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怒发冲冠》听课反思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439a3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4.png)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情感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深入领会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国家、民族奋斗的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岳飞在抗金时期所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憎恶。
2.2 教学重点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作者的情感。
2.3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岳飞抗金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
3.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爱国情怀。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4.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了解学生对爱国情怀的认同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满江红(怒发冲冠)》及相关背景资料。
5.2 多媒体课件岳飞抗金事迹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5.3 参考文献相关学术论文、教育专著等。
教学设计力求遵循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有机统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岳飞抗金的背景音乐和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营造一种浓厚的爱国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诗词的学习中。
6.2 启发式教学在讲解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23136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7.png)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满江红(怒发冲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岳飞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岳飞忠诚于国家、敢于直言的精神品质。
2.2 诗文内容分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如“怒发冲冠”、“潇潇雨歇”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
2.3 诗文表达手法解析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感受诗人岳飞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岳飞的事迹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满江红(怒发冲冠)》。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3.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文背景、内容、表达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诗文填空、问答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诗文内容、表达手法的掌握程度。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诗文的阅读与鉴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3 学生互评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诗文内容。
5.2 岳飞事迹短片播放岳飞事迹短片,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历史背景。
5.3 相关诗文资料提供与本课相关的其他诗文资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5.4 在线互动平台利用在线互动平台,方便学生随时提问、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激发兴趣通过讲述岳飞的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兴趣。
高中语文_满江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满江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2c3acae16fc700aba68fca3.png)
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吟诵《满江红》,并体会作者爱国思想和民族自豪感2、分析岳飞的人物形象,体会岳飞的英雄主义气概3、让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新课导入播放歌曲屠龙纲《精忠报国》,这是一首让人热情澎湃、激情昂扬的歌曲,这首歌不自觉的让我们联想起古代那些奔赴沙场、为国杀敌的英勇将士们。
让时光回溯到800多年前,有一位民族英雄骑着战马、披着铠甲缓缓向我们走来,他为了收复失地而奔走呐喊,为了国家兴衰而怒发冲冠,这个人是谁?——岳飞(学生齐答)三、人物介绍(让学生自己看《非常学案》)岳飞(1103—1142),字鹏举,河南汤阴人。
南宋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
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
20岁从军参加抗金斗争,凭着“精忠报国”的壮志,凭着他的才能和执著,很快成长为南宋抗金的重要将领。
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在风波亭,年仅39岁。
有《岳武穆集》。
《全宋词》录其三首老师总结:通过学案上的介绍,可知岳飞年少之时就英勇过人,可惜壮年之时受小人陷害,死于非命,让人痛惜。
关于岳飞的经典小故事——《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是岳飞一生的追求,而《满江红》是最好的诠释,让我们一起走进岳飞的《满江红》四、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强调)这首词写于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呢?(让一学生介绍背景)五、背景介绍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
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回到鄂州。
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为已任。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8db87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7.png)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经历。
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如何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经历。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
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诗歌的图片和背景资料。
3.2 教学手段:使用PPT课件展示诗歌内容和相关信息。
