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瓦尔斯方程中有关分子吸引力引起的修正问题

合集下载

§4-6 真实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4-6 真实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a V
2
)( V
M M
mol
b)
M
mol
RT
对于压强不是很高(低于500大气压),温 度不是太低的实际气体,范德瓦尔斯方程是很 好的近似公式。
范德瓦尔斯方程是经验方程,各种气体的常 数a、b可由实验测量。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4-6 真实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理想气体微观模型: 1)分子无大小 2)分子间无作用力(碰撞时除外) 1873年荷兰物理学家范德瓦耳斯对理想气体 的两个基本假设进行了修正,得出了描述真实 气体行为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一、分子固有体积修正 把分子当作有一定体积的刚性球,分子的 活动空间减小。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设1mol气体的占有体积 V m
气体分子能自由活动的体积 V m b
1mol气体的状态方程
p (V m b ) RT
可以证明:b等于1mol气体固有体积的4倍。 二、分子吸引力修正 由于分子可活动的范围减小,分子和容器 壁的碰撞增加,压强就该增大。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分子实际作用于器壁的由实验可测的压强
p RT Vm b p in
其中
p in
a V
2 m
a 是一个与气体种类、气体温度有关的常数 三、范德瓦耳斯方程 1mol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a ( p 2 )( V m b ) RT Vm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系
质量为M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p M M
2 2 mol

范德瓦尔斯方程

范德瓦尔斯方程
参考资料1:
荷兰物理学家范德瓦耳斯(Johannes Diderik Van der Waals,1837—1923)改进了气体的状态方程,把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分子的有限体积放进方程中去。他论证了,分子间距离较远时,它们间必定存在吸引力,这一作用附加到容器壁施加的压强上去。他进一步提供论据,假设附加产生的压强反比于气体比容的平方。还有,由于分子占有体积,它们可利用的空间必须减少,或者说得更明白些,减少的总体积就正比于分子在相互接触时所占有的体积。于是一摩尔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变成(p+an2/V2)(V-nb)=RT。 这简单方程包含两个常数,即a和b,对于每一种物质它们可由实验确定。R是普适气体数学。1873 年在博士论文《论气态和液态的连续性》中考虑了分子体积和分子间吸力的影响,推出了著名的物态方程:(p+a/V2)(V-b)=RT 后来人们称之为范德瓦耳斯方程。他还导出了b 是分子体积的4 倍。这个方程不仅能解释安德纽斯的实验结果及J.汤姆生的见解,而且能从常数a、b 值计算出临界参数,这对“永久气体”液化的理论起了指导作用。
范德华方程是范德瓦耳斯方程的另一种翻译,简称范氏方程,是荷兰物理学家范德瓦耳斯(van der Waals,又译“范德华”、“凡德瓦耳”)于1873年提出的一种实际气体状态方程。范氏方程是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一种改进,特点在于将被理想气体模型所忽略的的气体分子自身大小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考虑进来,以便更好地描述气体的宏观物理性质。
式中A* 为每个分子的亥姆霍兹自由能。由此得到,引力使压强减小的量正比于1/v2。记该比例常数为a,可得...这便是范氏方程。(注:由于笔者自身水平有限,“。。。”处笔者这样的:先由范德瓦耳斯提出假设,再通过计算证明假设的成立,因此当初方程的产生并不是由于数学推导,而是一种经验性的假设,通过计算,符合事实,便成为一个结论。更简单的理解是: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由于真是气体压强和体积的测定相对于真实气体存在误差,因此要对压强和体积进行修正。体积上的修正很容易理解,就是理想气体体积减去分子占有体积就是真实气体运动所占有的体积,而对于压强的修正,理解是这样的:分子间的吸引力会对气体对外表现出的压强产生减弱,因此在真实气体的基础上加上由于吸引减弱的压力才是理想气体表现出的压力。而这个分子间的吸引力的大小,是与分子的密度有关的。而在分子间吸引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子密度越大,吸引力对压力的削减也越强,因此在压强出的修正方面,是加上分子密度平方的正比。

气体的状态方程

气体的状态方程

气体的状态方程气体的状态方程是描述气体物理性质的基本关系式,它通过一组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来描绘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

气体状态方程的三个主要形式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范德瓦尔斯气体状态方程和柯西-克拉普罗夫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描述理想气体行为的基本方程。

它建立在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分子体积可以忽略的假设基础上。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数学表达式为PV = nRT,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强,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表示气体的温度。

该方程指出,在给定条件下,理想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与气体物质量和温度成正比。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广泛,特别是在较低气压和较高温度下,其近似适用于实际气体。

范德瓦尔斯气体状态方程是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修正和扩展。

范德瓦尔斯气体状态方程考虑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体积的影响,它建立在分子吸引力和排斥力之间的平衡基础上。

范德瓦尔斯气体状态方程的数学表达式为(P + a/V^2)(V - b) = nRT,其中a和b分别表示分子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压强修正项和体积修正项。

该方程对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体积较大的气体更为准确,适用范围比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更广。

柯西-克拉普罗夫气体状态方程是描述气体的非理想性质的方程。

它考虑了气体分子间的细微相互作用,特别适用于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的气体。

柯西-克拉普罗夫气体状态方程的数学表达式为P = (RT)/(V - b) -(a)/(V^2),其中a和b分别表示分子间相互作用引起的修正项。

该方程在高压和低温下更为准确,可以用于描述气体的非理想行为。

总结来说,气体的状态方程是描述气体性质和行为的基本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适用于较低气压和较高温度下的气体,范德瓦尔斯气体状态方程考虑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体积的影响,适用范围更广,柯西-克拉普罗夫气体状态方程考虑了气体的非理想性质,适用于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的气体。

