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PN结正向压降温度特性及正向伏安特性的研究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N 结正向压降温度特性
及正向伏安特性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PN 结正向压降随温度变化的基本关系式,了解用PN 结测温的方法。
2.在恒流供电条件下,测绘PN 结正向压降随温度变化曲线,并由此确定其灵敏度和被测PN 结材料的禁带宽度。
3.了解二极管的正向伏安特性,测量波尔兹曼常数。
二、实验原理
(一)PN 结正向压降与温度的关系
理想PN 结的正向电流I F 和压降V F 存在如下近似关系 )exp(kT
qV Is I F F = (1) 其中q 为电子电荷;k 为波尔兹曼常数;T 为绝对温度;Is 为反向饱和电流,它是一个和PN 结材料的禁带宽度以及温度等有关的系数,可以证明
])
0(ex p[kT qV CT Is g r -= (2)
(注:(1),(2)式推导参考 刘恩科 半导体物理学第六章第二节)
其中C 是与结面积、掺质浓度等有关的常数:r 也是常数;V g (0)为绝对零度时PN 结材料的导带底和价带顶的电势差。 将(2)式代入(1)式,两边取对数可得
11)0(n r F g F V V InT q kT T I c In q k V V +=-⎪⎪⎭
⎫ ⎝⎛-= (3)
其中
()
r
n F g InT q KT V T I c In q k V V -=⎪⎪⎭⎫ ⎝⎛-=11)0( 这就是PN 结正向压降作为电流和温度函数的表达式,它是PN 结温度传感器的基本方程。令I F =常数,则正向压降只随温度而变化,但是在方程(3)中,除线性项V 1外还包含非线性项V n1项所引起的线性误差。
设温度由T 1变为T 时,正向电压由V F1变为V F ,由(3)式可得
[]r
n F g g F T T q kT T T V V V V ⎪⎪⎭⎫ ⎝⎛---=1111)0()0( (4) 按理想的线性温度影响,V F 应取如下形式:
)(111T T T
V V V F F F -∂∂+=理想 (5) T
V F ∂∂1等于T 1温度时的T V F ∂∂值。 由(3)式可得
r q
k T V V T V F g F ---=∂∂111)0( (6) 所以
()[]
()r T T q k T T V V V T T r q k T V V V V F g g F g F 1111111)0()0(----=-⎥⎦⎤⎢⎣⎡---+= 理想 (7)
由理想线性温度响应(7)式和实际响应(4)式相比较,可得实际响应对线性的理论偏差为
()r F T T Ln q kT T T r q k V V )(1
1+--=-=∆理想 (8) 设T 1=300°k ,T=310°k ,取r=3.4*,由(8)式可得∆=0.048mV ,而相应的V F 的改变量约20mV ,相比之下误差甚小。不过当温度变化范围增大时,V F 温度响应的非线性误差将有所递增,这主要由于r 因子所致。
综上所述,在恒流供电条件下,PN 结的V F 对T 的依赖关系取决于线性项V 1,即正向压降几乎随温度升高而线性下降,这就是PN 结测温的依据。必须指出,上述结论仅适用于杂质全部电离、本征激发可以忽略的温度区间(对于通常的硅二极管来说,温度范围约-50℃—150℃)。如果温度低于或高于上述范围时,由于杂质电离因子减小或本征载流子迅速增加;V F —T 关系将产生新的非线性,这一现象说明V F —T 的特性还随PN 结的材料而异,对于宽带材料(如GaAs )的PN 结,其高温端的线性区则宽;而材料杂质电离能小(如InSb )的PN 结,则低温端的线性范围宽,对于给定的PN 结,即使在杂质导电和非本征激发温度范围内,其线性度亦随温度的高低而有所不同,这是非线性项V n1引起的,由V n1对T 的二阶导数dT dV T dT V d n n 12
121可知=的变化与T 成反比,所以V F -T 的
线性度在高温端优于低温端,这是PN 结温度传感器的普遍规律。此外,由(4)式可知,减小I F ,可以改善线性度,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两种:
1、对管的两个be 结(将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短路与发射极组成一个PN 结),分别在不同电流I F1,I F2下工作,由此获得两者电压之差(V F1- V F2)与温度成线性函数关系,即
2
121F F F F I I In q kT V V =- (9) 由于晶体管的参数有一定的离散性,实际与理论仍存在差距,但与单个PN 结相比其线性度与精度均有所提高,这种电路结构与恒流、放大等电路集成一体,便构成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
2、 Okira Ohte 等人提出的采用电流函数发生器来消除非线性误差。由(3)式可知,非线性误差来自T r 项,利用函数发生器,使I F 比例于绝对温度的r 次方,则V F —T 的线性理论误差为∆=0,实验结果与理论值颇为一致,其精度可达0.01℃。
(二)PN 结的伏安特性及玻尔兹曼常数测量
由半导体物理学可知,PN 结的正向电流-电压关系满足:
[]1/0-=KT eU e I I (10)
式(10)中I 是通过PN 结的正向电流,I 0是反向饱和电流,在温度
恒定是为常数,T 是热力学温度,e 是电子的电荷量,U 为PN 结正向压降。由于在常温(300K)时,kT /e ≈0.026v ,而PN 结正向压降约为十分之几伏,则KT eU e
/>>1,(10)式括号内-1项完全可以忽略,于是有:
KT eU e I I /0= (11)
也即PN 结正向电流随正向电压按指数规律变化。若测得PN 结I-U 关系值,则利用(10)式可以求出e /kT 。在测得温度T 后,就可以得到e /k 常数,把电子电量作为已知值代入,即可求得玻尔兹曼常数k 。
在实际测量中,二极管的正向I-U 关系虽然能较好满足指数关系,但求得的常数k 往往偏小。这是因为通过二极管电流不只是扩散电流,还有其它电流。一般它包括三个部分:
[1]扩散电流,它严格遵循(11)式;
[2]耗尽层复合电流,它正比于KT eU e 2/;
[3]表面电流,它是由Si 和SiO 2界面中杂质引起的,其值正比
于mKT eU e /,一般m >2。
因此,为了验证(11)式及求出准确的e /k 常数,不宜采用硅二极管,而采用硅三极管接成共基极线路,因为此时集电极与基极短接,集电极电流中仅仅是扩散电流。复合电流主要在基极出现,测量集电极电流时,将不包括它。实验中若选取性能良好的硅三极管,并且又处于较低的正向偏置,这样表面电流影响也完全可以忽略,所以此时集电极电流与结电压将满足(11)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