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周测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周周测(一)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填空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__ 的国家之一。
最具代表性的是__ 、__ 和__ 。
2.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__ 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__ 的古人类。
3.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__ 年。
4. __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5.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____________ 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____________ 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二、选择1. 我国境内发现的距今约170万年的原始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2.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3.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A.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B.西周烧炭火的青铜C.战国铁农具D.汉代耕作石画像4.“我来自周口,你来自元谋,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
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A.北京市B.陕西省C.浙江省 D.云南省5.在学完“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
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A.用铜钱购物B.种植水稻C.穿着麻布衣服D.烧烤食物中6.“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
”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7.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
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三、材料题恩格斯说:“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2022-2023学年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精品周测2
2022-2023学年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精品周测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美国内战爆发前,存在着南北两种不同类型且互相矛盾着的经济类型,其中南方的经济类型主要是( )A.封建庄园经济B.种植园经济C.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2、林肯在总统就职演讲中讲道:“我完全无意,对已经存在奴隶制的各州的这一制度,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涉。
我深信我根本没有合法权利那样做,而且我无此意图……因此我认为,从宪法和法律的角度来看,联邦是不容分裂的。
”由此可见,林肯认为美国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A.实现国家独立B.消除种族歧视C.维护国家统一D.废除黑奴制度3、北部需要大量自由雇佣劳动力,南部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北部需要大量的棉花等工业原料,南部却把产品多数输往英、法及其他欧洲国家;北部需要南部作为商品销售市场,一贫如洗的黑奴却无力购买任何工业品;北部资产阶级需要提高关税以保护自己的工业,控制联邦政府的南部奴隶主却极力降低关税,以购买廉价的外国商品。
这段材料表明了美国内战发生的原因是( )A.提倡文明开化B.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C.正在进行反法西斯斗争D.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不可调合4、1860年,林肯击败南方推选出来的总统候选人,成为美国第16任总统。
这成为美国南方蓄奴州发动叛乱的导火线。
这是因为林肯( )A.主张大幅提高赋税B.主张限制奴隶制度C.要求南方并入北方D.带有种族歧视倾向5、19世纪中期,爆发了一系列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
这些重大事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初步确立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D.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6、林肯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中宣布: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的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
甘肃省白银市第九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六)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周测试卷(六)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得分:_______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伊比利亚半岛殖民者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比如严格限制贸易往来、禁止殖民地与欧洲列强贸易、依赖缺乏效率的官僚体系等。
而一百年后开始拓殖北美的英国人,采用的则是以法治为基础的精简、分权、宽容的制度。
双方这种殖民方式的差异,主要源自于()A.南北美洲的自然人文差别B.当地原住民的反抗激烈程度C.殖民者的自身现代性差异D.英国成功吸取前述殖民教训2.1602年,在秘鲁,蒙特雷总督向西班牙国王描述了总督区首府的奢华:“所有人都穿着丝绸,而且质量最好,价格最高。
”在利马,可以找到40家来自欧洲或亚洲的奢侈品商店,有些店主拥有超过100万比索的资本。
拉美地区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缘于()A.三角贸易的持续开展B.丝绸之路的畅通C.西方的早期殖民扩张D.机器工业的兴起3.1884年11月15日,英、法、德等欧洲15国签署协议,宣称其宗旨是“为了本着相互友好协商的精神确定发展非洲某地区的贸易和文明的最惠国条件……希望避免在占据新的非洲沿海领土时可能发生的不和与纠纷;关切开发土著居民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方法。
”该协议的签署()A.解决了欧洲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B.平衡了欧洲列强间的利益C.加快了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D.使非洲所有国家丧失独立4.1885年2月,美国、比利时等15个国家经过会谈达成了协定,协定中的共识包括:占领非洲沿海新地区的国家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同时保证其他国家的现有各项权利不受损害。
这次会议()A.促进了非洲地区的发展B.消除了西方国家的矛盾C.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形成D.捍卫了自由贸易的原则5.詹姆斯给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信中说:“这个国家(中国)太过神奇和伟大,他的觉醒将是我们所有人的噩梦。