这些状态方程为我们理解和研究气体的行为提供了基本的数学工具。

12-5 范德瓦尔斯方程

12-5 范德瓦尔斯方程
V0 V 3 22.4 106 m3 ; 10
b 1 V 20
气体分子本身体积不可再忽略!
2.分子间引力所引起的修正
f合 0

f合使分子碰壁冲量
pi 内压强:
f合

器 壁
源于引力半径范围的内部 分子的引力作用
2s
s
(1)表面层内分子浓度 Pi n (2)引力球内的分子数密度
s r s —有效作用距离(10-9m) d — 分子有效直径
两个分子中心所能达到的最小距离
0
d
r0
引力
分子的热运动-动能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
物质的状态:固、液、气
12-5-2 真实气体的等温线
理想气体,等温过程: T=常量
p
理想气体的等温线
PV RT Con.
O p E
V 真实气体的等温线
不 稳 定 态
气 液 K
遇凝结核心 - 液化 云室 人工降雨
P
CF 过热液体-气泡室
比同温下 (C点) 密度小、压强小
E
遇汽化核心 - 汽化
B 汽 A
C F` 汽液共存
气泡室
EF 实际不可实现
BC 虚线实际气体
v
对引入b的估算: 理论指出, b约为1mol气体分子本身体积的4倍, 分子的有效直径数量级~10–10m;
4 10 6 3 b 4N A 10 (m ) 3 2
10
3
标准状态下,1mol的体积:V0
=22.4×10-3 m3
b 4 ~ 5 V0 10
当压强增大1000倍~108Pa:
导致气体对器壁实际压强减少
p i ∝ n2

范德瓦尔斯方程各项物理意义

范德瓦尔斯方程各项物理意义

范德瓦尔斯方程各项物理意义说到范德瓦尔斯方程,大家可能会想:这又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它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紧密得很。

想象一下,咱们的气体,不管是啤酒里的气泡,还是从罐子里喷出来的香水,都是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存在的。

范德瓦尔斯方程就像是为这些气体量身定做的“身份证”,告诉我们它们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是怎样的。

方程的形式可真是有点儿让人抓狂,P = a(n/V)² b(n/V) + RT。

看起来复杂,其实每一项都有它的道道。

这里的P,指的就是气体的压力。

气体压力,简单说,就是气体分子撞击容器壁时产生的力。

想象一下,气球里充满了气,越充越满,里面的气体分子就像在开狂欢派对,越挤越热,压力就自然上升。

再说说这个a(n/V)²,a代表的是气体分子间的吸引力。

哎呀,这可不是说它们在谈恋爱,虽然也是有点“黏糊糊”的意思。

这个项就像是一种“恋爱税”,分子之间相互吸引,越靠越近,压力自然会降低。

接下来是b(n/V)。

这个b呢,代表的是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

想想咱们上班的时候,挤公交车的感觉。

车里人多得要命,每个人都占据着自己的小空间。

这个b的意思就是分子并不是无形无体的,实际上它们占有一定的空间,导致可用空间减少。

所以当气体分子相互挤得厉害时,压力也会受到影响。

RT这个项,就简单多了。

R是气体常数,T是温度,想想咱们做饭时调味料的火候,温度越高,气体分子的运动就越快。

气体分子运动得像是小跑步的选手,温度一升高,分子之间的碰撞也变得频繁,这就像是赛场上选手们疯狂的加速,压力自然就会升高。

范德瓦尔斯方程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它不仅适用于理想气体,还能描述真实气体的行为。

理想气体就像是教科书里那种完美的气体分子,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吸引力,而且占据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但生活可不止于此,咱们常见的气体,像水蒸气、二氧化碳、甚至空气,都有一定的分子间作用力和体积。

这些都是“真实”的气体,不能拿理想的标准去衡量。

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觉得有点儿枯燥,但其实这就像是生活中的那些小细节。

范德瓦尔斯气体的绝热自由膨胀

范德瓦尔斯气体的绝热自由膨胀

范德瓦尔斯气体的绝热自由膨胀咱们今天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物理现象——范德瓦尔斯气体的绝热自由膨胀。

你听说过这个吗?名字一听就觉得有点高深莫测,实话说,刚开始接触这个概念时,我也觉得它离我们日常生活有点远。

不过,你看,物理本来就得跟我们生活紧密结合才能不那么枯燥,是吧?所以今天我们就轻松点,来聊聊这个有点像“魔法”一样的过程。

放心,咱们不是要挑战什么高深的理论,只是想搞明白这背后的小故事。

什么叫做“绝热自由膨胀”呢?好家伙,一听这名字就感觉很复杂,实际上它说的就是气体在不跟外界交换热量的情况下,自己在一个容器里膨胀开来。

想象一下,你拿一个气球,吹得满满的,然后戳破它,气体就会迅速散开,膨胀,空气迅速充满周围的空间。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但实际上,这个“绝热”这一点就让它跟平常我们理解的膨胀有些不同了。

