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诗歌常见主题浅析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主题探究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主题探究作者:郝红艳高颖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30期摘要古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
诗歌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内容十分丰富,也相当驳杂。
主题就是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文学作品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作品的统帅和灵魂,了解题材内容才能对作品有更深层的理解。
本文拟就中国古代诗歌的常见主题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古代诗歌主题分析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1忧国忧民自《诗经》开始,中国古代诗歌就奠定了一种热情地关注现实的传统。
如《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是一王朝官吏之作,写于日蚀大地震之后,讽刺贵族统治阶级扰乱朝政,以致灾异迭起,民不卿生,国运将尽。
后世此类作品犹多,如曹操的《蒿里行》,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家》《北征》,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歌创作,宋梅尧臣的《田家语》,范成大的《催租行》等。
以白居易的《卖炭翁》为例,作者原序云:“苦宫市也。
”所谓宫市是中唐以后皇家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最残酷的方式。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写出老翁的辛酸,而黄衣白衫仅以“半匹红纱一丈绫”就拖走了一车炭,作者没有议论,而义愤之情溢于言表,对统治者的讽刺劝诫尽显。
中国古代诗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积极入世,欲使国家富强、救民于水火之中。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忧国与忧民不能并举,也不是容易统一起来的。
国、民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的所指。
在封建王朝中,“国”是统治者一家之国,忧国不能泯灭良知回避眼见的现实。
“民”是社会下层受苦受难之民,忧民又不能背弃王朝的根本利益。
因此诗人往往只能是在尖锐的矛盾中寻找折中的途径。
这个途径是很勉强的,然而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诗人还是要表达这一情愫,即使对于他来说是多么艰难。
表现在诗歌当中,诗人对社会的批判很有节制,对统治者多为劝诫讽喻,缺少痛心疾首的呼告。
《》主题解word精品文档5页
《》主题解采采, 薄言采之。
采采, 薄言有之。
采采, 薄言掇之。
采采, 薄言捋之。
采采, 薄言?之。
采采, 薄言?之。
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共十二句,除了采之外,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在诗经里是很特别的一首。
全诗只变换了采的几个动作,初读很难理解本诗的主旨。
《诗序》曰:“《》,后妃之美也。
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
”可见,当时的妇女采集,能使无子者怀孕,以孕着能保胎。
这种和平年代乐有子的盛世景象,是应归功于后妃的。
朱熹所谓“化行俗美,家室和平”,就是这个意思。
依此,《》诗的主题,便是美化后妃,粉饰太平,歌颂盛世。
这篇作品和“子”的问题有关系。
《韩诗》曰:“《》,伤夫有恶疾也。
”薛君曰:“《》,泽泻也。
,臭恶之草,诗人伤其君子有恶疾,人道不通,求已不得,发愤而作,以事兴。
虽臭恶乎,我犹采采而不已者。
以兴君子虽有恶疾,我犹守而不离去也。
”韩鲁说此诗,同为夫有恶疾而作。
所谓“恶疾”就是不能生育,那么和怀孕有关,它和“子”的关系也是密切相关。
刘向的《烈女传•贞顺篇》:蔡人之妻者,宋人之女也。
既嫁于蔡,而夫有恶疾。
其母将改嫁之,女曰:“夫不幸,乃妾之不幸也,奈何去之?壹与之醮 ,终身不改。
不幸遇恶疾,不改其意。
且夫采采之草,虽其臭恶,有始于捋采之,终于怀撷之,浸以日亲,况于夫妇之道乎?彼无大故,又不遣妾,何以得去?”终不听。
其母乃作《》之诗。
君子曰:“宋女之意,甚贞而壹也。
”这也记载了能治疗不孕的事情。
从以上资料似乎可以下结论,说《》的主题就是妇女采渴望得子。
但是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里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
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此则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云。
”从此可以看出说它是一首关于妇女在劳动时所唱的歌谣 ,并且能明显的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而且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
古代诗词解读总结大全
古代诗词解读总结大全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流传千年,深受人们喜爱。
每一首诗词都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意境,通过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它们。
本文将对古代诗词中的常见主题和艺术手法进行解读总结,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
一、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古人以山水为主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通过对雄鹰翱翔于高楼之上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壮志豪情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而宋代词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则以江城的夜景为背景,描写了作者在梦里与故友重逢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从这些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们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情感的抒发。
