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生活垃圾”》教学设计
调查生活垃圾教学反思教案
调查生活垃圾教学反思教案《调查“生活垃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计算两步小数混合运算式题,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熟练计算能力;。
3、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会进行小数乘除混合运算;4、在自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感受小数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重点:会进行小数乘除混合运算。
难点:乘除法运算性质在小数中的应用。
【准备】《调查“生活垃圾”》课件、《调查“生活垃圾”》随堂小测 【教学过程】(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出示课件的第一张幻灯片。
师: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物迅速增加 ,由此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师:生活中产生了多少垃圾呢?看看下面的调查吧!板书:调查“生活垃圾”(二)探索新知1、出示课件的第三张幻灯片。
师:五一班调查汇报: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kg生活垃圾 。
五二班调查汇报:这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约 3.5吨,周末每天可产生生活垃圾约1.3吨。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对学生的发言要多赋予肯定。
师:大家能解答笑笑和调皮的问题吗?调皮: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笑笑: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生活垃圾?师:分小组讨论解答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生活垃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索交流结果。
老师对学生汇报赋予适当的评价。
老师用课件出示答案。
生:可以先算4周一共有多少天,再用四周一共产生的垃圾数除以天数就求出来了。
30.8÷(4×7)=30.8÷28=1.1(千克)。
生:也可以先算每周产生多少生活垃圾,再用每周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除以7天就求出来了。
30.8÷4÷7 =1.1(千克)答: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1.1千克生活垃圾。
1.8调查“生活垃圾”(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1.8 调查“生活垃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活垃圾的定义和分类2. 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3.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4. 团队合作与实践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活垃圾的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团队合作与实践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生活垃圾的现状,引发学生对生活垃圾问题的关注,导入新课。
2. 学习生活垃圾的分类和特点讲解生活垃圾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生活垃圾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 学习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介绍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如填埋、焚烧、堆肥等,让学生了解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4.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调查学校或家庭的生活垃圾产生情况。
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5. 团队合作与实践操作每组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讨论如何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提出具体的措施。
每组进行实践操作,如垃圾分类、回收等,亲身感受减少生活垃圾的过程。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本次调查活动的收获。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根据本次调查活动,写一篇关于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议书。
2. 设计一份关于生活垃圾处理的宣传海报,提高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和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过程中的表现。
4. 学生在团队合作与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5. 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七、教学反思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反思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1.6《调查生活垃圾》(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1.6《调查生活垃圾》(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1.6《调查生活垃圾》。
我们将通过收集并整理不同种类垃圾的数量,以了解日常生活中垃圾的分类情况,并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调查和整理数据,了解垃圾的分类情况,并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个问题,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垃圾调查。
我会让学生们自由组成小组,然后给他们发放调查表,让他们在校园或者家里进行垃圾收集和分类。
在收集完数据后,我会让学生们回到课堂上,一起分享他们的调查结果。
在分享调查结果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们注意到不同种类垃圾的数量,并让他们提出一些问题。
比如,他们可能会问:为什么某种垃圾的数量这么多?或者为什么某种垃圾的数量这么少?我会让学生们通过这些问题,深入思考垃圾的分类和处理问题。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展示。
我会将不同种类垃圾的数量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们一目了然地看到垃圾的分类情况。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让学生们根据我们课堂上的调查结果,完成一份关于垃圾分类的作业。
作业题目可能是:请根据我们课堂上的调查结果,设计一个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
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个作业,进一步深入思考垃圾的分类和处理问题,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上,我会让学生们思考我们在课堂上的调查结果,以及他们在作业中的创作。
我会让学生们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分类和处理垃圾?我们应该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学生通过调查和整理数据来了解垃圾的分类情况,这是一个实践活动,学生需要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调查。
调查生活垃圾课程设计
生活垃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掌握生活垃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环境,节约资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理解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定义及区别。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方法,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析垃圾成分,提出减少垃圾产生和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提高环保行动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介绍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定义及分类方法。
2.生活垃圾的基本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方法,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析垃圾成分。
3.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建议:引导学生提出减少垃圾产生和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建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生活垃圾的基本方法及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2.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析垃圾成分,提出减少垃圾产生和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活垃圾处理案例,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4.实验法: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验,增强学生对垃圾分类方法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生活垃圾》。
2.参考书:关于生活垃圾处理和环保方面的书籍。
3.多媒体资料: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视频、图片等。
4.实验设备:垃圾分类实验器材。
5.表:用于学生分组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情况。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1.6调查“生活垃圾”(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1.6 调查“生活垃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和特点,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
2. 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
3. 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减少生活垃圾产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处理设施,了解垃圾处理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垃圾的产生、分类及处理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垃圾应该如何处理。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减少生活垃圾产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处理设施,了解垃圾处理过程。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调查自己家庭的生活垃圾产生情况,并提出减少垃圾产生的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调查报告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过程中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4. 学生环保意识: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了解其环保意识的提高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将环保理念贯穿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调查“生活垃圾”》教案