要明白这一点,咱们得先搞清楚一个核心概念——温度。

在我们的常规认知中,气体膨胀的时候温度应该下降,尤其是那种“自由膨胀”——气体无拘无束地迅速扩展,能量和温度都应该有所变化。

可问题是,如果气体的膨胀是绝热的(也就是说,没有热量进出),它怎么可能在膨胀的过程中改变温度呢?哎,这就是范德瓦尔斯气体的特别之处。

它不像理想气体那么简单,理想气体会按照很简单的公式来运行,而范德瓦尔斯气体的行为就更复杂了。

它不仅考虑了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还考虑了气体分子的体积。

所以,当它膨胀时,除了温度的变化,还会有一些额外的因素在起作用。

说到这里,可能你会有点儿疑惑:咱们不就是讨论气体膨胀吗,怎么一会儿聊温度变化,一会儿又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这不都没什么关系吗?其实不然!想象一下,如果是理想气体,咱们就简单地按照理想气体方程来算,它的膨胀就是一个完美的过程——没有能量损失,没有相互作用,一切都井井有条。

但是范德瓦尔斯气体不同,它的分子间有吸引力,尤其是在气体膨胀的过程中,分子之间的这种吸引力会让气体不那么“乖乖地”膨胀,反而会导致一些额外的“乱象”。

8范德瓦尔斯方程

8范德瓦尔斯方程
范德瓦尔斯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从两个方 面进行修正,得出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
一.考虑分子的大小而引起的修正
研究 1 mol的理想气体, P0 为理想气体的 压强,V0为 1 mol 气体的体积。
§7. 范德瓦尔斯方程 / 一、考虑分子的大小引起的修正
P0V0 RT
V0为分子运动的空间体积,由于分子要占 据一定体积,对V0进行修正, V0修正为
pi与器壁附近单位面积上的相碰气体分子数成正比而这个分子数与容器中分子数密度n成正比考虑到气体分子间的引力作用后气体的压强为外压强p与内压强pi之和
第八节
范德瓦尔斯 方程
§7. 范德瓦尔斯方程
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忽 略不计,分子的体积忽略不计;但对于实 际气体当分子数密度较大时,分子间的作 用力和分子的体积不能忽略不计。
由比例式
V0
MV

V0
M
V
代入
(P
a
V
2 0
)(V 0
b)
RT
整理后得
范德瓦尔斯方程(Pຫໍສະໝຸດ M22a V2
)(V
M
b)
M
RT
§7. 范德瓦尔斯方程 / 二、考虑分子的作用力引起的修正
设计制作 干耀国
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
§7. 范德瓦尔斯方程
V修0 正- 值b。b为分子体积的4倍,
b
4N
0
4 3
d 2
3
N0为1mol气体的分子数----阿伏加德罗常 数。
P (V0 b) RT
§7. 范德瓦尔斯方程 / 一、考虑分子的大小引起的修正
二.考虑分子的作用力引起的修正
由于分子间的引力存在,当一些分子

范德瓦尔斯方程

范德瓦尔斯方程

范德瓦尔斯方程.txt爱情就像脚上的鞋,只有失去的时候才知道赤脚走路是什么滋味骗人有风险,说慌要谨慎。

不要爱上年纪小的男人,他会把你当成爱情学校,一旦学徒圆满,便会义无反顾地离开你。

参考资料1:荷兰物理学家范德瓦耳斯(Johannes Diderik Van der Waals,1837—1923)改进了气体的状态方程,把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分子的有限体积放进方程中去。

他论证了,分子间距离较远时,它们间必定存在吸引力,这一作用附加到容器壁施加的压强上去。

他进一步提供论据,假设附加产生的压强反比于气体比容的平方。

还有,由于分子占有体积,它们可利用的空间必须减少,或者说得更明白些,减少的总体积就正比于分子在相互接触时所占有的体积。

于是一摩尔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变成(p+an2/V2)(V-nb)=RT。

这简单方程包含两个常数,即a 和b,对于每一种物质它们可由实验确定。

R是普适气体数学。

1873 年在博士论文《论气态和液态的连续性》中考虑了分子体积和分子间吸力的影响,推出了著名的物态方程:(p+a/V2)(V-b)=RT 后来人们称之为范德瓦耳斯方程。

他还导出了b 是分子体积的4 倍。

这个方程不仅能解释安德纽斯的实验结果及J.汤姆生的见解,而且能从常数a、b 值计算出临界参数,这对“永久气体”液化的理论起了指导作用。

参考资料2:下面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基础,推导范氏方程。

若把气体视为由体积无限小、相互之间无作用力的分子组成,这种模型便是理想气体模型,与其相对应的状态方程是:p=kT/V.若抛弃前一个的假设,把组成气体的分子视为有一定大小的刚性球(其半径称为范德瓦尔斯半径),用 b 表示这些“球”的体积,上面的方程便改写为:p=kT/(V-b).在这里,每个分子的“占有体积”v 被所谓“排斥体积”v - b 代替,反映了分子在空间中不能重叠。

若气体被压缩至体积接近分子体积之和(即分子间空隙v - b 趋向于0),那么其压强将趋于无穷大。

范德瓦尔斯方程与理想气体

范德瓦尔斯方程与理想气体
H1 H 2
u CV ,mT E p
CV ,m (T2 T1 ) (Ep 2 EP1 ) p1v1 p2v2
1.应用于理想气体:由于理想气体无相互作用,所以Ep=0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 方程有:
代入前式有:
p1v1 RT1
p2 v2 RT2
由于:
C
V ,m
R 0 所以:
第六章 非理想气体 固体 液 体
6-1 范德瓦尔斯方程

