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心理学整理笔记

心理学整理笔记

一.名词解释(5-15’):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必考)2.自我同一性:(必考)是一种关心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连串的感觉。

3.学习风格:(必考)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学习风格主要有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的要素构成。

4.狭义的学习:(必考)狭义上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主要探讨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的学习与一般成年人的学习的不同之处,找到学生学习的特殊性,以便为指导学校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5.习得性无力感:(必考)实质上是一种认为失败无法避免的观念。

(对于这样的学生,首先要正确归因,然后教师最好采用鼓励与引导他们进行积极归因的方法,对他们给予帮助)6.替代性强化:(必考)即学习者如果看到其他人的成功行为或受到赞扬的行为,他会增强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他啊看到他人失败的行为或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同样的倾向。

7.成就动机:(必考)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的一种内部推动力。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是由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成功的倾向组成,前者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动,后者表现为设法逃避成就活动或情景,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

8.认知失调:9.学习迁移以及分类:(必考)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的种类:1.从迁移效果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2.从迁移水平上看,分横向迁移的纵向迁移;3.从迁移方式上,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4.迁移方向上,分为顺迁移与逆迁移;10.认知结构:(必考)所谓认知结构,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心理学要点笔记(最全)

心理学要点笔记(最全)

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除此之外,心理学还研究个体行为、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心理学科的性质: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是一门中间〔边缘〕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1)个性心理倾向性〔最活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如有的人在物质需要方面追求强烈,有的人更注重精神与成就的需要等。

(2)个性心理特征〔最稳定〕指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

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气质有好动与喜静、暴躁与温和之别,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等。

真题: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后者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简答〕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布洛卡心理状态是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阶段(1) 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或现象〕的主要物质基础。

普通心理学课堂笔记及重点内容整理

普通心理学课堂笔记及重点内容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心理学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及行为、意识及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3.心理及行为、意识及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心理及行为(1)心理及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及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及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心理咨询师考试笔记整理

心理咨询师考试笔记整理

心理咨询师考试笔记整理一、基础心理学部分。

这基础心理学可重要啦。

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这是整个心理咨询的基础呢。

人格这一块很有趣哦。

人格就像是我们每个人独特的小标签,有气质类型,像多血质的人就像小太阳一样,活泼好动,充满活力,对啥都好奇,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胆汁质的人那就是火爆小辣椒,精力旺盛,直率热情,但是有时候容易冲动。

黏液质呢,就像平静的湖水,稳稳当当的,安静稳重,反应慢但很踏实;抑郁质的人就比较细腻敏感啦,情感体验深刻,但是可能有点多愁善感。

记忆也很关键哦。

感觉记忆就像一闪而过的流星,短暂地在我们脑海里留下痕迹。

短时记忆呢,就像一个小篮子,能装的东西有限,而且要是不复习,很快就忘了。

长时记忆就像是个大仓库,可以装好多好多东西,不过把东西放进去也不容易,得经过好多加工呢。

二、社会心理学部分。

社会心理学讲的就是人和人之间那些事儿啦。

人际交往是个大学问。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都有自己的人际距离。

就像和陌生人,那肯定是公共距离,离得远远的,互相保持礼貌。

和普通朋友呢,就是社交距离啦,能聊天能说笑。

和亲密的人,像家人或者恋人,那就是亲密距离,恨不得黏在一起呢。

社会角色也很有意思。

我们在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

比如说在学校里是学生,就得乖乖听话,好好学习;在家里可能是孩子,要孝顺父母。

要是角色混乱了,就会出问题啦。

就像有的时候在公司里把在家里的任性拿出来,那就不太好啦。

三、发展心理学部分。

发展心理学就像是看一个人的成长纪录片一样。

婴儿期的宝宝可可爱爱。

他们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这个世界呢。

你看小宝宝拿到东西就往嘴里塞,那是他们在探索,用嘴巴来感受这个东西是啥。

童年期的孩子就开始上学啦,这个时候他们的认知能力在快速发展。

他们开始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说数学里的数字不仅仅是个符号,还代表着实际的数量。

而且这个时候他们的社交圈子也开始扩大,会有自己的小伙伴,会有小团体啦。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小刺猬一样,又敏感又叛逆。

心理学笔记20篇

心理学笔记20篇

心理学笔记20篇1. 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是指个体在处理信息时,出现了与自身价值观、信念或行为不一致的情况。

该理论探讨了认知失调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缓解认知失调带来的不适。

2. 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刺激引起特定反应的现象。

这一理论解释了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和原理,并提出了条件反射在研究和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3. 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和信心。

该理论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行为、情绪和成就的影响,并提供了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4.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个体如何通过观察他人来研究和模仿行为。

该理论还探讨了人们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以及如何形成自我认知。

5. 情绪调节理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的管理和调整过程。

该理论研究了情绪调节的方式、影响因素以及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6. 研究理论:研究理论探讨了个体如何通过经验和观察来获得新知识和技能。

该理论涉及到不同类型的研究方式、记忆过程和研究动机。

7. 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社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该理论研究了社会认同的形成和变化,以及社会认同对个体自我感知和行为的影响。

8. 情绪智力理论:情绪智力是指个体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能力。

该理论探讨了情绪智力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并提供了提高情绪智力的方法。

9.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研究了个体对自己行为的动机和意愿的产生过程。

该理论探讨了自我决定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自我决定能力。

10. 人格理论:人格理论研究了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

该理论探讨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人格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影响。

11.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探讨了个体追求目标和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

