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周测及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两者主要目的分别是改善外交关系与发展国内经济
②两者都起到了开拓市场、助推经济的作用
③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互促进
④两者都具有经济体制改革性质
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6.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材料中“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B.“一五”计划的城镇化建设过于超前
C.农业生产水平跟不上工业化进程
D.党中央对“左”倾错误进行局部调整
10.《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年代及版次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年第1版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点睛】
本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探索时“实事求是”的精神。
4.D
【解析】
【详解】
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高潮的出现在1919年前后,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使得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1936年前后,主要由于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三次高潮出现在1952年前后,主要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改善,所以图中三次发展高峰出现的共同因素是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并未体现“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信息,排除;BC项,“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只是第一次高潮出现的原因;“官僚资本主义走向衰落”只是第三次高潮的原因之一,并不是共同原因,排除。
572.29
356.06
313.55
财政支出
298.52
295.20
400.36
543.87
643.68
356.09
294.88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实行财政赤字政策
C.基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D.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9.1961~1965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600万人;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964年的14.6%,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度回落。中国出现“逆城市化”反映了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B.农业生产关系急需调整
C.工业化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增多
D.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增加
2.据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网站:“1949年5月28日,陈毅同志签署上海市委军管会第一号命令,正式接管江南造船所,从此江南厂回到新中国人民的手中,开始了辉煌的新生(1953年,江南造船所后改名为江南造船厂、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接管”理解正确的是( )
C.1961年亩产量与1958年相比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所致
D.1958年的数据不可信
7.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红色的摇篮
D.上海工业化一瞥
22.1884年12月,《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一条推销“新世界专利”的广告,其大意是:佩戴WOLF清新空气呼吸器,人们甚至在冬季室内门窗紧闭时,也可以不间断地呼吸到清洁、新鲜的空气,它不但可以让人们免受粉尘的侵害,而且不会给看书、写作或睡眠带来任何不便。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肇庆宣卿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周测(7月4日)
高一历史科
一、单选题(25*3=75分)
1.下表为1950—1953年我国粮食需求与粮食产量统计表(均以1950年为100)这表明我国
1950年Fra Baidu bibliotek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粮食需求量
100
147
228
350
粮食产量
100
117
128
154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8.下面为1956~1962年中国财政收入与支出变化数据统计表(单位:亿元),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当时中国
年份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财政收入
280.19
303.20
379.62
487.12
A.部分企业由资本家经营
B.实行粮食税
C.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
D.允许自由贸易
24.观察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由此可以判断
A.关税税率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 B.自由贸易政策促成了科技革命
C.经济危机助长贸易保护主义 D.布雷顿森林体系促使税率下降
2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江南造船所在接管前是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接管后成为国家掌握的社会主义国营企业,D正确;接管后的江南厂所有制是公有制,排除A;江南造船所在接管前是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B;C是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调整,与江南造船所无关,排除。
3.C
【解析】
【分析】
A.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9.元朝时,福建泉州港的航海贸易空前发达,不仅超过广州,而且居全国之首,在世界上号称“东方第一大港”。到明朝,泉州港走向没落。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制约
B.国家政策的限制
A.自给自足
B.集约经营
C.男耕女织
D.精耕细作
17.据考古发现,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出土的产品上往住刻有督造的机构、各级工官和生产者的名字。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工艺水平很高
B.生产规模庞大
C.注重产品质量
D.部门分工细致
18.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12.20世纪70年代,不少义乌农民开始沿街摆摊,小商品市场悄然兴起,但那时小商品交易还被视为“投机倒把”。80年代,小商品市场从“地下”转入“公开”,这一转变说明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信息“分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说的是三大改造完成后的中共八大。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故D正确;中共八大的方针没有长期坚持下去,故A错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故B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C错误。
1996年第3版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2012年第6版
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A.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主体
C.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D.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
11.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改变了农业落后面貌
B.促进了工农业平衡发展
C.适应了当时国家战略需求
D.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经济封锁
4.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图中三次发展高峰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
B.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C.官僚资本主义走向衰落
D.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5.邓小平曾对某次会议作了历史的全面的评价,说这次会议“分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路线是正确的。”这次会议
A.环境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B.技术革命化解了环境危机
C.环境污染比其他国家更加严重
D.工业化导致环境问题凸显
23.1921年10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下列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不属于“旧东西”的是
A.加剧了经济恶化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D.放弃了经济自由
二、材料分析题(25分)
