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诗歌常见主题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歌常见主题浅析

古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诗歌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内容十分丰富,也相当驳杂。中学生理解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现在的诗歌教学一般是单篇解读,没有形成系统,不易作进一步的理性分析,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一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到如果按作品的主题分类学习,则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主题也就是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文学作品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作品的统帅和灵魂,了题材内容才能对作品有更深层的理解。本文拟就中国古代诗歌的常见主题作一简要分析:

一、忧国忧民

自《诗经》开始,中国古代诗歌就奠定了一种热情地关注现实的传统。如《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是一王朝官吏之作,写于日蚀大地震之后,讽刺贵族统治阶级忧乱朝政,以致灾异迭起,民不卿生,国运将尽。后世此类作品犹多,如曹操的《蒿里行》、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家》《北征》,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歌创作,宋梅尧臣的《田家语》、范成大的《催租行》等。

兹以白居易的《卖炭翁》为例,略作分析。作者原序云:“苦宫市也。”所谓宫市是中唐以后皇家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最残酷的方式。“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写出老翁的辛酸,而黄衣白衫仅以“半匹红纱一丈绫”就拖走了一车炭,作者没有议论,而义愤之情溢于言表,对统治者的讽刺劝诫尽显。

中国古代诗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积极入世,欲使国家富强、救民于水火之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忧国与忧民不能并举,也不是容易统一起来的。国、民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的所指。在封建王朝中,“国”是统治者一家之国,忧国不能泯灭良知回避眼见的现实。民是社会下层受苦受难之民,忧民又不能背弃王朝的根本利益。因此诗人往往只能是在尖锐的矛盾中寻找折中的途径。这个途径是很勉强的,然而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诗人还是要表达这一情愫,即使对于他来说是多么艰难。表现在诗歌当中,诗人对社会的批判很有节制,对统治者多为劝诫讽喻,缺少痛心疾首的呼告。

二、山水田园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特别是诗人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生活选择。“独善其身”中,多选择隐逸。隐逸之风魏晋最为流行,这除了与同时期的政治高压有关之外,很大程度还在于山水田园自身的好处,也与人的审美能力进步有关系。自然山水田园,已经由作为陪衬的生活环境或比兴的媒介物变成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欣赏对象。

山水诗、田园诗往往并提,但它们是有区别的。山水诗以描写自然山水、自然风景为主,表达诗人对山水的鉴赏审美,田园诗以描写农村的风景为主,涉及农村生活,农人耕作等。古人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多是视之为傲世独立的表现,以纵情山水显示人格的高洁,作为精神的慰藉和享受,以达到古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神与物偕的精神境界。大自然的山水之美,确实具有净化心灵的作用,当多情敏感的诗人面对静谧、秀丽的山水时,往往能望峰息心,窥谷忘返,涤污去浊,息烦静虑,忘却尘世的纷扰,忘情于山水。

中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曹操的《观沧海》。魏晋时谢灵运、谢朓大力写山水诗,最终为唐时山水诗的大盛打下了基础。王维的《山居秋瞑》《辋川集二十首》《汉江临泛》,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的《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把自然山水渲染的清幽明秀。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人在清新宁静的山水中,感受万物的生生不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境界恢宏,气势壮阔,寂寥之中有一股豪逸之气。

田园诗以陶渊明为首创,其组诗《归园田居》《饮酒》等,或写田园景物的恬美,或写田园生活的简朴,或写躬耕田园的体验,将日常生活哲理与诗歌结合起来,筑就了一座洒脱恬淡,质朴

真率的精神家园。后世孟浩然《过故人庄》等也是此类佳作。

山水田园诗一般表现的是对自然山水、田园农作的热爱,表达自己怡然自得的心境,对和平静穆生活的向往。诗人一般是在世俗中碰壁之后,寻求一种超脱逃避,掩护他们与虚伪丑恶划清界限,也间接地表现了与世俗的不协调,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三、边塞行役

古人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习惯,因此漫游天下之所感,往往写入诗歌之中,他们漫游名山大川、边塞关隘、通都大邑等。早在《诗经》里就有了反映军旅生活的作品,《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如雪霏霏”,把昔日离家的依依惜别之情,今日归来的悲惨凄凉之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后世汉乐府《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魏晋诗人鲍照等以边塞行旅为题材,创作了大量具有慷慨奇伟、豪爽俊丽风格的诗作,盛唐更是形成了边塞诗这一大流派。

边塞行旅诗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初唐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现了他渴望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高适的《燕歌行》以政治家的眼光议论边防的得失,充满忧患意识;岑参则描绘了边塞奇异的自然风光,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

边塞诗更多的是以士卒的身份抒写各种复杂的情感。如王翰《凉州词》“酬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虽作旷达之语却令人倍觉悲痛;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写出关山明月,千载同一,万里征人,至今未还,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讽刺;陆游的《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以一个老战士的口吻直接痛斥统治者的苟且偷生,贪图享乐,倾诉了心中的悲愤。

四、爱情婚姻

爱情婚烟诗从题材上来看,大体分为以下几种:1、热恋中的情歌,表现对爱情的渴望、追求以及对情人的思念,如诗经《关睢》、王维《相思》、秦观《鹊桥仙》。2、夫妻间的悲欢离合,包括寄夫赠妇,悼亡诗等,如《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客从远方来》,李商隐《夜雨寄北》,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宫怨闺怨,婚变诗,抒写女子心中的痛苦,如白居易《上阳白发人》,王昌龄《闺怨》,陆游《钗头凤》等。4、单相思之苦,抒情主人公因一次偶然的邂逅,便念念不忘,写来活泼可爱,契合懵懂少年的心思,如崔护《题都城南庄》、苏轼《蝶恋花》。

有趣的是还有一种看似爱情诗,实际上寄托着政治内容。这大概源于古代诗歌香草美人的寄托传统。如朱庆余在临考之前写给水部郎中张籍的《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状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其中询问主考官自己能否得中的意思委婉曲折。

由于封建礼法的束缚压抑,传统温柔敦厚的诗教原则,以及“中和”为美的审美规范,古代爱情诗一般都比较收敛内蕴,绵长婉约,缠绵悱恻,荡气回肠,感情丰富而不奔放,态度鲜明而不直露,色彩浓重而不浮艳,深沉隽永,耐人咀嚼。

五、咏史怀古

咏史诗和怀古诗既有区别又有相似点。大体说来,怀古诗指诗人面对特定的时间、地点、事物引起古今某种情绪的相接,兴发感慨。咏史诗不需要实际事物为媒介,直接以史实为对象,有所寄托感悟。这两种题材,都是咏古,又有交叉,界限并不明显。

这类诗歌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或事,且常与现实的人事作对比,对古人表达缅怀之情,追慕古贤,渴望象古人一样建功立业。需要指出的是,追慕古人实际上是不满现实、批判现实,所以这类诗具有是古非今的特点。

有的诗借批判历史人物、事件借题发挥,引出议论,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政治见识或某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