该理论涉及到不同种类的动机和动机养成的方式。

12. 注意力理论:注意力理论研究了个体对特定刺激的关注和集中程度。

心理学-课堂笔记

心理学-课堂笔记

心理学-课堂笔记《心理学》书本知识整理★一、心理学研究对象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主要是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形式以及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就是指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

心理学一般为了方便,把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它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a.认识过程简称“知”,是人们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b.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伴随的情绪和情感,通称为情感过程,简称“情”。

c.面对困难,人们确定目的、制定计划,去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简称为“意”。

(2)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a.个性倾向性表现为需要、动机、信念、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方面b.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心理是人的心理现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普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师密切联系的。

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带着个性的色彩。

2、心理现象不仅人有,动物也有;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4、心理内容:人的心理(意识)包括个体社会化过程心理过程1、心理的实质是:心理是头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人的心理则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2、(1)人的心理、意识是与动物反映形式根本不同的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A.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源泉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a.心理一方面反映客观现实的性质和特性,一方面反映着人对现实的关系和态度。

b.个人经验左右着对现实的反映。

c.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它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能反作用于客观现实。

0031《心理学》笔记-张厚粲 详细整理版

0031《心理学》笔记-张厚粲 详细整理版

第一章概论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科学的标准: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心理学独特的性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锡比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感觉。

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领会】心理学理论领域: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心理测量学5.生理心理学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1、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所谓自然情境指的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

(客观、真实,观察者处于被动,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优点: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且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缺点:观察者处在被动地位,观察结果难以重复,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测和偏见的影响;2、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使用测验法时,必须注意测验的目的及其适用的目标群体,遵照规定的方法实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要求适应群体)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研究者可以积极的利用仪器设备干预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人为的创设出一些条件,使得被试者做出某些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普通心理学新版笔记

普通心理学新版笔记

普通心理学新版笔记一、心理学概述。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心理现象: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 个体心理与行为: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通过行为可以研究心理。

- 个体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是能觉察到的心理部分,无意识是不能觉察到但对行为有影响的部分。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优点是能直接获取资料,缺点是可能存在观察者偏差。

- 实验法: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的设置。

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优点是能揭示因果关系,缺点是实验环境可能影响结果的外部效度。

- 调查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优点是能快速收集大量数据,缺点是被试可能提供虚假信息。

- 测验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测量心理特征,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要注意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 个案法:对个别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优点是能深入了解个体,缺点是结果难以推广。

3.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 哲学渊源: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灵魂、心理现象的思考。

-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 主要流派。

-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主张研究意识的结构,通过内省法。

- 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强调意识的功能,适应环境。

- 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可观察的行为,通过实验法。

-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强调心理的整体性,反对元素主义。

-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重视潜意识和性本能对行为的影响,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

- 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关注人的自我实现和积极面,强调人的主观体验。

- 认知心理学:奈瑟尔,把人看作信息加工系统,研究认知过程。

二、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 神经元。

- 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

-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整合、传导信息。

- 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神经元内部是电传导,在神经元之间是化学传导(通过突触)。

心理学笔记整理

心理学笔记整理
公式:E=1/R
绝对感觉阈限值并非就是绝对不变得。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得刺激物之间得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例如:两手掂500克物体,重量感觉一样,一手增加重量,直至产生两手重量不一样得感觉,增加得重量就就是原重量在500克时得差别阈限。
对这一最小差异量得感觉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
基本特性:(一)知觉得选择性(二)知觉得整体性(三)知觉得理解性
(四)知觉得恒常性:知觉得条件在一定得范围或一定得程度上发生变化时,知觉得映象能保持相对得稳定,知觉得这种特性叫做知觉得恒常性。
类型: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三)感觉与知觉得关系
联系:
1、均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2、感觉就是知觉得基础。
简单反射中枢
感觉神经元将神经冲动传入脊髓后,中间神经元不把它传入大脑,而就是直接传给运动神经元,至效应器形成反射。
2、脑干
延脑:生命中枢,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
桥脑:传递身体运动得信息,对注意、睡眠有调节得作用。
中脑:存在着视觉与听觉得反射中枢。
3、小脑:与大脑皮质运动区共同控制肌肉运动,调节身体姿势与身体平衡,在控制身体运动得运动技能得学习方面,有一定得作用。
1、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得、有计划、系统地对被试得行为、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观察与描述,从中发现行为规律得一种研究方法。
2、实验法
实验法就是有目得、有方向地严格控制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特定心理现象与行为得出现,从而研究心理规律得一种研究方法。
3、测验法
⑴作业型测验法:要求被试完成一定难度得任务,研究者根据其完成得质量对其特质做出量化评定得方法。能力测验学绩测验

心理学笔记整理

心理学笔记整理

心理学笔记整理一、心理学简介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行为等心理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的学科。

它在解释人类行为和心理现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二、心理学的历史1. 古希腊时期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心灵、意识和理性进行了初步探索。

2. 结构主义心理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威廉范特哈特等开创了结构主义心理学,倡导通过实验和观察,对心理过程进行分析和描述。

3. 功能主义心理学在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了功能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过程的功能和目的,关注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4. 心理动力学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动力学,认为人类行为和情感受到潜意识的支配,开创了心理治疗的领域。

5. 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可见的行为,用条件反射等理论解释人类行为。

6. 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人的积极性,提倡人性的尊重。

7. 认知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认知心理学崛起,强调人类思维和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对心理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三、心理学的分支1.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信息加工、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以及知觉和语言等方面。

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的发展变化,包括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交方面的发展。

3.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性格特征、心理机制以及人格发展的因素等。

4.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群体中的行为、态度和观念等。

5.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临床实践,主要关注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四、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通过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控制,研究因果关系和心理过程。

2.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通过问卷、面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来了解心理现象和行为。

