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重点整理

美学原理重点整理

美学原理重点整理1.美学学科的名称是Aesthetica,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

2.西方美学的历是从柏拉图开始的,柏拉图式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3.康德将美学称之为“判断力的批判”。

4.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5.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

6.近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7.王国维提出“境界说”;蔡元培提倡美育和艺术教育。

8.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宗白华他们两人美学思想特点:第一,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走向“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的趋势;第二,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找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9.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10.美学学科的性质:人文学科、理论学科、交叉学科(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有密切的关系)、发展中的学科11.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一篇专门讨论“美”的对话录。

在这里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提出了“美本身”的问题12.朱光潜提出“美在意象”。

在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的两个理论问题:第一说明了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性;第二对美的社会性做了合理的解释,时代、民族、社会形态、阶级以及文化修养的差别会影响对美的认识,美的社会性不在自然物本身,而在于审美主体。

13.柳宗元提出“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即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释:第一,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

第二,没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生成不同的意蕴。

第三,美带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14.“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绘画美学的纲领性命题,有唐代画家张璪提出。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参考资料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参考资料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参考资料第一讲绪论(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历史1美学作为一种思想:不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美学思想都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1)西方:①古希腊②中世纪③近代④现代⑤后现代(2)中国:①先秦(第一个黄金时代)②魏晋南北朝(第二个黄金时代)③唐宋元③清代(第三个黄金时代)④近现代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1)西方:①18世纪初唯理主义哲学体系②鲍姆加通③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深化鲍姆加通被誉为美学之父。

他在1735年所写的博士论文《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提出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这门学科称为“Aesthetics”。

1750年,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2)中国: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创期):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②两次美学热潮二、美学的研究对象1西方美学有关美学研究对象分为四派:第一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本身。

(柏拉图、鲍姆嘉通)第二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及艺术理论)(黑格尔)第三种:美学研究人的美感经验。

(立普斯、布洛)2我国有关美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美的问题。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第三,艺术问题。

三、美学的学科性质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研究人的生活世界,即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

从这里引出美学的两个特点:第一,美学与人生有着密切的关联。

第二,美学和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2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美学是哲学的分支,它不属于形象思维,美学属于理论思维,哲学思维。

3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有密切的关系。

4美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美学所要体现的是其所处时代的精神,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会生成不同的美学体系。

第二讲美的本质(一)一、美的语义的区分1.“美”的字源学:(1)“羊大为美”:偏重于美的生理性和自然性。

美学原理重点整理

美学原理重点整理

美学原理重点整理1. 美学学科的名称是Aesthetica,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

2. 西方美学的历是从柏拉图开始的,柏拉图式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3. 康德将美学称之为“判断力的批判”。

4. 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

6. 近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7. 王国维提出“境界说”;蔡元培提倡美育和艺术教育。

8. 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宗白华他们两人美学思想特点:第一,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走向“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的趋势;第二,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找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9.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10. 美学学科的性质:人文学科、理论学科、交叉学科(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有密切的关系)、发展中的学科11.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一篇专门讨论“美”的对话录。

在这里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提出了“美本身”的问题12. 朱光潜提出“美在意象”。

在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的两个理论问题:第一说明了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性;第二对美的社会性做了合理的解释,时代、民族、社会形态、阶级以及文化修养的差别会影响对美的认识,美的社会性不在自然物本身,而在于审美主体。

13. 柳宗元提出“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即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释:第一,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

第二,没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生成不同的意蕴。

第三,美带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美学原理重点内容

美学原理重点内容

美学原理1、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①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古希腊柏拉图是在欧洲美学史上最早对美的问题作深入的哲学思考的人。

他认为美的本质就是美本身。

它的这种观点否认了美的客观现实的根源和基础;康德的美学是建立在先验论的基础上,他认为美是主观的。

黑格尔在哲学上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他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克罗齐的美学建立在主观唯心论的基础上,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心灵。

②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坚决批判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观点。

