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4精品PPT教学课件
2020/11/21
9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2020/11/21
10
这首诗表达了青年人在“文化 大革命”中的苦闷、思考和叛 逆精神,同时也抒发了对未来 的希望。这首诗可称为朦胧诗 的代表作之一。
2020/11/21
11
致橡树·舒婷
2020/11/21
22
第二节
由对光明的向往转向对现实 的否定,情境由温馨转为严 酷。
最后,表现诗人为追求光明 而献身的决心。
2020/11/21
23
主题
表达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 抒发对理想(光明)的向往和追 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 定的希望。
艺术
含蓄朦胧,意境优美。
2020/11/21
2020/11/21
16
可以合理地引申出对人与 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 解、相互信任,同时又以 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这种 道德理想。
2020/11/21
17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80年,也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 作。诗人经历了恶梦一样的“文革”十年, 目睹了专职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因 此对“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 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质朴 的愿望,因此写下了此诗,寄托了诗人美好 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这是诗 人思考历史、人和现实的表现。
26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 的星星”
因生活压抑和束缚而得不 到的自由,人心不得温暖。
2020/11/21
27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 瘦小的星星”
夜的黑暗沉沉,冷酷。
2020/11/21
28
“寂寞的燃烧”
《星星变奏曲》课件
04
《星星变奏曲》与现代诗歌的关 系
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
现代诗歌的萌芽期,受到 西方文学的影响,开始与 传统诗歌有所区别。
20世纪中期
现代诗歌的成熟期,涌现 出大量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形成多元化的风格和流 派。
20世纪末至今
现代诗歌的拓展期,与其 他艺术形式相互融合,不 断创新和发展。
《星星变奏曲》在现代诗歌中的地位
诗歌以夜晚的星空为背景,通过星星 的变奏,隐喻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 界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美好未来的 向往和追求。
艺术特色
朦胧诗的象征手法
《星星变奏曲》采用了朦胧诗常用的象征手法,通过具体的形象 暗示抽象的概念,使得诗歌意义更加深远。
音乐性的节奏感
诗歌中的“变奏”一词暗示了音乐性,通过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使 得诗歌具有强烈的音乐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教学方法
采用PPT课件辅助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 等多种形式展示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 歌内涵。
教学内容
介绍《星星变奏曲》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分析诗 歌的主题、意象、语言特点等,引导学生进行诗 歌朗诵和创作练习。
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应用领域
01
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创作领域均可借鉴《星星变奏曲》的
优美的修辞手法
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得诗歌语言更 加优美、生动、形象。
03
《星星变奏曲》的影响与评价
文学地位
总结词
具有重要地位
详细描述
《星星变奏曲》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现代诗歌史 上的里程碑,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影响
总结词:影响深远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3星星变奏曲共17张
二、一唱三叹,诵读诗歌
? (男独)“如果大地……安慰”——舒缓,凝重,读出 遥望夜空的情景。
? (男合)“谁不愿意/每天……颤动”——面含笑,声 音坚定,读出憧憬之情。
? (女独)“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 ……游动”——轻 柔,甜美,读出如梦如幻之感。
? (女合)“谁不喜欢春天 ……朦朦胧胧” ——清脆, 喜乐,读出希望与陶醉。
?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 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他在《上海 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 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 》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 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 阳和他的反光》赢得了社会的往光明 否定现实
严
好
酷
曲。
三、浅斟低吟,品味诗歌
?
这首诗氛围浓郁,寓意深邃,形象
而生动。你能品出一点独特的诗味吗 ?你
能发现诗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和表达
技巧吗?
明确角度 : 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富有特色的句式;
动静,声色的映衬;强烈鲜明的对比;象 征手法的运用;比喻,通感的妙用;联想, 类比的效果。
三、浅斟低吟,品味诗歌
四、放飞心灵,仿写诗句
诗歌是心灵的舞蹈。请你放飞心 灵,仿照“谁不愿意 ……”的句式写 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 (示例):谁不愿意/生活像诗一样浪漫 /心灵像飞一样自由/日子吹响清亮的 口哨/与清风低语/随暗香同游/阳光停 泊在四季的港湾/翩飞向流星雨的尽头
理 想
光明 星星 美好
幸 福
温
星星变奏曲
?
