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和环境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人口与城市基础知识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人口与城市基础知识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根本因素)3、人口发展模式:4、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①人口增长阶段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增长减缓阶段——过渡模式——过渡型——人口压力大发达国家——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②承受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国家是儿童与老年人比重大的国家。
③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的原因: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6、人口迁移迁出区: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心区。
人口迁移迁入区:发达国家西欧、北美、西亚(中东),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
7、环境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人口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8、合理人口容量——人口适度规模,一般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9、城市化①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②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③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本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④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c.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10、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①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促进力量。
②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有:珠三角模式――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工业化、城市化;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私企业→工业化、城市化;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边贸发展的云南德宏模式;靠资源开发促进城市化发展的东北模式。
11、城市地域结构12、不同等级城市提供不同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
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1第一节人口再生产知识要点: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2、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难点解析: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发达国家:现代型 (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过渡型 (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全世界:过渡型 (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例题分析:中、印、美、日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 )A. 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 美国的人口密度最低C. 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D. 印度老龄人口比重最高解析: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日本是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定高于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人口老龄化是人口逐年减少造成的,发达国家的程度应该高于发展中国家。
选择B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2第二节人口数量与环境知识要点: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移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影响)难点解析二:生育率(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人数的比)和出生率(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的比)的关系生育率高,出生率也高,生育率是衡量出生率的一个基础(生育率和出生率呈正相关)①生育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宗教)起主要影响作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小②死亡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都有很大制约作用难点解析三:其中,环境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是人类对环境先起破坏作用,环境再反过来影响人类的具体表现3、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①过度索取资源,造成资源、环境压力(人口增多,资源需求加大,利用程度扩展)②过度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包括生产排污和生活排污)例题分析:判断对错①人口数量增长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答:错误,造成环境污染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素质,因此人口数量只是原因之一②死亡率高的地方,生育率往往也高答:正确,死亡率高,往往说明生产力水平、文明程度都较低,在此情况下,生育率会偏高。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点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点
以下是 6 条关于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点:
1. 人口分布那可是跟地理环境有好大关系呀!你看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就像那大平原一样,多适合居住和发展呀,所以人口往往就比较密集。
就好比东北平原,那可是有好多人生活在那里呢!
2. 气候对人口的影响可太重要了!温暖湿润的地方多吸引人呀,谁不喜欢舒适的环境呢?像南方的一些城市,气候宜人,不就吸引了大量的人前往吗?难道不是这样吗?
3. 水资源也是关键呀!没水咋生活呢?像那些靠近大江大河的地方,水充足得很,人口也会相对较多。
就像黄河流域,孕育了多少生命和文明呀!这不是很明显的例子嘛!
4. 地形也在左右人口分布呢!山区交通不便,发展就会受限,人也就相对少一些。
可是平原就不一样啦,交通方便,发展机会多,人口自然就多起来啦。
你想想那些大山里和城市的对比,不就清楚了嘛!
5. 经济发展和人口也相互影响呢!经济发达的地区,就像有魔力一样,能吸引好多人去闯荡。
比如那些沿海的大城市,发展机会多,人们都趋之若鹜,这不是能很好地说明问题吗?
6. 环境的好坏对人口也有影响呀!污染严重的地方,人们可能就不太愿意待啦。
相反,环境优美的地方,谁不想去享受享受呢?那些生态好的小镇,不就挺让人向往的嘛!
