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文化与城市文化
中国文化中的商业与市场
中国文化中的商业与市场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丰富的商业与市场传统,这一传统贯穿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文化中商业与市场的特点以及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古代商业与市场古代中国商业与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在当时,商人或商队通过国内外的贸易活动以及商品交换来推动经济的繁荣。
古代的市场常常集中在城市或交通枢纽,商人们通过在市场中摆摊设点来进行买卖。
这些市场成为了人们交流、交易和沟通的重要场所。
在商业活动中,讲究诚信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
商人应该守信用,讲究道义,以求得长远的合作和共赢。
这种价值观不仅在古代有所体现,而且至今仍然存在于中国商业文化中。
二、中国传统市场与传统商业街区传统的中国市场和商业街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消费者。
例如北京的南锣鼓巷、上海的外滩,它们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氛围成为了重要的商业旅游目的地。
这些传统市场和商业街区以其集中的商家和特色的商品而著名。
游客和消费者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各种各样的特色商品,品尝到正宗的地方小吃,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互联网时代的电商与创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商业与市场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电子商务如今已成为中国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诸如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购物体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购物的方式与习惯。
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创新也成为了中国商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许多年轻的创业者在互联网领域中涌现出来,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理念,挖掘出了巨大的商机。
例如共享经济、在线教育等行业的兴起,使得中国成为了全球创业热潮的中心之一。
四、文化与市场的结合中国文化与市场之间的融合也是中国商业发展的独特之处。
中国的文化元素融入到商品的设计、包装、宣传中,为产品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这种文化与市场的结合不仅在国内市场有影响力,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备受瞩目。
城市历史文化名街保护与商业开发平衡探讨
城市历史文化名街保护与商业开发平衡探讨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历史文化名街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灵魂。
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如何在保护这些珍贵遗产的同时,进行合理的商业开发,实现两者的平衡,成为了一个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
城市历史文化名街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它们往往凝聚着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传统风貌和人文精神。
漫步在这些街道,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过去岁月的气息。
古色古香的建筑、狭窄而富有韵味的街巷、传统的手工艺品店,都在诉说着城市的故事。
这些名街不仅是城市的文化瑰宝,也是吸引游客、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然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名街并非易事。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许多名街面临着被拆除、破坏的威胁。
一些古老的建筑因为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传统的街区格局也在城市改造中逐渐消失。
此外,人口的迁移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使得名街的文化传承面临困境。
许多传统的手艺和文化活动后继无人,名街的活力逐渐衰退。
在保护的同时,商业开发的需求也不容忽视。
合理的商业开发可以为名街带来资金和活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通过引入商业元素,可以改善名街的基础设施,提升环境品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居民。
商业活动的繁荣也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然而,商业开发如果过度或不当,就会给名街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过度开发商业,导致名街变得商业化、同质化。
原本宁静古朴的街道充斥着大量的旅游纪念品店、快餐店和酒吧,失去了原有的文化特色。
过度的商业开发还可能导致房租上涨,使得一些传统的店铺无法承受,被迫撤离,进一步破坏了名街的生态。
那么,如何实现城市历史文化名街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平衡呢?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规划应充分考虑名街的历史文化价值、建筑特色和居民需求,明确保护的范围和重点,合理划定商业开发的区域和规模。
同时,规划要具有前瞻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
文艺复兴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城市文化
文艺复兴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城市文化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在这个时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文化建设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工商业迅速兴起,进一步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这一时期,商业和金融业是欧洲经济最繁荣的领域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商业中心城市迅速发展起来。
比如威尼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威尼斯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商业中心城市。
这个城市的繁荣来源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其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在这里,海上贸易是威尼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威尼斯的手工业也很发达。
这不仅是对当地生产力的训练,而且在欧洲和全世界市场上,威尼斯的手工业也是非常有名的。
除了威尼斯之外,其他一些欧洲的商业中心城市,如弗洛伦萨、佛罗伦萨等,也成为了欧洲经济繁荣的象征。
二、文化的建设文艺复兴时期,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在这个时期,欧洲城市的文化建设经历了一个高峰期。
意大利是这个时期的一个最大的文化中心。
米兰、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以及其他意大利城市都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
1. 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艺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形态。
各种艺术形式的兴起极大地丰富了欧洲的文化生活。
在这个时期,许多艺术家以及文化之巨涌现出来,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代表。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是一种非常自由、富有创造性的风格。
画家们采用的画面非常逼真,这种风格被称为“写实主义”。
在这个时期,像拉斐尔、达·芬奇等画家非常有名。
2. 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态。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
文学作品的主题表现出了人类文明的多方面,其中以人文主义思想最为代表性。
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个人的尊严和人性的本质,这种思想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很多文艺家都非常有才华,当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威廉·莎士比亚。
近代潍县商业文化兴起对现代城市文化发展的启示