这首诗氛围浓郁,寓意深邃,形象
而生动。你能品出一点独特的诗味吗 ?你
星星变奏曲ppt
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 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 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 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 意”就不同了。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 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整个第一节和第二节构成了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
把握意象
读懂诗歌
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 春天、鸟、白丁香等。
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
感情:对美好理想热烈向往
意象:夜、冰雪、僵硬的土地、 被风吹落的星星等。 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 黑暗现实。 感情:对冷酷现实强烈否定
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 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星星象征黑暗中的光明和微弱的希望。
3、诗人渴望的生活是怎样的?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1)这是怎样的生活? 美好的生活就像诗一样,它是明亮 的,甜蜜的。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2)这是怎样的世界?
这是一个如夏夜般柔美的理想 世界,它安宁、平静、温馨。
这是让诗人感到心灵颤抖和冰冷压抑的 苦难的现实世界。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2)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这是个冰冷的社会,它无情地摧残着 人们本已十分渺茫的希望。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主旨
这首朦胧诗 , 以象征的手法 ,用星
九年级语文上册 3《星星变奏曲》课件(1) 新人教版.ppt
6
诵读诗歌
标示节奏、重音, 体会语气、语调。
7
赏析角度
意象、意境、情感、写法、语言
8
思考: 请你找出诗句中出现
的一些意象,体会这些 意象的意境
9
把握意象 读懂诗歌 第一小节
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 鸟、白丁香等。 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
对美好理想热烈向往
10
12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异同点?
(诗歌中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找出来,看看他们之间 有什么不同?)
第一节:诗人向往的光明世界。
谁还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
(否定)
(肯定)
第二节:对现实的否定。
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
(否定)
(肯定)
都表达了现实中挣扎而向往光明、温暖和自 由的愿望。所不同的是第一节正面表达这种企 盼,第二节是从反面表达这种希望。
第三次反问,表现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
17
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曲”
变奏曲,音乐术语,即“变奏”。这 诗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 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 本句式、修辞手法都相同或相近,也具有 相同的韵律.但诗歌在意象的塑造,情感的 抒发上,形成强烈的对照,所以叫“星星 变奏曲”。
1
作者介绍: •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
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 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 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 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当中 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 治抒情诗和古代升华组诗《太阳和它的反 光》赢得社会瞩目。
诵读诗歌
标示节奏、重音, 体会语气、语调。
7
赏析角度
意象、意境、情感、写法、语言
8
思考: 请你找出诗句中出现
的一些意象,体会这些 意象的意境
9
把握意象 读懂诗歌 第一小节
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 鸟、白丁香等。 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
对美好理想热烈向往
10
12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异同点?
(诗歌中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找出来,看看他们之间 有什么不同?)
第一节:诗人向往的光明世界。
谁还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
(否定)
(肯定)
第二节:对现实的否定。
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
(否定)
(肯定)
都表达了现实中挣扎而向往光明、温暖和自 由的愿望。所不同的是第一节正面表达这种企 盼,第二节是从反面表达这种希望。
第三次反问,表现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
17
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曲”
变奏曲,音乐术语,即“变奏”。这 诗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 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 本句式、修辞手法都相同或相近,也具有 相同的韵律.但诗歌在意象的塑造,情感的 抒发上,形成强烈的对照,所以叫“星星 变奏曲”。
1
作者介绍: •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
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 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 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 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当中 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 治抒情诗和古代升华组诗《太阳和它的反 光》赢得社会瞩目。
《星星变奏曲》ppt课件
写了什么?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2)这首田园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朦胧诗
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 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 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舒婷、顾城、 北岛、杨炼等)利用诗歌的形式, 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 审美价值的产物。朦胧诗作为一种 新诗朝,一开始便呈现出传统诗歌 不同的审美特征。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80年 ,也是诗人首次发 表的诗作。诗人经历了恶梦一样的 “文革”十年,目睹了专职的残酷和 人情亲情的被毁灭 , 因此对“文革”
星星变奏曲
朦胧诗派诗人 江 河
预习检测
基础训练--预习反馈部 分
第3、5、6组的4号上台 展示,2组2号上台判断。
听写:
1、内容:有关“星星、雨、 雪”的诗句;
2、第1组、4组、7组的3 号上后黑板听写,2组3号 判断。
有关星星、雨、雪的诗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 其里。---曹操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
意象:冻僵的夜晚、冰雪、
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瘦小 的星星等
意境:凄苦、寒冷、孤寂、
压抑的黑暗现实。
突破难点:
1、两个“谁不愿意...”和 “谁不喜欢...”,表达诗人怎 样的渴望? 2、两个“谁愿意...”,表达诗 人怎样的感情?