我的观点结论:人口和地理环境真的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上的人口分布和变化呢!。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地理学科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而人口与城市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所有人的总和。
人口的增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引起的。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情况。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1. 人口变化因素(1)出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人口数量与总人口的比例。
(2)死亡率:指在一定时期内死亡的人口数量与总人口的比例。
(3)自然增长率: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到的差值。
(4)迁移: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迁移。
2. 人口分布特点(1)集聚性:人口在城市、沿海地区等集中分布。
(2)离散性:人口在沙漠、高山等不适宜居住的地区分布较少。
二、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一个具有相对较大的人口聚集、相对密集的居民点,并提供各种服务和设施的地区。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1. 城市职能分类(1)政治中心:作为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中枢。
(2)经济中心:商业、金融、产业等经济活动集中的地区。
(3)文化中心:文化、教育、艺术等活动集中的地区。
2. 城市化的影响(1)经济影响:城市化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和经济发展。
(2)社会影响: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3)环境影响:城市化对环境产生了压力,如空气污染和水资源短缺。
三、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布局、道路交通、建筑设计等进行合理规划,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城市规划的目标(1)合理的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用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交通便利:规划合理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
(3)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 可持续城市发展(1)资源节约利用:开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技术,减少碳排放。
2024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人口与城市1.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 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2. 城市规模和结构的变化- 城市规模的度量和分类- 城市结构的特点和类型- 城市规模和结构变化的原因和影响3. 城市发展与城市问题- 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城市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二、农业与农村1. 农业资源和农业类型- 农业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农业类型的划分和特点- 农业资源和农业类型的关系和影响2. 农业现代化和农业问题-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和特点- 农业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3. 农村发展和农村问题- 农村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农村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三、工业与城市1. 工业发展和工业体系- 工业发展的过程和影响- 工业体系的分类和特点- 工业发展和工业体系的关系和影响2. 工业化的模式和路径-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模式和路径- 工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3. 城市工业化和城市问题- 城市工业化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城市工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城市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四、交通与通信1. 运输方式和运输网络- 运输方式的分类和特点- 运输网络的组成和特点- 运输方式和网络的影响和发展趋势2. 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特点- 信息网络的组成和特点- 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3. 交通运输和通信建设- 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交通运输建设的问题和挑战-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五、资源与环境1. 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 人文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2. 能源资源和水资源- 不同种类的能源资源和特点-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能源和水资源的问题和挑战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原因- 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六、地理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1. 地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地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影响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在决策和规划中的应用3. 地理技术在资源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资源调查和评价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灾害预测和应对中的应用以上是____年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人口与环境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人口与环境一、课标呈现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结合史料,结束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人口分布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举例气候气温温暖的气候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世界上约半数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地带降水降水主要通过影响植被分布间接影响人口分布。
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往往较为集中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由于降水量极少,生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区或人口稀少区地形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水源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土壤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大多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影响人口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分布区农业比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大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从而影响人口分布大型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原本荒无人烟的地区崛起为一座新城市2.人文因素人文因素影响及实例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政治因素战争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如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版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政策鼓励或限制政策能够影响人口的流动和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如二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5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文化因素婚育习俗等影响人口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人口、城市与环境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人口、城市与环境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判断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人口问题城市化与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城市的合理规划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经典易错题会诊命题角度1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判断1.(典型例题9-1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 )A.现代型和过渡型 B.原始型和传统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 D.传统型和过渡型 [考场错解] B[专家把脉] 考生对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分类与特点不清楚,以致判断错误。
