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管道布置参考文本
换热器布管计算资料
(1)换热管的排列方式为转角正方形排列,如下图所示布管(2)换热管中心距所选换热管d=25mm,换热管中心距宜不小于1.25倍的换热管外径, 查国标得换热管中心距S=32mm(3)布管限定圆(&)转甬正方形排列n L布管限定圆直径D——圆簡内直径mm;布管限定圆直径D L二D i-2b3b3=0.25d=0.25x 25=6.25mm(一般情况下不小于8mm)•••取b3=8.5DiD L二D i-2b3=500—2X 8.5 = 483mm具体布管图如附图U型管换热器的设计与校核1由工艺设计给定壳体公称直径为500mm,壳程的最高工作压力为1.2MPa,管程最高工作压力为1.5MPa,壳程液体进口温度为70C,出口温度为110C;管程液体进口温度180C,出口温度125C;管长为6000mm, 4管程单壳程的换热器。
原油的黏度大,因此壳程走原油,管程走被冷却的柴油。
2筒体壁厚设计由工艺设计给定设计温度为150C,选用低合金钢Q345R。
查GB 150 一2011 可知:150C时Q345R 的许用应力「50=189MPa,厚度暂取3〜16mm,焊接采用双面对接焊局部无损探伤检测,焊接系数=0.85,钢板的厚度负偏差按GB/T 709 一2006查3B类钢板得钢板负偏差为0=0.3,腐蚀裕量C2=3mm,设计压力为最大工作压力的1.05~1.1倍,由工艺设计给定壳程的最高工作压力为1.2MPa(绝);表压二绝压一当地大气压=1.2Mpa- 101.3kpa=1.1Mpa••• P c=(1.05~1.1)x 1.1=1.2Mpa计算壁厚t=( P c D i/2[ S ]冷-P c) + C1+ C2= 5.175mm由于管壳式换热器在工作过程中除承受内压外还受到温差应力、支座反力和自重等载荷的作用,因此壳体壁厚应比计算值大,对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应满足GB 151 一1999的最小厚度要求,查得U型管式换热器的壁厚应不小于8mm,圆整后取钢板名义厚度t n=8mm。
换热器穿管方案
换热器穿管方案1、组装上管板、拉杆、定距管、折流板:a/根据换热管长度复核壳程组装尺寸,找正方位后组装上管板,并固定(壳程筒体放在滚轮架上,留出支座位置,穿管前进出口位置要放正)b/将进口档板放在进口附近暂固定,放折流板:按图纸尺寸放折流板(准备挡块,将折流板夹住,留有间隙方便转动)c/穿拉杆、定距管,在拉杆周围试穿换热管2、按附图一所示将换热器布管区分为10个区域穿管。
3、管束固定好后,试穿数根换热管将管束进一步固定,同时检验换热管穿管难易程度。
4、开始穿管,8#,9#,10#虚线区域先不穿管,穿管区域按1#、2#、3#、4#、5#、6#、7#先后顺序依次进行,先穿下部部分管束,便于穿管人员踩站穿上部管束,其余区域上下均匀穿管,尽可能使管板受力均匀。
5、将虚线外布管区所有换热管穿完。
6、穿两块折流板重叠部分8#区域管束,共计~205根。
本区域高度为426mm(车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便人操作即可),本区域管束整体推进式穿管,内部人工后退式引导折流板,穿第一、二块折流板时外部考虑工装支撑。
穿管顺序:管束先穿第一块折流板(从下往上数),内部人员可在A1、A2区协助引导;穿第二块折流板时,内部人员在B区引导出折流板;穿第三块折流板时,内部人员在C区引导出折流板;穿第四、五块折流板时,内部人员在D, E区引导出折流板;穿第六块折流板时,内部人员在D区引导出折流板;穿上管板,人员在外部引导,操作人员区域件附图二。
7、穿9#区域管束,操作人员在D区引导穿管;穿10#区域管束,操作人员在E区引导穿管;穿上管板,人员在外部引导。
8、组装下管板,调整方位与上管板对应,保证同心度和水平度。
将换热管穿出下管板,如果遇到不好穿的管头,可用φ25的管子作为引管。
管头伸出长度确认无误后点焊固定壳体与下管板。
注意点:DN3600膨胀节处管束考虑内部支撑或行车吊起以防管束下沉。
附图二。
换热器的布置原则及案例分析
要,构架荷载应能承载设备头盖重量。布置如图 1。
图 1 换热器检修及布置要求示意图
换热器检修 一 般 程 序:拆 卸 管 箱 及 浮 头、管 束 抽 芯 清 洗 或
(11)设备管口的法兰参数应与其管道法兰一致。
0.7m。
器除外)。
(9)重质油品或污染环境的物料的换热设备不宜布置在构
3)多组空冷器应相互靠近,否则易造成热风循环。
架上。
4)空冷器应布置在装置的上风则,以免腐蚀性气体或热风
(10)操作温度高于物料自燃点的换热器的上方,如无楼板 进入管束,从而影响空冷器的冷却效果。
或平台隔开,不应布置其他设备。
5)引风式空冷器与鼓风式空冷器布置在一起时,应将引风
对齐。 (6)换热设备应尽可能布置在地面上,但是换热设备数量
较多可布置在构架上。 l)浮头式换热器在地面上布置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浮头和管箱的两侧应有宽度不小于 0.6m的空地,浮头
端前方宜有宽度不小于 1.2m的空地; ②管箱前方从管箱端算起应留有比管束长度至少长 1.5m
的空地。 2)浮头式换热器在构架上布置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浮头端前方平台净空不宜小于 0.8m; ②管箱端前方平台净空不宜小于 1m,平台采用可拆卸式
(15)含有毒、腐蚀介质的换热器,换热器尽量集中布置,且 在换热器周围设置围堰。
(16)含液氨、液化烃介质的换热器 /蒸发器,应设置水喷淋 系统。
(17)若换热器有坡度要求,其基础标高应有高差,以满足 坡度要求;且设备管口连接面应水平布置。
(18)布置在框架内的立式换热器,设备上方应留出检修空
间,不宜布置其他设备。
换热器配管规定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标准SLDI 333C07-2002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目录1. 总则 (1)2. 换热器的配管 (1)3. 再沸器的配管 (2)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1. 总则1.1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一般换热器的配管设计。