我们唯一的方式,是用我们的思想完全替代他们原有的文明,让他们未来的精英和领袖,认为我们才是伟大和先进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周测
C.提倡节俭治国 D.减免徭役赋税
5.“诏令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诗句歌颂的是( )
A.大禹治水
B.秦灭六国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6.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都吸取秦亡的教训,注意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这样做的根本目的
是( )
A.发展农业生产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2.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3.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
分。瓦当在秦汉最盛,除花纹外,多用文字,以篆书最常见,称“文字瓦当”。“汉并
七年级历史上册周测(1)
班级:__________ 一、选择题(4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
3.2020 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传统的中医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
开创者是
A.华佗
B.扁鹊 C.张仲景
D.李时珍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10.以下汉朝时期四位皇帝按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历史周测六(有答案).doc
经出现,商战思想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926年,所以可以看出商战的思想影响深远,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官僚资本的问题;B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民族资本的相互竞争,而是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对抗。
C选项说法与材料无直接关系。
6、民国后,“婚礼铁路”作为时髦的象征,或为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交通工具。
当时,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这一市场,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
这一现象反映了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C.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D.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答案】B试题分析:"婚礼铁路”“蜜月旅行”,说明新式交通影响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但没有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故选B,排除A。
京沪铁路公司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是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显然不是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排除C。
题干没有体现近代中国交通被西方控制,因此无法得出殖民地特征,排除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社会生活。
7、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工业投资的统计。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C.民族工业发展迎来短暂的春天D.投资布局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答案】。
上述表格只涉及了工业部门和投资中心,从材料中看不出投资的主体是谁,故A项排除。
从材料中的投资中心可知B项局限于东部沿海地区错误,故B项排除。
民族工业发展迎来短暂的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故C项排除。
19世纪40-60年代在广州、香港、上海出现船舶修造业与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有关,19世纪60-70年代在汉口、九江等地出现以丝、茶为主的出口加工业,这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9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上海、天津福州、武汉等地出现了军事工业、制糖业、公用事业等,这与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由此可知投资布局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精品周测 7
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精品周测 7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某班同学对下图中的事件进行分析概括,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C.《凡尔赛条约》被公开撕毁D.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曾经酿成这场战争的那个大问题一一德国问题,仍引旧摆在国际事务的中心。
”这预示着( )A.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形成B.第二次世界大战祸根已然埋下C.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D.欧洲各国将“用一个声音说话”3、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德国法西斯上台后疯狂屠杀犹太人。
他们的暴行充分说明了( )A.法西斯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B.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C.种族矛盾是世界主要的矛盾D.日德两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4、1933年,出任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A.墨索里尼B.拿破仑C.希特勒D.广田弘毅5、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与“1936年”“军部”“广田弘毅”“组建新内阁”四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B.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D.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6、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
该资料可用于研究( )C.二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D.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7、20世纪30年代,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不断侵略扩张,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下列事件:( )①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②德国吞并奥地利③日本发动侵华战争④德军闪击波兰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8、“战役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它标志了德国闪电战的破产。
