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一下 说课稿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说课稿
《认识厘米》说课稿一、说教材《厘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87-90页的内容。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比长短”,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认识长单位厘米。
为以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作铺垫。
教材分两部分安排。
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建立统一度量标准的必要性。
接着,通过看一看、估一估、量一量、等数学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表象,初步掌握用直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体会统一度量标准的探究过程。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知道量较小物体的长度用厘米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养成细心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合作、讨论中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三、说教法、学法教法:情境设疑法、引导探究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巩固练习法。
学法:交流归纳法、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讨论总结法、猜测论证法、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用时1分钟)阿福要做新衣服了,他在一家衣服店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播放ppt:从前,有个叫阿福的人,他想做一件新上衣,于是,来到一家裁缝店。
师傅说:“欢迎,欢迎,我来给你量一量,徒弟,你来记!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袖长……”量完之后,师傅有事要出门,就让徒弟来做。
徒弟边做边量:身长三拃,一拃、两拃、三拃……过了两天,阿福高高兴兴地来取新上衣,穿上一看:“啊!这衣服太小了!”师傅连忙走过来,量了量阿福的新上衣,然后对徒弟说:“告诉你身长三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徒弟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呢?)设疑引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厘米》。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研说教材稿
大家好!我研说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我的研说体系是1、说教材2、说目标3、说教学。
第一部分说教材1、编排体例和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了含有丰富信息的情境图,由情境串故事串引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通过你说我讲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小电脑的提出问题,问题口袋的解决问题、自主练习的训练完成每节课教学,我学会了吗?栏目,利用数学情境图,通过实践和操作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做出自我评价。
丰收园栏目让学生初步的从四维目标的达成上全面评价自己,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
2、单元内容结构:本节课是青岛版教科书第八单元信息窗口的内容,通过阿福在做衣服的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习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
信息窗二通过测量时师徒意见的不同,引出对厘米和米之间关系的认识。
3、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厘米、米的认识,这部分是学习测量的基础,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图形的周长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各种图形计算的基础。
教材内容、深度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由低年级到高年级不断拓展,注重内容的相互渗透、逐步深入,循序渐进,层层上升。
本套教材首次出现了厘米、米的认识,它是学习其它长度单元和测量的基础。
第二部分说目标《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阐述。
一年级处于第一学段本学段目标:一、阶段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运算技能;了解简单图形;统计的相关知识(二)数学思考:发展数感及空间观念;简单的数据进行归纳;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解决问题: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一年级下数学说课稿认识钟表青岛版
《认识钟表》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下雨了——认识钟表》。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以及课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认识钟表》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这部分的内容。
新课标对本节课提出的目标是:能认识钟表。
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二年级下册“时、分、秒”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本节课我只进行整时和半时的教学,把“大约几时”这个知识放在第二课时,作为巩固整时、半时知识的补充学习,从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二、学情分析。
钟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整时和几时半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学生的这种认识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
因些,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经历认识整时和几时半的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在三个方面:知识目标: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能够正确地认、读、写整时和几时半,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能力目标:活动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能够正确地认、读、写整时和几时半,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三、教学模式。
基于上面的学情分析以及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等特点,本节课我采用“生活——数学——生活”的生活化教学模式。
三、教学设计。
本着“教为学服务”的原则,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从具体实物到抽象符号的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课题。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
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单元第一信息窗,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每一部分的后面都安排有针对已学内容的练习题,练习题力求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紧密配合学生的计算水平和生活实际,使数学应用与计算有机联系,既增加计算和加减含义的巩固机会,又体现应用意识的培养。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因此这节课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意义。
信息窗呈现了在公园门口卖气球等情境,通过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将学生引入十几减九的学习中,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能仅仅是教教材,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分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制定,我力求抓住本课的教学核心,让学生学有所成,力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有所悟。
根据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学会用加法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是:1、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和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
2.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二、学情分析本班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一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3篇
一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3篇一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学会1元以下小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通过本课的学习,收到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重难点认识常见的1元以下小面额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各种面额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核心问题这1颗糖的价格是1角。
