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试析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试析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64bb5c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7.png)
试析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众多知识中非常重要的的一个观点;只有充分利用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才能说明世界是物质的,证实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只有掌握科学的、正确的认识论与实践观,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特性,提高自身实事求是的能力;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然后再重新应用到理论的认识;然而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人们也对事物的本质、整体及内在联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基于此,感性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跃升为了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指导人们更加踏实、认真、深入的进行实践,通过实践了解缺点和不足从而促进已有认识的发展以及新认识的产生;例如,一名会计系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感觉实际操作与书本上学的不一样,但是,通过向同事请教、学习,经过慢慢的锻炼、摸索,这名大学生的岗位实际操作肯定会大幅提升;因此,这名大学生工作过程中的请教、摸索其实就相当于实践;刚毕业的大学生只有经过实践学习才能积累经验提高对本职工作的认识进而提升业务能力,随着业务能力的提升,对会计行业的认识又会产生新的提升;只有在这种不断地总结积累运用提升的过程中这个行业才能不断的发展完善;这就充分证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没有经过实践的认识是容易发生错误、产生偏差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这一点我们是相当笃定的,虽然一再强调从实践中取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但是学习与掌握间接经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老祖宗早就教育我们要学会借鉴和吸收别的人经验,毕竟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里其自身可实践的范围也是有限的,然而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客观世界的发展永不停歇,人类所掌握的知识必须通过传承延续下来,随着人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进步,通过对以往认识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实践中产生的新的知识、新的认识融入到人类庞大的知识宝库,这样人类才能更快速的发展;如果只是一味的强调直接经验,那么人类发展肯定相当缓慢的;因此,我们接受间接的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学习间接经验,积累认识也是同样的,不能盲目的照抄照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不断的实践使得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完美结合才能更加快速全面地获得认识;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随着社会实践不断地发展,人类遇到各种各样新问题,新矛盾,于是许多新的课题应运而生,这些新的课题推动着人类对已有认识不断地发展创新;当前,为了维护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等利益,必须加强军事力量建设,那么如何提升我国国防现代化,这必将会给军队以及相关科技工作者的带来了新课题,这些新课题取得的成果,既推动了军事科技的发展,也推动了民用科技的发展;通俗来讲就是通过不断的实践证明已有的军事方面的认识已经不足以应对新的国际形式,新的矛盾产生了,因此我们必须要通过实践积累的经验提升认识能力,推动认识的发展进而解决新的矛盾;因此,实践的发展,推动了认识的发展;2.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人类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世界,通过思维器官来思考世界,但是人类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限制了人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为了打破这种限制,更加深入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人类利用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创造出各种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通过这些工具和技术手段扩大了人类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比如望远镜实现了人类“千里眼”的梦想,飞机实现了人类飞翔的梦想,宇宙飞船实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现代实践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更精密的手段和技术,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探索和研究客观世界,促进认识的发展;3.实践可以不断提高了人类认识的能力和认识的水平;每个个体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先天的个体差异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才能;人类认识的能力,比如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推理力、判断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逻辑性和敏捷性等才能,都是在实践中发展和形成的;人类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同时,又在实践经验中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因此,我们人类才会变得聪明,认识能力也得到极大地提高和增强;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们认识任何事物,探究它,追查它,其最终目的不是要知道它究竟是什么,而是想弄清楚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利用它来便利我们的生活,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比如大多数人都不太了解的考古,为什么要对几千年甚至几万年的世界进行认识呢事实上,这些看似纸面上的无用的认识,是告诉我们人类经历过什么,让我们遇到同样的错误时避免再犯,给我们往后的生活提供更好地建议;因此看似无用的考古这一认识其最终目的还是作用于与实践,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所谓实践,是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其实就是人脑的行为和人体行为的统一;而所谓认识广义来讲则包含人的所有认知活动,是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人脑的行为;人类通过实践将人体的行为与人脑中的认识相结合,如果能够很好的结合说明认识是正确的,如果不能结合那么认识则是有误的,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如果把认识比喻成锁的话那么实践便是开启锁头的钥匙;因此,只有通过了实践检验的认识才是真理性的认识;二、认识也影响实践,反作用于实践虽然说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和理论,才是真正的、正确的、科学的理论,但也不能因此而否认理论认识对于实践的作用;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也就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反复的过程,才能够完成、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为实践活动作出指导,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项预判,减少甚至避免错误的发生,减少损失;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积累各种知识,正是为了长大后的实践做基础,做储备,让我们可以使用正确的认识指导我们的实践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同理,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我们的实践引入歧途;例如人们的进行药品的研发,如果没有对药理的正确认识而直接进行研发,那么结果肯定是失败的;所以,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应该用正确的认识来指导,需要用实践积累的经验促进认识的发展,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就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认识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重要的认识观和实践观;认识和实践不是真理的终点,而是不断探索真理的方式和方法;实践决定了认识,认识也指导着实践,这是一个双向往复的过程;只有对认识与实践有深入的了解,并且树立正确的意识,才能指导实践的发展,促进认识的飞跃推动人类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发展;。
根据纸上谈兵的故事谈谈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根据纸上谈兵的故事谈谈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2783fc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1.png)