一.理想气体微观模型的基本缺陷和范德瓦耳斯气体模型的提出

(1) 分析分子体积问题.两个分子所占体积为 所以一个分子所占体积为4V0
V
4 4 2r 3 8 r 3 3 3

(2) 分析分子分子间的引力
当r d时, E p
(2) 从上表看出,零度时,1mol氢在不同压强下范氏方程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2.范氏方程偏离实际的原因在于右上图所示的分子间复杂的势能关系 3.如果将范氏方程变形有:
展开二项式并 忽略二次以 上高次项得
RT p v RT v RT v
1
RT b p 1 v v
b b2 a 1 ... v v2 v2 b a 1 2 v v bRT a 2 2 v v
焦汤正效应: 焦汤负效应:
T 0
T 0
焦汤零效应: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如 果气体经过节流膨胀后温度不发 生变化,则为零效应.
转换温度:发生零焦汤效应的温度 称为转换温度
转换曲线:在不同温度.压强下进行节 流膨胀的实验,所得曲线为转换曲 线.曲线上每一点所对应的状态下 进行节流膨胀后温度将不改变.
上转换温度:

范德瓦尔斯方程

范德瓦尔斯方程
§ 9.13 范德瓦耳斯方程 (Van der Waals equation)
分子力示意图
1. 分子力 当 r<r0时,斥力; 当 r>r0时,引力; 当 r= r0时,分子力=0 r0:平衡距离 当 r>s 时,分子力0
s :有效作用距离 1
实际气体的分子模型:
有引力的刚性球
d:分子的有效直径
2. 范德瓦耳斯方程
V=
m M
Vm

对氮气,常温和压强低于 5107 Pa范围
a = 0.84 105 Pa L2/mol2 , b = 0.0305 L/mo4l
3. 范德瓦耳斯气体等温线
临界等温线
BE :过饱和蒸汽 引入凝结核心 - 液化BC 云室
CF: 过热液体 引入汽化核心 — 汽化
范德瓦耳斯气体等温线
气泡室
FE: 实际不可实现
BC: 虚线实际气体 5
气泡室的外形和高速粒子径迹的照片
6
无悔无愧于昨天,丰硕殷实 的今天,充满希望的明天。
1mol 气体 p RT Vm
考虑分子本身的体积
p RT Vm b
理论上 ,b 约为 1mol 气体分子本身体积的 4 倍
b
4N
A
4 3
(1010 2
)3
106
m3
1(cm3)
p增大,容积与 b 可比拟时,b 的修正必须考虑2
分子间引力引起的修正
器壁受到的压强要比没考 虑引力时要小
p
RT vm b
pin
气体内压强的产生
内压强pin :表面层分子受到指向气体内部的单
位面积的作用力。
pm
n2
1 V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范德瓦尔斯方程

范德瓦尔斯方程
§ 9.13 范德瓦耳斯方程 (Van der Waals equation)
分子力示意图
1. 分子力 当 r<r0时,斥力; 当 r>r0时,引力; 当 r= r0时,分子力=0 r0:平衡距离 当 r>s 时,分子力0
s :有效作用距离 1
实际气体的分子模型:
有引力的刚性球
d:分子的有效直径
2. 范德瓦耳斯方程
1mol 气体 p RT Vm
考虑分子本身的体积
p RT Vm b
理论上 ,b 约为 1mol 气体分子本身体积的 4 倍
b

4NA
4 3
(1010 2
)3

106
m3

1(cm3 )
p增大,容积与 b 可比拟时,b 的修正必须考虑2
分子间引力引起的修正
器壁受到的压强要比没考 虑引力时要小
p

RT vm b

pin
气体内压强的产生
内压强pin :表面层分子受到指向气体内部的单
位面积的作用力。
pm

n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Vm2
a 或 pin Vm2
a:反映分子之间引力的常量
3
1mol 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
p

a Vm2
)(Vm

b)

RT
质量为 m 的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
p

m2 M2
a V2
)(V
m b) M
m M
RT
(其中
V=
m M
Vm

对氮气,常温和压强低于 5107 Pa范围

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的原理与应用

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的原理与应用

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的原理与应用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简称范德华力,是介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化学键作用之间的一种力。

它是由于分子微观结构中电子的即时离散性,引起分子间在相对位置变化时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多个方面,例如溶解、极化、润湿、混合等等,同时也是生物体系中的重要相互作用途径。

本文将介绍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以期读者更深入理解其作用机理。

1. 原理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电子极化。

这里我们要理解一下什么是分子的极化现象:在分子中,由于电负性不均导致电子云位于分子中的某一侧,使分子产生一个电偶极矩。

当两个极化分子处于距离足够近的情况下,它们的电偶极矩之间会相互作用,导致它们具有一个瞬时吸引力或排斥力。

对于两个分子相互作用的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力,取决于分子之间的相对速度和距离。

当分子相对静止时,此时的相互作用力被称为范德华吸引力;而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近,此时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力就被称为范德华排斥力,同时排斥力的大小还取决于分子的直径大小。

此外,还有范德华力的转换,即从相互吸引到相互排斥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叫做范德华力的极限吸引力。

除了极化之外,分子间的僵硬和非球形结构也会导致范德瓦尔斯吸引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偶极互作用和诱导偶极矩。

2. 应用由于范德瓦尔斯力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多个方面,所以研究它的原理和应用对于科研工作者和相关从业人员都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具体介绍一下范德瓦尔斯作用在哪些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1 溶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在溶度、粘度和化学反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溶解中,范德瓦尔斯力可以调节外加精确压力和温度的条件下的最终溶解过程。