他认为“一般”是不能脱离“个别”而单独存在的,美在事物本身之中,他肯定了美在事物的形式、比例。

达芬奇认为美并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荷迦兹、博克、狄德罗的美的观点也都承认了美的客观性。

③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他的、见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出现以前的最高水平。

但他对美和生活的本质的理解是从人本主义出发的,在分析美的本质时缺少辩证法。

因而,也具有缺陷。

2、“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枝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朱光潜提出,说琴声在枝头上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说琴声在琴上的是机械唯物主义。

琴声的发生既要有琴,又要有琴声的手指,总之,要主观与客观统一,那就是美。

3、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先秦时期,墨子、孔子、孟子、荀子等都认为美与善是密切联系的,是有功力性的。

客观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社会功利性质。

②结合艺术来研究美中国美学史上结合艺术探索美的途径,可以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从风格上研究美三个方面来看。

所有这些关于美的创造的理论,不仅接触到艺术创作的关键问题,而且带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但是,还不能科学地全面地解释艺术创造的全过程,往往夸大艺术家的个人天赋和灵感作用。

③结合现实研究美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有其独特性,与西方美学史有很大的不同。

美学原理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1、一般识记:一般得美学观点如:鲁迅得喜剧观与悲剧观、形式美得内涵。

重要美学范畴如:优美、审美风尚、自然美、人体美、丑、美感等。

鲁迅得悲剧观:悲剧将人生有价值得东西毁灭给人瞧。

鲁迅得喜剧观:喜剧将那无价值得撕破给人瞧。

形式美得内涵:形式美就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得有规律得组合。

美得形式不能脱离内容,形式美所体现得内容就是间接得,朦胧得。

优美:优美称之为秀美、典雅美,我们平时所说得美,一般指得就是优美。

优美就是指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主观得合目得性与客观得合规律性得与谐统一。

它就是真与善得统一,它表现了人与自然得一种与谐关系,优美得本质在于人与世界得与谐共存。

审美风尚:审美风尚就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得审美趣味,时代风貌则就是一个社会在较长时期内所显示相对稳定得审美风貌。

自然美:自然美得本质就是人化得自然。

自然美就是无目得,无概念,自由得,在自然风景上显美,就是主客观得统一,就是自然性与社会性得统一,就是人类得社会实践得产物。

人体美:人体美就是由形体、比例、曲线、色彩等因素构成得一个充满生命力得意象世界。

丑:丑就是美得对立面,丑衬托美。

没有丑,就没有美。

如果向着低处走,愈走愈低微卑贱。

以至于人得本质力量受到窒息与排斥,非人得本质力量以堂而皇之得外观走进了我们得审美领域。

这时它在价值维度表现出来得就就是丑。

美感:美感就是在接触到美得事物时所引起得一种感动,就是一种赏心悦目与怡情得心理状态,就是对美得认识、欣赏与评价。

美感带有明显得感情体验愉悦得特征,始终不离感性得具体形象,而又暗含理性得认识。

2、整体理解:重要得美学观象得性质、存在方式及其相关原理(简答、论述题)如:崇高得审美特征、如何理解人得风姿与风神、就广州某一建筑阐述形式美理论、丑得美学意义、意境得基本特征、艺术品得层次结构崇高得审美特征:在形式上,表现为对象质量得“大”与对象数量得“多”,一般具有磅礴得形式,突出审美得力度。

美学原理重点

美学原理重点

1.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形成虽然很早,但是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却是近代的事,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

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科学名称。

2.鲍姆嘉通发现人类知识体系有个很大的缺陷。

在人类的知识体系中理性认识有逻辑学在研究,意志有伦理学在研究,而感性认识却没有一门科学去研究,他认为感性认识也应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他建议成立“伊斯特惕克(Aesthetik)”,即美学,希腊文原意是“感觉学”。

3.1735年,鲍姆嘉通在《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已经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1750年,他正式以“伊斯特惕克”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

规定了这门学科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4.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所写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的一篇系统地论美的著作。

5.柏拉图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他认为现实中的一切事物的美都根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身”。

6.康德审美三契机:趣味判断和利害、概念无关;美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个人的普遍有效性。