1.2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执行现行有关的设计规定。
2. 换热器的配管2.1换热器的管道布置应满足PID的要求,并应考虑管系的柔性及经济性。
大直径和合金钢管在管道布置时,应优先考虑使其配管路线最短,弯头最少。
2.2对管壳式换热器如果工艺流程图上没有表示出管口的流体方向时,宜遵守以下原则:一、一般情况下被加热的流体宜下进上出;被冷却的流体宜上进下出。
冷流体和热流体宜选用逆流布置。
二、用蒸汽加热时,对于卧式或立式换热器,蒸汽应从上部管口进入,冷凝水从下部管口排出。
三、用水冷却时,对于卧式或立式换热器冷却水从下部管口进入,从上部管口排出。
冷却水宜走管程,以便于清洗污垢和停水时换热器内仍能保持充满水。
四、高温物流宜走管程,低温物流宜走壳程。
干净的物流宜走壳程。
而易产生堵、结垢的物流宜走管程。
有腐蚀性的物流宜走管程,而无腐蚀性的物流宜走壳程。
压力较高的物流宜走管程,压力较低的物流宜走壳程。
流速较低的物流宜走壳程,而流速较高的物流宜走管程。
给热系数较大的物流宜走管程,而给热系数较低的物流宜走壳程。
2.3换热器的管道布置应方便操作和维修,并且不应妨碍操作和检修通道的通行。
带有阀门和调节阀组的管道应靠近换热器的操作通道布置。
见图2.3-1,2。
2.4换热器周围管道上的压力表、温度计、视镜、阀门、液面计和液面调节器等应布置在靠近通道,并从操作通道上容易操作和观察的部位。
管道、仪表(包括调节阀的膜头)、阀门距换热器的设备法兰、筒体(包括底座或保温层)之间应留有足够的间隙,其最小净距为150mm。
见图2.4和图2.3-2。
孔板流量计应安装在距操作面不低于2200mm的水平管道上,用临时爬梯可以接近的地方。
工程换热器设计方案书范本
工程换热器设计方案书范本一、项目概述为了满足工程项目中换热器需要,现拟设计一套换热器系统。
该系统将主要用于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流体进行换热处理,以满足生产流程中对温度控制及能耗优化的需求。
通过此系统的设计,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并提高生产质量。
二、系统要求1. 效率高:换热器系统的设计要求换热效率高,确保快速、稳定地完成换热工作。
2. 节能环保:系统设计应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稳定可靠: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维护成本和故障率。
4. 适用范围广:系统应能适用不同工艺生产过程中的换热工作,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适用性。
5. 安全性高: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工业生产环境的安全性要求,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三、系统设计方案1. 设计参数:a. 根据工程项目需求,确定换热器的规格、换热面积、流体流量等参数。
b. 确定换热器的换热模式,包括传导换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等。
c. 确定使用的换热介质、材料,以及工作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
2. 换热器类型选择根据工程需求和设计参数,选择适合的换热器类型,包括壳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管束式换热器、喷射式换热器等。
3. 系统布局设计根据现场环境和工艺流程,对换热器系统的布局进行设计,包括换热器的安装位置、管路布置、阀门设置、控制系统等。
4. 材料选型根据工艺参数和介质特性,选择适合的换热器材料,确保其抗腐蚀性、耐高温性和机械性能。
5. 控制系统设计设计换热器系统的控制系统,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的监测与控制,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6. 安全保护设计设计系统的安全保护装置,包括压力保护、温度保护、流量保护等。
7. 运维管理设计对系统的运维管理进行设计,包括检修、维护、保养计划、备件储备等。
四、系统实施方案1. 预算和投资制定系统的预算和投资计划,包括设备采购费用、安装费用、系统建设费用等。
2. 采购和安装根据设计方案和预算计划,进行设备的采购和系统的安装工作。
换热器施工方案(两篇)
引言:换热器施工方案是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详细阐述换热器施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要点,以及注意事项。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换热器的安装和运行达到最佳效果。
概述:一、换热器选型和安装设计1.根据换热器的使用性质和工艺要求,选择适合的换热器类型和规格。
2.根据工程现场情况,确定换热器的安装位置和朝向,确保换热器的稳定性和热交换效果。
3.制定详细的安装设计方案,包括支座设计、管道连接和固定装置设计等。
二、换热器管子的预制和安装1.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换热器的管子预制,确保管子的尺寸和几何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2.进行管子的布置和定位,确保管道的连接顺畅和管道系统的紧凑性。
3.进行管道的焊接和固定,确保管道连接牢固,无渗漏。
三、换热器的电器控制系统设计1.根据工程要求,设计和配置换热器的电控系统,包括电气接线图、PLC编程和仪表控制等。
2.安装和调试电控设备,确保换热器的控制精度和安全可靠。
四、换热器的压力测试和调试1.进行换热器的压力测试,确保换热器的耐压试验通过,无泄漏风险。