根据纸上谈兵的故事谈谈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唯物论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
纸上谈兵没有从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当然是会失败的。
2、辩证法原理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发展,要求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纸上谈兵用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违背了发展观。
3、认识论的原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实践也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兵法是经过实践而来的,是一种认识,认识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读死书或者死书读是不行的。
5、成功来之丰富的实践生活,而不是书本上的条条框框。
6、做事情还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搬硬套书本上的东西是行不通的。
7、光说不练,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是没有真才实学的,成功者源之生活。
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608085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d.png)
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它涉及到实践和认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践是指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而认识则是指人们对实践的理解和解释。
实践和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彼此促进,彼此改变。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是认识的前提条件。
实践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它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它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它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它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基础。
认识也是实践的基础,它是实践的前提条件。
认识是人们实践的基础,它是人们实践的前提条件。
认识是人们实践的基础,它是人们实践的前提条件。
认识是人们实践的基础,它是人们实践的前提条件。
认识是人们实践的基础,它是人们实践的前提条件。
实践和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彼此促进,彼此改变。
实践和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彼此促进,彼此改变。
实践和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彼此促进,彼此改变。
实践和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彼此促进,彼此改变。
实践和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彼此促进,彼此改变。
实践和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彼此促进,彼此改变。
实践和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彼此促进,彼此改变。
实践和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小论文-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小论文-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c9ba99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3.png)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了认识论,并贯穿了唯物辩证法原则,创立了真正科学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突出地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主要表现于以下几点: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毛泽东指出:“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
这是任何人实际走着的认识路程。
”没有实践,客观事物同认识主体就不能发生任何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认识。
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他人则仍为直接经验。
这就是说,一切知识就其最初来源而言,仍然是实践。
我国东汉时期(公元25-120年)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对雷电现象做过解释。
他说:“雷者,太阳之激气也。
”1752年7月,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日子里,将一条金属丝拴在风筝上,并让其与一根麻绳相连。
麻绳被雨淋湿。
当他牵绳子的手靠近腰间的钥匙时,钥匙上突然射出一串电火花。
这说明雷电是大自然中放电现象。
通过千百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人类才逐渐对雷电现象有了清晰的认识。
列宁说:“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
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
”一切的认识都是实践的结果,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这与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直接相关。
由于认识来源于实践,因而随着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人的认识和知识必然也要跟着发展。
具体情形是这样的:第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推动着人类的认识不断发展,人们在总结实践提供的新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新理论,解决了新课题,认识也就向前发展了。
近几十年,工业农业和军事发展的需要,产生并推动了高能物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遗传工程学、现代材料学等学科的发展。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620766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c.png)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实践和认识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也指导着我们的行动和决策。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实践和认识。
实践,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亲身去做、去经历的各种活动,比如工作、学习、实验、社交等等。
它是我们与外界进行互动、改变世界的过程。
而认识呢,则是我们通过感觉、思考、推理等方式对事物的了解和把握,是我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知识和想法。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这就好比我们想要知道苹果的味道,光听别人说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亲自咬上一口,才能真正明白它的滋味。
同样,我们要了解一门手艺,比如烹饪,仅仅通过看书或者看视频是不行的,必须走进厨房,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和要领。
许多科学发现也是在大量的实验和观察实践中得出的。
例如,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的实践,才产生了万有引力的认识。
实践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当我们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和挑战时,就会促使我们去思考、去探索,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拓展。
比如,在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人们不断改进工艺和技术,这就促使了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的发展。
再比如,在医学领域,为了治疗各种疾病,医生们不断进行临床实践和研究,从而推动了医学认识的不断进步。
实践还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我们头脑中的认识是否正确,不是靠主观臆断或者权威说了算,而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一个理论或者想法,只有在实践中能够得到验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被认为是正确的、有用的。
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最初只是一种理论假设,但后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和观测,得到了证实,从而被广泛接受和认可。
反过来,认识对实践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实践活动,提高实践的效率和效果。
