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选择育种
第二章-番茄育种
目前栽培的番茄都属于普通番茄,包括5个变种: 1. 普通番茄 蔓性,茎干和分枝很多,不能直立,为
栽培中最主要的种类,果大,从扁圆或圆球形,色 泽有大红、粉红、深红、淡黄等。
2. 大叶番茄 又称薯叶番茄,每小时的叶形大、叶数少, 无裂缺,形似马铃薯叶。果实形状与普通番茄相似, 植株分枝性较普通番茄弱。
(2)有限生长型:在主干3~5层时花序封顶,生长点变成 花序,不再向上生长,依靠叶腋或花序下部抽生侧枝生长, 侧枝生长1~2个花序后顶端又变成花序而封顶,如此反复, 再从叶腋形成侧芽生长。该类型品种的番茄植株较矮,大 多也较早熟,一般株高1米左右,可行2~3秆整枝,立较 矮的或简易的支架,或不立支架。该类型品种宜作小棚栽 培或大棚双层覆盖栽培、露地简易支架密植栽培或无支架 栽培。
第三节 番茄主要性状的遗传
可溶性固形物遗传 番茄红素的遗传 维生素C的遗传 含酸量与pH值的遗传 番茄果实抗裂性遗传 果实硬度遗传
与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特性
果重遗传:优势不显著,F1往往中间偏小,小果实不完 全显性。平均单果重以特殊配合力为主。
单株结果遗传:当单株结果数差异较大时,F1往往中间 偏小。
二、我国番茄育种未来的发展方向
1. 进一步收集和鉴定各种番茄种质资源, 特别是抗病、抗逆 的资源材料。到目前为止,我国番茄种质资源的鉴定、开 发研究仍然十分薄弱, 如果不改变这种状态, 我国番茄育 种研究就很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 重点培育具有多抗性品种和耐不同逆境条件的品种。 露地品种应抗2~3 种以上主要病害, 保护地品种应抗 3~4 种以上主要病害。要培育适合于冬春保护地栽培 耐低温弱光的品种、适合于越夏栽培耐热的品种、适 合于低洼盐碱地栽培耐盐的品种。要着手开展培育抗 虫的品种。
动物育种学-第二章-选择原理与方法2
世代间隔对遗传进展的影响
缩短世代间隔的育种措施
实施早期选种措施 ━在家畜个体尚未表现生产性状,或尚未完 在家畜个体尚未表现生产性状, 在家畜个体尚未表现生产性状 成性状的表现时,实施的辅助选择措施。 成性状的表现时,实施的辅助选择措施。 标记辅助选择的目的之一是实现早期选种 缩短世代间隔。 ,缩短世代间隔。
对哪些性状实施间接选择,要视具体情况, 对哪些性状实施间接选择,要视具体情况, 经过遗传分析而定。 经过遗传分析而定。
MAS将为家畜遗传改良提供 将为家畜遗传改良提供 更美好的前景!!! 更美好的前景
缩短世代间隔的育种措施
●
概念:拟做种用的后备种畜出生时、 概念:拟做种用的后备种畜出生时、 其父母双亲的平均年龄 效应: 效应:与遗传进展成反比
缩短世代间隔的育种措施
尽可能缩短种畜的使用年限 ━由于遗传评定,使种畜耽搁了一些时间,因 由于遗传评定,使种畜耽搁了一些时间, 由于遗传评定 此种畜使用时应尽可能缩短使用期限; 此种畜使用时应尽可能缩短使用期限; 挑选世代间隔较短的选种方法 ━例如:猪繁殖率高,大部分生产性状的表现 例如:猪繁殖率高, 例如 不受性别限制, 不受性别限制,因此猪遗传评定一般不使用 耗时长的后裔测定
提高选择强度的育种措施
实施特殊的育种措施, 实施特殊的育种措施,改善留种率
适当延长种畜的使用年限; 适当延长种畜的使用年限; 种畜的使用年限 采取措施提高母畜每年提供的后代数; 采取措施提高母畜每年提供的后代数; 减小母畜的胎间距; 减小母畜的胎间距; 降低后备种畜在育成期的损失; 降低后备种畜在育成期的损失;
提高选择强度的育种措施 提高选择强度的育种措施 选择强度
建立规模足够大的育种群
━强调种畜场间、地区间的联合育种,实施统 强调种畜场间、地区间的联合育种, 强调种畜场间 一的育种方案和种畜遗传评定; 一的育种方案和种畜遗传评定
优选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别和育种特点
第三节 各类品种的遗传育种特点
一、繁殖习性及其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自花授粉和常自花授粉植物
群体内绝大多数个体基因型纯合,遗传一致 稳定,品种保纯容易。自交不出现明显衰退。 不存在自交不亲和,以及品种间杂交的不亲 和。
异花授粉和自由授粉植物
杂合程度大,群体内很少基因型完全的个体。 强制自交会引起生活力衰退,但衰退程度在 不同种类间差异大。
无性繁殖植物
利用其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杂合程度高,一 旦进行有性繁殖,杂种一代会发生复杂的多 样性分离。
二、各类品种的选育特点
1、纯育品种的选育特点
纯育品种是由自花授粉植物经系谱法育成的品 种。综合性状优良。
研究同时存在自花和异花花粉来源情况下异 交的比率。 自然异交率:自花授粉<10%;常自花授粉 10%-50%;50%以上为自由授粉或异花授粉。 自然异交率= F1显性个体数/F1总个体数 ×100%
授粉习性是长期进化和人工选择下形成的, 进化具有渐进性。物种的授粉习性并不是绝对的。 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特别是花前或花期的环 境条件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授粉习性。
优选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 品种类别和育种特点
2020/9/8
一、无性繁殖
1、特化营养器官进行繁殖 块茎、球茎、鳞茎、匍匐茎、块根、
根茎、分蘖等
2、一般的营养器官进行繁殖 扦插、压条、嫁接、组织培养
二、有性繁殖
自花授粉植物 常自花授粉植物 自由授粉植物 异花授粉植物
二、有性繁殖
一般从复杂的、性状分离的群体中,通过单株 选优、选异的方法,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理想 类型。
第二章 番茄育种
第二章番茄育种番茄是一种常见而受欢迎的蔬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美味的口感。
番茄的育种工作旨在改善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以满足市场需求。
在番茄育种中,主要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产量:育种者希望培育出高产量的番茄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选择具有较长果穗、较多果实和较高产量的个体进行杂交和选择,可以逐步提高番茄的产量。
2. 提高品质:番茄的品质包括果实的口感、香味、色泽和口感等方面。
育种者通过选择具有较好品质的个体进行杂交和选择,以提高番茄的品质。
3. 增强抗病性:番茄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育种者希望培育出具有较强抗病性的品种,减少病害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在番茄育种中,主要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杂交育种:通过选择具有不同有利特征的个体进行杂交,可以培育出具有这些特征的新品种。
例如,选择具有高产量和抗病性的个体进行杂交,可以培育出高产抗病的番茄品种。
2. 选择育种:通过选择具有理想特征的个体进行繁殖,可以逐步提高种群的性状。
例如,选择具有较大果实和良好口感的个体进行繁殖,可以逐步提高番茄的品质。
3. 基因编辑: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直接对番茄基因进行编辑,以增强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
这种方法可以更精准地改变目标基因,加快育种进程。
4. 组织培养: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利用番茄的组织或细胞来进行繁殖和育种。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加快繁殖速度和品种改良的效果。
