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进度及单元备课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春天的秘密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探索春天里自然界的变化。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春天的特征2. 春天的植物生长变化3. 春天的季节性疾病预防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春天的特征,植物生长变化的原因。
- 难点:季节性疾病预防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现象。
- 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植物生长的变化。
-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实验材料:植物、土壤、水等。
3. 观察工具:放大镜、望远镜等。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春天的特征,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变化。
2. 观察: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其生长变化。
3. 实验: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4. 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总结春天的秘密。
5. 总结:讲解季节性疾病预防的方法,强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认识地球上的不同地貌。
2.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特征2. 地球上的地貌类型3. 地球环境保护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地球的基本特征,地貌类型的识别。
- 难点:地球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方法-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地貌图片。
- 实验法: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地貌。
-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地球仪3. 地貌图片资料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地貌。
2. 观察:组织学生观察地貌图片,认识不同的地貌类型。
3. 实验:使用地球仪展示地球地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地貌。
4. 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总结地球地貌的特点。
5. 总结:讲解地球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意义,强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024新教版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2篇)

2024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一、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是从“观察凤仙花”引入的。
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
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电路”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
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
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
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已对四年级4个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
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发展。
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
另外,学生在进行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可以说: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已明显增强。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较好运用。
在开展探究活动时,课堂上常有耗时低效的现象。
另外,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在本学科上所能投入的精力有限,有些活动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部分学生只是喜欢凑热闹而没能深入研究。
在评价体系的研究方面,采用单元考核、常规积分、小组互评的评价方法。
外研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外研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单元说明教材说明《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春天里的动物、植物的生长、天气的变化等。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 使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认识春天的动植物变化。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春天里的动物:了解春天的动物变化,如蝴蝶、小鸟等。
2. 植物的生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需要。
3. 天气的变化:学习天气的变化规律,了解春季天气的特点。
第二单元单元说明教材说明本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内容包括:地球和太阳、地球的运动、天气与气候等。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与太阳的关系,感受地球的运动,认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 使学生了解地球与太阳的关系,认识地球的运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地球和太阳:了解地球与太阳的关系,知道地球绕太阳转。
2. 地球的运动:观察地球的运动,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3. 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第三单元单元说明教材说明本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内容包括:水的秘密、空气的秘密、物质的变化等。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水的特点,感受空气的存在,认识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 使学生了解水的特点,认识空气的存在,了解物质的变化。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水的秘密:了解水的特点,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 空气的秘密:感受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成分。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7篇)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7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续写新的篇章,让我们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做个计划吧。
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篇1一、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主要内容特点及设计思路《科学》四年级下册包括《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
《电》单元包括用电安全事项、点亮我的小灯泡、简单电路、做个电路检测器、导体和绝缘体、做个小开关、推测4接头和6接头接线盒的电路连接方法、电池和灯泡的串联和并联等十分丰富的有关电的内容。
《新的生命》单元以观察油菜花为引子,展开了花的专题观察,从对花的构造的研究过渡到对果实和种子的研究,又从植物的繁殖方式延伸到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
《食物》单元突破了学科的界限,紧紧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探索食物的营养成分、观察生和熟的食物、变质的食物,讨论储存食物的方法、获取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等活动,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以食物为主题展开研究。
《岩石和矿物》单元则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把对岩石和矿物的观察和描述作为基础活动,采取分类、猜测和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岩石的形成和变化原因。
