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模拟试题00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学考试题

人文地理学考试题

人文地理学考试题1. 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1) 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人类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考虑到地理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2) 请简要介绍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人口迁移可以改变城市的人口结构和规模,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密度和多样性,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其次,人口迁移还促进了城市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丰富了城市的多元文化。

此外,人口迁移还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升了城市的生活质量。

(3) 解释城市化过程中的“空心化”现象。

城市化过程中的“空心化”现象指的是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活动逐渐减少,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空心”状态。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城市发展的不均衡和功能结构的调整所致。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人口和经济活动逐渐向城市郊区或新兴城市转移,城市中心地区的经济功能和地位减弱。

此外,城市中心地区的老旧城区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也导致了人口和经济的外流。

(4) 简要介绍城市扩张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扩张对环境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城市扩张导致了大量土地的消耗和破坏,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

其次,城市扩张带来了大量交通需求和能源消耗,加剧了空气和水质污染问题。

此外,城市扩张还导致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影响了城市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因此,在城市扩张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如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推行可持续发展等,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 分析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5) 请分析全球化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全球化对人文地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全球化加速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全球互动。

这使得人文地理学需要更多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研究全球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及其引发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卷试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卷试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卷试题及答案人文地理学》模拟卷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将正确答案填入空格内。

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学科特性是社会性、人文性。

2.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心理文化区。

3.最重要的人口自然构成是年龄结构。

4.关于农业的起源有两种主要学说。

5.___是指___、___和___。

6.早在30年代我国人口地理学家就提出了一条从黑龙江瑷珲(现称黑河)到云南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7.按照语言谱系分类法,英语和德语都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8.凡是能激发旅游者的,对旅游者有吸引力,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9.英国政治地理学家___提出了“地缘政治学”学说。

10.近代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___创立的,创立了工业区位论,___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区位论。

11.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广泛最核心的思想是既满足人类的需要,又不对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项,把所选择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近代,对世界人文地理学影响最大的学派是——(C)。

A.德国学派B.法国学派C.美国学派D.英国学派2.___的“文明”发展理论,其要点不包括——(D)。

A.挑战和应战B.逆境美德C.中庸之道D.命定论3.一般来说,市场园艺农业的主要产品不包括——(C)。

A.水果B.花卉C.油料D.蔬菜4.当前,穆斯林最多的亚洲国家是——(D)。

A.中国B.伊拉克C.菲律宾D.印度尼西亚5.当前,最多拉丁美洲国家的官方语言是——(C)。

A.法语B.汉语C.西班牙语D.葡萄牙语6.目前,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是——(A)。

A.欧洲B.北美洲C.大洋洲D.非洲7.以领土规模论,美国属于——(A)。

A.中等规模国家B.大规模国家C.小规模国家D.超大规模国家得分评卷人1.在中国,最晚形成的方言是哪一个?A。

人文地理学模拟试题00

人文地理学模拟试题00

人文地舆学模拟试题名词解释1、人口转变:必然地域人口增长模式从超出跨越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过渡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程,即HS(LS。

2、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域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抱负的人口数量,即国家经济和利益最大化到达的人口数量。

3、人口密度:指单元地盘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通常用每平方千米常住的平均居民数量来暗示,称为人口算术密度〔亦称粗密度〕。

4、人口中心数:必然地域两互相垂直并等分该处所人口的直线的交点〔一般按经纬线〕。

5、种族:即人类的种族,是指具有共同发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是人类自然属性的一种暗示。

6、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暗示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本质的不变的共同体,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划分形式之一,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畴。

7、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持久的出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不变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气、习俗。

8、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群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

9、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合,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

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分为村子和城市两大类。

10、城市:城市是具有必然规模的、以非农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地。

11、城市化: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开展的必然成果,是社会进步的表达,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开展程度的表达。

12、国家:一个具有保持内部不变、不受外来控制与干预能力的独立主权当局带领下,占有必然领土的、有组织的政治地舆单元。

13、领土:指处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外表的特定局部,包罗地下和上空。

14、国家权力:是指一国为保存和开展而拥有的力量以及有效使用它的能力,又称综合国力或国力。

填空或改错西方主要人地关系论包罗〔任写四个〕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与生态论、和谐论。

《人文地理学》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人文地理学》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