此外,我还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些很有创意的减少垃圾产生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在评估这些想法的可行性时,学生们似乎缺乏一些实际经验和判断力。因此,我想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们去实施一些简单的环保行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评估和解决问题。
-举例:使用表格、图表整理数据,从数据中分析出垃圾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改善措施。
-实践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调查基础上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并评估其实施可能性。
-举例:提出减少垃圾的创新方法,如何评估这些方法的实际效果和可行性。
-环保意识的内化:将环保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自觉行动。
-举例:如何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并实践垃圾分类,将环保行为变为生活习惯。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处理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大家理解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垃圾分类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正确分类垃圾。
二、核心素养目标
《调查“生活垃圾”》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与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提问、假设、验证等科学探究方法。
2.增强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树立绿色生活观念。
3.培养实践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减少生活垃圾的创新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调查“生活垃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调查“生活垃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调查“生活垃圾”》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调查生活垃圾的方式,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教材中提供了各种垃圾的图片和分类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垃圾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可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垃圾分类的知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垃圾的分类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学会正确分类垃圾。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和分析,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学会正确分类垃圾。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调查、观察和分析,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生活案例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调查任务,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垃圾的图片和分类方法的资料。
2.准备调查表,用于学生记录调查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垃圾乱扔的情况吗?你们知道垃圾应该如何分类和处理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各种垃圾的图片和分类方法的资料,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同时,教师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调查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调查。
学生需要观察周围的环境,记录下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情况。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调查结果,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巩固垃圾分类的知识。
《调查“生活垃圾”》教学设计
《调查“生活垃圾”》教学设计第一篇:《调查“生活垃圾”》教学设计《调查“生活垃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调查“生活垃圾”教学目标: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口算9.6÷3 8.1÷9 12×0.3 2.4×30 7.7÷7 3.5÷5 5.4÷0.9 16.8+2.1 3.6-1.8 0.36÷0.32、下列各题哪一步先算,就在哪一步的下面画一条横线38-12×3 39÷13+5 100÷10×11 36+10-24(25-3)÷113、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在没有括号的时候,要(),如果只有乘、除法或者是加、减法就得按()计算;如果有括号就()。
二、探究新知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学生阅读题目后,教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1.6调查“生活垃圾”(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1.6调查“生活垃圾”(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在上一课时,我们已经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
通过实际调查,我们了解了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种类和数量。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探究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环保意识。
一、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章节:第107页至第108页“调查生活垃圾”内容:调查生活垃圾的种类、数量和处理方法,绘制条形统计图,分析垃圾处理的现状和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调查数据的方法,学会整理和处理数据。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如何将调查数据整理成条形统计图,并分析垃圾处理的现状和问题。
2. 重点: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条形统计图模板、调查数据表格。
2. 学具:调查数据表格、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一个关于垃圾处理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垃圾处理问题的关注。
2. 调查展示(5分钟)展示学生事先完成的调查成果,让学生分享调查过程和发现。
3. 数据整理(10分钟)引导学生将调查数据填写到统计图模板中,学会整理和呈现数据。
4. 分析讨论(10分钟)让学生观察统计图,分析垃圾处理的现状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5.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垃圾处理方案,并选取代表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处理现状2. 数据整理与分析3. 实践操作与汇报七、作业设计1. 题目:调查家庭成员的日常垃圾处理习惯,并提出改进建议。
2. 答案: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合理的垃圾处理建议,如减少不必要的购物,分类投放垃圾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调查,让学生了解了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然而,在数据整理和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需加强。
1.6《调查“生活垃圾”》(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1.6《调查“生活垃圾”》(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信“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下面是我对1.6《调查“生活垃圾”》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考。
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主要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具体章节包括:认识垃圾、了解垃圾的分类、调查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利用垃圾资源。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调查和整理数据。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如何分析数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调查表、垃圾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笔、调查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垃圾处理场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处理过程,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
2. 讲解调查方法:讲解如何进行调查,包括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对象、调查的方法等。
3. 分组调查: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处理方法等。
4. 整理数据:让学生将调查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制作成统计表。
5. 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如何分析数据,从中发现垃圾处理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实践练习:让学生根据调查数据,提出改进垃圾处理的建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垃圾处理调查1. 调查目的2. 调查对象3. 调查方法4. 数据整理5. 数据分析6. 实践练习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调查数据,制作一份关于垃圾处理的统计表。
答案:略2. 请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垃圾处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调查“生活垃圾”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了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6调查“生活垃圾”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1.6调查“生活垃圾”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1.6调查“生活垃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数据收集与处理》的第5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调查生活垃圾的处理情况,了解和掌握调查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进行调查。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3. 通过对生活垃圾的调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调查方法的掌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难点:如何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如何对调查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调查问卷样例。
学具:调查问卷、笔、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活垃圾处理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引发学生的思考。