解题思路:a区域为高出生率、较高的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应为传统型.b区域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应为过渡型。
[对症下药] D(2)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场错解] D[专家把脉] 个别考生对C区域人口再生产类型判断错误或者不了解现代型影响因素。
解题思路:C 区域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完善等原因。
[对症下药] B2.(典型例题9-2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
据此回答(1)~(2)题。
(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 )A.I期 B.Ⅱ期 C.Ⅲ期 D.Ⅳ期[考场错解] D[专家把脉] Ⅳ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高龄人口比例增加快。
[对症下药] C(2)在I期 ( )A.人口急剧膨胀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增长停滞 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考场错解] A[专家把脉] 在I期人口出生率高,就错认为人口急剧膨胀,实际上人口的增长要看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由此判断可知此阶段人口增长缓慢。
[对症下药] D3.(典型例题9-3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1500字)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活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人文地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下面将对人文地理的一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人口地理1.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状况。
人口分布受到自然条件、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人口分布特点有: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即人口多集中在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即人口向城市聚集;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是人口密集区。
2. 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的变化,在高考中一般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来衡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移民率)/10。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文化传统等。
人口控制是指通过计划生育、改善生活条件等手段限制人口增长,以达到调整人口结构、降低负担的目的。
3. 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永久性移动。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各种原因而暂时性地改变所在地的现象。
常见的人口迁移类型有农村向城市的农民工流动、跨国移民、人口集聚地和人口离散地之间的人口迁移等。
人口迁移和流动对原地和目的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4.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增加。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有生育率下降、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科技进步、社会福利提高等。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健康、养老制度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城市地理1.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指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社会功能复杂的居住地。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体现了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
城市化的原因包括农村人口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村人口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城市对外发展的需求等。
2024年新高考版地理专题七人口与地理环境讲解部分
(3)全国人口普查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 本的科学方法。人口普查有哪些积极意义? 应用点拨 根据第七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资料,考查了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 口普查的积极意义,还可以根据普查的数据资料考查人口迁移、人口容 量和人口迁移与城镇化等相关知识。分析这类问题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出属于人口方面的哪类问题——人口数量变化、人 口迁移等;第二步,运用人口方面相关知识原理进行推理分析判断。
4.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1)可读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可判断人口增长状况 ①典型金字塔结构图
②特殊变化
a.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上图中A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情况: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 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b.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上图中B处)。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
图1
图2
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的判读即可得出 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 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如图1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 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 自然增长率。对于图中Ⅰ、Ⅱ、Ⅲ、Ⅳ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 高低判断,是先作出一条对角线(图2),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箭尾到箭 头表示数据越来越大),由此得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依次是 Ⅱ、Ⅰ、Ⅳ、Ⅲ。读取某点具体的数据时,可过此点作对角线的垂线,交 于两边即可,如图2中Ⅰ处的虚线。(Ⅱ、Ⅰ、Ⅳ、Ⅲ的年平均人口自然 增长率依次大约为0、8‰、16‰、29‰)。
负相关
影响
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 大,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高考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讲解
高考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讲解在高考地理中,环境与人口分布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对地球表面人类活动的理解,还对我们探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具有关键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气候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比如,在热带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虽然有利于植物生长,但由于过于炎热潮湿,疾病容易传播,不利于大规模的人类聚居。
而温带地区,气候相对温和,四季分明,既没有极端的炎热,也没有极度的寒冷,为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提供了较为适宜的条件,因此往往人口密集。
地形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所以往往是人口集中的区域。
例如,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而高山、高原地区,地势崎岖,交通不便,气候条件也相对恶劣,人口分布则较为稀疏。
水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那些靠近大江大河、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能够满足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的需求,所以更容易吸引人口聚居。
像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等,都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人口密集的区域。
土壤条件也会影响人口分布。
肥沃的土壤能够提供丰富的农产品,支持更多人口的生存。