心理学读书笔记摘抄

心理学读书笔记摘抄

心理学读书笔记摘抄在探索心理学的广袤世界中,我读到了许多引人深思的观点和理论,以下是我精心摘抄的一些精华内容,希望能与大家一同分享和探讨。

一、关于认知与思维“我们并不是直接感知世界,而是通过我们的感知和认知系统来构建对世界的理解。

” 这句话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一切,并非是世界的真实模样,而是经过我们大脑的加工和解释后的产物。

这意味着我们的认知偏差和思维模式会极大地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和理解。

例如,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往往会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即最先接收到的信息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我们的看法。

而“确认偏误”则会让我们更倾向于寻找和接受支持自己已有观点的证据,而忽视那些与之相悖的信息。

这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努力克服这些认知偏差,以更客观、全面的视角去看待世界。

二、情绪与情感“情绪是对刺激的即时反应,而情感则是在情绪基础上经过思考和评价产生的更持久、更复杂的体验。

” 这一观点让我明白了情绪和情感之间的微妙区别。

情绪往往来得迅速而强烈,如愤怒、喜悦、恐惧等;而情感则是在情绪的基础上,经过我们内心的思考、价值判断以及与过去经验的结合而形成的,比如爱、恨、自豪等。

同时,书中还提到了情绪调节的重要性。

我们不能完全消除负面情绪,但可以通过改变思维方式、调整行为习惯以及寻求社会支持等方法来有效地管理和调节情绪,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人格与个体差异“人格是个体在行为、思维和情感方面相对稳定的模式。

”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格特质,这些特质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方式,还决定了我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反应和适应能力。

例如,外向型的人通常善于社交、充满活力,而内向型的人则更倾向于独处、思考深入。

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挥优势,同时也能让我们更理解和接纳他人的差异,从而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社会心理学“从众现象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观点、行为或信念,以与群体保持一致。

心理学课堂笔记

心理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过程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识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理论研究: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应用研究: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测验法(三、)实验法(四、)调查法四、心理学的前世今生今日心理学的两大热点:认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五、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1、(生理学、临床学)脑损伤影响与之相应的心理机能;2、(生物演化)心理活动水平和脑的发展水平呈正比;3、(个体生长发育)脑的发育成熟程度影响到人心理发展水平。

(二)、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1、脑作为心理器官,不会自己发展产生心理。

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人才会产生心理。

2、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

3、客观现实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其中社会生活对人的心理发展有更为重要的影响。

(三)、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1、心理反应具有主观性2、心理反应具有能动性3、心理反应既受自然规律制约,又受到道德规范制约(四)、心理学在实践中发展1、通过实践活动使客观现实真正作用于大脑,导致相应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2、实践检验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作业: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心理现象有哪些方面?答案:(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2、用事实说明心理是脑的机能。

答案:(1)人的心理是在与客观现实接触中才产生的,离开了客观现实就没有人的心理。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一、心理学概述。

1. 心理学的定义。

-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心理过程。

-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如通过眼睛看到红色(视觉),通过耳朵听到声音(听觉)等。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例如把苹果的红色、圆形、甜味等个别属性综合起来认识到这是一个苹果。

-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例如,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会感到高兴(积极情绪),当失去重要东西时会感到悲伤(消极情绪)。

- 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学生为了考上理想大学,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坚持每天学习。

- 个性心理。

-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

例如,人有对食物的需要(生理需要),也有对尊重的需要(社会需要)。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由需要转化而来。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如胆汁质的人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等。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如诚实、勇敢等。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例如,在幼儿园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来研究儿童的社交发展。

- 实验法。

- 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内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心理学笔记

心理学笔记

心理学笔记1.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里也研究动物心理,以人为主。

2.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中间(边缘、交叉)学科。

3.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共性):注意不是心理过程,是伴随心理过程的心理状态A.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B.情绪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克服困难(2)个性心理(个性)A.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基础)、动机、兴趣B.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智力)、性格(后天,有好坏)、气质(先天,没有好坏)4.心里是脑的机能,脑是心里的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1)额叶:组织活动(2)顶叶:感受温度(3)枕叶:视觉中枢(4)颞叶:听觉中枢(5)左脑理性:抽象脑,学术脑(6)右脑感性:艺术脑、创造脑(7)延髓(枕叶往下连接脖子的地方)“生命中枢”。

(8)反射的分类★A.无条件反射:无意识的本能行为:迎风流泪、含梅流涎B.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物:望梅生津第二信号系统:词语、符号、观念:望梅止渴(9)正诱导:加强兴奋负诱导:加强抑制5.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心理具有客观性、主观性、能动性6.1879(一把气球)德国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的独立,也意味着心理学的诞生,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7.西方心理学七大流派(1)构造主意(德):冯特、铁钦纳:人的经验由感觉、意向、经验构成研究对象:意识结构方法:实验内省法(2)机能主意(美):詹姆士:意识流研究对象:意识功能(3)行为主义(美):第一势力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研究对象:行为方法:实验法(4)格式塔(整体完形)(德)苛勒:心理是一个整体,整体并不是各个部分的总和研究对象:意识整体(5)精神分析:第二势力弗洛伊德、荣格、埃里克森:释梦、联想、回溯研究对象:异常行为、无意识(无意识理论又叫冰山理论)(6)人本主义:第三势力马斯洛、罗杰斯:性善论研究对象:正常人的人格(7)现代认知心理学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信息加工理论研究对象:认知结构三大势力、三个意识、一个现代认知心理学8.感觉:个别属性,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1)外部感觉:视听嗅味肤(2)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决、运动觉知觉:整体属性(1)物体知觉:A.空间知觉:大小、形状、方位、深度知觉(视崖实验)B.时间知觉C.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动景运动(电影、动画片、霓虹灯)、诱导运动(月动云静、火车)、自主运动、运动后效(2)社会知觉:A.社会刻板印象:只关注团体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南方人精明,北方人豪爽)B.晕轮效应(光环效应):一好百好,一坏百坏(一白遮百丑、情人眼里出西施)C.首因效应:第一印象D.近因效应:E.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3)错觉:必然会产生的不正确的知觉,不可克服9.感觉的规律:✧感受性(感觉能力)和感觉阈限(刺激量——数值)✧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心理学学习笔记(精选多篇)