番茄育种需要耐心和长期的努力,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育种者可以不断改良番茄品种,提高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从而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第二章动物育种与繁殖
第⼆章动物育种与繁殖第⼆章动物育种与繁殖第⼀节动物⽣长发育规律⼀、动物⽣长发育的⼀般规律动物的⽣长、发育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长是动物达到体成熟前体重的增加,即细胞数⽬的增加和组织器官体积的增⼤。
⽽发育则是动物达到体成熟前体态结构的改变和各种机能的完善,即各种组织器官的分化和形成。
⼆者既有区别⼜有联系,⽣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促进⽣长,并决定着⽣长的发展⽅向。
动物从开始孕育到机体功能,⼀般分为两个时期:(3)胚胎期从受精卵幵始到动物出⽣为⽌。
(2)⽣后期从出⽣到死亡。
它⼜分为哺乳期、育成期、成年期、衰⽼期。
⼆、动物⽣长的不平衡性动物的⽣长发育在同⼀时期,机体各部位之间,并不是按相同⽐例⽣长,⽽有快慢之分。
1. ⾻骼⽣长的不平衡性动物全⾝⾻骼分为外周⾻(四肢⾻)和体轴⾻(躯⼲⾻)。
怀孕期四肢⾻⽣长明显突出,出⽣时四肢特长,尤其是后肢^ 出⽣后,体轴⾻⽣长加快,四肢⾻⽣长减慢,即体躯变长、变深、变宽,四肢变粗短。
体轴⾻⽣长由前向后依次转移⽣长,⽣长中⼼为荐部、⾻盘部结合部,是全⾝最晚熟的部位,⼜是全⾝出⾁最多,⾁质最好的地⽅,如果后期⽣长受阻,则后驱变尖窄⽽斜,影响产⾁量。
2、外形部位⽣长的不平衡性外形变化与⾻骼⽣长顺序有关。
如⽜、⽺等,幼畜头⼤腿长躯⼲短,胸浅背窄荐部⾼,⽑短⽪松,⾻多⾁少;成畜⾝躯变长,胸宽深,四脚短粗,部位匀称,肌⾁脂肪多。
3、体重⽣长的不平衡性动物的体重相对增长最快期是胚胎期。
4、组织器官⽣长的不平衡性⽣长快慢顺序为⾻骼、⽪肤、肌⾁、脂肪。
第⼆节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动物最基本的繁殖⽅式是纯繁和杂交,但两者的⽬的不同。
纯繁即纯种繁育,是指在品种内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达到提⾼种群性能的⼀种⽅法。
纯繁可以使本种群的⽔平不断上升,优良特性得以保持。
杂交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相杂交创造出新的变异品种。
杂交可以⽤于育种,也可以⽤于⽣产⽐原品种、品系更能适应特殊环境条件的⾼产杂合类型。
纯繁为杂交提供优良个体,杂交则使纯繁种群进⼀步提⾼⽣产⼒。
[畜牧兽医]第二章 家禽育种
大、最先进的农牧联合体。公司目前针对中国的气候特点和饲养条件推出了
巴波娜褐(褐羽-褐壳蛋)、巴波娜黄(黄羽-褐壳蛋)、巴波娜黑康(黑
羽)、巴波娜粉四个配套系。
(2)卡比尔国际育种公司 该公司是以色列与意大利合资的家禽育种
公司,拥有以色列卡比尔公司庞大的基因库,上世纪70年代,卡比尔公司曾
向中国提供了隐性白、安卡红等祖代肉种鸡。目前卡比尔国际育种公司主要
类型 快大型优质鸡 中速型优质鸡 慢速型优质鸡
优质肉鸡类型
饲养期 60日龄前 60-90日龄 90日龄后
出栏体重(kg) l.30~150 150~2.00 1.10~1.50
3、世界家禽育种公司
EW集团(罗曼、安伟捷)
蛋鸡、肉鸡品种
荷兰汉德克动物育种集团
蛋鸡品种
美国泰森集团旗下的科宝公司 肉鸡品种
二、肉用性状
(一)体重与增重 1、生长曲线 2、体重和增重的遗传力 3、早期体重和增重的相关 4、早期体重与其他性状的关系
(二)屠体性能 1、屠宰率 2、屠体的化学成分 3、屠体缺陷 4、腹脂率
(三)体型与骨骼发育
三、生理性状
(一) 饲料转化率 (二)生活力 (三)受精率和孵化率
四、伴性性状
常用的伴性性状: ➢ 金色羽(s)与银色羽(S); ➢ 快羽(k)和慢羽(K); ➢ 芦花(B)与非芦花(b); ➢ 隐性矮小型(dw)性状。
(2)海波罗家禽育种公司
主要从事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育种。
三、美国泰森集团
公司位于美国阿肯萨州,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鸡肉、牛肉供应商及生产
商。2004年泰森集团销售额达264亿元,在全球21个国家有300家工厂和办事处,
其产业工人达到11万多。
第二章微生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 微生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微生物育种原理和方法微生物育种筛选方法微生物育种原理和方法一、微生物育种原理方法:突变、体内重组体外重组(基因工程)1、从自然界中获得新菌种微生物资源分布:土壤、水、空气、动植物及其腐败残骸都是微生物的主要栖居和生长繁殖场所2、分离微生物新种的步骤 采样、增殖、纯化和性能测定等步骤3、典型的微生物采样和筛选方法生物进化过程中微生物形成完善的代谢调节机制不会有代谢产物的积累解除或突破微生物的代谢调节控制目的产物积累微生物育种的目的直接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菌株为野生型菌株。
往往低产甚至不产所需的产物,只有经过进一步的人工改造才能真正用于工业生产二、诱变育种方法1、物理诱变:紫外线2、化学诱变:5-溴尿密啶1)紫外线诱变机理:造成DNA链的断裂,或使DNA分子内或分子之间发生交联反应2)诱变过程中需要注意光复活作用:微生物等生物的细胞内存在光复活酶,光复活酶识别胸腺嘧啶二聚体,并与之结合形成复合物(此时的光复活酶没有活性),可见光光能(300-500nm)激活光复活打开二聚体,将DNA复原。
暗修复:细胞内还存在另一种修复体系,它不需要光激活,可修复由紫外线、γ射线和烷化剂等对DNA造成的损伤。
暗修复体系有四种酶参与反应。
紫外诱变的特点:方便、诱变效果很好的常用诱变剂由此说明紫外线照射引起微生物突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紫外线引起DNA结构的改变仅仅使微生物,于亚稳定状态,点亚稳定到稳定的突变体的形成需要“定时间和过程,所以在实际诱变工作中要采取某些措施避免以上的修复作用,要注意避光或加入某些物质,提高突变的频率。
因此,用紫外线进行诱变时,照射或分离均应在红光下进行。
3)化学诱变剂诱变机理:5-溴尿嘧啶诱变——碱基类似物机理:与碱基的结构类似,在DNA复制时,它们可以被错误地掺入DNA,引起诱变效应注意的参数:参数:浓度、时间、缓冲液三、诱变育种的基本过程诱变育种的基本过程如下:1)出发菌株的选择A、一是考虑出发菌株是否具有特定生产性状的能力或潜力,即菌株是否具有产生特定代谢产物的催化酶系的基因。
园艺植物育种学:第二章 园艺植物的繁殖习性、品种类型和育种特点
前者指提供花粉的植株,后者为传递花粉的动因
(二)授粉习性的判别
1、例外情况 营养系品种不同植株之间授粉,仍然
是自花授粉,属于自交
2、判别标准 植物“自花授粉—常自花授粉—自由
授粉—异花授粉” ,可以互相转化,无 明确统一标准
景士西将自然异交率<5%,≥5%、 ≤50%,>50%作为判定界限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
1、概念: 雌蕊接受同一花朵的花粉叫自花授粉,以自
花授粉繁殖的植物称为自花授粉植物(又叫自 交植物) 2、特点:
完全花、雌雄同熟、自交亲和、纯合程度高、 不发生自交衰退现象
3、类型:
(1)花冠隔离型(豌豆、豇豆) (2)花药包围型(番茄、莴苣)
4、自然异交率 < 5% 5、植物种类
(二)常自花授粉植物(often self-pollinated plants)
第二节 品种的类型
繁殖方式 授粉习性 育种方法
按群体内遗传的同 型和异型
及组成个体遗传的 纯合性和杂合性
同型纯合 同型杂合 异型纯合 异型杂合
