一、运动时肺通气机能的变化 (5)二、运动时肺换气机能的变化 (5)三、运动时呼吸的调节 (6)四、运动时合理呼吸 (6)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 (6)第一节;物质代谢 (6)一、人体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6)二、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 (6)第二节;能量代谢 (6)一、基础代谢 (6)二、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与消耗 (6)第三节;体温 (6)一、正常人体温度 (6)二、体温调节 (6)第六章;肾脏机能 (6)第一节;肾脏的基本结构 (6)一、肾单位的基本结构 (6)二、肾脏的血液循环 (6)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 (7)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7)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7)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7)四、尿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尿量 (7)第三节;肾脏在保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7)一、肾脏在保持水平衡中的作用 (7)二、肾脏在保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7)第四节;运动对肾脏机能的影响 (7)一、尿量 (7)二、运动向蛋白尿 (7)三、运动性血尿 (7)第七章;内分泌机能 (7)第一节;内分泌概念 (7)一、内分泌与内分泌腺 (7)二、激素 (7)三、激素的作用机制 (7)第二节;主要内分泌腺及其作用 (8)一、下丘脑与垂体 (8)二、甲状腺 (8)三、肾上腺 (8)四、胰岛 (8)五、甲状旁腺 (8)六、性腺 (8)第三节;激素分泌的调控 (8)一、激素分泌的内反馈调控 (8)二、激素分泌的调控功能轴 (8)内分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8)兴奋剂(参考内容) (8)第八章;感觉与神经机能 (8)第一节;感觉器官 (8)二、视觉器官 (8)三、听觉与位觉 (8)四、本体感觉 (9)第二节;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 (9)一、神经系统概述 (9)二、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 (9)三、神经系统的运动整合作用 (9)四、脑的高级功能 (9)五、睡眠 (9)第九章;运动技能 (10)第一节;运动技能的基本概念和生理本质 (10)一、运动技能的基本概念 (10)二、运动技能的分类 (10)三、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 (10)第二节;形成运动技能过程及其发展 (10)一、泛化过程 (10)二、分化过程 (10)三、巩固过程 (10)四、动作自动化 (10)第三节;影响运动技能形成及发展的因素 (10)一、动机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0)二、反馈在运动技能形成及教学训练中的作用 (10)三、训练水平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10)四、大脑皮质机能状态在运动技能形成中作用 (10)五、感觉机能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10)第十章;有氧、无氧工作机能 (10)第一节;概述 (11)一、需氧量和摄氧量 (11)二、氧亏与运动后过量氧耗 (11)氧债(参考内容) (11)第二节;有氧工作能力 (11)一、最大摄氧量 (11)二、乳酸阈 (11)三、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 (11)第三节;无氧工作能力 (11)一、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础 (11)二、无氧工作能力的测试与评价 (11)三、提高无氧工作能力的训练 (11)第十一章;身体素质 (11)第一节;力量素质 (11)一、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 (11)二、肌肉力量的可训练因素 (11)三、功能性肌肉肥大 (11)五、力量训练要素 (12)第二节;速度素质 (12)一、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12)二、速度素质的训练 (12)第三节;耐力素质 (12)一、有氧耐力及其训练 (12)二、无氧耐力及其训练 (12)第四节;灵敏和柔韧素质 (12)一、灵敏素质 (12)二、柔韧素质 (12)第十二章;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规律 (12)第一节;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12)一、赛前状态 (12)二、准备活动 (12)第二节;进入工作状态与稳定工作状态 (12)一、进入工作状态 (12)二、稳定工作状态 (13)第三节;运动性疲劳 (13)一、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其分类 (13)二、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 (13)三、运动性疲劳产生的部位及其特征 (13)四、运动性疲劳的诊断 (13)第四节;恢复过程 (13)一、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 (13)二、机体能源储备的恢复 (13)三、促进恢复的措施 (13)第十三章;运动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分析 (13)第一节;概述 (13)一、运动训练学的生理学本质 (13)二、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 (13)三、运动负荷与训练效果的关系 (13)第二节;超负荷原则生理学分析 (13)一、基本概念与意义 (13)二、生理学分析 (14)三、超负荷原则在训练中的应用 (14)第三节;恢复原则生理学分析 (14)一、基本概念及意义 (14)二、生理学分析 (14)三、恢复原则在训练中的应用 (14)第四节;周期性原则生理分析 (14)一、基本概念及意义 (14)二、生理学分析 (14)第五节;个体化原则生理学分析 (14)一、基本概念与意义 (14)二、生理学分析及应用 (14)第十四章;特殊环境与运动能力 (14)第一节;高原环境与运动能力 (14)一、高原应激 (14)二、高原服习 (14)三、高原训练的生理学适应 (14)四、高原训练的要素 (15)第二节;热环境与运动能力 (15)一、热应激与适应 (15)二、热病及其预防 (15)第三节;冷环境与运动能力 (15)一、冷应激与运动 (15)二、冷服习 (15)第四节;水环境与运动能力 (15)一、水环境与运动能力 (15)二、对水环境的适应 (15)第十五章;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 (15)第一节;运动训练对机体机能的影响 (15)一、安静状态下运动员的生物学特征 (15)二、运动时和恢复期运动员的生物学特征 (15)第二节;影响运动训练效果的因素 (15)一、运动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15)二、遗传因素 (15)三、年龄和性别差异 (16)四、生物节律因素 (16)第三节;人体机能的评定方式 (16)一、横向比较 (16)二、纵向比较 (16)三、不同机能状态的技能水平比较 (16)第四节;人体机能评定的常用指标 (16)一、身体形态学指标 (16)二、生理学评定指标 (16)三、其他技能评定指标 (16)四、机能评定的一般步骤 (16)第五节;适宜运动量的生理学评定 (16)一、生理指标的检查 (16)二、运动员的自我感觉与教育学观察 (16)第十六章;少年儿童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功 (16)第一节;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16)一、基本概念 (16)二、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班规律 (17)三、影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17)四、生长发育年龄阶段的划分与青春发育期 (17)第二节;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和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17)一、骨骼 (17)二、关节 (17)三、肌肉 (17)四、血液循环 (17)五、呼吸系统 (17)六、神经系统 (17)七、内分泌系统 (17)第三节;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 (17)一、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规律 (17)二、儿童少年主要身体素质发展特点 (17)第十七章;女子的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 (17)第一节;女性生理特点 (17)一、女性生理阶段划分 (17)二、生理特点 (18)三、运动能力特点 (18)第二节;月经周期、妊娠与运动能力 (18)一、月经周期及其调节 (18)二、月经周期中运动能力的变化 (18)三、妊娠期运动能力 (18)第十八章;老年人生理特点与体育锻炼 (18)第一节;概述 (18)一、日历年龄与生物年龄 (18)二、衰老的概念及老年人划分标准 (18)三、衰老的机制 (18)第二节;老年人生理特点与健身作用 (18)一、神经系统 (18)二、运动系统 (18)三、心血管系统 (18)四、呼吸系统 (18)五、血液系统 (18)六、免疫系统 (19)七、抗氧化系统 (19)八、体成分和体重 (19)九、血脂代谢 (19)第三节;老年人健身运动原则 (19)一、适宜运动项目原则 (19)二、循序渐进原则 (19)三、经常性原则 (19)四、个别对待原则 (19)五、自我监督原则 (19)第十九章;运动处方的生理学基础 (19)第一节;概述 (19)第二节;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 (19)二、运动类型 (19)三、运动强度 (19)四、运动时间 (19)五、运动的时间带 (20)六、运动频度 (20)七、注意事项 (20)第三节;运动处方的制定 (20)一、制定运动处方的步骤 (20)二、运动处方的制定 (20)第四节;运动处方的实施 (20)一、实施过程的阶段性 (20)二、实施过程中的自我监控 (20)第五节;健身运动处方示例 (20)一、健身跑 (20)二、健身跑运动处方 (20)第二十章;生物节律与运动能力 (20)第一节;概述 (20)一、生物时间结构的基本成分 (20)二、生物时间结构的分类 (20)三、生物节律特殊研究方法 (20)第二节;运动员的生物节律特征 (21)一、血气指标和心肺功能的近似昼夜节律特征 (21)二、人体体能的近似昼夜节律特征 (21)三、激素水平的近似昼夜节律特征 (21)四、体温近似昼夜节律特征 (21)第三节;运动员生物节律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21)一、运动员生物节律模型的建立的主要步骤 (21)二、运动员生物节律模型的应用 (21)第四节;人体生物节律的调整 (21)一、调整的方向和跨度 (21)二、调整方法 (21)三、标志节律 (21)四、时差调整 (21)第五节;激素变化节律与运动员选材 (21)一、某些激素的昼夜变化特点 (21)二、用激素调节选材的主要指标 (21)三、注意事项 (21)第二十一章;运动生理负荷的监测与调控 (22)第一节;概述 (22)一、基本概念 (22)二、运动生理负荷的基本要素 (22)三、运动生理负荷的决定因素 (22)第二节;运动生理负荷的监测与调控 (22)二、监测的基本内容 (22)三、监测的方法 (22)四、实时调控的方法 (22)第三节;运动生理负荷的实时分析 (22)一、实时分析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22)二、实时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2)第二十二章;免疫机能与运动能力 (22)第一节;免疫系统概述 (22)一、免疫的概念 (22)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23)三、免疫反应 (23)第二节;运动性免疫机能 (23)一、运动负荷与免疫机能 (23)二、运动性免疫模式 (23)第三节;运动性免疫抑制 (23)一、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理 (23)二、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生理意义 (23)三、运动性免疫抑制的调理 (23)第一章第一章;骨骼肌机能第一节;肌纤维的结构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二、肌管系统三、肌丝的分子组成第二节;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二、动作电位三、动作电位的传导四、细胞间的兴奋传递五、肌电第三节;肌纤维的收缩过程一、肌丝滑行学说二、肌纤维收缩的分子机制三、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藕连第四节;骨骼肌特性一、骨骼肌的物理特性二、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及其兴奋条件第五节;骨骼肌收缩;一、骨骼肌的收缩形式二、骨骼肌收缩的力学表现三、运动单位的动员第六节;肌纤维类型与收缩能力一、肌纤维类型的划分二、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机能及代谢特征三、运动时不同类型运动单位的动员四、肌纤维类型与运动项目五、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第七节;肌电的研究与应用一、利用肌电测定神经的传导速度二、利用肌电评定骨骼肌的机能状态三、利用肌电评价肌力四、利用肌电进行动作分析第二章;血液第一节;概述一、血液的组成二、内环境三、血液的功能第二节;运动对血量的影响第三节;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一、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二、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三、运动对血小板的影响第四节;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一、血红蛋白的功能二、血红蛋白与运动训练第五节;运动对血液凝固和纤溶能力的影响一、血液凝固和纤溶二、运动对血凝和纤溶能力的影响第三章;循环机能第一节;心脏的机能一、心脏的一般结构二、心脏的生理特性三、心脏的泵血功能四、心电图第二节;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二、血压三、动脉脉搏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血量五、微循环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三、局部血流调节第四节;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一、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二、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三、测定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意义四、体育运动与心血管疾病第四章;呼吸机能第一节;呼吸运动与肺通气机能一、肺通气的动力学二、肺通气技能三、肺通气机能的指标第二节;气体交换与运输一、气体交换二、气体运输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一、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系统二、呼吸运动的发射性调节三、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第四节;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一、运动时肺通气机能的变化二、运动时肺换气机能的变化三、运动时呼吸的调节四、运动时合理呼吸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第一节;物质代谢一、人体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二、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第二节;能量代谢一、基础代谢二、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与消耗第三节;体温一、正常人体温度二、体温调节第六章;肾脏机能第一节;肾脏的基本结构一、肾单位的基本结构二、肾脏的血液循环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四、尿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尿量第三节;肾脏在保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一、肾脏在保持水平衡中的作用二、肾脏在保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第四节;运动对肾脏机能的影响一、尿量二、运动性蛋白尿三、运动性血尿第七章;内分泌机能第一节;内分泌概念一、内分泌与内分泌腺二、激素三、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节;主要内分泌腺及其作用一、下丘脑与垂体二、甲状腺三、肾上腺四、胰岛五、甲状旁腺六、性腺第三节;激素分泌的调控一、激素分泌的内反馈调控二、激素分泌的调控功能轴内分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兴奋剂(参考内容)第八章;感觉与神经机能第一节;感觉器官一、概述二、视觉器官三、听觉与位觉四、本体感觉第二节;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一、神经系统概述二、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三、神经系统的运动整合作用四、脑的高级功能五、睡眠第九章;运动技能第一节;运动技能的基本概念和生理本质一、运动技能的基本概念二、运动技能的分类三、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第二节;形成运动技能过程及其发展一、泛化过程二、分化过程三、巩固过程四、动作自动化第三节;影响运动技能形成及发展的因素一、动机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二、反馈在运动技能形成及教学训练中的作用三、训练水平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四、