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流失开题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传承困难成为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1.传承途径单一: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都集中在一些专业的艺术团体和学校中,而在普通百姓家庭里传承的很少。
这导致传统文化只在狭窄的范围内传承,无法惠及更广泛的受众。
2.丧失原汁原味:在现代社会,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商业化的发展,放弃了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涵,导致传统文化传承后的真实性受到了质疑。
3.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一些年轻人更加喜欢追随西方的文化,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受众范围不断缩小。
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解析1.价值观念的变迁:在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西方文化的冲击也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普世价值在社会中的地位受到了侵蚀。
2.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在现代社会,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机,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3.教育资源的不足: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导致了一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变得越来越少。
4.传承方式的单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集中在一些专业团体和学校中,而在普通百姓家庭里传承的很少,这导致传统文化只在狭窄的范围内传承,无法惠及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三、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解决方案1.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政府要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出台更多的政策和法规,保护和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体系。
2.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学校应该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情感。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调查报告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调查报告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的性格和民族精神。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充分显示了炎黄子孙的无穷的智慧和宽广胸怀。
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的不断加深,洋文化不断传入我国,并越开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我国的传统文化却在慢慢被侵蚀,大量传统文化流失。
快餐文化在现今社会以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并成为了一种文化解读的方式,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大量的文化信息,势必造成在传播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扭曲解读,甚至在一些商业利益的驱逐下造成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本质性质的改变。
传统文化是否还能在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中依然挺拔,社会还需要哪里传统的文化,国家在保护传统文化上做出了那些努力,大学生又该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
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
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
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传统文化课题开题报告
大家好
6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1、研究目标 该课题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文化精粹,将其渗透
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赋予幼儿 园活动教材新的生命与活力,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内涵;促进师、幼、园的共同 发展。
大家好
7
2、研究内容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将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整合起来, 对幼儿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分四块:一是传统民间游戏;二是传 统文学经典;三是传统民间工艺;四是传统民俗、民风。
有教育性的作品。
创设环境,幼儿园在楼梯两侧悬挂一幅幅精美的镜框,框内为经典故事、经典诗文图片、古人简
介及礼仪图片。我们将利用散步时间逐一向幼儿介绍,在幼儿头脑中留下对古代文化的一个初浅的印
象。古诗文图文并茂,集美、雅、趣为一体,视觉环境给人赏心悦目之感。活动室内开辟“经典诵读”
一角,张贴幼儿所学的古诗、古文,休息时幼儿可以三三两两地一起边看边念,或用手边指边念。图
它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成语三百则》、
《中国歇后语》、《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书籍、连环画中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或结合中
国传统文化故事或人物典故,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救人、屈原投江、鲁班的故事、郑和下西洋、
张骞通西域、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故事经典。总之选择富有童趣的、有季节特征的、言之有物的、
(三)总结整理阶段(2013年6月至2013年8月)
整理研究资料,做好相关的分析总结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研究论文集、活动方
案集、反思集,完成园本课程资料。
大家好
15
六、成员分工和经费管理 课题组成员分工:施海燕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陈小梅负责课题研究中各阶段计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传统文化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的淡化、传统习俗的减少、传统艺术的失传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1.文化价值观念淡化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许多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我们的价值观念有所改变。
一些年轻人对传统道德和礼仪越来越淡化,而更多的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这导致传统文化在一些人群中失去了地位和影响力。
2.传统习俗减少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在现代社会逐渐减少,很多年轻人对传统节日没有太多的了解和参与。
这些习俗的减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传统艺术失传中国传统艺术如戏曲、书法、绘画等在现代社会也受到了较大冲击。
一些传统艺术传承人逐渐减少,导致了一些传统技艺的失传。
二、解决方案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
在学校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开展传统文化讲座和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
2.传统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组织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俗表演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传统文化活动可以增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
3.保护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加强对传统手工艺人的支持和培训。
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手工艺的魅力,鼓励年轻人继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
4.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政策支持和法规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需要出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法规保护。
5.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传承传统文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移动应用等,将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数字化、现代化的传播。