质。 在 市委 市政府提 出 了“ 文化 潍坊 ” 的发 展 战略 下 , 研 究潍坊 商业 文化 必将 对我 们研 究现 代城 市文化发 展 以有益 的启 示和 巨大 的帮助 关 键词 : 商业 文化 ; 城 市 文化 ; 启示
中图分 类号 : C 9 1 2 . 8 1 文献 标识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j s s n . 1 6 7 3 — 0 9 6 8 . 2 0 1 3 . 0 2 . 0 2 4
商业 的发展必须 以高 品位 的商业文化 为依 托 , 谁拥 有适 应现代 消 费者需 求 和适 应 现代商 业竞 争 的高 品位 的商业文化 , 谁 就能在全球性 的商战 中立 于不
败之地 。因此 , 实施文化带动战略 , 提升商业 文化的 品位 , 是2 1 世纪城市增强 竞争力 、 迎接 全球经济 挑
一
“ 市” 而产生 的联想 , 可能 就是熙 熙攘攘 、 来来 往往
的人群 , 而且大 多数 人是为利而来 。实际上也是 如 此 。“ 城” 起 源于战争 , 是 出于防卫 的需要而修建的 , 为了抵御外来 的敌 人的入侵 、 骚扰 、 攻击 , 便筑起 高 墙来 保护 自己。而“ 市” 则起源 于商 业交换 , 是 为了 互通有无而从不 同的地方 、 行业 , 集聚到一起 。 “ 城” 与“ 市” 中所 包含的不 同的文化 性格 , 更 值 得琢磨 。“ 城” , 高高的城墙 , 象征 着封 闭。“ 市” 无非 是 一个交易 的场所 , 人们在这 里交换 自己需要 的商 品, 它 不拒绝任 何人 , 相反 , 它欢 迎人们 到 来 , 来得 越 多越有利可 图。因此 , 现代城市 文化性格首 先是 开放 的 、 包容 的。
城市文化的产生的名词解释
城市文化的产生的名词解释城市文化是指在城市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模式和生活方式。
它是由城市特有的地理、经济、社会和人文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城市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艺术创作、社会关系等方方面面。
一、城市文化的地理因素城市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首先,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在历史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往往因为资源、交通和贸易等因素而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
例如,接近海洋的城市可能形成海洋文化,而山区的城市可能形成山地文化。
其次,地理环境对城市的建筑风格、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座城市的建筑和景观往往能够反映出当地的地理特点和文化价值。
二、城市文化的经济因素城市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吸引着大量的人口和资本。
城市的经济活动为城市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城市文化与商业、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商业文化和创新文化。
同时,城市的聚集效应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城市文化逐渐成为吸引人才和资本的重要因素。
三、城市文化的社会因素城市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城市作为一个聚集人口和社会群体的地方,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形成。
城市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工也为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提供了机会,形成了城市的文化多样性。
同时,城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方式也对城市文化产生影响。
城市居民之间的互动和社交活动,例如咖啡厅、艺术展览、音乐会等,也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城市文化的人文因素城市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也与人文因素密切相关。
城市作为人类创造的环境,人们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念在城市中不断碰撞和演化。
城市给予人们更多的机会和自由,从而孕育出不同的思潮和文化观念。
同时,城市也是文化创作的重要场所,许多文艺作品、文化机构和文化活动都集中在城市中形成。
论城市广场的文化休闲与商业性结合
进 企 业 经 营 模 式 转 变 。鼓 励 集 群 企 业 对 非 核 心 业 务 采 取 联 [ ]阿弗里德 ・马歇尔.经济 学原理[ , 1 M] 廉运杰译.北京 : 华夏_ 出版
社 , 0 5 2 3 2 3 2 0 1 1 -4 . . 营 、 盟 、 包 等 方 式 开 展 虚 拟 经 营 , 高 市 场 竞 争 力 和 抗 联 外 提 z M] 李 陈 张 风 险 能 力 。鼓 励 本 地 优 势 特 色 产 业 建 设 一 批 行 业 网 上 商 [ 3阿 尔 弗雷 德 ・韦伯 .工 业 区位 论 [ . 刚刽 , 志人 , 英保 译 .
之 间能形 成很好 的互补效应 ; 次是 科学 的总体 规划 定位 , 其 把商业 地产整体 布局 的各 种要 素 结合 起 来 , 设新 颖 多 变 增 的服务 功能 , 打造集 合购物 、 饮 、 乐 、 务办 公 和小 型观 餐 娱 商
演 等 多 重 功 能 为 一 体 的商 务 中 心 区 。 方 便 舒 适 的 购 物 环 境 能 吸 引 更 多 的 消 费 群 体 更 长 时 间 的 停 留 , 鲜 明 的 个 性 特 而 征 又 能 创 造 富 有 自身 特 色 的 商 业 文 化 , 加 上 结 合 当 地 文 再 化 , 能作 出 一 定 的 品 牌 效 应 。 通 过 陈 列 装 置 或 者 包 装 袋 就
到人流聚合 效应 , 迅速提 高广场及周边 区域 的商业价值 。 在广 场地下 商场 的 经 营策 略与 规 划定 位 上 , 考 虑其 应 周边环境 及商业情 况 , 据周边 人群 所需 要 的商业 环境 、 根 类
型 做 出 经 营 的 决 策 , 足 消 费 者 一 次 性 购 买 多 种 商 品 的 需 满 求 。首 先 必 须 考 虑 和 地 上 商 圈 互 动 , 上 和 地 下 空 间 相 互 地
上海城市进化论 如何平衡商业与文化
上海城市进化论如何平衡商业与文化城市区别于农村,学者们普遍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
然而城市的发展,必然遇到新旧交替的命题,巴黎、伦敦、纽约、米兰,这些世界老牌超级城市之后,上海正在飞速崛起,城市进化,究竟如何平衡商业与文化?文/壹周记者杨扬卢晓欣摄影/陆杰贺祺城市区别于农村,学者们普遍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
然而城市的发展,必然遇到新旧交替的命题,巴黎、伦敦、纽约、米兰,这些世界老牌超级城市之后,上海正在飞速崛起,城市进化,究竟如何平衡商业与文化?砍树和栽树:迥异的城市态度不久前,南京“梧桐树事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南京政府为建地铁三号线和十号线,决定在近期“移植走”沿线数百株有七、八十年树龄的法国梧桐。
网上流传甚广的一组对比照片显示,昔日南京太平北路两旁绿冠遮阳、树高或甚于上海思南路、岳阳路行道树的南京梧桐,如今被砍光了枝桠,连根挖出,七零八落躺在地上等待运输。
此举触动了当地民间神经,大家纷纷请求“放过南京的梧桐”,还有市民走上街头,给大树系上绿丝带,并在微博上发起保护南京梧桐的活动。
由树引发的争议,追根溯源,来自于居住于这个城市的市民保护意识。
城市的进程必然会遇到新老对抗的挣扎,没有哪一座超级城市是一蹴而就的。
巴黎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其改造工程历时数年,露天咖啡座是香榭丽舍最具代表性的街景之一,为了让露天咖啡座得到更多的面积,把人行道还给行人,在改造中取消了路边侧道和停车场,所有的停车都迁移到地下,地面的梧桐树一棵也不能少,施工单位要负责每棵树的存活。
不但如此,还在两旁补种了230棵左右树龄超过30年的大树。
因为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树不是某些人的,它们是大家的。
因为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树不是某些人的,它们是大家的。
复兴天地:小心翼翼的改造之路南京市民挽留梧桐树前夕,上海网友也曾联名“留下复兴路”。
今年大年初七的傍晚,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发了一条微博:“我们在上海的复兴路SOHO今天开工了。
商业对城市的意义
商业对城市的意义商业对城市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也是城市文化、社会交流和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的繁荣息息相关,它为城市带来了繁荣、活力和机会。
下面将从经济、文化和社会三个方面来探讨商业对城市的意义。
商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商业活动是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商业活动带来的就业机会,使得人们有了收入来源,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城市内的消费,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如餐饮、娱乐、物流等。
商业中的企业和机构也为城市带来了税收,增加了城市财政收入,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此外,商业还可以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促进城市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
商业对城市的文化意义也不可忽视。