播放诗歌的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播放诗歌的朗读音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4.3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如比喻、拟人等。
4.4 深入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并欣赏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让学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写一首小诗。
5.2 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关注学生在理解诗歌、欣赏修辞手法和创作方面的进步。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的: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诗作,如《春望》、《月夜忆舍弟》等,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杜甫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如李白、白居易等,进行比较和欣赏。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ecf64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6.png)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生字词的意思。
(3)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了解词的格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朗读。
2. 诗歌的主题分析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的格律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字词含义,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词的格律美。
4. 情感体验: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歌,让学生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分析诗歌的主题,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收获的感悟。
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背诵情况、感悟文章的深度和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的积极性、观点的独到性和合作精神。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ef6e7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c.png)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满江红(怒发冲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理解诗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知识的掌握。
2. 诗文内容的理解。
3. 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
三、教学难点:1. 诗词意境的感悟。
2. 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魅力。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岳飞及《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理解诗文内容,感知诗词意境。
3. 课堂讲解: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分析诗文内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词中的关键字词、意象等,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诗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交流、问题解决能力等。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664c6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8.png)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诗意,把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满江红(怒发冲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岳飞及《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中的对仗、押韵等韵律特点。
2.3 词语解析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如“怒发冲冠”、“潇潇雨歇”等,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岳飞的事迹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尝试解答课后问题。
3.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结构、词语含义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分享学习心得。
3.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抄写诗歌要求学生抄写《满江红(怒发冲冠)》,加强记忆。
4.2 作文练习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4.3 预习下一课预习《七步诗》,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诗歌和作文的完成质量,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5.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历史故事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6.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解答,增强课堂互动性。
《两宋兴衰》读后感 —评《满江红 怒发冲冠》
![《两宋兴衰》读后感 —评《满江红 怒发冲冠》](https://img.taocdn.com/s3/m/71d164ca3186bceb19e8bb34.png)
《两宋兴衰》读后感—评《满江红怒
发冲冠》
《两宋兴衰》读后感‐评《满江红怒发冲冠》
杀红了眼。
真不愧是怒发冲冠,真是奸臣害死贤臣的典范。
如果可以时空传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到宋朝,替那些贤臣申辩,当然,之前还要暗中培育出势力、武力。
如果他们不答应。
我就率领大军杀过去,救他们,把皇帝给斩了,再找一位勇敢、理智的&ldqu;民间皇帝&rdqu;,我的使命就完成了。
怜红了眼。
可是残酷的事实不是这样的,而是,像狱中题壁一样,活着,被这些奸臣害着,又看着两宋兴衰,死了反倒是一种解脱。
挥笔写下,墨汁四溅,也是一种爽快。
可是,并不是这样的,看着两宋兴衰,他难道不悲愤吗?看着奸臣当政,他难道不着急吗?这一切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他
不也可怜吗?
急红了眼。
当一个奸臣被提拔上来,他就开始&ldqu;繁衍&rdqu;,最后形成了强大的&ldqu;奸臣&rdqu;军团,胡作非为,最后连皇帝也束手无策。
而这不让贤臣急吗?奸臣只会瞒天过海,贤臣是实在的。
只是,贤臣容易被击败,击毙之后,即使有再大的本事也&ldqu;无妨&rdqu;,除非,变成小人,这是君子所顾忌的。
这,难道又不是&ldqu;急&rdqu;吗?
遗红了眼。
遗,遗憾。
由于有小人的妨碍,他们壮志未成,又被诬陷致死,这也就算了,可以由后代完成,可是,更可恨的事上来了。
奸臣们把贤臣断子绝孙,让他们带着遗憾去,真可恨!
