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业工程 易树平知识点
基础IE(工业工程)期末重点 易树平
第1章1.何为生产率?本质是什么?答:生产率就是产出和投入之比。
生产率的本质是度量资源使用效率的标尺。
2.什么叫生产率管理?包含的实质内容有哪些?目的是什么?答:生产率管理就是对一个生产系统的生产率进行规划、测定、评价、控制和提高的系统管理过程。
实质内容包括,生产率测定与生产率评价两方面。
目的是实现生产率持续不断的改善和提高3.现阶段,企业提高生产率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哪些?答:1)增加资源的投入2)从改进方法入手,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努力降低成本,促使企业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第2章1、什么是工业工程?工业工程的学科性质?答:工业工程是对有关人员、物资、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
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与技术,并且使用工程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上述系统可能取得的成果予以确定、预测和评价。
学科性质:是一门工程科学技术,且是主要解决管理问题的工程技术2、工业工程的内容体系?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请你查阅相关的资料,提出你的建议程序分析是通过调查分析现行工作流程,改进流程中不经济、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研究方法。
设施规划与物流(含工厂设计、维修保养、物料搬运等)生产规划与控制(含库存管理、运输路线、调度、发货等)3、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意识?答:IE技术人员需要懂得广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与其他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相比,要求IE技术人员的知识面更宽,但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则不及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①成本和效率意识;②问题和改革意识;③工作简化和标准化意识;④全局和整体化意识;⑤以人为中心的意识第3章1.什么是工作研究?工作研究的对象、特点是什么?答:工作研究是以作业系统为对象的一项工业工程活动。
它是通过对作业系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结合运用作业测定技术,研究科学合理的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并制定出各种作业的工作定额,以作为企业进行计划、预算、控制和工资奖励的基础。
基础工业工程重要知识点整理
基础工业工程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第一节.企业生产动作1.制造过程(生产过程)是将制造资源(原当否,劳动力,能源等)转变为有形财富或产品的过程.2.离散型机械制造企业:指以一个个单独的零件组成最终成品的生产方式.其生产组织类型按其规模,重复性特点又可分为车间任务型,流水线型(1)车间任务型生产:企业的生产同时在几个车间交叉进行,生产的零部件最终传送到装配车间装配,装配好的成品由质量部门检测,合格件出厂将会市场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方式的机械制造企业).其特点:是每项生产任务仅使用整个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另一个特点是生产设备一般按机群的方式布置,将功能相同或类似的设置按空间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组建生产组织,形成诸如车,刨,铣,等工段或班组.(2)流水线型生产:加工对象按事先设计的工艺过程依次顺序地经过各个工位,并按统一的生产节拍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加工内容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这是一种连续的,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其流水线生产的基本特点是: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按产品或加工对象组织生产;生产按节拍进行,各工序同期进行作业,重复相同的作业内容;单件作业时间与相应工序的工作地数比值相等;工艺过程是封闭的.3.流程型钢铁制造企业:包括重复生产(大批量生产),连续生产.其中连续生产与重复生产有很多相同之处,区别仅在于生产的产品是否可分离流程型制造是指通过对于一些原材料的加工,使其开头或化学属性发生变化,最终形成新开头的新材料的生产方式,它们的产品常常不是以新取胜,而是以质优价廉取胜.4.重入离散型电子制造企业:产品或零件在制造过程中被藉此机器重复架式次以上的制造过程.其多用于制造现代微电子产品.5服务型企业:不管是从事制造业还是从事服务娄,都必须为人人们提供服务,以社会服务为中心来组织生产,生产的产品只有让顾客满意,只有得到顾客的承认,才能实现产品的价值,企业才能生存.服务型企业动作类型的划分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按顾客的需求特性分(能用型服务,专用型服务),按系统的运用特点分(技术密集型服务,人员密集型服务)第二节生产率与生产率管理衡量生产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使用较少的投入生产相同的产出或者通过使用相同的投入生产较多的产出来改善经营.工业工程的功能就是规划,设计,管理和不断改善生产系统,使之更有效地运行,取得更好的效果生产率管理就是对一个生产系统的生产率进行规划,测定,评价,控制和提高的系统管理过程,其实质是以不断提高生产率为目标和动力,对生产系统进行积极地维护和改善.生产率测定与评价的概念:是对某一生产,服务系统或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率进行测定,评价及分析的活动和过程.其包括(生产率测定,生产率评价)其意义在于:在整个生产率工程及管理工作过程中,生产率测评的地位与作用十分重要,它回答在哪里寻找机会来提高生产率,并指明改善与提高的工作量大小,因此,生产率测评是生产率提高的前提,是生产率管理系统过程的中心环节和实质内容之一.生产率测定的基本方法:静态生产率=测定期内产出量/测定期内要素投入量影响生产率及因素的提高途径:一是增加资源的投入,如增加投资,更新设备,吸收外资引进技术,提高劳动强度等,二是从改进方法入手,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努力降低成本,促使企业走内涵发展的路子第二章工业工程概述第一节工业工程1. 19世纪80年代一般认为泰勒和吉尔布雷斯是IE的开山鼻祖.2.最具权威和今天仍被广泛采用的是美国工业工程师协会于1955年正式提出,后经修订的定义: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工程技术,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和原理与方式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日本工业工程师协会深感过去的定义已经不适于现代生产的要求,故对IE重新定义如下:IE是这样的活动,它以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经营资源,优质,廉价并及时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探求各种方法给从事这些工作的价位带来满足和幸福.该定义特别把对人的关怀写入定义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也是IE与其他工程学科的不同之处.)对于IE的定义,有人甚至简化成一句话,IE是质量和生产率的技术和人文状态,或者可以这样说IE是用软科学的方法获得最高的效率和效益.3.对于IE定义都旨在说明(1)IE的学科性质, IE是一门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2) IE的研究对象. IE是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组成的各种生产及经营管理系统以及服务系统.(3)IE的研究方法: IE是教学,物理学以及社会科学中的专门知识和工程学中的分析,规划,设计等理论,特别与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和计算机系统技术关系密切.