心理学学习笔记(精选多篇)

心理学学习笔记(精选多篇)第一篇:心理学学习笔记这两天听了xx学院xx教授的《学校管理心理学》讲座,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这里我很赞成他提出的做个正常生活的人、克服自己的情绪化倾向这个问题。

卞教授说,人生活在世界上,世事纷繁,扰人之至,作为生命的个体,很容易导致性格解体现象。

也就是说,你的性格解体为另外的一个很陌生的性格类型,甚至你自己都不认识的那种类型。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克服性格中的情绪化。

他说,要克服情绪化,就要注意几个方面。

一是心理保健。

每个人要有自己的自我保健意识。

作为一个人,要知道被人接纳、认同是很高的境界,同时在这种境界中还要做到让别人觉得不是被服从的感觉,这是最高的境界。

我理解,就是要和别人愉快良性共处,被别人认同,但是不是为了达到让对方屈从于自己的目的,也就是每个人都要有平等待人的良好心态。

二是学会缓解压力。

卞教授说,每个人最好能规定每周或者每天的专门时间,是自己反思、发泄的时间,作为自己认知自己、调解自己的一种方式。

我也觉得,当一个人心情不快时,到野外走走,胡乱的唱唱歌,和大树、小草说说话,也都是能宣泄从而平静的好的方法。

缓解的宗旨就是先反思再调节。

三是建立运用社会支持系统。

他说,每个人都要行善,要有真心的朋友。

当遇到心理问题时,要有人来诉说和支持。

卞教授说,这个问题要重视,要说,不要不好意思说,把什么都闷在心里对人是很不好的。

记得昨天看到一个小文段,就是说一个人的真诚方面的。

四是学会休闲。

卞教授说,一个人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不要一味的去排除它,你可以换一种方式,可以去游玩、唱歌、钓鱼等,用这种方式去遗忘、淡化心里的烦闷。

五是科学用脑。

一个人不能无休止的用脑,大脑用多了,会造成心理的压迫和紧张感,这样对于人的心理影响就很大。

对于卞教授的说法,很多我是支持的。

作为一个人,在这滚滚的红尘中,很容易迷失、很容易消沉、很容易颓废,如果没有一个能够有效解除烦恼的方法,个体就很容易情绪化,很容易走极端路线,很容易把事情做到成为不可调和得事情。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笔记整理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笔记整理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笔记整理一、导论1.1 什么是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分支: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1.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古代心理学:希波克拉底、亚里士多德等•实验心理学的兴起:威廉·詹姆斯、赫尔曼·艾宾浩斯等•当代心理学:认知革命、人本主义心理学、正向心理学等1.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自然观察法2.实验方法3.问卷调查法4.个案研究法二、神经系统与生物基础2.1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主要功能: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2.2 神经元与神经传递1.神经元结构:细胞主体、树突、轴突2.神经传递:兴奋性和抑制性信号传递–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兴奋:兴奋门槛、动作电位–神经抑制:抑制性递质的作用2.3 大脑与认知功能1.大脑结构与功能:•脑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大脑皮层:感知、记忆、思维、情绪等2.认知功能:•感觉与知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注意与记忆:注意机制、工作记忆•语言与思维:语言产生、思维方式•情绪与情感:情绪识别、情感体验三、心理学的基本概念3.1 智力与智商•定义:智力是个体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

•测量:智商测试、标准智商、心理发展指数3.2 人格与个体差异1.人格定义:个体稳定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

2.人格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冲突和童年经历•行为主义理论:环境塑造•人本主义理论:自我实现和自我觉知•五因子模型: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尽责性3.3 认知与社会发展1.认知发展:•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的阶段•语言发展:语言习得的过程•学习理论:认知学习、行为学习2.社会认知发展:•社会认知理论:他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社会情绪发展:情绪识别和情绪调节四、学习与社会心理4.1 学习与记忆1.学习定义: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2.学习动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3.记忆过程:–感知:注意、感官记忆–存储: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提取:回忆、遗忘4.2 社会认知与社会学习1.社会认知理论:他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理解。

心理学笔记整理

心理学笔记整理

心理学笔记整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它探究了人类心理过程、认知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以下是对心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的整理和总结。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等。

认知心理学家关注知觉的构建,理解人类如何对信息进行选择、处理和分类。

认知心理学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如信息处理模型、认知负荷理论和跨领域知识的转移。

1. 信息处理模型:这个模型将人的思维过程类比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

人们接收信息,经过注意、记忆、思考和输出等步骤来解决问题。

这个模型强调了人类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组织的能力。

2. 认知负荷理论:认知负荷理论指出人们在进行认知任务时会面临认知负荷,即思维资源的有限性。

当任务复杂度超过个体的认知资源时,效果会受到影响。

这个理论对于设计教育和界面上的任务非常有启发。

3. 跨领域知识的转移:这个理论探讨了人们将自己在一个领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另一个领域的能力。

研究发现,与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相比,跨领域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知识转移。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婴儿到成年的发展过程。