教材总的特点仍是以活动为主线,以结构为连接,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教材的外线是活动,内线则是追求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2、本册教材体现了以下特点:(一)适当扩大单元规模,使学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深入研究。
四下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大单元的模式,这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的改进。
新教材理念追求的是“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探究活动,这对激发学生持续的研究兴趣、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以及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多元整合都是十分有利的。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I. 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编写,该教材是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科学课程教材。
此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II.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和记忆本册科学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 掌握研究内容中的重要科学概念和基本常识。
- 掌握一定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个人和团队合作,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团队合作的态度。
III.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IV. 教学方法1. 情境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研究变得生动有趣,提高研究积极性。
2. 导引式讨论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主研究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小组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彼此之间的研究和互助。
V. 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单元:磁力与物质- 课时安排:- 课时1:磁场与磁力- 课时2:磁铁吸铁物体- 课时3:磁力的方向- 课时4:材料间的吸引与排斥- 课时5:实验探究:磁物质与非磁物质的区别2. 第二单元:节约用水- 课时安排:- 课时1:用水的必要性与节约- 课时2:水资源的分布- 课时3:实验探究:“消失”的清水- 课时4:家庭用水的节约方法- 课时5:饮水的小知识3. 第三单元:动物和植物的共生- 课时安排:- 课时1:动物与植物的生活环境- 课时2:动物和植物的互利共生关系- 课时3:实验探究:植物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课时4:动物和植物的保护- 课时5:观察植物对周围环境的响应4. 第四单元:光的传播- 课时安排:- 课时1:光的传播方式- 课时2:光的直线传播- 课时3: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 课时4:光的反射- 课时5:光的折射与颜色VI. 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在知识掌握、实验设计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本文档旨在为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提供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计划
识与科学活动
科学常识的介绍
科学活动的方法与基本技能
2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性质与特征
3
热能与能源
热的传递
热的计量
4
植物的认识
植物的分类
植物的特征
5
动物的认识
4月
单元2: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5月
单元3:热能与能源
6月
单元4:植物的认识
7月
单元5:动物的认识
8月
单元6: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9月
单元7:水的变化
10月
单元8:地球的变化
11月
单元9:磁铁的吸引作用
12月
单元10:固体与液体
以上为科学课程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教师可适当调整进度,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动物的分类
动物的特征
6
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物体的相变
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7
水的变化
水的性质和用途
水的循环
8
地球的变化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运动及其变化
9
磁铁的吸引作用
磁性与磁铁的特性
磁铁的吸引作用
10
固体与液体
固体与液体的特性和区别
固体与液体的变化
教学进度安排
本教学计划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月份
授课单元
3月
单元1:科学常识与科学活动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教学进度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骨骼》一.骨骼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2、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3、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课时划分: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2、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3、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 2.(电子幻灯片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最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四下全册备课和单元备课

最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四下全册备课和单元
备课
本文档旨在为小学科学四下全册的备课及单元备课提供一些指导。
全册备课
教材解读
首先,需要认真阅读教材,并理解教材中内容。
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科学实验
- 生物世界
- 物质与能量
- 地球与宇宙
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需要认真理解和掌握,为备课提供较好的指导。
教学设计
备课时,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进行教学设计。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时注意学生的听课情况和研究效果。
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设计
在单元教学设计中,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设计。
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增加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状况
2. 单元教学目标和重点
3. 教材内容和案例
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
在单元备课时,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但不限于:
- PPT讲解
- 动画演示
- 集体讨论
- 观察实验
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小学科学的备课需要教师认真仔细地阅读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体验。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1全书导学、科学家这样做、第一单元导学22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种植凤仙花23种子长出了根、茎和叶24凤仙花开花了、果实和种子25种子的传播、科学阅读26凤仙花的一生、成果展示27复习第一单元(测试+评讲)28第二单元导学、电和我们的生活29点亮小灯泡、简易电路210电路出故障了111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导体和绝缘体212电路中的开关、模拟安装照明电路213复习第二单元(测试+评讲)214第三单元导学、岩石与土壤的故事215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岩石的组成216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岩石、沙和黏土217观察土壤、比较不同的土壤218岩石、土壤和我们、复习第三单元219复习一~三单元220学年复习考试23