此外,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溶解时间较长的问题。

2.2 分子识别在生物学研究中,范德瓦尔斯力可以用于分析分子间的识别和复杂化学反应的过程。

本质上,基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分子识别技术对于精准的特征识别和致动作用有很高的性能需求。

范德瓦尔斯方程中各项的意义

范德瓦尔斯方程中各项的意义

范德瓦尔斯方程及其应用
范德瓦尔斯方程是实际气体状态方程中最常用的一种,它描述了实际气体的压力、温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方程中包含了分子固有体积修正和分子吸引力修正两项内容,这些修正内容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实际气体的行为。

在理想气体中,分子的自由度不受限制,因此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只包含温度和压力两个参数。

但是,在实际气体中,分子的自由度受到了限制,因此分子之间会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这些相互作用力会导致实际气体的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不同于理想气体。

为了描述这种关系,范德瓦尔斯方程中包含了分子固有体积修正和分子吸引力修正两项内容。

分子固有体积修正是指由于实际气体分子占有体积,因此分子之间会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些力会导致实际气体的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不同于理想气体。

为了描述这种关系,范德瓦尔斯方程中引入了分子固有体积的概念。

分子固有体积是指每个分子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与分子的大小和形状有关。

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固有体积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实际气体的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不同于理想气体。

分子吸引力修正是指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实际气体的内压力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实际气体的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不同于理想气体。

7.8 真实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7.8 真实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实际气体在很大范围内近似遵守范德瓦尔斯方程。 1molN2在等温压缩过程中的实验值和理论值的比较: 实验值
P(atm) V P V (atm.l)
理论值 (P+a/V2)(V-b) (atm.l) 22.41 22.40 22.67 22.65
1 100 500 700
22.41 0.2224 0.06235 0.05325
d
3
4 d 3 2
1
大学物理
第一版
二、分子间引力引起的修正 设想:气体中任一分子都有一 个以其为中心,以R为半径的力 作用球,其它分子只有处于此 球内才对此分子有吸引作用。 处于容器当中的分子
7.8 真实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 程

R
平衡态下,周围的分子相对于球对称分布,它们对 的引力平均说来相互抵消。
大学物理
第一版
一、分子体积引起的修正 1mol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7.8 真实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 程
= RT
Vm分子自由活动空间,理想气体分子是没有体积 的质点,故Vm等于容器的体积。 若将分子视为刚球,则每个分子的自由活动空间就不 等于容器的体积,而应从Vm中减去一个修正值b。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应改为 P(Vm-b)=RT 可以证明: b 4 N 0
RT p pi Vm b
a Pi 2 V
1 Pi n 2 V
2
三、范德瓦尔斯方程
a p 2 V b RT V
3
大学物理
第一版
四、推广:
M 2 a M P 2 2 V V
7.8 真实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 程
22.41 22.24 31.18 37.27

范德瓦斯方程

范德瓦斯方程

范德瓦尔斯方程范德瓦尔斯方程1分子固有体积修正2分子吸引力修正3范德瓦尔斯方程1873年荷兰物理学家范德瓦尔斯(Waals,van der )在克劳修斯论文启发下,对理想气体的两条基本假定(即忽略分子固有体积、忽略除碰撞外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作出两条重要修正,得出了能描述真实气体行为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pRT b V m =-(1) 分子固有体积修正理想气体不考虑分子的固有体积,说明理想气体方程中容器的体积V 就是每个分子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

如果把分子看作有一定大小的刚性球,则每个分子能有效活动的空间不再是V 。

若1mol 气体占有V m 体积,分子能自由活动空间的体积为V m -b。

则有b V RT p m -=当压强p→∞ 时,气体体积V m →b(2) 分子吸引力修正设分子在相互分离时的吸引力为球对称分布,吸引力作用半径为R 0,每一分子均有以R 0为半径的吸引力作用球,内p p =理气体分子只发生俩俩成对碰撞,而三个分子或更多分子同时碰在一起的情况几乎不发生。

4b =⨯分子固有体积思考:4b =⨯分子固有体积?2d器壁实际受到压强要比气体内部的压强小,使气体施于器壁的压强减少了一个量值,这称为气体内压修正量。

i p ∆ 若仪器所测出的气体压强为p ,气体内部的压强为p 内,则内p p p i =∆+RT b V p m =-)(内b V RT p p m i -=∆+同时考虑到分子固有体积修正及分子间吸引力修后得到的真实气体状态方程?=∆i p若令△k 表示每一分子进入界面层时由于受到指向气内部的平均拉力作用所产生的平均动量减少量( )。

kp i ∆⨯=∆2}{积上平均分子数单位时间内碰在单位面126n k =⨯∆v x k m ∆=∆v 由于分子与器壁作完全弹性碰撞,使气体分子每与器壁碰撞一次所导致器壁的冲量减少了2△k 的数值。

因为△p i 为分子吸引力存在而导致的压强修正量,故△k 与分子数密度n 成正比,设比例系数为K , 则△k= Kna 是与温度及气体种类有关的常数.211()66A i m N p n Kn K V ∆=⨯=v v 2mi V a p =∆RT b V V a p m m=-+))((2b V RT p p m i -=∆+(3)范德瓦尔斯方程(Van der Waals equation of state )这是表示1mol 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也谈范德瓦耳斯状态方程中修正项的物理意义

也谈范德瓦耳斯状态方程中修正项的物理意义

也谈范德瓦耳斯状态方程中修正项的物理
意义
范德瓦耳斯方程式为:PV = nRT - a/V2
其中,P是压力,V是体积,n是物质的量,R是气体常数,T是温度,a是一个定值,它用于衡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范德瓦耳斯方程中的修正项a/V2是衡量物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量,它是由势能和体积构成的,a是一个定值,它反映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度。