商业活动不仅仅是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更是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商业区域聚集了各种各样的商店、餐馆、咖啡馆等,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氛围和文化景观。
商业活动为城市带来了多样性和创新性,人们可以在商业区域体验到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特色。
此外,商业活动还促进了文化产品和艺术的推广,商业机构常常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为城市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色彩。
商业对城市的社会意义也非常重要。
商业区域是人们交流和社交的重要场所。
商业活动为人们提供了社交的机会,人们可以在商业区域与朋友聚会、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商业区域还是人们了解城市动态和社会信息的重要渠道,人们可以通过商业活动了解到城市的最新动态和社会发展。
商业活动的繁荣也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和公共设施,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住品质。
商业对城市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商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促进了城市的社交和交流。
商业活动的繁荣不仅仅是城市经济的繁荣,更是城市的繁荣和发展的象征。
因此,城市应该积极发展商业,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为商业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古代文学中的商业文化
古代文学中的商业文化商业文化是指商业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经济伦理等文化要素的总称。
在古代文学中,商业文化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它不仅反映了商业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还展现了商人的形象和商业活动的特点。
一、商业文化的兴起商业文化的兴起与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在古代,商业活动的兴盛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商人的地位逐渐提升。
商人开始在文化领域发挥作用,他们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
二、商人形象的塑造在古代文学中,商人的形象多种多样,既有正面形象,也有负面形象。
正面形象中,商人被描绘为聪明、机智、勤劳和善良的人,他们通过商业活动来创造财富,为社会做出贡献。
负面形象中,商人被描绘为贪婪、狡猾和不择手段的人,他们只追求利益,不顾道德和伦理。
这些不同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商人的看法和态度。
三、商业活动的特点古代商业活动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在古代文学中得到了体现。
首先,商业活动需要商人具备一定的商业智慧和技能,他们需要了解市场情况,掌握交易技巧,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其次,商业活动需要商人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他们需要与供应商、客户和竞争对手建立良好的关系,以获得更多的商机。
此外,商业活动还需要商人具备勇气和决策能力,他们需要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
四、商业文化的价值观念商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是商人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在古代文学中,商业文化的价值观念主要包括诚信、公平和合作。
诚信是商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商人需要信守承诺,遵守合同,与他人建立互信关系。
公平是商业交易的基本原则,商人需要公正地对待供应商、客户和竞争对手,不搞恶意竞争和不正当手段。
合作是商业活动的重要方式,商人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五、商业文化的影响力商业文化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首先,商业文化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发展和繁荣,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广州文化之商业文化及文化特色
广州文化之商业文化及文化特色广州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广州文化又是岭南文化的主体部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名胜古迹如南越王墓、光孝寺、镇海楼、六榕寺、南海神庙、五仙观、怀圣寺、陈家祠、圣心堂、三元宫等,都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
商业文化是广州文化之一,今天就来看看商业文化。
商业文化海上丝路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
除了陆上交通以外,还有一条经过海路到达西方的路线,这就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秦末,岭南地区由赵佗统治,史称南粤国,是当时少有的和平地区。
当时岭南地区主要出产丝绸类纺织品,赵佗为寻找重要的军需物资铁资源开始谋求海上路线通往西方国家开展贸易。
广州南越王墓中出土的希腊风格银器皿以及南粤国宫殿遗迹发掘出来的石制希腊式梁柱就是相当好的证明,证实了秦末汉初海上丝绸之路已经诞生,岭南地区向西方输出丝绸以换取各种物资,并且有希腊工匠来到中国参与了南粤王王宫殿的建造。
广州十三行清代设立于广州的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
又称洋货行、洋行、外洋行、洋货十三行。
康熙帝二十四年(1685)开放海禁后,清廷分别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设立海关。
粤海关设立通商的当年,广州商人经营华洋贸易二者不分,没有专营外贸商行。
次年四月间,两广总督吴兴祚、广东巡抚李士祯和粤海关监督宜尔格图共同商议,将国内商税和海关贸易货税分为住税和行税两类。
住税征收对象是本省内陆交易一切落地货物,由税课司征收;行税征收对象是外洋贩来货物及出海贸易货物,由粤海关征收。
为此,建立相应的两类商行,以分别经理贸易税饷。
前者称金丝行,后者称洋货行即十三行。
从此,洋货十三行便成为经营外贸的专业商行。
名义上虽称“十三”, 其实并无定数。
文化特色节俗婚嫁在节日习俗上,既有对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其地方的特色。
宋朝的商业与城市发展
宋朝的商业与城市发展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商业与城市发展蓬勃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经济繁荣和城市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本文将介绍宋朝商业的兴盛以及城市的发展,并探讨这些因素对当时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商业的兴盛宋朝商业的兴盛可以追溯到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对商业活动的宽容和支持,二是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首先,宋朝统治者对商业活动的态度较为宽容,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他们允许私营贸易,并设置了市场和商会,提供了公平的商业环境。
此外,宋朝政府还实行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民转向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其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也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便利。
宋朝修建了大量的运河和道路,使得商品能够更加便捷地从一个地区运输到另一个地区。
此外,与丝绸之路相连的岭南海运也是宋朝商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活动蓬勃发展。
商品的流通变得更加方便,商人们的财富迅速增加。
商人们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他们成为了当时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城市的发展宋朝商业的兴盛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商业活动的繁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涌入城市,造成了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
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宋朝城市进行了扩张和改建。
一些城市不断扩大自己的范围,增加了城市的面积,并拓宽了街道。
同时,城市内的建筑也得到了改进和增添。
城市中的商业区、寺庙、官府等建筑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迅猛发展。
城市也成为了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的中心。