四、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4、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人,经过几年的学习以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观察和思考问题,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学生在进行观察、提问、预测、调查、实验、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不过,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科学,实践运用也不尽如人意。还有少数学生不重视科学这门学科,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对立学生科学的意识,端正学生学习科学的态度,教学中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表(下册)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表(下册)
以下是一份可能的四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表(下册):
第一单元:动植物认识
- 第一课: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 第二课:了解不同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 第三课:观察和比较不同动植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 第四课:了解动植物对人类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单元:物质与能量
- 第一课:认识物质的三态和变化规律
- 第二课:了解物质的固体与液体、气体的性质和实验室安全知识
- 第三课:认识能量和能量的转化
- 第四课:了解物质与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单元:地理与环境
- 第一课: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 第二课:认识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 第三课:了解农田和居住点的选择与布局
- 第四课: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第四单元:生命与健康
- 第一课:了解生命的特点和生物的组成
- 第二课:认识人体的器官和其功能
- 第三课:了解食品的种类和作用
- 第四课:掌握一些常见的卫生习惯和预防措施
第五单元:科技与社会
- 第一课: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 第二课:认识一些常见的科技产品和他们的作用
- 第三课:了解科技创新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 第四课:了解科技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请注意,具体的教学进度可能因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这份进度表仅供参考,具体课程内容和顺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2021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

2021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一、教材分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科书有三个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岩石与土壤”。
每个单元有8课,一共24课。
三个单元练习,一课综合练习,共28课。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植物单元与一年级的《植物》、《动物》单元以及三年级的《动物一生》单元形成学习进阶。
内容的选择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关于生命世界的认识,共同承载课程标准中生命科学领域的相关课程内容,即“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水和空气等,在此基础上,生物个体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从而使得这些生物类群得以延续。
植物能够制造营养物质,可供自身利用。
”第二单元“电路”孩子们平时对电的研究是比较有限的。
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电是可以在特定的物质中流动的,电是我们生活中重要能源的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并学会安全用电。
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课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
学生从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岩石和土壤的特性反映了它产生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它们还是研究地球运动变化历史的重要客观依据,通过研究岩石和土壤,我们能够知道地球演变的许多“故事”。
为此,本单元的设计不只是引导学生观察并初步建构岩石与土壤在特征、组成、类别等方面的科学概念,更重要的是将岩石和土壤放在一个更加广阔和深层次的视野下来展开学习,即岩石和土壤本身的意义与价值。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探究的意愿。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含教学计划、进度表)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含教学计划、进度表)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数量未知。
大多数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浓厚的兴趣。
他们喜欢思考、动手和观察,这对他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科学非常有帮助。
此外,部分学生已经意识到小组合作研究和自主研究的必要性,合作和自主研究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一些教学内容只是走过场,一些探究活动没有开展,因此学生的实验动手和操作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和发展,活动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形成。
本学期的教学要注意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教材分析:本教材为2021年新编写的新苏教版教材,全册共五个单元,17课内容。
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编写内容。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冷和热》,由四课组成。
引导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探究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了解水受热、遇冷以后产生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进而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地球、月球与太阳》,由四课组成。
这四课在逻辑结构上分为两层,形成平行逻辑结构和延伸逻辑结构。
地球、月球、太阳这三个次级主题由近及远引导学生认识存在于他们身边的天体及其运动和变化,并从规律性的角度来整理这些变化。
这四课的侧重点虽然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都是先了解某个天体的客观特征,然后探索该天体有规律的运动和变化,并将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应用于实际。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昆虫》,由三课组成。
按照“认识昆虫——饲养昆虫——研究昆虫”的顺序展开。
引导学生认识昆虫的“家族”很庞大,并通过“饲养”昆虫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昆虫一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究和发现昆虫的奥秘。
本单元的主题是繁殖,共分为三课:用种子繁殖、用根、茎、叶繁殖和动物的繁殖。
这三课采用并列式的逻辑结构编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植物的繁殖,第二部分介绍动物的繁殖,包括动物的求偶、交配、生产和哺育等方面,为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行为提供指导,为动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增添了一环。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教材解读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由“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和“岩石与土壤”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8课,合计24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本单元以种植绿色开花植物和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活动为主要线索,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发现种子萌发先发育出根、再长出茎和叶,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开花、结果、长出新的种子。
伴随着植物新器官的出现,引领学生观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探究植物体器官的功能,初步建立植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认知。