如果要买下所有的糖,但忘了带1元的人民币,只带了很多1角、5角的人民币,你有办法买下这些糖吗?先自己想一想,再跟同桌一起合作看看可以怎么买。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储蓄罐)储蓄罐有什么作用?(存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买很多东西)钱的作用真大,我们要爱护钱,不浪费钱。
在我们国家,把钱叫做人民币。
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看,这是商店出售的一种糖,这么多需要1元人民币,请你找出课前准备的人民币的学具中面额为1元的人民币。
你怎么知道这是1元的?生:(硬币)写着1,单位是元生:(纸币)这也是1元,上面写着“1”,还写着“壹圆”“壹圆”就是“一元”的大写2、如果只买其中1颗糖,用1元买合适吗?生:不合适,太大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有了比元小的。
单位“角”。
看一看你手中邮那些是用角作单位的?你怎么知道他是x角的?它有什么特点?3、这1颗糖的价格是1角。
如果要买下所有的糖,但忘了带1元的人民币,只带了很多1角、5角的人民币,你有办法买下这些糖吗?先自己想一想,再跟同桌一起合作看看可以怎么买。
生1: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0角生2:1角+1角+1角+1角+1角+5角=10角生3:5角+5角=10角观察这些方法,1元和10角有什么关系?生:1元=10角4、买这支笔要2元,你也可以用多少角买?(20角) 买这个本子用了30角,也可以怎么买?(3元)三、认识分1、比元小的单位是角,还有比角更小的单位:分找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这几种人民币好像啊,你们有什么办法区分它们吗?2、1个1分是1分2个1分是2分3个1分是3分10个1分是10分10分就是?生:1角对1角=10分四、应用新知刚才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的人民币,都能分得清吗?那我们就来试一试。
青岛版小学数学说课稿6篇
青岛版小学数学说课稿6篇青岛版学校数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通分是在同学已经把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在分数加减法中经常用到。
因此通分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所以必需使同学切实把握好这部分内容。
二、学情分析:同学在三班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难度不大,重点让同学讲解推断大小的理由并准时归纳总结。
至于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一部分同学其实已经知道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比较,那么老师就可以利用同学的这一成果运用旧学问解决新问题来引入通分,再通过自学环节,顺理成章的让同学转入本节的重点学习中。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三、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同学把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能精确快速地比较各类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让同学经受观看、分析、合作、沟通、归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同学的数学素养,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依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把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比较。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纳以下教法和学法:五、教法和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同学亲身经受数学学问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受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同学通过数学活动,1把握基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激发同学对数学学习的爱好。
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同学的进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纳启发诱导、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同学观看辩析、合作沟通,充分调动同学学习的乐观性、主动性,让同学全面、全程、全身心地参加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在教学中,老师不单要把学问传授给同学,更重要的是教给同学猎取学问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第一章:认识数字1-51.1 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认识数字1-5。
(2)能够按照顺序排列数字1-5。
(3)能够用手指表示数字1-5。
1.2 教学内容:(1)学习数字1-5的读音和写法。
(2)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知数字1-5的数量。
(3)进行数字1-5的排序练习。
1.3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展示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字的数量。
(2)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字排序游戏,让学生巩固对数字1-5的认识。
1.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讲解数字1-5的读音和写法。
(2)展示实物,让学生感知数字1-5的数量。
(3)进行数字1-5的排序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
(4)组织数字排序游戏,巩固对数字1-5的认识。
第二章:认识数字6-102.1 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认识数字6-10。
(2)能够按照顺序排列数字6-10。
(3)能够用手指表示数字6-10。
2.2 教学内容:(1)学习数字6-10的读音和写法。
(2)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知数字6-10的数量。
(3)进行数字6-10的排序练习。
2.3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展示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字的数量。
(2)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字排序游戏,让学生巩固对数字6-10的认识。
2.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讲解数字6-10的读音和写法。
(2)展示实物,让学生感知数字6-10的数量。
(3)进行数字6-10的排序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
(4)组织数字排序游戏,巩固对数字6-10的认识。
第三章:加法运算3.1 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
(2)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3)能够用手指表示加法运算的结果。
3.2 教学内容:(1)学习加法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2)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知加法运算的过程。
(3)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练习。
3.3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展示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加法运算的过程。
全册大单元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1.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
2.数字的大小比较。
3.数字之间的排列规律。
4.运用数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
2.能够进行数字的大小比较,理解数字之间的顺序关系。
3.掌握数字的排列规律,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列排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1.学生对数字排列规律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能缺乏灵活性。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在课堂上增加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指导。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分析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5.对学生的进步和表现给予及时、积极的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和认识数学概念。选择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与现实世界的互动来构建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故事情境:讲述数字王国的故事,数字宝宝们要举行一场排队大赛,谁排得最快最好,就能得到王国的奖励。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字排列的兴趣。
2.设疑引趣:提问学生:“你们觉得数字宝宝们会怎么排队呢?”“谁能帮助数字宝宝们排好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022年青岛版小学数学《 认识线段、射线和角》说课稿
2.1 认识线段、射线和角《线段、直线和角的认识》教材内容包括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认识。