它关注人类在各个阶段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变化。

发展心理学提供了理解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线索。

1. 爱婴期:从出生到大约2岁,爱婴期是个体发展中最关键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婴儿经历了运动能力的发展、感知能力的增强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在这个时期,亲子关系对婴儿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2. 儿童期:从2岁到11岁,儿童期是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儿童在这个时期经历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能力的提高和社交技能的习得。

他们开始与同伴互动,并形成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3. 青少年期:从12岁到18岁,青少年期是身份探索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身体和性别的变化,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和决策,但同时也面临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

三、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心理学基础笔记

心理学基础笔记

心理学基础笔记第一篇:心理学基础笔记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都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

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给一个概念下操作定义,并且发展测量用的测验和技术。

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测量到了所需要测量的东西3.心理学的对象: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同时也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因为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探知必须开始于对人的外显行为的观察。

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

社会心理不是个体心理的简单相加,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环境中产生的,是社会群体内个体心理的典型表现。

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一般被定义为外部和内部刺激的觉知。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学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学科性质又具有社会学科性质的中间或交叉学科,也称之为边缘学科。

4.心理学的流派:①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他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② ⑴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⑵机能主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的⑶格式塔心理学或叫完型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⑷行为主义美国华生后期代表人物:斯金纳⑸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弗洛伊德⑹认知心理学美国奈瑟西蒙认知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等。

⑺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马斯洛、罗杰斯 20世纪50年代创立。

因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的年代较精神分析学说与行为主义晚,故而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5.心理学的未来发展:(一)适应实践需要,继续分化(二)提高理论水平,高度整合(三)树立大心理学观(四)开展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五)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多元与整合现代心理学主要有五种研究取向,即神经生物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

