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鞭效应”的主要危害及其对策
牛鞭效应
2 “牛鞭效应”的危害及成因分析2.1 “牛鞭效应”的危害“牛鞭效应”产生的后果,不仅仅是各个节点企业的库存增大,利润下降,占用资金,同时也导致了企业经营风险增大以及整个供应链运作的低效率。
资源的无效率利用,使得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的计划和管理难度增大。
除此之外,还可能造成以下的一些危害,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1)从分销商到生产商接到的订单的变动性要比顾客需求的变动性大得多,使得生产企业进入无序状态,无法了解市场真正的需求量;(2)当某种产品大量销售时,供应链的库存却无法做到迅速减少,造成流动资金的大量占用和固定资产利润率低下;(3)各个节点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是从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考虑,因此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利益很难维护;(4)由于“牛鞭效应”而导致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不信任增加,合作最终变成短期行为,不利于供应链联盟的形成和发展。
2.2 “牛鞭效应”的成因分析根据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一些实际案例,通过分析研究,一般认为,“牛鞭效应”的成因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1)需求预测更正。
由于客户对于需求的修订,而使得上游各个节点企业相应地修订需求,最终导致实际需求远远高于生产量。
(2)订单批量决策。
出于库存和运输费用的考虑,下游企业会在一定时间段内进行订货,而且考虑最佳定购批量,同时减少定购次数,以降低成本。
(3)价格波动。
上游企业为了刺激订货,采用促销策略,实施价格折扣、价格折让等方法,由此引起需求的不稳定性,无法确定市场的真正需求量。
(4)短缺博弈。
产品在市场上的供应大于需求时,订货量减少或消失;而当需求大于供应时,订货量会剧烈增加,让生产企业无法确切掌握市场的实际需求。
(5)提前期。
下游企业的定购提前期也是影响各个节点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因素。
提前期越长,对企业的定购点和安全库存的影响越大,同时也降低了需求信息的时效性。
(6)供应链的结构。
供应链越长,供应商离消费者越远,对需求的预测越不准确,同时需求信息的扭曲程度越大,“牛鞭效应”越明显。
“牛鞭效应”论文
牛鞭效应摘要本文是分析供应链需求放大的现象——“牛鞭效应”,分别从“牛鞭效应”的主要危害与基本对策两方面,来说明对供应链的影响。
首先统计了近年来的需求数据,并用Excel经计算,确定了需求预测,对本文的分析更有说服力。
其次从供应链的作用意义上考虑,通过对比分析,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战略联盟,才会使供应链长期稳定发展。
第三从牛鞭效应的源头考虑,并对一些数据的处理,发现产生牛鞭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库存的过多,导致仓库失去了市场传感器的作用,从而信息不对称,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效应。
最后用博弈的方法整理了这一文章。
【关键词】:Excel需求预测战略联盟存储管理博弈问题重述由于牛鞭效应对供应链的管理及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具体来分析这一效应是很有实际意义的,从而提出合理建议与措施。
问题一: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
①信息的局限。
②订货时间到到货时间太长。
问题二:牛鞭效应的危害。
①增加了生产成本。
②增加了库存成本。
③延长了供应链的补给供货期。
④提高了供应链的运输成本。
⑤提高了供应链和送货与进货相关的劳动力成本。
问题三:对策,通过分析问题一与问题二,给出相应的措施。
①实现信息共享。
②改善操作作业。
③稳定价格。
④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问题分析“牛鞭效应”是市场营销中普遍存在的高风险现象,是销售商与供应商在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库存责任失衡和应付环境变异等方面博弈的结果,增大了供应商的生产、供应、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不稳定性。
最早注意到供应链中这种需求波动逐级放大现象的人是J.Forrester, 早在1961年他就根据系统动力学理论,对一个三阶段四节点的供应链系统进行分析,指出对于季节性商品,制造商觉察到的需求变化远远超过顾客的需求变化,供应链内部的结构、策略和相互作用是导致需求变动放大的原因。
Sterman设计了“啤酒博弈”的课堂游戏(1989),从人的行为研究出发,认为决策者对反馈信息的误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供应链:牛鞭效应现象及其对策
供应链:牛鞭效应现象及其对策摘要:本文介绍了牛鞭效应的发生现象及其理论依据。
介绍了其产生原因以及缓解办法,并提出了利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牛鞭效应;供应链管理;供应商管理库存牛鞭效应是供应链管理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自20世纪此类现象被发现,该现象的产生原因就一直被研究,而且很多研究者已经提出了相关对策。
本文对于牛鞭效应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最新的解决方法。
一、牛鞭效应的介绍牛鞭效应由英文“bullwhip effect”而来,是对需求信息扭曲在供应链中传递的一种形象的描述。
因为这种形象与我们在挥动鞭子时手轻微用力,鞭梢就会出现大幅摆动的现象类似,故形象描述为“牛鞭效应”,即需求放大效应。
牛鞭效应的基本思想是:当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上的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者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
当信息达到最源头的供应商时,其所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
关于牛鞭效应有一个经典的案例,某着名公司在考察其某种产品的订购分布的规律时发现,虽然最终消费者对于该产品的消费比较稳定,零售商的销售波动也不大,但厂家从经销商那里得到的订购量却出现大幅波动,受到此类的信息扭曲的影响,厂家向供应商的订货量波动幅度就更大。
同样,许多企业也发生这种供应链上最终用户的需求沿供应链上游前进过程中波动程度逐级放大的现象。
在萨斯期间,我国国民大量的购买口罩、消毒水等抗病毒物品,而这种需求在零售商那里得到反映。
很长一段时间,零售商大量的购入口罩、消毒水这些抗病毒物品。
但当萨斯接近尾声时,这些物品大量的囤积,以至于零售商不得不花精力来处理这些物品以免库存大量增加。
而对于供应商而言,因为受到零售商利好消息的影响,也大量的购入生产原料,加大马力生产,最终由于萨斯的很早的结束,如口罩、消毒水这些抗病毒物品库存大大的增加。
为了降低此类抗病毒物品的库存,许多零售商不得不进行折价甩卖活动。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案例分析摘要本文阐述了“牛鞭效应”的定义,“牛鞭效应”是指需求信息在从供应链下游传向上游的过程中发生的放大现象,介绍了“牛鞭效应”的提出以及以前的一些研究成果。