2. 讲解调查方法:讲解如何进行调查,包括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范围等,让学生了解调查的基本步骤。
3. 设计调查问卷:让学生分组设计调查问卷,要求问卷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生活垃圾的处理情况。
4. 进行调查: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要求学生认真填写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记录。
5. 整理调查数据:让学生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形成数据表格。
6. 分析调查结果:让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生活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7. 板书设计:板书上要列出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范围、问卷的设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等关键步骤。
8.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设计一份关于学校食堂饭菜的调查问卷,并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答案:问卷应包括食堂饭菜的口味、价格、卫生状况等方面的提问。
调查结果应形成数据表格,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食堂饭菜的问题所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了调查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6《调查生活垃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6《生活垃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垃圾》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6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垃圾的分类,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处理方式,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但对于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处理方式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处理方式,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处理方式。
2.难点: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进行活动。
2.使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垃圾处理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处理方式。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生活垃圾处理案例,用于教学呈现。
2.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工具,如问卷表、记录本等。
3.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主题和范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实际生活中的垃圾处理案例,引发学生对垃圾处理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说明的目的和意义。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填写问卷表,记录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各小组整理结果,进行汇报,分享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垃圾产生,提高资源利用率。
学生提出具体建议,如垃圾分类、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等。
五年级数学上册《调查生活垃圾》教案、教学设计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针对学生在垃圾分类方面的知识薄弱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生活垃圾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习惯。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讨论、分享、展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结合实际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垃圾问题为切入点,提出问题:“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很多垃圾,你们知道这些垃圾都去哪里了吗?垃圾处理对我们的环境有什么影响呢?”引发学生对垃圾处理问题的思考。
2.通过展示垃圾处理场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垃圾处理的现状,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调查生活垃圾》。
五年级数学上册《调查生活垃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思维对生活垃圾进行调查、分类和分析。
2.使学生了解我国生活垃圾的现状及分类处理的意义,掌握相关环保知识。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6《调查生活垃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6《调查生活垃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调查生活垃圾》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1.6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调查生活垃圾的数量、种类和处理情况,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调查方法的选择、调查表格的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调查经验和方法,对调查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调查方法的选取、调查表格的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指导。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的垃圾处理情况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化和数据化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学会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
2.培养学生设计调查表格的能力,提高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准确性。
3.通过对生活垃圾的调查,培养学生分析数据、提出结论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关注环保,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调查方法的选择、调查表格的设计、数据分析。
2.教学难点:调查方法的灵活运用,数据分析的深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活垃圾处理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调查、整理数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调查工具:调查表格、记录本、笔等。
2.教学素材:相关的生活垃圾处理案例、图片等。
3.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生活垃圾的种类和数量,引发学生的关注。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垃圾吗?它们是如何处理的?”引导学生思考和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生活垃圾处理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调查方法、调查表格设计等。
引导学生了解调查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设计调查表格。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调查生活垃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垃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垃圾》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通过生活垃圾的数量、种类和处理方式,让学生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合理处理垃圾。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身边的环境问题感兴趣,并且愿意参与到解决环境问题的行动中。
但是,学生对于垃圾的处理方式和环保知识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学生能够运用方法,收集和整理垃圾数据,提高实践能力。
3.学生能够提出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和合理处理垃圾的建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方法,收集和整理垃圾数据。
2.难点:学生能够提出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和合理处理垃圾的建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垃圾处理视频和图片,用于导入和呈现。
2.教师准备工具,如问卷表和统计。
3.教师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垃圾分类标识和垃圾处理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垃圾处理的视频或展示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然后,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垃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关于垃圾的数据和信息,如垃圾的数量、种类和处理方式。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合理处理垃圾。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调查生活垃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调查生活垃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调查生活垃圾》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调查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处理现状,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调查生活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调查和观察能力,对生活中的垃圾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垃圾的处理和分类方法还不够明确,对于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实践操作还不够熟练。
此外,学生对于环保意识的认识还不够深刻,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处理现状,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和观察生活,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处理现状,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和观察生活,提高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垃圾的处理现状,提高环保意识。
2.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总结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垃圾分类,提高垃圾分类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垃圾的处理现状,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观察生活中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准备进行调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城市垃圾处理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垃圾的处理问题。