大脑皮质机能状态在运动技能形成中作用五、感觉机能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第十章;有氧、无氧工作机能第一节;概述一、需氧量和摄氧量二、氧亏与运动后过量氧耗氧债(参考内容)第二节;有氧工作能力一、最大摄氧量二、乳酸阈三、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第三节;无氧工作能力一、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础二、无氧工作能力的测试与评价三、提高无氧工作能力的训练第十一章;身体素质第一节;力量素质一、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二、肌肉力量的可训练因素三、功能性肌肉肥大四、力量训练原则五、力量训练要素第二节;速度素质一、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二、速度素质的训练第三节;耐力素质一、有氧耐力及其训练二、无氧耐力及其训练第四节;灵敏和柔韧素质一、灵敏素质二、柔韧素质第十二章;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规律第一节;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一、赛前状态二、准备活动第二节;进入工作状态与稳定工作状态一、进入工作状态二、稳定工作状态第三节;运动性疲劳一、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其分类二、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三、运动性疲劳产生的部位及其特征四、运动性疲劳的诊断第四节;恢复过程一、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二、机体能源储备的恢复三、促进恢复的措施第十三章;运动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分析第一节;概述一、运动训练学的生理学本质二、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三、运动负荷与训练效果的关系第二节;超负荷原则生理学分析一、基本概念与意义二、生理学分析三、超负荷原则在训练中的应用第三节;恢复原则生理学分析一、基本概念及意义二、生理学分析三、恢复原则在训练中的应用第四节;周期性原则生理分析一、基本概念及意义二、生理学分析第五节;个体化原则生理学分析一、基本概念与意义二、生理学分析及应用第十四章;特殊环境与运动能力第一节;高原环境与运动能力一、高原应激二、高原服习三、高原训练的生理学适应四、高原训练的要素第二节;热环境与运动能力一、热应激与适应二、热病及其预防第三节;冷环境与运动能力一、冷应激与运动二、冷服习第四节;水环境与运动能力一、水环境与运动能力二、对水环境的适应第十五章;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第一节;运动训练对机体机能的影响一、安静状态下运动员的生物学特征二、运动时和恢复期运动员的生物学特征第二节;影响运动训练效果的因素一、运动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二、遗传因素三、年龄和性别差异四、生物节律因素第三节;人体机能的评定方式一、横向比较二、纵向比较三、不同机能状态的技能水平比较第四节;人体机能评定的常用指标一、身体形态学指标二、生理学评定指标三、其他技能评定指标四、机能评定的一般步骤第五节;适宜运动量的生理学评定一、生理指标的检查二、运动员的自我感觉与教育学观察第十六章;少年儿童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功第一节;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一、基本概念二、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班规律三、影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四、生长发育年龄阶段的划分与青春发育期第二节;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和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一、骨骼二、关节三、肌肉四、血液循环五、呼吸系统六、神经系统七、内分泌系统第三节;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一、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规律二、儿童少年主要身体素质发展特点第十七章;女子的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第一节;女性生理特点一、女性生理阶段划分二、生理特点三、运动能力特点第二节;月经周期、妊娠与运动能力一、月经周期及其调节二、月经周期中运动能力的变化三、妊娠期运动能力第十八章;老年人生理特点与体育锻炼第一节;概述一、日历年龄与生物年龄二、衰老的概念及老年人划分标准三、衰老的机制第二节;老年人生理特点与健身作用一、神经系统二、运动系统三、心血管系统四、呼吸系统五、血液系统六、免疫系统七、抗氧化系统八、体成分和体重九、血脂代谢第三节;老年人健身运动原则一、适宜运动项目原则二、循序渐进原则三、经常性原则四、个别对待原则五、自我监督原则第十九章;运动处方的生理学基础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一、运动目的二、运动类型三、运动强度四、运动时间五、运动的时间带六、运动频度七、注意事项第三节;运动处方的制定一、制定运动处方的步骤二、运动处方的制定第四节;运动处方的实施一、实施过程的阶段性二、实施过程中的自我监控第五节;健身运动处方示例一、健身跑二、健身跑运动处方第二十章;生物节律与运动能力第一节;概述一、生物时间结构的基本成分二、生物时间结构的分类三、生物节律特殊研究方法第二节;运动员的生物节律特征一、血气指标和心肺功能的近似昼夜节律特征二、人体体能的近似昼夜节律特征三、激素水平的近似昼夜节律特征四、体温近似昼夜节律特征第三节;运动员生物节律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一、运动员生物节律模型的建立的主要步骤二、运动员生物节律模型的应用第四节;人体生物节律的调整一、调整的方向和跨度二、调整方法三、标志节律四、时差调整第五节;激素变化节律与运动员选材一、某些激素的昼夜变化特点二、用激素调节选材的主要指标三、注意事项第二十一章;运动生理负荷的监测与调控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二、运动生理负荷的基本要素三、运动生理负荷的决定因素第二节;运动生理负荷的监测与调控一、监测的基本原则二、监测的基本内容三、监测的方法四、实时调控的方法第三节;运动生理负荷的实时分析一、实时分析的概念和基本要求二、实时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第二十二章;免疫机能与运动能力第一节;免疫系统概述一、免疫的概念二、免疫系统的组成三、免疫反应第二节;运动性免疫机能一、运动负荷与免疫机能二、运动性免疫模式第三节;运动性免疫抑制一、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理二、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生理意义三、运动性免疫抑制的调理。