通过新媒体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毛概调查报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及流失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关于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及流失的调查摘要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名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泽被东西,充分显示了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和宽广胸怀。
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洋文化不断传入我国,并越来越收到年轻人的喜爱,我国的传统文化却在慢慢被侵蚀,大量传统文化流失。
快餐文化在现今社会以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并成为了一种文化解读的方式,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大量的文化信息,势必造成在传播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扭曲解读,甚至在一些商业利益的驱使下造成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本质性改变。
传统文化是否还能在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中毅然挺拔,社会还需要哪些传统的文化,国家在保护传统文化上做出了哪些努力,大学生又该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流失社会大学生一、本次报告的研究方法1.调查背景随着洋文化的入侵,普遍群众都接受了西方的很多节日和文化,传统文化正在被人们遗忘。
中秋节成了“月饼节”,端午节成了“粽子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被改编得遍体鳞伤,保存至今的古建筑、古街道越来越少,为着各种利益被无情的拆毁,欣赏国粹京剧的人越来越少,大量民间技艺失传……种种现象让人扼首惋惜。
传统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的问题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当下热门的话题。
2.数据研究方法此次研究报告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并对数据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
充分考虑到大部分问卷是大学生填写,在分析结果时要考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概念的定位及认知程度;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具体方面的认识深度及广度;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态度及看法;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途径及对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看法。
因此,我们走访了几位在校大学生,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及流失问题的看法,并且在得出结论前适当搜查网上资料,看看不同年龄群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状况调查及逐渐流失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状况调查及逐渐流失原因摘要: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们的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外来文化,尤其是年轻人似乎都很热衷于外来文化。
根据几所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一方面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的同时,其传承发展的形势更为严峻。
另一方面,事实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不堪,大学生普遍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传统文化都是持肯定态度的。
可以看出,虽然外来文化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仍然不能动摇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们心中的地位,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有必要探讨其逐渐流失的原因。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流失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炎黄子孙产生了深远影响。
比如灿烂的文学,精深的中医,睿智的哲学,先进的科学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然而,传统文化的传承状况又如何?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状况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外交流增多了,这有益于我国国民视野开阔和思维开放。
此时,国外文化也随之进入中国,如欧美文化、日韩文化。
其中从电影和游戏的快速发展可见端倪,自从欧美电影进入我国人民的生活后,一系列大片已在中国人心中打上深深烙印,而国产电影则受强烈冲击。
例如早期的《侏罗纪公园》等的到来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近几年的《阿凡达》《变形金刚》等的票房更在我国创造良好成绩。
韩国网络游戏及电视剧占领中国大部分市场,而近年来的“韩流”更是令国人应接不暇。
而导致的结果是为其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背后还隐藏的文化植入和侵略。
我们不难发现,容易接受外来文化的群体主要为年轻人,尤其是儿童,在他们还没很深的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前向其灌输外来文化及思想既是一件易事,也足以影响年轻一代一生对其文化的态度。
像现在的80后90后的群体,在某种程度上习惯了西式人格,即以内在自我为中心,而中国人的集体意识很强。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开题报告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开题报告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研究概况及趋势,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和预计突破的难点等。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传承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我们在语文课堂上采取行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绵延不断走到今天,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并且从来没有被外来文化割裂的文化形式。
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然而最近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少的传统文化被坚守,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2、国家对国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向要求。
我们国家对国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愈加重视。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应该从教育做起,语文教学任重道远。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将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问题推向了深入。
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最新颁布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明确指出,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4、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传承优秀文化的明确要求。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是担负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职能的。
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调研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调研报告1. 引言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但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现状,本次调研报告将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 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文化基因,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有助于继承优秀传统,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3. 传统文化保护面临的挑战尽管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但在现代社会中却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包括城市化进程导致的传统村落消失、市场经济对价值观念的冲击、教育体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忽视等。
4.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政策与措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