一、同型纯合类( Homozygote with same representation)
(一)纯育品种(pure breeding cultivar)
(二)自交系 ( inbred line)
1 、概念 遗传背景相同、基因型纯合的异花授粉植物个体
组成的群体 2、育种过程 异花授粉植物,经过连续多代强制自交和单株选
择获得 3、遗传特点 (1)容易发生自然杂交,应注意隔离,(2)群
体生活力一般,出现衰退植株,(3)可选育出自交 不亲和系、雄性不育系。
3、遗传特点
F1代植株间整齐一致, F2代性状分离,需要每 年制种
第二章菌种选育、保藏与复壮
(一)样品采集
① 原则
样品来源越广泛,获得新菌种的可能性越大。
② 土壤采样方法
土壤的细有菌机、质放线含菌量:和耕通地风、状菜园况和(近5~郊土25壤cm;深度) 土壤的酵p母H和菌植:果被园状树况根的土壤中;
•pH<7.0 :霉菌、酵母菌居多 地理条霉件 菌:动植物残体及霉腐土层中; 季•p节H7.条0黑件~曲7.霉5::细稻菌场、、谷放物线堆菌积丰处富。
黑曲霉
黑曲霉 栖土曲霉 根霉 毛霉 青霉菌 木霉菌 黄曲霉菌 红曲霉
产物 谷氨酸 肌苷酸 淀粉酶 蛋白酶
葡萄糖异构酶
酒精 单细胞蛋白 乳糖酶 柠檬酸 柚苷酶、酸性蛋白
酶 单宁酶、糖化酶 蛋白酶 糖化酶、甾体激素 蛋白酶 葡萄糖氧化酶 纤维素酶 淀粉酶 糖化酶、红曲色素
用途 食用、医药 食用、医药 葡萄糖、糊精、酒精发酵、啤酒酿造 酱油速酿、饲料
❖ 控制传代次数:不超过7代,易变异的不过5代 ❖ 砂土管、冻干管保藏的原种,开启不能超过3次,以防污染。 ❖ 选择良好保藏方法:保证菌不死、不衰、保存活性及原有典型性状 ❖ 良好的培养条件:注意斜面菌株的培养条件(保藏、活化培养基) ❖ 采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接种
产孢子霉菌 细菌
二、菌种的复壮
❖ 自然选育的定义
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自发变异,通过分离、筛选,排除劣质性 状的菌株,选择出维持原有生产水平或具有更优良生产性能的高产菌株, 达到纯化与复壮菌种、保持稳定生产性能的目的。其主要原理是微生物 群体分离。
❖ 自然选育的方法
(1)通过表现形态淘汰不良菌株; (2)考察目的代谢产物产量; (3)进行遗传基因型纯度试验,考察菌种纯度; (4)传代稳定性试验:斜面传3-5代。
❖ 菌种退化的主要表现 ① 产量下降,目的代谢产物减少,原料转化率下降; ② 生长速度缓慢,目的代谢产物合成能力下降,发酵周期延长; ③ 产孢子能力变弱,孢子形成数量减少; ④ 抗逆性减弱; ⑤ 形态畸形等。
园艺植物育种学自己整理复习题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胡老师第二章选择育种实生选种:对实生繁殖群体进行一次或多次定向选择,达到改善品种群体的遗传组成或获得优良新品种的一种选育种途径;意义:野生植物的驯化、优良品种和类型的培育遗传力:指植物某性状从亲代传递到子代的能力1、选择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混合选择法和单株选择法混合选择法的优点:1简单易行,不需要很多的土地、劳动力和设施;2对异花授粉植物避免强迫自交,不会产生后代生活力的衰退现象;3一次就可以选出大量植株,获得大量种子;混合选择法的缺点:不能根据后代性状表现对亲本单株进行基因型优劣鉴定,所以选择效果较差;单株选择法的优点:可以根据后代性状表现鉴定当选植株进行遗传优劣鉴定,提高选择效果;单株选择法的缺点:1需要隔离,成本较高,技术要求较为复杂;2异花授粉植物因强迫自交会导致后代生活力衰退;3单株选择一次所留种子数量有限,不易将所选的的优良单株后代立即应用于生产2、适合异花授粉作物的选择方法有哪些3、单株-混合选择法:用于株间存在较明显差异的群体混合-单株选择法:用于株间不存在明显差异的群体母系选择法:用于以营养器官作为收获对象的种类集团选择法:集团内相对一致,避免自交衰退;4、选择的实质是什么选择的实质是差别繁殖造成植物群体中个体有差别的繁殖率,从而定向地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选择作用的基础:遗传与变异;4 选择为什么有创造性作用杂种优势5、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哪些1选择差Sd与入选率影响选择强度2遗传力直接影响3性状的变异幅度基础4选择方法选择效果当选植株后代性状的平均表现值,与原群体性状平均表现值得差值与入选率成反比,而与选择差以及原始群体该性状的变异幅度呈正相关;6 株选的方法有哪些分项累进淘汰法:根据经济性状的重要性顺序进行淘汰分次分期淘汰法:根据目标性状出现的先后进行淘汰加权评分比较法:根据目标性状的加权数进行淘汰7 选择育种的程序包括哪些步骤报种和预选初选复选第四章常规杂交育种名词解释:同n常规杂交育种又称组合育种,是根据品种选育目标选择选配亲本,通过人工杂交,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之中,对其后代进行培育选择,比较鉴定,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的定型新品种的一条育种途径;单交:又称为成对杂交,参加杂交的亲本是两个;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亲本选择:是指根据品种选育目标选用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类型作为杂交亲本;亲本选择决定育种工作的方向;亲本选配:是指从入选亲本中选用哪两个或哪几个亲本配组杂交和配组的方式;亲本选配决定育种工作的效率;轮回亲本:在回交育种过程中,参加回交的亲本称为轮回亲本;非轮回亲本:在回交育种过程中,只参加一次杂交的亲本称为非轮回亲本;一什么叫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困难怎么克服远缘杂交指的是亲缘关系疏远类型之间的杂交;特点:1、不同类群植物种间杂交难易悬殊2、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克服:1、适当选择选配亲本不同品种、甚至正反交;2、染色体加倍双亲或亲本之一;3、有性媒介;4、混合授粉和多次重复授粉;5、花柱短截、父本柱头组织移植及试管受精;6、化学药剂处理3、远缘杂种夭亡、难稔性胚胎培养;2 改善发芽条件和生长条件;3 嫁接4、远缘杂种的返亲遗传和“剧烈分离”扩大杂种的群体数量;、增加杂种的繁殖世代;再杂交选择回交同二.回交对后代的影响回交育种的亲本选择与选配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回交育种的应用;回交对后代的影响:1增强杂种后代的轮回亲本性状;2增强杂种后代内具有轮回亲本性状个体的比例回交育种的亲本选择与选配:1轮回亲本要具有优良的综合性状,只有少数一、二个性状需要改良;2非轮回亲本的优良性状要很突出,而且优良性状由少数主基因控制3轮回亲本的优良综合性状应预见有较长的应用年限4为保证轮回亲本优良综合性状在回交后代中的强度,可选用同类型的其他品种或株系代替轮回亲本(1)获得抗原;(2)采用回交(3)确定回交次数;(4)确定回交后代规模;(5)自交(6)品种比较;具体主要应用于:1改善优良品种或杂交材料的一、二个不良性状抗病性;2转育雄性不育系;3克服远缘杂交结实率低等问题,创造植物新种质三亲本选择和选配原则有哪些选择原则:1、从大量种质资源中精选亲本2、尽可能选用优良性状多的种质材料作亲本3、明确亲本的目标性状及其遗传规律4、重视选用地方品种5、优先考虑数量性状6、用一般配合力高的材料作亲本7、适当考虑一些特殊性状和可贵类型选配原则:1亲本性状互补2、选用不同生态类型的亲本配组3、用经济性状优良、遗传差异大的亲本配组4、以具有最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母本5、考虑亲本繁殖器官的能育性和杂交亲和性6、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杂交方式有哪些在添加杂交中,亲本参与杂交的次序对后代的影响如何两亲杂交单交,回交;多亲杂交添加杂交,合成杂交,聚合杂交添加杂交中:最后一次参加杂交的亲本性状对杂种的性状影响最大;所以,一般把综合性状优良的或具有主要育种目标性状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当单交亲本之一的优良性状为隐性时,应将单交杂种进行自交一次,使隐性的优良性状得以表达,通过筛选具有隐性优良性状的个体再与第三亲本进行杂交常规杂交育种的育种程序怎样(1)杂交前的准备:解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制定杂交育种计划,亲本种株的选择(2)隔离和去雄;(3)花粉的采集、贮藏和生活力测定;(4)授粉、标记和登记;(5)授粉后的管理;(6)杂交种子的收获和储存;常规杂交育种最适合哪些作物的育种为什么第五章优势育种n 