本文还具体的说明了“牛鞭效应”在供应链中将消费需求一级一级的放大,导致生产商无法计算产量,对各级经销商都产生了影响。
“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主要有六种,分别是:需求预测;库存策略;流通环节;提前期;促销策略;短缺博弈行为。
文章详细说明了这六种原因如何产生“牛鞭效应”,以及它所带来的危害:(1)从分销商到生产商接到的订单的变动性要比顾客需求的变动性大得多, 使得生产企业进入无序状态, 无法了解市场真正的需求量;(2)当某种产品大量销售时, 供应链的库存却无法做到迅速减少, 造成流动资金的大量占用和固定资产利润率低下;(3)各个节点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 而不是从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考虑, 因此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利益很难维护;(4)由于“牛鞭效应”而导致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不信任增加, 合作最终变成短期行为, 不利于供应链联盟的形成和发展。
“牛鞭效应”的弱化方法有:提高最终用户需求信息的透明度;缩短提前期;减少供应链的流通环节;减少价格的波动;建设起战略性伙伴关系。
这几种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
关键词:牛鞭效应;供应链;危害;弱化方法。
一、“牛鞭效应”的定义1.1 名称英文名称:Bullwhip effect,在管理学上俗称“牛鞭效应”,动力系统中常称为“蝴蝶效应”。
1.2 定义营销过程中的需求变异放大现象被通俗地称为“牛鞭效应”。
指供应链上的信息流从最终客户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的时候,由于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渐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
由于这一现象很像我们在挥动牛鞭时,只要手腕稍稍用力,鞭梢就会出现大幅度的摆动,所以被人们形象的称之为“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是市场营销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高风险现象,它直接加重了供应商的供应和库存风险,甚至扰乱生产商的计划安排与营销管理秩序,导致生产、供应、营销的混乱,解决“牛鞭效应”难题是企业正常的营销管理和良好的顾客服务的必要前提。
浅析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和解决措施
浅析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和解决措施作者:李方方来源:《商》2014年第06期摘要: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影响整个供应链效益的提高,由于供应链末端消费者需求量发生微小变化,透过整个系统的加乘作用,很有可能对另一端产生极大的影响,即制造商会产生很大的需求波动。
信息在沿供应链传播时存在失真、扭曲。
因此,对“牛鞭效应”的研究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研究“牛鞭效应”的定义,“牛鞭效应”对供应链整体效益的影响,进一步探究“牛鞭效应”的成因,并寻求解决方法以缓解“牛鞭效应”对供应链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成因;危害;措施;牛鞭效应1.引言1980年之后,随着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科技的发展,单个企业竞争的竞争优势明显减弱,这让企业意识到充分调动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的必要性,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是未来竞争制胜的关键。
供应链管理己成为21世纪企业适应全球竞争有效途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必须通过组成供应链,增强供应链的柔性、低成本性,形成不可分离的整体,才能增强自身竞争力。
未来竞争的关键不是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间的竞争。
对供应链研究的程中,发现一种现象严重影响供应链效益的提高,产品需求订货量的波动程度远大于产品实际市场销量变化程度,信息在沿供应链传播时存在失真、扭曲,这就是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
[1]牛鞭效应的信息扭曲很大程度上导致库存积压,库存成本的增加和流动资本减少,直接影响着企业效益,无法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影响供应链竞争力。
为了缓解“牛鞭效应”对供应链效益的影响,必须找到“牛鞭效应”的起因并寻求应对措施。
2.“牛鞭效应”的定义产品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需要经过多个不同的环节,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链条里的所有环节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
消费者在整个供应链中处于下游终点的地位,而消费者对许多商品的需求是起伏不定的,由于供应链的固有属性,供应链末端消费者需求量发生微小变化,透过整个系统的加乘作用,很有可能对另一端产生极大的影响,即制造商会产生很大的需求波动。
牛鞭效应的解决方案
牛鞭效应的解决方案篇一:牛鞭效应解决方案第*小组1、VMI是一种好的解决牛鞭效应的手段,但是这里,我们也可以使用JMI管理模式,以实现供应商与核心企业之间风险公担,共同管理库存,也可以避免核心企业独自管理,风险相对过大的危机。
2、当然还有个方法,就是在市场发布信息后,让装配车间制造一份模板,这样可以对先送达的零件(字母)进行装配,不用安装顺序逐个装配。
当然,这个制造模板的过程,装配部门完全可以再核心企业向供应商发布市场信息的同时,自己制作。
这样可以防止因制作模板而浪费时间)3、据实验观察,每个供应商的效率是不同的,除了一开始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考核确定战略同盟关系后,还应该对供应商的具体制作提供员工培训等等,提高员工的效率;同时,核心企业也可以指定绩效考核奖励制度,每年末都对供应商进行评选、奖励。
4、实验中,供应商对于下游加工企业都是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库存管理,也没有对任何企业的加工操作流程进行监控和指导,这样导致了供应链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创造力,影响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供应商必须能够区分不同企业在供应链中能够创造的价值有多少,正确地选择关键型伙伴作为核心企业结成战略合作关系。
5、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各制造企业都采取自己承包货物的配送问题,把各制造企业每次采购的时间相加便很明显得看出配送效率很。
在当代竞争压力下,企业供应链管理可以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有效利用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提供的服务进行物流体系重构。
6、创建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化供应链,实现供应链中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
