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观察及三种类型识别共23页文档

合集下载

油菜三种类型比较.

油菜三种类型比较.

授粉
类型 生育期
白菜型
短,幼苗生长较快, 60-80天
芥菜型 中等
甘蓝型 较长,90-260天
耐寒、耐湿、耐肥、 抗(耐)病性都较强 易裂角 多数品种抗倒伏 产量高,潜力大 中国长江流域,加 拿大、欧洲等
抗逆性
农艺性状 裂角性 倒伏性 产量潜力 主要栽培地区
耐冻力较强,幼苗较耐 耐寒性、抗旱性、耐瘠 湿,耐旱性较弱,抗(耐) 性较强,抗(耐)病性居 病性较差 中 不易裂角 易倒伏 产量低 加拿大、中国西北部、 巴基斯坦 不易裂角 抗倒伏 产量较高 印度、俄罗斯、中国西 北部
根系

特征特性 花
白菜型 刚开的花朵高于花蕾,花 药外向开裂,花瓣重叠或 呈覆瓦状 较肥大,与果轴夹角中等
芥菜型
甘蓝型
较大,刚开时花朵低于 较小,花瓣平展分离,花药 花蕾,花瓣平滑,侧叠, 内向开裂 花药内向开裂 细而短,与果轴夹角小 长,多与果轴垂直
角果
籽粒
小,千粒重2.5-3.5克,种 大小不一,千粒重2~4克, 较大,千粒重3.0-4.5克, 皮表面网纹较明显,有辛辣 种皮表面网纹较浅 种皮表面网纹浅 味 异花授粉,自交不亲和, 自然异交率75-95% 常异交作物,自然异交率 20-30% 常异交作物,自然异交 率10-20%
不发达 椭圆,有或无茸毛,薄被 蜡粉,有明显缺刻,薹茎 叶无柄、包茎
高大、松散、分枝性较弱强, 中等,分枝性中等,分 分枝部位较高 枝较粗壮
主根发达,根系木质化早,木 发育中等,支细根发达 质化程度高 叶片较大,粗糙有茸毛,密被 苗期叶色较深,叶面被 蜡粉,叶缘锯齿状,薹茎叶有 蜡粉,缺刻明显,薹茎 叶柄 叶无柄、半包茎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
《油菜种子生产技术》

油菜籽品种知识

油菜籽品种知识

油菜籽品种知识一、品种概况油菜籽是草本十字花科作物,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和蜜源作物之一,其籽粒是制浸油脂原料主要品种之一。

栽培遍及全国,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种。

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油料作物总面积的40%以上,产量占全国油料总产量的30%以上,居世界首位。

油菜的果实为角果,角果由果啄、果身、果柄三部分组成。

角果成熟后,由于果瓣失水收缩,能自动开裂,种子呈圆球形或卵圆形,由种皮、胚及胚乳遗迹三部分组成。

种子的化学成分,一般含氮3.9%-5.2%,蛋白质24.6%-32.4%,纤维素 5.7%-9.6%,灰分 4.1%-5.3%,油脂37.5%-46.3%。

油菜籽中含有一定量的芥酸,会影响油菜籽及菜籽油的质量。

油菜籽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芥子碱、单宁等化学物质,都有一定的毒性,故菜籽饼需去毒后才能作饲料。

世界油菜种植面积以亚洲最大,约占总面积的70%左右,但单产过低,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

其次为欧洲,种植面积较亚洲小,产量却占世界总产量的37%以上。

世界上主要生产油菜的国家除我国以外,还有印度、加拿大、巴基斯坦、法国、波兰、瑞典等国。

加拿大40年代开始种油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已成为世界上油菜的主要生产国和输出国,年出口近100万吨。

世界各国的出口贸易量,年平均约150万吨。

波兰、瑞典、丹麦、法国、民主德国等国,年出口几万吨到几十万吨。

荷兰、德国、意大利、日本是进口油菜籽(油)的主要国家。

我国出口油菜籽的品质与加拿大相似,瑞典质量略好。

二、油菜籽的分类根据植物学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可将油菜分为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及埃塞俄比亚芥菜四大类,后者种植面积少,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只种植前三种类型的油菜。

1、白菜型油菜: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北方春播的小油莱,原产中国北部和西北部,此类油菜植株矮小,分枝少,茎秆细,基叶不发达,叶椭圆形,有明显琴状缺刻,且多刺毛,被有蜡粉,匍匐生长。

这种油菜春性特别强,生长期短,耐低温,适宜于高海拔;无霜期短的高寒地区作春油莱栽培,分布在中国的青海、内蒙古及西藏等地区。

油菜

油菜

油菜油菜的起源、类型和我国生产分区(一)油菜生产的起源和历史白菜型和芥菜型的起源中心在中国和印度,甘蓝型油菜的起源中心在欧洲。

中国和印度是栽培油菜最古老的国家。

中国在6000~7000年以前开始种油菜。

我国最早的油菜栽培地区被认为是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

(二)油菜的类型和品种以农艺性状为基础,我国油菜分为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三大类。