例如,东北的黑土地,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相对较多。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人口分布对环境的反作用。
当人口过度集中在某个地区时,可能会对当地的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比如,过度的开垦土地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大量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可能会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而在人口稀少的地区,虽然对环境的直接压力较小,但可能由于缺乏人力和技术,导致资源开发不足,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能力相对较弱。
在全球范围内,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征。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洲、北美和日本,人口密度相对较高,且城市化水平也很高。
这些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生活条件,吸引了大量人口。
复习高中地理复习之人口与城市
复习高中地理复习之人口与城市在高中地理复习中,人口与城市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涉及到人口数量、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人口与城市的定义、人口数量的统计和变化、人口迁移以及城市化进程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人口与城市的定义人口是指处于某一地区的居民总数,而城市是一个人口规模较大、经济较为发达、社会功能较为复杂的区域。
二、人口数量的统计和变化统计人口数量是了解一个地区人口状况的基础,人口数量的变化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在统计人口数量时,一般采用人口普查或者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统计得到准确的人口数据。
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从自然增长和社会增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自然增长是指人口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而导致的增长,而社会增长则是指人口数量由于迁移导致的增长。
人口数量的变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等。
三、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城市间迁移和农村-城市迁移两类。
城市间迁移主要指的是人口从一个城市向另一个城市的流动,而农村-城市迁移则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流动。
人口迁移对于人口数量和城市发展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人口迁移可以改变人口数量和结构,提高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密度;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也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然而,人口迁移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城市拥堵、社会矛盾等,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
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集聚的过程,也是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结果。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进程。
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如初级城市化、中级城市化和高级城市化。
不同阶段的城市化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的规划和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合理规划和管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人口与城市是高中地理复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对人口与城市的定义、人口数量的统计和变化、人口迁移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阐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的地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人口、城市、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占据了一定比例。
本文将从人口、城市以及文化三个方面,详细介绍高考地理的人文地理知识点。
一. 人口人口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人口知识点主要包括人口变化、人口分布以及人口迁移。
1. 人口变化人口变化是指人口数量和结构的改变。
以中国为例,近几十年来,中国人口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到增速放缓的变化过程。
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等。
此外,人口老龄化和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也是当前人口变化的热点关注。
2.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密度存在差异,这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因素等有关。
例如,中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地区人口较为稀少。
此外,沿海地区、河谷地带等交通便利的地方人口集中程度较高。
3.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人口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城市化和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城市间的迁移以及国际间的人口迁移等。
城市化过程中,农民进城务工是重要的人口迁移方式之一。
同时,城市间人口的流动也会带来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挑战与机遇。
二. 城市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功能。
城市知识点主要包括城市体系、城市化以及城市规划。
1. 城市体系城市体系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结构系统,通过城市之间的关系和地理位置进行分类和划分。
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城市体系可分为超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等。
这些城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体系。
2. 城市化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
城市化程度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城市化的推进会带来基础设施建设、就业机会等方面的变化和挑战。
3.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的系统性、综合性的规划。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人口城市与环境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人口城市与环境前言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涉及自然现象,也关注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口城市与环境作为高考地理的重要内容,其知识点广泛且深入。
本文档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第一部分:人口地理1.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 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地理特征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3. 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4. 人口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教育结构5. 人口政策人口控制政策人口发展政策人口政策的实施与效果第二部分:城市地理1. 城市化城市化的定义与过程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2. 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商务区(CBD)住宅区工业区城市边缘区3. 城市交通城市交通系统交通拥堵问题公共交通发展4. 城市问题城市贫困城市犯罪城市环境问题5. 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规划的原则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与服务第三部分:环境地理1. 自然环境气候水文土壤植被2.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态破坏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3.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政策可持续发展绿色能源与技术4. 环境与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结语人口城市与环境是高考地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知识点广泛,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通过本文档的系统复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口城市与环境的相关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地理 人口、城市 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人口的数量变化1、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人口总数×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1999年10月12日,地球总人口60亿;目前,我国总人口约13亿。