7.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

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理念、绝对精神,而感性的实在不过是理念生发出来的,是作为理念的客观性相。

黑格尔是辨证论者,他的理念不是与客观事物相对立,抽象地存在于客观事物之外,而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理念“显现”于现象,成为理念与感性的具体的统一体,才能有美。

黑格尔还把美的理念看做发展过程。

8.黑格尔以哥特式建筑艺术为例,具体说明了美是一种精神的外化,即理念的感性显现。

(宗教精神)9.黑格尔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1)体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感性的显现根源于理性)(2)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看,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3)从主体与客体关系看,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是指人的精神劳动的外化,强调人的精神劳作的作用。

10.达芬奇在《画论》中说,美并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性质。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章,美的形式与形式美⾳乐中的形式和谐,毕达哥拉斯美在形式的和谐⼀⾊彩美⾊彩的⾃然因素,波长、反射、穿透⼒.⾊彩的审美属性,表情性。

(⼀)红⾊在中国“红⾊”⼀般指代喜庆、幸福、快乐⽽在英语中“red”贬多褒少(⼆)⽩⾊在中国⽂化中,⽩⾊是禁忌词⽽西⽅⽂化中,⾼雅纯洁,象征纯真⽆邪。

(三)⿊⾊在中国⽂化原来只有沉重的神秘之感,庄重⽽严肃的⾊调。

⼀⽅⾯它象征严肃、正义;另⼀⽅⾯象征阴险、毒辣、恐怖、邪恶和反动。

black是西⽅⽂化中的基本禁忌⾊,象征死亡、凶兆、灾难。

(四)黄⾊黄⾊代表权势、威严,西⽅⽂化中yellow背叛耶稣的犹⼤(Judas)所穿⾐服的颜⾊⼆形体美:点、线、⾯、体,荷加兹,美在于形式美,尤其是蛇形线。

(⼀)、线条竖直线,⼒量、稳定、活⼒、刚健、昂扬⽔平线,安定、平和、静穆⾯、和体的美▲为什么这些⼩巧、灵活多样的形式能够引起我们的美感呢?实践美学的解释:在这些形式中体现出了我们的创造才能、奇思妙想、奇异的设计、精巧的造型,甚⾄于多天地之造化、⿁斧神⼯之能。

所以它的实现经过了两个阶段:其⼀,⼈按照事物的规律来改造⾃然;第⼆,⼈类让对象中实现了我们的某种⼼理的、社会的、审美的需求。

在对象⾝上打上了我们⼈类的实践的痕迹,聪明才智、灵性、智慧,显现出⼈的本质⼒量。

三声⾳的美——声⾳的美有三个层次:(⼀)直接接触到声⾳所获得的形式美。

(⼆)作⽤于⼈们的情绪、形成类⽐功能。

(三)⾳乐的象征性功能。

四构成美的规律性的因素荷迦兹,美的规则是“适应、多样、统⼀、单纯、复杂和尺⼨——所有这⼀切都参加了美的创造,互相补充,有时互相制约。

”(⼀)适应(⼆)对称(三)均衡(四)节奏(五)多样(六)复杂“它迫使眼睛以⼀种爱动的天性去追逐它们,这个过程给于意识的满⾜使这种形式堪称为美。

”(七)多样的统⼀(⼋)和谐。

在情趣上、感情⾊彩上等⽅式上产⽣共同的特⾊。

(九)尺⼨和数量五形式美的产⽣和发展:(⼀)形式感的产⽣是由⼀定的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的。