第一节与第二节在表 达上有何异同?
这首诗分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 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 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 一些用语也是相同或相似的,因而具有 同样的旋律。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 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的 对比,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 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基 本轮廓,又有变化的面貌,使上下两节 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2)这首田园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朦胧诗
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 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 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舒婷、顾城、 北岛、杨炼等)利用诗歌的形式, 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 审美价值的产物。朦胧诗作为一种 新诗朝,一开始便呈现出传统诗歌 不同的审美特征。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80年 ,也是诗人首次发 表的诗作。诗人经历了恶梦一样的 “文革”十年,目睹了专职的残酷和 人情亲情的被毁灭 , 因此对“文革”
星星变奏曲
朦胧诗派诗人 江 河
预习检测
基础训练--预习反馈部 分
第3、5、6组的4号上台 展示,2组2号上台判断。
听写:
1、内容:有关“星星、雨、 雪”的诗句;
2、第1组、4组、7组的3 号上后黑板听写,2组3号 判断。
有关星星、雨、雪的诗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 其里。---曹操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
意象:冻僵的夜晚、冰雪、
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瘦小 的星星等
意境:凄苦、寒冷、孤寂、
压抑的黑暗现实。
突破难点:
1、两个“谁不愿意...”和 “谁不喜欢...”,表达诗人怎 样的渴望? 2、两个“谁愿意...”,表达诗 人怎样的感情?
第一节与第二节在表 达上有何异同?
这首诗分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 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 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 一些用语也是相同或相似的,因而具有 同样的旋律。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 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的 对比,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 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基 本轮廓,又有变化的面貌,使上下两节 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星星变奏曲》课件
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 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 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 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 “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 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 价值的产物。
配乐欣赏
理解文本
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 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 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表达了他 对光明的渴望。
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
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 和“谁愿意”)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 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 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 星是不会颤抖的,是生活的压抑和束缚使星 星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星星的 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
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瘦小的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 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 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 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 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 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 (郭路生)、芒充(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 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 抄形式流传。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 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 出了1 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 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 “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 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 价值的产物。
配乐欣赏
理解文本
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 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 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表达了他 对光明的渴望。
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
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 和“谁愿意”)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 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 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 星是不会颤抖的,是生活的压抑和束缚使星 星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星星的 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
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瘦小的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 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 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 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 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 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 (郭路生)、芒充(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 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 抄形式流传。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 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 出了1 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 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一单元第3课星星变奏曲 (共31张PPT)