在范德瓦耳斯方程中,假设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恒定的,a的值也可以被称为“相互作用参数”。

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时,a也会增加,这也会导致a/V2的值增加,从而导致压力的降低。

范德瓦耳斯方程的修正项的物理意义是,它表示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而这些相互作用力受分子间距离的影响,当分子间距离变小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就会增强,从而导致
a/V2的值增加,从而导致压力的降低。

论述范德瓦尔斯状态方程的物理意义

论述范德瓦尔斯状态方程的物理意义

论述范德瓦尔斯状态方程的物理意义
任何情况下都严格遵守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可以看成理想气体。

同时,气体实验定律是在压强不太大(与大气压相比)、温度不太低(与室温相比)的条件下获得的,因此只要在此条件下一般气体都可以近似视作理想气体。

以理想气体模型为基础,范德瓦尔斯气体模型考虑分子间吸引和排斥力后所做的修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真实气体的部分性质,如临界现象等。

但范德瓦尔斯等温线与真实气体等温线还有明显的区别,尤其在温度较低时,因此它只能作为研究真实气体的参考模型,还有不完善和有待改进之处。

范德瓦尔斯方程中有关分子吸引力引起的修正问题

范德瓦尔斯方程中有关分子吸引力引起的修正问题

范德瓦尔斯方程中有关分子吸引力引起的修正问题专业:电子信息与物理系姓名:郑凯学号:08405142指导教师:张栓柱摘要:本文用统计的方法导出范德瓦尔斯方程及修正值的具体表达式, 并讨论修正量与状态量的关系,对范德瓦尔斯方程的提出背景及其内涵作一系统介绍关键词:范德瓦尔斯方程统计解释历史分子力1873年以前, 人们一直沿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νRT, 此方程适用于低压、高温的条件下; 可是由实际气体的等温线可知, 在低温高压下, 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有很大不同。

因此, 需要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作一定的修正, 1873年范德瓦尔斯对理想气体的两条假设作改进, 得出了能描述真实气体行为的范德瓦尔斯方程。

这一方程的建立, 对气体动理论与实际气体的状态更加的接近了, 范德瓦尔斯的贡献及历史沿革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气体动理论的发展范德瓦尔斯方程是1873年提出的,它是分气体动理论中最重要的一叶。

在此之前,气体动理论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17世纪。

意大利托里拆利研究大气压强,获得了托里拆利真空。

法国的帕斯卡研究了流体压强,建立了液体压强的有关定律。

在这基础上形成了朴素的热动力学概念。

1658年,波意耳通过实验,取得空气体积和压强成反比的定量关系。

波意耳认为:空气是由大量的小颗粒组成的,浮游在涡旋运动的宇宙物质中,所以这些粒子不停地杂乱无章地云顶。

这是最初的气体动理论,用它能解释压强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阶段是187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

1738年,伯努利提出“弹子球”模型:把空气看成是“弹性流体”,一颗颗的“弹子球”与器壁碰撞, 由此可导出气体定律。

这个观点是气体动理论的基础, 也正是后来被称之为“理想气体”的模型。

第三阶段是在19世纪中叶后。

焦耳热功当量实验和空气自由膨胀实验, 推动了热动力学的发展, 使气体动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作为热动力学奠基人之一的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休修, 第一个发表论文, 阐述了分子运动理论, 他还提出了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的概念, 创立了作为后来导出气体状态方程基础的“维里理论”。

§4、5分子力,范德瓦尔斯气体

§4、5分子力,范德瓦尔斯气体

以质心间距离r 为横坐标,分子间作用力 F(r)
为纵坐标,画出两分子间互作用力曲线。
分子作用力曲线
设分子是球形的, 分子间的互作用 是球对称的中心 力场。
质心间距离r 为横坐标,分子间作用力 F(r)为纵坐标。
r = r0 时分子力为零,相当于两分子刚好“接触”。
r<r0 时,两分子受到“挤压”过程中产生强斥力,这时 F(r)>0,且随r0减少而剧烈增大。
一般来说在气体内部,气体分子受到其它分子的吸引 力的合力为零。 但是在容器内紧靠容器壁有一个界面层。
界面层的厚度等于分子作用力半径。
界面层中所有分子都大小不等地受到作用球内气体分 子对它的吸引力的合力的作用,合力的方向都指向气体 内部。 气体内部分子在越过界面 层向器壁运动,以及与器
合力 为零
壁碰撞以后返回穿过界面分子力的合力方向
dr 若令分子间距离r 趋向无穷远时的势能为零,则
E p ( p) F (r )dr
r
F
dE p
和分子作用力曲线所对应的互作用势能曲线
注意:
E p (r ) ~ r
E p ( p) F (r )dr

r
在平衡位置 r = r0 处,分子力 F(r) = 0,势 能有极小值 ,极小值是负的。
△k与向内的拉力成正比,而拉力与分子数密度n 成正
比,设比例系数为K, 则
△k = K n
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也与n成正 强 △p = a / V m2
范德瓦耳斯方程

△p = a /Vm2 代入
得到
a ( p 2 )(Vm b) RT Vm
§4 .分子力
真实气体的等温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德瓦尔斯方程中有关分子吸引力引起的修正问题专业:电子信息与物理系姓名:郑凯学号:08405142指导教师:张栓柱摘要:本文用统计的方法导出范德瓦尔斯方程及修正值的具体表达式, 并讨论修正量与状态量的关系,对范德瓦尔斯方程的提出背景及其内涵作一系统介绍关键词:范德瓦尔斯方程统计解释历史分子力1873年以前, 人们一直沿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νRT, 此方程适用于低压、高温的条件下; 可是由实际气体的等温线可知, 在低温高压下, 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有很大不同。