26.材料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庭开始构成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成为了基本的生产单位、消费单位,有经验的老农成了决定生产内容、生产方式的主体。同时,分家成为可能,出现了小家庭增多的现象。农民还搞起了养殖业、加工业、经济作物种植、农副产品运销等,到1982年全国已经有大约1亿农民从纯粹的种植业中转移出来,成为以某种生产经营为主的专业户。很多农民还开始从事粮食种植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了向城市的流动,从事着商品零售、服务、修理等行业。198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规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统购派购任务,粮棉等主要农产品,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A.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形成B.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D.计划经济的束缚逐渐解除
13.1980年,广东、福建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27.9%和47.2%,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外汇留成大幅度增加,就业岗位明显增多。这得益于
A.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特殊灵活政策的实行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详解】
“20世纪50年代”,国家帮助农户解决生产困难,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出口部分农产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最终结果是解决了国家工业化需要的生产资料问题,故C正确;材料没有交代“农业落后”尤其是生产力落后的问题得以“改变”;没有说明“工农业平衡发展”的数据;也没有相关“西方对中国经济封锁”得到解决的信息,所以A、B、D项都是错误的。
A.发展资本主义私营经济
B.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C.合理调整其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D.把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直接转化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3.20世纪50年代,国家一方面通过农业互助合作,解决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户生产资料不足、劳力、资金短缺的困难,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又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部分农产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以上做法
C.西方列强的侵扰
D.君主专制的加强
20.电灯、自来水刚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击”,“谓(自来水)饮之有毒,相戒不用”。这表明近代上海
A.战乱频仍民生多艰
B.城市设施完善
C.工业文明曾遇阻力
D.市民善于学习西方
21.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是一次成功探索并得到长期坚持B.提出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C.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6.下图是根据湖南某地上报的水稻亩产量数据制作的柱形图。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选项是( )
A.1949—1955年亩产量不高是由于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未能恢复
B.1958年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并由于改进了农业技术和设施,再加上风调雨顺,所以该年实现了大丰收
——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概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历史意义(13分)
肇庆宣卿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周测答案
高一历史科
1.B
【解析】
从材料中给出的内容来看,1950-1953年中国的粮食需求量逐年增高,但是粮食产量不能够满足需求,这表明中国当时的农业生产关系需要调整,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只反映出第二排的情况,没有联系第一排的情况;C选项只反映了第一排的情况,没有联系第二排情况;D选项错在材料中无法得知人口增长的情况。
14.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这张“王牌”是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海南经济特区
D.发表“南方谈话”
15.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我们的经济改革“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也是对内开放”。下列对“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②两者都起到了开拓市场、助推经济的作用
③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互促进
④两者都具有经济体制改革性质
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6.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材料中“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B.“一五”计划的城镇化建设过于超前
C.农业生产水平跟不上工业化进程
D.党中央对“左”倾错误进行局部调整
10.《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年代及版次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年第1版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点睛】
本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探索时“实事求是”的精神。
4.D
【解析】
【详解】
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高潮的出现在1919年前后,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使得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1936年前后,主要由于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三次高潮出现在1952年前后,主要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改善,所以图中三次发展高峰出现的共同因素是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并未体现“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信息,排除;BC项,“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只是第一次高潮出现的原因;“官僚资本主义走向衰落”只是第三次高潮的原因之一,并不是共同原因,排除。
572.29
356.06
313.55
财政支出
298.52
295.20
400.36
543.87
643.68
356.09
294.88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实行财政赤字政策
C.基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D.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9.1961~1965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600万人;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964年的14.6%,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度回落。中国出现“逆城市化”反映了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B.农业生产关系急需调整
C.工业化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增多
D.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增加
2.据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网站:“1949年5月28日,陈毅同志签署上海市委军管会第一号命令,正式接管江南造船所,从此江南厂回到新中国人民的手中,开始了辉煌的新生(1953年,江南造船所后改名为江南造船厂、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接管”理解正确的是( )
C.1961年亩产量与1958年相比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所致
D.1958年的数据不可信
7.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红色的摇篮
D.上海工业化一瞥
22.1884年12月,《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一条推销“新世界专利”的广告,其大意是:佩戴WOLF清新空气呼吸器,人们甚至在冬季室内门窗紧闭时,也可以不间断地呼吸到清洁、新鲜的空气,它不但可以让人们免受粉尘的侵害,而且不会给看书、写作或睡眠带来任何不便。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肇庆宣卿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周测(7月4日)
高一历史科
一、单选题(25*3=75分)
1.下表为1950—1953年我国粮食需求与粮食产量统计表(均以1950年为100)这表明我国
1950年Fra Baidu bibliotek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粮食需求量
100
147
228
350
粮食产量
100
117
128
154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8.下面为1956~1962年中国财政收入与支出变化数据统计表(单位:亿元),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当时中国