《人文地理学》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一、填空题(30×1分,共30分)1、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前三个顺序可颠倒);物质文化基础性时代性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后面这五个顺序不可颠倒)2、地区间城乡间城市间(顺序可颠倒)3、物理距离时间距离价格距离(顺序可颠倒)4、索尔(苏尔)5、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印欧语系、罗曼语族6、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水资源、生物环境7.胡焕庸漠河腾冲8.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二、名词解释(4×4分,共16分)1、文化区(可举例说明):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大体可分为形式文化区(如汉语分布区)、功能文化区(国家、省市等)、乡土文化区(妈祖信仰分布区)。

2、人口转变:人口转变是指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变化和过渡,即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它不是一个独立自生的过程,而是与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3、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群共同体,是一种文化现象。

4、国家(从政治地理学的角度):一个具有保持内部稳定,不受外来控制和侵入(干涉)能力的独立主权政府领导下,占有一定领土的、有组织的政治地理单元。

三、选择题(10×1分,共10分)1、B;2、C;3、A;4、D;5、B;6、B;7、A;8、C;9、C;10、D;四、判断题(5×1分,共5分)1、√;2、√;3、×;4、√;5、√五、简答题(4×6分,共24分)1、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条件有气候、地形、土壤、水体、矿产资源等,并且这些因素往往以复杂的方式彼此结合在一起共同起作用。

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有巨大的影响,但他们只提供了人口分布的可能性,对人口分布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因素,包括: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交通条件等。

人文地理学题库

人文地理学题库

人文地理学题库【最新版】目录一、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与意义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四、人文地理学的应用五、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正文一、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与意义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与地球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涉及到人类社会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演变和影响,从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地理规律。

人文地理学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可以为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人口、城市、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

其中,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分布、迁移和增长等问题;城市地理学关注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空间组织;文化地理学探讨文化差异、文化传播和文化景观等;历史地理学关注地理环境与历史发展的关系;政治地理学研究国家、地区和政治势力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经济地理学则关注经济活动的地理特征及其空间组织。

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多样,主要包括实地调查、文献资料分析、模型构建、遥感技术等。

实地调查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础,可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

文献资料分析则是通过查阅古籍、档案等资料,了解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

模型构建和遥感技术则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可以对地理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四、人文地理学的应用人文地理学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可以为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区域发展规划中,人文地理学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关于人口、城市、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

在环境保护方面,人文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在资源利用方面,人文地理学可以为我们揭示资源分布的地理规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五、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人文地理学正朝着多元化、综合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人文地理学试题

人文地理学试题

人文地理学试题(正文)一、简答题1.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旨在探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适应,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2.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城市化、产业布局、农业发展等;-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资源分布等;- 地理空间中的人类行为:包括人口迁移、城市发展、交通网络等;- 城市规划与管理:包括城市设计、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3.请简要解释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区别。

人文地理学关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的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文化的影响;而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理环境的形成、演变和自然过程。

两者相互关联,但侧重点不同,人文地理学更强调人类的角色与影响。

4.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人文地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 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资料研究: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文献,探讨人类活动的模式和变化;-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人类行为和态度,揭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统计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研究地理现象的规律性;- 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

5.请简述人文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人文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人口和社会结构:通过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城市人口和社会结构的特点,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研究土地利用的空间模式和城市发展的趋势,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指导;- 城市设计与环境保护:考虑地理环境对城市设计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城市布局和环境保护措施;- 交通规划与城市交通:研究人类行为与交通网络之间的联系,为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支持。

人文地理试题及解析答案

人文地理试题及解析答案

人文地理试题及解析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自然地理环境B. 人文地理环境C.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D. 地理信息系统2.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不包括:A. 人口向城市集中B. 城市面积扩大C.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D.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3. 以下哪项不是文化景观的表现形式?A. 建筑B. 语言C. 宗教D. 气候4.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包括:A. 经济因素B. 政治因素C. 自然灾害D. 所有以上选项5.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拥有者?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巴西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快于________的增长速度。

8. 文化扩散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________数量。

10. 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________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城市化对环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12. 描述文化景观在人文地理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

14.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五、案例分析题(20分)15. 以一个具体的城市为例,分析其城市化过程中的人文地理特征。

解析答案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C.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2. 正确答案:C.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3. 正确答案:D. 气候4. 正确答案:D. 所有以上选项5. 正确答案:D. 巴西(注:此题答案可能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需根据最新数据判断)二、填空题6. 正确答案:定性研究、定量研究、GIS分析7. 正确答案:城市用地8. 正确答案:扩散、迁移、传播9. 正确答案:人口10. 正确答案:经济活动三、简答题11. 城市化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土地资源紧张、城市热岛效应等负面影响。