1950年至2000年,亚洲人口数量增长最多,非洲人口增长率上升最快。
2、人口增长模式(三种类型)(1)原始型:高出生率(3—4﹪)、高死亡率(3—4﹪)、低增长率(约为0)(2)传统型:高出生率(3—4﹪)、低死亡率(1—2﹪)、高增长率(3)现代型:低出生率(1﹪)、低死亡率(1﹪)、低增长率(<1﹪,甚至负增长)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为现代型,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并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一个国家和地区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等。
二、人口的迁移1、概念: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有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人口的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人口数量变化,称为人口的机械增长。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保证人口能够获得最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条件,该国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a、资源(最主要的因素,木桶效应);b、科技发展水平(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
环境人口容量会适当提高,成正比);c、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d、地区开放程度(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高考地理人口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人口知识点总结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最基本的资源和因素,对于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人口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中的人口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人口数量与分布1. 人口数量的统计指标人口数量的统计指标有总人口、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
总人口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全部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人口增长率是指人口数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2. 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全球人口分布不均衡,大致呈现出人口稀疏、人口密集和人口过密三种类型。
人口分布受到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人口迁移与城市化1. 人口迁移的类型人口迁移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移民两种类型。
内部迁移是指人口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的流动,包括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城市之间的迁移、城市到农村的返乡等。
国际移民是指人口跨越国界进行的迁移。
2. 城市化的影响和问题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城市化对人口、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加速了人口密集、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等。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扩张、资源压力、环境污染等。
三、人口结构与人口老龄化1. 人口结构的组成人口结构是指人口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的组成情况。
其中,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年龄结构可以反映人口的年龄分布情况,如年轻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比例;性别结构是指人口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关系。
2.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和影响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长的现象。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有生育率下降、医疗水平提高、社会福利改善等。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和家庭等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四、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人口问题的挑战人口问题主要包括超龄人口、少子化、人口流动等。
高中地理易考知识点人口与城市的发展与规划
高中地理易考知识点人口与城市的发展与规划高中地理易考知识点:人口与城市的发展与规划人口与城市的发展与规划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探讨了人口分布与迁移、城市化过程、城市规划等相关内容。
在高中地理考试中,这些知识点常常是考生们容易被问到的内容。
本文将针对人口与城市的发展与规划,进行相关论述。
一、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分布与迁移是指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其随着时间的迁移变化。
在全球范围内,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受到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自然环境方面,高寒地区、沙漠地区等生态环境恶劣的地方,人口分布相对稀疏;而在资源富集、经济繁荣的地方,如沿海地区和河流中下游地区,人口分布相对集中。
人口迁移也是人口分布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分为国际迁移和内部迁移。
国际迁移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流动,主要受到经济、政治、社会因素的影响。
而内部迁移则是指在同一国家内部的人口流动,主要原因有城乡差距、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例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著名的农民工现象。
二、城市化过程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的空间扩展。
城市化是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紧密关联,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等。
城市化过程中会伴随着一系列问题。
人口的快速涌入导致城市规模扩大、土地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给城市治理带来了许多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三、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制定的一套目标、原则和规定,用于指导城市发展和管理。
它包括总体规划、区域规划、详细规划等不同层次的规划。
总体规划是制定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和基本布局的规划,一般涵盖城市的整体发展、土地利用结构、交通网络、环境保护等内容。
区域规划则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的不同区域进行详细规划,考虑各个功能区的布局和发展。
高考地理知识点
高考地理知识点高考地理知识点主要包括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地球与地图、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居住的人的总数。
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繁荣、社会交流密集的区域。
高考中常出现有关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人口迁移等问题。
2. 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人们利用土地种植和饲养动物以获得食物和其他农产品的活动。
工业是指以机械化、规模化和科学化为特征的生产方式。
在高考中,常出现有关农业发展、农业种植方式、工业布局等问题。
3. 交通与通信:交通是指人和物的运输活动。
通信是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高考中常出现有关交通发展、交通网络、通信技术等问题。
4. 城市与乡村:城市与乡村是人类聚居的两个基本类型。
城市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经济繁荣和社会交往活动。
乡村相对较小、人口较少,主要以农业为主。
高考中常出现有关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农村发展等问题。
5. 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是指一个地理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高考中常出现有关区域差异、区域规划、区域经济等问题。
二、自然地理知识点1. 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是指一个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等。
高考中常出现有关自然地理条件对农业、工业、居住等的影响。
2. 气候与气象:气候指长时间内某一地区的天气状况。
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