(4) IE的任务, IE是如何将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要素设计和建立成一个集成系统.并不断改善,从而实现更有效的运行.(5) IE的目标.是提高生产率和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获取多方面的综合效益.(6) IE的功能.是对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4工业工程的内涵:(1)IE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如果用一句主来表明工业工程师的抱负,那就是提高生产率)(2)IE是综合性的应用知识体系(3)IE应用注重人的因素(4)IE是系统优化技术5.工业工程与生产率工程的关系工业工程就是在人们致力于改善生产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率,降低成本的初中中产生的一门学问,它把技术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把生产要素组成生产力水平更高和运行更有效的系统,去实现提高生产率目标的工程技术所谓生产率工程就是创新生产率改善的方法,手段和过程,以及创造性解决生产率管理问题的模式研究,,开发和实施.由此可以看出工业工程与生产率工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它们的关系体现为:(1)工业工程与生产率工程是有着共同的目标(提高企业的生产率)(2)工业工程技术和方法是企业提高生产率的直接途径,即工业工程是生产率工程的基础(3)工业工程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生产率管理和控制访求的改善,而生产率改善方法的创新,发展将促进生产率工程的发展(4)生产率工程的发展将丰富工业工程技术,方法,推动工业工程的发展.第二节工业工程的产生与发展过程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调整发展而后出现了:泰勒,吉尔雷斯(动作研究),甘特(甘特图)2.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工业工程形成和发展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各种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知识,原理和方法产生与应用的历史.从科学管理开始,到现在,可以总结IE的重大发展及特点(1)科学管理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中期)(2)工业工程时期(20世纪20年代后期~现在)(传统工业工程或经典工业工程(20世纪20年代后期~现在); 工业工程与运筹学结合(4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 工业工程与系统工程结合并共同发展(70年代中后期~现在))第三节工业工程的内容系统和人才素质1. 工业工程学科的性质:从工业工程的含义和内容可以看出,它完全符合工程的定义,具备工程学所应用的我自,和所有其他工程学科一样, 工业工程具有利用自然科学知识和其他技术方法进行观察,实验,研究,设计等功能和属性.工业工程的首要任务是生产系统的设计,即把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要素组成一个综合的有效运行的系统.工业工程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工业工程与管理(其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人力,特效,能源,设备,信息和生产技术组成一个更有效,更加富于生产力的综合系统)2.工业工程的内容系统工业工业的范畴:有17个分支:生物力学,成本管理,数据处理与系统设计,销售与市场,工程经济,设计规划(含工厂设计,维修保养,物料搬运等),材料加工(工具设计,工艺研究,自动化等)应用数学(运筹学,管理科学,统计质量控制,统计和数学应用等),组织规划与理论,生产计划与控制(库存管理,运输路线,高度,发货等),实用心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工作评价,人事实务等),人的因素,工资管理,人体测量,安全,职业卫生与医学.3.工业工程的应用重点:目前我车常用的工业工程知识和技术如下:工作研究,设施规划与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工程经济,价值工程,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人因工程,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制造系统.4.工业工程人才的素质结构工业工程是一种技术职业,从事这种专门职业的人员自然也相应地称为工业技术人员,他们的职责主要就是把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联系在一直,以求得有效的运行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给工业工程技术人员下的定义是:工业工程技术人员是为达到经营者的目标(目标的根本含义是要使企业取得最佳利润,且冒最小风险)显然,IE技术人员需要懂得广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才能应付宽广复杂的IE的业务,增强其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
基础IE(工业工程)期末重点 易树平
第1章1.何为生产率?本质是什么?答:生产率就是产出和投入之比。
生产率的本质是度量资源使用效率的标尺。
2.什么叫生产率管理?包含的实质内容有哪些?目的是什么?答:生产率管理就是对一个生产系统的生产率进行规划、测定、评价、控制和提高的系统管理过程。
实质内容包括,生产率测定与生产率评价两方面。
目的是实现生产率持续不断的改善和提高3.现阶段,企业提高生产率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哪些?答:1)增加资源的投入2)从改进方法入手,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努力降低成本,促使企业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第2章1、什么是工业工程?工业工程的学科性质?答:工业工程是对有关人员、物资、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
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与技术,并且使用工程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上述系统可能取得的成果予以确定、预测和评价。
学科性质:是一门工程科学技术,且是主要解决管理问题的工程技术2、工业工程的内容体系?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请你查阅相关的资料,提出你的建议程序分析是通过调查分析现行工作流程,改进流程中不经济、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研究方法。
设施规划与物流(含工厂设计、维修保养、物料搬运等)生产规划与控制(含库存管理、运输路线、调度、发货等)3、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意识?答:IE技术人员需要懂得广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与其他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相比,要求IE技术人员的知识面更宽,但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则不及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①成本和效率意识;②问题和改革意识;③工作简化和标准化意识;④全局和整体化意识;⑤以人为中心的意识第3章1.什么是工作研究?工作研究的对象、特点是什么?答:工作研究是以作业系统为对象的一项工业工程活动。
它是通过对作业系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结合运用作业测定技术,研究科学合理的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并制定出各种作业的工作定额,以作为企业进行计划、预算、控制和工资奖励的基础。
基础工业工程-期末全套复习资料-易树平教学提纲