2.进行换热器的初次调试,包括排除管道系统中的空气、调整流量和温度等。
3.进行换热器的性能测试,验证换热器的热交换效果和安全运行。
五、换热器施工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工程图纸和设计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2.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3.注意施工中的细节,如焊接质量、密封性能和接头连接等。
总结:换热器施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对于工程的成功完成和运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了解了换热器选型和安装设计、管子的预制和安装、电器控制系统设计、压力测试和调试以及质量控制和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在施工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进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才能确保换热器的安装和运行达到最佳效果。
引言概述:本文将详细讨论换热器施工方案。
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设备,用于在流体系统中传递热量。
换热器的管道布置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换热器的管道布置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1875-47 换热器的管道布置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列管式换热器管道布置以列管式换热器为例进行讨论,其他换热器与之类同。
虽然列管式换热器已有标准系列,其基本结构都已确定,但管口大小、位置和安装结构是由工艺设计根据化工计算和管道布置要求来决定的。
离心泵入口弯管和异径管布置见图7—7。
图7—8是离心泵的配管图,虚线表示另一种接法。
在泵上方不布置管道有利于泵的检修,吸人管转弯向上(亦可转向侧面)不妨碍拆卸叶轮。
合适的流动方向和管口布置能简化和改善管道布置的质量。
图7—9(a)、(c)、(e)为习惯流向的布置,在该图所示的场合是不合理的;图7—9(b)、 (d)、 (f)则是改变了流动方向的合理布置。
图7—9(a)改成图7—9(b)简化了塔到冷凝器的大口径管道,节约了二个弯头和相应的管道。
图7—9(c)改成图7—9(d)消除了泵吸人管道上的气袋,节约了四个弯头、一个排液阀和一个放空阀,缩短了管道,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吸入条件。
图7—9(e)改成图7—9(f)缩短了管道,使流体的流动方向更为合理。
二换热器的平面配管换热器一般布置成管箱对着道路,顶盖对着管廊,配管时,首先留出换热器的两端和法兰周围的安装与维修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不能有任何障碍物(如管道、管件等)。
换热器施工方案范文
换热器施工方案范文
一、技术规格
1.热器型号:HX-500
2.换热器用料:304不锈钢
3.管道规格:Φ25mm
4.换热面积:2㎡
5.换热器结构:直管式
二、技术特点
1.高效换热:采用优质304不锈钢结构,换热效率高,热效率高达95%以上;
2.节能环保:换热器可以有效利用低热值的余热,强化冷却水的凝结,有效的降低能耗;
3.安全可靠:换热器具有完善的液体冷却系统,能够满足水的有效冷却,具有高的可靠性;
4.简单结构:换热器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便于安装和维护;
5.维护方便:换热器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便于安装和维护,维护费
用少,使用寿命长。
三、施工工艺
1、安装热器:在热器安装前,先行检查各热器零部件的尺寸及连接是否正确,通电前需检查热器内部是否有零部件漏水。
安装时需保证换热器的水平、垂直,连接螺纹必须把握好。
2、安装管道:选用合适的管径进行安装,管道安装必须保持横竖平直,防止水流绕组。
换热器配管设计规定
换热器配管设计导则HEAT EXCHANGERS PIPINGARRANGEMENT一、一般注意事项:1、流经热交换器的流体,通常被加热的流体由下往上流,被冷却的流体,由上往下流。
两种流体流向通常采逆向对流;2、一般而言,TUBE SIDE走高温、高压、腐蚀性、危险之流体,而SHELL SIDE 走低温、低压、粘滞性大的流体;3、决定热交换器高度的因素:(1)使流到另一设备之流体,靠重力自流(GRA VITY FLOW);(2)由于泵浦NPSH的考虑;(3)流程(PROCESS)的要求。
二、管线配置:1、热交换器附近的CONTROL V AL VE SET 与STEAM TRAP SET通常如图配置;2、空间不够时,考虑使用ELL NOZZLE(尤其是叠接式热交换器);3、阀的操作,尽量配在地上,若空间不允许时,阀的HANDWHEEL底部超过2100MM,考虑用CHAIN—OPERA TOR;4、压力释放阀(P.R.V.),必须配置在地面或可以操作的范围内;5、热交换器NOZZLE高度超过2100MM时,TI应放在管线上,切不可妨碍操作空间;6、BLOCK V AL VE上方得装BLEED V AL VE CONN.有时亦可直接装在BLOCK V AL VE BODY本身上方;7、在严寒地区,应加WINTERIZING GY PASS ,防止水结冰时不流动;8、若VERTICAL REBOILER 和TOWER 是NOZZLE TO NOZZLE 相接,则仪表(INSTRUMENT)应装在NOZZLE上,并在ORENTA TION SHEET 上标明;9、NOZZLE上的SPECTACLE BLIND高度超过4500MM时,可延伸TOWER的操作平台至REBOILER,如低于4500MM使用可移动梯子;10、REBOILER的安装高度关连着TOWER高度,必须和方法工程师共同讨论决定;11、挠性允许范围内,V APOR LINE愈短愈好;12、液面仪表(LEVEL INSTRUMENT)高度超过3000MM时,应设置梯子操作;13、CONTROL V AL VE SET尽可能配置于液面仪表附近,便于人员操作控制;14、含V APOR 与LIQUID混合二相流(TWO PHASE FLOW)之管线应采对称配置;15、数个热交换器共用COOLING WA TER HEADER,HEADER尽可能配置操作平台下面;16、PROCESS需求时,热交换器和DRUM之间须有斜率配管,使得流体靠重力自流;17、为节省空间,可叠放热交换器,通常可叠放两个,但最多不可超过四个。