比如,我们在建造一座大楼之前,需要有建筑设计的认识和规划,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需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认识,才能有效地组织和领导员工,实现企业的目标。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规律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15ea159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4.png)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规律一、概述1. 实践与认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基本条件。
2. 实践与认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辩证关系,这种辩证关系决定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规律。
二、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1.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从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2.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认识,推动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
三、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导向1.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认识改造和利用客观世界。
2. 认识是实践的导向。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认识的提升来指导和调整自己的实践活动。
四、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 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又影响和指导着实践的具体内容和方向。
2. 实践和认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没有认识就没有实践。
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五、实践与认识的发展规律1. 实践与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是认识不断提升和丰富的基础。
2. 实践与认识发展的特殊规律。
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实践活动和认识形态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和特点。
六、结论1. 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基础。
2. 正确认识和把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规律,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七、参考文献1. 孔飞.《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2. 李惠娟.《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科学出版社,2010年。
七、实践与认识的发展规律实践与认识的发展规律是指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实践和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所体现出来的规律性。
这些规律性既包括一般规律,也包括特殊规律。
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对于深化对世界的认识,推动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实践与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实践与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推进的过程。
通过实践活动,人们不断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从中获得新的认识;而这些新的认识又指导和促进着新的实践活动,形成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a53170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78.png)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一、基本表述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且这个反映是在创造过程中实现的,也就是说主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也反过来指导实践。
认识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最终目的,而认识正确与否,也要靠实践来检验。
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是人能动的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其本质特性决定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
由于实践的性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就有了两种情况:一是在正确认识指导下实践顺利进行;二是错误的认识指导,对实践产生消极作用。
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列宁把它概括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过程。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它们二者在性质、内容、形式和特点等方面都不同,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
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但理性认识并不是认识过程的完结,它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和指导实践。
二、地位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作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原理,揭示了人的活动的存在和发展方式。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唯物又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
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3777e3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a.png)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实践和认识是两个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的重要概念。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贯穿于人类探索世界、获取知识、推动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实践,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亲身去做、去行动、去经历的过程。
比如我们学习骑自行车,亲自上车骑行、掌握平衡、控制方向,这就是实践。
认识呢,则是我们通过实践所获得的感知、理解和观念。
当我们成功学会骑自行车,明白了如何保持平衡、怎样用力蹬车最有效,这些就是我们对骑自行车这件事的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我们的所有认识,最初都源自于实践。
没有亲自去做、去体验,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一个从未下过厨房的人,很难明白烹饪的技巧和乐趣;一个从未参与过体育运动的人,也难以体会到团队协作和竞争的魅力。
比如,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才得出了各种科学理论和定律;工匠们经过反复的操作和琢磨,才掌握了精湛的技艺。
正是实践,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大门,让我们能够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实践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和拓展,我们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和丰富。
当我们在实践中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时,就会促使我们去思考、去探索,从而推动认识的进步。
例如,在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实践,人们对力学、热力学等领域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得我们对于数据处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认识不断更新和完善。
实践就像一把钥匙,不断开启着认识的新领域,激发着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实践还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我们通过实践所获得的认识是否正确,最终要靠实践来检验。
一种理论或观点,无论它看起来多么完美,如果在实践中无法得到验证,那它就可能是错误的或者不完善的。
相反,如果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都能够成立,那么它就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比如,在医学领域,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必须经过临床试验的检验,才能确定其疗效和安全性;在社会科学中,各种政策和制度的优劣,也需要通过社会实践的效果来评估。