这个人不只是岳飞,还有许多忠臣良将,这是忠臣良将舍生忘死的一段佳话!。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e7103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18.png)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的背景、作者及词牌的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这首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2.1 词语解释“怒发冲冠”、“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等词语的理解。
2.2 词牌特点分析《满江红》词牌的格式、韵律等特点。
三、教学难点3.1 诗句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3.2 文学鉴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等。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欣赏法等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介绍岳飞及《满江红》的背景。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词牌特点,划出关键词语。
5.3 课堂讲解讲解关键词语的含义、词牌的特点,分析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5.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5 欣赏与拓展欣赏其他相同词牌的词作,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6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6.1 教学效果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6.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7.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等。
7.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改进8.1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理解困难、参与度不高等,思考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
满江红这首诗读后感
![满江红这首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3a7f28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6.png)
满江红这首诗读后感“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就这开头几句,我仿佛看到岳飞站在那儿,气得头发都竖起来了,靠着栏杆,外面的雨刚停,那场面就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
他为啥这么气呢?肯定是被那些金兵和卖国贼给气得不轻啊。
想想他一心想收复失地,可总有那么些拖后腿的,能不气吗?“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这一抬头,对着天大喊一声,那股子豪迈劲儿就出来了。
感觉他心里有一团火,烧得旺旺的,就想把那些敌人都给烧光。
我读到这儿,自己都忍不住想跟着吼一嗓子,好像这样也能沾点他的英雄气。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他这是把自己的功名看得像尘土一样啊,觉得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那漫长的征战路上,披星戴月地赶路杀敌。
我就想啊,现在的人要是都有他这觉悟,不整天计较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朝着自己的大目标奔,那得多厉害。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一句可真是像个大棒槌敲在我脑袋上。
我就想,自己有时候是不是太懒了,整天晃晃悠悠的,时间就这么溜走了。
岳飞这话就像是在我耳边喊:“小子,别磨蹭了,再磨蹭头发都白了,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这就是妥妥的励志名言啊,得贴在床头每天看一遍。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读到这儿,我都能感觉到他那种咬牙切齿的恨。
靖康年间的耻辱还没报呢,他作为臣子,这恨就像大海里的水,怎么也消不掉。
我就觉得岳飞太有担当了,那时候的人要是都像他一样,想着国仇家恨,宋朝也不至于被欺负得那么惨。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这几句可太霸气了。
他要驾着战车,直接把贺兰山都给踏平了。
后面那两句虽然有点血腥,但这就是他对敌人的恨啊。
就像我们现在看电影里那些超级英雄,对坏蛋毫不留情一样。
不过岳飞可是真英雄,他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国家和百姓。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最后他想着把失去的山河都收复回来,然后去朝见皇帝。
这时候我就有点感慨,岳飞这么个大英雄,最后却被奸臣害了,真是太可惜了。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09553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9.png)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古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的正确理解和朗读。
(2)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历史背景的理解。
(2)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
2. 利用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受。
3. 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满江红》的曲子,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氛围。
(2)简介诗人岳飞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语气。
(2)学生自主解释生僻字词,教师给予指导。
3.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4. 诗歌解析(1)讲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
(2)引导学生向岳飞学习,培养精忠报国的意识。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古诗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作业设计1. 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 写一篇关于岳飞精忠报国精神的心得体会。
3. 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高三读后感读《满江红·怒发冲冠》后感
![高三读后感读《满江红·怒发冲冠》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279dc9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6.png)
