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第七节超重和失重教案

高三物理-第七节超重和失重教案

高三物理-第七节超重和失重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超重和失重概念以及产生的条件;
2. 掌握计算超重和失重时的基本公式;
3. 了解超重和失重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超重和失重原理的理解;
2. 基本公式的掌握。

【教学难点】
1. 超重和失重的计算;
2. 重力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示范演示,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课
呈现一组重力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自己体验一下变化对身体的影响,引发学生思考。

Step 2 介绍超重和失重概念
通过生动的图片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在不同的重力环境下,身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介绍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Step 3 计算超重和失重
介绍计算超重和失重的基本公式,并且为学生演示几个实例。

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和讨论。

Step 4 超重和失重对人体的影响
通过介绍超重和失重对人体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在太空环境下需要进行的预防措施。

Step 5 总结
总结超重和失重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对人体的影响,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拓展延伸】
把超重和失重概念和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社会实践了解和理解相关知识,如空中飞人、空中跳伞、晕车等相关知识。

《超重与失重》教案教案

《超重与失重》教案教案

《超重与失重》教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知道超重和失重现象产生的条件;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 掌握超重和失重现象产生的条件。

2. 教学难点
-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与超重和失重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教学
- 超重现象: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当物体向上加速运动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大的现象,从而引出超重的概念。

- 失重现象: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当物体向下加速运动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小的现象,从而引出失重的概念。

- 超重和失重产生的条件: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产生的条件。

3. 课堂练习
- 让学生分析一些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如电梯的上升和下降过程。

4. 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5.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查找一些与超重和失重相关的资料,并写一篇小短文。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知道超重和失重现象产生的条件,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教案

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教案

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质量、重量和重力的关系。

2. 掌握测量物体重量的方法。

3. 了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及其与高度、地球半径的关系。

4. 能够理解太空中物体失重的原因。

5. 能够分析地球表面和离地面较远处,物体所处的状态,包括超重和失重。

【教学重点】1. 质量、重量、重力的关系。

2. 重量的测量方法。

3. 失重和超重的概念。

【教学难点】1. 重力加速度与高度、地球半径的关系。

2. 太空中物体失重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寻找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否保持过平衡时,突然发现负担加重或减轻?这是什么原因?二、讲解(20分钟)1. 质量、重量和重力的关系(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质量、重量和重力的概念。

讲解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即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重量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所产生的力的大小,重力是物体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 重量的测量方法(5分钟)讲解重量的测量方法。

重量是重力大小的数值,用弹簧秤或天平可以测量。

3. 失重和超重的概念(10分钟)讲解失重和超重的概念。

失重是指物体在无重力环境下,不再受到地球引力影响,而超重则是指物体所受的惯性力大于地球引力。

4. 重力加速度与高度、地球半径的关系(5分钟)引导学生想一想: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m/s²,那么在离地面较远处,比如月球,重力加速度会如何变化?再引导学生发现:从地球表面开始往上升,重力加速度会逐渐减小。

这表明地球引力与高度有关,距地球半径越远,受到的引力越小。

三、案例解析(15分钟)1. 在飞机上,为什么感觉到失重?引导学生分析:因为在高空中,向上的惯性力越大,超过了向下的地球引力,所以感觉到失重。

2. 在匀速转弯的车上,为什么感觉到超重?引导学生分析:车以一定的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时候物体所受的惯性力大于重力,所以感觉到超重。

3. 在太空中,为什么物体都是失重的?引导学生分析:在地球轨道上绕行的航天器以及在太阳系外的宇宙飞行器,由于距离地球足够远,而地球引力并不能对其产生影响,所以物体在空间是失重状态。

第一册(必修)3.7超重和失重教案

第一册(必修)3.7超重和失重教案

第一册(必修)3.7超重和失重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必修) 3.7 超重和失重教案
超重和失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3.培养学生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超重和失重在本质上并不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发生了变化,而是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拉力的变化,这一点学生理解起来往往困难较大。

让学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本质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后面理解航天器中失重现象的基础。

2.超重和失重中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和拉力的计算,是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一个方面,也应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

三、教具
演示教具:超重和失重演示装置、弹簧秤、重物、细线、下面扎孔的可乐瓶、录像资料。

学生用具:弹簧秤、钩码、打点计时器用重锤、绣花线。

四、主要教学过程
文件大小:37K文件格式: doc 下载地址: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教案(必修1)(推荐5篇)