7、供应商可根据各个制造商的生产作业量大小(例如:字母的多少)进行库存分配的先后问题,给于生产作业量大的企业先分配货物,让它们首先领到原材料进行加工,这样到最后,作业量大的制造商与作业量小的制造商可以同时完成制造过程,避免了到最后,因为部分制造商未完成任务而影响供应链总体效率。
篇二: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产生和解决方法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产生及其解决方法摘要:作为21世纪增强企业竞争力最主要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之一,供应链管理目前已经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与企业界的普遍重视。
供应链管理上的牛鞭效应的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消除方法
供应链管理上的牛鞭效应的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消除方法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方差放大)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
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很像很一根甩起的赶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最下游的客户端相当于鞭子的根部,而最上游的供应商端相当于鞭子的梢部,在根部的一端只要有一个轻微的抖动,传递到末梢端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
在供应链上,这种效应越往上游,变化就越大,距终端客户越远,影响就越大.这种信息扭曲如果和企业制造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叠加在一起,将会导致巨大经济损失。
一、牛鞭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供应链上,常会遇到尽管某种产品的末端市场需求变动不大,但上游的需求波动却很大的情况。
例如,宝洁公司在研究“尿不湿"的市场需求时发现,该产品的零售数量相当稳定,波动性并不大。
但在考察分销中心的订货情况时,却发现其定单的变动程度比零售数量的波动要大得多,而分销中心是根据销售商订货需求量的汇总进行订货的。
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零售商为了能够应付客户需求增加的变化,往往在历史和现实销售情况的预测订货量上,作一定放大后再向批发商订货,而批发商也出于同样的考虑,进行加量订货。
这样,虽然客户需求波动不大,但层层加量订货就将实际需求逐级放大了.例如,某零售商销售某产品的历史最高月记录为100件,为应付即将到来重大节日的销售不断货,他会在此基础上增加x件,订货量为(1+x%)100件;他的上一级批发商同样也会在其订货基础上增加y件,因此,向生产商订货的数量就变成了(1+x%+y%)100件;生产商为了保证供货,必须要按大于该订货的数量进行生产,这样一层层地增加,就导致“牛鞭效应”。
产生牛鞭效应的原因主要来自8个方面:1.需求预测修正。
供应链上成员采用不同的预测模型作各自的预测,所采用的数据仅限于下游客户的直接定单,对未来的掌握度极,因而常在预测值上加上一个修正增量作为订货数量,产生了需求的虚增;2.价格波动。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法 解析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法来源:物流天下作者:佚名日期:2009年06月16日访问次数:随着市场全球化和竞争的不断加剧,有人曾在20世纪就预言了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我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于供应链的定义是:“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由此可见,供应链是一个集成了多家企业的价值增值链。
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随着市场全球化和竞争的不断加剧,有人曾在20世纪就预言了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我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于供应链的定义是:“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由此可见,供应链是一个集成了多家企业的价值增值链。
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跨企业的协作,供应链包含了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不仅是一条联结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和价值链,而是一条增值链。
提高整条供应链的增值能力,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成为各节点企业共同的目标。
尽管如此,在供应链的实际运作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如预测的不准确,导致对需求的难以把握;信息的不透明,导致供给不稳定;因为企业之间的诚信还没有完全建立,企业之间的合作性与协调性差,供应链中的主导企业很难发挥作用;供应的缺乏,生产与运输作业的不均衡、库存居高不下,成本过高等现象。
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
由于牛鞭效应是从下游客户端逐级向上游转嫁风险的结果,因而它会危害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导致总库存增加、生产无序和失衡,业务流程阻塞,资源浪费、市场混乱和风险增大。
由此可见,牛鞭效应的存在,已经成为削弱供应链的增值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主要负面因素。
因此,研究牛鞭效应,并消除它对于供应链的负面影响就是本论文要研究的内容。
1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分析1.1 何谓“牛鞭效应”1995年,宝洁公司(P&G)管理人员在考察婴儿一次性纸尿裤的订单分布规律时,发现一定地区的婴儿对该产品的消费比较稳定,零售商那里的销售量的波动也不大,但厂家经销商那里得到的订货量却出现大幅度波动,同一时期厂家向原材料供应商的订货量波动幅度更大,这一现象与我们挥动鞭子时手腕稍稍用力,鞭梢就会出现大幅动摆动的现象相类似。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现象分析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现象分析作者:胡云清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24期摘要: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对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水平造成严重影响,它的存在会使企业难于把握市场需求,致使库存积压严重,使得整个供应链运作效率低下,因此多年来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
介绍了牛鞭效应的发生现象及其理论依据,并介绍了其产生原因以及缓解办法。