物理必修三第十二章第一二节典型例题
物理必修三第十二章第一二节典型例题
摘要:
1.物理必修三第十二章的内容概述
2.第十二章第一节的典型例题解析
3.第十二章第二节的典型例题解析
正文:
一、物理必修三第十二章的内容概述
物理必修三的第十二章主要讲述了电磁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包括电场、电势、高斯定理、电容器、电流、欧姆定律等。
这一章的内容是高中物理中电磁学的基础,对于后续学习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二、第十二章第一节的典型例题解析
第十二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了电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以下是一道典型的例题:
例题:一个点电荷Q 位于坐标原点,一个试探电荷q 位于坐标轴上,试探电荷所受的电场力为F。
请问试探电荷在坐标轴上的位置。
解析:根据库仑定律,点电荷对试探电荷的电场力为F=kQ/r^2,其中k 为库仑常数,Q 为点电荷量,r 为试探电荷到原点的距离。
因为试探电荷在坐标轴上,所以r 就是试探电荷的坐标。
解这个方程,就可以得到试探电荷在坐标轴上的位置。
三、第十二章第二节的典型例题解析
第十二章第二节主要讲述了电势和电势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以下是一道
典型的例题:
例题:一个电场中有两个点A 和B,A 点的电势为V1,B 点的电势为V2,A、B 间的电势差为U。
一个电荷从A 点移动到B 点,请问电荷的电势能的变化。
解析:根据电势差的定义,U=V1-V2。
电荷的电势能的变化就等于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势能的增量,即ΔE=qU,其中q 为电荷量。
所以电荷的电势能的变化就等于q(V1-V2)。
《运动生理学》课程考核大纲
《运动生理学》课程考核大纲【考核目的】了解学生对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体内发生的生理变化以及进行体育锻炼引起体内分子水平上适应性变化;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考核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考核对教学状况作出检查,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课程学习的基础】本门课程需要《运动解剖学》等学科知识,也在考试范围内。
【考核的内容范围】新陈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内分泌;氧运输系统(血液、呼吸、循环);肌肉的活动及其控制;感觉、神经整合和运动技能形成;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年龄、性别、环境和运动等问题。
【考核方法】包括过程性考核、实验考核与期末考核。
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20%:包括出勤率、学习笔记、课堂学习状态、作业、课堂提问等内容;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包括实验到课率、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设计等;期末考核采用笔试闭卷的方式进行考核,卷面100分,占总成绩60%。
【期末考核形式】采用笔试闭卷。
【期末考核对试题的要求】主、客观试题的比例:主观性试题占55%,客观性试题占45%。
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占15% ,填空题约占15%,判断题约占6%,单项选择题约占16%,多项选择题约占8%,简答题约占30%,论述题约占15%。
难度等级:分为较易、中等、较难三个等级,大致比例是40:40:20。
【考核的具体内容】绪论知识点: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2.生命的基本特征考核目标:1.识记:(1)新陈代谢(2)兴奋性(3)运动生理学2.理解:(1)生命的基本特征3.运用:(1)人体生理机能是如何调节的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知识点:1.ATP及ATP稳态 2.人体的三个供能系统考核目标:1.识记:(1)物质代谢(2)能量代谢(3)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有氧氧化供能系统(4)基础代谢2.理解:(1)进食混合性食物后,机体如何获取利用其中蕴含的各种能量3.运用:(1)能量代谢对急性、慢性运动的适应第二章肌肉的活动知识点:1.肌肉的微细结构及特性 2. 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3.肌肉收缩与舒张原理考核目标:1.识记:(1)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3)肌肉的收缩形式(4)肌电图2.理解:(1)肌肉收缩与舒张过程(2)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3.运用:(1)神经-肌肉接头处动作电位是如何进行传递的(2)滑行学说第三章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知识点: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2.肌梭和腱梭的结构与功能 3.牵张反射考核目标:1.识记:(1)牵张反射(2)状态反射2.