管道设计和布置范文
管道设计和布置范文首先是管道设计的原则。
管道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流体输送性质、工艺要求、管道布置条件、设备选择和维护方便度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原则:管道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输送的流体在工艺条件下能够保持安全稳定的状态,杜绝泄露或爆炸等危险事故的发生。
2.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合理选择管道材料、降低管道阻力、减少管道长度等都是提高经济性的途径。
3.实用性原则:考虑到后期的设备维护和操作,管道设计应尽量简化,便于检修和维护。
同时,应考虑到管道使用的灵活性,以满足未来可能的扩展需求。
其次是管道布置的原则。
管道布置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包括场地条件、工艺要求、设备布局、易维护性等。
在进行布置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空间优化:合理利用场地条件,最大限度地优化管道的布置,减少管道长度和弯头数量,降低维护成本,提高工程空间利用率。
2.流动性原则:管道布置应保证流体的顺畅流动,尽量减少管道的弯曲和阻力,避免因流体阻力过大而引起的能耗增加和流量减小。
3.安全性原则:管道布置需要考虑操作人员的安全,确保管道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对人员造成伤害。
合理安排通道和标识管道,以提供操作员对管道运行状态的直观了解。
最后是管道设计和布置的方法。
在管道设计和布置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基础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工程的基础数据,包括流体性质、工艺要求、设备布局等。
根据这些数据,初步确定管道的走向和规格。
2.三维设计软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三维管道设计和布置。
通过模拟流体输送过程,优化管道设计,减少弯头和阻力。
3.经验借鉴:借鉴类似工程的设计和布置经验,比如参考类似工程的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可以帮助提高设计和布置的质量。
总之,管道设计和布置是一项关键性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等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管道材料、优化布置、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可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效率。
换热器布管技巧
换热器布管技巧换热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传热设备,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将热源(一般为高温介质)的热量传递给工作介质(一般为低温介质),来实现换热过程。
而在换热器中,布管技巧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只有布管合理、布管质量好,才能够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运行质量。
下面,本文将从布管材料、布管方式和布管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布管材料在换热器布管过程中,常使用的管材有铜管、不锈钢管、钛合金管等,因其质地坚硬、耐腐蚀、导热性良好,是换热器布管的主要选择。
但是,不同材质的管材在使用上还有一定的区别,如铜管表面光滑、容易加工、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一般空调、制冷设备等低温、低压区域的换热器;不锈钢管则表面光洁、抗高温、抗腐蚀性能好,适用于新型电脑服务器、医疗器械、化工领域中的通用换热器;钛合金管则应用于海洋石油开采、化工、造纸等工业领域,由于其防腐性好、重量轻、强度高、耐高温等特点,严苛的工作环境中更为合适。
二、布管方式在换热器的布管中,布管方式是影响换热器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根据换热器的不同类型和用途,其布管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如一般的 U型热交换器采用的布管方式为单排单通、单排双通和双排双通等,而对于在化学领域应用更为广泛的板式换热器,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管板布置方式,如 30°、45°、60°的斜角流、纵流、横流和多流式等布管方式。
此外,由于换热器的工作环境和制作工艺的不同,也影响了布管方式的具体选择。
三、布管注意事项在换热器布管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持管道畅通:在拆装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管道留下铁屑或其他杂质,以免导致管道堵塞或不流畅等问题。