因此, 需要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作一定的修正, 1873年范德瓦尔斯对理想气体的两条假设作改进, 得出了能描述真实气体行为的范德瓦尔斯方程。

这一方程的建立, 对气体动理论与实际气体的状态更加的接近了, 范德瓦尔斯的贡献及历史沿革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气体动理论的发展范德瓦尔斯方程是1873年提出的,它是分气体动理论中最重要的一叶。

在此之前,气体动理论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17世纪。

意大利托里拆利研究大气压强,获得了托里拆利真空。

法国的帕斯卡研究了流体压强,建立了液体压强的有关定律。

在这基础上形成了朴素的热动力学概念。

1658年,波意耳通过实验,取得空气体积和压强成反比的定量关系。

波意耳认为:空气是由大量的小颗粒组成的,浮游在涡旋运动的宇宙物质中,所以这些粒子不停地杂乱无章地云顶。

这是最初的气体动理论,用它能解释压强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阶段是187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

1738年,伯努利提出“弹子球”模型:把空气看成是“弹性流体”,一颗颗的“弹子球”与器壁碰撞, 由此可导出气体定律。

这个观点是气体动理论的基础, 也正是后来被称之为“理想气体”的模型。

第三阶段是在19世纪中叶后。

焦耳热功当量实验和空气自由膨胀实验, 推动了热动力学的发展, 使气体动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作为热动力学奠基人之一的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休修, 第一个发表论文, 阐述了分子运动理论, 他还提出了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的概念, 创立了作为后来导出气体状态方程基础的“维里理论”。

这个时期, 英国的麦克思韦将统计方法引入到分子理论的研究中, 提出了分子速度的分布律。

之后, 玻尔兹曼又将重力场引入分子运动速度分布律中, 并予以熵以统计的意义。

至此, 气体动理论终于由一些定性的论据研究发展成为一门有严密体系的科学。

由于有了新的事实根据, 原来那种将气体看做是大小可以忽略不计的弹性模型已不能解释新的实验结果。

研究真实气体的性质, 建立相应的理论, 成为十九世纪后半叶物理学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2、范德瓦尔斯的贡献范德瓦尔斯于于1837年出生于荷兰的一个木匠家庭, 由于家境贫寒, 上完小学后就没能再上中学;辍学在家的范德瓦尔斯凭着对科学的热爱, 靠自己的勤奋努力, 自学成材, 最后终于考入莱顿大学, 并在1873年年获博士学位。

他的博士论文就是《论气态和液态的连续性》,这篇论文考虑了气体的分子体积和分子间的吸引力的影响,推出了著名的物态方程: ( P+ a/V) (V-b) =RT。

后来被人们称为范德瓦尔斯方程。

该方程不仅能解释很多实验结果, 而且能以常数a、b值计算临界状态参数。

1910年, 范德瓦尔斯由于他的气态和液态方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近代物理学中的气体动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推导范德瓦尔斯方程3.1范德瓦尔斯气体理想气体是一个近似模型, 它忽略了分子的体积和分子间的引力。

克劳修斯和范德瓦尔把气体看做有相互吸引力作用的刚性球即具有一定的体积且相互之间存在引力的作用。

这种模型与实际气体更接近,我们常把这种气体称作范德瓦尔斯气。

3.2刚性球分子引起的体积修正理想气体模型中把分子看成是没有体积的质点,所以每个分子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就是容器的容积v 。

当把它看做是有一定体积的刚性球分子时,每个分子能够活动的空间显然不再等于容器的容积v, 而应从v 中减去一个反映气体分子所占有体积的修正量b 。

设想在气体内除某一分子 在运动的过程中不断与它们相碰,若用d 表示分子的有效直径,当分子 与任一分子 相碰时,它们中心间的距离就是d ,如图1所示。

当分子 沿任意方向趋近其它任一分子时, 的中心将被排除于直径为2d0的球形区域外。

即分子背向球形区域的那一半不进入球形区域,如图2所示。

所以,修正量为(1)其中()d v 03430π=为一个分子的体积3.3分子间相互作用引起压强的修正在气体内部,由于每个分子受到各向的吸引,平均效果相互抵消。

但当分子靠近器壁时,一边受气体分子的吸引,而近壁一边则没有。

因而使得分子受到一个垂直于器壁指()νππ33403443421)1(N N N b d R=•≈••-=向气体内部的拉力作用。

在靠近器壁处取一厚度为引力有效作用距离s 的区域ABCD ,如图3所示。

假想分子在AB 处就和器壁相碰而被反射,则产生的压强为p bv RTp ∆--=, (2)但实际上,分子必须通过ABCD 区域才能碰到器壁,分子在这区域中受到的向内的拉力f 将使它在垂直于器壁方向上的动量减小。

因而器壁实际受到的压强要比(2)式值小p ∆,即(3) 压强的减小值为()()v p m 2∆⨯=∆相碰的分子数单位时间内与单位壁面 (4) 显然,()n mv ∞∆同时,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相碰的分子数也与n 成正比,所以∞∆p vn221∞(5)p bv RTp ∆--=写成等式,得vap 2=∆ (6)其中a 为比例系数。

