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文苑英华_之录李白诗文所本寻踪
一首名作与一个县名的南迁——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文化解读
一首名作与一个县名的南迁——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文化解读查屏球与中原文化向周边扩散同步,地名也是由中心区域向边缘地带扩散的,其中由北至南的移动最为突出,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北名南移,并不是替换式的,往往是南北同时共用同一地名。
南方取用北方地名,往往也是依据两地一定的相似性。
这种相似性与相关度有很多偶然性,以下所论就是一首名诗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南北乐安、仙居县名在唐宋的轮替台州乐安是347年时设县的,但百年以后的447年(即南朝刘宋时期),在北方,现在的河南信阳光山(当时属光州)也被称为乐安。
这样,一南一北各有一个乐安县,两县同名共存了一百多年。
相关史料见下:光州:管县五,定城、殷城、固始、光山、仙居。
……仙居县(中,东至州一百里),本汉轪县,春秋时弦国,楚灭之。
汉以为县,属江夏郡,至宋分立乐安县。
天宝元年(742)改为仙居县,县西有仙居山,因以为名。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九)台州:乐安县(上,东至州一百五里),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分始丰南乡置乐安县,属临海郡,历代因之。
隋开皇九年(589)废。
……前上元元年(760)复置于盂溪之侧,今县是也。
乐安溪,源在县西冯溪山,流经县南,又东入临海县界。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二六)淮南道:安乐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仙居县。
……乐安县、永宁县,上元二年四月,析临海县置。
(王溥《唐会要》卷七一)南北两个乐安县,在唐宋间又先后被改名为仙居县,相关地理志有如下记载:仙居县(西一百里,旧九乡,今四乡),本汉轪县地。
春秋时弦国,春秋僖公五年:“楚人灭弦,弦子奔黄。
”杜注云:“在弋阳轪县东南。
”有弦亭,是汉为县。
今县北四十里古轪城是也。
《汉书·功臣侯表》:“惠帝封黎朱苍为轪侯。
”属江夏郡。
《宋书·州郡志》云:“分轪县立乐安县。
”以乐安山为名。
唐天宝元年改为仙居县。
南仙居山,在县西南二百里,中有石室,仙人所居;北仙居山,在县压山东,元名乐安山,唐天宝中敕改为仙居山,县取仙居为名;杏山,在县东北,与仙居山隔,各去县七里。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全诗译文及赏析
宫中行乐词八首唐·李白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卢橘为秦树,蒲桃出汉宫。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
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色新。
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
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
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
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
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
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水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
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
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注释⑴小小:少小时。
金屋:用汉武帝陈皇后事。
⑵石竹:花草名。
⑶出:一作“上”。
⑷步辇:皇帝和皇后所乘的代步工具,为人所抬,类似轿子。
⑸散:一作“罢”。
⑹玉楼:华美之楼。
巢:一作“关”,又作“藏”。
翡翠:翠鸟名,形似燕。
赤而雄曰翡,青而雌曰翠。
⑺金:一作“珠”。
⑻妓:同伎。
此指歌女、舞女。
雕辇:有雕饰采画的辇车。
雕:一作“朝”。
⑼蒲桃:即葡萄,原产西域西汉时引种长安。
⑽还与万方同:一作“何必向回中”。
⑾玉树春归日:一作“玉殿春归好”⑿竹:一作“烛”。
⒀青楼:古时指女子所居之楼。
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⒁自:一作“坐”。
罗绮:本指罗衣,此代指穿罗绮之美女。
⒂明光:汉宫名。
此代指唐代宫殿。
⒃藏钩:古代的一种游戏。
手握东西让别人猜,猜中者即胜。
⒄迟日:春日白昼渐长,故曰迟日。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毛传:“迟迟,舒缓也。
”⒅彩仗:宫中的彩旗仪仗。
⒆南薰殿:唐兴庆宫之宫殿名。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
全诗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强烈的思想情感起伏涨落,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腾挪跌宕、跳跃发展的艺术结构完美结合,韵味深长,断续无迹,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作品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
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
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⑻。
人生在世不称意⑼,明朝散发弄扁舟⑽。
词句注释:⑴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李白曾多次登临,并且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李白《上楼诗》与《题峰顶寺》、《夜宿山寺》考辨
年月第卷第期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李白《上楼诗》与《题峰顶寺》、《夜宿山寺》考辨李德书(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四川绵阳)【摘要】上世纪年代以来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李白诗歌《夜宿山寺》的内容,应为李白少年诗作《上楼诗》的内容,而《上楼诗》实为李白上绵州越王楼诗。
李白中年在蕲州黄梅县所作《题峰顶寺》来源于宋代邵博《邵氏见闻录》、赵德麟《侯鲭录》、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等书。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等出版物中的李白《夜宿山寺》存在张冠李戴、文不对题、不合情理等问题,应予纠正,还李白《上楼诗》和《题峰顶寺》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李白诗歌研究;考辩;正本清源【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上楼诗》的来源生于蜀之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绵阳市辖江油市)的诗仙李白,从小天资聪慧,智力过人。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十五学神仙,仙游未曾歇”,“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
二十五岁出蜀之前,在蜀中留下了大量的诗文。
宋蜀人杨遂(字天惠)在《彰明逸事》中记载:“时太白齿方少,英气溢发,诸为诗文甚多,微类《宫中行乐词》体。
今邑人所藏百篇,大抵格律也。
虽颇体弱,然短羽褵褷,已有凤雏态。
淳化中,县令杨遂为之引,谓是少作是也。
”后来,宋晁公武在蜀中作官时,在《郡斋读书志》中说:“蜀本太白集,附入左绵邑人所裒白隐处少年所作诗六十篇,尤为浅俗。
”清代学者王琦在辑注《李太白全集》附录“李太白年谱”中说:“今蜀本李集亦不可见,疑《文苑英华》所载五律数首或是欤?”。
他确定李白蜀中所作有:《蟾蜍薄太清》、《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登峨眉山》、《登锦城散花楼》、《大猎赋》、《明堂赋》篇。
王琦在《李太白全集》附录“诗文补遗”中收入《赠江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李德书,(),男,四川射洪人,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四川省李白研究会理事。
《文苑英华》之录李白诗文所本寻踪
绵 阳师范学院学报
J un lo m yn r lUIvri o ra fMi ̄a gNoma l cs i
J d.,0 9 20
Vo 8 No 7 L2 .