杂种优势:两个不同基因型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其植株性状的表现比双亲优越的现象,自交系:指从某品种的一个单株连续自交多代,结合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遗传性相对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普通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系与其他亲本系所配的几个F1的某种性状平均值与该试验全部F1的总平均值相比的差值特殊配合力:指某特定杂交组合的某性状实测值与根据双亲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离差雌性系:自交不亲和性 :指在两性花植物中,雌雄配子都有正常的授粉受精能力,在不同基因性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子,但花期自交不能结子或结子率极低的特性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选择,选育出自交不亲和性能稳定遗传、同一株系内株间授粉不亲和的自交系亲和指数:雄性不育性:两性花植物中,雄性器官表现退化、畸形或丧失功能的现象雄性不育系:经过一定的选育程序,育成雄性不育性稳定的系统,这样的系统称为雄性不育系A系同1、什么叫优势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相比有和异同相同点:两者都需要选择选配亲本,进行有性杂交;不同点:A、基因效应:优势育种主要利用的是不可固定的基因的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重组育种主要利用的是可遗传的基因的加性效应;B、育种程序:优势育种的程序是“先纯后杂”,即先通过自交使亲本纯化为自交系,然后通过自交系间杂交生产杂种一代种子应用于栽培生产;而重组育种是“先杂后纯”,即先进行杂交,然后使杂种后代自交纯化成为可稳定遗传的定型品种应用于生产;C、种子繁殖:优势育种需每年制种,需专设亲本繁殖区和制种田;重组育种不需专设制种田,可以结合生产同时留种;2 为什么不同作物的杂交衰退不一样哪些作物自交衰退最严重4 最常用的杂种优势假说有哪些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6 优势育种的程序如何一优良自交系的选育二配合力的测定三自交系间配组方式的确定四与标准品种比较以及生产试验和品种区域试验7 什么叫一般配合力什么叫特殊配合力配合力分析结果出来后,怎么根据配合力分析结果作出育种途径或方法常规杂交育种或优势育种的选择配合力又称组合力,是衡量亲本系在其所配的F1中某种性状的好坏或强弱的指标;8 什么叫三交种什么叫双交种什么情况下需要用三交种或双交种三交种是指用3个自交系配成的杂种一代;双交种是指由4个自交系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配成用于生产的一代杂种;同9 杂种种子的生产方法有哪些任务:一是为生产提供大量的高纯度的杂种一代种子,二是繁殖杂种一代的亲本自交系;杂种一代种子生产遇到的问题:产量低、成本高、纯度差;一简易制种法二人工去雄制种法三利用苗期标记性状制种法两个条件:1、该性状必须在苗期表现,而且容易目测识别;2、能稳定遗传的隐性质量性状;四利用化学去雄剂的制种法五利用性别特点制种法六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法七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法11 根据三型学说,哪种类型的雄性不育系找不到恢复系哪些作物的杂种一代的父本必须是恢复系,哪些作物的杂种一代父本可以是恢复系也可以不是恢复系同14 什么叫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什么叫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同型自交不亲和可分为配子体型和孢子体型两类;1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豆科、茄科、蔷薇科等植物配子体型的亲和与否取决于花粉所带的基因是否与雌蕊所带的基因相同;凡是与雌配子体具有相同基因的花粉,为不亲和花粉;2孢子体型不亲和性十字花科、菊科、旋花科孢子体型自交亲和与否不取决于花粉本身所带的基因,而是取决于产生花粉的植株个体是否具有与母本植株不亲和的基因型;15 怎么测定自交不亲和性怎么选育自交不亲和系优良自交不亲和系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条件:“三高二抗一好”:配合力高,整齐度高,产量高;抗病,抗逆性;综合性状好1高度稳定的花期自交不亲和性;包括株内自交和系内株间交配;2较高的蕾期自交亲和指数3自交多代后生活力衰退不显着选育方法:连续多代自交分离获得;一是花期自交,测定亲和指数,选择自交不亲和株;二是蕾期自交,留种和测定蕾期自交亲和指数;亲和指数通常以1为选择标准,如结球甘蓝亲和指数小于1,大白菜亲和指数小于2,萝卜小于;蕾期亲和指数大于5;测定:1混合授粉法:通常随机取系内10株作为测试植株,10株花粉等量混合,然后对这10株分别授粉,统计结子率;优点:省工、组合少;缺点:当出现自交亲和时,无法知道是由哪一株或那几株的花粉所造成;另外不是真正的等量混合,所以测定值不一定准确;2隔离区自然授粉法:在空间隔离区内,任其自然授粉;优点:省工、简单、测验条件与制种区最相似;缺点:需要隔离条件,存在与混合授粉法相同的缺点;3轮配法:选10株进行全部株间正反交,然后统计每一组合的亲和指数;优点:清楚每一株的株间亲和指数缺点:组合多,工作量大1通常用单交种;2自交不亲和系×亲和系3自交不亲和系×自交不亲和系正反交种子,种植比例17 怎样利用自交不亲和系生产杂种一代种子蕾期人工授粉胡18 雄性不育的类型核不育型简称GMS:不育性完全由细胞核基因控制;将其应用到杂种一代制种时,则需拔除50%的可育株;核质互作不育型又称为胞质不育型,不育性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共同控制的;自交不亲和系和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的优缺点自交不亲和系的优点:1自交不亲和性在十字花科植物中广泛存在,而且遗传机制已大致清楚,获得自交不亲和系较有把握;2选育方法相对简单;3正反交的种子通常都可使用,杂种一代种子产量较高;缺点:1繁殖亲本的成本较高;2杂种一代种子的纯度往往不如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的高;雄性不育系的优点:1制种容易,杂种一代种子的纯度较高;2繁殖亲本的成本较利用自交不亲和系为低;缺点:选育比较难;第十章品种审定保护与繁育1、品种审定的条件和程序是什么2、什么叫DUS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先作DUS测试3、4、品种审定与品种保护有何异同5、品种退化的原因有哪些怎么克服6、7、什么叫原原种什么叫原种什么叫生产种分别怎么生产6、什么叫母株留种什么叫小株留种杨老师的部分名词解释:1 引种根据是否改变基因分为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广义泛指从外地区或国外引进新植物、新品种,以及为育种或有关理论研究所需要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狭义人类为了某种需要,把植物从原分布区引入到新的地区,通过试验鉴定,选择其优良者繁殖推广,称之为引种;2 种质:能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种质资源:凡是携带种质的载体都叫做种质资源;如细胞、器官、组织、个体或者群体或DNA片段;种质库:也叫基因库,指以种为单位,这个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由许多个个体的不同基因组成的;3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一种,多发生在芽的茎尖分生组织中,当芽变萌发成枝条,乃至开花结果以后,在性状上表现出与原类型截然不同.