”“战役”是指( )A.北非战役B.柏林战役C.莫斯科保卫战D.斯大林格勒战役9、日前,普京在对全体国民做的一次长达万字的演讲里说“卫国战争证明,对侵略者采取绥靖政策大错特错,让苏联人民损失惨重,这种错误俄罗斯不会再犯”,下列哪个史实证明对侵略者采取绥靖政策大错特错( )A.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进攻,占领了苏联大片领土B.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C.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D.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的召开10、下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大事年表。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周测(十)历史试题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周测(十)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1.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礼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
这反映了两者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2.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3.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
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4.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上述思想( )A.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B.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5.“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下图为最新出土的三星堆黄金面具,它能够直接反映的是A.国家结构B.宗教祭祀C.审美情趣D.形制工艺6.周学熙的华新纱厂以“互助合作”的“华新精神”立厂,郭乐、郭泉的永安集团践行“同号相连,同舟共济”的“永安精神”。
蔡声白的美亚织绸厂始终坚持“和衷共济”的“美亚精神”。
这些近代企业塑造的精神A.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B.消除了企业间壁垒C.凸显强烈的国家意识D.提高了企业的地位7.据宋人苏易简《文房四谱·纸谐》记载:“蜀中多以麻为纸,有玉屑、屑骨之号.江浙间多以嫩竹为纸。
北土以桑皮为纸。
剡溪以藤为纸.”这反映出A.各地纸张颇具地域特色B.格物观推动造纸业发展C.宋代造纸技术日臻完善D.市场纸品竞争相当激烈8.宋代书法在风格上充分展现了当时时代的特点,自由潇洒,颇多趣味。
九年级历史周测参考答案(九上)
啸仙中学九年级网上教学周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以下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最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卷的答题表中。
)40分。
)31题参考答案:(1)栏目一特征:古代东方中央集权或大河流域文明的基本特征:(2分)栏目二特征:古代西方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达或敢于冒险的海洋文明的基本特征(2分)。
(2)情境一:日本大化改新(1分)情境二: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或确立封君与封臣关系。
(2分)(3)填表:①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1分);②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1分);③史蒂芬森(1分)。
(4)作用: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强大动力(1分);推动力:科技进步(1分)。
(5)具体思路与做法:撰写文章、制作板报宣传栏宣传中外文明交流;参加中外学生夏令营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等(答到任何1个要点可得满分2分)。
32题参考答案(1)内容:①:近代或资本主义时代(1分)②:文艺复兴(1分)③:早期殖民掠夺(1分)④:第一次工业革命(1分)(2)航海线路:最早到达非洲好望角的航海路线是F(1分);发现美洲大陆航海家的航海路线是D(1分)(3)原因:蛮族(日耳曼人)的入侵(1分);基督教的排斥(1分);关系:文艺复兴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1分)(4)角度:拿破仑战争消极后果或对社会生产的破坏(1分);价值:废除各地的封建制度或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传播到被征服地区(1分)(5)依据唯物史观;具有一定的时间空间观念;具有史料实证的意识;具有科学的历史解释的能力;具有正确的家国情怀(答到1点可得1分,满分2分,符合题意即可给分)33题参考答案:(1)事件:来克星顿的枪声(1分);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2分)。
(2)制度:指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1分),北方的资本主义制度(1分);焦点:黑人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1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 周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周测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描述的是 () [单选题] *A.赵州桥B.长城C.丝绸之路D.大运河(正确答案)2.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材料表明科举制 ( ) [单选题]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正确答案)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3.某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 () [单选题]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正确答案)D.开元盛世4.唐代出现了筒车。
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
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
这说明筒车是 () [单选题] *A.农业耕作工具B.便捷的交通工具C.农业灌溉工具(正确答案)D.实用的生活用具5. 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
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
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 [单选题] *A.经济的繁荣B.文学艺术的兴盛C.政治的清明D.社会风气的开放(正确答案)6.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单选题] *A.开凿运河B.安史之乱(正确答案)C.黄巢起义D.靖康之变7. 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
”他评价的是 () [单选题] *A.秦王嬴政B.汉高祖刘邦C.唐太宗李世民D.宋太祖赵匡胤(正确答案)8. 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 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