心理学笔记

心理学笔记

心理学笔记1 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研究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研究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上相互关系的规律性的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任务:理论任务\实践任务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按时间:长期系统观察\定期观察;按内容:全面观察\重点观察;按有无控制:有控制观察\非控制观察.优点:所得信息较真实;缺点:研究者消极等待有关研究信息的出现;所得资料较松散,难量化.);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测验法科学的心理观:从心身关系看:心理是脑的机能(特种发展史;人类个体发展史;脑科学发展史.);从心物关系看: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应.)知识点:人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人的心理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其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其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食物性反射:吞咽和消化食物过程的反射活动无条件反射防御性反射:趋利避害,以适应环境性反射:繁衍后代的反射活动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俄国,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美国,斯金纳条件反射的系统性:信号系统概念: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之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反射弧:是反射的实现形式,包括从刺激到反应的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无条件反射: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每个个体来说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条件反射:有机体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学得的行为,其神经联系是暂时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根据其实验得出结论:条件反射形成的神经机制是在在脑皮层上建立暂时神经联系,即无条件刺激的皮层代表点或兴奋灶与条件刺激(由中性刺激转化而成)的兴奋灶之间暂时联系的接通.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性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的结合,即强化.(狗的实验)操作性条件反射:其特点是用奖励性的手段强化有机体的某种反应行为.(白鼠实验)动力定型:由一系列刺激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和强弱程序作用于有机体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或条件反射的链索系统.具有定型化\自动化\概括化的特点.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两种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共同点:都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以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为条件,都要强化.不同点:经典条件反射建立条件是被动的,强化与刺激有关,出现在反应之前,无奖励性质,适合情绪(情感)学习;操作条件反射是主动的,强化与操作有关,出现在反应之后,有奖励的作用,适合行为学习.2 心理过程:相对于个性心理来说,是不断变化着的暂时性的心理现象.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认识过程: 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的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过程: 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基本态度的体验和感受.如愉快\满意\热爱\厌恶\欣慰\遗憾.意志过程: 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个性心理: 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所具有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它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相关的心理活动起着支配和控制作用.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特征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以性格为核心.能力是表现在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方面的特征:观察\思维\记忆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征:脾气\内外向性格是表现在完成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待人处世及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3 个性和个性倾向个性概述: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基本特征:一,个性的整体性;二,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三,个性和独特性;四,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 个性的心理结构:一,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和对认识活动的对象和趋向和选择.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 二,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需要: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是个体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通常以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形式表现出来.分类: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道德需要\创造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超级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一个人独特潜能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需要认知需要尊重需要心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安全需要基本需要生理需要评价:把人类的需要分成由低级到高级不同的层次,并把它们纳入到一个连续的统一体中,形成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但他混淆了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的界限,忽视或否定了人类基本需要的社会性.;缺乏实验依据和客观指标.动机: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动机的功能:引发功能\指引功能\激励功能;动机的分类: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是两种主要的社会性动机)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暂时的具体的动机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童年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教师的言行;经常参加竞争和竞赛活动;学习成绩;个人对工作难度的看法;个性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作用: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使人精神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对认识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分类: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兴趣的品质:兴趣的广度\倾向性\持久性\效能.理想\信念\世界观:世界观对人的心理活动的作用表现在:决定个性发展的趋向和稳定性;影响认识的正确性与深度;制约情绪的性质与变化;调节人的行为习惯.4 注意注意概述: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的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这表明注意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注意本身不反映任何事物.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生理机制:就其发生来说是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优势兴奋中心的转移是注意转移的生理机制.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人在注意时伴随的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紧张注意的一种特征);呼吸运动的变化(貌似注意\似不注意).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的努力的注意,原因:刺激物的特点(强度\对比关系\活动和变化\新异性)和人本身的状态(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引起和保持警惕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加深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合理地组织活动;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在同一对象(狭义,存在注意起伏周期;正时相\负时相)或同一活动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人的注意的稳定性存在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分同时广度和继时广度(一个人把握在时间上连续出现的刺激物的数量.)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注意的转移:被认为是注意的动力特征.与个体的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关.其快慢与难易取决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和引起注意转移的新对象新活动的性质.5 感觉和知觉感觉概述: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简单的一种心理现象.第一个感觉剥夺实验:加拿大,赫布\贝克斯顿,1954.感觉的种类: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温觉\冷觉\触觉\痛觉),平衡感觉,运动感觉,内脏感觉.影响感觉的主要因素:刺激强度\刺激时间\感觉相互作用.感受性:各种分析器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受阀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绝对感受性:感觉最大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受阀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大刺激量.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阀限:在感觉上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差别的最小差别量.韦伯定律:在可感觉的范围内,感觉到随刺激强度的增减而发生变化,但是如果刺激强度变化过小则不能被感觉到. I/I=K.I为原刺激强度, I为可辨别差值,K为常数(即差别阀限).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程度.视觉适应:暗适应(感受性提高)\明适应(感受性降低);听觉适应的最大特点在于选择性.肤觉适应很明显,但是一个逐渐缓慢的过程.内脏感觉适应有关键期.痛觉是不能适应的.感觉的后效: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到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感觉的后效.感觉的适应: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刺激强度不变),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发生变化(多数为感受性降低,甚至消失).对比: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觉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在空间上产生同时对比,在时间上产生继时对比.融合:两个以上的刺激同时作用而产生一个新的感觉的现象.联觉:一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一种不同的感觉.知觉概述:知觉是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和直接反应.知觉和感觉比较:相同点: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不同点:反映的内容不同(感觉反映个别属性,知觉反映整体)分析器活动不同(感觉单个分析器,知觉多个分析器活动)感觉主要受生理特征的影响,知觉主要受知识经验的影响.知觉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知觉有接近\相似\闭合\好的连续\好的形态等组织原则)选择性(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客观(刺激的变化\对比\位置\运动\大小程度\强度\反复\);主观(经验\情绪\动机\兴趣\需要))理解性(对事物的理解是知觉的必要条件)恒常性(知觉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包括形状\亮度\颜色)定势: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几种主要的知觉:空间知觉(后天学习而得,视觉起主要作用.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深度知觉\);时间知觉(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包括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运动幻觉)运动幻觉:诱导运动(是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是一种错觉性的运动幻觉.); 自主运动(如果个体在暗室中注视一个静止的光点,过一段时间便会感到它在不停地动来动.这是飞机失事的原因之一.)错觉: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它不同于幻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对刺激性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最常见的是视错觉.记忆概述: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恢复三个基本环节.分类:按内容:动作记忆(动作\运动\活动),情绪记忆(体验),形象记忆(事物形象特征),语词逻辑记忆(语言\符号\规律\概念)按记忆活动特点和信息加工阶段: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2秒以内,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有大量潜在信息,使之转化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复述是其重要保持机制),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的记忆).识记: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无意识记是事前没有确定识记目的,也不用任何用助于识记的方法的识记具有很大的选择性.有意识记明确了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记忆.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是主要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记忆;机械识记是主要依靠机械重复而进行的识记.整体识记\部分识记与综合识记.记忆的生理机制:巴甫洛夫学派认为是大脑皮层上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和重新活动.保持与遗忘:保持进程(记忆恢复现象:儿童比成人普遍,学习困难材料时比学习容易材料时更为常见,学习不充分时比学习纯熟时更易出现并且记忆恢复的内容大部分处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位,学习程度:低度学习\适度学习\过度学习);记忆内容的变化(保持原内容显著特征但更简略);遗忘的原因:衰退\干扰\压抑\认识.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和回忆.再认和回忆:再认:指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其速度和确定性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对旧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二,当前出现的事物与以前识记的有关事物的相似程度.在再认发生困难的情况下,就转化为回忆:指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回忆的分类:按照预定的目的任务:有意回忆(又叫随意回忆,有回忆的目的任务,自觉地去追忆以往的某些经验.心理学中把那种根据有关线索使用一定的策略,通过不断的推论和探索,在意志努力下完成的有意再现称为追忆.无意回忆指没有预定目的和任务,只是在某种情景中自然而然地想起某些经验.根据中介:直接回忆(不需要以其它事物为中介即可提取有关信息.),间接回忆(需要以其它事物为中介并经过一系列推理过程提取有关信息,含有积极的思维成分.联想:回忆的基础.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几种形式.再认和回忆的关系:都是对过去经验的恢复,即提取信息的两种形式.再认是比较简单的记忆现象,回忆包括从长时间记忆存储中对信息的搜索和再认两个阶段.二者不能截然分开.能回忆的一般都能再认,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回忆.要达到回忆程度,一般先要能再认,但不能停留在再认的水平上.回忆是记忆效果的更有力的证明. 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因其纵坐标代表保持量,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它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而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即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遗忘进程的制约因素:时间因素;其它因素: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性质\学习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是干扰效应的两种表现.先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作用叫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先学习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研究表明,倒摄抑制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程度\难度\时间安排以及识记的巩固程度等条件所制约.复习: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动员多种感官参加复习.想象概述:想象是在人的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基本材料是表象.它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特点:形象性\新颖性.想象的功能:预见\补充\替代.想象加工改造的方式:粘合\夸张\典型化\联想.想象的种类:有意想象:带有目的性自觉性的想象,又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幻觉\梦是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和计划而产生的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形成的条件:要正确理解词与图样标志的意义;丰富的表象储备.创造想象是根据预定目的,通过词对已有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而产生的可以作为创造性活动”蓝图”的新形象的过程.它的评价标准:是否新\是否有价值.发展条件:创造动机;扩大知识范围;思维的积极活动;灵感和艰巨劳动.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积极的幻想是学习和工作的巨大的动力,是构成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8 思维思维概述: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思维和感知觉比较:反映的内容不同,反映的方式不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为思维带来了新原则,思维活动总是借助于语言完成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区别:语言是交流思维的工具,思维本身不具有这上特点;思维与客观事物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其间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语言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语言中的词与思维中的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不同民族的语言的语法结构不全相同,但思维的规律是相同的.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集中思维和分散思维(也就是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分散思维的主要功能是求异和创新;特点: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习惯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思维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概念及其掌握: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关键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掌握概念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日常交际和积累个人经验获得;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使学生熟悉有关概念内涵条件下掌握概念.整个思维过程就是积累概念的过程,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二,运用变式对概念加以说明;三,突出本质特征,减少或消除非本质特征四,适时给概念下定义五,在实践中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阶段划分:认识问题和明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特点和条件;提出假设,考虑解答方法;检验假设.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迁移的作用:迁移是已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的运用,也就是已有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分正迁移和负迁移.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倾向性.情感与动机状态:动机愈有意义,为解决问题所做的探索就愈积极,愈顽强.个性:个性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内部动因.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指引人们去获得新知识或以产未曾有过的对问题的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要求个体具有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的发明能力.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一,既需要分散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二,没有现成答案;三,迷恋和目的指向性是其重要成分;四,灵感状态是其典型特点;五,需要创造性想象的参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分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发展直觉思维;培养创造性人格. 直觉思维:是指没有完整的传统逻辑过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9 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概述: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1 概念不同:情绪是由生理需要引起的体验;情感是由社会性需要引起的体验;情绪更具有情境性,表出于外的,是不稳定的;情感通常跟认识有关,既有情境性,又有稳定性;情绪的体验更强烈,情感的体验较弱.2 情绪依赖于情感,情感也依赖于情绪;情感的形成依赖于多次情绪体验;情感的表现依赖于情绪.情绪学说: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学说;巴甫洛夫的情感学说;强调认识作用的情绪学说;普拉契克的情绪进化学说.情绪状态:是情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对人的生活有重大的意义.分为心境\激情\坚强\焦虑四种.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不具有特定的对象,最重要的调节方式有知足\退步\看淡.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暴发式的情绪状态.产生的方式是重大事件的积累.应激:在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下产生的情绪状态.活动完全控制或完全紊乱,集中起来使心理活动激进起来应付应激活动.在应激状态下,一个人的行为如何取决于两个因素:知识经验\个性经验.焦虑:是一种伴随着某种不祥预感而产生的令人不愉快的情绪,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特质焦虑:相当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或个性特质.状态焦虑:在特定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焦虑.适度的焦虑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几种高级情感:道德感:有明显的社会性的阶级性,是道德意识的具体表现.三种形式:直觉的情绪体验(缺乏自觉性,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感,与社会舆论有关);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意识到道德伦理的情绪体验.理智感:在人的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和人的认识活动\求知欲\认识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求相联系的.美感:美感是对事物的美的体验,是根据美的需要,是按照个人所掌握的美的标准,对客观事物(包括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两个明显的特点:具有愉悦的体验;带有倾向性的体验.具有直觉性,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情操:是带有理智性的与正确的价值评价结合在一起的各种高水平的情感的综合体.高尚的情操主要包括理智的情操\道德的情操\美的情操.10 意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1.描述:对心理现象进行客观和精确的观察和了解。