芽变选种就是对芽变发生的遗传变异进行选择,从而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4 诱变育种Mutation Breeding是人为的利用理化因素诱发生物体发生变异,再通过选择,培育成新品种的方法;5 半致死剂量LD50:照射后存活率为对照的50%时的剂量值;临界剂量:照射后存活率为对照的40%时的剂量值;6倍性育种Ploidy Breeding:就是研究植物染色体倍性变异的规律并利用倍性变异选育新品种原理及方法的科学单倍体haploid:通常是指未经受精的配子发育成的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多倍体polyploid:指植物体细胞中含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同源多倍体autopolyploid:指多倍体的几个染色体组来源于同一物种;异源多倍体allopolyploid:指来自不同种属的染色体组成的多倍体;问答:1 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和目标性状目标:A、高产稳产 B、品质优良 C、适应性强 D、抗病虫和抗除草剂 E、不同成熟期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1、产量性状:一般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收获的产品重量;2、品质性状:可分为感官、营养、加工品质;3、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4、对病虫害和除草剂的抗耐性5、对集约化生产的适应性6、不同成熟期2引种成功的标志:A:与原产地相比,不需特殊保护而能露地越冬、度夏,正常生长、开花、结果;B:保持原有的产量和品质等经济性状;C:能用适当的繁殖方式进行正常的繁殖;D:对当地的生物种类不会造成不利影响;3 引种的意义A、解决生产用品种,丰富品种结构;B、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C、引入外来种质资源,改变本地品种的遗传组成;4 简单引种与驯化引种的比较区别简单引种驯化引种引种地区环境差异小大引种植物适应范围广窄遗传性状改变与否不改变改变繁育方式果树无性繁育有性种子例如:长日植物short day plant-洋葱、甜菜、莴苣、小麦等短日植物short day plant-菊花、有棱丝瓜、豆类等日中性植物neutral plant-番茄、甜椒、落叶果树等南树北引--生长季节内日照时间加长,造成生长期延长,不利封顶或促使副梢萌发,消耗体内养分,降低越冬能力;北树南引--生长季节内日照时间缩短,造成生长期缩短,枝条提前封顶,生长缓慢;6 引种的程序方法引种的程序A确定选择引入材料引入材料符合已定的引种目标的要求好把握;引入材料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性难确定B 引种材料的收集和编号登记类、品种名、繁殖材料的类型种子、接穗、苗木等、材料来源、材料的份数C 引种材料的检疫避免引入检疫性的病虫害和杂草D 引种试验和推广当地主栽品种为对照,对引入材料进行系统的比较鉴定,以确定其优劣和适应性7 引种的原则A 明确引种目的;B 引种地区和材料的选择;C 加强生态意识,拒绝盲目引种;8 种质资源分类:1、主栽品种2、地方品种3、近缘野生种和原始栽培类型4、育种材料瓦维洛夫的八大起源中心学说:A、中国起源中心B、印度起源中心Ba、马来西亚亚中心C、中亚起源中心D、近东起源中心前亚小亚西亚、伊朗、外高加索E、地中海起源中心F、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G、墨西哥-中美起源中心H、南美起源中心Ha、智利亚中心Hb、巴西-巴拉圭亚中心种质资源收集质量,数量,多样性的范围在三个中心:1、起源中心2、栽培中心、遗传育种中心种质保存:利用天然的或人工创造的生态环境,保存种质材料的生活力;1、就地保存2、迁地保存种质圃保存3、种质保存4、离体保存5、基因文库保存种质资源的创新:1、无性变异株系:主要是芽变2、远缘杂交:包括天然和人工3、生物工程: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组织培养9 选择育种芽变选种人工选择应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利用自然选择创造的条件;但人工选择的结果会使群体遗传基础变窄,使基因资源丢失,造成不良后果;在选择育种过程中不断补充新的育种材料,使育种群体遗传基础不致因选择而迅速窄化;2 选择育种的特点:1、选择优株,简单有效,适合开展群众性育种;2、连续选优,遗传增益不断提高;(3)芽变的特点A:芽变的普遍性与多样性变异部位多样性,变异性状,突变类型B:芽变的重演性C:芽变的稳定性D:芽变的局限性和多效性E:芽变的同源平行性--在相近植物种和属中存在遗传变异的平行规律;F:芽变的嵌合性--几乎所有芽变均为嵌合类型;芽变经验前提:经变异分析筛除肯定属于环境影响的饰变个体外,可进行以下的程序;⑴变异不明显或和稳定的继续观察;⑵变异性状十分优良,但不能肯定是否为芽变的可先进入鉴定圃,再根据表现进行下一步程序;⑶肯定是十分优良的芽变,但还有些性状不明确,可直接进入复选圃;⑷肯定是十分优良芽变,且无相关劣变,可作为复选品系参加决选;⑸对于能保持原品种综合优良性状的芽变,可免去品种比较试验和品种适应性试验;芽变程序10 诱变育种1诱变育种的特点A、丰富作物原有的“基因库”,创造新的基因型;B、提高突变频率;C、适于进行“品种修缮”;D、缩短育种年限;2 诱变方法A 辐射处理的主要方法外照射:种子照射,植株照射,营养器官照射,.花粉、子房照射,其他植物器官组织的照射内照射:浸种法,施入法,涂抹法,注射法,B化学诱变处理浸渍法, 涂抹或滴液法, 注入法, 熏蒸法,施入法化学诱变的特点:使用经济方便, 有一定专一性,与辐射诱变的突变谱很不相同,诱变机制与辐射育种不同3诱变剂量选择适宜剂量的原则“变、活、优”; 变--指成活个体中有较大变异效应;活--后代有一定成活率;优--指变异中有较多有利突变;11 倍性育种多倍体的特点巨大性-各种器官比正常二倍体大;育性的变化,抗逆性强,营养成分、花期、产量等经济性状发生有种变化,多倍体遗传特性--异源多倍体比同源多倍体稳定性好多倍体的获得途径A:芽变B:有性杂交法C:人工诱导有物理方法、D 化学方法秋水仙素处理---浸渍法,涂抹法,滴液法,套罩法,毛细管法E组织培养法秋水仙素:阻碍纺锤丝的形成,但对染色体结构无明显影响;单倍体的获得途径 a远缘花粉刺激、延迟授粉、辐射、化学药剂; b利用花粉、花药及未受粉的子房、胚珠进行离体培养;多倍体的鉴定: a 外部形态比较--直观、简便;b 气孔鉴定; c 花粉粒鉴定;d 梢端组织发生层细胞鉴定; e 小孢子母细胞分裂的异常行为;f 染色体记数直接鉴定法单倍体技术在育种上的意义 :可加速遗传育种材料的纯合,缩短育种年限; 可提高选择效果; 单倍体技术也可以和其它育种途径相结合,以提高育种效率;。
第二章 家禽育种
(1)曾祖代场 (原种场)---整个制种体系核心.
