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物性分类简表
原油物性碎屑岩储层分类简表
原油物性分类简表碎屑岩储层分类表(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DZ/T 0217-2005 )f1.石油(1)按产能大小划分单井工业油流高产一特低产标准千米井深的稳定日产量[t/(km.d)]高产中产低产特低产>15 >5-15 1-5 <1(2)按地质储量丰度划分作为油田评价的标准:地质储量丰度(1x104t/km2)高丰度中丰度低丰度特低丰度>300 >100-300 50-100 <50(3)按油田地质储量大小划分等级标准:石油地质储量(1x108t)特大油田大型油田中型油田小型油田>10 >1-10 0.1-1 <0.1(4)按油气藏埋藏深度划分标准:油气藏埋藏深度(m)浅层油气世故(田) 中深层深层超深层<2000 2000-3000 >3200-4000 4000此外,还有几种特殊石油储层的划分标准:稠油储量指地下粘度大于50mPa • S的石油储量。
高凝油储量指原油凝固点在 40E以上的石油储量。
低经济储量指达到工业油流标准,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开发难度大,经济效益低的石油储量。
又有称为边界经济储量。
超深层储量指井深大于4 000m,开采工艺要求高的石油储量。
2•天然气(1)按千米井深的单井稳定天然气产量划分标准:千米井深稳定产量]104m3/(km • d)] 高产中产低产>10 3-10 <3(2)天然气田储量丰度划分标准:天然气储量丰度(108 m3/km2)高丰度中丰度低丰度>10 2-10 <2(3)天然气田总储量划分大小标准:田天然气田总储量(108m3)大气田中气田小气田>300 50-300 <50(4)按气藏埋藏深度划分标准:天然气藏埋深(m)1500-32003200-4000 >4000此外,还有特殊天然气储量,例如:非烃类天然气储量:二氧化碳、硫化氢及氦气。
原油物性、碎屑岩储层分类简表
气藏采收率大致范围表单位:f注:来源于《天然气储量规范》气藏采收率大致范围表单位:f注:来源于加拿大学者G.J狄索尔斯(Desorcy)归纳的世界不同类型气藏的采收率1. 石油(1) 按产能大小划分单井工业油流高产—特低产标准千米井深的稳定日产量[t/(km.d)]高产中产低产特低产>15 >5-15 1-5 <1(2)按地质储量丰度划分作为油田评价的标准:地质储量丰度(1x104t/km2)高丰度中丰度低丰度特低丰度>300 >100-300 50-100 <50(3)按油田地质储量大小划分等级标准:石油地质储量(1x108t)特大油田大型油田中型油田小型油田>10 >1-10 0.1-1 <0.1(4)按油气藏埋藏深度划分标准:油气藏埋藏深度(m)浅层油气世故(田) 中深层深层超深层<2000 2000-3000 >3200-4000 4000此外,还有几种特殊石油储层的划分标准:稠油储量指地下粘度大于50mPa·S的石油储量。
高凝油储量指原油凝固点在40℃以上的石油储量。
低经济储量指达到工业油流标准,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开发难度大,经济效益低的石油储量。
又有称为边界经济储量。
超深层储量指井深大于4 000m,开采工艺要求高的石油储量。
2.天然气(1)按千米井深的单井稳定天然气产量划分标准:千米井深稳定产量[104m3/(km·d)]高产中产低产>10 3-10 <3(2)天然气田储量丰度划分标准:天然气储量丰度(108 m3/km2)高丰度中丰度低丰度>10 2-10 <2(3)天然气田总储量划分大小标准:田天然气田总储量(108m3)大气田中气田小气田>300 50-300 <50(4)按气藏埋藏深度划分标准:天然气藏埋深(m)浅层气藏(田) 中深层深层超深层<1500 1500-3200 3200-4000 >4000此外,还有特殊天然气储量,例如:非烃类天然气储量:二氧化碳、硫化氢及氦气。
全球原油物性参数及地域分布
全球原油种类分析及产量
在国际石油工业中,根据已建立的化学特征,交货地点和财务条款,对于在各种石油交易所上交易原油产品,通过化学分布图或原油测定法对特定油种指定了重要的属性,例如石油的API 重力。
交货地点通常是靠近从中获取原油的油田的海港(以及正在被不断勘探的油田),定价通常基于离岸价(船上免费),而不考虑最终交货成本。
图表 1、全球原油地理分布
报价最高的三种石油产品是北美的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 ),北海布伦特原油(Brent)和阿联酋迪拜原油,它们的价格被用作整个石油行业的晴雨表。
全球共计有46个主要的石油出口国,布伦特原油价格通常比WTI 现货价格高出约2美元,后者通常比EIA 的进口炼油厂收购成本(IRAC )和OPEC 一揽子价格高出5至6美元。
WTI 和布伦特报价是离岸价特定位置,而不是油田离岸价。
尽管原油分析评估了原油的各种化学性质,但确定原油价值的两个最重要的性质是其密度(以API 比重测量)和硫含量(以质量计算)。
通常,API 重力的计算公式为: API= (141.5/Specific Gravity)-131.5
API 值大于45是凝析油,35-45之间为轻油,25-35之间为中油,15-25之间为重油,而小于15的为超重油。
图表2、原油物性参数及油种分布图
根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目前已知的油种有330+个,具体的名称及物性参数见下表:。
原油性质
原油、燃料油性质分类:1.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原油中的烃类成分主要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根据烃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的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类。
石蜡基石油含烷烃较多;环烷基石油含环烷烃、芳香烃较多;中间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