理解:(1)突触与突触传递(2)脊髓、脑干、小脑、基底核与大脑各级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控及其生理学机制3.运用:(1)状态反射的规律在完成一些运动技能时所起的重要作用第四章运动与内分泌知识点:1.激素的生理作用和作用特征 2. 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考核目标:1.识记:(1)激素(2)内分泌2.理解:(1)运动时激素对体液平衡的调节(2)激素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3.运用:(1)腺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作用及其与运动关系第五章血液知识点:1.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2.血液的功能考核目标:1.识记:(1)氧解离曲线2.理解:(1)血液如何运输氧气(2)血液的调节作用(3)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3.运用:(1)长期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第六章呼吸知识点:1.肺通气 2.肺换气功能的评定考核目标:1.识记:(1)肺活量(2)时间肺活量(3)肺泡通气量2.理解:(1)呼吸是由哪三个环节组成了各个环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肺通气的机能指标测定意义3.运用:(1)运动时应如何进行与技术动作相适应的呼吸(2)如何合理地运用憋气第七章血液循环知识点:1.血液循环在生命活动和运动活动中的意义 2.心泵工作的原理 3.心血管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和适应考核目标:1.识记:(1)心泵工作的原理(2)期前收缩、代偿间歇(3)血压2.理解:(1)器官血流量的决定因素和血液重新分配的意义(2)心血管活动神经调节的生理过程3.运用:(1)有训练的人和一般人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有何不同(2)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心输出量的(3)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第八章运动与免疫知识点:1.免疫的概念与分类 2.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考核目标:1.识记:(1)免疫(2)免疫系统的组成2.理解:(1)不同负荷运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3.运用:(1)开窗期理论的应用第九章酸碱平衡知识点:1. 酸碱平衡 2.尿的生成 3.肾脏在维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考核目标:1.识记:(1)酸碱平衡(2)有效率过滤(3)球管平衡2.理解:(1)肾脏排泄及其对机体酸碱平衡和水平衡的调节作用(2)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3.运用:(1)口服NaHCO3对体内酸碱平衡的影响(2)运动性蛋白尿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第十章肌肉力量知识点:1.肌肉力量及其分类 2.肌肉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原则 3.肌肉力量的检测与评价考核目标:1.识记:(1)肌肉力量(2)最大肌肉力量(3)肌肉力量训练的一般原则2.理解:(1)影响肌肉力量的肌源性和神经源性因素(2)肌肉力量训练的一般原则3.运用:(1)力量的练习方法(2)肌肉力量的检测与评价第十一章有氧工作能力与无氧耐力知识点:1.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2.有氧耐力的测定及其评定 3. 无氧耐力考核目标:1.识记:(1)需氧量(2)最大摄氧量(3)无氧耐力2.理解:(1)影响有氧耐力的因素(2)发展无氧耐力的训练3.运用:(1)有氧耐力的测定及其评定(2)无氧耐力检测与评价第十二章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的变化知识点:1.赛前状态 2.准备活动 3.进入工作状态与稳定工作状态 4. 运动性疲劳5. 恢复过程考核目标:1.识记:(1)赛前状态(2)运动性疲劳(3)超量恢复2.理解:(1)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是什么(2)超量恢复的基本规律及其实践意义3.运用:(1)运动中如何克服“极点”迎来第二次呼吸“第二呼吸”(2)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不同能量物质的恢复过程及其实践意义第十三章运动与环境知识点:1.冷热环境 2.水环境与运动 3.高原环境与运动 4. 大气环境与运动 5. 生物节律考核目标:1.识记:(1)冷、热习服(2)高原习服(3)生物节律2.理解:(1)人体体温调节机制(2)人体在水环境中运动时的生理反应3.运用:(1)预防热危害或将热危害减少到最小程度的原则(2)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第十四章肥胖与体重控制知识点:1.超重、肥胖、身体成分和理想体重等基本概念 2.肥胖与运动减肥考核目标:1.识记:(1)超重(2)肥胖(3)身体成分2.理解:(1)控制体重的意义(2)体成分的估算方法有哪些3.运用:(1)运动减肥处方的制定原则及其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第十五章年龄、性别与运动知识点:1.儿童少年和体育运动 2.女子和体育运动考核目标:1.识记:(1)儿童少年生理功能的年龄特征(2)女子的运动能力2.理解:(1)儿童少年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2)月经周期与运动3.运用:(1)运动定向的生理学依据【样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短距离跑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持续时间短,虽然总需氧量,但每分钟需氧量却。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人体的神经调节 习题