卷03(解析版)高一历史周测卷(中外历史纲要上)【考试范围9—12课】
历史学科11月28日周练一、单选题1.(北宋)赵普历相太祖、太宗两朝,于厅中座屏后置两大瓮,凡有人进利害文字皆投置其中,满则焚之;太宗后期任命“为人糊涂”的吕端为相,并勉励他“体黄老而行化,用志乎无为”;真宗问宰相李沆治道所先,沆答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为最先。
”材料反映了北宋初期( )A.因循苟且的政治风气B.皇权强化,相权被架空C.黄老思想治国成效显著D.“冗官”造成效率低下1.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初期的政治特点。
根据材料“凡有人进利害文字皆投置其中,满则焚之”“体黄老而行化,用志乎无为”“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为最先”可知,这反映的是北宋初期官员甚至皇帝的怠政和不作为现象,这正是北宋因循苟且的政治风气的产物,故选A项。
材料没有体现宰相权力被架空,排除B项。
材料无法体现这种“无为”的治国思想成效如何,排除C 项。
“冗官”是指官僚机构恶性膨胀,人员远远超出正常工作需要,政治效率低下,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项。
2.“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
”宋朝的这一政治体制旨在( )A.防范武将专权B.有效分权制衡C.加强君主专制D.优化基层管理2.答案:C解析:3.宋太宗说:“前代帝王昏弱,天下十分财赋未有一分入于王室”“朕今收拾天下遗利,以赡军国,以济穷困。
若豪户猾民,望毫发之惠,不可得也。
宋太宗意在( )A.反思唐藩镇割据的教训B.消除“不抑兼并”的危害C.强调经济上集权的重要D.关心国家安定与百姓疾苦3.答案:C解析:A.题干信息没有涉及藩镇割据,故A错误;B.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宋代的土地政策,故B错误;C.根据题干“天下十分财赋未有一分入于王室”“朕今收拾天下遗利,以赡军国,以济穷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宋太祖认识到了经济上集权的重要性,采取了相关措施加强对经济的管理与控制,故C正确;D.此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D错误。
4.王安石变法中将公使钱(用作宴请及馈送过往官员的费用)由原来的中央追拨付或预留系省钱,改为由系省钱与不系省钱合并支付,“谓如本州额定公使钱一千贯,则先计其州元收坊场、园池等项课利钱若干,却以不系省钱贴足额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周测循环(二)(word 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周测循环(二)班级:姓名:一、单项选择题:(15*4=60分)1.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 ( )A B C D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③D. ②④2.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春秋霸主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
公元前7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3.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
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4.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水利工程()A.治理黄河 B.兴修灵渠 C.大禹治水 D.都江堰5.四字短语彰显中国文化特色。
下列各项中均能体现西方人文精神的一组四字短语是()A.与世无争麻木不仁神权至上及时行乐B.压抑人性以人为本言论自由自私自利C.禁欲苦行人人平等知行合一和谐共生D.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张扬个性思想开放6.文物是考证历史的重要资料。
下面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A.半坡彩陶 B.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C.司母戊鼎 D.毛公鼎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它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了()A.春秋争霸战争 B.战国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8.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诸侯支持下,把都城东迁至,我国历史由此进入东周时期。
()A.镐京 B.洛邑 C.西安 D.咸阳9.据说我国的历法源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时期10.《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二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人口 C.土地和耕牛 D.人口和铁犁1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它的建立者是()A. 炎帝B. 黄帝C. 禹D. 启1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
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精品周测6
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精品周测6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产生差异。
如果将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至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A.甘地的“消极反抗”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B.甘地的思想客观上不利于印度近代化C.“非暴力不合作”因其空想性而难以付诸实践D.这一运动推动了亚洲民族觉醒的出现2、某同学在网上搜索历史主题班会的相关资料,其搜索内容包含如下几个关键词:“华盛顿”“扎格鲁尔”“圣雄甘地”。
据此判断,该班会的主题应为( )A.资本主义制度不断扩展B.民主改革浪潮汹涌澎湃C.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D.社会主义运动空前高涨3、在反抗殖民压迫时,主张“将管理家庭生活的法则延伸到政治领域,家庭的纠纷与分歧,通常是依从爱的法则而解决的”,认为“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的运动是( ) A.华夫脱运动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巴拿马收回运河D.印度民族大起义4、墨西哥在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后,于1917年颁布了宪法,但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1934年,为了改变墨西哥落后的状况,于是实行了( )A.卡德纳斯改革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拉丁美洲独立运动D.印度民族大起义5、卡德纳斯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
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A.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B.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C.发展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D.建立新式常备军6、由于埃及是英国东方战场的中枢,英国不得不让埃及发展些与战争有关的工业,以支持战争,这使埃及资本主义经济在一战期间得到较大发展。