2. 必要时要添加隔热材料:对于一些高温的区域,如燃气热水器、蓄热式炉具等,需要在布管时添加隔热材料,以避免热量散失或过快释放。
3. 保持管道紧密:在布管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管道的紧密度,以避免漏水和热量逸散等问题。
4. 布管精度要高:换热器的布管质量与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运行效率直接相关,因此在布管时,需要保证布管精度高,以确保换热效果达到最佳。
管式换热器结构设计参考
第二节 列管式换热器机械结构设计
一、传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二、管板与壳体及管箱的连接 三、管箱
一、传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造成连接处破坏的原因主要有: (1)高温下应力松弛而失效 (2)间隙腐蚀破坏 (3)疲劳破坏 (4)由于热补偿不好引起的破坏 管子与管板的连接形式:强度胀接、强度焊接 与胀焊接混合结构。 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连接处保证介质无泄漏的充分气密性; 承受介质压力的充分结合力。
(二)纵向隔板 在壳侧介质流量较小的情况 下,在壳程内安装一平行于传热
管的纵向隔板。如图4-2
防止短路的方式: 如图4-3所示: (a)为隔板直接与筒体内壁焊接,但必须 考虑到焊接的可能性; (b)纵向隔板插如导向槽中; (c)、(d)分别是单双向条形密封,防止间 隙短路,对于需要将管束经常抽出清洗者,采 用此结构。
1、分程隔板结构 分程隔板应采用与封头、管箱短节同等材 料、除密封面外,应满焊于管箱上。设计时要 求管箱隔板的密封面与管箱法兰密封面,管板 密封面与分程槽面必须处于同一几基面。结构 如图4-1。 2、分程隔板厚度及有关尺寸 当承受脉动流体或隔板压差很大时,隔板 的厚度应适当增厚,当厚度大于10mm的分程隔 板,在距端部15mm处开始削成楔形,使端部保 持10mm。
(二)弓形折流板排列方式确定(图4-8)
1.水平切口(图a、b,缺口上下布置) 2.垂直切口(图c,缺口左右布置) 3.倾斜切口(图4-5a,缺口倾斜布置) 4.双弓形缺口与双弓形板交替(图4-5b) (三)折流板与壳程间隙 折留板与壳程间隙依据制造安装调节, 在保证 顺利的装入前提下,越小越好,一 般浮头式和U型 管式换热器可允许比固管板 式大1mm,折流板外圆直径和下偏差见表4-2。
(2)管箱最小长度计算 管箱最小长度计算涉及几何尺寸见图。 A型管箱 见图4-35(a), 按流通面积计算
换热器的管道布置
编号:SM-ZD-52884 换热器的管道布置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换热器的管道布置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列管式换热器管道布置以列管式换热器为例进行讨论,其他换热器与之类同。
虽然列管式换热器已有标准系列,其基本结构都已确定,但管口大小、位置和安装结构是由工艺设计根据化工计算和管道布置要求来决定的。
离心泵入口弯管和异径管布置见图7—7。
图7—8是离心泵的配管图,虚线表示另一种接法。
在泵上方不布置管道有利于泵的检修,吸人管转弯向上(亦可转向侧面)不妨碍拆卸叶轮。
合适的流动方向和管口布置能简化和改善管道布置的质量。
图7—9(a)、(c)、(e)为习惯流向的布置,在该图所示的场合是不合理的;图7—9(b)、(d)、(f)则是改变了流动方向的合理布置。
图7—9(a)改成图7—9(b)简化了塔到冷凝器的大口径管道,节约了二个弯头和相应的管道。
图7—9(c)改成图7—9(d)消除了泵吸人管道上的气袋,节约了四个弯头、一个排液阀和一个放空阀,缩短了管道,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吸入条件。
图7—9(e)改成图7—9(f)缩短了管道,使流体的流动方向更为合理。
二换热器的平面配管换热器一般布置成管箱对着道路,顶盖对着管廊,配管时,首先留出换热器的两端和法兰周围的安装与维修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不能有任何障碍物(如管道、管件等)。
管道专业培训-管壳式换热器配管规定模板
2018/8/10
4
上海蒙福陇化学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部 工艺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壳式换热器配管规定
一、换热器布置的一般要求
1.4 填料函式换热器结构特点:一侧管箱可以滑动,壳体与 滑动管箱之间采用填料密封。管束可抽出,管板不兼作法兰。 优点:填料函结构较浮头简单,检修清洗方便;无温差应力, (具备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消除了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缺 点)。 缺点:密封性能较差,不适用于易挥发、易燃、易爆和有毒 介质。 1.5 釜式重沸器 它是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壳体 的变形,主要是将壳程空间加倍增大,结构上留有一定的蒸 发空间。
2018/8/10
12
上海蒙福陇化学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部 工艺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壳式换热器配管规定
三、管壳式换热器管道布置设计
4.带有阀门和调节阀组的管道应靠近换热器的操作通道布置,换热器 周围管道上的压力表、温度计、视镜、阀门、液面计和液面调节器等 应布置在靠近通道,并从操作通道上容易操作和观察的部位 . 5.换热器两旁布置管道后,应留有检查仪表和操作阀门的通道,通道 净宽不小于800mm. 6.在换热器封头端或管箱端有拆卸吊柱时,配管应避开吊柱活动范围 7.管道布置时应考虑换热器壳体的需要吊出检修时,管道不宜布置在 换热器轴线的正上方.