为一级繁殖场提供祖代种鸡。 对原种配套系的各纯系进行选育提高工作。
(2) 祖代场---主要任务是引种、制种与供种。
(3) 父母代场---按固定模式制种,向商品代场供应苗鸡或种蛋。 (4)商品代场 生产商品鸡蛋或肉鸡。
3.随机抽样性能测验体系
(1)功能
检查育种工作的成绩和品系的生产性能。
(2)方法 育种公司申请测验→测验中心接受申请并取样→测验中心孵化和 饲养(在统一条件下)→测验中心公布测验成绩→将测验成绩反馈给申请者和 主管部门。 (3)测验项目
蛋鸡:育雏、育成期死亡率,产蛋期死亡率,开产体重,停产时体重,开产 日龄,入舍鸡产蛋量(141~500日龄),饲养只日产蛋量(141~500日龄),蛋
(三)重要的鸡标准品种 红色原鸡
单冠白来航 横斑洛克 澳洲黑 狼山鸡 二、我国地方家禽品种
洛岛红 乌骨鸡 日本长尾鸡
1989年出版的« 中国家禽品种志» 共编入我国家禽地方品种52个,其中鸡品种27个,鸭 品种12个,鹅品种13个。
蛋用型品种 兼用型品种 鸡 固始鸡 肉用型品种 烟鸡 河田鸡 玩赏型品种 药用型品种 其他品种
蛋的外部品质 蛋的内部品质
蛋形指数、蛋壳颜色、蛋壳强度、蛋壳厚度 蛋白品质、蛋黄品质、血斑、肉斑等。
二、肉用性状 (一)体重与增重 1、生长曲线 2、体重和增重的遗传力 3、早期体重和增重的相关 4、早期体重与其他性状的关系 (二)屠体性能 1、屠宰率 2、屠体的化学成分 3、屠体缺陷 4、腹脂率 (三)体型与骨骼发育
二、荷兰汉德克动物育种集团
(1)伊沙家禽育种公司
汉德克动物育种集团于2005年收购法国伊沙家禽育种有限公司。现有480余名员工, 其旗下共有海赛克斯、宝万斯、迪卡、伊沙、巴布考克等蛋鸡品牌。
第二章微生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 微生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微生物育种原理和方法微生物育种筛选方法微生物育种原理和方法一、微生物育种原理方法:突变、体内重组体外重组(基因工程)1、从自然界中获得新菌种微生物资源分布:土壤、水、空气、动植物及其腐败残骸都是微生物的主要栖居和生长繁殖场所2、分离微生物新种的步骤 采样、增殖、纯化和性能测定等步骤3、典型的微生物采样和筛选方法生物进化过程中微生物形成完善的代谢调节机制不会有代谢产物的积累解除或突破微生物的代谢调节控制目的产物积累微生物育种的目的直接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菌株为野生型菌株。
往往低产甚至不产所需的产物,只有经过进一步的人工改造才能真正用于工业生产二、诱变育种方法1、物理诱变:紫外线2、化学诱变:5-溴尿密啶1)紫外线诱变机理:造成DNA链的断裂,或使DNA分子内或分子之间发生交联反应2)诱变过程中需要注意光复活作用:微生物等生物的细胞内存在光复活酶,光复活酶识别胸腺嘧啶二聚体,并与之结合形成复合物(此时的光复活酶没有活性),可见光光能(300-500nm)激活光复活打开二聚体,将DNA复原。
暗修复:细胞内还存在另一种修复体系,它不需要光激活,可修复由紫外线、γ射线和烷化剂等对DNA造成的损伤。
暗修复体系有四种酶参与反应。
紫外诱变的特点:方便、诱变效果很好的常用诱变剂由此说明紫外线照射引起微生物突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紫外线引起DNA结构的改变仅仅使微生物,于亚稳定状态,点亚稳定到稳定的突变体的形成需要“定时间和过程,所以在实际诱变工作中要采取某些措施避免以上的修复作用,要注意避光或加入某些物质,提高突变的频率。
因此,用紫外线进行诱变时,照射或分离均应在红光下进行。
3)化学诱变剂诱变机理:5-溴尿嘧啶诱变——碱基类似物机理:与碱基的结构类似,在DNA复制时,它们可以被错误地掺入DNA,引起诱变效应注意的参数:参数:浓度、时间、缓冲液三、诱变育种的基本过程诱变育种的基本过程如下:1)出发菌株的选择A、一是考虑出发菌株是否具有特定生产性状的能力或潜力,即菌株是否具有产生特定代谢产物的催化酶系的基因。
第二章选择育种
Rohu carp Shrimp Shrimp Oysters Oysters Oysters
Oysters
Clam Scallop Scallop
Gain per
generation, %
10 10
13 14
14
12 15 20
15 12
17 4 11 10 9 17
第二章选择育种
按照主要性状和综合性状进行选择
第二章选择育种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人工选择只有少数个体在人的控制下进 行交配;自然选择一般在较大群体中随 机交配,它们的交配受自然因子限制, 与人无关。
人工选择由于控制了交配对象,效果比 自然选择快得多;自然界一个新的物种 起源50万-100万年,而人工选择只要几 十年或几年可以创造一个新品种。
大西洋鲑:鱼种体重0.60-0.70,鱼苗生 活力0.11-0.34,鱼苗抗病毒能力0.07-0.15。
第二章选择育种
鲤鱼主要性状的遗传力
性状 头长 体长 体高 体厚 尾柄长 尾柄高 体重
广义遗传力 0.4685 0.8824 0.4000 0.4429 0.7506 0.2003 0.4880
Flynn et al., 1999 Dunham, 1987 Bondary, 1983 Rye and Eknath, 1999
Bolivar, 1999
Mahapatra et al ., 2000 Fjalestad et al ., 1997 Hetzel et al ., 2000 Toro et al ., 1996 Nell et al ., 1999 Newkirk and Haley, 1983 Barber et al ., 1998
作物育种学总论
.
22
第三节 作物品种及其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
一、作 物 品 种 的 概 念
作物品种是
(1) 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
类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
(2)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
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能与同一作物的其它
群体相区别;
(3)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
.
35
三、育种目标的具体化和可行性
高产、稳产、优质等是育种目标的一般化概念。制定 育种目标需要落实到具体性状上,并且要有明确的性状指 标。如禾谷类作物
单位面积籽粒产量 = 单位面积株数 株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
所以,高产要落实到具体的产量组成因素上,各产量 组成因素的指标要明确,各产量组成因素要协调。
育种目标体现育种工作在一定地区和时期的方 向和要求。制定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是:
一、国民经济需要和生产发展前景
在现有品种的基础上,选育新品种进行品种更新, 必须充分估计到将来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生产发展的要 求。也就是说要求育种工作者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
34
二、当地现有品种有待改进的主要性状
以当地现有推广品种为参考,从而选育 出能克服现有品种的缺点,保持和提高其优 点的新品种。在考虑主要目标性状 的同时, 还要兼顾 次要目标性状。因为随着主要目标 的实现,原来的次要目标性状就可能上升为 主要目标性状。
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
23
由以上可以看出
作物品种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优良品种的时间性和区域性。
优良品种包括品种品质和播种品质两层含义。
.