高一人文地理知识模拟试题

高一人文地理知识模拟试题

高一人文地理知识模拟试题在高一学年,学生们开始接触到人文地理知识,这是一门涉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和测试自己的人文地理知识,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份人文地理知识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A. 格陵兰岛B. 印度尼西亚C. 纽芬兰岛D. 澳大利亚2.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A. 非洲撒哈拉沙漠B. 澳大利亚大维尔沙漠C. 北美科尔科德沙漠D. 亚洲戈壁沙漠3.下列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A. 印度B. 美国C. 俄罗斯D. 中国4.下列哪个国家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A. 加拿大B. 俄罗斯C. 巴西D. 澳大利亚5.绿洲是一种特殊的自然景观,主要分布在以下哪个地区?A. 欧洲B. 澳大利亚C. 亚洲D. 非洲二、判断题1. 巴黎是法国的首都。

( )2. 亚马逊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 )3. 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

( )4. 古罗马帝国曾经是欧洲最庞大的帝国之一。

( )5. 安第斯山脉是南美洲最长的山脉。

( )三、主观题1.请简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2.中国是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之一,请结合你的人文地理知识,解释中国人口众多的原因。

3.请给出一个你所了解的城市的人文地理特点,并描述其对该城市发展的影响。

4.绿洲是沙漠中的人类聚居地,你认为绿洲在沙漠地区的发展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有何影响?5.谈谈你对人文地理学科的学习感受以及对未来对该学科的期望。

这是一份涵盖了选择题、判断题和主观题的人文地理知识模拟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答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希望大家认真对待,尽力发挥自己的能力,相信你们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地理人文地理测试题

地理人文地理测试题

地理人文地理测试题一、选择题1. 人类最早的出现地点是:A. 东非大裂谷地带B. 欧洲地中海沿岸C. 亚洲黄河流域D. 美洲亚马逊流域2. 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A. 印度尼西亚B. 日本C. 澳大利亚D. 格陵兰岛3.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哪个国家?A. 尼泊尔B. 印度C. 中国D. 不丹4. 下列哪个国家是南美洲的最大国家?A. 巴西B. 阿根廷C. 秘鲁D. 哥伦比亚5. 以下哪个城市被誉为“东方威尼斯”?A. 上海B. 香港C. 东京D. 新加坡二、判断题1. 沙漠气候的特点是年均降水量丰富,气温波动较小。

(正确/错误)2. 人居住的最高海拔为珠穆朗玛峰海拔。

(正确/错误)3. 巴西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占南美洲总面积的50%以上。

(正确/错误)4. 地球上70%以上的水面被大西洋覆盖。

(正确/错误)5. 亚马逊河流域是全球雨林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正确/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世界上六大洲的名称及其位置特点。

2.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有何影响?请列举至少三个方面。

3. 简述地图的三种投影方式,并谈论它们分别的应用场景。

4. 请解释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并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5. 请简要介绍世界上五大洋及其面积排名。

四、论述题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关系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其中包括物理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分支。

物理地理研究自然地理现象,如地形、气候、水文等;而人文地理则关注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迁移、经济、文化等方面。

地理与人文地理相辅相成,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人类的行为和活动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如人类聚居的地区通常具备较好的自然条件,如水源、气候等;而地理环境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改变,如城市化、工业化对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的影响。

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也离不开地理的基础,比如人类的定居点选择、农业发展与土壤类型相关,城市规划与自然地理条件息息相关。

人文地理学测试题

人文地理学测试题

人文地理学测试题一、说明题目背景和目的(约200字)本次人文地理学测试题旨在考察能力测试者对于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等多个领域,帮助我们理解地理现象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联。

通过完成本次测试题,您将有机会验证自己在人文地理学方面的知识水平,提升对于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理解能力。

二、测试题(约2800字)问题1: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为什么人文地理学对于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和地理环境变迁很重要?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问题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请简要介绍每个研究方法,以及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问题3: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地方认同是什么?它与地域界定的关系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问题4:环境正义是人文地理学关注的重点之一,请解释环境正义的概念,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

问题5:全球化对于人文地理学研究产生了哪些影响?请论述全球化现象对于世界各地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问题6:人口流动是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请分析人口流动对于城市发展、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结构带来的影响。

问题7: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领域,请以环境问题为视角,解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问题8: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请简要介绍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说明其在理解不同地区文化差异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问题9:城市化是人文地理学分析的一个重要话题,请简述城市化的概念、过程和影响,并分析城市化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问题10:地理信息系统(GIS)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请简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功能,并探讨地理信息系统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案例。