二、爱情古代诗词中另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爱情,既有对亲情、友情的歌颂,也有对爱情的怀念和追求。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这首词以中国传统情人节元宵节为背景,描述了作者对已逝去的爱情的追忆和思念之情。
另一首风靡一时的词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通过对长江东流不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离散爱人的思念和哀怨之情。
三、哲理思考除了自然景观和爱情,古代诗词中还融入了丰富的哲理思考。
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这首诗是对壮志未酬的深思和对世事无常的感叹,通过对登高过程中所见所感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苦难和不易。
另一首著名的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通过对故地离别的回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伤感和对人生轮回的思索。
四、艺术手法古代诗词的魅力不仅在于主题表达,还在于丰富的艺术手法。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运用了描写细腻、简洁明了的手法,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引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种手法被称为咏物抒怀,给人一种清新而深邃的感觉。
又如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以庐江为背景,运用了“冷烟寒水”、“画船听雨眠”等手法,绘画出一幅美丽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古代诗词常见主题_诗词主题解析
古代诗词常见主题_诗词主题解析古代诗词常见主题_诗词主题解析你目前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
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词常见主题,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到大家。
古代诗词常见主题●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宫中词》:寂寞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杜牧《泊秦淮》●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短歌行》、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常建《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尽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诸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闺中怀人如张仲素《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中国古代诗歌常见主题浅析
中国古代诗歌常见主题浅析古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
诗歌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内容十分丰富,也相当驳杂。
中学生理解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现在的诗歌教学一般是单篇解读,没有形成系统,不易作进一步的理性分析,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一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到如果按作品的主题分类学习,则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
主题也就是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文学作品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作品的统帅和灵魂,了题材内容才能对作品有更深层的理解。
本文拟就中国古代诗歌的常见主题作一简要分析:一、忧国忧民自《诗经》开始,中国古代诗歌就奠定了一种热情地关注现实的传统。
如《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是一王朝官吏之作,写于日蚀大地震之后,讽刺贵族统治阶级忧乱朝政,以致灾异迭起,民不卿生,国运将尽。
后世此类作品犹多,如曹操的《蒿里行》、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家》《北征》,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歌创作,宋梅尧臣的《田家语》、范成大的《催租行》等。
兹以白居易的《卖炭翁》为例,略作分析。
作者原序云:“苦宫市也。
”所谓宫市是中唐以后皇家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最残酷的方式。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写出老翁的辛酸,而黄衣白衫仅以“半匹红纱一丈绫”就拖走了一车炭,作者没有议论,而义愤之情溢于言表,对统治者的讽刺劝诫尽显。
中国古代诗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积极入世,欲使国家富强、救民于水火之中。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忧国与忧民不能并举,也不是容易统一起来的。
国、民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的所指。
在封建王朝中,“国”是统治者一家之国,忧国不能泯灭良知回避眼见的现实。
民是社会下层受苦受难之民,忧民又不能背弃王朝的根本利益。
因此诗人往往只能是在尖锐的矛盾中寻找折中的途径。
这个途径是很勉强的,然而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诗人还是要表达这一情愫,即使对于他来说是多么艰难。
诗歌3-1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剖析
预习作业
1.字音识记 ①燎.香( ) ②溽.暑( ) ③窥.伺( ) ④李煜.( ) ⑤罗衾.( ) ⑥阑珊.( )