2.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中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3.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性质:1.比重:是该物质(完全密实状态)的密度与在标准大气压,3.98℃时纯H2O下的密度(999.972kg/m3)的比值。
密度是有量纲的量,比重是无量纲的量,轻质原油:<0.83,中质:0.83-0.9,重质>0.9。
2.API:美国常用API度来表示石油的密度,他与国际通用的密度存在以下关系:141.5/d-131.5。
3.粘度: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
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
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
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粘度的测定方法,表示方法很多。
在英国常用雷氏粘度(Redwood Viscosity),美国惯用赛氏粘度(Saybolt Viscosity),欧洲大陆则往往使用恩氏粘度(Engler Viscosity),但各国正逐步更广泛地采用运动粘度(KinemeticViscosity),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是40°C运动粘度(馏分型燃料油)和100°C运动粘度(残渣型燃料油)。
运动粘度的单位是Stokes,即斯托克斯,简称斯。
当流体的动力粘度为1泊,密度为1g/cm3时的运动粘度为1斯托克斯。
CST是Centistokes的缩写,意思是厘斯,即1斯托克斯的百分之一。
4.含硫:硫含量过高会引起金属设备腐蚀的和环境污染。
原油特性表
分子式
危险性类别
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理化
性质
稍有粘性的棕色液体。熔点-18℃,沸点282~338℃,相对密度(水=1)0.87~0.9,不溶于水,可有机溶剂。闪点55℃,建规火险分级丙类
危险
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静电火花或与氧化剂接触有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爆炸的危险。
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
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
侵入途径:吸入
健健康危害与急救措施:高浓度时,有单纯性窒息作用。
灭火剂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症状。中碳烷烃和高碳烷烃对皮肤和黏膜有轻度刺激作用,长期反复接触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和皮肤局限性角质增生等。环烷烃对人体具有麻醉作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皮肤脱水、脱脂及皮炎;吸入高浓度蒸气可刺激黏膜,引起肺炎、肺水肿。原油大量泄漏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泄漏
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灭火剂
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畏光、视物模糊、咳嗽、头痛、头晕等,重者出现脑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停止,发生闪电型死亡。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原油分类和理化性质
原油分类和理化性质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原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杂质含量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氧化、燃烧等。
颜色:原油的色泽按产地和成分不同,一般有褐色、黄褐色、深棕色和黑色。
通常颜色越深则比重越大,同时含沸点成分就越少,反之亦然。
然而原油中纯粹烃类为无色物质,原油的颜色是由石油中含有的其它物质所形成的。
密度: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粘度: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
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
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
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凝固点: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
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溶解性:原油很难溶于水中,但却能溶于普通的有机溶剂,如苯、氯仿、酒精、乙醚、四氯化碳等。
虽然原油几乎完全不能和水相溶解,但仍有少量水分会“包溶”于原油中,一定条件下可自然析出。
含蜡量: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
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
原油基础知识
原油的基础知识概述一.综述:原油即石油,也称黑色金子、工业的血液,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世界上的大部分纷争都和它有关,它是一种外观黑色、褐色、深黄色粘稠的、的液体。
有着强烈的刺激性的味道。
由远古动物经过漫长时间地层的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的,原油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混合物,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碳氢化合物,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
