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和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与环境
考点归纳
一.人口的增长与问题
1.世界人口发展的概况:
<1>自人类出现的最初二、三百万年间,人口增长非常缓慢。
<2>18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3>二战以后,人口迅猛增长,出现了"人口爆炸"。
<4>70年代以来,由于许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下降的趋势。
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①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拉美的国家为代表,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等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②欧洲,北美洲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3.我国的人口增长:我国历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既使很小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会有很大的人口数量的增加。
1997年我国人口约有12.6亿人。
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2%左右;自70年代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每年净增加人口仍有1400万人之多。
4.人口增加引起的社会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发展要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由于人口过快增长,自然资源大量浪费,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平衡,
<1>从大洲看:亚洲人口最多,占一半以上,亚洲连同非洲和拉丁美洲,则占世界人口的70%以上。
<2>从地区看: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亚、南亚、西欧和美国东北部队;世界上人烟稀少的地区是北美和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来和巴基斯坦。
2.我国的人口分布: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别大,人口的地区分布也不平衡。
以黑龙江黑河与云南腾冲连线作为我国东西部分的分界线,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特别是沿海地区更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西部地区虽地域广阔(占我国面积55%)但人口稀少(占全国人口的4%)。
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人们总选择具有优越自然条件的地区进行生产活动。
<2>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对人口分面有着决定性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趋势也不同,在同一社会形态下,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各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差别,人口分布也不同。
三.人口的迁移
2.国内人口迁移:
<1>城市化使人口流向城市;
<2>开发国土使人口移往新开发区
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及城市化问题
1.城市形成和发展;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商业、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以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
这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城市人口所占的比例小,人口增长缓慢。
城市数量少,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大批破产农民拥进城市,使城市人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特别是二次大战以来,世界城市规模以空前速度扩展,显著的特征:一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二是大城市不断涌现,有些国家的城市互相连接,成为规模巨大的城市群和城市带。
2.城市化及其进程:
<1>特点: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2>制约因素:城市化过程是客观的历史过程,也是生产发展的过程,它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城市环境特点: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
在城市中,由于人类活动强烈地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条件,破坏了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某些环节,将产生不利于人类生存的诸多问题。
<2>产生的问题: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工业大量集中,对城市环境造成不良后果:
①环境的严重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③绿化面积小。
4.制定城市规划,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1>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
五.我国城市的发展:
1.特点:
<1>城市化的进展是一个有计划逐步发展的过程,
<2>大中城市增长快,小城市发展缓慢;
<3>城镇人口的地区分布有了一些合理的改变,但仍不平衡
2.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乡镇。
六.人类和环境
1.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
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
这里所讲的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人类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
2.人类生活、生产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人类:
①给人类社会供应物质和能量;
②给人类栖息和繁衍提供含有媒质(空气,水等)的一定空间;
③容纳,清除和改变人类新陈代谢和活动所排泄的废弃物;
④把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反馈作用)。
<2>人类对环境:
①通过使用工具进行开发性生产劳动作用于环境;
②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能量;
③通过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活动,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
3.环境问题的产生: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周围环境,周围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有时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甚至影响人类自下而上的种种问题,这就叫做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有一部分是自然原因形成的,包括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海啸、台风、水旱灾害等;或者自然界本来就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如因缺碘而出现的大脖子病等。
及自然界中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需要的化学元素,如因氟含量过多引起的氟骨病等。
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更多的是关注由于人为原因而引起的:
<1>滥采滥用自然资源,如滥伐森林、滥捕滥杀野生动物,造成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失调;滥垦草原,造成土地沙漠化,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并引起地面下沉,滥采滥用矿产资源,使有害人体的元素和放射性元素任其散落地表各地,污染环境。
<2>任意排放有害物质,使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污染和毒化环境,危害人类健康。
<3>城市人口不断膨胀,产生垃圾、污水、噪声、汽车废气、交通拥塞等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
<4>某些大型工程建设不当、如修建水库大坝来注意生态平衡问题,引起土壤盐碱化,某些鱼类绝迹等。
4.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搞好国土整治工作
<3>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复习指导]
一.影响人口增加的因素
人口增长是在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共同作用下进行的,特别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人具有两重性,即,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
作为自然的人,其发展同动物一样受自然环境影响,服从生物学规律,这是因为:
<1>新陈代谢是人类生命的基础,而新陈代谢必须消耗物质和能源。
<2>人的生命过程在时间上是有限的,按照自然法则,人总要衰老以至死亡;
<3>维持人类自下而上的物质资料的生产,离不开自然提供的基础,如土地、阳光、水源等,作为社会的人,它的发展又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的制约,这是因为:
<1>社会产品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产物,但是,劳动者能否与生产资料结合,它们以何种形式结合,这是由生产方式的特点,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2>人类自下而上是以生活资料消费为前提条件的,能够养育多少人口的生活资料的总量,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3>人类繁衍子孙后代,要通过一定的婚姻,家庭形式来实现的,但是婚姻家庭状况和结构形式,是由一定的社会制度决定的;
<4>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上层建筑,诸如社会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人口政策以及疾病,战争等都对人口发展过程有重大影响。
二.人口增长的类型
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同一时期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很不平衡,按照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三者组合特点,可把当代世界人口增长分为四种类型:
1."原始型",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的人口增长率。
2."年轻型",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人口增长率。
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此类型。
3."成熟型",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人口增长率。
这是工业化成熟时期社会人口增长的一般模式。
4."衰老型",其特点是死亡率有低水平回升,并且等于或超过了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出现了零增长或负增长。
属此类型的国家有法国、卢森堡、捷克、英国、比利时等。
三.人口年龄金字塔
又称人口百岁图。
表示特定地区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的一种形似金字塔的图形。
图形的横向坐标以纵轴为齐,分别表示不同性别的人数在总人口中的占百分比,纵向坐标则表示各年龄组。
四.城市生态系统
由城市环境,生物和技术经济共同构成的综合体。
城市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独特的人工生态系统,人是该系统的核心和主宰。
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自然界的结构和机能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生了极为深刻的,通常是不可逆转的变化。
如:大城市具有相当复杂的土地利用形式。
各种各样的人工建筑等。
2.城市生态系统缺乏完整的生物成分,植被覆盖率很低,使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变得比较简短,稳定性差。
3.生产者的缺乏使城市不可能脱离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而独立存在。
4.城市是一个高度耗能和需要大量物质输入并有产品输出的开放系统。
推动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依靠外部输入的粮食、蔬菜和其它食品来提供,依靠大量输入的矿物资源和农副产品提供生产原料和动力。
总之,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城市的功能与结构演变趋向多样化和复杂化,只要某一环节发生问题,就会破坏整个城市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五.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协调发展与环境关系的最主要问题
1.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这是因为:
①人类自身的生产不仅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而且受环境承载量的限制。
劳动力过剩或者不足都会影响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人口增长要同经济发展的水平,同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
②当前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量过大,生态系统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
③控制人口增长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保护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2.努力提高人口素质,这是因为:
①解决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主要是靠发展生产力来解决。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类素质的提高,对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保护环境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③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既有政治经济原因和技术原因,也有认识方面的原因。
提高人口素质将有利于消除不利的人为因素。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