基础工业工程-期末全套复习资料-易树平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第一节.企业生产动作1.制造过程(生产过程)是将制造资源(原当否,劳动力,能源等)转变为有形财富或产品的过程.2.离散型机械制造企业:指以一个个单独的零件组成最终成品的生产方式.其生产组织类型按其规模,重复性特点又可分为车间任务型,流水线型(1)车间任务型生产:企业的生产同时在几个车间交叉进行,生产的零部件最终传送到装配车间装配,装配好的成品由质量部门检测,合格件出厂将会市场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方式的机械制造企业).其特点:是每项生产任务仅使用整个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另一个特点是生产设备一般按机群的方式布置,将功能相同或类似的设置按空间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组建生产组织,形成诸如车,刨,铣,等工段或班组.(2)流水线型生产:加工对象按事先设计的工艺过程依次顺序地经过各个工位,并按统一的生产节拍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加工内容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这是一种连续的,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其流水线生产的基本特点是: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按产品或加工对象组织生产;生产按节拍进行,各工序同期进行作业,重复相同的作业内容;单件作业时间与相应工序的工作地数比值相等;工艺过程是封闭的.3.流程型钢铁制造企业:包括重复生产(大批量生产),连续生产.其中连续生产与重复生产有很多相同之处,区别仅在于生产的产品是否可分离流程型制造是指通过对于一些原材料的加工,使其开头或化学属性发生变化,最终形成新开头的新材料的生产方式,它们的产品常常不是以新取胜,而是以质优价廉取胜.4.重入离散型电子制造企业:产品或零件在制造过程中被藉此机器重复架式次以上的制造过程.其多用于制造现代微电子产品.5服务型企业:不管是从事制造业还是从事服务娄,都必须为人人们提供服务,以社会服务为中心来组织生产,生产的产品只有让顾客满意,只有得到顾客的承认,才能实现产品的价值,企业才能生存.服务型企业动作类型的划分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按顾客的需求特性分(能用型服务,专用型服务),按系统的运用特点分(技术密集型服务,人员密集型服务)第二节生产率与生产率管理衡量生产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使用较少的投入生产相同的产出或者通过使用相同的投入生产较多的产出来改善经营.工业工程的功能就是规划,设计,管理和不断改善生产系统,使之更有效地运行,取得更好的效果生产率管理就是对一个生产系统的生产率进行规划,测定,评价,控制和提高的系统管理过程,其实质是以不断提高生产率为目标和动力,对生产系统进行积极地维护和改善.生产率测定与评价的概念:是对某一生产,服务系统或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率进行测定,评价及分析的活动和过程.其包括(生产率测定,生产率评价)其意义在于:在整个生产率工程及管理工作过程中,生产率测评的地位与作用十分重要,它回答在哪里寻找机会来提高生产率,并指明改善与提高的工作量大小,因此,生产率测评是生产率提高的前提,是生产率管理系统过程的中心环节和实质内容之一.生产率测定的基本方法:静态生产率=测定期内产出量/测定期内要素投入量影响生产率及因素的提高途径:一是增加资源的投入,如增加投资,更新设备,吸收外资引进技术,提高劳动强度等,二是从改进方法入手,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努力降低成本,促使企业走内涵发展的路子第二章#1.什么是工业工程?是简明地表述IE的定义。
基础工业工程(易树平)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工业工程(易树平)课后习题答案1. 什么是工业工程?列举一些工业工程的应用领域。
工业工程是一种综合应用工程科学、数学和统计学等知识,通过综合运用经济、技术和管理等原则,对生产系统进行设计、改进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业工程的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制造业:如汽车制造、电子制造、机械制造等。
- 服务业:如银行、医疗保健、物流等。
- 政府部门:如交通管理、城市规划、卫生管理等。
- 电信行业:如通信网络规划、运营管理等。
2. 什么是生产系统?生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生产系统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步骤和资源配置,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
生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输入:包括原材料、能源、设备、人力资源等。
- 转换过程:通过各种操作和加工,将输入转化为输出。
- 输出:最终产品或服务。
- 控制:管理和监控生产系统的运作。
- 反馈: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对生产系统进行评估和改进。
3. 请解释一下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概念。
生产效率是指在给定的资源和时间范围内,生产系统所产生的产品数量或服务数量。
生产效率可以通过提高生产速度、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浪费来实现。
生产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符合预期要求的程度。
生产质量可以通过减少缺陷率、提高产品可靠性和满足客户需求来实现。
4. 什么是工业工程中的浪费?列举一些常见的浪费类型。
工业工程中的浪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增加价值的活动或资源的使用。
常见的浪费类型包括:- 运输:物料或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运输。
- 库存:过多的原材料或产品库存。
- 过程:生产过程中的不必要的步骤或操作。
- 待机:设备或人力资源的不必要等待时间。
- 过产:生产超出需求的产品。
- 消耗:能源、材料或其他资源的浪费。
5. 请解释一下生产线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生产线平衡是指在生产线上分配工作任务,使各个工作站的工作负荷相对均衡,以实现最高生产效率和最佳生产质量。
生产线平衡的重要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均衡工作负荷,避免瓶颈和闲置,实现最大化的生产能力利用率。
基础工业工程-易树平知识点
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规划教材基础工业工程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制造过程(也称为生产过程)是将制造资源(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等,也成为生产要素)转变为有形财富或产品的过程。
它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行业,如机械、电子、轻工、化工、食品、军工、航天等。
表生产运作类型及其特点目前,企业的现场管理普遍存在如下问题:①浪费严重,主要是物料的浪费。
②无效劳动普遍存在。
③现场环境较差。
如:原材料、半成品乱堆乱放,地面脏乱不堪,杂物堆积,通道堵塞,作业面狭窄,“脏、乱、差”的情况比较严重。
有效的企业运作与管理,还需要以下一些方面的支持:①企业领导及员工的高素质。
②合理的生产场所布局和物流规划。
③与企业匹配的管理信息系统。
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支持等。
生产率(Productivity)是产出与投入比,用来描述上述转换功能的效率。
P=O/I 式中,P为生产率(Productivity);O为产出(Output);I为投入(Input)衡量生产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使用较少的投入生产相同的产出或通过使用相同的投入生产较多的产出来改善经营。
生产率管理就是对一个生产系统的生产率进行规划、测定、评价、控制和提高的系统管理过程。
其实质是以不断提高生产率为目标和动力,对生产系统进行积极地维护和改善,它包括生产率测定和生产率提高。
生产率测定与评价(测评),是对某一生产、服务系统(组织)或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率进行测定、评价及分析的活动和过程。
它包括:①生产率测定(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根据生产率的定义,比较客观地度量和计算对象系统当前生产率的实际水平,为生产率分析提供基本素材和数量依据。