答案 ①liáo ②rù ③kuī ④yù ⑤ qīn ⑥shān
2.辨形组词
①燎 潦
②楫 辑
③浦 圃
恨。因为是一位亡国之君,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李煜早 期的作品反映的主要是帝王的荒淫、颓废的生活;亡国以后的 词则转为感伤、沉痛之音,后期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有一个共同
点,就是集中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可以说是字字流淌着血 泪,句句饱含着愁恨,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和对象,“变伶工 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虞美人》这首词就是 李煜亡国被俘入宋以后的作品。
作品有千古杰作《虞美人》、《浪 淘沙》、《乌夜啼》等。
周邦彦(1056—1121),北宋末期著名的词 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 杭州)人。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 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 哲宗时任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国子
主簿、秘书省正字。徽宗时仕途较坦荡,先后为校书郎、 议礼避谕讨、大晟府提举,为朝廷制礼作乐。晚年知顺昌府和 处州、南京鸿庆宫提举。卒,赠宣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创制 不少新词调,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 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 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 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 特色。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 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
从“红锦帝衣”的南唐后主,到“故国不堪回首”的 宋室囚徒,词人李煜呵,谁能体味你天上地下的身世沦落? 谁能明了你内心“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巨大 沉痛?世人说,亡国的代价铸就了你可追唐诗的非凡成就, 你认可么?你愿意后人称呼你南唐李后主还是词人李煜? 可惜你不能回答,也许你不屑回答。或许你在乎的,只是 无法与自己的家国再进行交谈,不管是用脚步还是视线。 一江春水向东流。江河卷走了一切,却卷不走你的离愁别 恨;匆匆的流水,因你的惨痛变故和心事婉约而多情地歌 唱着,歌唱着你的屈辱、黯然以及落寞。
古代诗歌的主题分类及鉴赏的一般规律
古古代代诗诗歌歌常常见见的的主主题题分分类类★ 识别要点:阅读古代诗歌,先要总体把握其类别,做到心中有数,解题时才不会离谱。
一、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⑴ 戍边报国 ; ⑵ 渴望安定 ; ⑶ 思念故乡 [ ⑴苦寒 ⑵尚武 ⑶思乡 ⑷征战 ⑸风俗 ]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使至塞上》(王维) 《渔家傲》(范仲淹)二、山水田园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也有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⑴ 赞美山河 ; ⑵ 热爱生活 ; ⑶ 闲适安逸 ; ⑷ 超脱避世; ⑸ 恬静淡泊如:《过故人庄》(孟浩然) 《山居秋暝》(王维) 《归园田居》(陶渊明)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典故(含历史事件、人物、陈迹等)为题材,往往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感慨兴衰、沧桑变化,以达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
⑴ 仰慕先贤 ; ⑵ 借古讽今 ; ⑶ 评价史实 ; ⑷ 怀才不遇 [ ⑴ 品史 ⑵ 览古 ]如:《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赤壁》(杜牧) 《咏史》(班固)四、羁旅行役诗:通常借游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来表达心中所想,也有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⑴ 文人失意 ; ⑵ 游子哀伤 ; ⑶ 世民困苦 ; ⑷ 互勉自励如:《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枫桥夜泊》(张继)五、思乡怀人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在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
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
⑴ 思亲念友 ; ⑵ 乡情乡愁 ; ⑶ 怀人闺思 ; ⑷ 客居游学 ; ⑸ 伤离恨别如:《次北固山下》(王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六、写景咏物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古诗按题材分类及主旨分析
古诗按题材分类及主旨分析展开全文一、咏史怀古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题目中有“咏”、“怀古”、“咏怀”等字词。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批评,抒发自己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忧国忧民。
感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表达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
二、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山村、乡间生活环境优美、恬静归隐田园,钟情山水,闲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赞物,闲适,富有生活情趣。
赞美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安贫乐道的高洁品格。
三、边塞诗、战争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
赞美边塞奇异的风光。
抒发山河沦丧的痛苦。