这为埃及带来的最直接结果是( )A.无产阶级逐渐壮大B.资产阶级逐渐壮大C.华夫脱运动兴起D.英国承认埃及独立7、下列表格《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不包括苏联)数据变化的历史背景是( )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下降率36.2%)C.法西斯专政建立D.经济危机爆发8、“每一个强国都缩回到其本国的防护茧壳内(英国缩回到联邦,法国缩回到帝国范围)或者回到本国的计划项目,而希特勒的德国则在动员起来争取民族的强大,重新武装,政府,以及主宰欧洲和世界。
巅峰训练周周测七年级上册历史答案
巅峰训练周周测七年级上册历史答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习题答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问题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生物死亡以后,埋在泥沙里,伴随时间的推移,动、植物尸体就会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在地层深处。
在极少数特殊的环境下,那里压力相当大,温度十分高,沉积的泥沙慢慢变成了一层岩石,地质学上叫地层。
而生物的坚硬部分如骨骼以及贝壳等,也伴随泥沙慢慢变为地层且像岩石一样坚硬;生物的那些柔软部分,如叶子等,也会在地层中留下印迹。
这种伴随地层而形成的留有原生物印迹的石头,就叫作化石。
化石形成后,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它都几乎不会改变。
所以,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
依据这些特别的文字,人们能了解地层的年龄及当时的一些情况。
2.课后活动(1)下面是大猩猩、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骨,看看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可以从脑的容量、血管的粗细、血管分布的疏密等角度进行分析。
(2)想一想,下列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什么用途?A是砍砸器,用来砍伐木柴和狩猎用的木棒。
B是刮削器,用于刮削木棒。
C是尖状用于割剥兽皮,也可以用来挖取树木中的昆虫。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问题思考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处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一个在长江流域,个在黄河流域;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是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是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的主要作物不同,一个是水稻,一个是粟;河姆渡人会挖井,半坡人会使用弓箭;他们制造的陶器艺术风格也不同。
2.课后练习(1)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请在口内划√。
农作物的出现;√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口城市的出现。
(2)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是用于什么劳动?如果让你来使用骨耜,应在上面添加什么?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主要用于挖土。
如果我们使用骨耜,要在骨耜上加一把木柄。
使用时,手持骨耜上的木柄,用脚踏插入横孔的木棍,推耜入土,然后手腕一翻,就能掀起土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12.20世纪70年代,不少义乌农民开始沿街摆摊,小商品市场悄然兴起,但那时小商品交易还被视为“投机倒把”。80年代,小商品市场从“地下”转入“公开”,这一转变说明
A.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B.“一五”计划的城镇化建设过于超前
C.农业生产水平跟不上工业化进程
D.党中央对“左”倾错误进行局部调整
10.《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年代及版次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年第1版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A.发展资本主义私营经济
B.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C.合理调整其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D.把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直接转化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3.20世纪50年代,国家一方面通过农业互助合作,解决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户生产资料不足、劳力、资金短缺的困难,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又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部分农产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以上做法
①两者主要目的分别是改善外交关系与发展国内经济
②两者都起到了开拓市场、助推经济的作用
③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互促进
④两者都具有经济体制改革性质
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6.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材料中“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自给自足
B.集约经营
C.男耕女织
D.精耕细作
17.据考古发现,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出土的产品上往住刻有督造的机构、各级工官和生产者的名字。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工艺水平很高
B.生产规模庞大
C.注重产品质量
D.部门分工细致
18.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14.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这张“王牌”是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海南经济特区
D.发表“南方谈话”
15.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我们的经济改革“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也是对内开放”。下列对“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理解,正确的有( )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B.农业生产关系急需调整
C.工业化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增多
D.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增加
2.据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网站:“1949年5月28日,陈毅同志签署上海市委军管会第一号命令,正式接管江南造船所,从此江南厂回到新中国人民的手中,开始了辉煌的新生(1953年,江南造船所后改名为江南造船厂、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接管”理解正确的是( )
肇庆宣卿中学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周测(7月4日)
高一历史科
一、单选题(25*3=75分)