美学原理复习要点

美学原理复习要点
③直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转 换和流动。
36、完形作用是指人在知觉的瞬间,就把握 了客观事物完整的形象。
37、知觉和表象是从现实生活通向审美世界 的桥梁。
38、在审美活动中,知觉和表象,对客观世 界的转化表现在:人类的审美活动,是通 过知觉与表象的桥梁,从感性走向理性, 从有限走向无限,从物质走向精神。然后 又实现了两者的有机沟通。
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
①核心内涵: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人 类社会生活休戚相关。
②代表性观念:席勒提出美是“活的形象 〞的讲法,认识到美是生活与形象的统一, 注意到了生活,但是,他所说的生活,只 是人的感性的生命活动,只是人性的一个 方面,而不是现实的人类的社会生活。
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美是 生活〞的命题,并把生活中的美当成美学 研究的主要对象。
பைடு நூலகம்
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康德:从先验的主观唯心主义出发,把美学研究 从客观世界转移到主观世界,转移到期主观鉴赏 能力和主观的审美心态,“主观的合目的性〞, 成了他的美学的一个中心命题。
①核心内涵: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 动,从人的审美关系和审美实践活动出发追求人 的全面开展和全面解放。〔马克思主义美论乃至 整个美学思想体系有一个新的逻辑起点〕
9 、审美意识的形成:
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 了审美意识。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 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 产劳动分不开的。例如:石器的造型;审 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 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
10、美学思想的两个根本特点:
⑴能够借助语言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 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 文献中,并得以传诸后代。

美学原理复习.doc

美学原理复习.doc

美学原理复习一柏拉图对美是如何谈论的?(1)柏拉图把美本身说成是理式,理式是柏拉图美学的核心概念。

(2)理式在希腊语中是由idea和eidos表不,有的哲学著作一般翻译为“理念”。

(3)柏拉图认为:每一种物都和任何一种其他物有所区别,因此具有一系列木质特征,而物的所有这些本质特征的总和就是物的理式,(4)物的存在要求它是某种理式的载体,理式是对它名下所有个别物的无限概括。

(5)相对于毕达哥拉斯的美学观而言,柏拉图是一种人文主义的审美观,相对于苏格拉底的美学观而言,柏拉图更进一步将“美”与“善”区分出来,并将对“美”的思考提升到本体论的高度。

二柳宗元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

”(1).这何话的意思是:美的东西不是因为自己而美,而是因为人的发现才得以彰显。

也就是说,自然美的欣赏只有客体是不够的,必须有审美主体的存在才能构成审美关系。

比如,兰亭这个地方,如果没有王羲之的到来,那么这些景色只能在山谷中自长自流而不为人所知。

(2).审美主体和客体在实际审美过程中,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客体是审美欣赏的前提,要真正做到审美主体,主体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能力。

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欣赏是在审美过程中的创造性想象造成的,欣赏者通过创造性想象发现、照亮、彰显了自己发现的美。

(3)若建构人与物的审美关系,需要主体有一定的文艺修养,有一颗易感的灵心,有自由的个性与对事物的热爱之情;需要客体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客观坏境具有适合人性自山发展的空间与体制,具有合适的气候与富裕的时间等条件。

三.请解释“距离说”的主要观点,并结合你所了解的一种艺术谈谈对距离的设置。

(1) “距离说”的提出者是瑞士心理学家布洛,主张体验是一种拉开功利距离的体会。

他根本否认美的纯粹客观性,放弃对美的本质,美的客观因素的追究,只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美,从美感效应上研究美。

他认为只有从这种角度去考察美,才不会造成用客观标准、准则和范畴来抹杀掉丰富多彩的美感事实。

美学原理复习重点

美学原理复习重点

1、美学1750年,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问题是美的本质问题2、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理论学科、哲学学科;是交叉学科;是正在发展的学3、学习美学的意义:提升自我人格修养,提升自己人生境界,去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培养自我思考能力,从而获得一种人生智慧。

4 、20世纪50、60年代美学大讨论,蔡仪,吕荧、高尔太,李泽厚,朱光潜。

5、审美意象性质:a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不是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情趣的感性世界(月是故乡明);b不是一个实体化的存在,而是在审美活动中形成的;c意象世界显现一个真实的世界;d给人一种审美愉悦。

6、审美态度:有审美的眼光才能看到美,需要摒弃事物的科学性,实用性。

从主客二分中跳出来。

7、美感是一种精神愉悦(特征):无功利性,直觉性,创造性,超越性,愉悦性。

8、移情:设身处地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人也感觉到事物的这种感觉,并产生同情和共鸣。