文人墨客、学者和艺术家们纷纷聚集在城市中,为城市注入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城市的繁荣也促进了宋朝的文化发展,许多重要的文化成就都出现在这个时期。
三、商业与城市发展的影响宋朝商业与城市发展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商业与城市发展改变了当时的社会结构。
商人的崛起使得社会阶层变得更加灵活,不再完全被封建等级所束缚。
商人的世俗观念和商业道德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社会变革。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发展
跨国贸易:跨越国家进行商 品交换的商业活动
农村商业:在农村地区设立 的集市、庙会等商业场所
海上贸易:通过海上航线进 行商品交换的商业活动
城市商业:在城市中设立的 商店、市场等商业场所
内陆贸易:通过内陆水路进 行商品交换的商业活动
商业的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开始萌芽,出现了 最早的商业城市
秦汉时期:商业逐渐发展,出现了专门 的商业区
中
尽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国
商 古 意 输
赅入 的你
业 代 阐 的
述正 观文 点,
发 的 文
字 是
展 城 您
思 想 的
提 炼 ,
市
汇 报 人 :
请
与
壹 目 录 标 题
肆 业城 的市 互与 动商
贰
城
展
市 的
发
伍 与古 特商代 点业城 的市
叁
商
起
业 的
兴
陆 与古 影商代 响业城 的市
目 录
章第 一
章
节 标 题
城市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开始兴起,商业活 动逐渐繁荣
秦汉时期:城市规模扩大,商业活动更 加活跃
隋唐时期:城市数量增加,商业活动达 到鼎盛
宋元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商业活动更 加多样化
明清时期:城市规模扩大,商业活动更 加专业化
近代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商业活动 更加现代化
起商 第 三 业章 的 兴
影与古
第 六
响商代 章
业城
的市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促进了商品流通和 贸易发展
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和城市发展
促进了手工业和商 业的发展
提高了人民的生活 水平和生活质量
中国古代经济与文化变迁的关系
中国古代经济与文化变迁的关系中国古代经济与文化变迁的关系密不可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演进,而文化的变迁则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始终贯穿其中,并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农耕文化与经济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是农耕,在大部分历史时期,农业都是经济的主要支柱。
农耕文化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农耕经济的发展需要人们对土地、气候、农业技术等有深入的认识和研究,这推动了农民的思维方式从简单的劳动转变为复杂的农业生产管理。
同时,农耕经济也滋养了具有农耕文化特色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如勤劳、节俭、尊师重教等,这些文化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整体道德风尚。
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农民们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掌握不断深入,并逐步形成了丰富的农业文化。
丰收祭祀、农事节令、农业知识传承等习俗和文化活动,成为古代中国农耕社会经济发展的文化标志。
同时,这些农业文化也推动了技术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二、商业与城市文化的兴起商业经济在中国古代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催生了繁荣的城市文化。
商业交易的兴起促使了生产力的发展,商品流通的增加催生了城市的兴起。
商人们的追求利润的动力推动了商业技术的创新,例如货币的产生和使用、商业信用的建立等。
商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物质上的富饶,进一步促进了城市文化的繁荣。
古代中国的城市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商业活动和社会交往。
商业区的繁荣催生了许多行业和职业,例如银庄、钱庄、公会等商业组织的兴起,这些组织在经济交流的同时也传递信息、扩大社会网络。
商业活动的繁荣还催生了庙会、集市等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这些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推动了文化的进步和融合。
三、科技文化与经济创新科技文化在古代中国的经济创新中发挥了重要角色。
古代中国在农业、制造、工艺等领域都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创新,这些创新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技文化的创新不仅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福利。
商业与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商业与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一、引言商业与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过程。
商业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形式,为城市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而城市作为商业的聚集地,孕育了商业的繁荣与创新。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经济影响和社会变革等角度探讨商业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并呈现其相互影响的模式。
二、商业与城市的历史发展商业活动的发展与城市的兴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早在古代,通过贸易和商业交流,城市开始兴起。
例如,古代的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商业网络而崭露头角。
随着商业活动的日益发展,城市逐渐成为商业的中心和交流的节点。
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如威尼斯和热那亚,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贸易网络,成为当时商业活动的中心。
在工业革命之后,商业与城市的关系进一步加深。
城市化进程加速,大规模的工厂和企业开始涌现,这为商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城市成为商业活动的聚集地,商业则通过提供商品和服务,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三、商业对城市的经济影响商业的兴起对城市的经济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商业活动为城市带来了就业机会和创造财富的能力。
大规模的商业活动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提供多样性的工作岗位。
同时,商业经济的繁荣也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如物流、金融和服务业等,形成了城市经济的多元化。
其次,商业活动为城市带来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
商业活动的规模扩大,意味着市场的拓展和消费的增长。
这促使城市增加了税收收入,提高了城市的财政实力,使城市能够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文化事业等方面,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四、城市对商业的影响城市的发展也对商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作为商业的聚集地,提供了商业活动所需的便利条件和基础设施。
例如,城市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便于商品的运输和流通。
城市还拥有多样化的人口结构和消费群体,为商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其次,城市的文化和创新活力对商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城市以其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和创新的思维方式,为商业提供了灵感和机会。
温州商业文化
温州陆域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1000平方 公里。其中市区1187平方公里。境内地势,从西南向东 北呈梯形倾斜洞宫、括苍、雁荡诸山脉,泰顺的白云尖, 海拔1611米,为全市最高峰。山脉之间的溪流,大都由 西向东注入东海。东部平原地区,主要有温瑞平原、瑞平 平原,其间人工河道纵横交错。河流较长的有瓯江、 飞云江、鳌江。江曾称永宁江、永嘉江、慎江,为浙江第 二大河,干流长388公里。梅岙以下,河床逐渐增大、 宽500米至3000米,近河口区形成三角港,左纳楠溪江入 海。温州陆地海岸线长355公里,以琵琶门为界,北为 泥岸,间有岩岸,南为岩岸。有岛屿436个,多为雁荡山 脉延伸部,海岸线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 因为地处温桥岭南,“虽隆冬恒燠”,故名温州 .