②生产率评价(Productivity Evaluation)。
在将对象系统生产率实际水平的测算结果与既定目标、历史发展状况或同类系统水平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生产率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系统评价和分析,它能为生产率的改善和提高提供比较全面、系统和实用价值的信息。
基础工业工程易树平知识点
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规划教材基础工业工程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制造过程(也称为生产过程)是将制造资源(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等,也成为生产要素)转变为有形财富或产品的过程。
它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行业,如机械、电子、轻工、化工、食品、军工、航天等。
表生产运作类型及其特点生产方式概念特点分部行业离散型制造(Intermittent Manufacturing)指以一个个单独的零部件组成最终产品的生产方式。
车间任务型(Job-Shop)生产是指企业生产的同时在几个车间交叉进行,生产的零部件最终传送到装配车间装配,装配好的成品由质量部门监测,合格件出厂交付市场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量)。
特点是①每项生产任务仅使用整个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②生产设备一般按机群方式布置,将功能相同或类似的设备按空间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组建生产组织,形成诸如车、刨、铣、磨、钻、装配等工段或班组。
流水线型(Flow-Shop)生产是指加工对象按事先设计的工艺过程依次顺序的经过各个工位(工作地),并按统一的生产节拍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加工内容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
其基本特征有:①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按产品或加工对象生产;②生产按节拍进行,各工序同时进行作业,重复相同的作业机械加工、仪表仪器、汽车、服装、家具、五金、医疗设备、玩具生产等。
内容;③各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与相应工作的工作地(或设备)数比值相等,即流水生产线上各道工序的生产能力是相等的;④工艺过程是封闭的,即加工对象全部在线上连续加工,不接收线外加工,且工作地(设备)按工艺顺序成线状连续排列,加工对象在工序间单线流动,各工序作业有先后顺序约束,生产过程连续而均衡地进行。
流程型制造(Flow Manufacturing)指通过对于一些原材料的加工,使其形状或化学属性发生变化,最终形成新形状或新材料的生产方式。
包括重复生产(Repetitive Manufacturing,又叫大批量生产)和连续生产(Continuous Manufacturing),区别仅在于生产的产品是否可分离。
基础工业工程习题答案作者易树平
基础工业工程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1.企业的生产运作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答:1)企业的生产运作有离散型制造、流程型制造、重入离散型制造和服务型。
2)各类型生产运作方式的特点如下:①离散型制造特点:分车间任务型生产、流水线型生产a.车间任务型生产:每项生产任务仅使用整个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生产设备一般按机群方式布置。
b.流水线型生产:工作地专业划程度高,按产品或加工对象组织生产;生产按节拍进行,各工序同期进行作业,重复相同的作业内容;各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与相应工序的工作地(或设备)数比值相等;工艺过程是封闭的。
②流程型制造特点:分重复生产型、连续生产型a.配方的管理要求很高,如配方的安全性、保密性;b.需要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进行跟踪,对批次管理要求较高;c.某些产品常常有保质期;d.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联产品、副产品、等级品。
③重入离散型制造a.产品过程精密而复杂,工序繁多;b.生产周期长,并且产品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需多次甚至数十次经过相同的机器群组加工。
④服务型特点:按顾客需求特性分为通用型服务和专用型服务;按系统运作特点分为技术密集型服务和人员密集型服务a.通用型服务:服务过程比较规范,服务系统有明显的前、后台之分。
b.专用型服务:与顾客有较紧密的接触,一般无前后台之分;服务性特点更为明显,难以制定统一的服务过程规范。
c.技术密集型服务:更加注重合理的技术装备的投资决策和有效的管理。
d.人员密集型服务:更加注重人员的聘用、培训和激励等。
2.企业生产运作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答:没有一套标准、规范、优化的作业流程,造成企业整体流程的运作时间延长,效率降低。
3.生产率从本质上讲反映的是什么?答:生产率是产出与投入比,用来描述生产系统转换功能的效率。
从本质上生产率反映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4.生产率测评的意义是什么?答:1)定期或快速评价各种投入资源或生产要素的转换效率及系统效能,确定与调整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适宜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和经营管理方针,保证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基础工业工程 期末全套复习资料 易树平.doc
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第一节•企业生产动作1 •制造过程(生产过程)是将制造资源(原当否,劳动力,能源等)转变为有形财富或产品的过程.2•离散型机械制造企业:指以一个个单独的零件组成最终成品的生产方式.其生产组织类型按其规模,重复性特点又可分为车间任务型,流水线型(1)车间任务型生产:企业的生产同时在几个车间交叉进行,生产的零部件最终传送到装配车间装配,装配好的成品由质量部门检测,合格件出厂将会市场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方式的机械制造企业).其特点:是每项生产任务仅使用整个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另一个特点是生产设备一般按机群的方式布置,将功能相同或类似的设置按空间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组建生产组织,形成诸如车,刨,铳,等工段或班组.(2)流水线型生产:加工对象按事先设计的工艺过程依次顺序地经过各个工位,并按统一的生产节拍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加工内容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这是一种连续的,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其流水线生产的基本特点是: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按产品或加工对象组织生产;生产按节拍进行,各工序同期进行作业,重复相同的作业内容;单件作业时间与相应工序的工作地数比值相等;工艺过程是封闭的.3•流程型钢铁制造企业:包括重复生产(大批量生产),连续生产.其中连续生产与重复生产有很多相同之处,区别仅在于生产的产品是否可分离流程型制造是指通过对于一些原材料的加工,使其开头或化学属性发生变化,最终形成新开头的新材料的生产方式,它们的产品常常不是以新取胜,而是以质优价廉取胜.4•重入离散型电子制造企业:产品或零件在制造过程中被藉此机器重复架式次以上的制造过程.其多用于制造现代微电子产品.5服务型企业:不管是从事制造业还是从事服务娄,都必须为人人们提供服务,以社会服务为中心来组织生产,生产的产品只有让顾客满意,只有得到顾客的承认,才能实现产品的价值,企业才能生存.服务型企业动作类型的划分般有以下两种方式:按顾客的需求特性分(能用型服务,专用型服务),按系统的运用特点分(技术密集型服务,人员密集型服务)第二节生产率与生产率管理衡量生产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使用较少的投入生产相同的产出或者通过使用相同的投入生产较多的产出来改善经营.工业工程的功能就是规划,设计,管理和不断改善生产系统,使之更有效地运行,取得更好的效果生产率管理就是对一个生产系统的生产率进行规划,测定,评价,控制和提高的系统管理过程,其实质是以不断提高生产率为目标和动力,对生产系统进行积极地维护和改善.生产率测定与评价的概念:是对某一生产,服务系统或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率进行测定,评价及分析的活动和过程.其包括(生产率测定,生产率评价)其意义在于:在整个生产率工程及管理工作过程中,生产率测评的地位与作用十分重要,它回答在哪里寻找机会来提高生产率,并指明改善与提高的工作量大小,因此,生产率测评是生产率提高的前提,是生产率管理系统过程的中心环节和实质内容之一.生产率测定的基本方法:静态生产率二测定期内产出量/测定期内要素投入量影响生产率及因素的提高途径:一是增加资源的投入,如增加投资,更新设备,吸收外资引进技术,提高劳动强度等,二是从改进方法入手,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努力降低成本,促使企业走内涵发展的路子第二章#1 •什么是工业工程?是简明地表述IE的定义。