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根底上教学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根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三角形等图形的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根底。
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时,已会直观描述它们的特点。
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掌握角的概念。
〔2〕学情分析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学习比拟积极但还不够稳定,知识和思维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操作口述能力比拟强。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
学生缺乏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提倡的三维目标教学,我给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直线,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拟、猜测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学习形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射线,知道射线、直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理解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5〕教法、学法在教法上,我注重学生对形状的直观感受,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采用设疑诱导法、启发式谈话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经历过程获得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学法方面,我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在组内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启发,共同理清思路,运用这种方法,便于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前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的大小比较是一个很基础的内容。
而在100以内数的比较中,孩子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比较方法和技巧。
下面我们就一同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一、比较符号的认识孩子们在学习数的大小比较之前,首先要认识两个基本的比较符号:大于号(>)和小于号(<)。
通常我们可以用大于号(>)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用小于号(<)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小。
1. 大于号(>)大于号(>)是一个箭头向右的符号,其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
例如:2 > 1,就是说2比1大。
2. 小于号(<)小于号(<)是一个箭头向左的符号,在数学表示法中,其表示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
例如:1 < 2,就是说1比2小。
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100以内数的比较相对简单,那就是将两个数进行比较,判断它们大小关系,特别是十位数、个位数大小关系的判断。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1. 两位数的大小比较两位数的大小比较需要注意两个关键点,即十位数的大小和个位数的大小。
例如:比较23和16的大小。
我们可以先看两个数的十位数,2比1大,所以就已经可以确定23比16大了。
但是,如果十位数相同,则需要比较个位数大小。
例如:比较43和47的大小,两个数的十位数均为4,因此需要比较个位数大小,由于3比7小,所以43比47小。
2. 三位数的大小比较三位数的大小比较也需要注意两个关键点,即百位数的大小、十位数的大小和个位数的大小。
例如:比较146和229的大小。
首先,我们需要比较两个数的百位数,由于2比1大,因此229比146大。
但是,如果两个数的百位数相同,则需要比较十位数的大小。
例如:比较167和182的大小,两个数的百分位都为1,因此需要比较十位数的大小,由于8比6大,所以182比167大。
如果两个数的十位数也相同,则需要比较个位数的大小了。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研说教材稿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研课标说教材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小学的教师XXx。
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其中说课标包括说说本学段的课程目标及本册的内容标准;说教材我将从教学内容、教材的编写体例和意图、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来阐述;说建议我将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这三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部分说课标《新课标》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一年级处于第一学段,本学段的目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作图的技能。
(二)、数学思考方面:要求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要求学生对调查数据进行简单的归类与整理。
(三)问题解决方面: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与他人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四)情感态度方面:课标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课标对本册的教材提出了具体要求,本册的教学目标我也同样从这四个方面来说一说。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1、主要是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基本运算,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2、认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3、识别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培养统计意识。
(二)数学中思考方面1、在认识100以内的数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在探索运算的过程中,形成探索和估算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三)问题解决方面1、用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小学教育)2019年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2019年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青岛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2. 教材简析: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十几减九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和九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知识,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3.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九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九。
数学思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教材重难点: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是: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并理解十几减九的算法。
本课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让他们学会迁移,用类推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二、说学生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
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
三、说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
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英国教育家皮斯博说:“如果你想儿童能够独立的批判地思考,并且有想象的能力,你就应该采取加强这种智慧品质的方法。
”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在教育方法上应采取启发式。
正如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各方面的特点,我想通过五个环节来完成我的教学:创设情景,活跃气氛;引导参与,探究算法;自选算法,尝试练习;分层练习,在玩中学;总结体验,扩展延伸(一)创设情景,活跃气氛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青岛版数学一下 说课稿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我研说教材的流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见课件)一、说课标。
(一)课程标准。
新课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对教材提出了具体要求。
除了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对知识与技能提出要求外,对数学思考的要求是:能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估算意思,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归纳类比。