1.白菜型油菜俗称小油菜。

包括北方型小油菜、南方油白菜、北方油白菜。

植株一般较矮小,叶色深绿色至淡绿,上部薹茎叶无柄,叶基部全抱茎。

花色淡黄至深黄,花瓣圆形较大,开花时花瓣两侧相互重迭。

自然异交率75%~95%,属典型异花授粉作物。

角果较肥大,果喙显著,种子大小不一,千粒重3g左右,种皮颜色有褐、黄或黄褐色。

生育期较短,约150~200d。

易感染病毒病和霜霉病,产量较低,适宜在季节短,低肥水平下栽培,并可作蔬菜和榨油兼用作物。

2.芥菜型油菜俗称大油菜、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等。

是芥菜的油用变种。

主要为小叶芥油菜和大叶芥油菜两个种。

植株高大,株型松散。

叶色深绿或紫绿,叶面一般皱缩,被有蜡粉和刺毛,叶缘有锯齿,薹茎叶有柄不抱茎,基部叶有小裂片和花叶。

花色淡黄或白黄,花瓣小,开花时四瓣分离。

具有自交亲和性,自交结实率高达70%~80%以上。

角果细而短,种子小,千粒重1~2g,辛辣味较重,种皮有黄、红、褐等色。

生育期中等,约160~210d,产量不高,但耐瘠,抗旱,抗寒,适于山区,寒冷地带及土壤瘠薄地区种植,可作调料和香料作物。

3.甘蓝型油菜又称洋油菜、番油菜等。

植株中等或高大,枝叶繁茂。

叶色蓝绿似甘蓝,多密被蜡粉,薹茎叶无柄半抱茎,基部叶有琴状裂片或花叶。

花瓣大、黄色,开花时花瓣两侧重迭,自交结实率一般60%以上。

角果较长,种子较大,千粒重3~4g,种皮黑褐色。

生育期较长,约170~230d,增产潜力大,抗霜霉病、病毒病能力强,耐寒、耐肥、适应性广。

中国是世界上甘蓝型油菜的三大生产区之一(另外有欧洲和加拿大)。

油菜类型识别

油菜类型识别
油菜生产技术
技能训练1 油菜类型识别
油菜
油菜:
油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Brassica L. sp)一年生 或越年生草本作物。根据染色体数及其同源性,把与油 菜有密切亲缘关系的种分为两类:基本种有芸薹(北方 小油菜,B.campestris)、甘蓝(B.oleracea L.)和 黑芥(B.nigra);复合种有甘蓝型的欧洲油菜( B.napus)、芥菜型的大叶芥油菜(B.juncea Coss. )和埃塞俄比亚芥(B.carinata)。中国栽培的油菜可 分为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三类。
实践训练 :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和试验地的油菜品种准确识别油 菜的类型。
白菜型油菜
2.芥菜类型 株型较大,分枝性极强,密被或不被 刺毛或蜡粉。基叶披针形,蔓茎叶有明显叶柄。花小, 开花时花瓣两侧分离,角果细短,种子小,具辛辣味。 染色体数 n = 18 。系我国特有的油菜类型。栽培的有 细叶芥油菜和大叶芥油菜两个变种。
芥菜型油菜
3.甘蓝类型 株型中等或高大,枝叶繁茂,主根发 育中等而支细根发达。叶呈蓝绿色似甘蓝,多被蜡粉, 基叶半直立或甸旬,叶柄明显。叶片有明显缺刻。顶端 裂片大,中下部有小裂片几对,蔓茎叶无柄,基部半抱 茎。花瓣大,黄色,开花时重叠。角果较长,与果轴垂 直着生。种子黑色,较大。染色体数 n = 19 。本类型 栽培种原产欧洲。江苏栽培的品种有宁油 7号、秦优7 号、油研8号等。
油菜的类型
凡栽培的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并用来收子油的统 称为油菜。它不单是一个种,而是包括芸薹植物的多个 种。
(一)油可分为白菜类型、芥菜类型和甘 蓝类型三大类型,每个类型中又包括若干个种。
1.白菜类型 一般植株较矮小。叶色深绿至淡绿。茎 茎叶无柄,叶基全抱茎。花瓣圆形,较大,淡黄至深黄 色,开花时花瓣两侧相重叠。角果较肥大,果喙显著。 种子大小不一,无辛辣味。染色体数 n = 10 。我国栽 培的有北方的小油菜和南方油白菜两个种。