第2 8卷
第 7期
《 文苑英 华》 之录 李 白诗文所本 寻踪
杨 栩 生 , 曙 东 沈
( 绵阳师范学 院, 四川绵 阳 6 10 ) 2 0 0
摘
要 : 时为李 白编集的有李 阳冰 、 唐 魏颢 、 范传正三 家。入 宋后 , 乐史、 宋敏 求 等所编 < 太 白文集> 宋 时 李 是
最早的 李白文集 , 、 两家所编《 堂集>< 李 魏 草 、 李翰林 集> 先后被 采入 。先于< 李太 白文集> 书的 < 苑英华> 成 文 是唐 宋之 际最早 的总集。 其所 录李 白诗 文则当是 范传正所编 “ 文集二十卷” 文 苑英华》 。( 录有 范传 正《 左拾遗翰 林 学 唐 士李公新墓碑 并记》 而未录李 阳冰的《 堂集序》 , = 草 和魏 颢的 < 李翰 林 集序 > 是 其所 录李 白诗 文本之 范本 的反证 。 ,
宋 代李 白全 集 尚未 编 成 之前 当是 一 个 不 小 的数 量 。
文集在宋代 的编纂始于乐史 ( 咸平元年 , 即公元 9 8 9 年 ) m, 之宋 敏 求 ( 平 元 年 ~熙 宁 元 年 , 继 治 即公
元 16 16 年) , 04— 0 8 】 终于曾巩 仞 , 】 刻于晏处善
因为《 文苑英华》 成书早 出乐史、 宋敏求 、 曾巩编成 的《 李太 白文集》 七八十年 , 故这对于我们研究李 白 是很可宝贵的原始资料 。然而 , 其所源 自却 至今不 曾探及 。从 乐史 的 《 翰 林 集 序 》 宋 敏求 的 《 太 李 、 李
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
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将进酒》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
《文苑英华》误作“网罗放佚”性总集考辨
一
、
的 现 状
纂方式 、 取材范 围、 编 纂体例 方 面进行 考证 , 认为《 文 苑英华》 是诗文 总集 , 而不 能作 为类 书 。 该 文对 《 文 苑英华》 的总集性质论述详 实 , 足 以说 明《 文苑英华 》
的总集性质 , 而总集 还有 于选 本和非 选本 之分 。“ 总
钞, 作者继轨 , 属辞 之 士 , 以为覃 奥 , 而取 则 焉。今 次
《 文苑英 华》 编纂 者在录入一 些作者 的作 品时未 作选
择。这 一观点 被后人 沿用 , 如 清代 《 四库 全书总 目提 要》 称“ 唐 代诗 集 已渐减 于 旧, 文集则 宋 志所 录者 殆 十不存 一。即如 李商 隐 《 樊南 甲乙集》 久 已散佚 , 今
居易 、 权德舆 、 李 商隐 、 顾云、 罗隐辈或 全卷收入 ” , 周必大所说“ 文集 罕见 ” “ 全 卷收入” 实 际上 就是 认为
虞苦 览者 之 劳倦 , 于 是采 摘 孔翠 , 芟剪 繁 芜 , 自诗 赋 下, 各为条 贯 , 合 而 编之 , 谓 为《 流别 》 。是 后文 集 总
摘
5 5 6 0 1 1 )
要: 有 学 者认 为《 文 苑英 华》 这 部 文 学选 集是 “ 网 罗放 佚 ” 的 非选 本 总 集 , 这 是 一种 误 解 。误
解的形成与周必大“ 全卷 录入” 说有关, 也与《 文苑英华》 体例特征、 时代文学审美观 的差异和前 代 诸 多文 集散佚 有 关 。这种误 解 会 导致 强化《 文 苑英 华》 文献 价值 , 忽略 其 选本批 评价值 。
关 键词 : 《 文苑 英华 》 ; 选本; 性质 ; 误解 ; 原因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细读精讲--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李白《将进酒》细读精讲教材原文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作文讲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
他一生嗜酒如命,饮酒、醉酒、写酒,酒催诗生,诗随酒发,酒已经完全融入到了他的生命之中。
酒带给李白一种飞动的气势、一种飘逸的灵性、一种往来于天地的绝对自由(高建新),得意时举杯豪饮,失意时亦能借酒来派遣愁绪。
正如闻一多在长诗《李白之死》中所写:“(李白)手指着酒壶,‘若不是你们的爱护,我这生活可不还要百倍地痛苦?啊!可爱的酒!自然赐给伊的骄子——诗人的恩俸!’”李白在诗中点酒,在醉中作诗,《将进酒》便是李白将诗与酒完美融合的代表作之一。
将进酒,请饮酒。
李白本是与岑勋到友人丹丘生家做客,却在登高畅饮间打破了礼仪常规,反客为主,写下了这篇劝酒歌,将胸中所积郁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向友人抒发出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黄河自西而来,直奔东海,一去不返,而人的青丝白发也不过在朝暮之间。
在知天命的年纪,在永恒大自然面前,他悲,悲韶光易逝,悲生命渺小,悲人生易老。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消极哀叹从来就不是李白的风格,他以强烈的自信和洒脱代替了痛苦和悲愤,他似乎又变回了那个傲岸不屈的豪侠诗人。
但他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欢”吗?其实不然,李白看似是在宣扬“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时行乐思想,实际上是旷达之下的无奈与自我安慰,人生得意实是人生失意。
李白《赠韦侍御黄裳》鉴赏及译文参考
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鉴赏及译文参考《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见君乘骢马,知上太行道。
此地果摧轮,全身以为宝。
我如丰年玉,弃置秋田草。
但勖冰壶心,无为叹衰老。