9、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1)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审美意识必然受到时代、民族、阶级、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2)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必然受到物质生产力的水平,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影响。

10、美是历史的范畴,没有永恒的美。

审美活动不能脱离自然。

11、对审美活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是社会文化环境,包括经济,政治,宗教,哲学,文化,风俗习惯等。

经济因素是最根本的,长远起作用的因素。

12、社会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集中体现为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

趣味:个人审美偏爱,标准,理想,带有个体的特征。

格调:一个人审美趣味的整体的表现。

在社会集中体现为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

13、自然物的审美价值是有等级的分别、(桂林山水甲天下)14、自然美的本体是审美意象。

依赖社会文化环境,是历史的产物。

西方:文艺复兴;中国:魏晋时期。

人与自然的契合。

美学原理重点难点知识

美学原理重点难点知识

• 崇高的审美作用:崇高美具有深厚的精神内涵和明显 的伦理道德性质,是一种充满阳刚之气和正义力量的 美。崇高美集中体现了人类对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望。 对美好品质与情操的追求。因此,崇高美具有十分积 极的审美意义,主要包括:1、激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 神,推动社会进步。2、鼓舞人生,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崇高不仅激发人的力量,而且有助于人们净化精神世 界,使人感觉到高临在平庸与渺小之上,促使人与卑 鄙、丑恶事物作斗争,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 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从而创造充实、美好、 愉快的人生。
• 第二章 美的本质及特征 复习要点:认识劳动创造了美,把握马克思主义 美学观关于美的本质和主要特征、美的本质与人 的本质、生活的本质的关系。认识什么是真?什 么是善?真、善、美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了 解并掌握自由创造、真、善、丑的概念,了解其 他学派的有关观点。 重点掌握:(1)真、善、美之间有什么联系和 区别?。(2)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关于美的本质 和主要特征
• 三、什么是真?什么是善?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 区别? • 1、自由创造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合规 律性是真,即客观世界自身的变化、发展规律; 合目的性是善,即合乎功利性。 • 2、见书29页
• 四、丑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理解美丑的相互转换? • 1、丑是恶的形象体现,是在感性形式中包含着的一 种对生活、对人的本质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 • 2、美丑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转化要有条件。例如 旧中国变成新中国,就包含了丑向美的转化,这一转 化的条件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开了这一条件, 转化就无法实现了。与此相反,美在一定条件下,也 可向丑转化。例如原来纯洁的青年,由于经受不住资 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有的堕落为小偷、杀人犯,相应 地在形象上会由美向丑的转化。由于现实生活中客观 存在着美丑之间的转化,这就给审美教育提出了一个 现实而重要的任务。

美学原理复习重点

美学原理复习重点

一1、美感:美感具有广狭两种含义。

狭义的美感,指的是审美主体对于当时当地客观存在的某一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具体感受,即审美感受;广义的美感,又称审美意识,指的是审美主体反映美的各种意识形式,包括审美感受,以及在审美感受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趣味,审美体验,审美理想,审美观念等等所共同组织的意识系统。

2、艺术美:是指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美,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的物态化形式,因此,艺术美也就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凝聚并显示于特定物质符号形态中的美。

1、美在生活:“美在生活”是说把美同人类社会生活明确联系起来,断言“美是生活”。

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一切美的事物都不能脱离人类社会生活,认为凡是有益于人们生活的东西,符合人类生活要求的东西,或者能够显示出生活以及使人们想起生活的东西,那就是美的。

2、美在形式------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也是解决其他美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首倡“美在形式”的理论,认为美同事物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均衡、对称、比例、和谐、多样统一分不开。

二1、1750年,鲍姆加通发表《美学》一卷,这被美学史认为美学学科诞生的标志。

2、柳宗元曾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表明美的东西不是因为自己而美,而是因为人的发现才得以彰显。