.油菜三田报告

.油菜三田报告

油菜生产实习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油菜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的观察及其三类型的识别。

2.掌握油菜动态生长发育。

3.学习油菜生物学形态特征及专业术语。

4.掌握油菜产量形成过程、理论产量及田间实收产量的估测方法和考种方法。

二.油菜的分类及形态特征我国栽培的油菜可分为三大类型: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

芥菜型芥菜型油菜的特点是基部叶片较小,茎有紫皮,上部枝条纤细,植株高大。

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这是从芥菜演化而来的残留遗迹。

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

白菜型白菜型油菜植株矮小,分枝较小,茎秆纤细,有薄而光滑的椭圆形叶片。

白菜型油菜籽粒变异极大,千粒重2~3克,有些品种可达4~5克,含油量在40%以上。

籽粒大小不一,种皮多为棕红色、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3克,含油率在35~45%之间。

甘蓝型这种油菜株高中等,根系发达,茎叶有明显的缺刻,被覆着厚厚的一层腊粉。

苔茎叶片轮茎着生,这是残留的亲缘甘兰的痕迹。

花朵状如复瓦,植株没有辛辣味。

甘兰型油菜结果多,种子大,含油量高。

一般的千粒重在2.5~3.5克,少数品种在4克以上,含油量在42%,最高的可达45%一47%。

三.田间管理及记载3.1 田间记载2011.9.13 翻土耕地:选择地势平坦、质地肥沃疏松、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田地作苗床,苗床面积与大田比例一般以1∶5~6 为宜,一般苗床面积大,留苗稀,有利于培育壮苗。

苗床整地必须精细,要求做到平、细、实。

苗床的6.2m*2m,沟深20cm 左右。

苗床底肥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整地,施磷肥5斤/亩,复合肥150斤/亩。

2011.9.20 播种[华双五号,中熟品种]称量种子9~10g,即0.6Kg/亩。

将种子与沙子混匀,均匀的播撒在地里,用铁锹拍实,再盖上一层薄薄的稻草,2~3天后将稻草揭开。

冬油菜由于冬前需要一段温暖时期培育壮苗,若播种过早,温度高,易旺长形成高脚苗,不利安全越冬;同时还易感染病虫害。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农学0903 朱晨熹25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原产我国,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

凡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中栽培作为油用的植物,统称为油菜。

其中包括很多种类。

我国栽培的油菜,按其形态和特性可分为三大类型: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

1、芥菜型油菜该类型通称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或大油菜,原产于我国西部和西北部。

植株高大,株型松散,分枝纤细,分枝部位高,分枝多,主根发达。

幼苗基部叶片小而窄狭,披针形,有明显的叶柄,叶面皱缩,且具刺毛和蜡粉,叶缘一般呈琴状,并有明显的锯齿,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这是从芥菜演化而来的残留遗迹。

薹茎叶具短叶柄,叶面稍有皱缩。

花瓣较小,不重叠,四瓣分离,角果细而短,种子有辣味,呈黄、红、褐色或黑色,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

含油量低,一般在30%~35%,高的达60%以上,且油分品质较差,不耐藏,生育期较长,产量低,但抗旱、耐瘠性较强。

代表品种有牛尾梢、涟水小油菜、新油1号等。

在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等地种植较多。

2、白菜型油菜油菜三大类型之一。

学名Brassia campestris L.。

包括原产中国的芸薹和油白菜。

染色体组为aa,n=10。

白菜型油菜是原产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白菜演化来的,植株矮小,分枝较小,茎秆纤细,有薄而光滑的椭圆形叶片。

边缘有明显的琴状缺刻,上有刺毛,覆被一层薄薄的腊粉,又称为小油菜、矮油菜和甜油莱,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

另一种白菜型油菜是从小白菜演化来的,在古籍中称为油青菜。

它的特点是株型高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基叶发达,半直立的。

宽大的叶片呈随圆形成或卵圆形,全缘或波状,无琴状缺刻。

我国各地称为白油菜、油白菜、油菜白等。

白菜型油菜籽粒变异极大,千粒重2~3克,有些品种可达4~5克,含油量在40%以上。

籽粒大小不一,种皮多为棕红色、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3克,含油率在35~45%之间。