《赠韦侍御黄裳二首》译文华山顶上的高松,玉立亭亭凌霜傲雪。
天生的百尺长松,岂能为小的狂风所折?而桃李却与长松不同,它们所卖弄的是艳丽的美色,使行路之人为之着迷。
当春光已尽之时,它的碧叶就化成了黄泥。
希望君要学长松,切记不要作桃李。
受屈而忠心不改,然后才能辨别谁是真君子。
见君乘着骢马,知道您要上太行之山道。
果然此地摧车投轮,道路十分艰险,千万要注意安全,保全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我如丰年之玉,被弃置在秋田的草丛中。
您要为官清正廉洁,努力工作,不要以年老为叹。
《赠韦侍御黄裳二首》注释韦侍御黄裳:即韦黄裳。
尝为万年县尉,后为殿中侍御史。
此为赠友之诗,勉励友人要学长松,勿以风霜改色并勉励老友要为官清正廉洁,不要叹老哇卑。
太华:即西岳华山。
微飙(biāo):小风,微风。
阳艳:亮丽美艳。
骢马:毛色青白的马。
太行:宋本原作大山,《文苑英华》作太行,今据改。
摧轮:谓山路难行。
勖(xù):勉励。
冰壶心:谓冰清玉洁。
《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创作背景此组诗作于李白被“赐金还山”,离开长安后的第二次漫游时期。
是赠给韦黄裳的政治讽谏诗。
《赠韦侍御黄裳二首》赏析此诗中作者以高大挺拔、不畏霜雪的青松形象为喻,歌颂了在黑暗、腐朽、反动势力强大压力之下,不肯同流合污、傲岸不屈的君子。
而以只能在春光中“卖阳艳”的桃李作比,讽刺和嘲笑了那些只会阿附权贵、随波逐流的历史小丑,指出他们虽能取媚炫赫于一时,但终究逃脱不了“碧叶成黄泥”的可悲下场,绝没有好结局。
诗分三层来写,每四句表达一层含义。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首四句以青松之傲岸,喻君子之高风亮节。
李白的旧题乐府与新题乐府
一
旧题新 义
一
新 题新 义
这 三 种 情 况 在李 白 的 乐 府 中 都 存 在 主 要是 第
,
、
二 种情 况
,
但 也 显 露 了 向 第 三 种 情 况 过 渡 的 重 要 迹 象 成 为 唐 代乐 府 诗 发 展 的 重 要 环 节
“
,
。
历 代诗 评 家 往 往 把 李 白 与 自 立 新 题
此后 阴 铿 写 道
, ,
“
玉 尊 奉汉 朝 灵 关 不惮 遥
,
。
高 岷 常有 发 阴 栈 屡 经 烧
,
。
轮 摧 九折 路
。
,
骑 阻七 星 桥 蜀 道 难 如 此 功 名 讵 可 要
,
,
”
。
唐张文 琮写 道
。
“
梁 山 镇 地 险 积 古 阴 云 端 深 谷下 廖
,
廓 层岩 上 郁 盘 飞 梁 驾 绝 顶 栈 道 接 危 峦
》
,
乐府
。
这样 算 来 李 白 乐 府 总 数 达
, , , ,
一
百 九 十 余 首 约 占 其 现 存 诗作 的 五 分 之
,
一
,
无 论是 乐 府 诗
白 话 文学
的 数 量 质量 还 是 比 例 在 历 代 诗 人 中 都 堪 称 大 家
。
李 白 乐 府 诗 创作 的 重 大 意 义 还 在 于 它 体 现 了 唐 代 乐 府诗 的 发 展 轨 迹 胡 适 在
,
《
丽 莫 似 汉 宫妃
》
,
王 琦据 《 文 苑 英 华 认 作 李 白 旧 题 乐 府
、
论述类文本王瑞来《天生我材必有用异文之我见》阅读练习及答案(吉林长春普高2022届高三下3月考)
吉林省长春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监测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家喻户晓。
不过,前几年,有人撰文指出,其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很可能出于后人修改,并非李白原作。
文章是揣测之辞,但标题却是肯定的表达:“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是李白诗句.此论一出,网上迅速喧传,颇有些轰动效应。
文章举出两个证据,来阐释“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非李白原作。
其一,分别藏于中国北京国家图书馆和日本东京静嘉堂的两种宋版《李太白文集》、清乾隆刊本王琦注《李太白文集》和清缪曰芑刊本《李太白文集》,都指出这一句诗另有两种版本,“天生我身必有财”和“天生吾徒有俊才”。
敦煌发现的唐代抄本,是“天生吾徒有俊才”。
其二,从古体诗押韵惯例看,转韵之时,首句亦应入韵。
例如本诗第一、二两句,“来”和“回”押韵,咍灰韵通押,平声韵;紧接着,转为入声韵,“发”“雪”“月”相押,月韵。
转韵第一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末字“发”字入韵。
而“天生我材必有用”,“用”字不能跟“千金散尽还复来”“会须一饮三百杯”中的“来”和“杯”字押韵。
就是说,后人将其修改成“天生我材必有用”之后,打破了古体诗押韵的惯例。
显然,修改此句的后人,不太懂古体诗韵例。
其实,文章作者举证“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的异文,不必舍近求远,《四库全书》所收录的几种李白集都有标注。
比如,《李太白文集》卷二于此句之下就注云:“又云“天生我身必有财',又作“天生吾徒有俊材'。
”《李太白集注》于此句之下也注云:“一作“天生我身必有财”,又作“天生吾徒有俊材”。
”北宋初年编纂的大型类书《文苑英华》于此句之下也注云:“一作“我身必有材”。
”那么,上述这些异文是不是有助于文章作者对“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否定呢?并不能这样看.第一,上述几种文献依然把“天生我材必有用”作为诗的正文予以认可,而把异文只是列出,聊备一说而已。
《文苑英华》之李白诗题目异文辨读
大 。本文择 出《 将进酒》 等七首诗题 目颇 为重要 的异文加以辨析 , 或有助 于李白文集的整理 、 研究。
关键词 : 《 文苑英华》 ;李 白诗 ;题 目 异 文;辨析