如果说历史上的温州由于“天高皇帝远”而极少受到重农轻商正统文 化的影响,那么,建国以来的温州则由于地处海防前线,从而较少 受到从备战需要出发配置资源的计划经济文化的影响。从1949年 到1978年,国家在温州的基本建设投资只有5 59亿元,远远低于 同期国家对浙江省人均投资的水平,是全国人均投资最少的城市 之一。1978年,温州的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也只占全市工业总产值 的11%,远低于其他乡镇企业发达地区的水平。而另一方面,温州 农村的耕地资源又严重不足。1978年,全市人均耕地只有0.53亩, 每个农村劳动力平均拥有的耕地也只有1.90亩(不足0.13公顷),都只 及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的1/3左右。因此,自1950年以来,温州农村 历来存在着自发的民营化、市场化的倾向.
温州商业发展对国家的影响:
温州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强大的生命力,以及超前的意识,在过去几十年 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超越了全国许多地区,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独树一帜 的典型实例。永嘉人在浓烈的温州商业氛围熏陶下,竖起“讲实际、重事功”的旗帜 ,倡导“成其利、致其义”。作为一种文化的积淀与传承,这种思想融入到今天温州 人特有的精神世界与人格禀性之中,使得他们今天能抛弃“乡土观念”,敢于走南闯 北;摒弃“重义轻利”,倡导以利致义;破除“安于现状”,勇于创新进取。因此,当改 革开放大潮涌起时,温州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出潜在的优势,出现数以百万计 的家庭企业和购销大军,不断捕捉商机,迅速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加快了以农村工业 化进程为特征的区域经济发展,也使得温州成为了全国经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温州的成功经验都会为丰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帮助。 作为温州商业代表的五马街,商品琳琅满目,品牌见缝插针,熙熙嚷嚷地漾动着 本地与慕名而来的外地人,商业繁华程度与上海南京路齐名。曾经创下每平方 米年租金17000元天价,每平方米20万元销售奇价的五马街店铺更成为全国商业 地产投资的典范。而广布海内外的“温州城”、“温州街”更让中外商业与商业地产 界对温州心怀景仰……不管怎么说怎么看,温州一直在拉动全国的目光,温州商业 也确实风光了好一阵子。 动感前线国内总部也迁到了温州新国光广场,营业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意在依托温州强 大的商业与产业资源,借助五马街商业霸主地位,携众多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将项目打 造成全国性的流行文化与潮流商业相结合的一流商业品牌。同时,为温州人创造了更有 魅力的品牌舞台和更能体验乐趣的互动性消费天堂。
刍议商业环境中的城市文化与展示艺术
4 ()() 3)7 f )
先锋派 的影视 、摄影艺术等 ,均在商业展 示陈列 中有所体 现 , 以至透过展示艺术 , 人 们仿佛 看到了现 代艺术的生动 剪影 。 展 示设计的兼 具 商业 性 和 艺 术 性 。 然 它 虽 在 两 者 中商 业 性 显 得 更 为 突 出 ,但 不 可 否
内 容 摘 要 :城 市 的 快 速 发 展 带 动 了 商 业 与 经 济 的 繁 荣 , 因此 商 业 环 境 的 设 计 与 创 建 显 得 越 来 越 重 要 。 展 示设 计 对 商 业 环 境 的 营造 发 挥 着 举 足 轻 重 的 作 用 ,商 业展 示 中 的 文 化 特 色 和 艺 术 性 也 受到 更 广 泛 的关 注 。展 示 艺 术 、 商
裸裸 的劝服和拉客式宣传 ,而注意情节性 场面 的营造 ,追 求舞 台化 的艺术效果特 别 是橱窗 陈列 , 诉诸人的感性 、 知性和理性 ,
从 而 在 人 的 思 想 深 层 留下 印记 ;现 代 派 艺 术 引入 并 影 响 展示 流 派 风格 的形 式与 发 展 , 诸 如 现 代 派 的雕 塑 、绘 画 、建 筑 等 , 以及
测 商业 环境 的 未 来 发展 趋 势 ,设 置 内容 丰
接 , 的还充分注意城市 中的历史性要 素, 有
表 现 商 业 环 境 的地 方 性 特 色 。 商 业 街 不 但
有各种现代化产 品 ,如时装 、先进的 电子 设备等 ,还有 不少传统 的物品 以满足人们 物质与精神两方面 的需 求 ,非但 没有破坏 商业街的完整 , 反而更增加 了生活气息。 尤 其在各种传统节 日的前 后 ,如狂欢节 、圣 诞节等 , 展示艺术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步行街的广场搭起一排排小 木屋 ,这些木 屋既是作坊又是商店 , 制作各种 民间制 品,
城市文化的名词解释
城市文化的名词解释城市文化是指在城市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风貌。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内涵和特色,是城市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一、城市文化的内涵城市文化的内涵丰富多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 建筑文化:城市的建筑风貌是城市文化的一大特点。
不同的城市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传统,它们凝聚了城市居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例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北京的故宫、纽约的自由女神像等,都成为了各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体现了城市的独特文化风貌。
2. 艺术文化:城市是艺术创作和表演的重要舞台。
在城市中,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形式的艺术表达,如音乐会、画展、戏剧演出等。
此外,城市还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音乐节、艺术节等,为居民提供了广泛的文化娱乐选择,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3. 饮食文化:城市是各种饮食文化的汇聚地。
不同的城市有着独特的饮食风味和传统菜肴。
例如,巴黎的法式大餐、东京的寿司、墨西哥城的墨西哥菜等,都成为了各自城市的饮食文化代表。
通过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和体验城市的独特文化。
4. 社交文化:城市是各种社交活动的聚集地。
人们在城市中可以结交各种背景和文化的朋友,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建立起丰富多彩的人际关系网。
城市的繁华与多样性为社交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人们可以在这里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共同推动城市的进步与发展。