三、总结(约100字)通过完成以上测试题,我们对人文地理学的重要领域和主要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大学 人文地理学练习题(含答案)

大学  人文地理学练习题(含答案)

人文地理学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两部分。

A、经济地理学B、人文地理学C、文化地理学D、政治地理学2.首创“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的是希腊学者。

A、希罗多德B、希波革拉第C、柏拉图D、埃拉托色尼3.编著了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

A、竺可桢B、胡焕庸C、张相文D、李旭旦4.制度文化亦称为文化。

A、社会B、政治C、经济D、法律5.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

A、接触扩散B、等级扩散C、刺激扩散D、迁移扩散6.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除历史、政治、社会经济因素外,还有。

A、自然因素B、行为因素C、气候因素D、海拔因素7.人口迁移一般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的行为。

A、出生地B、定居地C、迁入地D、迁出地8.1934年,在《人口革命》一书中提出了人口转变理论。

A、寇尔B、布莱克C、兰迪D、诺特斯坦9.人口构成,又称人口结构,指的是内部不同属性之间的比例关系。

A、人地系统B、生态系统C、社会系统D、人口系统10.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人口压力说,二是说。

A、食物短缺B、食物过剩C、宴享D、需求11.原始农业是农业起始阶段的农业类型,即农业。

A、狩猎B、采集C、定居D、迁移12.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是与生产能力过剩。

A、需求不旺B、需求过旺C、需求稳定D、需求波动13.种族是指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A、文化形态B、社会形态C、自然体质D、心理素质14.一般认为,是语言产生的唯一源泉。

A、思维B、劳动C、行为D、心理15.以下属于宗教传播方式之一的是。

A、交流和转教B、经商与贸易C、武力侵略D、文化侵略16.以下属于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是。

2/5A、资源价值B、收入水平C、距离远近D、感知环境17.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界限。

A、移动B、通勤C、地域D、网络18.最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

人文地理考题

人文地理考题

人文地理考题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人文地理考题,供大家参考。

1. 科技革命如何改变了人类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科技的迅速发展将世界变成了一个全球村,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轻松地交流和分享信息。

这导致了城市化的加剧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讨论科技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以及科技改变了人类居住地的规模和形式,比如人们更倾向于住在城市而不是农村,迁移和流动性的增加,以及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的崛起。

2. 城市化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讨论城市化对社会和文化带来的影响,比如人口增长和流动性的增加,社会网络的扩大,以及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同时,也应该考虑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如土地利用和资源消耗的增加,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的问题。

3. 全球化如何改变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全球化使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讨论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比如国际贸易的增加,跨国公司的兴起,以及全球价值链的形成。

同时,也应考虑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比如流行文化的传播,语言和宗教的变迁,以及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如何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人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讨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比如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对经济的影响。

同时,也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何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保护地球环境。

5. 城市规划如何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是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讨论城市规划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比如合理的土地利用,有效的交通规划,以及公共设施的建设。

同时,也需要考虑城市规划与社会参与和文化保护的关系。

总结:人文地理考题涉及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影响。

通过探讨科技革命、城市化、全球化、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等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性和挑战。

《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卷试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卷试题及答案

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学科特性是社会性、、。

2.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形式文化区、、。

3.最重要的人口自然构成是、。

4.关于农业的起源有、两种主要学说。

5.世界三大宗教是指基督教、和佛教。

6. 早在30年代我国人口地理学家就提出了一条从黑龙江瑷珲(现称黑河)到云南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7. 按照语言谱系分类法,英语和德语都属于语系日耳曼语族;汉语属于语系。

8. 凡是能激发旅游者的,对旅游者有吸引力,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9. 英国政治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了“”学说。

10. 近代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创立的,创立了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区位论。