3.4范德瓦尔斯方程 把(6) 代入(3), 得()RT b v a p ab v RT p v v=-⎪⎪⎭⎫⎝⎛+--=22即 (7)上式就是1mol 范德瓦尔斯气体的状态方程。

在方程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对体积和压强作了修正,得到反映压强和体积修正的两个数a 、b 。

这两个数在一般的教材中都认为是与其它因素无关的常数。

4、用统计方法导出范德瓦尔斯方程 4.1配分函数设1mol 的范德瓦尔斯气体由N 个单原子分子组成, 分子的质量为m 任一分子i 的动量为Pi,任一对分子i, j 间的相互作用能为()r ij u 则系统的能量为()∑∑+=r p ij iu miE 22(8)配分函数为()QN ddd d d dr zdydxdz d y d x dp iN dpdq N Z h m zyxz y x ep p p p p p ehh e NNNNu mNNEji ij NNN⎪⎭⎫⎝⎛⎰⎰⎰⎰⎰=∑∑=•=〈-2!1............!1!1223111233_1112βπββ(9)其中()zy xz y x eNNNd dd d d dr Q ij......111⎰⎰-=β(10)引入函数()1-=-efr ijuijβ (11)则(10)可变成()()ττNji j i ijij NNNijji d d d d d d d d Q f f fz y x z y x f......1......1 (1)111⎰∑∑∑⎰⎰∏⎰〈''〈+++=+= (12)其中z y x lll l d d d d =τ,上式作近似处理后可得,(13)把(13)代入( 9) ,得()⎥⎥⎦⎤⎢⎢⎣⎡+=⎰τl Nd r f v Q N v212()⎪⎪⎭⎫⎝⎛+=⎰⎪⎭⎫ ⎝⎛τβπl NNd r f v N Z N vh m 212!12232 (14)4.2范德瓦尔斯方程由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公式知,气体的压强可表示为vZp ∂∂=-ln 1β (15) 由(14)得()⎪⎪⎭⎫⎝⎛+++⎥⎥⎥⎥⎦⎤⎢⎢⎢⎢⎣⎡=⎰⎪⎭⎫ ⎝⎛τβπl Nd r f v v N N Z N h m 21ln ln 2!1ln ln 2232 上式最后一项对数展开后取首项,得 (16)(16)两边对v 求偏导, 得()()ττl l d r f v N d r f v v v v N v Z v N N ⎰⎰-=⎪⎪⎭⎫ ⎝⎛∂∂+∂∂=∂∂22222ln ln (17)把(17)代入( 15), 得()⎪⎪⎭⎫⎝⎛-=⎰-τβl d r f v N p v N 2212 (18)用kT1=β 代入并整理,得 ()⎪⎭⎫⎝⎛-=⎰τl d r f v N NkT pv 21 (19)()τβπl Nd r f v v N N Z N h m ⎰⎪⎭⎫ ⎝⎛++⎥⎥⎥⎥⎦⎤⎢⎢⎢⎢⎣⎡=2ln 2!1ln ln 2232由于()()()d d r r r u n 00r ≤〉⎪⎩⎪⎨⎧∞-=常数,μμ所以()()()()()⎥⎥⎥⎦⎤⎢⎢⎢⎣⎡--=⎥⎥⎦⎤⎢⎢⎣⎡⎪⎪⎭⎫ ⎝⎛-=⎪⎭⎫ ⎝⎛--=--=-⎰∑⎪⎪⎭⎫ ⎝⎛⎰⎰⎰⎰⎰∞=∞----d n N d dr r dr N dr N d N d r f N d kT d d r e r r e eonkT kT r u lr u l 00133002122033!03022412122γγβμττγγπππ (20) 把(20)代入( 19), 得(21) 即 (22)因为d v 06130π=,所以上式变为()⎪⎪⎭⎫ ⎝⎛∑∞=-⎪⎪⎭⎫ ⎝⎛+=d kT d N v n v kT v N NkT pv 033!02_411320μγγγγπ (23) 由于v N v 〈〈04,所以(24)()⎪⎭⎪⎬⎫⎪⎩⎪⎨⎧⎥⎥⎥⎦⎤⎢⎢⎢⎣⎡⎪⎪⎪⎭⎫⎝⎛--•+=∑∞=13303!030211γμγγπd d d n kT n N v NkT pv ∑⎪⎪⎭⎫ ⎝⎛∞=-⎥⎦⎤⎢⎣⎡⎪⎭⎫ ⎝⎛+=1230206141γγμππd kT N d n v kT v N NkT pv vN vN v v o411410-≈+把(24)代入( 23)并整理, 得()()NkT N v n kT p v vd kT d N =-⎪⎪⎪⎪⎪⎪⎪⎪⎭⎫ ⎝⎛-+∑⎪⎪⎭⎫ ⎝⎛∞=021324033!102γγμγγπ (25)上式就是用统计方法导出的范德瓦尔斯方程。

5、对范德瓦尔斯方程的讨论 5.1体积与压强的修正把(25) 与( 7) 比较可知,由于分子的固有体积引起的修正b 与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引起的修正a 为()⎪⎪⎭⎫ ⎝⎛∑∞=-=d kT d N n kT a 033!102132μγγγγπ (26)v o N b 4=5.2压强的修正与温度的关系5.2.1一般情况下从(26)式我们可以看到,a 是T 的函数,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分子势能增大。

但通常认为,势能是由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 即分子势能只与系统的体积有关,与温度无关. 实际上,这主要是由于我们没有注意到系统的统计特性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