本单元共8 课,从种子开始,追随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按照植物新器官出现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
2.“电路”单元本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电是可以在特定的物质中流动的,电是我们生活中重要能源的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并学会安全用电。
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课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
学生从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3.“岩石和土壤”单元“岩石与土壤”单元,指导学生认识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而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
土壤覆盖在地球岩石圈的表面,土壤的形成是岩石和生物作用的结果。
岩石和土壤不仅是组成地球外壳的重要物质,而且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圈层。
人们种植农作物的土壤来自于岩石的风化,许多生产生活的原料及能源均取自于岩石和矿物;土壤则是地球生物的家园。
本单元设计上,着力体现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双螺旋共生发展的编写思路,即指导学生充分开展观察、实验、描述、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科学实践活动,达到学生建构岩石和土壤相关科学概念的目的;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2篇)

六、教学进度表新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2021年2月一、教材分析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由《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和《岩石与土壤》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8课时,共24课时。
每一课时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部分组成。
1.“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本单元以种植绿色开花植物和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活动为主要线索,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发现种子萌发先发育出根、再长出茎和叶,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开花、结果、长出新的种子。
伴随着植物新器官的出现,引领学生观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探究植物体器官的功能,初步建立植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认知。
本单元共 8 课,从种子开始,追随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按照植物新器官出现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
2.“电路”单元本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电是可以在特定的物质中流动的,电是我们生活中重要能源的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并学会安全用电。
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课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
学生从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3.“岩石和土壤”单元“岩石与土壤”单元,指导学生认识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而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
土壤覆盖在地球岩石圈的表面,土壤的形成是岩石和生物作用的结果。
岩石和土壤不仅是组成地球外壳的重要物质,而且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圈层。
人们种植农作物的土壤来自于岩石的风化,许多生产生活的原料及能源均取自于岩石和矿物;土壤则是地球生物的家园。
本单元设计上,着力体现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双螺旋共生发展的编写思路,即指导学生充分开展观察、实验、描述、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科学实践活动,达到学生建构岩石和土壤相关科学概念的目的;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及单元备课4下

科学教案四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备课教材分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这一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仍以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事物的相互关系为主。
从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导探究为主,逐步过渡到指导性探究。
特别是在控制变量、做定量观察的实验上,学生还是第一次,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
从过程与方法上看,学习运用推理,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主要是围绕人体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肌肉三个主要方面、运动系统的卫生和保健构建而成,主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单元教材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让学生知道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了解人体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关节、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懂得如何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
第二单元《养蚕》是以蚕一生的变化为观察对象的一次亲历活动,主要研究动物的周期性变化。
经历动物的一个完整生命周期,了解昆虫和变态的知识,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长期饲养与观察的艰辛和快乐。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还是研究事物的相互关系,通过教学让学生意识到一个物体在运动,总是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即某个参照系(参照物)课文中称为“参照物体”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是物理学上的重要原理之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就是在这一知识背景下展开的。
意识到物体的运动又是有规律的,只有亲身去研究才能了解这些运动之间是什么样的规律。
研究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主要是通过认识力的存在和几种常见的力,来研究事物的性质。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历有关力的现象,但还没有比较系统和完整地研究有关力的现象。
所以本单元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鼓励学生们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体验成功的乐趣,发现大自然的规律。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如下,仅供参考:
第一单元:种子的奇妙变化
- 课程目标: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和种子对植物的重要性
- 教学内容: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对植物的作用
- 学习活动:实地观察不同种子的特点,种子的实验观察,小组讨论和展示
第二单元:光线对物体的作用
- 课程目标:认识光线对物体的照射和反射作用
- 教学内容:光线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色散
- 学习活动:光的实验观察,光线的折射实验,制作色散实验器材
第三单元:声音的传播
- 课程目标: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和声音的来源
- 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的特点
- 学习活动:声音的实验观察,声音传播路径的图示,声音反射和吸收实验
第四单元:物质的三态变化
- 课程目标: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
- 教学内容: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特征,三态之间的转化关系,凝固和汽化的过程- 学习活动:物质的三态模型制作,三态转化的观察实验,物质状态变化图解
第五单元:环境保护与节约