就是说,自然美的欣赏只有客体是不够的,必须有审美主体的存在才能构成审美关系。

3、形式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它的三个要素分别是色彩、形状、声音。

4、自然美指自然界万物的美。

自然美欣赏的历史发展在我国经历了致用、比德畅神三个阶段。

5、科学美是一种理性美,用法国数学家彭加勒说的话来说,这是一种“本质上的美,它根源于自然各部分和谐的秩序,并且纯理智能够领悟”。

科学美的特征是抽象简洁、和谐规律、新奇深刻。

6、审美心理过程一般要经历开始、高潮和效果延续阶段,从而呈现出美感的不同层次,即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一、美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1.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畴
2.美的本质及其特点
3.美学的分类与学派
二、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1.美的主观性的含义和特点
2.美的客观性的含义和特点
3.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关系
三、美的标准与价值
1.美的标准的形成与评价
2.美的标准的多元性与相对性
3.美的标准与文化、历史的关系
四、美的表现形式与艺术
1.美的表现形式的分类与特点
2.艺术的定义及其与美的关系
3.艺术形式与艺术风格的变迁与发展
五、美学与审美经验
1.审美经验的特点与形成
2.审美经验的价值与意义
3.美学与审美经验的关系
六、美学的研究方法与途径
1.美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2.美学研究的途径与技巧
3.美学研究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应用
七、美学的社会意义与实践
1.美学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2.美学在教育与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3.美学的实践与应用领域
八、美学原理的发展与传承
1.中国古代美学原理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2.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3.当代美学原理的新思考与前景展望
九、美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1.美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与启示
2.美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运用
3.美学的价值观与现实生活的和谐发展
这些提纲涵盖了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可以作为复习的框架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和总结。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美学理论、案例和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连接历史、文化、艺术等相关知识,全面理解美学原理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意义。

美学原理复习重点

美学原理复习重点

1.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美学学科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至今不过只有250多年的历史。

2.西方美学的发展划分为若干阶段,比较常见的划分是: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美学、17-18世纪美学、德国古典美学、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美学(近代美学)、20世纪直至当今的美学(现当代美学)。

3.中国美学的三个黄金时代:(1)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

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老子提出和阐发的一系列概念,如①最重要的美学范畴是“道"、“气"、“象"。

②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原则,以实带虚,以虚带实.③论“美味、妙"。

④“涤除玄鉴”说:把观照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孔子开创了儒家美学的传统。

①提出了艺术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审美的境界要高于知识的境界.②“兴、观、群、怨”说,和谐是其核心.③“智者要水,仁者乐山”对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作为人的一种道德的象征。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美学家提出了一大批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

①“心斋”“坐忘”即“无己、无功、无名”,其核心是人们要从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是“至美至乐”的最高境界,是高度自由的境界。

②创造自由的概念,“庖丁解牛"是一种超越实用功利的精神享受,就是审美的愉悦.①崇尚三玄:《老子》、《孔子》、《周易》。

②不再强调艺术的政教实用功能,开始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突破了比德的狭窄柜框,开始欣赏自然山水的生机:强调审美心胸的作用。

(3)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王夫之建立了一个以诗歌的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诗”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即“情”与“景”的内在统一。

《美学原理》期末考复习

《美学原理》期末考复习

引言概述:美学原理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美术、音乐、文学等艺术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美学原理》课程的期末考试进行复习,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为审美经验的形成、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审美价值的判断、艺术品的创造与欣赏,以及美与文化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全面回顾与总结,帮助读者巩固对美学原理的理解,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正文内容:一、审美经验的形成1.1情感与意识对审美经验的作用1.2感官感受对审美经验的影响1.3社会文化背景对审美经验的塑造1.4媒介与技术对审美经验的改变1.5自我意识对审美经验的参与二、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2.1美的本质及其特征2.2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关系2.3表示与表达的美学原理2.4美的形式与美的内涵的关系2.5美学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三、审美价值的判断3.1审美标准的多元性与主观性3.2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关系3.3美的相对性与普世性的平衡3.4传统与创新在审美价值判断中的作用3.5文化差异对审美价值的影响四、艺术品的创造与欣赏4.1艺术家的创造过程与意图4.2艺术品的审美表现形式与特征4.3观众的审美体验与共鸣4.4自然与人为在艺术品创作中的作用4.5艺术品的多重层次解读与欣赏方式五、美与文化的关系5.1美的文化观念与审美观念的异同5.2文化对美的认知与评价的影响5.3美与文化的相互渗透与独立发展5.4文化多元性对美的丰富性的意义5.5美学原理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总结:通过对《美学原理》期末考复习的详细阐述,我们对审美经验的形成、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审美价值的判断、艺术品的创造与欣赏,以及美与文化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审美经验的形成不仅涉及情感与意识的作用,还与感官感受、社会文化背景、媒介与技术、以及自我意识的参与密切相关。