其中包括设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等。
5. 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传承文化产业是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开发传统文化相关产品和活动,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与创新。
6. 社会参与与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社会各方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学校、社会组织以及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共同努力推动传统文化的繁荣。
7. 家庭与传统文化传承家庭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基本单位,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传授给他们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价值观,使其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与认同。
8. 传统文化传承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对一些传统文化传承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成功的经验和具体方法。
例如,某些地方政府鼓励民间艺术团体的发展,某些企业与文化机构合作开展传统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等。
9. 结论本报告旨在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并探讨相关的政策与措施。
通过加强保护与传承工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使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及流失的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及流失的调查报告传统文化传承及流失的调查报告圣诞将至无论是商业街还是校园社区写字楼都弥漫着深深的节日气息,商家打着节日的旗号进行促销,情侣们借助洋节日巩固感情......洋节日正在慢慢侵蚀传统节日的领地,传统节日正在逐渐被我们遗忘,节日被我们过的成了四不像,,中秋节成了“月饼节",元宵节真正的成为了“汤圆节”洋节正在上位大有确立自己正统地位之势。
一、调查目的面对洋节的愈演愈烈,传统文化节节败退之势,借助此次调查希望能更了解传统文化传承及流失的现状,加深认识,挽救传统文化。
2、调查方法上网调查、查阅资料3、调查内容资料一:《新华网》报道:重庆渝中区临江门巧巧解放碑幼儿园,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指导中心的王老师给幼儿讲解经典文化课。
上课前,王老师拿出一幅彩绘孔子肖像悬于黑板上问:“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孩子们好奇地盯着画像,犹豫了一下,然后30多人同时脆生生地回答:“圣诞老人。
”《南国都市报》报道:记者在海师附中、海口九中几所中学采访38名初中学生,调查题目有:你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知道圣诞节是为何而设吗?知道端午节、重阳节是为纪念谁吗?31名受访学生回答: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和圣诞节,理由是:过春节可收到红包,过圣诞节又好玩又有人请客吃洋快餐。
初中生们大都喜欢过圣诞节,多数学生不知道端午节是为纪念屈而立,没有人知道重阳节是为纪念谁而设。
相反,教师节,没有人会挂出孔子像;端午节,没有人会挂上屈原像;重阳节,没有几个家庭,会认真把节日的来历,结合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美德传统好好地传授给孩子们。
恰恰是许多传统纪念日,往往流行于只做形式,不讲实效,象学雷锋,3月5日来了,3月6日走了。
资料二: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字的颠覆上世纪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商业文化不追求永恒、不负传承,只要谋利文化遗产种类繁多,缺乏法律保护和人才培养当前教育种种弊端导致传统文化的严重流失资料三: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问卷1.您以前了解多少的传统文化?A精通 B较多 C一般 D很少 E几乎不了解2.您从什么渠道来了解传统文化?A电视 B网络 C其他书刊 D学校教材E老师及长辈 F朋友 G其他3.您对下列哪一类型的传统文化最感兴趣?A手工艺(包括刺绣等湖南特色手工艺品)B饮食文化(包括湖南各种特色菜系)C文学(包括戏剧,诗歌,小说等)D科学技术(包括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成就)5.您的家人对您了解或学习传统文化持什么态度?A非常支持 B不制止,中立 C反对5.您支持发起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的运动吗?A支持并且愿意参与 B支持但不愿参与 C无所谓 D不是很赞同 E 极力反对6.您认为有什么因素阻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A近代西方的文化侵略 B文化大革命 C民间流传的局限性D国家保护措施的不足 E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10.您对传统文化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的形式怎么看?A无所谓 B应该对最重要的进行保存C尽可能的保存D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E其他11.您认为保护传统文化可以使用什么方法?A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B在学校等基层教育机构中开展教育C成立一些组织对其进行保护D由国家处理并采取措施E民间流传即可 12、您对保护传统文化是什么态度?A非常支持,这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也非常急迫B应该保护但还不是时候C没必要,让社会竞争去淘汰那些落伍的文化。
文化传承调查分析报告
文化传承调查分析报告
简介
本报告旨在分析文化传承的现状,并提供有关如何促进文化传承的建议。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将揭示现有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文化传承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不足。
他们更倾向于接触新媒体和流行文化,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此外,社会现代化的进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冲击。
很多传统技艺已濒临失传,许多传统节日已失去原有的意义。
解决方案
为了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教育:学校应将传统文化纳入课程,并开设相关课程,以增加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2. 文化活动:组织文化活动,如展览、演出、工艺品展销等,
提供让公众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3. 传承大师:通过资助传承大师的培训和宣传,鼓励更多年轻
人研究传统技艺,并接受由传承大师传授的知识和技巧。
4. 社区参与:鼓励社区主动参与文化传承项目,组织相关活动,营造文化传承的氛围。
结论
文化传承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加强教育、举办文化活动、培养传承大师以及社区的积极参与,我们可以推动文化传承的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和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其继续为
我们的社会做出贡献。
传统文化作文之传统文化开题报告
传统文化开题报告【篇一:历史文化开题报告】《职业学院语文教学中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研究》开题报告黑龙江技师学院语文教研室一、研究背景1、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然而,面对西方外来文化汹涌而至的波涛,我们既不能因为曾有一个辉煌的古代文化时期而夜郎自大,更不能因急功近利而盲从。
因此,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江泽民同志则在建党八十周年的讲话中说:“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
”文化是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
《周易》中对文化的定义为“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先生对文化的界定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是民族的标志和灵魂,凝聚力量之所在,创新力量的源泉,是民族的根。
”中华文化是我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是全体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的精神家园,情感纽带和身份认同。
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华文化精神集中表现于两个主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一个是奋斗精神,一个是兼容精神,在铸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当然,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有各种不同的概括和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表述,如爱国团结、博大宽和、兼容并蓄、勤奋睿智、刚健有为、坚忍不拔、自立自强,天人和谐、以人为本、贵公贱私、求同存异等都是贯穿古代、现代、当代的基本精神。
这些精神成为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成为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价值取向。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调查报告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和高效,如数字化博物馆、网络课程等。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的实例