结合毛泽东的《实践论》,谈谈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结合毛泽东的《实践论》,谈谈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4b441e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b.png)
结合毛泽东的《实践论》,谈谈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毛泽东的《实践论》强调了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探讨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一些理解: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论》指出,“实践是人类认识自然
的通途。
”人类能够通过实践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通过实际经验、观察和实验来认识和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实践是我们对世界进行感知、思考和判断的基础。
2.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推动认识不断深化和发
展的动力。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不断验证和纠正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不断积累新的经验和知识。
实践中的反思和总结促使我们超越经验层面,提高对实践和现象背后本质的认识。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论》强调实践和认识之间的
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但实践本身是受认识的指导和影响的。
认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实践则受到人们认识的规定和指导。
实践和认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辩证的关系。
4.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在认识和实践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对立关
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只有通过实践的不断反思和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实现认识的深化和升华。
同时,只有通过对事物本质的准确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并取得实践的成功。
综上所述,毛泽东的《实践论》强调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推动认识的动力,而认识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发展和指导。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一个全面鲜明的互动过程,通过实践的不断深化和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814298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3.png)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实践和认识是两个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的重要概念。
理解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实践。
实践,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的各种活动,比如生产劳动、科学实验、社会交往等等。
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和源泉。
举个例子,一个农民通过日复一日的耕种劳作,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
他知道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才能获得更好的收成。
这些宝贵的经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同样,一位科学家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和观察,才能够发现新的科学规律,推动科学的进步。
那么,认识又是什么呢?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理解。
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多种形式。
我们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手触摸等方式感知外界事物,然后在大脑中进行加工和整理,形成对事物的认识。
比如,我们看到一只红色的苹果,我们的眼睛接收到苹果的形状、颜色等信息,然后大脑会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苹果,它是红色的、圆形的。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认识过程。
但是,这种初步的认识往往是表面的、片面的。
只有通过进一步的实践和思考,我们才能对苹果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比如了解它的营养价值、生长环境等等。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中最根本的一点。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来源。
就像前面提到的农民和科学家,如果没有他们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有关于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认识。
实践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在实践过程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比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促使科学家们不断地研究新的环保技术和方法,从而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
实践还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26243b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0.png)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引言实践与认识是人类思维的两个重要方面,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实践是人们对外界物质世界进行直接操作和改造的活动,而认识则是人们对外界事物及其本质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的过程。
实践和认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二者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并分析其互动和相互影响的机制。
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检验和升华。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与客观世界进行接触和交互,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知识。
实践经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通过实践,人们能够对现实进行直接观察和体验,拓宽自己的感知和认知范围。
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为认识提供直接的材料和条件,还能够激发人们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的探索。
人们在实践中遇到问题,通过思考和分析,不断尝试与实验,最终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个过程中,人们对实践的反思和总结,促使认识的进一步提高。
认识指导实践的发展认识对于实践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认识是人们对实践经验的理性分析和抽象反思,能够揭示事物背后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为人们指明正确的实践方向和方法。
通过认识,人们能够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认识能够引领实践的方向,避免走弯路,提高实践效果。
同时,认识也为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实践活动提供基础和指导。
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作用与辩证统一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实践是认识的前提,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的内容。
而认识又深化和推进了实践,使其不断发展。
实践和认识形成了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实践是对客观世界的直接操作,通过实践,人们从物质世界中获取数据和信息,形成了最初的认识。
同时,认识也指导着实践的目标和方法,使得实践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还在认识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体现。