油菜的类型与特征特性

油菜的类型与特征特性
作物栽培学各论--油菜
三、我国油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冬油菜种植面积相对较小
据统计我国南方冬闲田约2亿多亩,仅湖 南、江西、广西冬闲田就有8000万亩,而 油菜种植面积仅1亿多亩,导致冬闲田每 年1/3的光、温、水、土资源没有得到利 用。
2、油菜的单位面积产量和产油量较低, 影响综合效益
我国油菜籽平均单产比欧洲平均产量要低20-50%, 表明我国油菜产量还有较大潜力。
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起步较迟,现在已经取得较 好进展。
四、油菜的类型与特征特性
1、油菜的类型(禹三角)
我国油菜三类型的形态
白菜型
甘蓝型 芥菜型
2、油菜的特征
主花序
无柄叶
角果
苔茎段
一次分枝
伸长茎段 缩茎段
二次分枝
短柄叶
长柄叶
油菜中熟品种一般30节左右,其中缩 莖段15节左右,着生长柄叶;伸长茎段7-8 节,着生短辆叶;苔茎段7-8节,着生旡柄 叶。
花芽分化 胚珠分化 授粉受精
(3) 各生育阶段的器官建成特点
器官建成
主茎节数 决定期
有效花芽 有效胚珠 结合子数 粒重油分 决定期 决定期 决定期 决定期
苗前期—主茎节数决定期
第一个 分化的 花芽形 成的角 果
苗后期—有效花芽数决定期
有效花芽 数决定期
蕾苔期—有效胚珠数决定期
时期 花芽分化—花蕾原始体分化 花蕾原始体分化—花蕾形成
花序着生在主茎积分枝顶端。主花序 一旦分化,主茎节数就确定了。
3、油菜的生物学特性
花芽分化
萌出 发苗
苗前期
苗后期 现蕾抽薹 始花盛花
成熟
(1)生长发育时期(长沙,中熟品种)
发芽出苗期

油菜

油菜

肾脏形
甘蓝型
心脏形
白菜型
杈形
芥菜型
油莱各类型子叶的形状
油菜真叶的三类形态
长柄叶
短柄叶
无柄叶
5.花芽分化
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 一般单株分化花芽可达1500个以上。但结角 数不及分化数的一半。 花器退化、脱落、部分成为阴角(mal-pod)。 阴角(mal-pod):
只有角果皮而无种子或只极少的不饱满种子的角果。
2.根颈
★ 概念
? 根与茎联系的通道
★ 根颈的重要性
3.主茎和分枝
3.1 主茎
3. 薹茎段
油菜主茎一般约1~1.5m。 开花前主茎柔嫩多汁,开花 后由下而上逐渐木质化。 以甘蓝型油菜为例, 主茎由下而上可分三段
2. 伸长茎段
1. 缩茎段
3.2 分枝 油菜分枝性强。 主茎腋芽形成一次分枝, 一次分枝上的腋芽形成二次分枝, 二次分枝上的腋芽形成三次分枝, 依次类推。
抗裂角)的油菜品种
◆在“双低+杂优”的基础上,提高含油量和抗性。 ◆食用油菜品质育种的主要目标:
高油份、高油酸、高蛋白含量;低芥酸、低亚麻 酸、低饱和脂肪酸、低硫苷和低纤维含量。
第二节 油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油菜的器官建成
1.根
主根 侧根 细根 胚根 支根 垂直向下生长,纵深30~50cm,至 1m以上 出苗后开始发生,密集在20~30cm土层(耕 作层),水平扩展约45cm
在低芥酸的基础上,降低亚麻酸含量(由10% 降至3%~4%),提高油酸含量(由60%升至75%~80 %)。这种低芥酸、低亚麻酸、高油酸菜油 (HOLL),其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相当。
菜籽油的消化吸收率可高达99%
低硫甙品种的菜饼可饲喂猪、鸡

作物栽培学油菜专题复习资料(word文档良心出品)

作物栽培学油菜专题复习资料(word文档良心出品)

1、发展油菜生产的意?(1)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其种子的含油量约占其种子的35%-50%。

特别是“双低一高(低芥酸和硫甙,高油酸)”菜籽油更是健康油。

(2)能提供多种用途的工业用油:普通采油芥酸含量在45%以上,其可以直接用于加工高温绝缘油和选矿工业的矿物浮选剂等。

其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医药上也有广泛的应用。

(3)能提供优质饲料和植物粗蛋白:油菜籽榨油后的饼粕,含蛋白质40%左右,碳水化合物30%-40%,还有粗脂肪,粗纤维、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是良好的精饲料。

(4)油菜在持续农业种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5)油菜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6)油菜还是一种良好的蜜源作物。

(其花期还是旅游的好风景)2、油菜在持续农业中的重要地位?首先,油菜是世界上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是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全年增产增收的优良作物。

其次,油菜的花期长,20-30d,花器官的数目多,每朵花有4个蜜腺,因而油菜也是重要蜜源作物。

第三,种植油菜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在栽培油菜过程中施入土壤的氮、磷、钾元素都随根、茎、叶、花、果实归还土壤。

因此,种植油菜实质上是取油还肥,并以肥养田。

油菜根系能分泌有机酸,溶解土壤中的磷,增加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有利于后作的增产,所以油菜是耕作制度中的良好茬口。