基础工业工程-易树平-浓缩版重点
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1.2 生产率生产率测定与评价定义:对某一生产、服务系统(组织)或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率进行测定、评价及分析的活动和过程。
生产率测定与评价意义:是生产率提高的前提,是生产率管理系统过程的中心环节和实质内容之一。
五个方面:定期或快速评价各种投入资源或生产要素的转换效率及系统效能,确定与调整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适宜的开发和利用规划和经营管理方针,确保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合理确定综合生产率目标水平和响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控制系统,制定有效提高现有生产率水平、不断实现目标要求的策略,以确保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较好或满意的产出。
(低成本高效产出)为企业或组织的诊断分析建立现实可行的“检查点”,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出系统绩效的“瓶颈”和发展的障碍,确定需优先改进的领域和方向。
(确定改进方向)有助于比较某一特定产业部门或地区、国家层次中不同微观组织的生产率水平及发展状况,通过规范而详细的对比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提高与发展方案和相应的措施,以提高竞争力,求得新的发展。
(提高竞争力)有助于决定微观组织内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相对绩效,实现系统内各部分、各行为主体间的利益分配的合理化和工作的协同有序,从而保证集体努力的有效性。
(部门间配合)生产率测定与评价种类:按生产系统投入资源或要素范围分类:单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设备生产率、能源生产率、原材料生产率多要素生产率:总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按生产系统运作结果分类狭义生产率广义生产率:(七个指标必背)绩效或效果、质量、生产率、获利能力、工作生活质量、创新按照生产率测评层次和对象分类按生产率测评方式分类静态生产率、动态生产率评价层次和对象分类大体上:国民经济生产率、部门(行业)生产率、地区经济生产率、组织(企业等)生产率等【包含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评价层次和对象分类:针对问题:生产率测算结果只能反映投入和产出的数量关系,不能表明生产率的高低或安祖目标要求的程度,也无法显示出生产率的综合水平。
基础工业工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易树平 第二章 工业工程概述
系
13.人的因素;
和
14.工资管理;
应
15.人体测量;
用
16.安全;
领
17.职业卫生与医学。
域
IE
2.3.2 工业工程的内容体系
的
工业工程的应用领域
内
1.制造企业
容
1)工厂的平面布置十分重要,占地面积必须充分利用,物流需
体
要最短路径,必须对物流进行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2)质量意识必须在企业中特别重要,全员参与提倡团队精神。
程
泰勒的时间研究
工
业
改善前
改善后
工
员工数(个) 400-600 140
程
铲费
改善后减少50%
工人工资
成本
年节省78000美元
吉尔布雷斯的动作研究
工
业
改善前
改善后
工
动作数
18
5
程
工作效率
120
350
(砌砖数/小时)
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IIE)——Industrial
工
Engineering Terminology,ANSI 94,1982
与
到研究大系统整体优化和生产率提高,成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
发
展
过
程
工业工程的发展方向
IE
的
9 应用范围从制造业扩大到服务业和非营利组织(非制造业工
产
业工程应用大有可为);
9 应用重点从提升现场生产效率到提高系统的集成化综合效益
生
(新型工业化);
与
9 特别依赖于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网络与通信技
应的
用
基础工业工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易树平 第三章 工作研究
的改进会带来较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究竟选择哪
作
一个级别的变更因素,需要受到技术、经济和人的
研
条件制约,以及研究人员的经验及其拥有职权的影 响。如果选定某一级别的因素变更,那么在这个级
究
别以下的各因素都有可能要改变。
概
述
3.1.2 工作研究的特点
工
工作研究最显著的特点是:只需很少投资或不
作
需要投资的情况下,通过改进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
究
工序或动作,或将多人操作,改进单人或单台操作。
R—Rearrange,重排:不能取消或合并的工序,可再根据“何
概
人、何事、何时”三提问进行重排。
述
S—Simple,简化:经过取消、合并和重排后的工作,可考虑采 用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来完成。
工
改善时一般遵循对目的进行取消,对地点、时
间、人员进行合并或重排,对方法进行简化的原则,
把工作简化并 制定出进行此 项工作更经济
研
使用两种技术,换 工作研究 句话说,方法研究
的方法和程序
和作业测定可以作
作业测定
究
为两种单独的技术
分开使用,其具体
概
技术将在后面的章
节中详细介绍。
述
确定进行某项 工作所需时间 的长短
提高效率
图3-2 工作研究两种技术的关系
3.1.4 工作研究的分析技术
工
工作研究常用的分析技术是:“5W1H”、“ECRS
第三次提问
作
目的 做什么(What) 是否必要
有无其他更合适的对象
研
原因 为何做(Why) 为何要这样做 是否不需要做
究
时间 何时做(When) 为何要此时做 有无其他更合适的时间
基础工业工程重要知识点整理
基础工业工程重要知识点整理
1.工业工程基础知识
-工业工程的定义、发展历史和作用
-工业工程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研究内容
-工业工程与其他工程学科的关系和差异
2.生产系统设计和优化
-生产系统的概念、结构和组织形式
-生产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生产系统的优化和改善方法,如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
3.工艺规划与流程分析
-工艺规划的概念和目标
-工艺规划的方法和工具,如时间研究、运动学分析等
-流程分析和改进的方法,如价值链分析、流程图等
4.设备和设施布置
-设备和设施布置的原则和设计方法
-设备和设施布置的优化和改进方法,如动态布置、模拟和仿真等-设备和设施的选型和配置,如柔性制造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等5.工作测量与绩效评估
-工作测量的目的和方法,如工作采样、功效分析等
-绩效评估的指标和方法,如效率、质量、成本等指标
-工作测量和绩效评估的应用场景和实践案例
6.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规划和招聘的方法和策略
-岗位分析和职务要求的制定
-培训和激励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7.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工具,如SPC、质量成本、质量手册等-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如ISO9000系列标准等