2018/8/10
5
上海蒙福陇化学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部 工艺管道室 配管专业 基础知识培训之一 管壳式换热器配管规定
一、换热器布置的一般要求
2.换热器固定端的确定 2.1 一般情况下,将抽芯方向设置为固定端, 设置 滑动端是为了消除设备本体的热胀冷缩。 2.2 高温下固定端还是应由应力专业确定,应力专业 基于主要工艺管线的走向,通过计算选出最有利于吸 收设备和管线热位移的位置作为固定端。 3.管壳式和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管道应注意冷、热物 流的流向:一般情况下被加热的介质(即冷流体)宜 下进上出;被冷却的介质(即热流体)宜上进下出。 冷流体和热流体宜选用逆流布置。
换热管布置方式
换热管布置方式一、串联布置串联布置是一种最简单常见的换热管布置方式,将多根换热管依次串联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串联布置适用于换热器对流传热效果好、热阻比较小的情况,可以将热量有效地传递给换热管道。
串联布置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和清洗,但是因为各管道热阻相互影响,可能会导致某些管道的温度差过大,影响整个系统的换热效率。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串联布置方式。
二、并联布置并联布置是将多根换热管并联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并联布置适用于换热器对流传热效果差、热阻较大的情况,可以将热量均匀地传递给换热管道。
并联布置的特点是能够降低管道的热阻,提高整个系统的换热效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流体的流动速度、流量和管道的截面积等参数,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交叉布置交叉布置是将多根换热管交叉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交叉布置适用于换热器对流传热效果较好,且有较大的换热面积的情况,可以充分利用管道的换热效果。
交叉布置的特点是能够增加热传递面积,提高整个系统的换热效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交叉布置时的管道连接方向、流体的流动速度和流量等参数,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混合布置混合布置是将串联、并联和交叉布置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
混合布置适用于换热器对流传热效果不确定的情况,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布置方式,达到最佳的换热效果。
混合布置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提高整个系统的换热效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换热管的布置方式对系统的换热效率和运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选择换热管布置方式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灵活调整,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换热效率的提高。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管道设计资料-换热器配管设计
1、适用范围1.1 本设计手册适用于管壳式及套管式热交换器的管道布置。
1.2 有关空冷式换热器(空冷器)的管道布置不在本手册之列。
1.3 有关一般的事项要参照PDS320-1-11《管道布置设计总则》2 换热器种类2.1 按结构分类2.1.1 管壳式换热器(1)浮头式换热器如图2.1(a),传热管也称管束和挡板装配在两侧的管板上,但管束一端的管板(固定管板)用壳体一端的法兰固定,另一端的管板在壳体内不固定,所以壳体和传热管可根据流体温度自由膨胀。
另外,这种换热器可将管束从壳体内抽出清扫及检修。
该型式的特点如下:1)传热管的内外都能清扫,适用容易产生污垢的流体,所以使用范围广泛。
2)因为传热管和壳体都能自由膨胀,所以在温差大的情况下也能使用。
3)从1)、2)可知,这种结构的换热器可适用于各种设计操作条件,通用性最大。
但其缺点是由于结构很复杂,制造成本高。
(2)U形管式换热器如图2.1(b),使用的传热管为U形管,传热管与壳体分开,可分别随流体的温度自由膨胀。
另外,能将管束全部抽出清扫及检修,与浮头式换热器结构相同,但浮头式换热器因为是直管、管内也容易清扫,而U形管式换热器的管束为U形管,管内清扫困难。
U形管热器的特点如下:1)自由膨胀2)因为能够抽出管束,所以也能方便地清扫管外壁。
3)适用于高压流体,高压流体在管内流动,则使承压部分少,减轻重量。
4)结构简单,由于管板和壳体法兰少,所以制造较简单。
(3)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如图2.1(C),是将管板焊接在壳体两端。
壳程流体与管程流体的温度差使传热管和壳体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固此,管程与壳程流体温差较大时需要在壳体上安装伸缩节吸收热膨胀。
该形式的换热器壳侧的清扫,检修及维修困难,所以要求流体腐蚀性少,产生污垢少。
固定管板式的特点如下:1)最适用于壳体及传热管温差小,污垢少、热膨胀差小介质和场所。
2)作为立式的管式换热器,其用途广泛。
(4)釜式换热器如图2.1 (d),壳体内上部设有适于蒸汽的空间,同时也作为蒸汽空间,该空间的大小根据蒸汽性质决定,估算时一般壳体大直径为壳体小直径的1.5~2倍。