注:描述要客观,必须忠实于可观察到的信息2.解释:寻求心理和行为的原因,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理或行为。

注:解释要合理,谨慎地超越被观察到的现象。

3.预测:是对某种特定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或某种特定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4.控制:控制意味着使行为发生或不发生,或者影响它的形式、强度、发生率等。

二、心理学简史:1.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适应环境科学和技术寻求生存的意义哲学和宗教2.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

3.当代心理学流派:❖结构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实践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因果性原则●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心理学的科学性要求其结论必须建立在依靠科学方法收集和处理的证据基础之上。

❖科学的方法包括一整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1、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被试的行为、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观察和描述,从中发现行为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有方向地严格控制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特定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出现,从而研究心理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3、测验法⑴作业型测验法:要求被试完成一定难度的任务,研究者根据其完成的质量对其特质做出量化评定的方法。

能力测验学绩测验⑵自陈型测验法:要求被试完成一些自我评估的题目,研究者根据其完成的情况对其特质做出量化评定的方法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4、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提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既可以向被研究者本人作调查,也可以向熟悉被研究者的人作调查。

四、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既研究人,也研究动物,但主要研究人。

既研究个体,也研究群体。

既研究心理,也研究行为。

第二章人的心理的实质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脊髓:是将脑和周围神经系统联系起来的神经元干线脊髓的主要功能:躯体与脑部之间神经传导的通路来自躯干和四肢的刺激,经过脊髓到达大脑,大脑发出的指令,通过脊髓到达效应器。

简单反射中枢感觉神经元将神经冲动传入脊髓后,中间神经元不把它传入大脑,而是直接传给运动神经元,至效应器形成反射。

2、脑干延脑:生命中枢,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

桥脑:传递身体运动的信息,对注意、睡眠有调节的作用。

中脑:存在着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

3、小脑:与大脑皮质运动区共同控制肌肉运动,调节身体姿势与身体平衡,在控制身体运动的运动技能的学习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4、间脑:⑴丘脑:皮层下高级的感觉中枢,除嗅觉外的所有输入信息都要经过丘脑导向大脑皮层。