久居边关的乡愁。
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建立功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怨愤。
四、羁旅诗、贬谪诗标题中多出现具体的地名等。
思念家乡、思念亲友之情。
久宦在外,漂泊在外,引起的愁苦之情。
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或豁达、洒脱、乐观的心境。
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五、咏物诗标题指出具体的某物,如蝉、梅、竹、菊等。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
书写自己的政治仕途及高洁的个人节操。
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六、送别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
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对故乡的依依不舍。
别后情景的想象,离别之悲伤。
友人逝去,悲伤、孤独、惆怅的情感。
七、爱情闺怨诗标题多为“无题”,或花间派、婉约派词人的词作等。
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八、哲理诗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
诗歌鉴赏主题分析
诗歌鉴赏主题分析诗歌是一种富有艺术美感的文学形式,通过诗人独特的表达方式传递情感、思想和感悟。
每首诗歌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它可以是关于自然、生活、人类情感等各种主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诗歌主题,来展示不同主题对于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和魅力。
主题一:自然自然主题是诗歌创作中最为常见的主题之一。
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变幻莫测的氛围,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比如杜牧的《秋夕》中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以朴素的文字,描绘出秋天的景色和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独特魅力,并引起共鸣。
主题二:爱情爱情是另一重要的诗歌主题。
诗人通过描绘爱情的甜蜜、苦涩、浪漫和痛苦,抒发自己对爱情的思考和感受。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展示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触动了读者心中的柔软之处。
主题三:人生哲理人生哲理是诗歌中常用的主题之一,通过反思人生的意义、哲学思考以及生死的命题,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领悟。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山水之景勾勒出人生的辽阔和壮丽,通过“更上一层楼”的表达,寓意着对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
主题四:社会批判社会批判是诗歌表达中另一重要的主题之一,诗人通过揭示社会的弊端、呼吁公正和平等,从而反映社会现实和呼唤社会正义。
比如顾城的《那时》中写到:“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放在我面前,我没有去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这首诗通过描绘人们对爱情和美好事物的渴望与错失,表达了对当代社会文化浮躁和物欲横流的批判。
通过以上几个典型的诗歌主题,我们可以看到诗歌的魅力和表现力之大。
诗人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感悟融入诗歌之中,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产生共鸣和共鸣。
因此,诗歌鉴赏主题的分析对于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诗歌作品常见主题情感
古代诗歌作品常见主题情感
古代诗歌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情感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主题情感的描述:
1. 爱情:古代诗歌中经常涉及到对爱情的表达和描绘。
这些诗歌表达了对爱人的深情告白、思念之情、分离之苦等。
诗人用婉转动人的语言,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感慨。
2. 自然:自然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美丽。
他们通过描绘山水、花草、天空等元素,传达出自然的神奇和无限魅力。
3. 故乡:古代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乡村生活的描写也是常见的主题情感。
他们用朴素而真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乡土情怀。
4. 忧伤:古代诗歌中经常涉及到对生活的烦恼和忧愁的描写。
这些诗歌表达了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社会的不满,展现出了深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反思。
5. 苦闷:一些古代诗歌通过对生活的真实表达,表达了人们内心的痛苦和抑郁。
诗人用凄凉的语言描绘了社会的黑暗和人类的悲苦,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
以上只是古代诗歌作品常见主题情感的简单描述,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主题情感可以在古代诗歌中找到。
古代诗歌通过艺术的手法,将人们对情感的体验和思考融入其中,为我们展示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唐诗三百首诗歌主题辨析
唐诗三百首诗歌主题辨析唐诗三百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不可撼动的丰碑。
这三百首诗涵盖了唐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内容各异,形式各异,风格迥异。
探究唐诗三百首的主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