换热器的管道布置
换热器的管道布置简介换热器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它可以将热能从一个介质转移至另一个介质中,达到节能效果。
换热器的管道布置是关键因素之一,正确的布置能够提高热能转移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管道布置的原则优化管道布局管道布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热能的传递和转移,因此要确保管道的布置符合物理原理。
在进行管道布置前,应该先绘制出精确的管路图,确保管道的布置位置合理,流体的流动方向符合热能传递的方向。
合理选择管道材料和尺寸管道材料和尺寸的选择和布置有明显的联系,应该在进行管道布置时,根据介质的性质、温度、压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和尺寸。
管道的直径、厚度等参数也会影响热能的传递效率,因此应该选择合适的尺寸。
减少流阻流阻是指介质在管道中流动时所受到的阻力。
流阻会影响热能的传递效率,因此在进行管道布置时要尽可能地减少流阻。
采用弯头、三通、阀门等管件都会增加流阻,应该合理选择管件的数量,减少流阻。
管道布置的注意事项布置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管道布置前,应该对设备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介质的性质、流量、温度、压力等参数。
还要对工艺流程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管道布置方案。
采用现代CAD绘图软件绘制出合理的管路图,从而确保布置的正确性。
间隔距离管道之间的间隔距离应该足够,以方便操作和维修。
在进行管道布置时,应该留出足够的空间,方便管道的漏检和检修,以便及时排除故障。
管道的支撑和固定管道的支撑和固定是非常重要的,应该采用合适的支撑方式确保管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管道的支撑和固定还应该符合防腐蚀、防震、防爆等要求。
管道的绝热管道的绝热是为了防止热能的损失,也是管道布置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管道布置时,应该考虑管道的绝热措施,采用合适的绝热材料和方法进行绝热。
这可以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设备的效率。
管道的清洗和消毒在管道布置完成后,应该对管道进行清洗和消毒,以确保管道的干净卫生和安全使用。
管道清洗和消毒应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清理管道,以便保证其正常使用。
7.换热器配管规定
7.换热器配管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换热器的配管第三章再沸器的配管定换热器配管规定1 第一章总则第 1.0.1 条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一般换热器的配管设计。
第 1.0.2 条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执行现行有关的设计规定。
第二章换热器的配管第 2.0.1 条换热器的管道布置应满足 PID 的要求,并应考虑管系的柔性及经济性。
大直径和合金钢管在管道布置时,应优先考虑使其配管路线最短,弯头最少。
第2.0.2 条对管壳式换热器如果工艺流程图上没有表示出管口的流体方向时,宜遵守以下原则:一、一般情况下被加热的流体宜下进上出;被冷却的流体宜上进下出。
冷流体和热流体宜选用逆流布置。
二、用蒸汽加热时,对于卧式或立式换热器,蒸汽应从上部管口进入,冷凝水从下部管口排出。
三、用水冷却时,对于卧式或立式换热器冷却水从下部管口进入,从上部管口排出。
冷却水宜走管程,以便于清洗污垢和停水时换热器内仍能保持充满水。
四、高温物流宜走管程,低温物流宜走壳程。
干净的物流宜走壳程。
而易产生堵、结垢的物流宜走管程。
有腐蚀性的物流宜走管程,而无腐蚀性的物流宜走壳程。
压力较高的物流宜走管程,压力较低的物流宜走壳程。
流速较低的物流宜走壳程,而流速较高的物流宜走管程。
给热系数较大的物流宜走管程,而给热系数较低的物流宜走壳程。
第2.0.3 条换热器的管道布置应方便操作和维修,并且不应妨碍操作和检修通道的通行。
带有阀门和调节阀组的管道应靠近换热器的操作通道布置。
见图 2.0.3-1,2。
第2.0.4 条换热器周围管道上的压力表、温度计、视镜、阀门、液面计和液面调节器等应布置在靠近通道,并从操作通道上容易操作和观察的部位。
管道、仪表(包括调节阀的膜头)、阀门距换热器的设备法兰、筒体(包括底座或保温层)之间应留有足够的间隙,其最小净距为150mm。
见图 2.0.4 和图 2.0.3-2。
孔板流量计应安装在距操作面不低于 2200mm 的水平管道上,用临时爬梯可以接近的地方。
某换热站设备管道安装方案
施工技术方案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热力公司供热工程换热站设备安装工程设备管道安装、分部试运。
2、编制依据2.1***公司供热工程换热站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和质量计划。
2.2****热力公司供热工程换热站设备安装工程农林设计究院设计图纸和厂家资料。