读《满江红·怒发冲冠》后感要解读岳飞,首先就必须要解读岳飞写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首句的“怒发冲冠”,用的妙,妙在表明一种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写的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写出了作者的胸襟和见识。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写的是勉语,字字掷地有声,是雄壮之语。
“踏破”、“饥餐”、“渴饮”三词联合一写上,就畅达了一个时代的豪情,尽显了一种民族的气势。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写出了满腔的忠愤,一颗丹心碧血倾出肺腑,这种神气十足的豪情,实在是令人神往。
整首词脉络通达,情趣深婉,是振兴中华之歌声。
岳飞勤奋好学,他的书法以行、草为主。
他的书法气韵生动,章法严谨,意态精密,纤浓符中,刚劲不柔,自有一种淳正之气,颇含文臣气质。
传世书迹有《书谢朓诗》《前后出师表》《吊古战场文》等。
岳飞青年的时候,他的母亲在岳飞背上刻铸着‘精忠报国’四大字,字字都深入了岳飞背肤肌肉里。
”这四个字不但成了岳飞的人生之路,而岳飞的母亲,因为在岳飞背上的刻字,成为了英雄母亲的佳话。
岳飞是中国南宋的抗金名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和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特别是岳飞被秦桧、张俊等人诬陷,被捕入狱,把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连同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一同杀害,铸成了千古奇冤。
岳飞的功绩彪炳史册,众所周知,所以我就不解读岳飞的优点了,因为这样有些景上添花。
今儿就来解读一下岳飞的缺点,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从而对我们的人生有所帮助。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秦桧,秦桧生于1090年,进士学位,力主宋金议和,1131年拜相,次年被劾落职,后深得高宗宠信,1155年病逝后被赠申王,谥忠献。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593e6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3.png)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词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能够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评价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岳飞的生平和历史背景。
解释《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2.2 诗词文本解析:逐句解析诗词的意义和意境。
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岳飞的历史背景和《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与历史、社会的关联。
3.2 文本解析:分组讨论,每组负责解析诗词的一部分。
各组汇报解析结果,进行全班讨论和分析。
3.3 诗词鉴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体验诗词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2 学生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价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准备《满江红(怒发冲冠)》的文本和作者简介。
提供相关的注释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词。
5.2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示诗词的文本和相关的图像或视频资料。
提供音频或视频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诗词创作体验: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模仿《满江红(怒发冲冠)》的风格和主题。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6.2 文化背景探究:引导学生研究宋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岳飞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b3f93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e.png)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理解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其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分析诗句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满江红(怒发冲冠)》,使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兴趣,增强对文学的热爱。
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诗人岳飞的生活背景和历史时代。
解释《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2 诗歌内容分析: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释其修辞手法。
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诗人岳飞的生平介绍,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向学生提问,了解他们对诗歌的认知和感受。
3.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加强他们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3.3 内容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释其修辞手法。
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四章:教学活动4.1 阅读与讨论:分组让学生阅读诗歌,并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2 写作与表达:给学生发放写作纸张,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
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给予鼓励和指导。
5.2 写作作品: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注意他们的表达和创造力。
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669aa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f.png)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创作情境,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岳飞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的学习。
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分析。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诗歌的背景和创作情境的把握。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的领悟。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熟悉诗歌的内容和背景,准备好相关的讲解材料。