高考中常出现有关气候类型、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等问题。
3. 地貌与地质灾害:地貌指地球表面的形态。
地质灾害是由地质原因引起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
高考中常出现有关地貌类型、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等问题。
4. 水资源与水环境:水资源是指可供人们利用的水的总量。
水环境是指水体及其周围的环境条件。
高考中常出现有关水资源分布、水环境保护、水污染等问题。
5.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命组织系统。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和环境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与环境考点归纳一.人口的增长与问题1.世界人口发展的概况:<1>自人类出现的最初二、三百万年间,人口增长非常缓慢。
<2>18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3>二战以后,人口迅猛增长,出现了"人口爆炸"。
<4>70年代以来,由于许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下降的趋势。
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①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拉美的国家为代表,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等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②欧洲,北美洲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3.我国的人口增长:我国历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既使很小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会有很大的人口数量的增加。
1997年我国人口约有12.6亿人。
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2%左右;自70年代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每年净增加人口仍有1400万人之多。
4.人口增加引起的社会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发展要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由于人口过快增长,自然资源大量浪费,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平衡,<1>从大洲看:亚洲人口最多,占一半以上,亚洲连同非洲和拉丁美洲,那么占世界人口的70%以上。
<2>从地区看: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亚、南亚、西欧和美国东北部队;世界上人烟稀少的地区是北美和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来和巴基斯坦。
2.我国的人口分布: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别大,人口的地区分布也不平衡。
最新高三地理-“城市、人口与环境”新考点 精品
“城市、人口与环境”新考点考纲要求:1.城市化⑴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⑵城市的区位。
⑶城市化及其问题。
⑷城市地域结构及其合理规划。
2.人口问题⑴人口的再生产。
⑵人口数量与环境。
⑶人口素质与环境。
⑷人口迁移与环境。
3.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考点聚焦:1.城市问题⑴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影响城市具体位置和分布的因素,就是城市的区位因素。
影响城市区位因素很多,不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分析城市区位因素时要注意突出主要因素。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同一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其区位的主导因素也不相同。
因此,对城市进行区位因素分析时,还要注意使用动态的观点。
城市的区位因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
在经济因素中资源、交通运输自古至今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军事、宗教等对现代城市的影响已经减弱;有些新的因素成为影响一些现代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如科技、旅游等成为影响一些城市的主要因素,它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城市的兴衰,并影响着城市的地域形态。
⑵城市化及其问题城市化,是指非农产业在某地形成和集聚所引起的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主要标志有三个:①城市数目增多。
②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城市化进程具有地区差异性: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环境污染严重,它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噪声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二是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由此带来社会问题。
三是绿化面积小。
要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可分散城市职能,积极发展中小城镇,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市;合理规划,重视立法,加强管理。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继续,它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非农业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使城市人口不断减少的过程。
它有三点表现:①城市人口向郊区移动,城郊差别减小。
②城市人口减少,城市规模缩小。
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工业的发展导致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等现象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与环境考点归纳一.人口的增长与问题1.世界人口发展的概况:<1>自人类出现的最初二、三百万年间,人口增长非常缓慢。
<2>18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3>二战以后,人口迅猛增长,出现了"人口爆炸"。
<4>70年代以来,由于许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下降的趋势。
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①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拉美的国家为代表,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等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②欧洲,北美洲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3.我国的人口增长:我国历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既使很小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会有很大的人口数量的增加。
1997年我国人口约有12.6亿人。
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2%左右;自70年代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每年净增加人口仍有1400万人之多。
4.人口增加引起的社会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发展要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由于人口过快增长,自然资源大量浪费,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平衡,<1>从大洲看:亚洲人口最多,占一半以上,亚洲连同非洲和拉丁美洲,则占世界人口的70%以上。
<2>从地区看: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亚、南亚、西欧和美国东北部队;世界上人烟稀少的地区是北美和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来和巴基斯坦。
2.我国的人口分布: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别大,人口的地区分布也不平衡。
以黑龙江黑河与云南腾冲连线作为我国东西部分的分界线,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特别是沿海地区更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西部地区虽地域广阔(占我国面积55%)但人口稀少(占全国人口的4%)。
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人们总选择具有优越自然条件的地区进行生产活动。
<2>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对人口分面有着决定性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趋势也不同,在同一社会形态下,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各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差别,人口分布也不同。
三.人口的迁移2.国内人口迁移:<1>城市化使人口流向城市;<2>开发国土使人口移往新开发区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及城市化问题1.城市形成和发展;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商业、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以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
这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城市人口所占的比例小,人口增长缓慢。