3、发展我国油菜生产的对策?(1)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油菜综合生产能力。

尽快选育出一批适应性广、抗逆性强。

栽培简单的“双低”油菜。

(2)、加大机械化生产进程,提高油菜生菜效率。

解决我国油菜生产的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的问题。

(3)、提升产业化经营,提高油菜生产效率。

引导带动龙头企业,建立油菜籽加工产业联盟,延长油菜产业链条。

4、油菜栽培利用的特点?(1)、油菜的优质指标非常明确,且标准越来越高。

(2)、油菜优质生产的最大不利环境因素就是外来花粉的污染。

(3)、油菜的营养特性很特殊,N的需求量很大,但对N的利用率低养分还田率高。

油菜植物学形态特征

油菜植物学形态特征

2、根
• 直根系,由主根、侧根、根毛组成。上部 膨大而下部细长,呈圆锥形,垂直向下生 长,入土深达50 cm以上,侧根发达,密集 在表土20~30cm。
3、根颈
• 子叶节以下到第一条侧根发生处的整个幼 茎;
• 随幼苗生长,根茎不断增粗,到开花为止, 是油菜冬季储藏养分的器官;
• 根颈的粗细、长短是衡量油菜苗期生长强 弱的指标之一:壮苗根颈粗短,根系发达, 而弱苗根颈细长,根系发育不良。
• 六盘山以东和延河以南,太岳山以东为冬 油菜区;六盘山以西和延河以北,太岳山 以西为春油菜区。
• 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及云贵高原。种 植面积约占全国油菜总面积的90%,总产约 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六个亚区:华北关中亚区,云贵高原亚区, 四川盆地亚区,长江中游亚区,长江下游 亚区和华南沿海亚区。
• 物质分解转运期:终花后油菜角果发育成 熟期间,主茎、分枝、花序轴的贮藏物质 分解转移到角果内,供种子发育需要。
5、分枝
• 由茎杆叶腋间的腋芽发育而成。 • 类型:一次分枝、二次分枝、三次分枝等。 • 分枝株型 ✓ 下生分枝型(株型呈丛生状或筒状) ✓ 匀生分枝型 (株型呈扫帚型) ✓ 中生分枝型(株型呈纺锤型)
花型
白菜型
芥菜型
甘蓝型
甘蓝型
白菜型
芥菜型
8、种子
• 油菜的果实是圆筒形的长角果,由果柄、果身和 果喙组成。
• 果身包括两片壳状果瓣和假隔膜,种子着生于假 隔膜两侧的胎座上。当油菜开花受精后,花柱成 果喙,子房形成果身,花柄发育成果柄。
• 角果果壳由4心皮组成。
• 一个角果最终发育形成10~30粒左右的种 子。种子一般呈球型或近球型,长度2mm 左右。千粒重为2~4g。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农学0903 朱晨熹25油菜,乂叫油白菜,苦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原产我国,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届十字花科白菜变种。

凡是十字花科芸苔届中栽培作为油用的植物,统称为油菜。

其中包括很多种类。

我国栽培的油菜,按其形态和特性可分为三大类型: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

1、芥菜型油菜该类型通称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或大油菜,原产丁我国西部和西北部。

植株高大,株型松散,分枝纤细,分枝部位高,分枝多,主根发达。

幼苗基部叶片小而窄狭,披针形,有明显的叶柄,叶面皱缩,且具刺毛和蜡粉,叶缘一般呈琴状,并有明显的锯齿,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这是从芥菜演化而来的残留遗迹。

羞茎叶具短叶柄,叶面稍有皱缩。

花瓣较小,不重叠,四瓣分离,角果细而短,种子有辣味,呈黄、红、褐色或黑色,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

含油量低,一般在30%〜 35%,高的达60%以上,且油分品质较差,不耐藏,生育期较长,产量低,但抗旱、耐瘠性较强。

代表品种有牛尾梢、涟水小油菜、新油1号等。

在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等地种植较多。

2、白菜型油菜油菜三大类型之一。

学名Brassia campestris L. 。

包括原产中国的芸堂和油白菜。

染色体组为aa,n=10。

白菜型油菜是原产丁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白菜演化来的,植株矮小,分枝较小,茎秆纤细,有薄而光滑的椭圆形叶片。

边缘有明显的琴状缺刻,上有刺毛,覆被一层薄薄的腊粉,乂称为小油菜、矮油菜和甜油莱,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

另一种白菜型油菜是从小白菜演化来的,在古籍中称为油宵菜。

它的特点是株型高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基叶发达,半直立的。

宽大的叶片呈随圆形成或卵圆形,全缘或波状,无琴状缺刻。

我国各地称为白油菜、油白菜、油菜白等。

白菜型油菜籽粒变异极大,千粒重2〜3克,有些品种可达4〜5克,含油量在40% 以上。

籽粒大小不一,种皮多为棕红色、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3克,含油率在35〜45%之间。