- 课程目标:强化环保意识,认识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 教学内容:环保知识,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 学习活动:环保实践活动,资源节约实验,生态环境图解展示
以上是四年级科学下册可能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部编本四年级科学下册学期备课计划

部编本四年级科学下册学期备课计划目标和背景本备课计划适用于部编本四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
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程,并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学期计划第一单元:天气变化第一课:天气的变化- 教学目标: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认识各种天气现象- 教学内容:天气的变化、刮风、下雨、下雪等天气现象- 教学活动:观察当天天气情况,讨论不同天气的特征,制作天气图示-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不同天气现象,并能够观察并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第二课:气温的变化- 教学目标: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认识温暖和寒冷的感觉- 教学内容:气温的变化、冷暖两种感觉- 教学活动:用温度计测量当天气温变化,触摸冷热物品体验温度感觉-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词语描述气温的变化,并能够通过触摸判断物体的温度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第三课:观察植物生长- 教学目标:研究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理解植物需要光源和水分-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光源和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设计实验观察光源和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准确观察并描述植物生长的过程,并能够通过实验判断光源和水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第四课:植物的种子-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种子结构和种子的传播方式- 教学内容:植物的种子结构、风力传播和动物传播-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了解它们的结构和传播方式-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植物的种子结构和不同的传播方式,并能够判断某种植物适合通过哪种方式传播总结本备课计划涵盖了部编本四年级科学下册的学期教学内容,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性质2. 物质的分类3. 物质的变化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1. 生物的分类2. 生物的特征3. 生物的生活环境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科学。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程度。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升程度。
4. 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程度。
五、教学计划第一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第1课时:物质的性质第2课时:物质的分类第3课时:物质的变化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4课时:生物的分类第5课时:生物的特征第6课时:生物的生活环境六、教学策略1.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科学的无处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实验、演示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3.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4. 注重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七、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教学指导用书。
2. 实验器材和教具。
3. 科学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资料。
4. 网络资源和电子书籍。
八、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第7课时: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第8课时:物质的溶解与溶液第9课时:物质的相变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10课时: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第11课时:动物的特征与适应第12课时:微生物的世界九、教学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接着把蚕茧放在开水浸泡10-15分钟,同时加入配好的小苏打。再用小炊帚轻轻搅动,找出丝头,接着抽丝、测量、缠绕在线板上。最后记录测量结果。
5、教师带领学生分组活动
各组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放在教师准备好的锅内。教师倒入开水浸泡并加入配好的小苏打。教师用小炊帚轻轻搅动,找出丝头,交给各组学生。
查阅资料: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学生方法多样,想象丰富
板书设计
4养蚕经验交流会
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
评价
活动准备
有关养蚕和真丝织物图片
蚕茧、炊帚、小水槽、小锅一只、小苏打、缠线板、直尺
学生收集种桑、养蚕、缫丝的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出示蚕茧,比一比谁的蚕茧最大最厚?
2.谈话:你知道蚕茧有什么用吗?
3.简介蚕丝的特点和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抽丝。(板书课题)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及活动
课时数
1
3.1---3.5
骨骼;关节
2
2
3.8---3.12
肌肉;骨骼、肌肉的保健
2
3
3.15---3.19
我们来养蚕;给蚕宝宝记日记
2
4
3.22---3.26
机动一周
5
3.29---4.2
我们来抽丝;养蚕经验交流会
2
6
4.6---4.9
一切都在运动中;运动的快慢
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很多同学也写了养蚕日记,那么谁能用个比较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明蚕的一生变化呢?
(2)看书第28页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
(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
(4)学生分组讨论。
(5)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图画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
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1课时
4、摩擦力的秘密——2课时
5、降落伞——1课时
单元考查时间
第12周
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
课题:调查与预测
第54页至第60页
教材分析:
调查是一种包容性比较宽泛的收集证据的方法。
预测是一种基本科学过程技能,是一种对未来事物发展的推断。
调查和预测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常用技能与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了解养蚕的一些基本方法,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养蚕热情。2、通过养蚕活动,产生亲近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学生在养蚕的过程中自选课题,开展一些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宄能力。3、让学生真正明白养蚕的意义,通过抽丝让学生感受生命创造的伟大奇迹。4、通过整理记录、交流汇报,总结出蚕的一生变化的主要阶段,形成“昆虫”和“变态”的概念。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认识生命的神奇和伟大,体验长期饲养与观察的艰辛和快乐。
1、什么是调查。介绍调查的常用方法。通过一个校园调查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亲历现场调查的过程。
2、什么是预测。两种最常见的预测情形。应用已学知识进行预测。
重点难点:
介绍调查的常用方法。通过一个校园调查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亲历现场调查的过程。
两种最常见的预测情形。应用已学知识进行预测。
计划用课时及课时计划:
各组分组抽丝。测量蚕丝长度并作记录。
6、汇报测量结果
7、师生小结:蚕丝是最长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最长达3000米,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
四、巩固总结
1、讨论:
(1)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业的贡献有哪些?