对解决问题的基本要求是: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在情感与态度方面:新课标的要求是: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和形来描述现象,能够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内容标准。
见课件二、说教材。
(一)教材的编写特点。
1、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生动有趣。
2、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3、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
4、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综合情境图中,一般设计了两类问题,一类是显性的、引导性的问题;一类是隐性的、由学生通过问题自己观察、分析才能提出的问题。
为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材设计了“卡通问号”。
把问号设计成卡通人的形象,以“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引导学生。
此外,为了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教材还设计了“问题口袋”,把不属于本节课解决的问题或难度较大、本节课解决不了的问题存入其中。
在“自主练习”板块中,除有一定的基本练习外,还设计了许多“综合信息图”,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此外,教材还设立了“你知道吗”、“聪明小屋”等小栏目,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信息量,增长学生的智慧。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说课稿
《阿福的新衣》的说课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阿福的新衣(也就是厘米的认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课程的资源开发利用、说得失八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结合情景,经历统计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课件、情境图学具:1厘米长的小棒、直尺(二)、说学情:1、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厘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起始阶段,对于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能力:厘米和米是最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接触。
对长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自然界中物体之间存在着长度上的不同,能够直观地比较某些物体在长度上的差异。
3、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能力。
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进行小组合作,会跟同桌,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动手操作方面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地进行。
(三)、说教学模式我们学校提倡质疑、探究、拓展的教学模式,本节课是在这个大模式下属于几何与图形的教学模式,分为5个环节:1、生活引入,2、观察操作3、总结概括4、巩固应用5、拓展延伸。
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基本理念,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为基本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观察操作为课堂设计的基本思路。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说课稿
说课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兴安小学张秀香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通过“大海边”情景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有兴趣的找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一共捡了多少只贝壳?然后积极探索计算方法,在多种计算方法中突出用竖式计算。
并借助小棒、计数器,利用知识迁移掌握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相加”基本要求和格式。
解决了这个问题。
教材又出示了一共有多少只螃蟹?让学生自主解决。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法: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2、发现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演示法:通过学生演示操作,让学生经历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1、掌握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相加”基本要求和格式。
2、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计算方法。
3、能力发展目标: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计算能力。
4、教学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共分五个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精讲点拨拓展延伸联系生活拓展应用巩固测标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环节:1、提出问题(1)天空中有多少海鸥?(2)沙滩上有多少只小螃蟹?(3)他们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蟹?(4)他们捉的虾多还是螃蟹多?(5)螃蟹和虾一共捉了多少只?(6)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虾?2、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小组合作交流,用小棒或小正方体,计数器等学具进行操作。
(2)、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关注学生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通过用小棒或小正方体,计数器等学具进行操作方法的不方便,容易出错,强调用竖式计算的优点,板书2 6+1 23 83.知识迁移,自主探索那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小朋友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蟹吗?学生独立解答并将课本上的竖式填写完整,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法用竖式来计算的方法。
一年级下数学说课稿认识图形_青岛版
认识图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图形》。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为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周长及面积打下重要的基础。
教学目标: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并会辨认这几种图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会辨认这几种图形;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容易将体和面混淆,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方法: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所以,在教学中,我会给他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时间与空间。
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导入,出示信封,这里有大家喜欢的朋友?是谁呢?)学生可能会说我想知道它的名字,还想知道它长什么样子等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在课堂上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在小画家们走过的路上,咱们来找一找,给他们分分类,看看这里一共有几种图形,你们想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吗?这时,学生应该会异口同声的说想。
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吗?这里我会让学生进行尝试,让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并板书,并且总结提示他们还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平面图形,因为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各种平面图形,但是对体和面的理解不透彻,我想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能够更直观、生动的揭示体与面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研说的教材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我研说教材的流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见课件)
一、说课标。
(一)课程标准。
新课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对教材提出了具体要求。
除了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对知识与技能提出要求外,对数学思考的要求是:能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估算意思,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归纳类比。
对解决问题的基本要求是: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在情感与态度方面:新课标的要求是: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和形来描述现象,能够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内容标准。