二、城市文化的意义城市文化对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 培育城市品牌形象:城市文化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塑造独特的城市文化形象,城市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商业投资,推动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例如,巴黎以浪漫文化、艺术文化和美食文化著称,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 促进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城市文化可以激发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他们对自己所在城市充满热爱和自豪感。
城市文化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娱乐选择,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增强了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
“文化”商业,“建筑”城市——厦门金领时尚广场设计随笔
资源最大化的产品鼍置
性, 既有街道公共性,叉不先居住的宁静感, 如 氛围的商业文化空间, 也产生了太于基地临街长
采光效果好。
奉 一至三层
临湖滨东路及规划道路。 店面基率采用小单位隔
间式, 进深在1m左右,面宽4 一 m 二层以 2 m 7; 上店面通过三个半室外公共楼梯及一部自动扶梯
作竖 蔼。 店面 个 出口 易卫 向交 每间 设两 疏散 和简
生间。
立面 :亮丽的街量 立面风格追求清新典雅的城市馥漫主义■
中围舟类号 T94 1 文献标识码 u8 2
与环境有冲突有依存, 城市终究是建筑构成, 因 此城市建筑必须具有城市性构遗。
旧城价值与居住形态
态, 也即旧城署住的可能性, M中发掘当代旧喊
这个设计精过天桥. 广场、 钟塔、 步行街、 过 街楼等极具公共性开放性的场所原型, 渲染了空
jl 翦e 蚰 bt ew ̄
,
“ 建筑-城市
其实僦
商业 建筑城市
c Ⅱ n f a dc l r、 ewenteidvd a b i iga dte i O Ⅱ e优 n ut e b t e h n iiu l ul n n h t u d c ywhc ih
文化
Ab ta t T i a e ic se en w wel gc no maini 0 twnfo teg o sr c: hsp p r su sdt c d ln o f r t d wn0 m o d d h i o n r h
中华民国时期的工商业发展与都市文化
中华民国时期的工商业发展与都市文化中华民国时期,即1912年至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中国的工商业发展迅猛,都市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和发展。
一、工商业发展中华民国时期的工商业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新政府成立的初期,中国的工商业基础相对薄弱。
然而,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后,工商业逐渐崛起。
新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鼓励国内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生产扩张。
同时,国家也积极引入外国资本和技术,促进了工商业的快速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工业经济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天津和广州等。
这些城市成为了中国的工业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工人前来就业或创业。
一系列的工厂和企业相继兴起,产业链条逐渐形成,从原材料生产到加工制造再到销售都得到了有效的整合。
各个行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纺织、造船、钢铁、石油等。
二、都市文化的繁荣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中华民国时期的都市文化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大城市的繁荣带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各种文化活动和娱乐形式层出不穷。
艺术、电影、音乐、戏剧等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上海成为了当时中国的文化中心,集聚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和文化名流。
上海滩的繁华景象吸引了众多的绘画家和摄影家,他们以自己的艺术形式记录了这个时代的都市风貌和人文景观。
与此同时,各种剧院和音乐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戏剧和音乐等艺术表演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影在中华民国时期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首部中国有声电影《神女》于1935年在上海上映,开创了中国电影史的新篇章。
电影院遍布各个大城市,电影作为一种新兴形式的艺术,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许多经典的电影作品在这个时期诞生,如《路边女人》、《无花果》等。
这些电影以其生动的画面和感人的情节,塑造了许多经典的角色和故事。
同时,中华民国时期的都市文化也给予了女性更多的权利和自由。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改变,女性在这个时期逐渐走出家庭,参与到各个领域的工作和社会活动中。
唐宋时期的城市化与商业文化
唐宋时期的城市化与商业文化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不仅在文化、政治、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经济发展方面也有了巨大的进步。
城市化和商业文化成为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本篇文章将从唐宋时期城市化和商业文化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
一、唐宋时期的城市化1.城市的形成唐代时期,由于官府和土地贵族的资本积累,商业活动逐渐兴起。
乡村的手工业、物资和商贸活动向城市集中,大量商铺在城市中兴建并不断发展,城市化也逐渐出现。
长安、洛阳、成都、杭州等大城市逐渐兴起,这些城市不仅是物资集散、商贸交易和文化传播的中心,而且同时也是政治和军事的核心地带。
唐玄宗时期,长安成为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人口超过一百万。
宋代时期,经济繁荣的局面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兴盛,使得北方地区的农业更加发达。
同时,由于南方有更多的水网和交通便利,南北货物交通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新兴的城市,如扬州、杭州和汴京等逐渐崭露头角。