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教案(必修1)(推荐5篇)

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教案(必修1)(推荐5篇)第一篇: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教案(必修1)超重与失重【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现象,并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现象。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3)学习阅读材料开阔眼界。

【教学过程】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应用,并总结了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方法,F=ma,在确定了研究对象之后要做两个分析:受力分析,运动状态的分析。

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今天我们用以上方法分析一些简单的现象。

投影体重计它是用来测体重的,当人站在体重计上不动时,指针就会摆到某一位置,指针所指的示数就是你的体重。

你注意观察过吗?人在体重计上突然下蹲的一瞬间,指针如何摆呢?有同学说指针所指示数要变小,是不是体重变轻了呢?有同学说指针所指示数变大,是不是体重变重了呢?(回答不是)。

指针的摆动又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第7节,超重与失重。

学习这节内容的方法是,同学们阅读:“超生和失重“的教材在阅读的基础上,议论回答本节课提出的三个问题,从而完成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新课投影1、体重计指针所指的示数是哪个力?它和重力的大小有何关系?2、什么叫超重、失重、完全失重?3、物体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时受的重力有何变化?(在议论的基础上,找同学回答)。

教师: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回答第一个问题。

学生:体重计指针所指示数是人对体重计的压力F’。

教师:为什么人在体重计上静止时指针所指示数是人的体重?学生:人对体重计的压力F’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F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

人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G,则F’=F =G。

教师:人受到的支持力F和重力G是否总是大小相等的?学生:不是总相等。

它和人的运动状态有关。

教师:为研究方便,我们把人和体重计设在升降机里,则人随升降机的运动状态可能是A=0的运动即静止或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可能是A向上的运动即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可能是A向下运动,即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

6 超重和失重-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 第一册(2019版)教案

6 超重和失重-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 第一册(2019版)教案

6 超重和失重-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超重和失重现象;2.掌握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公式;3.能够通过公式计算物体在不同场合下的超重和失重力大小。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对超重和失重现象进行理解;2.给学生讲解超重和失重的公式以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计算超重和失重力的具体数值。

教学方法1.案例引入法通过讲述真实案例,来引导学生对超重和失重这两种现象进行理解和认知;2.PPT课件讲解通过PPT课件讲解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公式、应用以及计算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3.分组讨论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超重和失重本质的理解以及具体数值计算。

教学流程1.引入环节(5分钟)引导学生对超重和失重两种现象进行初步认知,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对两种现象进行初步理解。

2.讲解超重与失重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简要讲解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超重与失重两种现象。

3.公式推演(15分钟)教师为学生讲解超重和失重公式的推导过程,包括公式中各个参数以及其意义的说明。

4.课堂演示(10分钟)通过在课堂上演示超重和失重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5.计算实践(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公式来计算超重和失重力的具体数值。

6.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提醒和回顾本次学习所要掌握的知识点。

教学评估1.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提问学生,引导他们对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认识;2.在计算部分,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实时帮助,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公式计算;3.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演示,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巩固他们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教学中,需要更多地细化超重和失重两种现象的表述。

在计算部分,教师应当更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引导他们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物理教案高中超重失重

物理教案高中超重失重

物理教案高中超重失重教学目标:1. 了解重力的概念及其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2. 掌握超重和失重的概念;3. 理解超重和失重的原因及影响;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重力的作用和影响;2. 超重和失重的区别;3. 超重和失重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难点:1. 能够正确区分超重和失重的概念;2. 能够深入理解超重和失重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吊钩、各种不同质量的物体;2. 准备实验视频、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太空中宇航员为什么会出现失重现象。

二、概念认知(10分钟)1. 讲解重力的概念和作用;2. 定义超重和失重的概念;3. 讨论超重和失重的区别。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物体在地面上的重力;2. 将物体悬挂在空中,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分析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从中找到超重和失重的规律;2. 讨论超重和失重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五、知识拓展(10分钟)1. 讨论宇航员在太空中为什么会出现失重现象;2. 探讨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对物体的影响。

六、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留下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

教学方式:1. 教师主导教学、学生参与讨论;2. 实验探究结合理论分析。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2. 学生能够正确分析超重和失重的原因及影响;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6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高一物理