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准备好教学用具。
3.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的重点和笔记。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岳飞的历史背景和《满江红》的创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引发学生的思考。
4.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情感的传达。
引导学生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4.3 词语解释与分析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2 作业与测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评估学生对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通过书面测试或口语表达,评估学生对诗歌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满江红怒发冲冠》听课反思
![《满江红怒发冲冠》听课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ad207e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0.png)
《满江红怒发冲冠》听课反思
《满江红怒发冲冠》听课反思
要诵读好一篇作品,最起码的两个要求是: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赵老师先指导学生初读全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口眼并用,不添字、不漏字,注意多音字的读法;读通词句——边读边想词语的意思,把句子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标点符号,不读破句,读好长句中的小的'停顿;读懂词义、句意——查词典、阅读资料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在学生自由读后,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读准句读,尤其是五个多音字中的“车”和“血”,因为争议较多,所以她给学生讲清楚,并说出理由,这样既有对这篇作品的正确读法,也渗透了一些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相关知识。
赵老师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欣赏诵读录音,感悟不同表现方式。
文章不是无情物,如何用饱含感情的声音朗读文章?正确解读文本,理解词句,想象画面,体验情感,感受意境,并由此把握好情感基调,正确地体现停顿与重音,恰当地控制语气、语调和语速,把文章的内容和情感用声音正确地表现出来。
但每个读者感悟到的情感和自己表现这种情感的方式不可能都相同,所以,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自己独特的诵读方式。
出于这样的考虑,赵老师播放了一段诵读录音,让学生通过欣赏、比较,感受到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处理方法,而并没有放在开始部分,没有用这种诵读方法去约束、去影响学生自己的诵读方式。
这节课目标明确,老师感情充沛,学生诵读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高中语文_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546edb5aeaad1f346933ff5.png)
《满江红》(岳飞)教学设计精忠报国志国人当自强——壮怀激烈岳飞词《满江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记住岳飞情况,了解背景,背过《满江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对照注释,精译全词;整体感知,概括词意;鉴赏名句,剖析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感情诵读《满江红》,感受说出作者情感,点燃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激情导入】1、歌曲《精忠报国》;精忠报国志,男儿当自强;毛泽东书岳飞《满江红》。
2、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天日昭昭。
(鄂王(岳飞)墓对联)。
“宋朝以后少名桧,我在墓前愧姓秦。
”(据说是秦桧后人在秦桧坟前留下的对联)。
3、导语:一曲精忠报国歌,三十功名土与尘;两阕满江红词句,八千里路月和云。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巾帼须眉当自强,壮我爱国民族心。
【板书课题】《满江红》岳飞【明确目标】【前置测评】1、简介作者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军事家。
字鹏举。
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少时习武,喜读兵书。
北宋末年,曾从军抗辽。
靖康元年(1126),复投军于赵构大元帅府抗金(之前岳母在其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
后随宗泽,在黄河南北屡败金军。
北宋亡,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即帝位。
岳飞上书反对宋室南迁,力请高宗赵构北渡恢复中原,被革职。
后被起用,组建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曾镇压杨么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绍兴九年,高宗、秦桧与金议和,岳飞上表反对。
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
高宗、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岳飞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
1142年,以“莫须有”的罪名与子岳云及部将张宪被害于临安风波亭。
他亲自参战126次,未尝一败。
著有《武穆遗文》。
2、背写诗词(1)同桌互背,老师提问(2)认真默写,全体齐背【整体感知】1、写作背景:这首词大约作于宋高宗绍兴初年。
满江红这首诗读后感
![满江红这首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9106bc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03.png)
满江红这首诗读后感“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一开篇,我就仿佛看到岳飞气得头发都竖起来,把帽子都快顶飞了,站在栏杆那儿,外面的雨刚停,那气氛就跟他的心情一样压抑又愤怒。
他为啥这么气呢?还不是因为对敌人满腔的仇恨,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这就好比你看到自己心爱的东西被别人欺负,那股子火“噌”地就冒起来了。
再看“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这时候回顾自己的一生,觉得那些个功名啊,就像尘土一样,微不足道。
他心里想的是在那漫长的征战途中,披星戴月地为了国家奔波。
我就想啊,这得多大气魄。
咱平时为了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人家岳飞都视功名如尘土,这境界简直高到云端去了。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一句简直是像有人在我耳边敲锣打鼓地提醒我呢。
岳飞就像是一个严厉又好心的长辈,告诉我别一天天晃晃悠悠的,要是把大好时光浪费了,等到头发白了,就只能自己伤心后悔了。
这让我想到自己有时候拖延症犯了,啥事都不想干,跟岳飞比起来,真是太惭愧了。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读到这儿,我都能感觉到岳飞心里那种咬牙切齿的恨意。
靖康年间的耻辱还没洗刷掉呢,作为臣子,他恨不能马上把敌人打得屁滚尿流。