由于地质条件的影响,不同地域的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有着极大的差别。
二.原油的物化性质密度和API度原油的密度取决于原油中所含重质馏分、胶质、沥青质的多少,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API度称为相对密度指数API度=141.5/d(15.6℃)-131.5密度越小,API度越大,密度越大,API度就越小特性因数(K)反应出原油的平均沸点的函数K=1.216T1/3/ d(15.6℃)相对密度越大,K值越小,烷烃的K值最大,约为12.5~13,环烷烃的次之,为11~12,芳香烃的最小,为10~11含硫量含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硫分)的百分数。
国产原油中含硫量较小,一般小于1%,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很大,对管线有腐蚀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害。
根据硫含量不同,可以分为低硫或含硫石油。
含蜡量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
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
含盐量原油含有一定量的的无机盐,如NaCl,MgCL2,CaCl2等,粘度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
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
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
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凝固点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油品基础知识简介(带附表)
油品的基础知识简介石油主要是由远古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球化学演化后形成的油状可燃液体,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常与天然气并存。
其中未加工的石油称为原油。
经炼制加工后的石油称为油品。
一、原油分类目前世界各国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
国际石油市场上常用的标准是按API度和含硫量分类。
API度是比重指数的简称,其数值越大,表示密度越小。
1、按密度与API度分类类别 20℃密度(g/cm³) API度(60℉)轻质<0.851 >34中质 0.85—0.93 34—20重质 0.931—0.996 20—10特稠>0.996 <10我国原油的相对密度大多在0.85—0.95之间,属于偏重的常规原油。
2、按含硫量分类类别百分比低硫<0.5%含硫>0.5%高硫—3、按含蜡量分类类别百分比低蜡 0.5—2.5%中蜡 2.5—10.0%高蜡>10%二、油品分类GB/T 498—87中分六类:燃料;溶剂和化工原料;润滑剂、工业润滑油和有关产品;蜡;沥青;焦。
三、油品工艺把原油或石油馏分加工(或精制)成目的产品的方法(过程)。
生产燃料产品的现代石油炼制工艺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1、原油(常、减压)蒸馏:通过常压和减压蒸馏,把原油中固有的各种不同沸点范围的组分分离成各种馏分。
如液化气、汽油、煤油、柴油等馏分。
从减压蒸馏得到的称减压馏分。
蒸馏塔底剩余的则称为渣油。
馏分只是在沸点范围上类似,还不是石油产品,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成为满足规格要求的石油产品。
2、二次加工:从原料中直接得到的轻馏分是有限的,大量的重馏分和渣油需要进一步加工,已得到更多的轻质油品。
二次加工工艺包括催化裂化、加氢裂化、重整、焦化等,是以化学反应为主的加工过程。
催化裂化: 在分子筛或硅酸铝催化剂的存在下,使重质油(减压馏分油或掺渣油)进行裂化反应,转化成汽油、柴油和液化气等轻质产品的过程。
3、催化重整:重整是指对分子结构进行重新整理和排列,催化中正是在含铂催化剂存在下,将汽油馏分中的正构烷烃和环烷烃,转化为芳香烃和异构烷烃。
原油物理性质
原油物理性质原油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油是从地下油藏中抽提出来的石油,它包含了一系列有机物质和非有机物质,具有非常复杂的组成,这些组成物质对原油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原油的物理性质受到了油藏中原油组成物的影响。
一、原油的密度原油的密度受到组成成分的影响,主要是碳氢化合物的类型、含量以及原油中含有的非碳氢化合物,如氧化物、硫化物、酸性物质、淡水和少量金属元素等。
原油的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升高。
通常情况下,原油的密度一般在0.7~1.0之间。
二、原油的黏度原油黏度是指原油在一定条件下流动性的大小。
一般来说,原油的黏度越大,其流动性越差。
原油的黏度受到不同碳氢化合物的含量以及原油中含有的微量元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原油中含有大量烷烃和芳香烃,黏度较大;而含有大量烯烃、异构体和卤素,其黏度则较小。
三、原油的闪点闪点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原油可以点燃,并形成可见的火焰而不会产生爆炸的最低温度。
原油的闪点受到原油中不同成分含量以及原油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原油中含有大量芳香烃和卤素,其闪点较低;而含有大量烷烃和异构体,其闪点较高。
四、原油的表观体积表观体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1立方米原油所占有的实际体积。