11.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广泛最核心的思想是既满足的需要,又不对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1.在近代,对世界人文地理学影响最大的学派是——()A. 德国学派B.法国学派C.美国学派D.英国学派2.汤因比的“文明”发展理论,其要点不包括——()A.挑战和应战B.逆境美德C.中庸之道D.命定论3.一般来说,市场园艺农业的主要产品不包括——()A.水果B.花卉C.油料D.蔬菜4.当前,穆斯林最多的亚洲国家是——() A.中国 B.伊拉克C.菲律宾 D.印度尼西亚5.当前,最多拉丁美洲国家的官方语言是——()A.法语B.汉语C.西班牙语D.葡萄牙语6.目前,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是——() A.欧洲 B.北美洲C.大洋洲D.非洲7.以领土规模论,美国属于——()A.大国B.中等国C.小国D.特大国8.在中国,最晚形成的南方方言是——()A.粤方言B.客家方言C.湘方言D.吴方言9.下列国家,宗教现象最简单的是——() A.伊拉克 B.印度C.俄罗斯D.以色列10.下列世界特大城市,不临海的是——() A.莫斯科 B.里约热内卢 C.东京 D.上海1、文化区(举例说明):2、人口转变:3、城市化:4、国家(政治地理学角度):5、地理物象:1、分析说明地理环境与文化活动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初一地理人文地理练习题及答案20题

初一地理人文地理练习题及答案20题

初一地理人文地理练习题及答案20题1. 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什么是人口分布?人口分布受哪些因素影响?人口分布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人口分布受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历史文化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 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类型有哪些?人口迁移是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人口迁移包括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城市化)、城市之间的迁移(城市间迁移)、国际间的迁移(国际移民)等。

4. 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也是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的优势包括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就业和生活条件;城市化的劣势包括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社会问题等。

5. 什么是城市间迁移?城市间迁移的原因有哪些?城市间迁移是人口从一个城市迁移到另一个城市的现象。

城市间迁移的原因包括就业机会、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医疗资源等。

6. 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有哪些影响?环境问题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环境问题对人类有影响,如空气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增加、水污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等。

7. 什么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气候系统中的变化,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方面的变化。

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如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8. 什么是资源?资源的分类有哪些?资源指可以满足人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

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人力资源指人类的智力、创造力和劳动力。

9.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什么?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人文地理试题

人文地理试题

1.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A.气候条件B.土壤类型(答案)C.经济发展水平D.社会文化因素2.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推动力量是?A.农业的发展B.工业和服务业的兴起(答案)C.自然资源的丰富D.人口的减少3.下列哪项不属于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内容?A.语言和宗教的分布B.风俗习惯的地域差异C.气候类型的划分(答案)D.文化景观的形成与演变4.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包括?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地球自转速度(答案)5.下列哪项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A.城市人口数量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答案)C.城市面积大小D.城市经济总量6.下列哪项不属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A.实地考察B.统计数据分析C.实验室模拟实验(答案)D.问卷调查与访谈7.下列哪项是全球化对地方文化的主要影响?A.地方文化的消失(答案之一,但更全面的表述可能是“地方文化的同质化与多元化并存”)B.地方文化的完全保留C.地方文化与外界隔绝D.地方文化仅受自然环境影响8.下列哪项不是聚落形成的主要条件?A.适宜的自然条件B.便利的交通条件C.充足的劳动力资源D.高度的科技发展水平(答案)9.下列哪项是衡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主要指标?A.老年人口数量B.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答案)C.青年人口数量D.人口自然增长率10.下列哪项不是人文地理学关注的主要问题?A.人口分布与迁移B.城市化进程与影响C.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预防(答案)D.文化地域差异与传播。

人文地理学 试题与答案1

人文地理学 试题与答案1

5、人口构成分为和两大类。

6、在人类文明出现的地区,埃及被称为“小麦”文明,中国国家被称为“黍粟文明”,墨西哥、玛雅等地被称为“玉米”文明。

7、美国的殖民农业是灌丛休闲种植制。

现代农业中,谷物农业生产的谷物主要是小麦玉米水稻。

8、种族是指在自然体制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从生物学观点出发,根据肤色将人种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三种。

9、就国际经济文化而言,世界;流行文化主要有足球、服装、快餐、流行音乐。

10、作为世界主要语言的英语,其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

11、世界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12、城市内部同心圆结构模型是由德国的社会学家冯•杜能提出的,该模型分六个同心圆地带。

13、地理物象呈距离衰减的规律性和动态的特征。

14、领土形状对国家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一般紧实型国家便于管理,狭长型和分离型多因联系不便使国家管理及防务较为困难。

15、人口迅速增长对资源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退化、水资源短缺、生物资源严重破坏和矿产资源的消耗剧增。

三、简答:(共30分,每小题6分)1、分析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不同之处?答:1、人的生物适应与文化传统的传递与继承方式不同。

生物适应:通过遗传传递,是先天的;文化适应:通过学习获得,是后天的。

2、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而文化的继承是横向的。

3、新的生物特性取代旧的生物特性,往往是以新物种取代旧物种实现的,而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只需要原文化群体接受新的文化即可实现。