46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高一物理

第6节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1)人站在体重计上向下蹲的过程中,你认为人经历了几个过程或状态?(2)人站在体重计上向下蹲的过程中,为什么体重计的示数会变化呢?(二)静止体重计上的超重和失重1.人向下加速下蹲过程:(1)人加速下蹲过程中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请做出受力分析?(2)请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比较所受力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作失重现象。

思考: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发生改变了吗?2.人向下减速下蹲过程:(1)人减速下蹲过程中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请做出受力分析?(2)请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比较所受力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作超重现象。

思考: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发生改变了吗?思考与讨论: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完成下蹲和站起动作,请你分析力传感器上的人“下蹲”和“站起”两个过程中超重和失重的情况。

【观察与实验】思考与讨论:人的运动状态对体重计上显示出的结果是有影响的。

那么,如果站在体重计上的人既不蹲下,也不站起,体重计上的示数就不会变吗?(三)电梯里的超重和失重情景一:质量为m的人随升降机一起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1)人对升降机的压力为多大?(2)人是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情景二:质量为m的人随升降机一起以加速度a匀减速上升,(1)人对升降机的压力为多大?(2)人是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情景三:质量为m的人随升降机一起以加速度a 匀减速下降,(1)人对升降机的压力为多大?(2)人是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情景四:质量为m的人随升降机一起以加速度a 匀加速下降,(1)人对升降机的压力为多大?(2)人是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观察与实验】小结:类型v方向a方向现象加速上升向上向上超重减速上升向上向下失重加速下降向下向下失重减速下降向下向上超重(1)当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发生超重现象,(2)当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发生失重现象。

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教案

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教案

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2. 掌握超重和失重的几种情况和原因;3. 理解超重和失重对物体的影响。

教学重点:1. 超重和失重的定义;2. 超重和失重的不同情况;3. 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教学难点:1. 理解超重和失重的物理原理;2. 区分超重和失重的不同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物体放在地球上会有什么现象?如果放在太空中会有什么现象?二、讲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10分钟)1. 超重的定义:物体受到的重力大于重力加速度;2. 失重的定义:物体受到的重力小于重力加速度。

三、探究超重和失重的情况和原因(15分钟)1. 地面受力情况:已知地球重力加速度为9.8m/s²,某物体在地球上受力为10N,求超重或失重情况;2. 空间受力情况:已知宇宙中重力加速度为0,某物体在太空中受力为5N,求超重或失重情况;3. 探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四、讨论超重和失重对物体的影响(10分钟)1. 超重对人体有什么影响?2. 失重对空间飞行员有什么影响?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超重和失重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和意义?教学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讨论来检查学生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程度,并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拓展延伸:1. 给学生留作业,让他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超重和失重的知识;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环境下物体的超重和失重情况;3. 探究宇宙飞船中航天员的超重和失重问题。

超重和失重【6篇】

超重和失重【6篇】

超重和失重【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超重和失重【6篇】超重和失重篇一一、知识目标:1、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的教案

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的教案

高中物理超重和失重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2. 理解超重和失重的产生原因
3. 掌握超重和失重的应用场景
教学重点:
1. 超重和失重的定义
2. 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3. 超重和失重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超重和失重的区分
2. 超重和失重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器材、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自身体验过的超重和失重的场景,并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二、讲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15分钟)
1. 介绍超重和失重的定义和区别
2. 探讨超重和失重的产生原因,包括重力和加速度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应用场景,如电梯上升和坠落、航天器在太空中
等案例。

四、实验演示(15分钟)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实践超重和失重的现象,深化他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五、课堂讨论(10分钟)
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进一步加深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其应用。

同时,通过互动讨论和课堂总结,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更多有关超重和失重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

新教材 高中物理 必修一4.6 超重和失重 教案

新教材 高中物理 必修一4.6 超重和失重  教案

4.6 超重和失重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建构超重和失重的物理观念,了解超重和失重的原因,超重和失重与运动方向、加速度方向关系。

科学思维:学会对实际情景“建模”,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科学探究:经历探究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原因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进一步学会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感受物理与生活、社会与科学技术的相关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1)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其本质。

(2)判断超重和失重现像。

难点:超重和失重的本质。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视频: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六楼。