首先,抒情主题是唐诗三百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友情、亲情的痴迷和思索。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无常和离别的苦痛之情。
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诗人以婉约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寂寥和离愁别绪。
这些描写真挚感人的诗歌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柔软的心灵。
其次,抒怀自然是唐诗三百首的另一个主题。
唐代有许多著名的山水诗人,他们以豪放奔放的笔墨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倾慕之情。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雄浑的气势描绘了北国壮丽的山河景色:“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些高山流水间的自然景观,使人感悟到自然的宏大和自身的渺小。
这类诗歌以其激情四溢的笔墨,打动了后人的心灵。
另外,社会观照也是唐诗三百首的主题之一。
许多诗歌赞美了君主的威德和治理能力,表达了对社会的期盼和向往。
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回看天际下中原,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白云归碧落,片片孤心向玉京。
”诗人表达了对家园和社会的思念之情。
这类诗歌不仅是对时代的记录,更是对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此外,唐诗三百首中还有许多诗歌表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讨。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尽力而为的价值观。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歌颂了美丽而短暂的青春,对人世间纷繁复杂的情感和命运流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综上所述,唐诗三百首涵盖了丰富多样的主题,从抒情、抒怀自然、社会观照到人生哲思,无一不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智慧和魅力。
这些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和感动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和研读这些经典之作,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和人文精神。
古诗词鉴赏十大题材主题归类[最终版]
古诗词鉴赏十大题材主题归类[最终版]第一篇:古诗词鉴赏十大题材主题归类[最终版]古诗词鉴赏十大题材主题归类序题材内容主题倾向诗例号 1山水田园(闲适隐逸)2 咏物言志3 边塞征战4 思妇闺怨5 咏史怀古6 赠友送别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美景;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憎恶黑暗现实,厌恶仕途纷争,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人格;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赞美不慕名利、芳洁高尚的品格;抒发独立不羁、刚正不阿的情怀;表达执着理想、永不言弃的追求;讴歌甘愿献身、九死不悔的精神;倾吐蔑视权贵、直道而行的正气。
杀敌疆场、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勇抗侵略、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奋勇作战、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边关壮丽、为国戍边的神圣豪迈;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心灵诉求;长年戍边、思乡怀亲的苦闷无奈。
良人远征、独守空房的寂寞孤独;聚少离多、音信杳然的无奈悲戚;反对战争、渴望团聚的美好愿望;思念游子、牵挂盼归的深切期待;年华易逝、红颜憔悴的悲愁哀叹;相知相离、梦醒时分的心灵挣扎。
追慕古人、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感慨古迹、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昔盛今衰、兴衰浮沉的历史教训;人生苦短、年华易逝的深沉感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灵悲愤;山河破碎、渴望统一的灵魂倾诉。
依依不舍、相会无期的离别苦痛;情深谊长、思念牵挂的真挚友情;浮萍飘蓬、邂逅相遇的欣喜快乐;孟浩然《过故人庄》;柳宗元《独坐敬亭山》;王维《山居秋暝》;陶渊明《归园田居》;杜荀鹤《小松》;王安石《梅花》《孤桐》;郑板桥《竹石》;于谦《石灰吟》;骆宾王《咏蝉》;陆游《卜算子·咏梅》;王冕《墨梅》《白梅》;王昌龄《从军行之四》;陈陶《陇西行》;李益《从军北征》;王翰《凉州词》;王之涣《凉州词》;李贺《雁门太守行》;柳中庸《征人怨》;李白《塞下曲》;元稹《行宫》;王昌龄《闺怨》;李白《子夜吴歌》;金昌绪《春怨》;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杜牧《赤壁》《题乌江亭》;杜甫《蜀相》;刘禹锡《乌衣巷》《蜀先主庙》;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越中览古》;王安石《乌江亭》;李商隐《隋宫》;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渡荆门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羁旅思乡8 即景感怀(忧时伤国)雅趣哲理(谈禅说理)悼亡游仙祝愿劝勉、早日重逢的衷心期待。
古代诗歌的主题都有哪些
古代诗歌的主题都有哪些古诗都是有一个表现的主题,其实大家你可以跟着小编来总结概括下古代诗歌到底有哪些主题吧。
古代诗歌的主题都有哪些诗为我们的生活命名,诗寻找、彰明我们活的意义。
这是一份何等珍贵的精神遗产,满眼云蒸霞蔚,触目锦绣辞章。
那芬芳悱恻之怀,那沉郁顿挫之作,百千万亿,无以计数。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里,是东方的诗国,东方诗文化带我们寻找中国生存的诗意。
你是否曾经骄傲,为你是东方诗国的子民,为你是诗仙诗圣的后人?你是否曾经惭愧,愧对先贤先圣的辉煌和诗情,愧对诗魂辞祖的傲骨与仙风?也许你曾不屑地撇一撇嘴:“那陈腐的劳什子,叫什么?”让这一切都过去吧,我们重新开始。
重新开始探索生命的深度,重新开始去摸索一种人与意味的境界。
它淳美……它高贵……它无穷……那么,就让我们学诗吧。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记住: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1.天地自然山林皋壤,是中国古代文人诗情的灵泉。