2017-2018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二章第二节人体的神经调节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 神经元B. 反射弧C. 神经纤维D. 神经中枢2.平时说的“醉酒”,就是酒精中毒,其主要原因是过量的酒精麻痹抑制人的()A. 中枢神经系统B. 循环系统C. 运动系统D. 呼吸系统3.关于反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B. 反射不一定受到大脑的控制C. 反射弧由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D.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4.如图是膝跳反射反射弧的模式图,箭头代表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叩击膝盖下的韧带时,神经冲动最后传到5,引起大腿相应肌肉的收缩,使小腿突然弹起B. 若4处受损,其他部分正常,当1受到刺激时将既无感觉,小腿也不能突然弹起C.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反射的神经中枢都在3D. 膝跳反射是简单的反射,5受损了也能发生5.某人外伤,造成右下肢运动障碍,但仍有感觉,则其可能伤到了下图中的( )A. ①感受器B. ②传入神经C. ③神经中枢D. ④传出神经6.某人因车祸使脊髓从胸部横断,导致小便失禁,这是由于()A. 膀胱等泌尿器官与脊髓的排尿中枢失去了神经联系B. 脊髓里的排尿中枢失去了脑的控制C. 膀胱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受损D. 脊髓的排尿中枢受损,失去了反射功能7.缩手反射的反射类型及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A.简单反射、大脑B.复杂反射、脊髓C.复杂反射、大脑D.简单反射、脊髓8.如图为某人摸到烫手的馒头产生的缩手反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射属于复杂反射B. 被烫的人会先感到疼,再缩手C. 该反射活动的完成体现了脊髓的反射功能D. 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c→b→a→d→e9.列有关神经系统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B. 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C. 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由脑和脊髓组成D. 人的脑包括大脑、中脑和小脑三部分10.一位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这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反射B. 完成该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C. 松手是在大脑作出判断之后进行的D. 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11.某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代谢途径的效率:
无氧运动时ATP生成速率也依赖CP和糖 原分解的代谢能力。 1)肌内肌酸激酶活性; 2)肌内糖酵解酶活性; 3)参与高强度收缩的肌纤维的特性和 数目。在极量运动中,快肌纤维有效募集, 更能快速分解和再合成ATP。 大多数限制因素经高强度训练后,获得 一定程度的适应性提高。
肌肉形态 供能物质含量
二、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因素
(一)影响人体无氧代谢运动能力的因素:
人体代谢能力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一 般说运动员的值高于正常人,且有多种因素 影响个体的无氧代谢能力。 1.年龄、性别和肌肉质量的影响 (1)年龄:生长期的机体无氧代谢能力随年 龄增长而增大,在20多岁时达最大值,然 后逐渐下降,大约每10年下降6%。上述 变化无性别差异。
(2)供能物质含量:短时间全力运动的能量主要 来自内源性高能磷酸化合物和肌糖原。CP贮量 是短时间无氧运动能力的限制因素。无氧运动时 肌糖原的储量不是个体无氧运动能力的决定因素。
(3)反应产物的堆积:大量的研究一致指出, 在局部肌糖原储备充足情况下,肌内H+堆 积是影响无氧运动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
6.年龄的影响
最大摄氧量值随年龄改变。在青春期 前,男孩稍高于女孩。女子在14—16岁 达到最大摄氧量,而男子在19—30岁保 持最大摄氧量水平。30岁以后,非运动 员明显下降,男子比女子下降得快。
7.高原和高原训练的影响
高原大气压和空气中氧含量下降,引 起人体原有的最大摄氧量下降,大约从 1200米海拔高度起,每上升1000米相 应的最大摄氧量下降10%;在海拔8848 米的珠穆朗玛峰上,登山者平均最大摄 氧量仅为15毫升氧/千克体重•分,大约 是海平面的27%,稍高于维持生命必需 的最低耗氧量(7毫升氧/千克体重•分)。
(一)各体育项目的代谢类型 根据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体系,可 把竞技体育项目分属为五种代谢类型, 即: (1)磷酸原代谢类型; (2)磷酸原—糖酵解代谢类型; (3)糖酵解代谢类型; (4)糖酵解—有氧代谢类型; (5)有氧代谢类型。
(二)不同训练方法的能量代谢特点: 根据训练方法的供能代谢分布特点,科 学地制定训练计划。
4.训练的影响
从训练应答比较的变化范围大,说明 无氧代谢可训性的个体差异大。这类研 究对教练员有重要价值,例如对短时间 无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应当意识到选 拔天资高的人更易获得训练效果,对长 时间无氧运动能力的提高,应当多从训 练因素上找出成功的原因。
影响人体无氧代谢运动能力的因素: 1.年龄、性别和肌肉质量的影响
最高乳酸训练方法:间歇训练法(常采 用1-2分钟大强度运动、间歇休息为3-5分 钟的间歇训练法) 在训练中,可调整间歇休息的时间和运 动与休息的比例来提高乳酸生成量。
血乳酸在12-20毫摩尔/升是最大无氧 代谢训练的敏感范围,要达到这个目标, 采用一次1分钟左右的超量负荷是可以实 现的。
在1分钟左右的超量强度跑时,在第一次跑后, 肌肉乳酸可以升高到较高水平,在间歇休息时, 骨骼肌细胞的氢离子向细胞外间隙弥散出一半 量的时间约为39秒,而乳酸根从骨骼肌弥散出 细胞一半量的时间为9分钟。因此,在4分钟的 休息期间肌肉中已升高的氢离子降到接近运动 前水平,使氢离子对糖酵解的抑制作用明显减 弱,在继续进行运动时,骨骼肌中糖原可持续 分解供能,结果使间歇运动时血乳酸大大高于 一次力竭性运动后血乳酸的浓度,从而提高身 体的最大乳酸耐受力。