8.工程经济学和成本管理
-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成本管理的概念和策略,如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
-投资评估和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和指标。
基础工业工程_易树平_教学大纲(来自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基础工业业工程课程负责人:易树平
二、学时与学分:42学时 2学分
三、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四、课程教材:
易树平,郭伏. 《基础工业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五、参考教材:
邓琳编,《基础工业工程学》,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6
孙林岩编,《人因工程》,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
范中志《基础工业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3年
汪应洛《工业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1
六、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
七、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以创造最适合于人操作的方法和时间标准,使人-机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率能为主要目标。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九、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 .应使学生掌握基础工业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2 .使学生掌握基础工业工程的相关实验技能,具有从事实际工作研究的动手能力。
3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明确工业工程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结合生产系统及其管理问题的实际,初步形成现代工业工程的理念及其系统思想。
十、先修课程:工业工程导论
十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结束后进行笔试考试
大纲制定者:
易树平
大纲审定者:
杨育。
最新基础工业工程习题答案作者易树平
最新基础工业工程习题答案作者易树平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1.企业的生产运作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答:1)企业的生产运作有离散型制造、流程型制造、重入离散型制造和服务型。
2)各类型生产运作方式的特点如下:①离散型制造特点:分车间任务型生产、流水线型生产a.车间任务型生产:每项生产任务仅使用整个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生产设备一般按机群方式布置。
b.流水线型生产:工作地专业划程度高,按产品或加工对象组织生产;生产按节拍进行,各工序同期进行作业,重复相同的作业内容;各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与相应工序的工作地(或设备)数比值相等;工艺过程是封闭的。
②流程型制造特点:分重复生产型、连续生产型a.配方的管理要求很高,如配方的安全性、保密性;b.需要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进行跟踪,对批次管理要求较高;c.某些产品常常有保质期;d.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联产品、副产品、等级品。
③重入离散型制造a.产品过程精密而复杂,工序繁多;b.生产周期长,并且产品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需多次甚至数十次经过相同的机器群组加工。
④服务型特点:按顾客需求特性分为通用型服务和专用型服务;按系统运作特点分为技术密集型服务和人员密集型服务a.通用型服务:服务过程比较规范,服务系统有明显的前、后台之分。
b.专用型服务:与顾客有较紧密的接触,一般无前后台之分;服务性特点更为明显,难以制定统一的服务过程规范。
c.技术密集型服务:更加注重合理的技术装备的投资决策和有效的管理。
d.人员密集型服务:更加注重人员的聘用、培训和激励等。
2.企业生产运作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答:没有一套标准、规范、优化的作业流程,造成企业整体流程的运作时间延长,效率降低。
3.生产率从本质上讲反映的是什么?答:生产率是产出与投入比,用来描述生产系统转换功能的效率。
从本质上生产率反映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4.生产率测评的意义是什么?答:1)定期或快速评价各种投入资源或生产要素的转换效率及系统效能,确定与调整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适宜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和经营管理方针,保证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基础工业工程(IE)
• 工业工程的方法
• 运用工业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现有生产组织进行系统分析,改进 工厂布置
• 采用现代化制造技术,CAD/CAM、CAPP、FMC、MRP Ⅱ等 对生产技术和设施
• 加强研究开发,开发新工艺、建立新流程 • 运用价值分析改进产品设计、减少产品工作量、降低成本 • 开展工作研究,改善作业和工艺系统,减少多余的操作和无效
将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总成本作为投 入计算的生产率
投入的生产要素成本中只考虑外汇一 项所计算的生产率
生产率的种类
2. 按生产要素的数量分类
(1)总生产率或全要一个系统的总产出量与全部投入生
素生产率
产要素之比。
(2)多要素生产率
一个系统的总产出量与某几种投入 生产要素量之比。
一个系统的总产出量与某一种投入
人力资源 科技水平 政府政策
重视人的教育、培训、技术、劳动态度和 动机,以及智力开发,重视劳动力的身体和精 神健康,能提高劳动力质量。
此科外技,水工平作直环接境影、响劳生动产条率件(、可对以人认才为的,合生理 使造产要升用性率指一和和的标个政鼓 工 是 ) 国府励 作 反 , 家的政 效 映 加 的政策 率 一 强 科策等 , 个 科 技、都 从 国 研 水战直 而 家 开 平略接 影 的 发 ,和影 响 科 , 先计响 生 技 促 进划人 设产 实 进等的 备率 力 科通积水和技过极平水进职性。平步能、的,部创重提门 的实际工作、法规(如价格控制、收入和工资 政策)、交通通讯、动力、财政措施和经济杠 杆(利率、关税和其他税种)等极大地影响生 产率。政府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也是影响生 产率的一个因素。
时间与相应工序的工作地或设备数比值相等;工艺过
程 程是封闭的
1.1 企业生产运作
基础工业工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易树平 第九章 预定时间标准法
工业工程的发展第九章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9.1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概述9.1.1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产生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系统也称预定时间标准系统,简称P T S 法,是国际公认的制定时间标准的先进技术。
它利用预先为各种动作制定的时间标准来确定进行各种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对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的研究。
最早应追溯到吉尔布雷斯夫妇,他们于1912年提出了动作经济原则,以后又提出了动素的划分(将人体动作分为17个基本动作要素),并利用电影机观测操作者的动作与所需时间。