长河大川,是神州昔日墨客画意的渊源。
中国人历来热爱自然。
这是一个崇尚天人合一的民族,他们视万物为同类,视自然为亲眷。
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他们以人的自然之身来适应、契合于天地自然。
此所谓“以天合天”。
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日祁寒,我们的古人长歌短吟,感慨万端;荒荒流云,寥寥长风,苍苍山海,悠悠江川,我们的先圣神思贮运,随物赋形,精微杳渺,健笔凌云。
你看那芙蓉出水,寒梅傲霜,他们无不畅神悦意,驱之笔端。
你看那松柏常青,孤竹凸节,他们无不比德而崇仰,见诸翰墨和丹青。
古代诗人从不忘对自然的体察,看那山沓水迎,树匝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
正因这浩浩天地之气,诗人才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正因这宇宙万物之灵,人类才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哦,天地,诗歌之息壤;哦,诗歌,天地之精韵。
回首历史,你看先人:他们豪气干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其才之多少,与风云而并驱矣。
今日我来,伸开年轻的手臂拥抱天地自然,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诗歌常见主题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二)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三)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四)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五)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7大主题分类赏析汇总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7大主题分类赏析汇总版。
01篇一:爱国忧民01《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2、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02《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破”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3.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4.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5.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6.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古代诗歌主题
古代诗歌的主题多种多样,其中包括:
1. 爱国情怀:这是许多诗人表现的主题,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战争或国家动荡的诗人。
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高度关注。
2. 友情:许多诗人将友情作为主题,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3. 爱情:爱情也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之一,包括对异性的赞美、相思之苦、失恋的痛苦等。
4. 自然风光:许多诗人赞美大自然的美景,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5. 人生哲理:古代诗歌中也有许多诗人在探讨人生哲理,包括生死、命运、人性等主题。
6. 边塞生活:边塞诗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描写边疆地区的生活和士兵的艰苦生活,表达对战争和边疆生活的感慨。
7. 田园生活:田园诗主要描写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8. 历史事件:一些诗人也会通过诗歌来记录历史事件或表达对历史人物的看法。
以上只是古代诗歌主题的一部分,实际上古代诗歌主题非常广泛,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全释doc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全释知识资料汇总编校雍斌一、古诗释义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早期的诗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也是这一时期诗体的主要特色。
后来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在战国后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
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
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
楚辞是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以屈原为其杰出代表。
楚辞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并称“风骚”,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因此该词也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汉代的古体诗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代时乐府诗形成。
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在的歌词,由西汉的乐府机关和东汉的黄门鼓吹署在民间搜集而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歌常见主题浅析古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
诗歌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内容十分丰富,也相当驳杂。