第二节 油菜春季观察

第二节 油菜春季观察

• (6)种子 种子由子房内受精的胚珠发育而 成。每个角果胚珠数约20-40粒,胚珠一旦 受精,即发育为种子。成熟的种子形状一 般为圆形,表面光滑。种皮颜色有暗褐、 红褐和黄色三种。每粒种子有种皮和胚 (子叶、胚茎、胚芽、胚根)两部分组成。 种子大小常以千粒重表示,一般分为五种: 极小粒(千粒重1-2克);小粒(千粒重2-3 克);中粒(千粒重3-4克);大粒(千粒 重4-5克);极大粒(千粒重5克以上)。
六、具体讲授的参考内容: 具体讲授的参考内容
油菜三大类型生长、发育、 油菜三大类型生长、发育、结荚习 性及杂交技术实践
实际意义
• 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产量占全国油料作物 总产量的30%以上,油菜产品在食用、工业和农 业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油菜 最早和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油菜营养价值 高,经济用途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对实现 小康富裕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认识油菜 的三大类型形态特征,遗传特性,是掌握油菜生 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也是提高育种、栽培水平的 必备前提条件。通过实践教学,使同学们熟悉油 菜各器官及形态特征,学会考查油菜的经济形状, 明确其发育进程及栽培要点,能识别不同的类型。
技能内容
1.观察比较三大类型油菜越冬抗逆行特征; 2.种植观察圃并定期观察各类型的根、茎、分枝、叶、 花序、花、角果类型,比较子叶、根系的形态,注 意不同类型品种幼苗期、中后期、开花期、收获期 的植株特性,明确根、茎、叶、花、角果、种子的 形态区别; 3.开花习性的观察 重点观察不同类型花芽分化、分 枝出现及开花特性,开花的早晚,连续开花性等; 4.结角习性的观察 在田间选择同等大小的单株若干, 插牌定点。定期观察。 5.用解剖针和双目扩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根及根茎部菌 核菌发生情况和特征; 6.综合观察评定供试品种的优缺点,掌握播种、育苗、 移栽、杂交、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油菜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观察及三种类型识别

油菜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观察及三种类型识别

基生叶
茎生叶及花
油菜三种类型的主要特征
类 型
株型

主根不 发达, 支细根 及发达 主根发 达,入 土较深, 支根较 少
主茎及分枝
叶形及叶色

果实
较矮 白 小, 菜 株高 型 1m左 右 较高 芥 大, 菜 1.5型 2m
花较大, 基生叶薄且宽大, 主茎生长弱, 花瓣圆形, 叶片全缘或波浪 形, 角果大,种子 分枝性强, 开花时花 中等。 具叶柄;茎生叶无 部位低 瓣两侧重 叶柄,叶基全 抱茎。 叠。 主茎生长强, 分枝部位高, 分支与主茎 角度小,分 枝数少而细 主茎生长较 强,分枝部 位和数量介 于前两者之 间 叶薄、多有刺毛; 基生叶琴形,缺刻 深,具长柄;茎生 叶具短柄,不抱茎, 呈披针形。 果实瘦小、细 花较小、 短,果柄与果 花瓣较长, 轴夹角小,种 开花时完 子小,每果内 全分离 种子数目较多。 花大,花 瓣圆形, 开花时两 侧重叠。 角果上有蜡粉, 果柄与果轴夹 角呈直角,种 子大。
主根和 甘 中等, 支细根 蓝 1都较发 型 1.5m 达
叶片厚蓝绿色,被 有蜡粉。基生叶大, 有明显缺刻,有长 柄;茎生叶无柄, 叶基半抱茎,呈戟 形。
类型 主要栽培种 起源地 染色体数 茎下叶 茎
白菜型 南方矮油菜、北方小油菜 长江流域和西北部及中亚 n=10 主根略膨大,肉质,侧、支根 较多,根群发达 淡绿或绿色 有或无茸毛 全缘或浅锯齿 半圆形、倒卵圆、心脏形 无柄,叶基全抱茎 无柄,叶翅或叶身两侧延伸 短叶柄,部分抱茎着生 中等高大,茎秆粗壮,分枝性 强 淡黄至深黄,花瓣圆形。开花 时相邻花瓣重迭,展开略 呈圆形,花较大 角果扁圆较肥大,籽粒小大不 一,有黄、黄褐,有浅网 早熟需肥少,抗病力弱,产量 较低,潜力中等。要求土 层深厚、肥沃、平丘区种 植 2.5~4.5 35~40%