表观体积受到原油中不同成分含量以及原油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表观体积较大的原油中含有大量芳香族和异构体;而表观体积较小的原油中含有大量烷烃、卤素和氧化物。
五、原油的浊度浊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原油中微小杂质所形成的云雾。
浊度主要受到原油中含有的微量元素以及微小杂质的影响。
一般来说,浊度较大的原油中含有大量微量元素、氧化物和微小杂质;而浊度较小的原油中含有大量碳氢化合物、卤素和异构体。
六、原油的腐蚀性腐蚀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物质对金属、橡胶或者其他材料所产生的腐蚀作用。
腐蚀性主要受到原油中含有的微量元素以及微小杂质的影响。
原油的性质分类
原油可按以下几种方式分类:按组成分类;按硫含量分类;按比重分类。
原油可按以下几种方式分类: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原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组分组成和杂质含量等。
密度: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粘度: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
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
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
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凝固点: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
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含蜡量: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
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
石蜡在地下以胶体状溶于石油中,当压力和温度降低时,可从石油中析出。
地层原油中的石蜡开始结晶析出的温度叫析蜡温度,含蜡量越高,析蜡温度越高。
析蜡温度高,油井容易结蜡,对油井管理不利。
含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硫分)的百分数。
原油中含硫量较小,一般小于1%,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很大,对管线有腐蚀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害。
根据硫含量不同,可以分为低硫或含硫石油。
含胶量:含胶量是指原油中所含胶质的百分数。
原油的含胶量一般在5%~20%之间。
§4.2 原油的分类
API°≤33
ρ 20
≥0.9306
API°≤20
表中,API°是欧美各国常用的另一种表示油品密度的方法,简
15 6 称API度,API°数值越大,表示密度越小。当 d15..6 <1时,API°
15 6 与 d 15..6 的换算关系为
API° =
141.5 − 131.5 15.6 d15.6
由于关键轻、重馏分的基属不一定相同,组合起来可以得 到九种可能的类别,但因实际上不存在石蜡-环烷基和环烷 -石蜡基原油,所以只有表4-2所示的七类不同基属的原油。 这种分类可大体反映原油化学组成的类型。 表4-2 按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划分的原油类别 -
§4.2 原油的分类 世界上各地所产原油,由于地质构造、生油条件和生油年 代的差异,其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有的有很大的不同,而有的 又很相似。对组成和性质相似的原油,其开采、输送和加工方 案也可类似,这样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因此, 根据原油的组成和物理特征进行分类,对于原油的储存、输送、 加工和销售等都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对原油分类是一个涉及 多种因素的复杂问题,尽管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曾提出各种各 样的分类方法,但至今还没有一种公认的标准分类方法。本书 介绍较广泛采用的化学分类法和商品分类法。 一、化学分类法 原油的化学分类以原油的化学组成为基础,通常采用原油某 几个与化学组成有直接关系的物理性质作为分类依据。最常用 的有特性因数分类法和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
原油类别 石蜡基 石蜡-中间基 中间-石蜡基 中间基 中间-环烷基 环烷-中间基 环烷基 第一关键馏分 石蜡基 石蜡基 中间基 中间基 中间基 环烷基 环烷基 第二关键馏分 石蜡基 中间基 石蜡基 中间基 环烷基 中间基 环烷基
二、商品分类法 商品分类法又称工业分类法,其是按原油的某一种性质进 行分类,是化学分类的补充,在国际石油市场广泛采用。 1、按相对密度分类 原油的相对密度对其开采、储运和加工成本的影响很大。在 国际石油市场上,原油按质论价,相对密度是反映其质量的一 个重要指标。国际石油市场上常用的计价标准是按API°分类和 含硫量分类。API°分类标准见表4-3。
石油原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别名:原油
UN编号:1267
英文名:Petroleum,Grude oil,Earth oil, Seneca oil
危险化学品编号:32003
分子式:无资料
分子量:无资料
CAS号:无资料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暗黄、棕色或绿黑色。由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组成。
熔点(℃)
无资料