2.3《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50231-982.4《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5-982.5《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2.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2.7《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GB50252-942.8《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82.9《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184-932.10《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892.7《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工程概况及主要工作量3.1工程概况****热力公司供热工程换热站设备安装主要:****换热站安装换热机组1套、水处理设备1套,****换热站安装换热机组1套、水处理设备1套,****换热站安装换热机组2套(其中高压换热机组1套)、水处理设备1套。
3.2 主要工作量a、换热机组 4套b、旋流除污器 7台c、软水泵 6台d、管道 480米e、阀门 63套f、管件 154个3.3施工计划换热站设备管道安装工程计划于****年10月05日开工,*****年10月28日具备调试条件。
4、作业人员的资格和要求4.1参加人员的资格和要求4.1.1所有施工人员都要经过三级安全教育, 考试合格。
4.1.2参加高空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
4.1.3所有参加施工人员上岗前应经过培训,考试合格。
4.1.4作业人员在施工前必须熟悉图纸以及作业指导书和其他有关规程规范要求,对施工内容和要求应有足够的了解。
4.1.5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安全、质量交底,凡参加作业人员必须参加交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热器的管道布置参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换热器的管道布置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列管式换热器管道布置
以列管式换热器为例进行讨论,其他换热器与之类
同。
虽然列管式换热器已有标准系列,其基本结构都已确
定,但管口大小、位置和安装结构是由工艺设计根据化工
计算和管道布置要求来决定的。
离心泵入口弯管和异径管
布置见图7—7。
图7—8是离心泵的配管图,虚线表示另
一种接法。
在泵上方不布置管道有利于泵的检修,吸人管
转弯向上(亦可转向侧面)不妨碍拆卸叶轮。
合适的流动方向和管口布置能简化和改善管道布置的
质量。
图7—9(a)、(c)、(e)为习惯流向的布置,在该图所
示的场合是不合理的;图7—9(b)、(d)、(f)则是改变了
流动方向的合理布置。
图7—9(a)改成图7—9(b)简化了塔到冷凝器的大口径管道,节约了二个弯头和相应的管道。
图7—9(c)改成图7—9(d)消除了泵吸人管道上的气袋,节约了四个弯头、一个排液阀和一个放空阀,缩短了管道,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吸入条件。
图7—9(e)改成图7—9(f)缩短了管道,使流体的流动方向更为合理。
二换热器的平面配管换热器一般布置成管箱对着道路,顶盖对着管廊,配管时,首先留出换热器的两端和法兰周围的安装与维修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不能有任何障碍物(如管道、管件等)。
对直径o.6m左右的换热器而言。
要力争管道短,操作、维修方便。
在管廊上右转弯的管道布置在换热器的右侧,从换热器底部引出的管子也在右侧转弯向上。
从管廊的总管引来工程管道(如蒸汽管),则布置在任何一侧都不会增加管道长度。
换热器与邻近设备间可用管道直接架空相连,换
热器管箱上的冷却水进口排齐,并布置在冷却水地下总管的上方(图7—10)。
回水箱布置在冷却水总管的旁边。
阀门、自动调节阀、仪表等沿操作通道靠近换热器布置,并能立在通道上操作。
为便于拆卸管箱,管箱上下的连接管要及早转弯,并设一短弯管。
三换热器的立面布置
管道在标高上分几个层次,每层相隔0.5一
o.8m,最低一层要满足净高要求。
与管廊连接的管道标高比管廊低o.5一o.8m,管廊下泵的出口,高度比管廊低的设备和换热器的接管也采用这个标高或再下一层。
为防止凝液进入换热器,蒸汽支管常从总管上方引出,若蒸汽总管最低处装有疏水器则也可以从下方引出。
见图7—11。
孔板法兰通常装在架空的水平管道上,在它的前后要保持一段直管,孔板要布置在用梯子容易达到的地方。
带
变送器的孔板和自动调节阀最好装在离地面0.75m高的地方。
其他仪表也要布置在易观测、易维修的地方。
换热器的接管应有合适的支架,不能让管道重量都压在换热器管口上,热应力也要妥善解决。
四、容器的管道布置
立式容器(反应器)管口方位不受内件的影响,完全取决于管道布置的需要。
一般划分为操作区与配管区两部分。
如图7—12所示。
加料口、视镜和温度计等常需操作及观察的管口布置在操作区。
人孔可布置在顶部,也可布置在筒身。
排出口布置在底部。
高大的立式容器在操作区要设置操作平台。
再沸器的管道高度由塔的出入口决定,他们的方位要考虑热应力的影响。
再沸器管道和塔顶蒸汽管道要尽可能
地直,以减少阻力。
从塔到管廊的管高标高要低于或高于管廊标高o.5—0.8m视管口是低于或高于管架而定。
塔至泵(或低于管廊的设备)的管道标高,取低于管廊标高0。
5~0.8m。
塔受热情况复杂,塔与管道的直管长度大,热变形也大,所以在塔的配管时必须妥善处理热膨胀问题。
塔顶管道(如蒸汽管、回流管等)都是热变形较大的,沿塔下降的长直管,重量很大。
为了防止管口受力过大,一般都在靠近管口处设固定支架(支架等焊在塔身上),在固定支架以下相隔4.5一llm(DN25~300)设导向支架。
热变形用自然热补偿吸收,即由较长的水平管吸收(形成二臂都很长的L形自然补偿器)。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