4、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不同的。

2、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是什么?答: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这种不平衡除了表现在水陆之间外,还表现在南北半球、沿海与内地、高原与平原,以及各大洲之间。

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即趋向暖湿地区(中低纬指向)、低平地区和岸边(海岸、河岸)。

3、分析日本工业区形成的条件?答:组织管理合理,能积极吸收消化他国先进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出口为导向成效显著,造船业发达。

初中地理模拟考试题库

初中地理模拟考试题库

初中地理模拟考试题库1. 自然地理部分题目一:地球的运动解析:地球是如何进行自转和公转的?请简要说明。

题目二:地球的内部结构解析:简要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题目三:大气环境解析:简要解释大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同时,说明大气层的结构和功能。

题目四:地球运动与气候解析:解释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包括赤道附近气温较高和极地附近气温较低的原因。

题目五:水资源与全球分布解析:解释水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包括淡水资源与咸水资源的比例及其分布特点。

2. 人文地理部分题目一:人口与人口分布解析:简要解释人口是如何形成和变化的,并且介绍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及其原因。

题目二:城市化解析:解释城市化的含义和影响,并且说明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题目三:交通与通信解析:简要阐述交通和通信在地理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且说明不同交通工具和通信技术的应用。

题目四:资源与环境保护解析:解释资源的意义,讨论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

题目五:地理信息系统(GIS)解析:解释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作用,并举例说明GIS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3. 区域地理部分题目一:中国的自然环境解析:简要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和植被等方面的特点。

题目二:中国的人口分布与城市化解析:描述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且介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题目三:中国的资源与经济发展解析:简要介绍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并且讨论中国经济发展中资源利用的问题。

题目四:中国的交通网络解析:描述中国现代交通网络建设的主要特点和重要项目,同时分析交通发展带来的影响。

题目五: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解析:介绍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政策和行动。

注:以上题目只是对初中地理内容进行了简要概括,实际内容可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扩展和补充。

每个题目需简要解释或描述相关概念、现象或问题,以满足考试题目的要求。

注意段落的使用和结构的完整性,确保文章通顺流畅。

地理人文地理模拟试卷

地理人文地理模拟试卷
...
##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
1. ...
2. ...
...
##计算题(每题2分,共10分)
1. ...
2. ...
...
##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 ...
2. ...
##案例分析题(共5分)
...
##案例设计题(共5分)
...
##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
1. ...
2. ...
2.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影响你所在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因素分析:探讨经济、政策、自然环境等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并提供具体例证。
##思考题(共10分)
请思考并论述: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人文地理学对于解决国家和地区面临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具有哪些重要作用?如何运用人文地理学知识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城市化过程一定会导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4.地理信息系统(GIS)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没有应用价值。()
5.文化扩散的主要方式有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5.人文地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探讨人文地理学在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实践价值。
此外,试卷中还涉及以下知识点: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影响地区商业中心形成的地理因素。
-自然灾害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人文地理学的挑战与机遇。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实践。
1.某城市人口为100万,若该城市人口年增长率为3%,求10年后该城市的人口数量。

人文地理学题库

人文地理学题库

人文地理学题库1.问题:什么是人文地理学?答案: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学科。

2.问题:简述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文化、经济活动、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区域差异、全球化影响等方面。

3.问题:什么是文化景观?答案:文化景观是指人类文化在地球表面留下的各种形态和特征,包括物质文化景观(如建筑、道路等)和非物质文化景观(如民俗、传统等)。

4.问题: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案: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等。

5.问题:什么是全球化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答案:全球化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跨国公司扩张、移民和难民流动、文化交流和融合等方面,这些因素对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问题:简述城市化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答案:城市化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口增长、城市规划和设计、城市社会问题和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这些因素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祉产生了重要影响。

7.问题: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中的区域差异?答案: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在文化、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地区间的不平等和发展不平衡。

8.问题:简述人口迁移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答案:人口迁移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口分布、城市扩张和地区发展等方面,这种影响可能会导致地区间的人口不平衡和社会问题。

9.问题: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中的政治体制?答案:政治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政党和政府机构等方面的制度安排,这些因素对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0.问题:简述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多样性。

答案:文化多样性是指不同地区、民族和文化在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同时也可能导致文化冲突和社会问题。