特别是汴京,更是成为正式的国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城市,人口甚至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之多。
2.城市的特点唐宋时期的城市经济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由于商业的兴盛,纺织、制造等手工业者以城市为生活、工作和交易的中心地。
而且,城市也是一些有名的产地和药物材料的集散地,物资丰富,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经济结构。
此外,城市还成为政治、文化、军事的中心。
特别是南宋时期,江南经济的兴盛,不仅带动了一系列的经济活动,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音乐、戏曲、绘画等文化形式。
二、唐宋时期商业文化的发展1.商业的兴盛唐代时期,由于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技术改进和升级以及相应的贸易发展,使得商业的兴盛越来越明显,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文化和思想变化。
唐代时期的中国商业市场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形态,除了基本的商业、制造、纺织等经济活动外,还存在着饮食、服装、锻造、造船等不同的职业类型。
宋代时期,由于长江三角洲经济的迅猛发展,也逐渐使得城市化和商业文化的兴盛更加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发展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古代历史的观点来看,城与市是互不分离、相辅相成的,有的是有了城再有市,有的是有了市再有城;二是马克思曾说过,在文明状态中,人人是商人,而社会是商业社会。
在我看来,商业文化是大市场、大商业、大流通、大文化的概念,而不是小商业、小文化。
我今天讲四个问题:商业文化的源起及基本内涵、经济文化一体化、商业文化与海洋文化、商业精神与公民精神。
一、商业文化的源起及基本内涵商业文化学的提出是在1989年2月,距今近二十年,我在资料里找过,之前世界上没有人讲过商业文化学,也很少有人讲商业文化。
在这之前,我到商业部工作,新华社的记者采访我,你这个商业部长到任之后能不能把物价平下来?我说:“物价要平中求不平,不平中求平”(1988年4月),我跟记者讲,就象北京每年春天到来之前要刮一场风沙,用老百姓的话讲:风沙过后,春天就会到来,物价也是这样。
他又问:你的目标是什么?我说我的目标是将现在的市场经济框架给建立起来,记者将原文都报道出去了。
1992年国家决定放开物价,社会上出现了抢购风,全民下海经商。
当年《中国妇女报》还组织全民经商大讨论,当年有个说法:“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思考”,批判全民经商潮。
记者采访时任商业部长的我,让我发表意见,我说:“全民经商热是中华民族觉醒的表现,‘皮包公司’将来还是有的,经纪人也是要有的。
”我的观点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后,引起巨大的反响。
到6月份,我有机会创建了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学,因为我预感到新的时代的到来,我们从计划经济时代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期。
商业文化学的观点提出之后,很多人都不理解,不接受。
就是商业部也有很多人反对,很多人没有理解商业文化。
认为你商业部长不当,当什么商业文化部长?中央用错人了!很多人认为商业就是购、销、调、存,不需要文化,多数人不赞成我的观点,有人把我带到文化用品柜说:“部长,这是您的商业文化!”。
郑州亚细亚的王遂舟问我:商业文化能产生利润吗?有经济效益吗?也有不少正面报道的,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这是商业文化的源起。
商业文化学是研究商品流通和商业行为过程中的文化学科。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商品文化。
它不同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没有讲商品,讲企业形象、理念等。
我的理论是商品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附加在商品上。
商品有了文化的附加,它的身价就提高了,文化有了商品这个载体,文化就得到了传播。
当年计划经济有个说法:“酒香不怕巷子深”、“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各种商品功能不一样,使用价值不一样,商品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还有一个文化价值,体现在商品文化上。
二是商业营销文化。
我们中国当时没有营销概念,只有推销,我们是计划经济,不懂得也不需要营销,那时没有做广告的。
现在不同了,但也有的搞过头了,如欺诈。
计划经济时代我们不注意营销,只能推销,更不懂营销文化。
商业营销文化不仅仅是推销,更要经营。
三是商业环境文化。
经商有个环境问题,有了环境,别人愿意看。
当年百货商店橱窗光线暗淡,无法展示商品。
当年我们就要在上海滩要“让南京路亮起来”。
现在时代不一样了,环境变化了。
霓虹灯产生了效应,即环境文化。
现在的百货商场完全不一样,商业环境文化得到普遍重视,城市建筑是一张名片,是流动的音乐。
商业文化与城市文化胡平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6..四是商业伦理文化。
经商做生意要遵守社会伦理,古今中外都是如此,要处理好竞争与盈利的关系,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五是商人文化和企业家文化。
企业家文化是后来加的,是对商人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新的企业家是新的商业文化代表。
1993年我的一篇文章《论共产党下海》中提到:“共产党又要执政,又要下海,下海掌握资本,谁掌握了资本,谁就有了领导权”。
我现在反思有两种商业文化:即绿色商业文化与黑色商业文化之分,绿色商业文化是文明健康的商业文化,是和谐的、环保的;黑色商业文化是欺诈、落后的商业文化。
商品过度包装、营销广告的成本最后落到了商品消费者身上,给你的营销手段抹了黑。
我们要发扬绿色商业文化,反对黑色商业文化。
现在商业文化中传统的中国元素很少,而外国的元素愈来愈多。
外来文化的进入,体现不出中国文化,对中国传统的商业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一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我们有很多宣传是为他人作嫁衣,如商场的服装、化妆品,大街上有很多不伦不类的东西和广告。
外国的文化元素跟着它的商品大量进入,而中国元素愈来越少,这样潜移默化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这次在汶川地震灾区救出一个小学生,开口要喝可口可乐,冰镇的,可乐公司的副老总专门来看他,可见外来品牌文化渗透之深。
如何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商品文化、营销文化、商业环境文化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体现得比较好的是“中华老字号”,甚至还有创新。
二、经济文化一体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中国文化的主流不是与经济结合,而只注重文化与政治的结合、与社会结合。
