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训练(第四章 第1讲 种群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种群的特征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
C.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有多种,不是一个种群。
答案:B
2.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内的鱼数量
解析:A项杂草不属于种群的概念;B项为水体生物的种群密度;C、D两项的错因同A 项。
答案:B
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关键因素。在2010年11月份南方某沿海城市对本市居住人口进行了调查,发现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在人口调查途中发现市郊大雁数量也比以前增多不少。对于人口和大雁种群密度增大的原因,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迁入增多,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迁入增多
B.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出生率增大,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迁入增多
C.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迁入增多,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出生率增多
D.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出生率增大,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出生率增多
解析: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人口数量增多主要是迁入增多;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北方候鸟迁徙到南方越冬,主要原因也是迁入增多。
答案:A
4.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在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要注意随机取样。在所得种群数量的数据中应取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
答案:B
5()
A.推测其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
B.其年龄组成较接近稳定型
C.该区的人口迅速膨胀
D.该区的未成年人口比重较高
解析:据题图可知随时间推移,出生率略呈上升趋势,而死亡率下降,所以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未成年人口比重高,人口会增加。
答案:B
6.2008年年初的严寒天气导致大量动物死亡。下列哪两个因素从根本上决定着动物种群数量的增长()
A.出生率和食物供应
B.死亡率和迁出率
C.死亡率和种群占据的地域面积
D.出生率和死亡率
解析: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四个参数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增长的变量,死亡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下降的变量。迁入率和迁出率不是最本质的,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才是决定种群增长的最重要的参数。食物供应和领域大小不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它们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起作用。
答案:D
7.(密码改编)下列4个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曲线图中,依次表示的是()
A
B.甲表示增长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C.甲、乙表示增长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D.甲表示衰退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
解析:题中甲、乙两曲线都是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表示增长型;丙曲线各年龄段相当,表示稳定型;丁曲线老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表示衰退型。
答案:C
8.在一片约33公顷(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 A.略大于165 B.略小于165
C.略大于5 D.略小于5
解析:设种群数量为x,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可知:25/x=5/33可以计算出x=165。结合题干信息:标志物是一个较重的铁环,标记后会限制动物的正常活动,被捕获的概率会增加,因此算出的值比真实值偏小了,真实值要大于计算结果。
答案:A
9.某同学拟在一个面积为100 hm2的草地上调查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解析:在100 hm2草地上调查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应用样方法。样方应随机取样,避免有主观因素影响,要选取多个样方计数,取平均值。A项计数全部个体数目做不到;B项样方数少;D项密集处设置若干样方,会使结果偏大。
答案:C
10
A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解析:出生率与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有关,死亡率只与年龄组成有关,据此判定①是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③是性别比例,④是年龄组成。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
答案:D
11.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
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
D.影响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有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生殖年龄和个体数
解析:人与一般动物不同,影响其出生率的因素除了自身的生理基础、生殖年龄等,社会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如人的生育观念和计划生育制度等。
答案:D
12.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解析:从题中坐标图可以看出,A的幼年个体较少,老年个体较多,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答案:A
13.(密码改编)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作标记,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食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解析:标志重捕法要求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而迁入和迁出、标记符号过分醒目、环境条件的改变等都会使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前后发生变化,A、B、C三项正确。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该地域刺猬数量为400只,种群密度大约是100只/km2。
答案:D
14.(2011·山东潍坊)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