传统文化元素在时尚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时尚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如龙、凤、牡丹等,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完美结合。
传统艺术走进现代生活
如京剧、国画等传统艺术形式逐渐走进现代生活,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部分。培养传统来自化人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应加强对传统文化人才的培养,为传统文化 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世界 文化多样性发展。
04
调查结论与政策建议
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结论
要点一
传统文化发展现状
要点二
文化传承面临挑战
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地 区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
03
传统文化发展前景展望
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
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01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认知逐渐提高,对其重要性和
价值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
文化自信助力传统文化发展
02
国家大力倡导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正逐
渐得到重视和发扬。
数字化技术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新途径
03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调查报告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调查背景与目的 • 传统文化继承现状分析 • 传统文化发展前景展望 • 调查结论与政策建议
01
调查背景与目的
调查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
中国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其中包括 了诗词、书画、音乐、戏曲等多个方面。
VS
传承面临挑战
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和外来文化的冲击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诸多挑 战。
毛概调查报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及流失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关于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及流失的调查摘要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名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泽被东西,充分显示了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和宽广胸怀。
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洋文化不断传入我国,并越来越收到年轻人的喜爱,我国的传统文化却在慢慢被侵蚀,大量传统文化流失。
快餐文化在现今社会以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并成为了一种文化解读的方式,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大量的文化信息,势必造成在传播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扭曲解读,甚至在一些商业利益的驱使下造成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本质性改变。
传统文化是否还能在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中毅然挺拔,社会还需要哪些传统的文化,国家在保护传统文化上做出了哪些努力,大学生又该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流失社会大学生一、本次报告的研究方法1.调查背景随着洋文化的入侵,普遍群众都接受了西方的很多节日和文化,传统文化正在被人们遗忘。
中秋节成了“月饼节”,端午节成了“粽子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被改编得遍体鳞伤,保存至今的古建筑、古街道越来越少,为着各种利益被无情的拆毁,欣赏国粹京剧的人越来越少,大量民间技艺失传……种种现象让人扼首惋惜。
传统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的问题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当下热门的话题。
2.数据研究方法此次研究报告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并对数据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
充分考虑到大部分问卷是大学生填写,在分析结果时要考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概念的定位及认知程度;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具体方面的认识深度及广度;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态度及看法;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途径及对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看法。
因此,我们走访了几位在校大学生,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及流失问题的看法,并且在得出结论前适当搜查网上资料,看看不同年龄群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漓江学院为例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漓江学院为例第一篇: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漓江学院为例题目: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漓江学院为例一、调查目的和意义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
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
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
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四、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无知。
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对此,我们小组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与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展开了调查。
调查对象主要是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在校学生。
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力。
数据显示,认为认知程度“很高”的有14.1%;认为“一般”的最多,有30%;而认为“很低”的只有6%。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其保护问题的开题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其保护问题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不以物质形式存在,而是通过口述、表演、讲授等方式传承的文化遗产,它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问题,即传承人的老龄化、缺乏继承人等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威胁。
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其保护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二、研究内容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其保护问题进行研究: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定义及特点;2.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分布情况和分布特点;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老龄化问题;4.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和选拔;5.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措施。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论文、报纸、杂志等文献资料,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其保护问题的基本情况和现状。