人文地理模拟训练题

人文地理模拟训练题

人文地理模拟训练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 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 A.16.7% B.14.3% C.0.9% D.1.2%2. 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 .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 .原有人口基数小 3.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其间可能导致的首要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突出B.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变差C.社会秩序变差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5.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6.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交通 D.矿产下图是我国甲、乙、丙三地的地理位置及其农业景观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所示甲、乙两地的主要农业生产及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地生产效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地广人稀 B.乙地农业生产规模小,单产高——人均耕地少,精耕细作C.甲地农业商品率高——农业技术高D.乙地粮食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变化8.图示丙地农业景观由最初的稻基鱼塘,后来演变成 花基、菜基鱼塘等,其主要原因是( )A.气候特征的变化B.市场需求的变化C.生产技术的提高D.农业政策的变化 下图是四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

据此回答9-10题。

9.图甲与图乙中交通运输方式配对正确的是( )A.甲——①B.乙——②C.丙——④D.丁——③10.下列贸易中,选择的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A.联想电脑:上海一印度 选乙B.生牛肉:阿根廷一中国 选丁C.石油:俄罗斯一中国 选④D.集成电路芯片:硅谷一中国 选③2017年7月7日,全长近30千米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模拟试题名词解释1、人口转变:一定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过渡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程,即HS(LS。

2、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人口数量,即国家经济和利益最大化达到的人口数量。

3、人口密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通常用每平方千米常住的平均居民数量来表示,称为人口算术密度(亦称粗密度)。

4、人口中心数:一定地区两互相垂直并平分该地方人口的直线的交点(一般按经纬线)。

5、种族:即人类的种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是人类自然属性的一种表现。

6、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划分形式之一,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畴。

7、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8、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群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

9、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

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10、城市: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以非农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地。

11、城市化: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12、国家:一个具有保持内部稳定、不受外来控制与干涉能力的独立主权政府领导下,占有一定领土的、有组织的政治地理单元。

13、领土:指处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包括地下和上空。

14、国家权力:是指一国为生存和发展而拥有的力量以及有效使用它的能力,又称综合国力或国力。

填空或改错西方主要人地关系论包括(任写四个)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与生态论、和谐论。

英国布莱克提出的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1)、高位静止阶段2)、早期扩张阶段3)、后期扩张阶段4)、低位静止阶段5)、减退阶段。

人口转变的四个因素: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经济生产力水平、生活方式改变、社会保障和政策。

人口转变的模式:1)、西北欧模式2)、日本模式3)、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4)、印度模式。

人口自然构成包括:年龄构成、性别构成、种族构成。

人口社会构成包括:1)民族构成、2)文化构成、3)产业构成、4)职业构成、5)收入构成。

人口地域构成包括:1)国别构成、2)省级构成、3)城乡构成。

谱系分类法的等级包括:语系、语族、语支、语种。

汉语的方言主要有七种,包括: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

领土形状:坚实型、分离型、狭长型、延伸型、穿孔型、飞地型。

改错有关人口迁移的:到外地求学属于非迁移。

应改为到外地求学属于迁移。

改错有关出生率、生育率、死亡率计算公式的。

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中人数*100%;生育率=年出生人数/(15-49岁)妇女人数*100%;死亡率=年死亡人数/年中人数*100%13、改错有关人类起源、种族、民族历史的。

人类起源,400万年;种族历史,几万-几十万年;民族,不超过若干千年。

简答简述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与生态论、和谐论。

环境决定论,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可能论,也称或然论,它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适应论与生态论——适应论认为人文地理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群对他们的自然环境的适应;二是居住在一定区域内人群及其和地理区域之间的关系。

生态论与适应论都是试图借助生物学上有关生态学的一些观点来分析人地关系的特点,彼此之间的论点大体相同。

和谐论,认为人地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而,要对已经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

简述对人地关系实质的认识(应持态度)。

(1)自然是物质的世界,人也在其中,人的一切活动不能离开其中,人也在不断创造新环境(生态论)。

(2)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各有其发展规律,然而两个规律不一样,但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反对二元论)。

(3)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是长期存在的,动态发展的,早期表现为地对人的制约,现在表现为人对地的改造(环境决定和文化决定均不正确,只是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4)人和地构成一个系统(系统论)。

系统可分为若干个子系统,相互关联,其中人是积极系统(人类生态论)。

(5)人类必须协调人地关系,使人类生态系统和谐良性发展(和谐论、协调论)。

3、简述人口迁移的分类。

按国界分国际移民:疆界变动产生的移民;劳务输出;难民;智力外流、人才外流。

国内移民:开拓型移民;城市化移民;城市间移民。

按时间分:永久性,周期性。

按社会组织分:个人,集体,自愿,被迫/强制,自发,有组织。

民俗特点及分类。

民俗特点:民族性,地方性,约束性,集团行,传承性,变异性民俗分类:民俗可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礼仪民俗、精神民俗、口承语言民俗、民间艺术传承等。