中图分类号 :1 2 0 7 . 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6 1 2 x ( 2 0 1 4 ) 0 0 1 - 0 0 0 6— 0 6
来源甚杂 , 以致有诸多异文。今且就诗歌题 目之异 文择 其要 者加 以辨 析 。
月既不解饮 , 影徒 随我身。暂伴月将 去 , 行乐须及 春 。我歌 月徘 徊 , 我 舞影 零乱 。醒 时 同交 欢 , 醉后各 分散 。永 结无 情 游 , 相期 邈 云汉 ” —— 由独 而不 独 , 由不独而独 , 再 由独而不独 , 愈突出其独 , 孤独到了 邀月与影还不算 , 甚至于 以后的岁月, 也找不到共饮 之人 , 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 , 并相约在那邈 远的上天仙境再见——写极了孤独孤苦 。而诗中所 写的这一切, 都与“ 对酒” 不相吻合 。所 以此诗的题 目应 是 “ 月 下独 酌 ” , 而不是 “ 对酒 ” 。 《 对酒》 ( “ 天若不爱酒” ) 一首 , 《 文苑英 华》 卷 1 9 5与 “ 花前一壶酒 ” 一 首 同题 , 列第 二首 , 题 下 注 作月夜 独酌 ” 。诗 云 : “ 天若 不爱酒 , 酒 星不在 天。地若不爱酒 , 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 , 爱酒不 愧天。已闻清 比圣 , 复道浊如贤。圣贤既已饮 , 何必 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 , 一斗合 自然。但得醉中趣 , 勿 为醒者传。 ” 李白诗中, 以“ 对酒” 为题 的共六首 : 《 对 酒》 ( 葡萄酒 , 金 叵罗 ) 、 《 对酒》 ( 劝君莫拒杯) 、 《 对 酒行》 、 《 对酒题屈突明府厅》 、 《 对酒忆贺监二首》 。 或者以劝酒为辞 , 如《 对酒》 ( 劝君莫拒杯) , 以世事 无常 , 劝人何不及 时饮酒行乐 , “ 君若不饮酒 , 昔人 安在哉 ! ” 或者是 以求仙 的虚妄劝人饮酒 , 如《 对酒 行》 , “ 对酒不肯饮 , 含情欲待谁? ” 或者是写饮酒之 乐, 如《 对酒》 ( 葡萄酒 ) , “ 玳瑁筵 中怀 里醉 , 芙蓉 帐 底奈君何 ! ” 或者是对酒醉酒思人怀人 , 如《 对酒忆
文苑英华题作
文苑英华题作
《文苑英华》是北宋四大部书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大型总集。
该著作的编纂始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由翰林学士李昉奉命召集文学之士徐铉、句中正等18人开始编纂,成书于雍熙三年(986年)。
全书的编纂体例,按照文体类别,分类编纂,各类的排列以细目、解题和类序的形式加以说明。
细目是各类中的具体篇目,解题是对各篇作者的介绍和作品的评论,类序则对各类文体进行概述,阐述各类文体的渊源和发展过程。
在《文苑英华》中,收录了一部分唐代韩愈、柳宗元、李商隐等人的作品,也有一些是五代和宋人的作品。
这些作品主要是诗歌、散文、骈文等文学体裁,反映了唐代到五代及宋初的文学风貌和水平。
总的来说,《文苑英华》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史、文化史和思想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学者们的重要参考典籍之一。
李白诗词《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宫中行乐词》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史载原有十首,现存八首。
这组诗是李白的“遵命”之作,写的是宫中行乐。
诗人抓住罗绮、宝髻、翡翠、鸳鸯、玉楼、金殿、宫花、绿树、宫莺、檐燕等一系列意象,写尽了种种豪华绮艳,曼丽风神,但隐含着诗人对行乐者的讽谏,反映了诗人忧世济时的胸怀。
全诗言浅而意深,意微而词显,显示了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 【年代】:唐【作者】:李白【内容】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创作背景:这组诗为唐玄宗天宝二载(743年)春李白在长安奉诏为唐玄宗所作,大约与《清平调词三首》作于同期。
关于这组诗,孟棨的《本事诗》中记载了相关的故事,说唐明皇因宫人行乐,特召李白,“命为宫中行乐五言律诗十首”,以“夸耀于后”。
李白因作这组诗。
这种说法有个佐证,便是敦煌残卷《唐诗选》选录了这组诗的前三首,题作《宫中三章》,下署作者为”皇帝侍文李白“。
《文苑英华》录这组诗二首,题作《醉中侍宴应制》。
作品赏析:李白《宫中行乐词》,今存八首,据孟棨记载,是李白奉召为唐玄宗所作的遵命文字之一。
这一首五律,写一位年轻的、甚至是幼年宫女。
首联写丰姿仪态。
“小小”、“盈盈”,有爱怜意。
金屋,用汉武及阿娇事,这里指深宫。
紫微,天子所居。
次联写幼女服饰。
满衣绣着石竹,满头插着山花,一片天真,似不知其身在深宫。
第三联写幼女随步辇出入宫禁的情景。
隋代诗人虞世南奉炀帝命嘲司花女袁宝儿的诗:“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嚲袖太憨生。
缘憨却得君王惜,常把花枝傍辇行。
”袁宝儿为长安所贡御车女,方十五岁,騃憨多态。
时洛阳献迎辇花,炀帝命袁宝儿持之,号曰司花女。
因命虞世南嘲袁宝儿娇憨之状,故诗中所写重在娇憨二字。
李诗这里用步辇故事,也是暗写此幼年宫女之娇憨。
李白考研的资料