实地调研主要是通过走访、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和选拔、保护措施等情况。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文的研究,预计能够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定义、特点和分布情况;2.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老龄化问题和现状;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和选拔情况,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措施;4.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五、可行性分析本文的选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一直在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相关的研究课题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其次,本文预计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得到全面的、系统的资料,而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流失开题报告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 • • • • •
课题组组长: 课题组组长:高菡 小组成员:高菡、李文琦、 王乐宁、 小组成员:高菡、李文琦、王家润 、王乐宁、张鑫 策划人: 策划人:王家润 摄像: 摄像:高菡 采访: 采访:王乐宁 问卷制作:张鑫、 问卷制作:张鑫、李文琦 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全体成员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第一周)
• 1.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 • 2.课题组成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真学 习国内外有关文化的理论,获得理论支持。 • 3.课题组成员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状况,构 思实验方案。 • 4.课题研究分工,制订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第二周至第七周)
• 本阶段按照研究方案,有计划、有组织, 全方位地开展实验。 • 1. 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 2. 制定问卷,分发问卷 • 3. 专家访谈 • 4. 进行街头采访,尽可能扩大人群范围
•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走得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 更高、更远,走向更广阔! 更高、更远,走向更广阔!
本课题研究思路:
• 1、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手段切
实了解、分析现阶段本校范围内高中学生,社会群 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及传承情况; • 2、实践干预。并要求全体研究成员按照方案设计步 骤对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进行实践干预; • 3、总结提升。同时施加辅以适当的评价跟进,以实 现教育者所期望的传承目标,在研究过程中,关注 理论指导,综合运用反思回顾。构建贴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有 目的的传统文化熏陶并建构相应的传统习俗实践模 式。
世界上任何民族如果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没有任何特色就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传统没有任何特色就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失去地位同时也在国际政治中失去影响中失去地位同时也在国际政治中失去影响研究目的我们小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在于我们小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在于希望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更多的人们希望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更多的人们能够更加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唤能够更加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唤起更多的人对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起更多的人对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的共鸣
关注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的开题报告
关注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遭受了冲击和侵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变得尤为迫切。
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它传达着古人的思想、哲学和价值观念,包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
教学中应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强化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二、研究意义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和研究,可以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形成独特的精神风貌。
同时,在传授古代文学作品时,我们也需要注重挖掘和继承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如慈悲、仁爱、正义、勇气、忠诚等。
这些传统文化精神不仅有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同时也是青少年日后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研究内容本文拟以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并提出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策略。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如何挖掘和传承其中的仁爱、正义、忠诚、勇气等传统文化品质?2.传统文化精神的教学应用——如何在文学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人文素质?3.青少年的传统文化认知与文化自信——如何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加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身份认同?四、研究方法本文拟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实例分析等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全面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并总结和提炼出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念。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从而为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一些典型的文学作品,从中挖掘和传承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从古代文学作品教学这一具体实践入手,深入探讨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问题。
通过挖掘和传承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人文素质。
非遗毕设开题报告
非遗毕设开题报告1. 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是指人类口头或非书面传统的表现形式、被认为对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的表达方式。
非遗不仅体现了人类的非物质文化创造力,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非遗技艺和传统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遗,各国纷纷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推广。
本次毕设旨在设计和开发一个非遗传承和推广的平台,以帮助非遗项目更广泛地传播和传承。
2. 需求分析本平台主要面向非遗传承者和非遗爱好者,提供了以下主要功能:2.1 非遗项目展示平台将收集和整理各地的非遗项目,并提供详细的介绍和演示视频。
用户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各个非遗项目的背景、起源、发展和演变。
2.2 非遗技艺学习平台将提供非遗技艺的学习课程和教程,供用户学习和实践。
通过视频、图文和实践指导,用户可以逐步掌握非遗技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3 非遗传承项目平台将为非遗传承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技艺和作品的平台。
他们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展示,并与其他非遗传承者交流和分享经验。
2.4 社区交流平台提供一个非遗爱好者和非遗传承者交流的社区。
用户可以在社区中发布帖子、分享心得、参与讨论,从而促进非遗项目的推广和传承。
3. 技术实现方案3.1 前端技术选型为了实现平台的用户界面和交互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前端技术:•HTML/CSS:用于构建网页结构和样式;•JavaScript:用于实现交互效果和动态内容;•Vue.js:一个流行的前端框架,用于简化开发流程和提高效率。
3.2 后端技术选型为了实现平台的后台业务逻辑和数据管理,我们将采用以下后端技术:•Python:一种简洁而强大的编程语言,将用于后端的开发;•Flask:一个轻量级的Python Web框架,用于开发后端服务和API 接口;•MySQL:一种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非遗项目和用户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么,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呢?