【课内精读】 ※整体感知 5. 这首诗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抒 情写意,那么诗中的星星有着怎样特定的情境和意味? 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婉抒情。
2. 内容梳理
这首诗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
鸟、白丁香等意象来象征光明自由、美好浪漫的理想 世界,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 风吹落的星星等意象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 界等,这使得这首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表达了对
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全诗共两节。
大意是:
第一节:写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第二节:表达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
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谁还会/在夜里ní ng wàng( 凝望 )。
(2)寻找遥远的ān wèi( 安慰 )。
(3)每一首都是一群chàn dǒu( 颤抖 )的星星。
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着追求的理想。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星变奏曲》PPT5 图文
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地下文学”,1980年以“青春诗会”的 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青年诗人的作品和诗 歌宣言,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对人的 自我价值的重新确定,对人道主义和人性 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索 构成了朦胧诗的思想核心。意象化、象征 化和立体化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 征。
旧的东西其实极好。学生时代喜 欢写信 ,只是 今天书 信似乎 早已被 人遗忘 ,那些 旧的记 忆,被 尘埃轻 轻覆盖 ,曾经 的笔端 洇湿了 笔锋, 告慰着 那时的 心绪。 现在读 来,仿 佛嗅到 时光深 处的香 气,一 朵墨色 小花晕 染了眼 角,眉 梢,是 飞扬的 青春, 无知年 少的轻 狂,这 份带不 走的青 涩,美 丽而忧 伤。
写作背景
诗写于1980年,也是诗人首度发表的诗 作。诗人经历了噩梦一般的“文革”十年, 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毁灭。因此 诗人对“文革”的黑暗进行了揭露和反抗。 回想暗夜如墨的年代,诗人不能自已,倾诉 着他质朴的期盼。于是他写下了此诗,寄托 自己美好的梦想,也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迷 惘。这是诗人思考历史、人和现实的表现。
回到无边的地方 任性地燃烧
每个夜晚都站在那儿 笨拙而又明亮
研讨与练习答案
一、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 中美好的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 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二、1、“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 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 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 的美好感觉。
2、“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 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 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 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 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心情的宁静、
读准字音
静谧( mì)
星星变奏曲.ppt
•意境:凄苦、压抑的黑暗现实。 意境 凄苦、压抑的黑暗现实。
强烈否定
朦胧诗派及其审美特征
• 朦胧诗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的青年, 的青年,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 审美价值的产物。 审美价值的产物。
• 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 意象化,象征化,
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 • 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诚、海子、江 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诚、海子、 河等。 河等。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诗歌的语言特点: 诗歌的语言特点:
如果……谁还 谁还……谁不愿意 谁不愿意……谁不愿意 谁不愿意……谁不喜欢 如果 谁还 谁不愿意 谁不愿意 谁不喜欢 如果……谁还 谁还……谁愿意 谁愿意……谁愿意 谁愿意……谁不喜欢 如果 谁还 谁愿意 谁愿意 谁不喜欢
• 句式灵活而整齐
遥远的安慰 柔软的晚上 寂寞地燃烧 瘦小的星
眼睛,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980年6月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1979年7月
意境的渲染 例:大漠孤烟直,长河 长河
结构排列 分节,错落有致等
读懂诗歌: 把握意象 读懂诗歌:
•物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 物象:星星、 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 物象 •意境:温馨、浪漫的光明世界 意境 温馨、
人教 9 上 语文:第1单元第3课《星星变奏曲》(46张ppt)
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 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 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 诗”。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 时期的“地下文学”。它是新时期一 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 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 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
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
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 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 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 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 心灵的探求构成朦胧诗的思想核心。 代表人物有舒婷、顾城、江河、杨炼、 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 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 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 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 对光明的渴望。
反复朗读“谁不愿 意……”至“一团团白 丁香朦朦胧胧”,体 会诗中描写的情境, 探究下列问题。
1、 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 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 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 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 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 的美好感觉。
(否定)
(肯定)
1、请学生划出诗歌中出现的物象(景 物)。
明确: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 睡莲、萤火虫、春天、鸟、白丁香、寒 冷、苦难的诗、冰雪、冻僵的夜晚、僵 硬的土地、瘦小的星。
2、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带有比喻性的句 子),学生再读全诗,体会其意境:
第一节:诗——像蜜蜂在心头颤动;夏 夜——柔软得像一片湖,
朗诵第二节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 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2、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 小的星”?