李白考研的资料李白作品集和研究资料整理本世纪的李白诗文的整理工作,无论诗在诗文的系年、考辨、注释,还是在作品的全面整理、集评,抑或是在李白集版本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一、本世纪上半叶在本世纪上半叶,虽然未有学者对李白的诗文作品进行新的全面的整理,但是对李白诗文的选注、辨伪、系年以及英译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世纪上半叶出版的李白诗选主要有高铁郎的《李白诗选》、胡云翼的《李白诗选》、傅东华的《李白诗》、余研因的《白话注解李白诗选》、中华书局的《音注李太白诗》等。
其中,高铁郎著系就清曾国藩《十八家诗钞》所选李白诗校点而成;傅东华著选注李白诗164首,对李诗中的地点、人名和典故加以注释,简明扼要;《音注李太白诗》系就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所选李白诗音注而成。
詹锳是本世纪上半叶对李白诗文进行着力整理的少数学者之一。
他先是发表了《李白集版本叙录》一文,据各家叙录及亲自经眼的历代的李白集的版刻源流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对各种版本一一评其优劣,文后还列有一《版本源流简表》,极有助于李白集的进一步整理。
稍后,他又发表了《李诗辨伪》,对李白集中的《长干行第二首》、《少年行》、《三五七言》、《戏赠杜甫》等十五题十六首诗作和《比干碑》文一篇的真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二、五六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出现了一些新的李白作品的选注本,如舒芜选注的《李白诗选》和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李白诗选》,这两部著作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强调了李白诗歌中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也即体现了“人民性”的作品。
后者在体例上有所创新,首次将所选的李诗中可以考订作年的作品进行了编年。
此阶段李白诗文整理的最大的收获还是对李白诗文的系年。
晚清学者黄锡珪在本世纪初就撰成了《李太白年谱》和《李太白编年诗目录》,但正式出版,却是在半个世纪以后。
黄锡珪在其《年谱》的每年事迹后都加有按语,排列了该年李白所写的作品;在《目录》中则将能够编年的李白诗作都排列出来了,此举实为首创。
学习_课件唐代专题之诗仙李白
• 实现途径:纵横家游说、隐居以求仕:
•
以求 “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应召长安,何等自信
• “仰天大笑出门去,
•
我辈岂是蓬蒿人!”
• 京》
——《南陵别儿童入
《新唐书·李白传》
•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 仙人也!”言于玄宗 李白,召见金銮殿, 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 有诏供奉翰林。……帝爱其才,数宴见。白 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 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 止。……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 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着宫锦 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3. 短暂的长安生活(742- • A7天44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
他一心以为壮志将酬:“遭逢圣明主, 敢进兴亡言”(《书情赠蔡舍人雄》) 。但玄宗命他供奉翰林,不过要他歌功 颂德,侍宴助兴罢了;
• B 失望之余,他傲睨权贵,放浪形骸。 于是诋毁交至,不得不于天宝三载( 744)自请放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长安——行路难,行路难
• ★长安生活——是李白一生的重要转 折时期,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对腐朽 的上层统治集团和黑暗的现实有了清 醒而深刻的认识,创作了大量针砭时 弊、抨击权贵、抒发愤懑的诗作。
• 《清平词》、《古风》(十五“珠玉 买歌笑”、二十四“大车扬飞尘”) 、《月下独酌》、《行路难》、《蜀 道难》等等。
4. 东鲁漫游时期(744-755)
• 寄家东鲁,他先后在洛阳、梁园、兖州等 地与杜甫交游,时间虽不过两年,两人却 真诚无间,成为文坛佳话;
• 在齐州紫极宫,他曾请北海高天师授箓; • 漫游了吴越、幽燕。天宝十一载(752)
的幽燕之行,他洞察到安禄山的野心,忧 心如焚;
李白古诗文10篇含详细赏析
客中行 / 客中作唐代: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译文兰陵美酒甘醇醉人散发着郁金的香气,盛满玉碗色泽如琥珀般清莹秀彻。
只要主人同我一到畅饮,一醉方休,哪里还管这里是家乡还是异乡?注释客中:指旅居他乡。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诗:“我家襄水上,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一说位于今四川省境内。
郁金香:散发郁金的香气。
郁金,一种香草,用以浸酒,浸酒后呈金黄色。
玉椀(wǎn):玉制的食具,亦泛指精美的碗。
椀,同“碗”。
琥珀(hǔpò):一种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色泽晶莹。
这里形容美酒色泽如琥珀。
但使:只要。
醉客:让客人喝醉酒。
醉,使动用法。