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美的本质及其特征、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关系、表示与表达的美学原理等。

审美价值的判断既具有主观性又应考虑客观性,传统与创新、文化差异等因素也需要综合考虑。

美学原理 重点

美学原理 重点

绪论1.美学学科的名称Aesthetica,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

1750年德国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加通(Baumgarten 1714—1762年)出版《美学》(Äesthetik)一书,标志着美学学科的正式创立。

鲍姆加通也因此在美学史上被人称之为“美学之父”。

2.中国的美学:近代:(1)王国维的观点:境界说。

著作:《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2)蔡元培的观点:以美育代宗教,推行美育。

著作:《以美育代宗教说》。

现代:(1)朱光潜的观点:美在乎象。

著作:《诗论》、《谈美》、《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如:“花是红的”这里的“花”是一个客观的自然对象,而“花是美的”这里的“花”则是客观自然景物与人的主观情思相交融而形成的审美意象。

(2)宗白华的观点: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观出发,提出美在“意象”的观点。

《美学散步》如他说:艺术家“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3)李泽厚的著作:《美的历程》3.什么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的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的人生体验。

在这种体验中,人的精神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回到人的精神家园。

从而确证了自己的存在。

(1)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人性的需求。

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人。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

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

在这个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体验活动中,人获得心灵的自由,”真“、”善“、”美“得到了统一。

《美学原理》课程复习

《美学原理》课程复习

1美感:广义的美感是指人类的审美意识系统:审美能力、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审美感受等的总和;狭义的美感是指具体的审美感受,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的综合心理反映。

2、审美形态:即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

人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这种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

3、喜剧:作为人类生活和意识中的重要美学范畴,指以笑为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不协调的形式,从而肯定生活中的美的艺术、社会现象、生活现象,乃至社会历史事件。

其审美效果和显著特征就是引人发笑。

喜剧的次级形态有: A.滑稽B •讽刺C •幽默4、“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美感具有:A、超功利性:它不是为着满足人们认识和实用的功利,但起着陶冶、感染、熏陶、和教育人的心灵,潜移默化人的精神的特殊作用,即“不用之用”。

B超现有性: 席勒认为,审美活动可以复归人类所失去的人性,使他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黑格尔认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这是美感的最大价值,也是我们审美活动的最高要求。

C、自由创造性:审美中,自由心境确保了人的创造性空间及其能力的发挥。

5、审美活动:人因应审美需求,有目的而无功利地与客观世界发生审美关系的活动,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审美活动的一切特征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最全面的体现。

6、审美关系:是植根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以美或美价值生成为关注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7、劳动创造了美①、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②、劳动创造了具备审美素质的人(美感是“人之感觉变成人的感觉”);③、劳动创造了主客体的审美关系;④、劳动创造了美的规律;⑤、劳动创造美。

所以人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创造的,人的一切能力都是在劳动和创造中产生的,不是以劳动为基础的一切享受和享乐都是不道德的和不可靠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原理复习要点
1、什么是美学?
答:美学是以人的现实基本生存境遇为出发点、以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的诗意存在为核心问题,以人的审美超越和审美解放为目的的一门人文学科。

2、鲍姆嘉通对“感性学”的界定是什么?
答:感性学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和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其目的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

3、审美意象的主要性质是什么(4点)?
(1)审美意象不是一种物理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感性世界
(2)审美意象不是一个既成的实体化的存在
(3)意象世界显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即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
(4) 审美意象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
4、怎样理解“美不自美,因人而彰?”(2点)
(1)这是柳宗元的观点。