油菜栽培技术

油菜栽培技术

油菜栽培技术一、油菜的植物学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油菜原产于中国,别名青菜等。

油菜喜冷凉气候,比大白菜耐低温和高温。

它以叶片作为食用器官,炒、烧、做汤风味清新,播后40-80天即可采收,再加上其耐寒性强,产量较高,是日光温室主栽作物前后茬、间作套种和隙地插空生产的主要速生叶菜之一。

(一)形态特征1.根油菜属于浅根系,徐根发达,分布在耕作层,再生力强,适于育苗移植。

直根入土15-20厘米。

2.茎营养生长期为短缩茎,直径为1.3厘米,遇到高温或过度密植也会伸长。

花芽分化以后,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抽薹开花,品质明显下降。

幼嫩的茎也可实用。

3.莲座叶,着生在短缩茎上,为主要食用部分,又是同化器官。

叶长15-30厘米,叶的形态特征依品种和环境条件有不同,有圆形、匙形、椭圆形等。

叶色有浅绿、深绿、叶片多光滑,少数具有茸毛,有皱缩。

叶柄肥厚、直立,叶柄有白、绿白、浅绿和绿色。

单株叶数一般在10片以上,多的达30片左右。

(二)生长发育周期油菜的世代生长过程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

这里主要介绍营养生长期。

营养生长期依器官发育过程,又可分为若干时期,分述如下:1.发芽期从种子吸水开始萌动,胚生长出幼芽的过程为发芽期。

胚有胚芽、子叶、胚轴、胚根,子叶的基部有叶原基,分生出真叶。

种子吸水膨胀后,在适宜的温度下,16-18小时,胚珠从珠孔伸出,24小时以后种子开裂,子叶和胚轴露出;经35-38小时,2片子叶露出地面,70小时以后子叶全部展开,同时真叶显露,发芽期结束。

2.幼苗期从真叶显露到形成第一个叶序为幼苗期。

幼苗期叶片进行同化作用,为莲座期叶片打基础。

只有生长良好的幼苗,叶原基分化好,才能大量生长莲座叶。

3.莲座期在幼苗生长点分化的叶原基上,植株体再展出1-2片叶序,是个体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

植株叶数25-30片,构成产量的是第二至第三叶环上的叶片。

二、油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一)温度油菜属于半耐寒性蔬菜,喜温和凉爽的气候条件。

油菜史话-专业文档!

油菜史话-专业文档!

油菜史话油菜是人类栽培的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为十字花科(Crucifere)芸苔属(Brassica spp.)的若干种组成。

因其籽实可以榨油,故有油菜之名。

它和大豆、向日葵、花生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油料作物。

油菜的起源地我国是油菜起源地之一。

考古学家在陕西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里,发掘出在陶罐中的已经炭化的大量的菜籽,其中就有油菜的原始类型一白菜籽和芥菜籽,碳14测定距今近7000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农作物中,有保存完好的芥菜籽,种皮黑褐色,圆球形,直径多在1.5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种脐、种蒂和网纹,它和现今栽培的油菜籽完全相同。

反映公元前3000年夏代历书《夏小正》,有“正月采芸,二月荣芸”的记述。

意思是说春分前后开始采摘采苔,农历二月油菜就开花了。

芸,即为后人的栽培的油菜。

公元前3世纪《吕氏春秋》中谈到当时油菜种植的地区:“菜之美者,阳华之芸”;高诱注:“阳华,山名,在吴、越之间。

芸,芳菜也。

”表明我国农民种植油菜已有悠久的历史。

古代种植的油菜最初主要供作为蔬菜,称为芸苔菜。

据2世纪服虔著(通俗文》记述:“芸苔谓之胡菜。

传说塞外有云台戎,始种此菜,故名。

”公元6世纪贾思勰著(齐民要求}中,始有关于芥菜型油菜的记述:“种芥子及蜀芥、芸苔取子者,皆二、三月好雨泽时种,旱者畦种水浇,五月熟而收子。

”古籍中记载油菜的别名不下20多种。

(名医别录}中,谈到芥菜型油菜已有“青芥、紫芥、白芥、南芥、旋芥、花芥、石芥”7个品种,并说“食有辛辣味”是芥菜型油莱的重要特征。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指出古代栽培的芥菜和芸苔“乃今油菜也”,它的分布地区在“羌、陇、氐、胡,其地苦寒,冬月多种此菜,能历霜雪”.他还绘画了供作菜用的芸苔菜和芥菜的图形。