关键词:供应链;牛鞭效应;信息共享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4-0017-021牛鞭效应概述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21世纪不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问的竞争。
供应链管理思想已成为当今企业竞争的重要指导思想。
它从整个链条的角度对所有节点企业的资源进行集成和协调,强调战略伙伴协同、信息资源集成、快速市场响应及为用户创造价值等。
但在供应链上,常常存在着如预测不准确、需求不明确、供给不稳定、企业问合作性与协调性差,造成供应缺乏、生产与运输作业不均衡、库存居高不下、成本过高等现象。
这些都会对供应链的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引起这些问题的根源有许多,但主要原因之一是“牛鞭效应”(Bull—whipEffect)。
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术语,又称为“需求变异加速放大原理”,是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Hau L.Lee教授对需求信息扭曲在供应链中传递的一种形象描述。
因为这种形象与我们在挥动鞭子时手轻微用力,鞭梢就会出现大幅摆动的现象类似,故形象描述为“牛鞭效应”。
其基本思想是:当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上的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者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
当信息达到最源头的供应商时,其所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
2“牛鞭效应”的危害“牛鞭效应”反映出供应链上需求的不同步现象,它揭示了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看到的是非实际的”。
“牛鞭效应”论文 tenify
牛鞭效应摘要本文是分析供应链需求放大的现象——“牛鞭效应”,分别从“牛鞭效应”的主要危害与基本对策两方面,来说明对供应链的影响。
首先统计了近年来的需求数据,并用Excel经计算,确定了需求预测,对本文的分析更有说服力。
其次从供应链的作用意义上考虑,通过对比分析,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战略联盟,才会使供应链长期稳定发展。
第三从牛鞭效应的源头考虑,并对一些数据的处理,发现产生牛鞭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库存的过多,导致仓库失去了市场传感器的作用,从而信息不对称,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效应。
最后用博弈的方法整理了这一文章。
【关键词】:Excel需求预测战略联盟存储管理博弈问题重述由于牛鞭效应对供应链的管理及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具体来分析这一效应是很有实际意义的,从而提出合理建议与措施。
问题一: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
①信息的局限。
②订货时间到到货时间太长。
问题二:牛鞭效应的危害。
①增加了生产成本。
②增加了库存成本。
③延长了供应链的补给供货期。
④提高了供应链的运输成本。
⑤提高了供应链和送货与进货相关的劳动力成本。
问题三:对策,通过分析问题一与问题二,给出相应的措施。
①实现信息共享。
②改善操作作业。
③稳定价格。
④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问题分析“牛鞭效应”是市场营销中普遍存在的高风险现象,是销售商与供应商在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库存责任失衡和应付环境变异等方面博弈的结果,增大了供应商的生产、供应、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不稳定性。
最早注意到供应链中这种需求波动逐级放大现象的人是J.Forrester, 早在1961年他就根据系统动力学理论,对一个三阶段四节点的供应链系统进行分析,指出对于季节性商品,制造商觉察到的需求变化远远超过顾客的需求变化,供应链内部的结构、策略和相互作用是导致需求变动放大的原因。
Sterman设计了“啤酒博弈”的课堂游戏(1989),从人的行为研究出发,认为决策者对反馈信息的误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牛鞭效应”的主要危害及其对策
摘要:介绍了供应链需求放大现象“牛鞭效应”的概念,深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阐述了“牛鞭效应”的主要危害,提出了一些缓解“牛鞭效应”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牛鞭效应;需求预测;战略联盟;库存管理;博弈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论文格式供应链由于具有开放性、动态性、集成性、群体性和分布性等特点,因此在供应链中有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这给供应链管理,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控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其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
一、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供应链是一个包括满足顾客需求而产生的所有直接和间接环节的体系。
因此供应链是由顾客需求来推动的。
供应链成员在决策时都是直接利用来自下游的需求信息进行预测并向上游企业订货,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前趋和后继间的订货问题。
然而当下游需求发生变化时,由于供应链信息传递的时间和准确性上的误差会产生信息曲解,沿着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制造商逆流而上,并逐渐扩大,在达到最终源头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信息严重失真、扭曲,这种现象被称为供应链中的需求放大,又称为“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需求预测表面上看,“牛鞭效应”表现为需求的不确定性,但实质上,这种不确定性是由于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转递过程中被扭曲放大的结果。
在传统中,供应链的成员为了确定理想的库存水平和订货数量,总是将下游的需求信息作为自己需求预测的依据,一般利用移动平均或指数平滑等方法进行预测。
一方面,预测方法本身属性的趋势性,不可能精确地预测变化着的需求市场的未来;另一方面,企业在考核绩效管理、绩效规划指标时,从来都是有增无减地要求,因此,沿着供应链向上游移动时,各成员获得的需求信息与实际的顾客需求信息产生越来越大的偏差。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成因及其对策分析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成因及其对策分析“牛鞭效应”在供应链管理中不可能被根本消除,只能弱化。
本文在介绍了“牛鞭效应”概念及其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牛鞭效应”的成因,提出了4项弱化“牛鞭效应”的对策。