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同时,又促使人们对实践活动进行改进和提升。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f7b3505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67.png)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辩证关系就是指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要素之间以及事物的两重性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从世界观角度看,辩证关系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状态,从方法论角度看,辩证关系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普遍方法,把握辩证关系的关键在于用对立统一的方法看问题,客观、全面地揭示事物矛盾双方的相互关系,无可比性除外。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如下: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而就一个人的知识来说,一部分是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即来源于直接经验;另一部分是从书本和他人那儿学到的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通过实践得到的。
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遇到新的情况,向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促使人们进行新的探讨、研究,并不断在实践中解决新问题,从而推动认识向更深更广发展。
实践的发展还不断给人们创造新的认识工具和其他物质条件,克服和弥补人的感官的不足。
同时,人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记忆、想象、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使人类认识的发展。
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
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认识是否正确,不依主观感觉而定,而要依实践的结果而定。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为人类造福。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离开了对实践的指导,认识不为改造世界服务,认识就是空洞的,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73180f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7.png)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使人类认识的发展。
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
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全面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全面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4d73178a98271fe910ef9eb.png)
全面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关键词】理解认识辩证关系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就人类认识整体来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我们既要反对认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客观唯心主义又要反对认识是人脑自生的主观唯心主义。
但是,就一个具体的人而言,获得认识的途径除了参加实践得到直接经验外,还可以学习书本知识或他人的实践经验即间接经验,因为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必事事亲躬,然而间接经验只是“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
因此,只重视实践而轻视间接经验的学习以及只重视间接经验而放弃实践是认识来源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首先,认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过程是在实践的推动下完成的。
其次,人的认识中存在的错误、片面性、肤浅性、不充分性等都是靠实践来纠正、补充和深化的。
其三,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其四,实践的发展给人们不断地提供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帮助人们深入探索和研究世界的奥秘。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实践,离开了指导实践这个根本目的,认识也就没有意义了。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主观认识自身无法证明,认识的对象也不会“自言其明”,只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即实践本身是客观的物质活动,是直接的现实。
实践能把认识变成直接的现实,产生客观的物质结果,从而由实践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一般来说,凡是在实践中被证实了,达到预期目的的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这是就一般而言,但我们不能由此将其绝对化,因为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检验认识也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今天的实践不能充分证实或证伪的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实践则可能证明。
为此我们需正确理解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d5baf9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3.png)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和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个基本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识又促进实践的发展。
实践和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深刻揭示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
只有通过实际的活动,人们才能认识客观世界。
比如,一个人要学会骑自行车,就必须亲自去实践,通过不断地摔倒和站起来,才能最终掌握骑车的技能。
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的基础。
其次,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
认识是实践的指导和推动力量,没有认识就没有实践的方向和动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认识,人们才能不断地改进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
比如,科学家们通过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地发明创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是实践和认识之间辩证关系的重要原理。
再次,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体。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又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实践和认识之间不存在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
因此,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
最后,实践和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实践和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扩展。
因此,实践和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
综上所述,实践和认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和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只有正确把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希望我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对世界的认识,推动实践的不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实践与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及其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387512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f.png)
实践与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直接接触和感知客观事物,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能够逐渐积累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科学的理解和把握。
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
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认识与实践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通过实践获得的认识能够指导人们的行动,对实践产生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提高实践的效率和成果;而错误的认识则可能阻碍实践的发展,甚至导致实践的失败。
因此,人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发展
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
一方面,实践的发展推动着认识的进步。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和扩展,人们会遇到更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这需要人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认识的进步。