24
二、作物优良品种在发展作物生产中的作用
第二章-番茄育种
其他还可以按叶型、果实形状等来分类。
第二节 番茄的育种目标
一、番茄主要育种目标
1 番茄适应性育种。 适应性包含的内容和范围很广,就目前而言主要指番茄的 耐弱光及抗寒性筛选研究。 1.1 耐弱光及短日照育种。 这是温室番茄适应性育种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通过比较 坐果及花穗分化情况来筛选材料。
1.2 株型育种。 株型育种除了耐弱光温室栽培目的以外就是省工品种的选育, 如早在 50 年代,英国人就发现了具有隐性基因 Ts 的突变中其 侧枝的生长是受IS基因控制的,当番茄植株含有IS基因时就只 长一个茎,这不仅能减少整枝打杈的劳力,而且有利机械化 栽培。
2.4 果实的品质。 包括 营养品质 和 风味品质 。果实的营养品质主要取决于果 实中矿物盐和维生素的含量,尤其是 VC 、 VA 的含量,提 高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也是番茄育种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影响果实风味品质的因素很多,目前尚无法根据一定指标 进行改良。过去,育种家希望通过传统方法提高果实的含 糖量,从而改良品质,但是由于碳代谢的复杂性和缺少基 因型的多样性使育种方法难以突破。目前有关学者正致力 于提高工程植株Monellin基因表达的研究。
三、番茄的分类系统
番茄属于茄科(Solanaceae)番茄属(Solaneae)。该属包 括许多种、亚种和变种。其中农业栽培主要为普通番茄。 根据美国植物学家 Charles Rick 的分类方法,番茄属可以分为 以下九个品种: 普通番茄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醋栗番茄 L. pimpinellifolium 契斯曼尼番茄 L. cheesmanii 小花番茄 L. parviflorum 克梅留斯基番茄 L. chmeilewskii 多毛番茄 L. hirsutum 智利番茄 L. chilense 秘鲁番茄 L. peruvianum 潘那利番茄 L. pennellii
(林木育种学)第二章种源与优树选择
指数选择法:将全部性状的信息综合成一个简单 的指数值,权当一个性状进行选择。
随选择性状增多,对单一性状的改良效果下降。18
(三) 影响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主要因素
遗传增益:是选择响应(R0)与原始群体的平均表现型值 (P)的百分比。ΔG= R0/P
13
2人工选择形式
(1)按谱系利用:
单株选择:谱系清楚的选择
混合选择:谱系不清楚,不利用亲子间谱系关系
(2)按亲缘方向:
前向选择:对后代的选择
后向选择:对亲代的选择
(3)按遗传背景:
遗传型选择:在遗传测定基础上的选择
表现型选择:根据表现型做出的选择
14
3几种选择方式利用分析
(1)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 混合选择:根据一定的标准,从混杂的群体中按 表现型淘汰一批低劣个体,或挑选一批符合要求的 优良个体,并对中选个体混合采种(条),混合繁殖。 单株选择:根据入选标准挑选优良个体,分别采 种(条) ,单独繁殖。 性状遗传力低时应采取单株选择,如根据子代表 现对亲本回选;在性状遗传力较高时两种选择的效 果相似。
我国地形变化复杂,气候因素变化剧烈,加上 树种通常呈不连续变异。因此,按国外方法定点采 样并不一定适宜。近年在杉木、油松种源试验中都 采用了主分量分析法。
29
(三) 选择采种林分和采种 母树、进行采种
采种林分的起源要明确,应尽量用天然林, 林分组成和结构要比较一致,密度不能太低, 以保证异花授粉。采种林分应达结实盛期。
第二阶段还要观测雌雄花初花期和盛花期,初果期及盛 果期。
(4)病虫害调查结合生长观察。
第二章林木育种资源
四、种内多层次的遗传变异
(一)种内多层次的遗传变异:根据国内外大 量的观察研究,种内遗传变异主要可分为下列 层次:
二、育种资源在育种中的意义和利用
1 是丰富生物多样性、维系种群稳定的基础。 2 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3 适应生产的不断发展,需要发掘更多的种质资源。
三、我国丰富的林木树种资源
我国已发现的木本植物约有8000种,其中乔木树种约2000种, 灌木树种约6000种,乔木树种中优良用材和特用经济树种达 1000余种,还有引种成功的国外优良树种约100种。
五、基因资源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
火山爆发、洪水泛滥、火灾发 生以及地质变化。
2、生物因素
动物、微生物以及植物相互间的影响。 ◆动物、昆虫危害 ◆寄生性真菌、细菌致病
如欧洲榆树荷兰病、美国栗疫病 ◆寄生植物对寄主的绞杀 ◆外来植物入侵
如:一枝黄花、紫荆泽兰
3、人类活动因素
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 商业的特殊需求 品种改良或引种
西北地区树种较贫瘠,新疆地区有一些造林树种,另外在广 大的干旱地区,有胡杨、梭梭、白梭、沙枣、柽柳、柠条、 花棒、沙棘、沙柳等广泛应用于造林。
迄今,针叶树种中的云杉、阔叶树种中的杨、柳、榆、槐、 泡桐以外的树种,特别是对具有防护性能的灌木树种,开发 利用很少,需要给予重视。
我国常绿阔叶植物种质资源 的地理分布状况
3、 重要性
1、现有的品种都起源于野生植物,是创育新品种的物质基础。 2、只有具备丰富的育种资源,才能培育出适应性、抗逆性强具
第二章 选择育种原理与方法
精选课件ppt
22
第三节 选择育种的程序
一、育种目标的确定 育种目标:为改良现有品种或创造新品种所要求达到 的目的与指标。
1、抗逆性:包括抗虫性、抗病性以及抗污染能力等 2、适应性:指适应于特定环境的能力 3、生长性状:主要指植株的生长量。 4、其它性状:如种实性状等
精选课件ppt
23
二、选择育种程序
0.49
0.49
0.34
0.35
0.19
0.19
精选课件ppt
小
200
2.58 2.04 1.74 1.39 1.15 0.96 0.79 0.64 0.50 0.35 0.19
∞
2.66 2.06 1.76 1.40 1.16 0.97 0.80 0.64 0.50 0.35 0.20
8
选择差与株数间的关系
精选课件ppt
10
选择和选择方法
二、选择类型
以群体为对象的选择,不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一般可分为 如下3种选择类型:
(1)稳定性选择(stable selection)是有利于中间型的选择,数量性状 的平均值不变。选择的结果,淘汰了远离平均数的表型个体,使群体遗 传组成发生变化。
(2)定向性选择(directional selection)与稳定性选择相反,是对表现 型分布的某一极端个体进行的选择。选择的结果导致群体遗传组成的定 向变化。
综合评分法I 是b 针1 x 对1 多b 性2 状x 2 选 择b 时3 x 采3 用 的。可以按不同性状的重要性
给一定的分数,最后按分数进行选择。
精选课件ppt
18
选择和选择方法
选择性状数目与选择率、选择强度的关系
选择性状数目 1 2 3 4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势性状纯合且避免近亲繁殖
规模化建立家系,通过人工设计的连续杂 交系统,严格控制近亲交配;
精确配种;(软件计算个体间的遗传距离配 组)
全方位评估留种个体; 性状对比试验设计严谨科学;(对照组应为
中间值个体) 留种科学化; 连续选育与推广。
选育种技术的发展
结合传统选育技术、现代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将AFLP, RFLP, SSR, mtDNA, microsatellite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育种材料的分子 信息收集和分析,根据标记的遗传规律,确定经济性 状遗传标记的遗传图谱,使选种育种工作的有效性和 准确性得到很大提高。
遗传力估算
通过离差分析、相关(全同胞)、回归、方 差等估算遗传力。
鲤鱼:鱼种体长0.21,二龄体重0.35,鲤 鱼脊椎骨数目0.65-0.90。
大西洋鲑:鱼种体重0.60-0.70,鱼苗生 活力0.11-0.34,鱼苗抗病毒能力0.07-0.15。