(其中物质民俗中的民居、饮食、服饰,在文化景观中最易于辨别,最能反映民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语言的特征P228-229语言的重要属性就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信息交际工具”。

社会性:语言是约定俗成的。

交际性:语言的存在价值就在于交际。

工具性: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工具。

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工具。

2)语言是人类认知交流的媒介。

语言是人类开发智力的工具。

4)语言是人类文化传统的载体。

5)语言是民族心理的寄托。

6) 语言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

7、简述世界上的主要语系。

世界上的语言被划分为10个左右的语系:印欧语系2)汉-藏语系3)闪-含语系4)乌拉尔-阿尔泰语系5)非洲语言(包括尼日利亚-刚果语系,科依桑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6)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7)芬兰-乌戈尔语系8)达罗毗荼语系9)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10)南亚语系。

8、简述文化传播。

1).膨胀传播:传染型传播,等级型传播,刺激型传播2.)迁移传播9、文化区的分类1).形式文化区:一种文化现象在空间上表现为一种核心,但有模糊边界的文化区中心区(核心区),外围区,边缘地区2.功能文化区:有一定的文化功能,如经济功能文化区等,由一定的文化功能确定的文化区特点:边界清楚,有明显中心3.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特点:没有明显中心肯德尔文化区划。

1.西方文化区(西北欧文化区,地中海文化区,中欧文化区,东欧文化区)2.东方文化区3.东南亚文化区4.南亚文化区5.伊斯兰文化区6.非洲文化区7.拉美文化区11、乡村的聚落类型1.按职能分:农业聚落:农村(耕作业村),山村(林果业村),牧村,渔村,狩猎村,副业村非农业聚落:集镇,工矿业村,旅游村落,特征村落(如宗教、气象站、地质监测站等)2.按形态分:集聚型农村聚落(团状、带状、环状、棋状等)分散型农村聚落(生产力水平高低)半聚集型农村聚落活动型农村聚落特殊型农村聚落(美国单户型;集体农场型;经营性农场)城市特征。

(1)以人为主的系统;2)高度密集的系统;3)显著的非农系统;4)高度的开放性系统;5)多层次性复杂系统。

12、城市的区位选择P212-218防卫区位(条件):利用河流,利用海洋,利用地形(高低、隘口等)交通区位:沿河,河口,海边,沿公路,沿铁路环境区位:地质与城市,地壳与城市,岩性与城市,地貌与城市,气候与城市资源区位:矿产区位,土地区域,水区域等景观区位:绿地、水面要求,布局要求,周边要求13、城市化特点:人口集中过程区域的转换过程产业的转换过程(第一产业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上生)城市文化的普及过程14、城市化的动力(区别于城市发展的动力)P207-210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原生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内生决定性力量;人口与城市政策对城市化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15、城市化进程一内部市区的城市化:1)城心地区城市化2)中间市区城市化二外围市区的城市化:1)对外交通设施的延伸与城市化2)工业的扩展与城市化3)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三郊区的城市化:1)土地利用集约化2)产业结构的高级化3)城市网络化四逆城市化阶段。

国家要素P325必须有定居的国民(2)必须有确定的国土(领土)必须有有效的机构(国家政府)(4)必须拥有主权论述地域结构理论P220-221:同心圆模型,扇形模型,多核模型。

2、城市发展模式放射状扩展特点:城市主要建筑(广场等)为中心,不断往外扩展,有许多放射状或环状道路优点:有利于平原地区城市发展;城市中心突出,建设方便,对外交通方便缺点:对内交通绕很多弯;整个城市方向不清,朝向不好方格网拓展模式特点:城市拓展以若干以横轴垂直的道路分成若干个街区,朝某个方向拓展优点:主干道清晰;;短途交通好;用地商业开发容易、成本低;方向清、朝向明缺点:道路多,路口多,交通通达能力差(不适合市内交通,对外交通好)卫星城模式霍华德,“田园城市”模式;“卧城”(韦恩);半独立卫星城:赫尔辛基;“新城”(第三代卫星城)密集城市模式特点:在城市中心地带大量建设高层建筑,以此换取绿地、道路等良好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