3.遗传的影响
高水平的最大摄氧量归咎于训练水平 还是先天因素,目前尚不清楚,但是经 耐力训练最大摄氧量增高不超过 15%— 20%最大摄氧量,这是最大摄氧量遗传 度高(约 80%)决定的。
4.训练的影响
由于可训性受遗传度制约,训练对最 大摄氧量提高的效果不十分明显(不超过 15%—20%)。例如,一名最大摄氧量 (45-55毫升氧/千克体重•分)低水平的 健康年轻人,经过紧张训练使最大摄氧 量提高20%,数值只达到54—66毫升氧 /千克体重•分,此值仍低于优秀耐力运 动员的平均水平。可见,在耐力运动员 选材时,最大摄氧量的可训性是一个不 可忽视的因素。
2.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表示肌肉从血液摄取 氧并转进线粒体、被代谢氧化利用的量。 利用氧能力取决于下列因素:肌肉微血管 密度,肌红蛋白含量,线粒体有氧代谢酶 活性,线粒体数目和体积,供能物质的选 择性利用等。 在供氧充足、能量物质储备充足时, 影响最大摄氧量的主要因素是有氧代谢酶 的活性。采用大强度间歇性耐力训练,能 明显增强引起肌细胞内上述生化因素的适 应性变化,使肌肉利用氧的能力提高。
二、糖酵解代谢能力的训练
(一)生物化学理论依据 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的最有效方法 是高强度运动,保证运动中主要由糖酵 解供能,运动机体内有明显量的乳酸积 累。 最大强度运动30秒-15分钟之间,糖 酵解供能起主导或重要作用。
下降 下降
升高
(二)训练方法的生物化学分析
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的训练,目前 常用最高乳酸训练和乳酸耐受力训练两 种方法。
1.最高乳酸训练
乳酸是糖酵解的最终产物。运动中乳 酸生成量越大,说明糖酵解供能的比例 越大,无氧耐力素质越好,所以最高乳 酸训练的目的是使糖酵解供能能力达到 最高水平,以提高400米跑和100米、200 米游泳以及最大强度运动1—2分钟运动 项目的运动能力。如全力跑1分钟左右达 力竭状态时,血乳酸最高也只有15毫摩 尔/升左右。如能进一步提高乳酸生成 能力,就可刺激机体产生更强的抗酸、 耐酸能力,提高抗疲劳能力。
(1)年龄; (2)性别;(3)肌肉质量
2.肌肉结构和机能的影响
(1)肌肉形态和肌纤维类型 (2)供能物质含量 (3)反应产物的堆积 (4)代谢途径的效率 (5)氧的转运和利用系统
3.遗传的影响 4.训练的影响
(二)影响有氧代谢运动能力的因素
运动员最大有氧代谢运动能力取决于氧转 运能力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1.最大转运氧的能力 (1)肺转运氧: 安静时最大肺通气速率在500毫升/分以 上,在最大强度运动时,优秀运动员的值上 升到、180升/分以上,并发现此时血氧量 不下降或稍下降,故认为肺泡弥散氧的能力 不限制最大摄氧量。
在磷酸原供能能力训练时,必须注意 加强糖酵解能力的训练。 在专项训练中,也采用重复训练法, 如短跑训练的 20-60米进行间跑、3060米成组跑、篮球训练中10秒内30米跑、 运球跑、曲线变向跑、10米冲刺跑等, 其运动时间也均在10秒内。 总之,提高速度素质,需要发展磷酸 原供能能力的训练,要求运动强度达到最 大,运动时间持续在10秒以内,间歇休息 不少于30秒。
2)肌纤维类型: 对无氧代谢能力的影响表现在快肌纤维 的比例上,快肌纤维百分比例高的肌肉, 收缩时无氧功率输出值大。在无氧代谢供 能为主的运动中,快肌纤维越多或横截面 积越大,维持最大功率输出的时间会相对 延长。 总之,高比例快肌纤维和快肌纤维横截 面积具有最大瞬时功率和短时间无氧功率 占优势的特点。在选材时要注意这种关系。
第十二章 提高运动能力的生化分析
运动能力:是指人参加运动和训练所 具备的能力,是人的身体形态、素质、 机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 表现。
运动能力高低主要取决于运动过程中 能量的供给、转移和利用的能力。
ATP酶 ATP ADP+Pi
第一节 运动能力的代谢基础
一、运动的代谢特点:
骨骼肌ATP的再合成速度是影响运动能力的 最重要因素。 供能系统: 磷酸原系统:短时间最大强度或最大用力运 动中起主要供能。 糖酵解系统:30秒到2分钟以内最大强度运 动的主要供能系统。 有氧氧化系统:数分钟以上耐力性运动项目 的主要供能系统。
反应产物的堆积 肌纤维类型 代谢途径的 效率
(5)氧的转运和利用系统: 在短时间极量运动中,氧化供能占很 小部分。当全力运动时间超过60—90秒 时,供氧系统利用氧的能力有改善和提 高,经过一个阶段训练后线粒体内有氧 代谢供能才会有较大增长。
3.遗传的影响
与无氧代谢能力有关的生化参数的遗 传度影响机体对训练的应答,在选材时 应注意应答能力表型的变异起作用。
(2)血液携氧量: 血液携氧量是血红蛋白浓度的函数。 当采用血液兴奋剂或高原训练后使血红 蛋白浓度上升时,最大摄氧量相应提高。 由此推论,血红蛋白可能是最大摄氧量 的限制因素。
(3)每分心输出量: 每分心输出量是影响最大摄氧量的重 要因素。增加每分钟流经肌肉的血容量, 可使单位时间血液供氧增多,从而提高 最大摄氧量。
60米、100米跑、跳跃和投掷、举重 等项目比赛时,运动员要在10秒内以最 大输出功率完成任务。
(1)在100米跑途中,40-60米段速度最 高(9.88米/秒),这时CP由准备活动后 的每千克肌肉10.9±0.4毫摩尔下降至 5.6土0.8毫摩尔,ATP在不同跑段变化 都不大,最多下降40%左右; (2)当CP下降至一定程度时,能量供 应转而由糖酵解维持ATP再合成,结果 使血乳酸生成增加,在100米跑后达 88.3毫摩尔/升。由于糖酵解参与供能增 多,输出功率下降,跑速逐渐减慢。
磷酸原供能系统训练最重要的是掌握 休息间歇时间。
(1)间歇时间太短,磷酸原恢复量少,则重复运 动时的部分能量由糖酵解提供,使血乳酸水平明显 上升,这时发展磷酸原供能是不利的。 (2)休息间歇时间过长,磷酸原虽能完全恢复, 但是根据运动训练学的超量负荷原则,训练密度不 足以刺激磷酸原,也不利于提高磷酸原系统的供能 能力。 所以,其最适宜的休息间歇应为30秒左右。但对 于训练水平较低的或大运动量训练初期的运动员, 休息间歇时间可适当延长,如60—90秒休息,随着 训练水平的提高,休息间歇时间可逐渐缩短。
(2)性别:在10秒、30秒、90秒最大输出 功的测定中,女子值仅是男子值的65% 左右,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
(3)肌肉质量:最大无氧代谢能力与 身体大小有关,尤其受去脂体重的 影响。所以,最大无氧代谢能力的 年龄和性别变化,与肌肉质量的差 异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