推断我国的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可能也是油菜的起源地之一。

劳动人民在长期种植和食用过程中,发现油菜籽位中含有较多的油分,逐渐将油菜从菜用转为蔬、油兼用。

¨世纪苏颂著<图经本草)才正式称它为油菜,并列入油料作物。

[作物栽培学课件]-6 油菜

[作物栽培学课件]-6 油菜

四、油菜的类型和品种
油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或 越年植物。
按植物学特征、遗传亲缘关 系和农艺性状分为白菜型、芥菜型 和甘蓝型三大类(图)。
油菜的三大类型
甘蓝型
白菜型
芥菜型
俗称小油菜。染色体20(aa)。 植株矮小,叶色深绿色至淡绿,上部
薹茎叶无柄,叶基部全抱茎。典型异
花授粉作物。角果肥大,种子千粒重 2~3g左右,种子含油量35%~45%。 生育期较短,约150~200d。易感染 病毒病和霜霉病,产量较低,适宜在 季节短、低肥水平下栽培 。
油菜
• 概述 • 油菜的生育进程 • 油菜的产量与品质的形成 • 油菜的栽培技术
§1 概述
• 油菜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 世界油菜的生产概况 • 我国油菜的产区划分与生产概况 • 油菜的类型和品种
一、油菜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 有利于促进现代工业的发展 • 有利于促进饲料工业的发展 • 有利于促进养蜂业的发展 • 有利于作物合理布局 • 有利于改良土壤
油菜种子的含油率是指单位重量的干种子中,粗脂 肪占种子总量的百分率。种子含油量因油菜类型、 品种不同而差异较大。黄色种皮的种子由于种皮薄, 纤维少,含油率比黑色或其它颜色的种子高。如甘 蓝型黄籽油菜含量最高可达50%以上。
油菜种子大小以千粒重计甘蓝型油菜种子较大, 芥菜型油菜种子较小,白菜型油菜种子大小差 异大。
出苗时,油菜幼茎直立,种皮脱落,子叶平展,子叶色泽 由淡黄转现绿色,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根系吸收能力加强。 这时,油菜体内贮藏的营养物质已经耗尽,完全进入自养 生长。出苗后,便进入苗期生长阶段。
油菜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 1)水分: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油菜种子一般要吸水达到 自身重量的60%以上、种子体积约增大1倍时,才能发芽。 在田间情况下,土壤田间持水量在70%左右时,发芽出苗 最为迅速。如果土壤水分不足(田间持水量低于40%), 或者土壤水分过多(田间持水量大于90%),都会影响发 芽出苗的正常进行。

解剖油菜花作文

解剖油菜花作文

解剖油菜花引言油菜花是一种常见的春季花卉,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它们绚丽的黄色花朵。

然而,除了欣赏油菜花的美丽外,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它们的内部结构和特点呢?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油菜花进行解剖,更深入地了解这种花的组织结构和生物特征。

油菜花的外部特征油菜花属于十字花科油菜属,是一种二年生植物。

它们通常具有以下外部特征:1.花朵形状:油菜花的花朵呈现出十字形的特征,由四片花瓣组成,形状酷似十字架,这也是它们得名的原因之一。

2.花色:油菜花的花瓣呈现出明亮的黄色,给人一种活力和活跃的感觉。

有时也会出现部分白色或紫色斑点。

3.茎和叶:油菜花的茎直立,通常生长高度在0.5米至1.5米之间。

叶子为羽状复叶,呈现出深绿色。

油菜花的内部结构花茎油菜花的花茎由许多不同组织层次构成。

从外部到内部,主要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等。

1.表皮:花茎的表皮主要由表皮细胞和角质层组成,具有保护作用。

表皮细胞通常呈长方形,有一定程度的柔韧性。

2.皮层:花茎的皮层是由多层细胞构成的,它们主要负责储存营养物质和提供支撑。

这些细胞通常比较厚实,富含细胞壁。

3.维管束:花茎的中央部位是维管束,它由输导组织和支持组织构成。

维管束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输送,而支持组织则提供了茎的结构支撑。

花瓣油菜花的花瓣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我们可以将之解剖为下面几个部分:1.花瓣表皮:花瓣表皮主要由一层透明而光滑的表皮细胞组成,使得花瓣具有艳丽的外观。

2.花瓣内部组织:花瓣内部主要由细胞、气孔以及色素细胞组成。

细胞负责储存水分和养分,而色素细胞则决定了花瓣的颜色。

3.花蜜腺:花瓣的基部附近通常有花蜜腺,这是一种分泌花蜜的组织。

花蜜腺吸引着昆虫等花粉传播者,增加了授粉的机会。

花蕊油菜花的花蕊是其生殖器官,包括雄蕊和雌蕊两部分。

1.雄蕊:油菜花的雄蕊通常由数十个花药组成,每个花药内部含有花粉。

花药通常由药隔和集合组成,药隔内部含有花粉囊。

2.雌蕊:油菜花的雌蕊主要由柱头、柱颈和子房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