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2.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宽厚 之德包容万物,即厚德载物。 4.以德化人的高尚风范 5. 和谐持中的思想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博大精深,涵盖广泛的体 系之中,重人事、重血缘、重家庭、重社会, 伦理道德是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可以毫不含 糊的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伦理型文化。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伦理道德传统, 对于今天以德治国思想的学习与践行,无疑 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研究思路:
• 1、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手段切
实了解、分析现阶段本校范围内高中学生,社会群 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及传承情况; • 2、实践干预。并要求全体研究成员按照方案设计步 骤对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进行实践干预; • 3、总结提升。同时施加辅以适当的评价跟进,以实 现教育者所期望的传承目标,在研究过程中,关注 理论指导,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剖析、科学统 计等研究方法,凸显实践策略的实效与创新。 • 4、反思回顾。构建贴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有 目的的传统文化熏陶并建构相应的传统习俗实践模 式。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第一周)
• 1.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 • 2.课题组成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真学 习国内外有关文化的理论,获得理论支持。 • 3.课题组成员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状况,构 思实验方案。 • 4.课题研究分工,制订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第二周至第七周)
• 本阶段按照研究方案,有计划、有组织, 全方位地开展实验。 • 1. 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 2. 制定问卷,分发问卷 • 3. 专家访谈 • 4. 进行街头采访,尽可能扩大人群范围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流失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流失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 • • • • •
课题组组长: 课题组组长:高菡 小组成员:高菡、李文琦、 王乐宁、 小组成员:高菡、李文琦、王家润 、王乐宁、张鑫 策划人: 策划人:王家润 摄像: 摄像:高菡 采访: 采访:王乐宁 问卷制作:张鑫、 问卷制作:张鑫、李文琦 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全体成员
背景意义
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 在全球化浪潮中, 化对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世界上任何民族, 意义。世界上任何民族,如果抛弃民族文化 传统,没有任何特色, 传统,没有任何特色,就会在世界民族之林 中失去地位, 中失去地位,同时也在国际政治中失去影响 力。Fra bibliotek研究目的
我们小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在于 希望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更多的人们 能够更加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 能够更加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唤 起更多的人对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的共鸣。 的共鸣。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 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她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慢慢沉淀而 成。她是千百年来国人对文化的希望,是国 人对文化思想的反思。当我们今日面临着随 资讯发达的电子时代而如洪水般涌来的西方 文化时,还有多少人可以坚持那涓涓的细水 长流?
计划安排
• 总体分为十周 第一阶段:明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方向。 • 第一阶段:明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方向。 制订实施方案。 制订实施方案。 • 第二阶段:制作调查问卷,明确人们对于 第二阶段:制作调查问卷, 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 第三阶段:汇总材料,完成结题报告,体 第三阶段:汇总材料,完成结题报告, 会此次研究性学习所带来的感触。 会此次研究性学习所带来的感触。
第三阶段:总结实验 (第八周至第十周)
• 1.课题组作全面总结,资料收集、整理问卷, 撰写研究报告; • 2.申请课题成果鉴定。 2.
五、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1. 历史太过久远,有些实例不能更真实的 展示出来。 • 解决方案:尽可能寻找更有权威性的实例。 • 2.调查数据可能不真实 • 解决方案:在较大范围内、针对不同年龄 段和社会阶层进行调查,确保数据的真实 可靠。
•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走得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 更高、更远,走向更广阔! 更高、更远,走向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