他乡: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赏析这首诗语意新奇,形象洒脱,一反游子羁旅乡愁的古诗文传统,抒写了身虽为客却乐而不觉身在他乡的乐观情感,充分表现了李白豪迈不羁的个性和李诗豪放飘逸的特色,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
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这首《客中作》是这样开头的,郁金香,是一种香草,有浓烈的香味,古时用来浸酒,用郁金香浸过的酒,呈金黄色,芳香扑鼻。
琥珀,松柏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此处形容美酒的色泽晶莹可爱。
谁都知道,李白一生对美酒是情有独钟的,只要有美酒,李白便可以忘乎所以,美酒对李白的神奇效力由此可见一斑。
眼前又是同样的场合,只不过“金樽”换上了“玉碗”,人也不是在长安天子脚下,身处民间的李白更可以放浪形骸,尽情享受了,地方上的佳酿,也许更加别有风味,就是因为这首流千古的饮酒歌,到现在才会出现许多冠以“兰陵”字样的酒品。
这时摆在面前的兰陵佳酿,色泽清洌,酒香扑鼻,李白看在眼里,美在心间,恨不得马上就喝它个一醉方休。
不过,李白一生面对的美酒盛筵,何止千万?那么这一次使得李白忘记了乡愁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并不是美酒,而是多情的主人。
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二)异文问题思考
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二)异文问题思考孙桂平【摘要】从文献学、语言学、文艺学等方面对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二)异文的优劣、真伪以及产生此种异文的原因作了综合性的论述和推论,认为宋蜀刻本所录<望庐山瀑布>(其二)正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长川"当源自<草堂集>,可能系李白改笔;异文"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可能源自范传正所编<李太白文集>,存李诗初貌;通行本所录<望庐山瀑布>(其二)之"前"字和"九"字应系后人篡改,试图为解决诗作文本问题提供一种思考途径.【期刊名称】《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13)002【总页数】7页(P50-56)【关键词】李诗;《望庐山瀑布》;异文;宋蜀刻本;九天;前川【作者】孙桂平【作者单位】集美大学,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6异文是阅读与理解古诗时令人困扰的问题,往往一字之差,全诗的精神风貌便截然两途。
现存李白诗多有异文问题,本文尝试对李白名作《望庐山瀑布》(其二)在流传过程中出现的异文进行解释。
要指出的是,本文在全面掌握相关资料后,对所讨论的问题作了推测,行文并试图从文艺学的角度思考文献学问题;这些与考证的一般要求有出入,故观点未可定论。
本文写作目的在于:提供一些可能有益的思考过程,以将学界对《望庐山瀑布》(其二)异文问题的理解推向深入。
《望庐山瀑布》(其二)之诗题,或作《庐山瀑布》,或作《望庐山香炉峰瀑布》,或作《望庐山瀑布泉》,或作《望庐山瀑布水》。
按,此诗题异文虽多,但大意相近而不致产生歧解,故不必详加辨析。
根据《望庐山瀑布》(其一)有“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等语句,诗题当以有“望”字者为佳。
《望庐山瀑布》(其二)第三句尾字,多作“尺”,但宋潘自牧所撰《记纂渊海》卷八、康熙《御选唐诗》卷二十八等亦作“丈”。
李白《冬日归旧山》全诗注释赏析
李白《冬日归旧山》全诗注释赏析李白《冬日归旧山》全诗注释赏析《冬日归旧山》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出游成、渝等地,返回匡山时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古诗。
采用移步换形之法,铺陈描写旧山景象和旧居的荒败,实际上表达了一种即将告别隐居读书生活的留恋之情。
冬日归旧山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注释:①旧山:此指江油境内的大匡山,李白长期在此隐居读书。
②染尘缨:沾满灰尘的帽子。
③芳草平:即芳草坪。
④篁(huáng):竹子。
⑤雉(zhì):野鸡。
⑥素鱼:白色的蛀虫。
⑦素贞:指清操。
这两句的意思是要发愤读书,养成青松一样高尚的品格。
⑧三清:最高的神仙境界,比喻朝廷。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这两句写归途所见——一条弯弯曲曲的道路,两旁绿草尚有存活;远处的高峰之上,已是积雪皑皑,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前句为近景,后句写远景,景象迥异,构成一幅色彩鲜明、错落有致的图画。
赏析:这首诗收录在《文苑英华》、《李太白全集》及《彰明县志》,是李白出游成、渝等地,返回匡山时所作。
“旧山”就是大匡山,《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载:“太白旧山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
“冬日”,一般学者认为是公元721年(唐玄宗开元九年)冬天。
这首诗首先写冬归旧山的急切心情,再写归山所见景象。
虽然时值寒冬,地冷谷寒,但难掩诗人对旧山的喜爱:万点雪峰,在阳光下闪烁;爬满青藤的山间小路,依然充满生机。
接着近距离描写旧居的荒凉破败。
由于离居时久,诗人居所已成雉飞,猿啼、鼠走、兽奔之地。
铺陈描写中诗人难以掩饰的叹惋之情表露无遗。