鲤鱼主要性状的遗传力
性状 头长 体长 体高 体厚 尾柄长 尾柄高 体重
第二章 选择育种
Chapter 2 Selective Breeding
选择育种的一般原理
选择育种是对原始材料或品种群体实行有目、有 计划的反复选择淘汰,分离出几个有差异的系统, 将这些系统与原始材料或品种比较,使一些经济 性状表现显著优良而又稳定,形成新的品种。
选择育种是鱼类育种最根本的方法,不仅是一种 育种方法,在进行杂交育种或新技术育种时,对 后代同样要系统选择,不断对变异群体进行有目 的的选择,达到主要经济性状的稳定和提高。
一次混合选择法和多次混合选择法。
增加选择效应
增加选择效应的三个途径:增加选择差 数、提高遗传力和缩短世代间隔。
增加选择差数和提高遗传力有时并不实 际。
加快世代交替是增加选择效应的有效方 法,缩短世代间隔1/2意味着选择效应加 倍。
家系选择和混合选择
家系选择:选择强度大、家系清楚,但 需分池饲养、标记量大。
分子共性育种技术路线框图:
品种资源的调查和收集
大规模分子标记(SSR和SNP)开发
基因型分析
表型选择建立选育基础群体
选择效应
选择效应的大小依赖于选择强度、群体 的变异性和遗传力三个参数。
鱼类巨大的繁殖力对提高选择强度有利。 选留的鱼愈少,选留鱼的被选性状的表 型平均值距整个群体的平均值的差数愈 大,即选择差数愈大。
遗传力的大小同样决定选择效应的大小。
混合选择 Mass selection
从一个原有品种的群体中,按照选育目标 选出多数表现型优良的个体,通过自由交 配繁殖后代,并以原有品种和当地当家品 种作为对照,进行比较鉴定,又叫集体选 择。
20
9 16 18
No. of
generations
4 3
2 1
6
1 1 1
5 12
2 1 1 1 2 1
4
1 1
Source
Hershberger
et al ., 1990
Kincaid et al ., 1977
Gjerde, 1986 Gjerde, 1986 Gjerde and Korsvoll, 1999
家系选择 Family selection
选择性状明显优于、生产性能明显高于 其亲属的个体组成家系,配对交配,后 代同池饲养并与其它家系严格分开,逐 代进行比较对照,选留符合选种目标的 家系。
家系选择的关键是正确运用近亲交配和 系的建立。
对选择的家系必须尽可能在相似的条件 下进行,确保家系选择卓有成效。
选择育种的基本方法
选择育种的目的是从某一原始材料或某 一品种中选出最优良的个体或类型。选 种的基本方法归纳起来两种,即基因型 选择和表现型选择。
基因型选择:根据个体的亲属(后裔) 的表现型值判断个体基因型的选种方法, 如家系选择、亲本选择(后裔鉴定)。
表现型选择:根据个体本身的表现型值 选择,如混合选择、个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择。
Nile tilapia Nile tilapia
Rohu carp Shrimp Shrimp Oysters Oysters Oysters
Oysters
Clam Scallop Scallop
Gain per
generation, %
10 10
13 14
14
12 15 20
15 12
17 4 11 10 9 17
Hadley et al ., 1991 Ibarra et al ., 1999
希望每代生长率能提高10-15%。
选择的作用
选择育种的根据是品种纯度的相对性和 利用原始材料或品种群体中的遗传变异。
选择的作用: 控制变异的发展方向; 促进变异积累加强; 创造新的品质。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人工选择,挑选作用的是人;自然选择是自然 条件发生挑选作用。
周期较长,科研体制和市场经济的影响等。 选择目标能否长期不变,选择依据是否正确可
靠,选择性状的基因、遗传力与遗传相关是否 研究清楚,选择时选择差数和选择反应是否正 确掌握等。
遗传力
遗传力是某一性状为遗传因子所影响及 能为选择所改变的程度的度量,即某一 性状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相对能力。
一般遗传力高的性状容易选择。
家系选择的基本方法
累代近亲繁殖,使混杂的群体或杂种不断的纯合, 隐性基因纯合的机率增加,隐性基因有表现的机 会。
大部分隐性基因所表现的性状对生物体有不良作 用,近亲繁殖往往带来不良的后果。但近亲繁殖 可以使不良隐性基因充分暴露,通过选择淘汰, 留下优良个体,繁殖若干代后,建立自交系或新 品系。
oo
o
xo
x
xo
Index selection
Trait X
指数选择比顺序选择更有效
指数选择(index selection)是多性状综合 优化选择方法。根据影响收获量的多个 重要 性状的遗传力,重要程度和经济价 值推算出指数,进行多指标的综合定量 选择。
顺序选择法(tandem selection). 选拔一个 性状至达到预期的水准时再进行第二个 性状的选拔,其它依此类推。
人工选择由于控制了交配对象,效果比 自然选择快得多;自然界一个新的物种 起源50万-100万年,而人工选择只要几 十年或几年可以创造一个新品种。
影响选择的因素
环境。环境因素对选择效果的影响是很大的, 创造相同的环境条件是不易的。
控制性状的基因及其遗传力大小。 人为干扰和科研体制等的影响。包括鱼类育种
按照主要性状和综合性状进行选择
主要性状选择。只对单一性状选择,不 管其他性状的提高或降低,对被选性状是 快的。针对选育出某一突出性状的优良品 种或改进某一特殊缺点采用的方式。
综合性状选择。对数项重要经济性状同 时改进,选择效果较慢。必须分别主次, 着重一、二项;考虑几种性状的相关性, 不相关的可同时选择,负相关的考虑克服 矛盾。
广义遗传力 0.4685 0.8824 0.4000 0.4429 0.7506 0.2003 0.4880
狭义遗传力 0.4100 0.7990 0.4346 0.3880 0.6696 0.1960 0.3989
张建森,1981
南美白对虾遗传力的估算
Trait Growth TSV Resistance Sex Ratio Percent Tail NH3 Tolerance
分子育种共性技术
采用群体、家系、个体遗传结构分析与 表型相结合的选择手段,再结合传统育 种方法,建立出分子育种共性技术;采 取表型选择、家系选择、基因型选择相 结合的育种路线,经多代选育、生长性 状、抗病性状的比较选择获得一批性状 优良的家系(品系),对优良品系的遗传稳 定性和生产性状的对照实验等中间试验, 培育出几个优良品种。
用选择方法可以增加有育种价值的基因频率,降 低不需要的基因频率,但不可能产生新基因。
选育是直接有效的手段
Species
Coho salmon Rainbow trout
Rainbow trout Atlantic salmon
Atlantic salmon
Atlantic salmon Channel catfish Channel catfish
对一个个体的遗传评价,从它的子代的平 均数值加以判断,即该个体的育种值。
综合选择
综合选择可连续地进行(一个世代间)家系 选育、混合选择和亲鱼后裔鉴定。解决 大型选育对象养殖和获得大量后代困难, 世代间隔长的问题。
具体方法:第一阶段建立若干家系,选 出最好家系。第二阶段在2-3个较好家系 中进行较大强度和较强选择压力的选择。 第三阶段根据后代检验亲鱼。
混合选择一般用于良种繁育,当品种纯度 不高时,能获显著效果。能迅速从混型群 体中分离出较理想 类型,又可获得大量后 代用于生产。此法可用来选育新品种。
混合选择的效果
混合选择效果取决于所选择性状的遗传 力及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特点。
当所选择的性状是由一对或几对基因控 制,且遗传力较高时,选择是有效的。 所选择性状是由许多对微效基因所控制 的数量性状,且遗传力较低时,则选择 效果较差。
状与次要性状,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外地良种引入后常因环境影响、天然杂
交或突变形成变异类型,是选择育种的 原始群体。
在关键时期进行选择
抓住品种发育的关键时期,如一、二龄 鱼生长速度、成活率和性成熟年龄等。
以鲤鱼选育的重要发育阶段为例:夏花、 冬片和春片、后备亲鱼、亲鱼阶段分别 选择。
某一性状最合适的选择时机,抗病性选 择在病害严重发生时期观察不同发育时 期对疾病的抗性;抗寒能力的选择应在 自然越冬条件下越冬看其成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