丘脑也是网状结构的一部分,具有控制睡眠、觉醒的功能。

⑵下丘脑: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中枢,管制内分泌系统,维持新陈代谢,调节体温,与饥饿、渴、性等生理动机有密切关系,与情绪、心理健康也有重要的关系。

5.边缘系统⑴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以及丘脑等组织。

⑵边缘系统与动物的本能行为有关,如捕食行为、攻击行为等,也与记忆、情绪有关。

6、大脑大脑由表面的灰质和深部的白质组成,表面的灰质部分叫大脑皮层。

大脑体积占中枢神经系统体积的一半以上,重量为脑总重量的60%左右。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中枢。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一.感觉与知觉概述(一)什么是感觉:➢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特点:感觉是一种直接的反映形式。

感觉是人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感官活动,产生不同的感觉。

3.分类:根据刺激物的性质及其所作用感官的性质,可以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其中视觉、听觉、嗅觉接受远距离的刺激,又叫距离感觉。

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二)什么是知觉定义:知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基本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二)知觉的整体性(三)知觉的理解性(四)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的范围或一定的程度上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能保持相对的稳定,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恒常性。

类型: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联系:❖1、均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区别:❖1、反映的内容不同(个别属性vs. 整体属性)。

❖2、生理机制不同(单通道vs. 多通道)。

❖3、产生的性质不同(先天经验vs. 后天经验)。

二.感受性的变化(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觉察)能力,即感觉的灵敏度。

两者的关系:数值上成反比。

公式:E=1/R绝对感觉阈限值并非是绝对不变的。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例如:两手掂500克物体,重量感觉一样,一手增加重量,直至产生两手重量不一样的感觉,增加的重量就是原重量在500克时的差别阈限。

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

差别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就越大;差别阈限越大,差别感受性就越小。

(三)感受性的变化及发展1、感受性的变化感觉适应各分析器之间的相互作用联觉现象: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有机体的机能状态2、感受性的发展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是感受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有计划的练习可以提高感受性。

感官的补充作用。

三、青少年感知的特点和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青少年的感知特点青少年感知的有意性和目的性逐渐提高;青少年知觉的精确性发展更加完善;青少年的逻辑性知觉开始发展。

(二)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遵循感知规律,运用直观原则丰富感性经验1、基本的形式及特点:实物直观、教具直观、言语直观。

2、形象与言语相结合3、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效果例如,知觉的强度率、对象与背景的差别率、知觉对象的活动性以及知觉的组合规律,等。

(三)、观察及观察力的培养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观察要有目的性。

观察前要有知识准备和观察准备。

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

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和整理观察结果。

第四章记忆一、记忆的概述(一)定义: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即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二)分类:1、按记忆的内容划分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记忆表象就是一种形象记忆;情景记忆也是一种形象记忆。

抽象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事物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性质等内容的记忆。

词语记忆:对语言文字和词汇句子的记忆。

情绪记忆: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动作记忆:以操作过的动作、运动、活动为内容的记忆。

2、按记忆有无目的划分无意记忆: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采用专门的方法,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

有意记忆:有明确的记忆目的,并采取相应的记忆方法和努力的记忆。

3、按记忆是否受意识的控制划分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

(三)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模式1、感觉记忆定义:也称瞬时记忆,是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0.25~2s)保存下来,如后像现象。

其容量相当大,但信息保持的时间极其短暂。

特点1、保持时间短:约0.25-2秒;2、记忆容量大:一般认为是9~20个字母;3、信息编码:按照事物的物理特征编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4、感觉记忆的痕迹容易消褪,如果特别加以注意就进入第二阶段,没有注意就消失了。

2、短时记忆定义: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为一分钟左右,容量为7±2个组块。

特点1、保持时间短:一分钟左右。

2、记忆容量有限:7±2个组块。

3、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是唯一对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的阶段,短时记忆里的信息来自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

4、复述是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途径。

3、长时记忆定义: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长时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长,甚至可以是永久性的存储,而且容量似乎没有限制。

其信息来源大多是对短时记忆的加工,也可能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

注:三种记忆系统的关系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它所留下的痕迹为感觉记忆,没有注意便很快消失,如果加以注意,就转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及时复述就会遗忘,如果加以复述,并编码归类,就转入长时记忆,在长时记忆内储存。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被提取出来,进入短时记忆,从而被意识到。

此外,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受到干扰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遗忘。

(四)记忆的品质(一)记忆的敏捷性: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记住的事物的数量。

(二)记忆的持久性:记忆内容保持时间的长短。

(三)记忆的准确性:对记忆内容的识记、保持是否精确。

(四)记忆的准备性:对记忆内容在提取应用时所反映出来的特征。

二、记忆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一)识记过程识记是个体对客观事物反复感知,并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形成暂时神经链接的过程。

类型:(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客观因素识记材料的数量与性质识记活动的任务与时间参与活动的分析器记忆的方法主观因素对材料的理解程度主观经验意识情况情绪状态意志力动机与兴趣(二)保持过程保持即信息的存储,并非是识记内容在头脑中原封不动、一成不变的静态过程,相反,它是一个动态过程。

主要变化为:主要的信息保留下来,不重要的信息流失;某些特点更加突出、明显。

信息更加完整、合理、有意义;遗忘是保持的反面,即识记过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产生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遗忘的类型:(1)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2)主动性遗忘和被动性遗忘遗忘的原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遗忘进程。

1、大多数遗忘发生在学习后一小时之内;2、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渐趋平稳;3、重新学习要比第一次学习容易。

影响保持与遗忘的因素客观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主观因素学习的程度识记者的态度(三)再认与回忆过程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