这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动荡和人们所遭受的苦难有了更深的感受,同时也特别佩服岳飞的爱国情怀。
这就像自己的家被人欺负了,一定要想办法找回场子,让家人扬眉吐气。
最后“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哇塞,岳飞简直要开着战车直接冲向敌人老巢了,那股子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的劲儿,真是让人热血沸腾。
虽然他说要吃敌人的肉、喝敌人的血有点吓人,但这也充分体现出他对敌人的痛恨到了极致。
他最后的目标是重新把山河整理好,然后回去向皇帝交差。
他想的就是把国家的失地都收复,让国家重新强大起来。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471a50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f.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学习古诗三首——《满江红·怒发冲冠》、《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内涵和意蕴,培养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内容《满江红·怒发冲冠》、《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三首古诗的教学。
3. 教学重点掌握三首诗的基本内涵和意境。
4. 教学难点理解和感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文化内涵,谈谈诗歌中的感慨和感情。
5.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比较研读法、朗读比赛法、小组讨论法。
6. 教学过程及内容安排1.情境呈现(5分钟)老师将屏幕投影到黑板上,用图片简单描述三首古诗中有关情境。
(图片应该是与课文相关,例如《静夜思》可以用月亮图片来呈现。
)2.比较研读1(10分钟)老师分别朗读三首古诗,并带领学生朗读。
然后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让各个小组分别学习一首诗,有几个步骤:第一步:学生朗读自己研读的古诗;第二步:学生脱口而出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第三步:学生和小组成员进行互动,总结出自己对古诗的共同理解。
3.比较研读2(10分钟)此时,三个小组要来到一起,互相交流自己学习到的内容,并对古诗的内涵和意境进行比较研读。
4.朗读比赛1(10分钟)老师邀请各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针对所学习的古诗进行朗读比赛。
得分较高的学生将有机会在总结汇报中朗诵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5.情境还原(10分钟)老师根据图片和描述将情境还原,学生听一听老师的解说,用自己的词语,描述古诗中的喜怒哀乐。
6.情感表达(5分钟)此部分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让学生自由发挥,结合老师之前介绍的内容,表达自己对古诗的感受,或者亮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这一部分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7.总结汇报(10分钟)老师就此给出整堂课的总结并进行汇报。
此时,各位学生需要展示自己的朗诵技巧,朗读自己心中最喜欢的古诗。
二、教学反思这一节课教学方法较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多角度地接触古诗,更好地了解文化内涵。
《满江红·怒发冲冠》读后感
![《满江红·怒发冲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cf797b9f78a6529647d53ba.png)
《满江红·怒发冲冠》读后感《满江红·怒发冲冠》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我读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宋词,感触非常深刻。
《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宋词抒发了岳飞对祖国的热爱,表达了他不收复失地决不罢休的.冲天壮志,读后让我内心热血沸腾。
读这首词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话既是岳飞激励自己,也是鞭策部下的一句誓言,它告诉我们要好好珍惜时光,发奋努力。
今天,读这首词,联系自己以前的学习态度,内心感到非常惭愧。
我以前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不专心听老师讲课,老是东张西望,走神、发愣。
字写得也不规范、不工整,不好看。
写作业粗心大意,敷衍了事,只求完成,不求准确,经常出差错。
通过今天学习这首宋词,我知道了时光的珍贵,努力的重要性。
今后,我一定要牢记“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和“一寸光阴一寸金。
”等这些名言警句,珍惜时光,发奋努力,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觉性;专心听老师讲解,认真完成作业,争取不出差错;加强锻炼,热爱劳动,增强体魄;热爱阅读,多读有益的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争取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走在班级前列,长大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这篇《满江红·怒发冲冠》读后感范文非常优秀,送给你。
《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
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以下是的关于满江红怒发冲冠全文,欢迎阅读。
满江红·怒发冲冠作者:岳飞全文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江红怒发冲冠》听课反思
要诵读好一篇作品,最起码的两个要求是: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赵老师先指导学生初读全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口眼并用,不添字、不漏字,注意多音字的读法;读通词句——边读边想词语的意思,把句子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标点符号,不读破句,读好长句中的小的停顿;读懂词义、句意——查词典、阅读资料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在学生自由读后,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读准句读,尤其是五个多音字中的“车”和“血”,因为争议较多,所以她给学生讲清楚,并说出理由,这样既有对这篇作品的正确读法,也渗透了一些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相关知识。
赵老师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欣赏诵读录音,感悟不同表现方式。
文章不是无情物,如何用饱含感情的声音朗读文章?正确解读文本,理解词句,想象画面,体验情感,感受意境,并由此把握好情感基调,正确地体现停顿与重音,恰当地控制语气、语调和语速,把文章的内容和情感用声音正确地表现出来。
但每个读者感悟到的情感和自己表现这种情感的方式不可能都相同,所以,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自己独特的诵读方式。
出于这样的考虑,赵老师播放了一段诵读录音,让学生通过欣赏、比较,感受到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处理方法,而并没有放在开始部分,没有用这种诵读方法去约束、去影响学生自己的诵读方式。
这节课目标明确,老师感情充沛,学生诵读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