仔细观察:(1)电梯刚启动加速上升时,台秤和弹簧秤的示数变化情况。

(2)电梯快到六楼减速上升时台秤和弹簧秤的示数变化情况。

台秤和弹簧秤的示数为什么会变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超重和失重的知识。

【新知探究】一、重力的测量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G=mg(实重)。

2.重力的称量(1)视重:测量仪器显示的读数,是指物体对台秤的压力或对弹簧秤的拉力。

(2)测量重力常用的两种方法方法一,用天平测质量,利用G=mg算重力。

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g可测量得到。

方法二: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测量重力。

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物体受到的重力G=台秤对物体的支持力F;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对台秤的压力F/和台秤对物体的支持力F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因此物体的重力G=物体对台秤的压力F/(数值上)。

二、超重和失重什么是超重呢?是下列这两种情况吗?1.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视重>实重)。

如升降机内物体随升降机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时,加速度方向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N-mg=maF N=m(g+a)>mg此时,体重计的示数大于人受到的重力,所以属于超重现象。

α向上,视重>重力,超重现象2.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视重<实重)。

超重与失重教案

超重与失重教案

超重与失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区别;2.掌握超重和失重对人体的影响;3.了解超重和失重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区别;2.超重和失重对人体的影响;3.超重和失重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掌握超重和失重对人体的影响;2.了解超重和失重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区别;2.掌握超重和失重对人体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法;3.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1. 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区别超重是指物体在受到重力作用时,所受到的重力超过了物体的重量,导致物体的重量增加。

而失重则是指物体在受到重力作用时,所受到的重力小于物体的重量,导致物体的重量减少。

2. 超重和失重对人体的影响超重和失重对人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超重状态下,人体会感到非常沉重,行动不便,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而在失重状态下,人体会感到轻飘飘的,行动不便,甚至会出现晕眩等症状。

3. 超重和失重在航天领域的应用超重和失重在航天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进行航天飞行时,航天员会经历超重和失重状态,这对于航天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同时,超重和失重状态也会对航天器的设计和制造产生影响。

七、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区别;2.学生能够掌握超重和失重对人体的影响;3.学生能够了解超重和失重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讲授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区别,掌握超重和失重对人体的影响,了解超重和失重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也需要更加多样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超重和失重教案设计

超重和失重教案设计

超重和失重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掌握判断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超重和失重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超重和失重的定义2. 判断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的方法3. 超重和失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判断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超重和失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2. 讲解:讲解超重和失重的定义,阐述判断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的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如电梯上升、下降、乘坐过山车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超重和失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6.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超重和失重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超重和失重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超重和失重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作业反馈:分析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超重和失重应用题的解答情况。

七、教学拓展1. 探讨超重和失重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空航天、汽车安全等。

2. 介绍超重和失重现象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如利用失重环境进行实验。

八、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后作业1. 完成一道关于超重和失重的应用题。

2. 搜集生活中超重和失重的实例,进行分析。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内容预告:介绍失重环境下的物理实验。

2. 教学计划调整:根据学生反馈,调整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超重与失重》教案教案

《超重与失重》教案教案

《超重与失重》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超重失重现象的本质,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原因;(2)掌握根据加速度方向,判断物体的超重与失重现象;(3)知道完全失重状态的特征和条件。

(4)能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理解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1) 通过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经历观看实验、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过程,观察并体验超重和失重现象,完成物理知识的构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过程中,领略物理思维方法在探究、分析推理过程中的作用;(2)养成尊重事实,严谨的实验态度。

(3)通过合作实验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养成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和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产生超重和失重的原因,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超重和失重的现象。

【教学资源】若干弹簧测力计和砝码,纸带,;学生学习单、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想】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积极营造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情景。

挖掘“超重和失重”知识载体所蕴藏的物理学思想和方法,为了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设计了四个活动,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在课堂活动上,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感知现象,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探索获得超重和失重的知识。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电梯实验,从表格中分析得出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并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超重和失重现象,以此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2.教学过程实验展示:(1)称重实验:●邀请两名同学上台。

●请其中一名同学站在体重秤上,迅速下蹲、迅速站起。

●另一名同学观察体重秤示数变化。

(2)提纸带实验:纸带下挂一重物,迅速提起,纸带断裂。

提问:什么是超重和失重现象。

超重和失重教案

超重和失重教案

超重和失重教案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理解影响超重和失重的因素,掌握超重和失重时的身体变化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和应对策略。

二、教学重点1.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超重和失重时身体的变化。

3.相关的防护措施和应对策略。

三、教学难点1.如何区分超重和失重。

2.如何根据超重和失重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应对策略。

四、教学内容1. 超重和失重的概念超重是指物体的重量大于其所受到的支持力,失重是指物体所受支持力等于重量,即物体所处的力平衡状态。

2. 影响超重和失重的因素1.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2.物体的质量。

3.物体所处的环境(比如地球、太空等)。

3. 超重和失重时身体的变化在超重环境下,人体会受到更大的压力和重力加速度,导致身体的变化,比如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