标签:供应链管理牛鞭效应成因对策一、牛鞭效应的存在及定义1995年,宝洁公司管理人员在考察婴儿一次性纸尿裤的订单分布规律时,发现一定地区的婴儿对该产品的消费比较稳定,零售商那里销售量的波动也不大,但厂家从经销商那里得到的订货量却出现大幅度波动,同一时期厂家向原材料供应商的订货量波动幅度更大。
这一现象与我们在挥动鞭子时手腕稍稍用力,鞭梢就会出现的大幅度摆动的现象相类似。
于是,人们就将这种现象称为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
尽管学术界目前对牛鞭效应的定义表述不尽相同,但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到达最源头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导致其需求变异系数比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变异系数大得多。
由于这种需求信息扭曲效应的影响,上游供应商往往维持比下游供应商更高的库存水平。
二、牛鞭效应的危害1.库存积压被扭曲的需求信息使供应链上各结点企业都相应地增加库存。
例如,在美国,许多制药企业的供应链中有双倍的库存,而像计算机行业的集成电路的供应链可能积存超过一年的供应量。
2.额外成本增加生产计划的不确定性使得各结点企业不得不频繁地修改生产计划,预期之外的短期产品需求导致了额外成本,如加班费用、加快运输的费用等,最终导致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上升。
3.服务水平下降扭曲失真的信息使各结点企业很难对市场需求做出准确的预测和正确的决策,生产能力闲置或过度使用,从而产生短缺与过剩交替,甚至产品过时的现象,无法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导致对客户服务水平的降低。
牛鞭效应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一.牛鞭效应的概念“牛鞭效应”,也称需求放大效应,是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Hau L.Lee教授对需求的信息扭曲(information distortion)在供应链中传递的一种形象描述。
早在20世纪50年代Forrester教授就发现这一现象,即微小的市场波动会造成制造商在进行生产计划时遇到巨大的不确定性。
后来许多实证研究与企业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广泛的存在于制造业的供应链结构中。
例如,宝洁公司在推广“帮宝适”牌“尿不湿”时,研究人员在考察产品市场运作环节时发现的一个有趣现象:尽管最终顾客需求变动并不大,但是各零售商和批发商的库存和延期交货水平的波动却很大。
这种现象有点类似于养牛人挥鞭的情形:养牛人在挥动牛鞭赶牛时,他的手腕只要稍稍用力,牛鞭的稍部就会有较大幅度的摆动,因此业界研究人员将这种随着往供应链上游前进而需求变动程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牛鞭效应”。
这是对需求信息扭曲在供应链中传递的一种形象的描述。
“牛鞭效应”的基本思想是:当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制定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
当信息达到最源头的供应商时,其所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往往会发生很大的偏差。
由于这种需求放大效应的影响,上游供应商一般需要维持比下游供应商更高的库存水平。
在供应链中,每一个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信息都有一个信息的扭曲,并且这种扭曲程度沿着供应链向上游不断扩大,使订货量的波动程度沿供应链不断扩大。
很显然,这种现象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产品的库存水平提高、服务水平下降、供应链的总成本过高以及定制化程度低等问题,这必然降低供应链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因而减少“牛鞭效应”的负面影响,进而提高供应链敏捷性,降低供应链的成本、缩短产品的供货时间等问题是提高供应链管理效果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一种最新手段。
二.“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1994年一1997年美国的Hau L.Lee教授对“牛鞭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把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四个方面:需求预测、批量订货、价格波动、限量供应和短期博弈。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法-----------解析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法来源:物流天下作者:佚名日期:2009年06月16日访问次数:随着市场全球化和竞争的不断加剧,有人曾在20世纪就预言了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我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于供应链的定义是:“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由此可见,供应链是一个集成了多家企业的价值增值链。
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随着市场全球化和竞争的不断加剧,有人曾在20世纪就预言了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我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于供应链的定义是:“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由此可见,供应链是一个集成了多家企业的价值增值链。
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跨企业的协作,供应链包含了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不仅是一条联结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和价值链,而是一条增值链。
提高整条供应链的增值能力,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成为各节点企业共同的目标。
尽管如此,在供应链的实际运作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如预测的不准确,导致对需求的难以把握;信息的不透明,导致供给不稳定;因为企业之间的诚信还没有完全建立,企业之间的合作性与协调性差,供应链中的主导企业很难发挥作用;供应的缺乏,生产与运输作业的不均衡、库存居高不下,成本过高等现象。
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
由于牛鞭效应是从下游客户端逐级向上游转嫁风险的结果,因而它会危害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导致总库存增加、生产无序和失衡,业务流程阻塞,资源浪费、市场混乱和风险增大。
由此可见,牛鞭效应的存在,已经成为削弱供应链的增值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主要负面因素。
因此,研究牛鞭效应,并消除它对于供应链的负面影响就是本论文要研究的内容。