提问:“你们知道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吗?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垃圾处理现状的数据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为垃圾处理做些什么?”3.操练(15分钟)教师发放垃圾分类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要求学生将卡片上的垃圾物品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调查生活垃圾》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两种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学生板演,并且讲解自己的算式。
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方法一
30.8÷(4×7)
= 30.8÷28
=1.1kg
方法二
30.8÷4÷7
=7.7÷7
学生观看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提问学生有关视频内容,导入本节内容。
学生介绍视频内容。
出示课题 调查“生活垃圾”
二,探究新知
1 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的情境图。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学习结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 课件出示第一个题目,一个人4周可产生30.9kg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学生自己总结。
回顾知识,加深记忆。
四 作业布置
第19页练一练的第2题和第3题。
预习下一节内容。
板书设计
查阅领
导签字:
调查生活垃圾
30.8÷(4×7) 30.8÷4÷7
= 30.8÷28=7.7÷7
=1.1kg =1.1kg
查阅日期:
小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教后反思:
一,导学不自然,引导学生不够灵活。
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 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方法,会进行小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观察探索 合作交流 练习提升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个人复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调查“生活垃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调查“生活垃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调查“生活垃圾”》是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调查生活垃圾的分类,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垃圾的分类、垃圾的统计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垃圾处理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知识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垃圾的统计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知识,学会利用数学方法对垃圾进行统计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统计、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环保,提高垃圾分类和处理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活垃圾的分类知识,垃圾的统计方法。
2.难点: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垃圾处理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知识。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调查、统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调查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知识,准备相关调查材料。
2.学生准备:学会合作调查的方法,准备好记录调查结果的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生活垃圾的分类知识,引发学生对垃圾处理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调查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或家庭周围的生活垃圾进行调查。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记录调查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垃圾的总量、分类比例等。
调查生活垃圾课程设计
调查生活垃圾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掌握常见的分类方法。
2. 学生能了解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到减少垃圾产生和合理处理垃圾的重要性。
3. 学生掌握调查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垃圾进行调查和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所在社区的垃圾处理情况进行调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作能力,学会分享和倾听他人意见。
3.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环保意识,关注生活垃圾分类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2. 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关心社区环境建设。
3. 学生养成合作、尊重、关爱他人的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课程针对学生特点,结合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旨在让学生在实际调查活动中,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改善社区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1. 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介绍我国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以及各类垃圾的特点和识别方法。
2. 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垃圾填埋、焚烧等处理方式对土壤、空气、水源等环境要素的影响,探讨减少垃圾产生和合理处理垃圾的必要性。
3. 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学习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如何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和整理分析结果。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生活垃圾调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所在社区的垃圾处理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5. 教材章节:- 第一章:生活垃圾概述- 第二章: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处理- 第三章:环境问题与生活垃圾- 第四章: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 第五章:实践活动与总结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生活垃圾概述,分类标准介绍第二课时:垃圾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第三课时:调查方法学习,调查问卷设计第四课时:实践活动,社区垃圾处理调查第五课时:数据分析与总结,分享调查成果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确保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生活垃圾相关知识,提高调查分析和实践能力。
《调查“生活垃圾”》教学设计
1.6调查“生活垃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通过解决“调查生活垃圾”中的问题,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体会其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
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科书创设了“调查生活垃圾”的情境。
呈现多组数学信息,由此引出两个问题的讨论,进行小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通过对后三个问题的解决,说明小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一样。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难点:运用小数混合运算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2)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8×5÷499÷9+23100-90÷996÷(2×42.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居住的环境怎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说说。
师:小区内每天产生的垃圾多吗?学生结合自己的小区实际自由说说。
课件出示:师:看到这些垃圾,你都想知道什么?师:从调查汇报中,你知道什么数学信学生自由阅读,然后自由说说。
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独自思考,然后集体汇报。
学生1: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课件出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在练习本上列式算算,然后与同伴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生独自列式计算,并与同伴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你们是怎么计算的?谁来说说?学生:我先算4周共有多少天,再算每天产生多少千克。
4×7=28(天)30.8÷28=1.1(千克)师:把这两个算式列成综合算式是……?学生自由说说:先算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括号外面的除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生活垃圾”》教学设计
《调查“生活垃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调查“生活垃圾”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
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
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
合运算。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口算
9.6÷3 8.1÷9 12×0.3 2.4×30 7.7÷7 3.5÷5 5.4÷0.9 16.8+2.1
3.6-1.8 0.36÷0.3
2、下列各题哪一步先算,就在哪一步的下面画一条横线
38-12×3 39÷13+5 100÷10×11
36+10-24 (25-3)÷11
3、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在没有括号的时候,要
式,根据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算出结果。
3、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面容两题中的三个综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
1、用横线在算式的下面画出先算什么,再计算。
(16.8+2.1)÷0.7 0.96÷(5.4÷0.9)
2、用简便方法计算。
69.8÷0.25÷4 30.4÷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