(2)你是通过哪些方法知道的?
3、 说一说抽丝的方法,你认为抽丝技术的关键是什么?
机动一周
14
5.31---6.4
调查;预测
2
15
6.7---6.11
期末复习
16
6.14---6.18
期末复习
17
6.21---6.25
期末复习
18
6.28---7.2
期末复习
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
课题:骨骼与肌肉
第2页至第13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围人体运动系统中——骨骼、关节、肌肉三个主要方面和运动系统的锻炼和卫生构建而成。本单元教材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让学生知道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了解人体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懂得如何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
2
7
4.12---4.16
运动的方式;小车的运动
2
8
4.19---4.23
摆;期中复习检测
1
9
4.26---4.30
力在哪里
2
10
5.4 ---5.7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2
11
5.10---5.14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摩檫力的秘密
2
12
5.17---5.21
摩檫力的秘密;降落伞
2
13
5.24---5.28
重点难点:通过养蚕活动,产生亲近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明白养蚕的意义,总结出蚕的一生变化的主要阶段,形成“昆虫”和“变态”的概念。
计划用课时及课时计划:4课时1、我们来养蚕……1课时。2、给蚕宝宝记日记……1课时。3、我们来抽丝……1课时。4、养蚕经验交流会……1课时
单元考查时间
第5周
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1、建立了参照物的的概念,认识“运动的相对性”。
2、初步了解速度概念。3、根据物体运动的的轨迹不同将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认识物体的运动的方式。4、引导学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对运动物体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做简单的定量观察。5、以摆为话题,经历“预测----设计并进行实验----整理分析搜集的证据----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设计和开展实验时学会控制变量,意识到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讨论
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
汇报发现。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图画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
说说蝴蝶一生有哪些变化。
小组讨论,进行比较。
说说理由
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讨论交流中获取新知效果好
让学生展示创意记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拓展
查阅资料: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蚕的一生要经过变态过程。
难点:通过图画或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
评价
活动准备
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图片
各种养蚕的记录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引入交流会
谈话: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板书课题)
先带领学生探讨抽丝方法,再去实践
活动拓展
查阅资料:蚕和蚕丝的其他用途。
查阅资料:蚕和蚕丝的其他用途
板书设计
3、 我 们 来 抽 丝课时
课题
4养蚕经验交流会
课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有关蚕的知识。
2.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
3.知道蛾和蝶的不同。
二、学习新课
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都经过了哪些变化?
(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讨论。
(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
(4)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点的记录。
(5)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
课题:物体的运动
第26页至第39页
教材分析: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之中,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们对“相对运动”及“运动的基本形式”做简单的了解。这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对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关于力的学习都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从本单元开始,在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过程中,第一次引导学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对物体的运动做简单的定量观察。
二、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
提问:在古代,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的国家,你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传说和历史吗?
小结:交流成果,说明华丽的真丝织物是用蚕丝织成的。
三、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
1、谈话: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吐丝结成茧,蚕茧又是怎样加工成蚕丝的呢?
2、阅读课文
3、小组讨论:开展抽丝活动需要的材料、活动步骤、小组分工、结果预测、注意的问题等
(5)小组讨论,进行比较。
(6)根据学生对蚕蛾和蝴蝶的比较,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概念。
(7)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
三、综合小结
谈话: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现,但有些同学没能完整的饲养成功,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卵)颜色逐渐有什么变化?刚刚孵出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在成长中有什么变化?你还发现了那些有趣的现象?
重点难点:
认识“运动的相对性”。速度概念。认识物体的运动的方式。意识到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计划用课时及课时计划:5课时
1、一切都在运动中——1课时2、运动的快慢——1课时
3、运动的方式——1课时4、小车的运动——1课时
5、摆——1课时
单元考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