另一方面,认识的进步又能够指导实践的发展,提高实践的效率和成果。
这种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促进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人类的认识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深化和提高。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任何理论或思想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其真理性。
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或思想才能被认为是正确的、科学的。
在实践中,人们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来验证理论或思想的正确性,如果理论或思想能够经受住实践的检验,那么它就是真理。
因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重要途径和唯一标准。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920631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9.png)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它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认识,而这种认识又是实践的指导。
可以说,实践和认识是相互联系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又是实践的根本。
例如,一个人可以从书本上获取知识,但是如果不能将这些知识付诸实践,就无法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认识也是实践的目的,认识是实践的指导。
只有认识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正确地去实践,而实践又是认识的基础。
因此,实践和认识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两个重要因素。
在实际生活中,实践和认识也处在相互联系的关系中。
首先,我们必须从实践中获得真实的认识,然后再根据认识来实践。
比如,一个人想要学会游泳,他必须先到游泳池去实践,然后根据实践的经验,慢慢地获得游泳的认识,最后再根据认识来改进自己的实践。
总之,实践和认识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而认识又是实践的指导,只有在实践和认识之间建立起正确的辩证关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进步和发展。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499890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b.png)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引言实践和认识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实践是人类通过实际行动改变世界的活动,而认识是人类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认知过程。
实践和认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辩证关系,二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实践和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促进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从直接经验中获取知识,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实践中,人们通过反复尝试和实验,逐渐摸索出事物的规律,并将其转化为对世界的认识。
实践的结果反过来又对认识产生影响,进一步推动认识的不断发展。
实践还可以验证和修正认识。
在实践中,人们根据各种不同情景下的实际表现,不断检验和调整自己的认识。
如果实践结果与认识相符,就证明认识是正确的;如果实践结果与认识不符,就需要修正认识,重新认识事物。
实践是检验和发展认识的重要手段。
实践还可以推动认识的深化。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不断积累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加以和归纳,形成更加系统和深入的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认识的升华和丰富。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实践前往往要有一个预期的目标或者计划,这就是对于实践的认识。
只有通过认识,人们才能确定实践的目标和方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认识为实践提供了指引。
认识还可以提高实践的效果。
有了正确的认识,人们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选择更加适合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实践的效果。
认识是实践的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认识还可以推动实践的创新。
通过对现实的认识,人们能够发现问题和挑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并将其付诸实践。
认识是实践创新的动力和催化剂。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实践和认识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和对立,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认识是实践的指导和推动力量,没有认识就没有有效的实践。
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和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人类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96b4a3e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d.png)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使人类认识的发展。
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
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的归宿,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正确对待错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要求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从变化发展的实践出发。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起阻碍作用,要求发挥正确的认识,即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克服错误的认识关于这个原理的考察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结合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你可将上述观点先打上,然后逐层分析)第二,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可能会包括上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石狮到底在哪里?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石匠认为: 石狮就在原来的地方。二、老和尚认为:石狮在河的下 游。三、老船家认为:石狮在河的上游。三个人争论不 休,谁都不肯相让。
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不同? • 3、总结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 学习方法:原理内容综合1、2;方法论就是个我们的启示,1、2分
别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①原理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 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 (同学们认为谁说的对呢?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
• 人们进行了打捞。在石狮子当年沉落的地方打捞,可是根本 找不到石狮的踪迹。就又请了几个船家到下游去打捞,可依 然不见石狮的踪影。老和尚对石狮在上游的说法半信半疑, 但还是请人到上游去找。只用了几天的时间,果真就在河上 游不远的地方找到了那对石狮。
• 2、小马为什么想知道河水的深浅?从“一无所 知”到“不深也不浅”是什么促使小马认识的转 变?
• 3、小马最终得到河水对他来说“不深也不浅” 的认识到底对不对?为什么?
• 4、小马费尽周折,是否只是单纯的想去了解河
水的深浅?
.
自主学习三(突破难点)
• 课堂探究
• 请同学们阅读《上游寻觅石狮》回答以下问题?
.
二、思:(11分钟)
• 自主学习一(了解感知) • 速读课本44页---46页,快速完成下列自学提示问题,并在课本上圈、
勾、划并背诵重点 •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4点表现分别是什么?如何正确理解? • 学习方法:运用阅读法并结合蓝色虚线框,勾划出重点知识并背诵 • 2、认识对实践有何反作用? • 学习方法:根据唯物论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推导;不同性质的认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 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 ,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②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 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 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 实践相.