1供应链中“牛鞭效应”分析1.1何谓“牛鞭效应”1995年,宝洁公司(P&G)管理人员在考察婴儿一次性纸尿裤的订单分布规律时,发现一定地区的婴儿对该产品的消费比较稳定,零售商那里的销售量的波动也不大,但厂家经销商那里得到的订货量却出现大幅度波动,同一时期厂家向原材料供应商的订货量波动幅度更大,这一现象与我们挥动鞭子时手腕稍稍用力,鞭梢就会出现大幅动摆动的现象相类似。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成因与弱化措施
国许多企业都存在人力资源配置过多的情况,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在自身负担沉重的情况下,资本又成为企业的又一瓶颈。
企业一旦争取到一点贷款,首先考虑的是职工的工资,而用于生产的资金则微不足道。
因此,在这种人力资源配置过多的情况下,人力资源的边际效用已处在递减阶段。
也就是说,当劳动力投入达到一定限度后,其边际效益将出现递减甚至为负,即:L>L2时,MP<0。
这就是经济学中单一投入要素生产的第三阶段,是生产不合理的阶段。
此时,再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为负数,也就是说,这时投入劳动其结果引起总产量递减,收益减少,导致企业亏损。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的情况都处于这一阶段,一岗多人,因人设岗,任人唯亲,骨干流失。
而企业真正需要的一线技术性员工,科技人员和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却无法上岗。
这种该下岗的下不了,该上岗的上不来的现象至今还困扰着不少企业,一方面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通过运用边际理论对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进行分析得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时,不仅要注意员工个人能力的发挥,还要从战略的角度考虑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的效用。
企业在配置人力资源时既要考虑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均衡,还需考虑人力资源内部不同人员之间的均衡,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边际效用,达到人力资源整体效用最大化。
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兼顾企业各个方面的协调。
因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时,应全面考虑,并综合运用上述理论和方法,以达到企业人力资源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1] 丁溪.知识经济[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2] 张述国.并购企业人力资源整合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 李红梅.国有企业中人力资源配置的分析研究[J ].中国水运,2007,6:75~76.论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成因与弱化措施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樊世清 于泽 蔡信晓摘 要:弱化“牛鞭效应”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如何应对图书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2019年文档
如何应对图书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是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
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很像一根甩起的赶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
最下游的客户端相当于鞭子的根部,而最上游的供应商端相当于鞭子的梢部,在根部的一端只要有一个轻微的抖动,传递到末梢端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
在供应链上,这种效应越往上游,变化就越大;距终端客户越远,影响就越大。
这种信息扭曲如果和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叠加在一起,将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受图书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近几年来图书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牛鞭效应”已经成为图书供应链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已经严重影响到出版社的发展和创新。
全面实现图书供应链的供求信息的共享,进一步提高和优化整个图书供应链的增值能力和服务能力,是出版社控制和减弱图书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有效对策。
一、“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1.习惯性的需求信息预测在图书供应链中,出版社对市场的需求信息预测主要以各分销商为其提供的需求信息为依据,出版社一般采用指数平滑法或移动平均法来对需求信息加以分析和研究,并习惯性地根据历史信息和经验对图书的未来需求作出相应的预测。
分销商一般情况下是根据零售书店的订货数量以及自身的安全库存点来预测本地区读者的需求,而图书的零售书店也是根据终端读者的需求预测和自身的安全库存点来预测数量。
这些需求的多重预测经过各分销商和零售商习惯性层层加码和放大,其结果是需求的预测数逐步被潜意识放大,使预测的需求量比实际大得多,最后导致出版社的需求预测比较大。
这种习惯性的需求信息预测和夸大订货量会把整个供应链卷入到“牛鞭效应”的漩涡之中。
2.潜意识批量订货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图书营销模式是寄销制,即出版社先发货到分销商销售半年或一年后,先退货再陆续结款,所有的风险几乎都由出版社承担,这就使分销商潜意识加大批量订货,他们既不用承担图书销售中的风险又可以掌握其主动权。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牛鞭效应”综合防治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牛鞭效应”综合防治【摘要】供应链上的需求信息变异放大现象被称作“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产生的诱因可归结为两大方面,一是由于供应链上的成员单位只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导致“牛鞭效应”;二是因为信息阻塞,造成信息在处理与传递中发生失真,从而导致“牛鞭效应”。
如果不积极地防控和治理“牛鞭效应”,就会削弱供应链的增值能力和竞争力。
有效抑制和化解“牛鞭效应”的对策归结起来就是:加强供应链的协同管理,采取各种措施保证需求信息的真实可靠和需求信息的及时传递。
【关键词】SCM 供应链管理牛鞭效应信息管理一、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现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随着竞争的加剧,竞争将不再单纯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有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所谓供应链,就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