在失重环境下,人体会失去对重力的感知,导致身体的变化,比如头晕、反应迟钝等。

4. 相关的防护措施和应对策略1.对于超重环境,可采取增加肌肉力量、改变呼吸方法等防护措施。

2.对于失重环境,可采取加强锻炼、改变饮食等防护措施。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讨论、观察三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接着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超重和失重时身体的变化。

最后通过观察模拟和实际操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的防护措施和应对策略。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清楚地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理解超重和失重时身体的变化,掌握相关的防护措施和应对策略。

教师可通过考试、问答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在实操过程中的表现和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超重和失重教案设计

超重和失重教案设计

超重和失重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理解它们产生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判断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超重和失重的定义2. 超重和失重的产生原因3. 判断超重和失重状态的方法4. 超重和失重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5. 练习题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超重或失重,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超重和失重的定义:讲解物体在受到支持力或拉力大于重力时称为超重,小于重力时称为失重的概念。

3. 分析超重和失重的产生原因:讲解物体加速度向上时为超重,向下时为失重的原理。

4. 讲解判断超重和失重状态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加速度的方向来判断其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5. 举例说明超重和失重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超重和失重的定义、产生原因和判断方法。

2. 实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3. 练习法:布置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超重和失重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评估学生掌握判断超重和失重方法的情况。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考察学生对超重和失重知识的运用。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超重和失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梯上升和下降时的感受,过山车、跳伞等运动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2. 学生展示:每组挑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点评,总结超重和失重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拓展1. 讲解微重力的概念:介绍微重力现象及其在科学研究和航天事业中的应用。

2. 观看微重力实验视频:让学生观看微重力实验的视频,加深对微重力现象的理解。

3. 讨论微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微重力环境下物体的运动规律。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5篇模版)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5篇模版)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5篇模版)第一篇:《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课题】超重与失重【教学时间】45分钟【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材选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七节【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学完力与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之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部分,旨在让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牛顿运动定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

2.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实验活动认识超重与失重的现象,理解超重与失重产生的条件与实质。

3.教材内容安排本节教材利用称体重和乘电梯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出本节课课题,通过对超重与失重概念的理解,学会分析和解释超重与失重现象,然后再进一步了解完全失重的状态。

4.教材特点(1)教材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由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再引导学生带着所学知识进一步了解航天技术。

(2)教材强调通过实验探究,借助已学的牛顿运动规律的知识,分析和解释超重与失重的产生条件。

(3)教材重视实践活动,有力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力与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相关知识,超重与失重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学生的兴趣特点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其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意识与接受能力较强,对于学习内容贴近生活及有动手操作的物理课堂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认知困难学习了重力的概念之后,有的学生可能会望文生义,简单认为超重是重力增加,失重是重力减少,完全失重是重力完全消失,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超重和失重现象时会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影响,不能正确地观察,缜密地推理,由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教材处理】超重与失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比如电梯的升降、过山车等等,教材选取在电梯里称体重的模型来对超重与失重现象进行解释,这种方法难于在课堂上演示,不利于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超重和失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重和失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现象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3:知道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超重和失重的实质
教学难点:
在超重和失重中有关对支持物的压力和对悬挂物拉力的计算。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弹簧秤、钩码、投影仪、投影片、台秤(演示和支持力压力有关的现象)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引入)视频引入;或实验引入(用弹簧测量计和台秤)
(若有视频资料)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发生成功以来,(若无视频资料)有孔的饮料瓶,当饮料瓶自由下落时水不会流出?这现象就属于超重和失重现象,人们经常谈到超重和失重,那么:什么是超重和失重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再做一次演示实验)
静止:弹簧测量计的示数等于钩码的重力大小
当释放右边的重物时:弹簧测量计的示数大于钩码的重力的大小
(教师)如果我们此时仍然看弹簧测量计的示数作为钩码的重力大小,
那么“看起来的重力”(叫视重)就比实际重力大,这种现象在物理中
叫做超重。