自主学习二(深入学习)
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不同? • 3、总结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 学习方法:原理内容综合1、2;方法论就是个我们的启示,1、2分
别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
海
飞阔 天
凭高 马任 跃你
.
自主学习二(深入学习)
• 自主探究
• 根据《小马过河》的故事回答以下问题:
• 1、小马最终是怎样知道河水的深浅的?
.
五、拨:(7分钟)
• 边展边拨,对难点和共性问题进行点拨
.
四和五 展、拨:(13分钟)
• 自主学习一(了解感知) • 速读课本44页---46页,快速完成下列自学提示问题,并在课本上圈、
勾、划并背诵重点 •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4点表现分别是什么?如何正确理解? • 学习方法:运用阅读法并结合蓝色虚线框,勾划出重点知识并背诵 • 2、认识对实践有何反作用? • 学习方法:根据唯物论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推导;不同性质的认
• (同学们认为谁说的对呢?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
• 人们进行了打捞。在石狮子当年沉落的地方打捞,可是根本 找不到石狮的踪迹。就又请了几个船家到下游去打捞,可依 然不见石狮的踪影。老和尚对石狮在上游的说法半信半疑, 但还是请人到上游去找。只用了几天的时间,果真就在河上 游不远的地方找到了那对石狮。
• 老和尚很感谢船家的指点,但还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老船 家解释说:“由于石狮很沉,水流冲到它身上时,只能带走 石狮下面的松软泥沙,逐渐在石狮下方冲刷成一个大坑,石 狮就会倒进这个坑里。再经过一段时间,石狮迎水方的下面 又会被冲成一个大坑,石狮又会倒进坑里……就这样,经年 累月,石狮就一步一步地‘走’到上游去了。”
• 1、为什么老船家的观点是正确的?什么是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2、辨析: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标准。
.
三• 、议:(5分钟)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先对议,再组议
•
.
四、展:(6分钟)
• 根据问题的难易度,由不同层次的同学回 答。
• 每人只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 • 记分员负责记分。
• 老和尚很感谢船家的指点,但还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老船 家解释说:“由于石狮很沉,水流冲到它身上时,只能带走 石狮下面的松软泥沙,逐渐在石狮下方冲刷成一个大坑,石 狮就会倒进这个坑里。再经过一段时间,石狮迎水方的下面 又会被冲成一个大坑,石狮又会倒进坑里……就这样,经年 累月,石狮就一步一步地‘走’到上游去了。”
水的深浅?
.
自主学习三(突破难点)
• 课堂探究
• 请同学们阅读《上游寻觅石狮》回答以下问题?
• 有一年发大水,古庙门前的一对石狮子被冲走,沉入了 河中。5年后,老和尚打算重修庙门,并把当年丢失的那 对石狮打捞上来,安放在原来的位置上。
• 石狮到底在哪里?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石匠认为: 石狮就在原来的地方。二、老和尚认为:石狮在河的下 游。三、老船家认为:石狮在河的上游。三个人争论不 休,谁都不肯相让。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
一、导:(4分钟)
复习旧知: 什么是实践?实践的特点
和基本形式分别是什么?
.
学习新知: • (一)学习目标 • 1、正确理解并背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4点具体
表现 • 2、明确认识的反作用 • 3 、准确背诵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
论并学会运用该原理解答主观试题 • (二)重难点 • 重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 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自主探究
• 根据《小马过河》的故事回答以下问题:
• 1、小马最终是怎样知道河水的深浅的?
• 2、小马为什么想知道河水的深浅?从“一无所 知”到“不深也不浅”是什么促使小马认识的转 变?
• 3、小马最终得到河水对他来说“不深也不浅” 的认识到底对不对?为什么?
• 4、小马费尽周折,是否只是单纯的想去了解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