它是一个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单靠企业自身的实力是相当困难的。
企业之间通过供应链彼此联系起来,优势互补,达到群体共存。
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联结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和价值链,也是一条增值链。
可是,“牛鞭效应”的存在削弱了供应链的增值能力和竞争力。
P&G(宝洁)公司在研究纸尿裤市场的需求时发现:产品在零售时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波动性,但随着向上游推移,产品需求的波动越来越大。
零售商通常在考虑了平均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风险需求量向批发商订货;批发商不能获知实际需求数据,在零售商平均订货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风险库存量。
依次类推,到生产商或供应商处,波动幅度就越来越大。
这种因供应链下游消费需求轻微变动而导致上游企业较大波动的现象显示在图形上,很像一根甩起的赶牛鞭,手腕稍稍用力,鞭梢就会出现大幅度摆动,因此形象地称之为“牛鞭效应”(Bullwhip?E頔ffec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介绍了供应链需求放大现象“牛鞭效应”的概念,深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阐述了“牛鞭效应”的主要危害,提出了一些缓解“牛鞭效应”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牛鞭效应;需求预测;战略联盟;库存管理;博弈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论文格式供应链由于具有开放性、动态性、集成性、群体性和分布性等特点,因此在供应链中有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这给供应链管理,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控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其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
一、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供应链是一个包括满足顾客需求而产生的所有直接和间接环节的体系。
因此供应链是由顾客需求来推动的。
供应链成员在决策时都是直接利用来自下游的需求信息进行预测并向上游企业订货,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前趋和后继间的订货问题。
然而当下游需求发生变化时,由于供应链信息传递的时间和准确性上的误差会产生信息曲解,沿着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制造商逆流而上,并逐渐扩大,在达到最终源头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信息严重失真、扭曲,这种现象被称为供应链中的需求放大,又称为“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需求预测表面上看,“牛鞭效应”表现为需求的不确定性,但实质上,这种不确定性是由于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转递过程中被扭曲放大的结果。
在传统中,供应链的成员为了确定理想的库存水平和订货数量,总是将下游的需求信息作为自己需求预测的依据,一般利用移动平均或指数平滑等方法进行预测。
一方面,预测方法本身属性的趋势性,不可能精确地预测变化着的需求市场的未来;另一方面,企业在考核绩效管理、绩效规划指标时,从来都是有增无减地要求,因此,沿着供应链向上游移动时,各成员获得的需求信息与实际的顾客需求信息产生越来越大的偏差。
比如,销售商销售了1000个产品时,他可能会乐观地估计未来,或为了保证不断货,他会增加库存水平或订货数量达到1200个。
同样地,批发商、分销商也可能做出比以往更多库存的决策,传到制造商时,订单可能就是2000个,甚至更多。
而实际需求最多不会超过1100个,于是“牛鞭效应”也就产生了。
2.批量订购在供应链中,每个企业向上游企业订货时,总要考虑到进货成本和库存成本,并且会对库存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
一方面,减少订货频率,可降低订货、进货成本,因此企业总是要间隔一定周期或累计到一定程度后才向上游企业发出订单,这样就产生了批量订购;另一方面,由于存货耗尽以后,企业很难马上(及时)从其供应商那里获得补充,所以通常各企业在采用最佳经济批量订货(EOQ)时,并在交货期内要保持一定量的安全库存,即提前期。
其结果是预期的订货量将比需求量变大。
提前期越长,对需求信息的时效性及对安全库存的影响就越大。
而置身于供应链中的供应商,以接收的订单数量形成需求信息,又向自己的上游企业发出订货信息,从经销商→制造商→供应商溯流而上,订货量自然要比实际销售量大得多。
此外,订单通常都是随机分布的,当顾客的订单周期重叠、需求高度集中时,甚至导致“牛鞭效应”高峰的出现。
3.价格波动制造商通常会进行一些促销策略,比如降价折扣、数量折扣等。
对下游企业来说,如果库存成本小于由于折扣所获得的利益,那么在促销期间,他们为了获得大量含有折扣的商品,就会增加即期订货量,即提前购买日后所需的产品,而提前购买的结果是顾客所购买的数量并不反映他们的即时需求。
这样就引起了需求极大的不确定性,并且购买数量的波动较其消费量的波动大。
所以,价格波动会产生“牛鞭效应”。
4.短缺博弈短缺博弈又称为订单膨胀。
当商品出现短缺时,上游供应商通常只能局部满足下游销售商的订货需求,或根据客户订购的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限量供货,而下游销售商为了保证对其顾客需求的满足,会有意思地夸大市场需求,力图使得需求的虚夸数量与上游节点对订购数量削减比例的抵消。
当供不应求的情况得到缓解时,下游企业的订购量便会突然下降,甚至取消订单。
这种对潜在的限量进行博弈,会使下游企业产生过度反应,其结果是使上游企业无法区分这些需求增长的数据中有多少是由于市场真实需求而增加的,因而就不能从下游企业的订单中得到有关产品情况的真实需求信息。
另外,新产品往往其供应的不确定性也很大,一是消费者更愿意订购新潮热门产品而不考虑其所需;二是新产品定价高,周期短,需求波动大。
一旦出现这些情况,订单并不反映实际需求,即显“牛鞭效应”。
5.供应链的结构一般来说,供应链越长,供应商离消费者越远,经过各环节的传递及各企业安全库存的多层累加,加之处于同一节点的企业越多,需求信息的扭曲程度就越大,对需求的预测越不准确,“牛鞭效应”越明显。
二、“牛鞭效应”的主要危害牛鞭效应的产生说明供应链管理尚未达到优化的程度,其中仍然存在许多无效的活动,甚至是负面效应。
“牛鞭效应”的存在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后果:“牛鞭效应”使需求信息放大造成失真。
由于这种需求信息放大变异效应的影响,上游供应商往往需要维持比其下游需求更高的库存水平,以应付销售商订货的不确定性,从而人为地增大了供应链中上游供应商的生产、供应、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风险,库存成本上升,产品积压、资金占用,利润下降,削弱企业的竞争力,使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低下,甚至导致生产、供应、营销的混乱。
例如,制造商面临波动性很大的需求量信息时,就会给其生产安排带来许多困难,平稳性的生产计划难于实现,造成生产时紧时松乃至于处于停产状态。