(2)表达的意思是美不是纯然可观的实体
美必须是主客观相融合的,不断生成的“意象”
5、怎样理解意象世界是“如其所存而显之”(2点)?
(1)这句话是王夫之说的。

(2)意思是意象世界是一个主客观相融合,相生成的“生活世界”
6、什么是审美活动(3点)?
(1)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人性的需要
(2)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

(3)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7、怎样理解“心不自心,因色而有”
(1)这是马祖道一说的。

(2)意思是意象世界不是实体性的主观的,而一定是有客观对象参与,而共同构成的一个活泼的世界的。

8、试论“生活世界”的含义(4点)
(1)生活世界不是抽象的概念世界,而是原初的经验世界。

(2)不是脱离人的死寂的物质世界,而是人与世界的共在世界
(3)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存活动本身
(4)为了揭示这个真实的世界,人们必须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就是美。

9、试论“真善美的统一于意象世界”。

(P80-81)
真是体现生活世界的意象世界。

美是意象世界的典型体现
善是意象世界照亮我们的有意味的人生,展示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10、运用意象理论,分析一部作品
(1)论述意象的含义
(2)用该理论分析作品
5、美感与快感的差别
美感是一种高级的、以精神享受为主的愉悦体验,它不同于一般的生理快感。

6、审美与人生息息相关。

5、关于艺术终结论
艺术不会终结,因为它是人审美活动,是人的精神需求,是人性的需要。

6、人的基本生存境遇与艺术存在。

人的基本生存境遇:人生的三大悖论(“人生悖论情结”)(P277)
人的生存困境与审美超越的内在关联(P279)
艺术在人类审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
7、美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1)艺术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但审美活动还有其他内容
(2)艺术的主要内容是审美,但还包括其他非审美的部分。

(3)二者关系紧密。

很多美学理论来自艺术研究。

1、审美范畴: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形成的、能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审美现象的一些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概念。

2、优美: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即通常的狭义美。

优美最早是古希腊培育出开的。

优美的本质在于人与世界的和谐共存,是人对这种和谐状态的情感肯定。

是内在和谐与外在和谐的统一。

其特征是完整、单纯、和谐。

它引起的美感是始终如一的愉悦之情。

3、悲剧
这种审美形态最早起源于古希腊。

它是那种由个人不能支配的力量(命运)所引起的灾难却要由某个个人来承担责任。

它的美感是恐惧、怜悯和振奋。

4、荒诞
荒诞是西方现代文化的产物。

荒诞在形态上是平面化、价值削平。

其美感的实质就是人在面临虚无深渊时所产生的焦虑、恐惧和失望。

5、喜剧
喜剧发源于古代希腊。

它作为一个审美意象,其意蕴的核心是时间感,是宇宙的更新是即将死亡的东西的滑稽可笑。

可分为讽刺喜剧和生活喜剧。

其特征是轻松的笑。

6、飘逸
飘逸的文化内涵是道家的“游”。

其美感包括雄浑广大、意气风发、清新自然。

7、丑
丑在形式上的特征是“不和谐”,其美感来自于对心灵冲突和人生复杂性的表现,给人一种满足,产生审美愉悦。

8、空灵
空灵的文化内涵是禅宗的“悟”。

其审美形态的特点是静。

由此而得到一种自由感和解脱感。

其美感在于使人超越有限和无限,永恒和瞬间。

把永恒无限引入到瞬间。

1、什么是美学?
2、鲍姆嘉通对“感性学”的界定是什么?
3、审美意象的主要性质是什么(4点)?
4、怎样理解“美不自美,因人而彰?”(2点)
5、怎样理解意象世界是“如其所存而显之”(2点)?
6、什么是审美活动(3点)?
7、怎样理解“心不自心,因色而有”
8、试论“生活世界”的含义(4点)
9、试论“真善美的统一于意象世界”。

(P80-81)5、美感与快感的差别
5、关于艺术终结论
7、美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