城市数量少,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大批破产农民拥进城市,使城市人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特别是二次大战以来,世界城市规模以空前速度扩展,显著的特征:一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二是大城市不断涌现,有些国家的城市互相连接,成为规模巨大的城市群和城市带。
2.城市化及其进程:<1>特点: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2>制约因素:城市化过程是客观的历史过程,也是生产发展的过程,它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1>城市环境特点: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
在城市中,由于人类活动强烈地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条件,破坏了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某些环节,将产生不利于人类生存的诸多问题。
<2>产生的问题: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工业大量集中,对城市环境造成不良后果:①环境的严重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③绿化面积小。
4.制定城市规划,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1>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2>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
五.我国城市的发展:1.特点:<1>城市化的进展是一个有计划逐步发展的过程,<2>大中城市增长快,小城市发展缓慢;<3>城镇人口的地区分布有了一些合理的改变,但仍不平衡2.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乡镇。
六.人类和环境1.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
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
这里所讲的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人类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
2.人类生活、生产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人类:①给人类社会供应物质和能量;②给人类栖息和繁衍提供含有媒质(空气,水等)的一定空间;③容纳,清除和改变人类新陈代谢和活动所排泄的废弃物;④把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反馈作用)。
<2>人类对环境:①通过使用工具进行开发性生产劳动作用于环境;②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能量;③通过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活动,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
3.环境问题的产生: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周围环境,周围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有时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甚至影响人类自下而上的种种问题,这就叫做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有一部分是自然原因形成的,包括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海啸、台风、水旱灾害等;或者自然界本来就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如因缺碘而出现的大脖子病等。
及自然界中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需要的化学元素,如因氟含量过多引起的氟骨病等。
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更多的是关注由于人为原因而引起的:<1>滥采滥用自然资源,如滥伐森林、滥捕滥杀野生动物,造成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失调;滥垦草原,造成土地沙漠化,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并引起地面下沉,滥采滥用矿产资源,使有害人体的元素和放射性元素任其散落地表各地,污染环境。
<2>任意排放有害物质,使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污染和毒化环境,危害人类健康。
<3>城市人口不断膨胀,产生垃圾、污水、噪声、汽车废气、交通拥塞等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
<4>某些大型工程建设不当、如修建水库大坝来注意生态平衡问题,引起土壤盐碱化,某些鱼类绝迹等。
4.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搞好国土整治工作<3>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复习指导]一.影响人口增加的因素人口增长是在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共同作用下进行的,特别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人具有两重性,即,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
作为自然的人,其发展同动物一样受自然环境影响,服从生物学规律,这是因为:<1>新陈代谢是人类生命的基础,而新陈代谢必须消耗物质和能源。
<2>人的生命过程在时间上是有限的,按照自然法则,人总要衰老以至死亡;<3>维持人类自下而上的物质资料的生产,离不开自然提供的基础,如土地、阳光、水源等,作为社会的人,它的发展又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的制约,这是因为:<1>社会产品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产物,但是,劳动者能否与生产资料结合,它们以何种形式结合,这是由生产方式的特点,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2>人类自下而上是以生活资料消费为前提条件的,能够养育多少人口的生活资料的总量,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3>人类繁衍子孙后代,要通过一定的婚姻,家庭形式来实现的,但是婚姻家庭状况和结构形式,是由一定的社会制度决定的;<4>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上层建筑,诸如社会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人口政策以及疾病,战争等都对人口发展过程有重大影响。
二.人口增长的类型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同一时期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很不平衡,按照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三者组合特点,可把当代世界人口增长分为四种类型:1."原始型",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的人口增长率。
2."年轻型",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人口增长率。
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此类型。
3."成熟型",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人口增长率。
这是工业化成熟时期社会人口增长的一般模式。
4."衰老型",其特点是死亡率有低水平回升,并且等于或超过了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出现了零增长或负增长。
属此类型的国家有法国、卢森堡、捷克、英国、比利时等。
三.人口年龄金字塔又称人口百岁图。
表示特定地区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的一种形似金字塔的图形。
图形的横向坐标以纵轴为齐,分别表示不同性别的人数在总人口中的占百分比,纵向坐标则表示各年龄组。
四.城市生态系统由城市环境,生物和技术经济共同构成的综合体。
城市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独特的人工生态系统,人是该系统的核心和主宰。
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自然界的结构和机能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生了极为深刻的,通常是不可逆转的变化。
如:大城市具有相当复杂的土地利用形式。
各种各样的人工建筑等。
2.城市生态系统缺乏完整的生物成分,植被覆盖率很低,使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变得比较简短,稳定性差。
3.生产者的缺乏使城市不可能脱离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而独立存在。
4.城市是一个高度耗能和需要大量物质输入并有产品输出的开放系统。
推动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依靠外部输入的粮食、蔬菜和其它食品来提供,依靠大量输入的矿物资源和农副产品提供生产原料和动力。
总之,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城市的功能与结构演变趋向多样化和复杂化,只要某一环节发生问题,就会破坏整个城市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五.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协调发展与环境关系的最主要问题1.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这是因为:①人类自身的生产不仅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而且受环境承载量的限制。
劳动力过剩或者不足都会影响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人口增长要同经济发展的水平,同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
②当前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量过大,生态系统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