急需时工厂为满足突然增加的需求量又不得不加班加点、仓促生产,不仅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反而还会造成生产成本的增长,影响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当制造商按照失真的信息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设计生产能力在于实际真实的需求量时,结果是生产能力利用率不高,使投资建设造成浪费。
相反,物流在供应链的上游节点向下游节点的流动过程中则出现逐级缩小的现象,使各节点储存许多不必要的库存。
这类库存完全是由于需求信息转递过程中的信息扭曲干扰所引起的,并不起需求的缓冲作用。
它一方面积压了大量的生产资金,另一方面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而面临产品过时或退役的风险。
当今企业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
要使一个供应链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就要控制好牛鞭效应。
三、缓解“牛鞭效应”的主要对策解决“牛鞭效应”的根本对策是整合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诚信机制,实现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使供应链中各个企业共同拥有一些知识或行为,如生产、销售、需求等信息等,从而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带来的风险,减少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
1.建立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信息共享系统“牛鞭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供应链系统中各企业对需求信息反应的滞延或放大。
建立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信息共享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供应链中共享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库存信息、可供销售量信息、订单信息、客户信息、计划信息和运输物流信息等。
以供应链管理为中心的企业,供应链中的各成员是一起满足市场需求的,提高供应链的可视性,是增强供应链集成性的关键。
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用覆盖整个供应链的决策系统代替缺乏柔性和集成度差的决策系统,使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都能清楚地观察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更好地协调、降低供应链成本,降低各环节的滞延时间,清除信息扭曲的放大效应,是供应链管理实施的关键所在。
为此,提高整个供应链对于顾客需求的反应力以成为决定供应链竞争力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信息化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网络化的物流企业能迅速、准确、全面地了解需求信息、实现基于客户定货的生产模式和物流服务,提高了供应链运作的协同性和运作效率,弱化了“牛鞭效应”。
“一流三网”,即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已成为现代物流企业信息技术的基础。
DEII的全球用户资源网络是一个成功的实例,借助信息技术,整合业务流程,融客户的生产过程、经营过程于一体,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
通过包括计算机、条形码、EDI、Internet、GPS、智能运输系统在内的物流信息网络,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物流全过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无纸化和智能化。
通过Internet/Internet、电话、传真等组成了一个高效信息网络,当订单产生时即可传至DELL信息中心,各区域中心可同时看到这些信息并提前做好准备,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物流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有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牛鞭效应的产生。
2.缩短提前期一般来说,订货提前期越短,定量越准确,因此缩短订货期也是解决“牛鞭效应”的方法之一。
通过Internet,可以实现企业的电子贸易,企业能够直接在网上订货,由此快速地完成下订单、订单传递和订单处理工作等环节,大大地缩短了提前期。
提前期的缩短,保证了企业获得需求信息的及时性,从而提高了需求预测的准确性。
同样,由于信息的共享,上游企业能快速地对下游企业或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反应,下游企业就可以减少因缺货而带来的风险,从而减少库存数量,促使企业加大订货频率,使其订货更接近实际需求水平。
另外,使用外包服务,如第三方物流服务也是缩短提起期的有效方法之一。
第三方物流集约小批订货,实现规模化配送经营方式,这样销售商就无须从同一个供应商那里一次性大批订货。
企业实现实需型订货,物流公司采用集约型多频度、小数量联合配送方式,从而使需求预测的误差进一步降低。
3.规避短缺博弈现象面临供应不足时,供应商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各下游企业以前的销售情况,以此作为向他们配货的依据,而不要根据他们订货的数量,从而杜绝下游企业企图通过夸大订货量而获得较多配给的心理。
惠普公司就是采用这样的办法。
在供不应求时,供应商与销售商共享生产能力、供应能力和库存状况的有关信息,能有效地减轻销售商的忧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防止他们的博弈行为。
如果供应商在销售旺季来临之前,帮助销售商做好订货工作,并通过了解到的更加准确的需求信息,他们就能更好地设计生产能力和安排生产进度,以满足产品的需求,从而能有效地降低产生“牛鞭效应”的机会。
4.建立战略联盟联盟创新是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方向。
通过实施若干种战略联盟,可以更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改善操作作业,缩短提前期,稳定价格,减少订购批量,实行共同预测、共同计划,使供应链系统达到协调,彻底消除牛鞭效应的目的。
例如,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联合管理库存等。
(1)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系统,是建立在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关系基础上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库存是由库存拥有者管理的模式[2],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降低成本,还能为用户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加速资金和物资的周转,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