因而在中国经济与文化是分离的,是“两张皮”。
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我们历来是两张皮,这是由于我们传统文化形成以来,我们的文化注重与政治的结合、与社会的结合,而不是与经济结合,那么现在社会的发展必须要把两者揉和在一块。
而西方文化通过文艺复兴,文化与经济相结合,成一体化。
西方将文化与经济融合为一体后,就开拓其市场,发展其经济,产生最大效益,如可口可乐文化,麦当劳文化就是典型的例子。
例如用中国文化包装汉堡包,卖汉堡包搭售中国娃娃,价格却提高了很多。
中国人没有将文化与经济很好的结为一体,孙悟空与米老鼠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孙悟空的历史悠久,大闹天空,名气很大;米老鼠是1968年才出世的,而现在米老鼠的名气大很多,原因就在于米老鼠的形象与商业营销比孙悟空成功很多;日本的阿童木的知名度也远远超过了孙悟空。
1994年,我提出“经济文化化,文化产业化”,实际上是要补“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课。
“两张皮”的问题从新民主主义以来一直未解决,直到邓小平提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命题才得以解决,如何理解?我认为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左手也抓,右手也抓,两手都要硬,要彻底粉碎“两张皮”的思想,不能象某宣传语“历史为未来开路,文化为经济喝彩”,这宣传语不是把经济与文化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任何一个经济活动除了要有经济思维,更要有文化思维。
带上文化思维,体悟就不一样了。
经济文化一体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需要深入的研究。
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有点手心手背的关系,就像一把扇子的两面是不能分离的一样,就像老子讲的阴阳关系:“一阴一阳为之道,独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共生。
经济和文化是共生的,是不可分离的。
三、商业文化与海洋文化中国的海洋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秦始皇时期,3000名童男童女出海、八仙过海是当年中国人在海洋中的一种文化,“龙文化”我看就是一种海洋文化,舞龙、东海龙王等。
公元987年,我国出现了第一个海洋文化“妈祖”,史学家认为“妈祖”是中国由农耕文化向海洋文化过渡的一个标志。
郑和下西洋就带着“妈祖”,内地很多地方有妈祖庙,桂林、遵义、云南、河南丹江口上游都有,“妈祖”是渔民的航海经商之神,商业到哪里,就把她带到哪里。
我们看记录片《大国崛起》的时候就看出来欧洲资本主义的形成就是因为海洋文化兴起,从西班牙开始,到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美国,都鼓励老百姓海外扩张。
现在国际的游戏规则都是从那时候来的,无论海运也好、合同法、会计制度、专利法等等,都是从那里过来的。
但是我们中国没有参加这个历史过程,现在入世了,但是有的国家还不承认我们是市场经济,其原商业文化胡平:商业文化与城市文化7..不知不觉间,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曲折历程。
三十年间,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对此,人们已经谈了许多。
但我觉得,总结那些名噪一时、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终于在改革的大潮中翻了船的名人的教训,对于今天仍在改革的浪潮中弄潮的人们,意义同样重要。
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有几个名字是不应该被忘记的:曾经创造了“步鑫生神话”的步鑫生(他的改革措施使一个县级小小缝纫社在短时间里一跃成为全省第一流的专业衬衫厂,根据他的事迹写成的报告文学《中国的回声》曾获第三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曾经打造出“中国第一庄”———大邱庄的农民改革家禹作敏(他以“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和一系列不合常规的做法缔造了一段中国农村改革的“神话”,曾被评为全国当代最佳农民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92'中国十大新闻人物之一,根据他的事迹写成的中篇小说《燕赵悲歌》曾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还有曾经因为以“组装市场”理论创造了“空手套白狼”奇迹(以上千车皮的中国轻工业品换回了四架苏制T-154型飞机,成功地完成了中俄间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因就是当代的海洋文化造就了资本主义,形成了现在的国际环境。
邓小平说落后要挨打的,什么落后?我看就是海洋文化落后了,从乾隆皇帝开始的,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什么都不缺,不需要跟外国做生意,闭关锁国。
到顺治年代,八国联军就打进来了。
武汉租界1860年就有海关,海关就是海洋文化的标志,可我们比别人落后几百年。
我们现在要补上这个课,所以我们的商业文化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的企业卖品牌,四流的企业卖劳动力。
我们现在大搞加工,接受国际订单,如当前彩电加工,我们仅得到极少的加工费,这说明我们的海洋文化做得不够。
商业文化要参与国际竞争,不提高自己的商业文化水平,回报率就是很低。
跨国公司要走出去,双向推进对外开放,出去以后不仅要适应当地的文化,还要把国内的商业文化带出去,搞国际公关,参与制订国际游戏规则,把商业文化提高到国际水平,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做到“继承、融合、创新、超越”,将传统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商业精神与公民精神四川汶川地震许多感人事例说明: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正在形成,中国公民的意识正在确立,武汉的“九头鸟”就是一个商业精神。
商业精神与公民精神两者如何融合,值得深入探讨。
过去我们不提公民社会,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其实公民社会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服务意识、公民意识是一致的。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立党为公是对的,执政为民即为民执政,民是主体,而官不是主体。
我认为理想中的公民社会是“天下为公,地上谋私”的社会。
“天下为公”应理解为“公平、公正、公开”,公民意识是公民参与公共利益、公共道德、公共事务、公共财政等都是公民社会应解决的;“地上谋私”是指家里的财产,按法律规定私人财产、私人利益、隐私权等等,法律都要保护;要在“地上”合理合法地“谋私”,而不是在“地下”谋私。
民营、私营经济称为“非公经济”我认为不合适,它有“公”的成分在里面,它有“公”的贡献在里面,有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