见课件
二、说教材。
(一)教材的编写特点。
1、选取的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生动有趣。
2、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3、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
4、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综合情境图中,一般设计了两类问题,一类是显性的、引导性的问题;一类是隐性的、由学生通过问题自己观察、分析才能提出的问题。
为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材设计了“卡通问号”。
把问号设计成卡通人的形象,以“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引导学生。
此外,为了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教材还设计了“问题口袋”,把不属于本节课解决的问题或难度较大、本节课解决不了的问题存入其中。
在“自主练习”板块中,除有一定的基本练习外,还设计了许多“综合信息图”,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此外,教材还设立了“你知道吗”、“聪明小屋”等小栏目,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信息量,增长学生的智慧。
5、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6、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二)教材的编写体例。
见课件
本册教材一新颖的编排,引入入胜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情境,鲜活真实的问题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让学生迫切的想与教材对话、交流。
一年级下册这本教材共分为四个模块进行学习,分散在八个单元里(具体的课例见课件)。
每个单元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了几个密切联系的信息窗,之所以称之为信息窗,是因为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象征着为学生打开的一扇了解大千世界的窗户。
同一个单元通常有几个信息窗组成,通过信息包引出情境串或故事串,形成一系列相对独立又有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串,将整个单元的内容串联在一起,充满幻想、富有童趣的画面吸引着学生主动去学习。
“你问我说”中通过红点、绿点、小电脑、小博士等形象的图标来引导学生学习,红点问题是有新授知识点的内容,是教学重点。
绿点问题类是红点的应用巩固、迁移和拓展。
小电脑类似一个小例题,它的作用是抛出问题,而小博士的作用是抛出定论。
卡通问号和问题口袋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每个信息窗下面的卡通问号“?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意图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窗中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每两个信息窗后基本都有一个“问题口袋”,“问题口袋”可以把对个别学生难度较大,不理解的问题,本节课解决不了的问题或不属于本节课解决的问题放入其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认真态度、提出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自主练习通过说一说、想一想、填一填、算一算等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其中“聪明小屋”是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的题目,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
如第七单元聪明小屋,以小朋友分巧克力为素材,解决倍数的有关问题。
对一些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具备了一定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解决,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每个单元最后都有“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能力。
“我学会了吗”侧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如第一单元,其设计和呈现与整套教材的风格相一致,由情境图和问题组成,情境图相当于单元中的信息窗,情境图下面既有编者提出的问题,“做操的有多少人”和“玩吊环的有多少人”了解学生对乘法意义的掌握情况。
又以“你
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的方式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进一步考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为“丰收园”的评价提供依据。
“丰收园”——每单元一个,每册结束时有一个大的“丰收园”。
每个丰收园由两部分组成。
左面的丰收篮中设计了5个苹果,通过涂苹果图的方法启发学生从数学知识、情感态度、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等方面进行评价,右边部分是学生根据5个苹果上的内容所进行的自我反思与交流,“加数相同时,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对应用本单元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反思;“我能……”对学习习惯与态度进行反思;后面的“......”是编者为学生间的交流和评价预留的空间。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我将从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和探索规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数的认识教学建议:①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③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数的运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常见的量: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教学,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探索规律:变抽象为生活中的形象化。
(二)评价建议。
我对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设计有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合作交流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作一重要评价,因为获得知识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对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评价表,在我班里使用。
其次是针对本单元或者整册所学的基础知识,出检测题让学生在做中发现问题,加以巩固。
再就是,考察同学们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终归宿,比如说学完圆柱体积知识后,我设计这样一道题目:在正方体里做一个最大的圆柱,要解决这样的题目,学生首先得想好圆柱的底面直径、高与正方体棱长的关系,进而解决圆柱的体积。
在做题的过程中,考察了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推理能力。
最后,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采用师评、生评、互评的方法。
为促进家庭作业的实效性,每天的家庭作业我都采用家长签字、评价的方式进行。
然后建立成长档案袋,将学生的评价资料和成长的点点滴滴装进去。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尊重课本资源。
教材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我们教师在原有的资源基础之上,做活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
2努力挖掘生活资源。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数学的学习应当是生活化的、有意义的。
A在教学中要寻找数学的存在,例如学完认数后,我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B当学会了数学知识时,更重要的是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在学完数数后,我让学生数数家里的手机号码是几个,因此,我们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觉到数学学习是有用的,让数学服务于生活。
C在做中学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的教学理论,它提倡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的才是印象深刻的,才会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数学学习的内容很多都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动手实践,那么老师们放手让学生去做数学,当然形式是多样的,教材中提供的实践活动,小调查,数学游戏等等,我们都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做”。
3、巧用媒体资源。
在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我们教师利用现代媒体网络开发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4、善用学生资源。
学生之间蕴藏着的巨大的学习资源,我们在互动的课堂中善于引用即时生成的学生资源。
5、补充教师资源。
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直接接触的对象,教师的语言、知识、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都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影响学生的学习。
所以在平时中我们教师要及时补充能量,做教材的有心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这源源不断地源头活水,丰富的课程资源的浇灌,数学课堂教学这多映日荷花,必将开的更加璀璨!
以上是我对本册教材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