中学生理解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现在的诗歌教学一般是单篇解读,没有形成系统,不易作进一步的理性分析,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一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到如果按作品的主题分类学习,则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
主题也就是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文学作品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作品的统帅和灵魂,了题材内容才能对作品有更深层的理解。
本文拟就中国古代诗歌的常见主题作一简要分析:一、忧国忧民自《诗经》开始,中国古代诗歌就奠定了一种热情地关注现实的传统。
如《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是一王朝官吏之作,写于日蚀大地震之后,讽刺贵族统治阶级忧乱朝政,以致灾异迭起,民不卿生,国运将尽。
后世此类作品犹多,如曹操的《蒿里行》、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家》《北征》,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歌创作,宋梅尧臣的《田家语》、范成大的《催租行》等。
兹以白居易的《卖炭翁》为例,略作分析。
作者原序云:“苦宫市也。
”所谓宫市是中唐以后皇家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最残酷的方式。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写出老翁的辛酸,而黄衣白衫仅以“半匹红纱一丈绫”就拖走了一车炭,作者没有议论,而义愤之情溢于言表,对统治者的讽刺劝诫尽显。
中国古代诗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积极入世,欲使国家富强、救民于水火之中。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忧国与忧民不能并举,也不是容易统一起来的。
国、民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的所指。
在封建王朝中,“国”是统治者一家之国,忧国不能泯灭良知回避眼见的现实。
民是社会下层受苦受难之民,忧民又不能背弃王朝的根本利益。
因此诗人往往只能是在尖锐的矛盾中寻找折中的途径。
这个途径是很勉强的,然而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诗人还是要表达这一情愫,即使对于他来说是多么艰难。
表现在诗歌当中,诗人对社会的批判很有节制,对统治者多为劝诫讽喻,缺少痛心疾首的呼告。
二、山水田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特别是诗人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生活选择。
“独善其身”中,多选择隐逸。
隐逸之风魏晋最为流行,这除了与同时期的政治高压有关之外,很大程度还在于山水田园自身的好处,也与人的审美能力进步有关系。
自然山水田园,已经由作为陪衬的生活环境或比兴的媒介物变成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欣赏对象。
山水诗、田园诗往往并提,但它们是有区别的。
山水诗以描写自然山水、自然风景为主,表达诗人对山水的鉴赏审美,田园诗以描写农村的风景为主,涉及农村生活,农人耕作等。
古人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多是视之为傲世独立的表现,以纵情山水显示人格的高洁,作为精神的慰藉和享受,以达到古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神与物偕的精神境界。
大自然的山水之美,确实具有净化心灵的作用,当多情敏感的诗人面对静谧、秀丽的山水时,往往能望峰息心,窥谷忘返,涤污去浊,息烦静虑,忘却尘世的纷扰,忘情于山水。
中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曹操的《观沧海》。
魏晋时谢灵运、谢朓大力写山水诗,最终为唐时山水诗的大盛打下了基础。
王维的《山居秋瞑》《辋川集二十首》《汉江临泛》,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的《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把自然山水渲染的清幽明秀。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人在清新宁静的山水中,感受万物的生生不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境界恢宏,气势壮阔,寂寥之中有一股豪逸之气。
田园诗以陶渊明为首创,其组诗《归园田居》《饮酒》等,或写田园景物的恬美,或写田园生活的简朴,或写躬耕田园的体验,将日常生活哲理与诗歌结合起来,筑就了一座洒脱恬淡,质朴真率的精神家园。
后世孟浩然《过故人庄》等也是此类佳作。
山水田园诗一般表现的是对自然山水、田园农作的热爱,表达自己怡然自得的心境,对和平静穆生活的向往。
诗人一般是在世俗中碰壁之后,寻求一种超脱逃避,掩护他们与虚伪丑恶划清界限,也间接地表现了与世俗的不协调,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三、边塞行役古人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习惯,因此漫游天下之所感,往往写入诗歌之中,他们漫游名山大川、边塞关隘、通都大邑等。
早在《诗经》里就有了反映军旅生活的作品,《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如雪霏霏”,把昔日离家的依依惜别之情,今日归来的悲惨凄凉之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后世汉乐府《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魏晋诗人鲍照等以边塞行旅为题材,创作了大量具有慷慨奇伟、豪爽俊丽风格的诗作,盛唐更是形成了边塞诗这一大流派。
边塞行旅诗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初唐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现了他渴望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高适的《燕歌行》以政治家的眼光议论边防的得失,充满忧患意识;岑参则描绘了边塞奇异的自然风光,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
边塞诗更多的是以士卒的身份抒写各种复杂的情感。
如王翰《凉州词》“酬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虽作旷达之语却令人倍觉悲痛;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写出关山明月,千载同一,万里征人,至今未还,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讽刺;陆游的《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以一个老战士的口吻直接痛斥统治者的苟且偷生,贪图享乐,倾诉了心中的悲愤。