3、“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解析第二节
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
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 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 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 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 心灵的探求构成朦胧诗的思想核心。 代表人物有舒婷、顾城、江河、杨炼、 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 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 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 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 对光明的渴望。
反复朗读“谁不愿 意……”至“一团团白 丁香朦朦胧胧”,体 会诗中描写的情境, 探究下列问题。
1、 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 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 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 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 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 的美好感觉。
(否定)
(肯定)
1、请学生划出诗歌中出现的物象(景 物)。
明确: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 睡莲、萤火虫、春天、鸟、白丁香、寒 冷、苦难的诗、冰雪、冻僵的夜晚、僵 硬的土地、瘦小的星。
2、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带有比喻性的句 子),学生再读全诗,体会其意境:
第一节:诗——像蜜蜂在心头颤动;夏 夜——柔软得像一片湖,
朗诵第二节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 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2、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 小的星”?
3、“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解析第二节
语文课件《星星变奏曲》(经典)
阴暗冷酷、压抑苦难
星星
再读课文
思考: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 这首诗以星星为主要意象
并以假设为前提抒情写意,那么 诗中的星星有这样特定的情景和 意味?
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
了内心怎样的渴望?
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
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
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 “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 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 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 人在现实中执着追求的理想。为了希望, 他愿意燃烧自己。
语言上——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谁 还会”开头,从第五行起有变化,“谁不愿意” 的肯定式变成“谁愿意”的否定式。
艺术特点?
▪ 含蓄朦胧,意境优美
星星变奏曲
第一节:诗人向往的光明世界。
谁还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
(否定)
(肯定)
第二节:对现实的否定。
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
(否定)
(肯定)
问题探究 读一读,品一品: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 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 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 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 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 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星星
再读课文
思考: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 这首诗以星星为主要意象
并以假设为前提抒情写意,那么 诗中的星星有这样特定的情景和 意味?
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
了内心怎样的渴望?
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
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
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 “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 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 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 人在现实中执着追求的理想。为了希望, 他愿意燃烧自己。
语言上——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谁 还会”开头,从第五行起有变化,“谁不愿意” 的肯定式变成“谁愿意”的否定式。
艺术特点?
▪ 含蓄朦胧,意境优美
星星变奏曲
第一节:诗人向往的光明世界。
谁还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
(否定)
(肯定)
第二节:对现实的否定。
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
(否定)
(肯定)
问题探究 读一读,品一品: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 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 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 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 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 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
表达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 发对理想(光明)的向往和追求,以 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
艺术
含蓄朦胧,意境优美。
朦胧诗歌欣赏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 顾 城 (1979年7月)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 顾城
1980年6月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把握意象 读懂诗歌
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 鸟、白丁香等。 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
对美好理想的热烈向往 意象:夜、冰雪、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 等 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暗现实。对冷酷现实的强烈否定 Nhomakorabea理想
光明
美好
幸福
寒冷严酷
温馨美好
星星变奏曲
向往光明 否定现实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诵读诗歌
标示节奏、重音, 体会语气、语调。
品读体悟
1、诗中几次出现星 星,星星又象征了 什么呢?诗人反复 咏叹星星表达了怎 样的渴望?
2、这首诗有哪些生 动的意象?并简要 分析其蕴涵的意境 及其内涵。
谈谈星星的形象
“星星”在这里象征光明、诗意、春天、温暖和 希望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达诗人对光明的渴望。
星星变奏曲
朦胧诗派诗人 江河
朦胧诗: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 期的“地下文学”。它是新时期一个非 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 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 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 的审美价值的产物。对人的自我价值的 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 唤,对人的自由心灵的探求构成朦胧诗 的思想核心。代表人物有舒婷、顾城、 江河、食指.
写作背 景
本诗写于1980年,也是诗人首次发 表的诗作。诗人经历了恶梦一样的 “文革”十年,目睹了专职的残酷和 人情亲情的被毁灭,因此对“文革” 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回想黑 暗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质朴的愿 望,因此写下了此诗,寄托了诗人美 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 这是诗人思考历史、人和现实的表现。
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 和隐喻性,是朦胧诗艺术表现 上的重要特征。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发表处女作
《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 等,他的诗作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 《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 《太阳和他的反光》赢得了社会的瞩目。 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