最后诗人表示要重新振作,发愤读书,以求闻达于当世,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这首诗采用移步换形之法,铺陈描写旧山景象和旧居的'荒败,实际上表达了一种即将告别隐居读书生活的留恋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204206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李白年谱会笺(LB06-01)。
作者简介:杨栩生(1949~ ),男,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绵阳师范学院李白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研究方向:唐代文学。
2009年7月第28卷 第7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M ianyang Nor mal University Jul .,2009Vol .28 No .7《文苑英华》之录李白诗文所本寻踪杨栩生,沈曙东(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摘 要:唐时为李白编集的有李阳冰、魏颢、范传正三家。
入宋后,乐史、宋敏求等所编《李太白文集》是宋时最早的李白文集,李、魏两家所编《草堂集》、《李翰林集》先后被采入。
先于《李太白文集》成书的《文苑英华》是唐宋之际最早的总集,其所录李白诗文则当是范传正所编“文集二十卷”。
《文苑英华》录有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记》,而未录李阳冰的《草堂集序》和魏颢的《李翰林集序》,是其所录李白诗文本之范本的反证。
而《文苑英华》所录《初月》等十七首为《李太白文集》所无,且被严羽指为赝伪,符合范本“或得之于时之文士,或得之于宗族”的复杂来源,是《文苑英华》所录李白诗文源自范本的旁证之一。
乐史、宋敏求等编的《李太白文集》只采用李、魏两家编本,说明范本已为乐史、宋敏求所不见,而《李太白文集》修成后,李、魏两家编本也不行于世,此或可作为《文苑英华》所录李白诗文本之范本的又一旁证。
关键词:《文苑英华》;李白诗文;本源;寻踪中图分类号:I 2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 (2009)07-0022-04 《文苑英华》是宋太祖雍熙三年成书的一部官修诗文总集,保存了许多唐前及唐时的诗文资料,其中有些作家的作品已经散佚,因此这部书有着作为校勘、辑佚、考订等重要依据的学术价值。
《文苑英华》收录李白作品(诗243首,文16篇)259篇,这在宋代李白全集尚未编成之前当是一个不小的数量。
因为《文苑英华》成书早出乐史、宋敏求、曾巩编成的《李太白文集》七八十年,故这对于我们研究李白是很可宝贵的原始资料。
然而,其所源自却至今不曾探及。
从乐史的《李翰林集序》、宋敏求的《李太白文集后序》来看,其所本显然与乐史、宋敏求、曾巩所编之《李太白文集》各是一途,那么《文苑英华》之收录李白诗文所本于何呢?今且试以肤浅之见,寻绎其踪。
中华书局在《文苑英华》(1966年版)的“出版说明”中说:“《文苑英华》中还有不少‘集作某’、‘某史作某’的小注,这个‘集’和‘某史’当然是宋本,这样的小注正是以宋本校宋本的校勘记。
”李白文集在宋代的编纂始于乐史(咸平元年,即公元998年)[1]710,继之宋敏求(治平元年~熙宁元年,即公元1064~1068年)[2]726,终于曾巩[3]727,刻于晏处善(元丰元年,即公元1078年)[4]728。
《文苑英华》之编,始于太平兴国七年(982),成于雍熙三年十二月(987年1月)[5]8,其后经过多次校勘。
一是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和大中祥符一二年(1008~1009)的两次校勘。
据徐松依《永乐大典》辑出的《宋会要辑稿》第五十五册“勘书”条载:“(景德)四年八月,诏令三馆秘阁直馆校理分校《文苑英华》、李善《文选》,摹印颁行。
《文苑英华》以前所编次未精,遂令文臣择古贤文章,重加编录,芟繁补阙,换易之,卷数如旧。
又令……校之。
”一是在宋孝宗朝,“臣事孝宗皇帝,间闻圣谕欲刻江钿《文海》,臣奏其去取差谬,不足观。
帝乃召馆职裒集《皇朝文鉴》,臣因及《英华》,虽秘阁有本,然舛误不可读。
俄闻传旨取入,遂经乙览。
时于御前置校正书籍一二十员。
”[6]8但因“校正书籍”者皆“稍通文墨者”,“往往妄加涂注”[6]8,以致周必大在“退老丘园”[7]5255后又与彭叔夏、胡柯等再作一次校勘,才于嘉泰元年(1201)春至四年(1204)秋雕刻刊行[6]8。
这次校勘的结果是“详注逐篇之下”[6]8,“分别用小字夹注或篇末黑地大字的形式一一标明”[8]1,并成《文苑英华辩证》十卷[7]5255。
《文苑英华》校勘注中有“文粹作某”这样的文字(按,“文粹”即《唐文粹》,初名《文粹》,南宋时重刻始加“唐”字)。
《文粹》成书于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而《文苑英华》在真宗朝的校勘是景德四年(1007)和大中祥符一二年(1008-1009),这两次校勘当然不会出现“文粹作某”的文字;而孝宗朝(1163-1189)的校勘又是“往往妄加涂注”。
因此,《文苑英华》校勘注中的“集作某”,“文粹作某”等,则应是周必大、彭叔夏、胡柯等“详注逐篇之下”的校勘结果,其“集”则当是在乐史《李翰林集》二十卷和《李翰林别集》十卷基础上经宋敏求增补而成,再经曾巩“考其先后而次第之”,由晏处善授之毛渐元丰三年(1078)镂版的《李太白文集》。
《文苑英华》之李白诗文的校勘注中有数处“集作某”这样的文字,这说明《文苑英华》与《李太白文集》所本各是一途。
《李太白文集》之所本,乐史《李翰林别集序》和宋敏求《李太白文集后序》说得非常明白,乐史说:“李翰林歌诗,李阳冰纂为《草堂集》十卷,史又别收歌诗十卷,与《草堂集》互有得失,因校勘排为二十卷,号曰《李翰林集》。