四、爱情婚姻爱情婚烟诗从题材上来看,大体分为以下几种:1、热恋中的情歌,表现对爱情的渴望、追求以及对情人的思念,如诗经《关睢》、王维《相思》、秦观《鹊桥仙》。
2、夫妻间的悲欢离合,包括寄夫赠妇,悼亡诗等,如《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客从远方来》,李商隐《夜雨寄北》,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宫怨闺怨,婚变诗,抒写女子心中的痛苦,如白居易《上阳白发人》,王昌龄《闺怨》,陆游《钗头凤》等。
4、单相思之苦,抒情主人公因一次偶然的邂逅,便念念不忘,写来活泼可爱,契合懵懂少年的心思,如崔护《题都城南庄》、苏轼《蝶恋花》。
有趣的是还有一种看似爱情诗,实际上寄托着政治内容。
这大概源于古代诗歌香草美人的寄托传统。
如朱庆余在临考之前写给水部郎中张籍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状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其中询问主考官自己能否得中的意思委婉曲折。
由于封建礼法的束缚压抑,传统温柔敦厚的诗教原则,以及“中和”为美的审美规范,古代爱情诗一般都比较收敛内蕴,绵长婉约,缠绵悱恻,荡气回肠,感情丰富而不奔放,态度鲜明而不直露,色彩浓重而不浮艳,深沉隽永,耐人咀嚼。
五、咏史怀古咏史诗和怀古诗既有区别又有相似点。
大体说来,怀古诗指诗人面对特定的时间、地点、事物引起古今某种情绪的相接,兴发感慨。
咏史诗不需要实际事物为媒介,直接以史实为对象,有所寄托感悟。
这两种题材,都是咏古,又有交叉,界限并不明显。
这类诗歌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或事,且常与现实的人事作对比,对古人表达缅怀之情,追慕古贤,渴望象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需要指出的是,追慕古人实际上是不满现实、批判现实,所以这类诗具有是古非今的特点。
有的诗借批判历史人物、事件借题发挥,引出议论,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政治见识或某种历史观。
如李商隐的《贾生》借贾谊被召宣室一事,尖锐地讽刺统治者不识贤能,不能用人。
杜牧的《赤壁》借慨叹周瑜因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还有的咏史怀古诗是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的消逝。
曾经的盛极一时如今烟消云散,追忆往昔,前尘如梦。
人世转换,世事无常,盛衰兴亡不可抗拒的哲理犹如宿命。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李白的《越中览古》、杜牧的《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等。
六、酬唱送别友谊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朋友间的酬唱赠答、寄友送别,采用诗文这种体裁极为方便。
古人喜欢宴游、结交朋友,这就是所谓的“惺惺相惜”。
文人宴游多要作诗唱和。
有时即使不宴游,也要以诗相赠,或联络感情,或展示才学,或写别情,或抒离绪,所以此类诗歌也很多。
著名的如元稹、白居易分别被贬在通州、江州后,虽路途遥遥,仍频繁寄诗,形成文学史上的“通江唱和”,如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元稹《酬乐无舟泊夜读微之诗》:知君暗泊江两岸,读我闲诗歙到明。
今夜通州还不睡,满山风雨杜鹃声。
两首诗把他们被贬之后的苦闷,互为知己的尊敬表现得淋漓尽致。
江淹“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别赋》)写出宴游再乐总有离散之时,此去经年不知何日重逢,别后相思之苦,更非常人所易理解。
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劳劳亭》),只二十个字,用语明白晓畅,景物简单,情思只是灵光一闪的感悟,意蕴却委曲深长。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则写出了对朋友的恋恋不舍去,依依不忍别之情。
还有的送别诗是叮咛赞颂对方,朋友不在身边,请自己多加珍重。
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天末沙怀李白》)对李白的关切溢于言表,倍显忧愁;而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滕王阁序》)虽意识到羁旅的辛苦和离别后的孤寂,但没有伤感,没有惆怅,只有真挚的友情和共勉,心境明朗,豁达开阔。
七、咏物感遇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许多动物、植物、昆虫等都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具有某种人类理想的光辉,契合世人的高洁品格情操。
因此诗人常常咏叹这些事物,感怀自己的人生际遇,用来比兴寄托自己的志向和胸襟,这就是所谓的托物言志。
此类诗歌一般具有象征意义,既是咏物又是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在这一主题中,最典型的是唐代三首著名的咏蝉诗,虽都是托蝉而寓意,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三人身世遭遇、禀赋才情的不同,比兴寄托之意却迥然相异。
虞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借蝉的垂緌之状、流响之声、清露之洁雅、疏桐之高挺喻其不流世俗的高洁,“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自然而然地写出立身高洁之人,并不需外在的凭藉(权执、金钱、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骆诗“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极摹作者自己因环境窘迫而自伤迟暮,无人理解的凄楚哀伤。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世上无人理解,只能是蝉为我高唱,我为蝉长吟。
李诗“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抒写自己本性清高却孤苦无告,最后的长叹“我亦举家清”,令人叹惋,不忍卒读。
其他如松、竹、梅、兰、残月、夕阳等或表现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傲岸节操,或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或抒发自己凄凉伤感、孤独寂寞的感叹。
读此类诗歌,只有立足于所咏之物的形象、色彩、情调等才能体味出作者寄寓其中的身世之感、际遇之叹,获得正确的审美判断和审美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