这些动素便成为后来发展预定动作时问标准中动作划分的基础。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概述9.1.1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产生1934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奎克(J.H.Quick)等人在动作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工作因素体系(Work Factor System),简称WF。
该方法将操作分解为移动、抓取、放下、定向、装配、使用、拆卸及精神作用等8种动作要素,并制定出8种动作要素的时间标准。
1948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梅纳德(H.B.Maynad)、斯坦门丁(G.J.S tegemerteh)和斯克互布(J.L.Schwab)公开了他们研制的方法时间衡量(Methods Time Measurement),简称MTM。
该方法是把操作分解为:伸向、移动、抓取、定位、放下、拆卸、行走等动作要素,并且预先排成表,确定出完成每种动作要素所需要的时间。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概述9.1.1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产生1966年澳大利亚的哈依德博士(G .C .Heyde),在长期研究各种预定时间标准方法基础上,结合人因工程学方面的有关研究成果,创立了模特排时法(Modo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d Time Standard),简称MoD 法,是一种省略了的,使动作和时间融为一体的,而精度又不低于传统的P T S 技术的更为简单、易掌握的P T S 技术。
基础工业工程教学课件ppt作者易树平第五章作业分析
工业工程的发展第五章作业分析5.1 作业分析概述5.1.1 作业分析的含义通过对以人为主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作业者、作业对象、作业工具三者科学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工时消耗、缩短整个作业的时间,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目的而作的分析,称为作业分析。
5.1.2 作业分析与程序分析的区别作业分析是研究一道工序、一个工作地点的工人使用机器或不使用机器的各个作业(操作)活动。
它与前一章阐述的程序分析的区别在于:程序分析是研究整个生产的运行过程,分析到工序为止,而作业分析则是研究一道工序的运行过程,分析到操作为止。
例如:机械加工中车削工件的外圆,电子文档签阅中电脑键盘及鼠标的使用等,都是一种作业分析活动。
5.1.3 作业分析的基本要求1.通过删减、合并、重排和简化使工序排列最佳,操作总数减至最低。
2.发挥双手作用,平衡双手负荷,避免用手长时间握持物体,尽量使用工具。
3.尽量设计自动上料及卸料装置,改进零件箱或零件放置方法。
4.改进设备、工装与工位器具、物料规格或工艺,采用经济的切削用量。
5.工作地点应有足够的空闲,使操作者有充足的回旋余地。
5.1.4 作业分析的类型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作业分析可分为:1.人—机作业分析2.联合作业分析3.双手作业分析5.2 人—机作业分析5.2.1 人—机作业分析的含义人-机作业分析是应用于机械作业的一种分析技术,通过对某一项作业的现场观察,记录操作者和机器设备在同一时间内的工作情况,并加以分析,寻求合理的操作方法,使人和机器的配合更加协调,以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效率。
5.2.2 人—机作业分析的主要用途1.发现影响人-机作业效率的原因。
人-机作业时,若人与机器的相互关系不协调,人-机分析图能一目了然,发现产生无效时间的原因。
2.判断操作者能够同时操作机器的台数,既确定1名操作者可能操作几台机器,充分发挥闲余能力的作用。
3.判定操作者和机器两方面哪一方对提高工效更为有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规划教材基础工业工程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制造过程(也称为生产过程)是将制造资源(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等,也成为生产要素)转变为有形财富或产品的过程。
它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行业,如机械、电子、轻工、化工、食品、军工、航天等。
表生产运作类型及其特点目前,企业的现场管理普遍存在如下问题:①浪费严重,主要是物料的浪费。
②无效劳动普遍存在。
③现场环境较差。
如:原材料、半成品乱堆乱放,地面脏乱不堪,杂物堆积,通道堵塞,作业面狭窄,“脏、乱、差”的情况比较严重。
有效的企业运作与管理,还需要以下一些方面的支持:①企业领导及员工的高素质。
②合理的生产场所布局和物流规划。
③与企业匹配的管理信息系统。
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支持等。
生产率(Productivity)是产出与投入比,用来描述上述转换功能的效率。
P=O/I 式中,P为生产率(Productivity);O为产出(Output);I为投入(Input)衡量生产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使用较少的投入生产相同的产出或通过使用相同的投入生产较多的产出来改善经营。
生产率管理就是对一个生产系统的生产率进行规划、测定、评价、控制和提高的系统管理过程。
其实质是以不断提高生产率为目标和动力,对生产系统进行积极地维护和改善,它包括生产率测定和生产率提高。
生产率测定与评价(测评),是对某一生产、服务系统(组织)或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率进行测定、评价及分析的活动和过程。
它包括:①生产率测定(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根据生产率的定义,比较客观地度量和计算对象系统当前生产率的实际水平,为生产率分析提供基本素材和数量依据。
②生产率评价(Productivity Evaluation)。
在将对象系统生产率实际水平的测算结果与既定目标、历史发展状况或同类系统水平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生产率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系统评价和分析,它能为生产率的改善和提高提供比较全面、系统和实用价值的信息。
生产率测定是评价的基础和重要依据,没有经过测定的生产率评估是缺乏客观性和说服力的;生产率评价是生产率测定的目的和必然发展,不进行评估与分析的生产率测定实际意义不大,所提供的信息基本没有使用价值。
生产率测评是生产率提高的前提,是生产率管理系统过程的中心环节和实质内容之一。
在企业生产系统等微观组织的发展过程中,生产率测评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①定期或快速评价各种投入资源或生产要素的转换效率及系统效能,确定和调整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定适宜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和经营管理方针,保证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②合理确定综合生产率(含利润、质量、工作效果等)目标水平和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调控系统,制定有效提高现有生产率水平、不断实现目标要求的策略,以确保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较好或满意的产出。
③为企业或组织的诊断分析建立现实可行的“检查点”,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出系统绩效的“瓶颈”和发展的障碍,确定需优先改进的领域和方向。
④有助于比较某一特定产业部门或地区、国家层次中不同微观组织的生产率水平及发展状况,通过规范而详细的比较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提高与发展方案和相应的措施,以提高竞争力,求得新的发展。
⑤有助于决定微观组织内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相对绩效,实现系统内各部分、各行为主体间利益分配的合理化和工作的协同有序,从而保证集体努力的有效性。
生产率测评的种类:1.按生产系统投入资源或要素范围分类①单要素生产率(Single Productivity, SP)。
它是生产过程的总产出于某一资源(要素)的投入之比。
如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设备生产率、能源生产率、原材料生产率、成本生产率、工资生产率等。