年份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财政收入
280.19
303.20
379.62
487.12
A.部分企业由资本家经营
B.实行粮食税
C.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
D.允许自由贸易
24.观察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由此可以判断
A.关税税率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 B.自由贸易政策促成了科技革命
C.经济危机助长贸易保护主义 D.布雷顿森林体系促使税率下降
2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江南造船所在接管前是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接管后成为国家掌握的社会主义国营企业,D正确;接管后的江南厂所有制是公有制,排除A;江南造船所在接管前是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B;C是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调整,与江南造船所无关,排除。
3.C
【解析】
【分析】
A.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9.元朝时,福建泉州港的航海贸易空前发达,不仅超过广州,而且居全国之首,在世界上号称“东方第一大港”。到明朝,泉州港走向没落。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制约
B.国家政策的限制
A.自给自足
B.集约经营
C.男耕女织
D.精耕细作
17.据考古发现,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出土的产品上往住刻有督造的机构、各级工官和生产者的名字。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工艺水平很高
B.生产规模庞大
C.注重产品质量
D.部门分工细致
18.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12.20世纪70年代,不少义乌农民开始沿街摆摊,小商品市场悄然兴起,但那时小商品交易还被视为“投机倒把”。80年代,小商品市场从“地下”转入“公开”,这一转变说明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信息“分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说的是三大改造完成后的中共八大。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故D正确;中共八大的方针没有长期坚持下去,故A错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故B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C错误。
1996年第3版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2012年第6版
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A.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主体
C.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D.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
11.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改变了农业落后面貌
B.促进了工农业平衡发展
C.适应了当时国家战略需求
D.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经济封锁
4.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图中三次发展高峰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
B.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C.官僚资本主义走向衰落
D.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5.邓小平曾对某次会议作了历史的全面的评价,说这次会议“分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路线是正确的。”这次会议
A.环境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B.技术革命化解了环境危机
C.环境污染比其他国家更加严重
D.工业化导致环境问题凸显
23.1921年10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下列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不属于“旧东西”的是
A.加剧了经济恶化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D.放弃了经济自由
二、材料分析题(25分)
26.材料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庭开始构成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成为了基本的生产单位、消费单位,有经验的老农成了决定生产内容、生产方式的主体。同时,分家成为可能,出现了小家庭增多的现象。农民还搞起了养殖业、加工业、经济作物种植、农副产品运销等,到1982年全国已经有大约1亿农民从纯粹的种植业中转移出来,成为以某种生产经营为主的专业户。很多农民还开始从事粮食种植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了向城市的流动,从事着商品零售、服务、修理等行业。198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规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统购派购任务,粮棉等主要农产品,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A.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形成B.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D.计划经济的束缚逐渐解除
13.1980年,广东、福建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27.9%和47.2%,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外汇留成大幅度增加,就业岗位明显增多。这得益于
A.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特殊灵活政策的实行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详解】
“20世纪50年代”,国家帮助农户解决生产困难,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出口部分农产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最终结果是解决了国家工业化需要的生产资料问题,故C正确;材料没有交代“农业落后”尤其是生产力落后的问题得以“改变”;没有说明“工农业平衡发展”的数据;也没有相关“西方对中国经济封锁”得到解决的信息,所以A、B、D项都是错误的。
A.发展资本主义私营经济
B.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C.合理调整其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D.把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直接转化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3.20世纪50年代,国家一方面通过农业互助合作,解决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户生产资料不足、劳力、资金短缺的困难,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又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部分农产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以上做法
C.西方列强的侵扰
D.君主专制的加强
20.电灯、自来水刚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击”,“谓(自来水)饮之有毒,相戒不用”。这表明近代上海
A.战乱频仍民生多艰
B.城市设施完善
C.工业文明曾遇阻力
D.市民善于学习西方
21.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是一次成功探索并得到长期坚持B.提出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C.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6.下图是根据湖南某地上报的水稻亩产量数据制作的柱形图。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选项是( )
A.1949—1955年亩产量不高是由于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未能恢复
B.1958年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并由于改进了农业技术和设施,再加上风调雨顺,所以该年实现了大丰收
——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概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历史意义(13分)
肇庆宣卿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周测答案
高一历史科
1.B
【解析】
从材料中给出的内容来看,1950-1953年中国的粮食需求量逐年增高,但是粮食产量不能够满足需求,这表明中国当时的农业生产关系需要调整,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只反映出第二排的情况,没有联系第一排的情况;C选项只反映了第一排的情况,没有联系第二排情况;D选项错在材料中无法得知人口增长的情况。
14.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这张“王牌”是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海南经济特区
D.发表“南方谈话”
15.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我们的经济改革“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也是对内开放”。下列对“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理解,正确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