今于三馆中得李白赋、序、表、赞、书、颂等,亦排为十卷,号曰《李翰林别集》。
”宋敏求说:“唐李阳冰序李白《草堂集》十卷,云:‘当时著述,十丧其九。
’咸平中,乐史别得白歌诗十卷,合为《李翰林集》二十卷,凡七百七十六篇,史又纂杂著为别集十卷。
治平元年,得王文献公溥家藏白诗集上中二帙,凡广二百四篇,惜遗其下帙。
熙宁元年,得唐魏万所纂白诗集二卷,凡广四十四篇,因裒唐类诗诸编洎刻石所传别集所载者,又得七十七篇,无虑千篇。
凡赋、书、碑、记、赞六十五篇,合为三十卷。
”于此可知,《李太白文集》的编纂,一是源于包括唐人魏颢所编《李翰林集》、李阳冰所编《草堂集》等朝廷馆藏,二是对私家收藏和世间流传诗文的收集整理,三是对唐类诗等所载的收集。
《文苑英华》乃奉皇帝诏命编修的典籍,周必大《文苑英华跋》称“太宗皇帝丁时太平,以文化成天下,既得诸国图籍,聚名士于朝,诏修三大书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各一千卷”,其编修者不可能像后来《李太白文集》的编修者那样广采博收,何况卷帙浩繁,也不可能从容于世间的收集,而只可能采自现成的朝廷馆藏文集,即“既得诸国图籍”。
李白文集,在宋代《文苑英华》及乐史《李翰林集》、《李翰林别集》修成前,并无编修者,而在唐代也仅三家,一是李白“枕上授简,俾予为序”[9]705的李阳冰《草堂集》,一是李白“尽出其文,命颢为集……白未绝笔,吾其再刊”[10]707的魏颢(颢名万,后更名颢)的《李翰林集》,再就是元和年间范传正“或得之于文士,或得之于宗族,编辑断简,以行于代”的“文集二十卷”[11]715。
魏颢所编的《李翰林集》、李阳冰所编的《草堂集》为乐史、宋敏求等编纂整理的《李太白文集》所采用,《文苑英华》所录李白诗文与此又别是一途,而唐人之后到《文苑英华》之前,李白文集又无其它编修本,因此可以认为《文苑英华》收录李白诗文所采用的正是范传正所编的“文集二十卷”。
在《文苑英华》的收文中,涉及到李白生平经历、思想及创作评价等有关传记性的文章最早的是刘全白贞元六年所作的《唐故李翰林学士李君碣记》,稍后是范传正元和年间所作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记》。
刘《碣》颇简略,范《碑》周详,既叙其家世生平经历等,又及于身后,并叙文集之编修,谓“文集二十卷.,或得之于时之文士,或得之于宗族,编辑断简,以行于代”,其体制与魏颢《李翰林集序》、李阳冰《草堂集序》颇同,相当于文集之序,于范传正所编的李白“文集二十卷”,其实就是一篇序。
《文苑英华》收录唐人文集、诗集之序七十八篇(文集52篇,诗集26篇),几乎囊括了唐人诗、文集序的全部,连并不甚知名的孔季诩、杨极、周朴、颜茂圣等人文集、诗集的序(《孔补阙集序》、《杨骑曹集序》、《周朴诗集序》、《颜上人集序》)都被录入,但却没有魏颢的《李翰林集序》和李阳冰的《草堂集序》。
即使是以“文以人传”而论,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也不应该被弃而不录,因为李阳冰在唐代也是声名颇著者,《宣和书谱》称“官至将作少监,善词章,留心小篆迨三十年,又尝立说……作刊定说文三十卷以纪其事,人指以为仓颉后身。
方时颜真卿以书名世,真卿碑必得阳冰题额,欲以擅联璧之美。
……论有唐三百年以篆称者,唯阳冰独步。
”[12]310而《文苑英华》却收录了像林嵩这样并不甚知名者为并不甚知名者周朴的诗集所作的序(《周朴诗集序》)。
应该说,李阳冰的《草堂集序》无论以何种收文标准都是不容遗弃的。
更何况,李阳冰、魏颢与李白关系非同一般。
李阳冰《草堂集序》说:“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遐不弃我,乘扁舟而相顾。
临当挂冠,公又疾亟。
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
”而魏颢与李白则是“自嵩宋沿吴相访数千里”,“东浮汴河水,访我三千里”(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并序),“相见泯合”(魏颢《李翰林集序》),“一长复一少,相看如兄弟”(魏颢《金陵酬翰林谪仙子》)的关系,因而李白以编集重托,“尽出其文,命颢为集”(魏颢《李翰林集序》)。
可见李阳冰、魏颢是李白最亲密、最信任者。
唯其如此,其《草堂集序》、《李翰林集序》所记才最为真实可靠,最有价值,也就更没有理由被《文苑英华》弃而不录。
《文苑英华》不收录《草堂集序》、《李翰林集序》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文苑英华》所录李白诗文不本于李阳冰《草堂集》与魏颢的《李翰林集》,但似亦可作为《文苑英华》所录李白诗文本之于范传正之编李白“文集二十卷”的反证。
清人王琦注《李太白全集》“诗文拾遗”中收有《文苑英华》之载《初月》、《雨后望月》、《对雨》、《晓晴》、《望夫石》、《冬日归旧山》、《邹衍谷》、《入清溪行山中》、《日出东南隅行》、《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送客归吴》、《送友生游峡中》、《送袁明府任长江》、《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战城南》、《胡无人行》、《鞠歌行》诗十七首,并注引《沧浪诗话》:“《文苑英华》有太白《代寄翁参枢先辈》七言律一首,乃晚唐之下者。
又有五言律三首,其一《送客归吴》,其二《送友生游峡中》,其三《送袁明府任长江》,集本皆无之,其家数正在大历、贞元间,亦非太白之作。
又有五言《雨后望月》一首、《对雨》一首、《望夫石》一首、《冬日归旧山》一首,皆晚唐之语。
”严羽之说言而无据,固不足信。
但这十七首,却既可证明《文苑英华》之录李白诗文与乐史、宋敏求等编纂的《李太白文集》所本别是一途,且亦符合范传正所编李白文集“或得之于时之文士,或得之于宗族”其来源较复杂的情况,以至于十七首中,有蜀中青少年时所作[13]196(或习作),甚至可能是真赝掺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