泄漏处置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掩埋;对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刷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或贮罐内,远离热源、火种,避免阳光直射;与氧化剂隔离储运。
无资料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爆危险
无资料
危险特性
遇高热、明火有燃烧危险。能与氧化剂反应。遇热分解释出有毒的烟雾。吸入大量蒸气能引起神经症状。
灭火方法
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小面积可用雾状水扑救。
有害分解产物
无资料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皮肤接触时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彻底洗涤。②眼睛接触:眼睛受刺激时用水冲洗,溅入眼内的严重患者就医诊治。③食入:误服应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相对密度(水=1)
0.780-0.970
沸点(℃)
无资料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闪点(℃)
-7-32
饱和蒸汽压(k Pa)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下限[%(V/V)]:
8.7/1.1临界压力(MPFra bibliotek)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主要用途
原油的性质分类
原油的性质分类原油可按以下几种方式分类:按组成分类;按硫含量分类;按比重分类。
原油可按以下几种方式分类: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原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组分组成和杂质含量等。
密度: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粘度: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
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
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
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凝固点: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
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含蜡量: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
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
石蜡在地下以胶体状溶于石油中,当压力和温度降低时,可从石油中析出。
地层原油中的石蜡开始结晶析出的温度叫析蜡温度,含蜡量越高,析蜡温度越高。
析蜡温度高,油井容易结蜡,对油井管理不利。
含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硫分)的百分数。
原油中含硫量较小,一般小于1%,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很大,对管线有腐蚀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害。
根据硫含量不同,可以分为低硫或含硫石油。
含胶量:含胶量是指原油中所含胶质的百分数。
原油物性
重油是原油提取汽油、柴油后的剩余重质油,其特点是分子量大、粘度高。
重油的比重一般在0.82~0.95,比热在10,000~11,000kcal/kg左右。
其成分主要是炭水化点物素,另外含有部分的(约0.1~4%)的硫黄及微量的无机化合物。
因为原油是混合物,因各种物质含量不同那么他的燃烧值是有所不同的,也确定不了比热的。
原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组分组成和杂质含量等。
密度: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粘度: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
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
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
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凝固点: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
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含蜡量: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
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
石蜡在地下以胶体状溶于石油中,当压力和温度降低时,可从石油中析出。
地层原油中的石蜡开始结晶析出的温度叫析蜡温度,含蜡量越高,析蜡温度越高。
析蜡温度高,油井容易结蜡,对油井管理不利。
含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硫分)的百分数。
原油中含硫量较小,一般小于1%,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很大,对管线有腐蚀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害。
根据硫含量不同,可以分为低硫或含硫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