1.下表为1950—1953年我国粮食需求与粮食产量统计表(均以1950年为100)这表明我国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粮食需求量
100
147
228
350
粮食产量
100
117
128
154
A.加剧了经济恶化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D.放弃了经济自由
二、材料分析题(25分)
26.材料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庭开始构成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成为了基本的生产单位、消费单位,有经验的老农成了决定生产内容、生产方式的主体。同时,分家成为可能,出现了小家庭增多的现象。农民还搞起了养殖业、加工业、经济作物种植、农副产品运销等,到1982年全国已经有大约1亿农民从纯粹的种植业中转移出来,成为以某种生产经营为主的专业户。很多农民还开始从事粮食种植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了向城市的流动,从事着商品零售、服务、修理等行业。198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规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统购派购任务,粮棉等主要农产品,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A.环境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B.技术革命化解了环境危机
C.环境污染比其他国家更加严重
D.工业化导致环境问题凸显
23.1921年10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下列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不属于“旧东西”的是
C.1961年亩产量与1958年相比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所致
D.1958年的数据不可信
7.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1996年第3版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2012年第6版
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A.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主体
C.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D.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
11.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是一次成功探索并得到长期坚持B.提出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C.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6.下图是根据湖南某地上报的水稻亩产量数据制作的柱形图。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选项是( )
A.1949—1955年亩产量不高是由于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未能恢复
B.1958年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并由于改进了农业技术和设施,再加上风调雨顺,所以该年实现了大丰收
A.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红色的摇篮
D.上海工业化一瞥
22.1884年12月,《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一条推销“新世界专利”的广告,其大意是:佩戴WOLF清新空气呼吸器,人们甚至在冬季室内门窗紧闭时,也可以不间断地呼吸到清洁、新鲜的空气,它不但可以让人们免受粉尘的侵害,而且不会给看书、写作或睡眠带来任何不便。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572.29
356.06
313.55
财政支出
298.52
295.20
400.36
543.87
643.68
356.09
294.88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实行财政赤字政策
C.基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D.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9.1961~1965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600万人;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964年的14.6%,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度回落。中国出现“逆城市化”反映了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8.下面为1956~1962年中国财政收入与支出变化数据统计表(单位:亿元),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当时中国
年份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财政收入
280.19
303.20
379.62
487.12
A.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9.元朝时,福建泉州港的航海贸易空前发达,不仅超过广州,而且居全国之首,在世界上号称“东方第一大港”。到明朝,泉州港走向没落。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制约
B.国家政策的限制
A.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形成B.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D.计划经济的束缚逐渐解除
13.1980年,广东、福建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27.9%和47.2%,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外汇留成大幅度增加,就业岗位明显增多。这得益于
A.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特殊灵活政策的实行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点睛】
本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探索时“实事求是”的精神。
4.D
【解析】
【详解】
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高潮的出现在1919年前后,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使得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1936年前后,主要由于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三次高潮出现在1952年前后,主要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改善,所以图中三次发展高峰出现的共同因素是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并未体现“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信息,排除;BC项,“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只是第一次高潮出现的原因;“官僚资本主义走向衰落”只是第三次高潮的原因之一,并不是共同原因,排除。
C.西方列强的侵扰
D.君主专制的加强
20.电灯、自来水刚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击”,“谓(自来水)饮之有毒,相戒不用”。这表明近代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