一、超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
情况称为超重现象。

(问1)为什么此时的拉力比静止时拉力要大?让我们一起来分析
(教师)如图中,重物在重力和拉力的作用下一起做加速度大小相同的
加速运动,重物向下加速,而弹簧测量计和钩码在拉力和重力作用下一起
向上作加速运动。

(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T—G=ma,所以:T=ma+G,因此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所以弹簧测量计的示数大于重力;再从过程分析看,物体加速向上运动,加速度向上,合力方向向上,拉力大于重力。

而物体重力未发生任何变化。

(问2)起重机在吊起重物时,有经验的司机都不让物体的加速度过大是什么原因?
(过)超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当站在电梯向上启动时,我们有种头晕的感觉,而此时放一台秤在你的脚下时,台秤的示数会比你的体重大,这种现象也是超重现象。

能说明这个问题吗?
(分析)对电梯上的人受力分析,N—G=ma ,所以N=G+ma ,因此支持力比物体的重力大,所以台秤的示数比我们平时的体重大(注意:物体的重力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也是超重现象);从运动状态分析,物体的加速度仍然向上。

我们可以用小台秤演示一下
(演示实验)台秤上匀速和加速测量物体的重力的比较
归纳:物体都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它们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大于自身的重力,物理中把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

注意:发生超重现象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可能的运动状态(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
练习:
a:用投影品出示例题1:
升降机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站在升降机里的人的质量是50kg,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多大?如果人站在升降机里的测力计上,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大?
b:分析题意:
1)人和升降机以共同的加速度上升,因而人的加速度是已知的,为了能够用牛顿第二定律,应该把人作为研究对象。

2)对人进行受力分析:
人在升降机中受到两个力:重力G和地板的支持里F,升降机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据牛顿第三定律,只要求出前者就可以知道后者。

3)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F

,a均取正值,G取负值,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

-G=ma
则:F

=G+ma
代入数值得F
支=515N,所以,F

=F

=515N。

c:问:如果升降机是静止的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又是多大?
F
压=F

=mg=500N
d:比较前边两种情况下人对地板的压力大小,得到人对地板的压力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e:总结:升降机加速上升的时候,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比人实际受到的重力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超重。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超重现象呢?
(3)用投影片出示练习题:
一个质量是40kg的物体,随升降机一起以2m/s2的加速度竖直减速下降,求物体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大小,是大于重力还是小于重力?
学生自己分析得到:此时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F=480N,大于人的重力400N,即也产生了超重现象。

(过)用类比法得到失重现象
二、失重现象
1、定义: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它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重的现象叫失重现象(包括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

2、理解:
a、产生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b、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且a=g时,产生完全失重现象;
(问3)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失重情况
(学生)电梯刚下降时;电梯上升要道目的地时(即上升减速时)
4、巩固训练:
例1:关于电梯的几种运动中,支持力的变化情况如何?
(1)电梯整个上升过程中加速上升(超重)匀速减速上升(失重)(2)电梯在整个下行过程中加速下降(失重)匀速减速下降(超重)思考:一个在地面上能举起100千克质量的运动员在一个加速向上运动(a=0.5g)的电梯上能举起多大的质量的杠铃?若匀加速下降的电梯中呢?
例2:一台升降机的地板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它跟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可以认为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一根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水平放置,左端跟物体相连,右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开始时弹簧的伸长为x,弹簧对物体有水平向右的拉力,求:升降机怎样运动时,物体才能被弹簧拉动。

关键:物体对升降机的压力减小时,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减小时物体才能被拉动;所以当物体做向下的加速或向上的减速运动时,才能被弹簧拉动。

具体数据:kx=µN时物体开始被拉动,对物体受力分析,G—N=ma,
a=(G—N)/m=(mg-kx/µ)/m=g—kx/µm
所以:a>g—kx/µm
5:解答本课上的思考与讨论:
三、小结:
1:叫超重;叫失重;叫完全失重。

2、产生超重、失重及产生完全失重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3、产生超重和失重时,重力、压力、拉力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强调在超重和失重现象中重力始终不变
四、作业:
课本练习六
五、板书设计:
⎪⎪⎪⎪⎪⎩⎪⎪⎪⎪⎪⎨⎧⎩⎨⎧⎪⎩⎪⎨⎧=⎩⎨⎧与钟离的大小关系改变或)只是()重力不变(实质时,产生完全失重。

度,且)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产生失重;)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
(度时,产生超重;)当物体有向上的加速(产生条件失重
超重超重和失重超重和失重压拉F F g a 213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