②多要素生产率(Multifactor Productivity, MP)。
它是生产系统或系统的总产出与几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投入量之比,表明集中要素的综合使用效果。
③总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Total Productivity, TP)。
它是生产过程或系统的总产出与全部资源(生产要素)投入总量之比。
2.按生产系统运作结果分类①狭义生产率。
它是指只考虑直接的资源(要素)投入产出结果的各种要素生产率。
②广义生产率。
它是指生产系统从投入到产出转换过程的总绩效或效能(Performance)。
通常可用效益或效果(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质量(Quality)、生产率(Productivity)、获利能力(Profitability)、工作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 Life)、创新(Innovation)这些指标进行测评。
3.按生产率测评层次和对象分类大体上有国民经济生产率、部门(或行业)生产率、地区经济生产率、组织(企业等)生产率等。
组织生产率有氛围对营利组织(企业等)和非营利组织(政府和公共机构等)等不同类型组织生产率的测评。
4.按生产率测评方式分类①静态生产率(Static Productivity Ratios)。
它是指某一给定时期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也就是一个测评期的绝对生产率。
比值法和系统评价法等是静态生产率测评有效的基本方法。
②动态生产率指数(Dynamic Productivity Indexes)。
它是指一个时期内(测评期)的静态生产率被以前某个时期(基准期)静态生产率相除所得的商。
比值法和基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原理的各种方法等是动态生产率指数测评的基本方法和常用技术。
生产率测定的基本方法静态生产率=测定期内产出量/测定期内要素投入量单要素生产率指数PPI=产出量总和/某要素投入量多要素或全要素生产率TP=产出总量/全部资源投入量动态生产率指数=测定期内静态生产率/基准期静态生产率生产率评价的基本方法①系统评价法I系统的一般过程II生产率的测评方法i以经济关系和量化及优化分析为基础的费用-效益(或投入-产出)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ii以多指标评价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为特点的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
②比较分析法I纵向比较II横向比较III系统比较③企业生产率评价实用方法I劳勤法i经济或收益目标ii效率iii有效性iv进展趋势II生产率快速评估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增加资源的投入,如增加投资、更新设备、吸收外资、引进技术、提高劳动强度等;二是从改进方法入手,提高劳动的积极性、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能力,努力降低成本,促使企业走内涵发展的路子。
表影响国家或产业生产率提高的因素表提高生产率的基本要素和方法综合第二章工业工程概述19世纪80年代一般认为泰勒(Frederick W.Taylor)和吉尔布雷斯(FrankB.Gilbreth)是IE的开山鼻祖。
美国工业工程师协会(AIIE)于1995年正式提出:“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工程技术,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IE是质量和生产率的技术和人文状态。
(IE是用软科学的方法获得最高的效率和效益。
)IE的学科性质:IE是一门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IE的研究对象:IE是由人员、物料、能源、信息组成的各种生产及经营管理系统后以及服务系统。
IE的研究方法:IE是数学、物理学以及社会科学中的专门知识和工程学中的分析、规划、设计等理论。
特别与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和计算机系统技术关系密切。
IE的任务:IE是如何将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要素设计和建立成一个集成系统,并不断改善,从而实现更有效的运行。
IE的目标:IE是提高生产率和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获取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IE的功能:IE是对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
工业工程的内涵:①IE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如果用一句话来表明工业工程师的抱负,那就是提高生产率)。
②IE是综合性的应用知识体系。
③IE应用注重人的因素。
④IE是系统优化技术。
工业工程与生产率工程的关系:工业工程就是在人们致力于改善生产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率,降低成本的实践中产生的一门学问,它把技术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把生产要素组成生产力水平更高和运行更有效的系统,去实现提高生产率目标的工程技术。
所谓生产率工程就是创新生产率改善的方法、手段和过程,以及创造性解决生产率管理问题的模式研究、开发和实施。
由此可以看出工业工程与生产率工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它们的关系体现为:①工业工程与生产率工程是有着共同的目标--提高企业的生产率。
②工业工程技术和方法是企业提高生产率的直接途径,即工业工程是生产率工程的基础。
③工业工程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生产率管理和控制访求的改善,而生产率改善方法的创新,发展将促进生产率工程的发展。
④生产率工程的发展将丰富工业工程技术、方法,推动工业工程的发展。
泰勒—时间研究(Time Study)吉尔布雷斯—动作研究(Motion Study)甘特—甘特图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工业工程形成和发展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各种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知识、原理和方法产生与应用的历史。
从科学管理开始,到现在,可以总结IE的重大发展及特点:①科学管理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中期)。
这是IE萌芽和奠基的时期,以劳动专业化分工、时间研究、动作研究、标准化等方法的出现为主要内容。
②工业工程时期(20世纪20年代后期~现在)(i传统工业工程或经典工业工程(20世纪20年代后期~40年代中期)由于这一时期重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使IE本身具有独立的专业工程性质,IE不同与管理的概念和职能得到确立,IE成为一种在技术和管理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的新型工程技术; ii工业工程与运筹学(Operation Research, OR)结合(4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这是IE进入成熟的时期。
此时,计算机为处理数据和对大系统进行数学模拟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iii工业工程与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 SE)结合并共同发展(70年代中后期~现在)IE与SE结合后具有以下特征:从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出发,研究各生产要素和子系统的协调配合,强调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性;应用范围从微观小系统到宏观大系统的分析设计,从工业和制造部门扩大到农业、服务业和政府部门等各种组织。
) 工业工程学科的性质:从工业工程的含义和内容可以看出,它完全符合工程(所谓工程,是指有判断地运用从研究、经验和实践中所获得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创造经济地利用自然物质和力量的方法,去为人类谋福祉的专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