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春》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63356d4431b90d6c85c7f3.png)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好像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快乐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衬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渐渐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慢慢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强健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教学导案教学目的:⑴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⑵体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珍惜春光,发奋向上。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32a5b6964bcf84b8d57b28.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篇二】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教案1课文目标: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第1课《春》 (共34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课《春》 (共34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d92083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8.png)
单元导读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 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本单元课文用优美的 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 热爱生活的情怀。
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 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连停,感受汉语声韵 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 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春草图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 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 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请用规范的符号标注出“春草图”的重音、连停!
春花图
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
树上繁花
花下昆虫
树下野花 自上而下
眼前花儿争春
想象结果实 由实到虚
(2)总写春回大地后,作者又运用了什么修辞 方法?描绘了哪些景物?
春草图
(1)作者抓住了春草的哪些特点? 嫩、绿、多、软。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哪些 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钻”“偷偷地”用得好,运用拟人的修辞 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表 达出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春草图
……
课前资料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 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五四”初年即创作新诗。后来任清华大 学中文系教授,转向散文写作,并开始研 究中国古典文学。主要作品有有诗文集 《踪迹》散文《背影》《荷塘月色》 《绿》,《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 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课后总结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 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 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77bf55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8.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精选篇1【学习目标】1.学习欣赏感悟,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领悟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2.学习用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
(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
明确目标。
一、读春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
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描写了春天的代表性事物:山、水、日、草、花、风、雨;依次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二、品春1.寻美句:《春》中有不少句子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一两个例子,并且谈谈这些句子的妙处。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春花的绚丽多彩,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2.赏妙笔: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形式:我认为第_____段的_____句子写得很美(或很精彩),因为这句话用_____(修辞;表达方式;或抓住哪几个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精]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知识点+同步练习+答案
![[精]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知识点+同步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3bcffaad02de80d5d8401e.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知识点+同步练习+答案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知识点一、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春》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春》](https://img.taocdn.com/s3/m/1b99437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f.png)
学习目标
(1)了解与朱自清有关的文学常识,积累生字词。(2)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3)体会作者笔下的 春日图景,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 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他是现代著名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 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五四”初期开始创作新 诗,后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转向散文创作 ,并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 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 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迎春图——人迎春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 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 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 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思考:作者是怎么写人们迎春的?“一年之计 在于春”一句有什么含义?
迎春图——人迎春
②“东风来了,……近了”用了拟人的 修辞手法,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③点题,总领全篇,引起下文,奠定了 全文热爱春天的感情基调。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已经把本文重点基础知识已经疏通了, 了解了本文的思路,以及课文描写的春天的图景,让我们 看到春天的魅力。
课堂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朗润( 抖擞( 酝酿( 黄晕(
第
一
课 时
朱 自 清
导入新课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诗词歌赋数不胜数, 其中描写春天的诗句有哪些?我国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也 写过春天,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体会 古今语言的差别与魅力。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孟浩然: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七年级语文《春》教案优秀16篇
![七年级语文《春》教案优秀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75960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7.png)
七年级语文《春》教案优秀16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1一、教材分析: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
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盼望她的到来,待她降临之后,则是尽情的欣赏这美丽的大地回春景象,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
文章结构体现了作者思路。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重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难点)过程与方法:在师生互动平等的基础上,采用多种读,多种活动来共同品析文章。
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来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
你看在他们的笔下,那波澜壮阔的大海,那喷薄而出的红日,那姿态万千的彩云,那争奇斗艳的花卉、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那么,同学们喜不喜欢这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生机勃勃的春天。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朱自清的春,来赏析朱自清为我们描绘的这令人陶醉的春色。
(二)七嘴八舌话作者(三)师生互动,品析文章互动1:教师播放春的录音,要求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把握节奏和感情。
在听的过程中,注意作者描绘了春天的哪些事物。
互动2:师生相互启发理清文章思路。
盼春——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颂春互动3: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景物中——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生命的灵气。
这篇文章简直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老师也真想美美的读一回,同学们想不想读。
请你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有感情的读出来,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我们一同来分享。
a、师生竞赛读文章,竞赛评析,学生点评。
b、分小组讨论,小组之间竞赛。
c、教师小结学习内容。
(四)体验与反思参照课文描绘春的手法,来描写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
(五)课堂小结文中朱自清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春的`画面,寄托了作者对春的由衷赞美和热爱之情,文章末尾作者高呼“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抓住春天这大好时机,奋然向上,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知识点详解含原文和相关练习题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知识点详解含原文和相关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2eca010ed630b1c59eeb540.png)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知识点详解含原文和相关练习题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春朱自清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课件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5917e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8.png)
——烘托春草的可爱。
2024/9/3
生长状态: 钻 (生命力强)
正 面 描
数量:满是的 (旺盛) 色泽:绿绿的 (浅绿)
侧 面
带 给
描人
写 质地:嫩嫩的 (鲜嫩) 写 欢
软绵绵 (柔软)
乐
2024/9/3
拟人、排比
春花图
2024/9/3
朗读: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 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 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 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盼望着,盼望着”
反复,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
2024/9/3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
三个“起来了”照应“刚睡 醒”“张开了眼”,运用拟人和排 比的手法。
{ 触觉
像母亲的手 吹面不寒
清香 悦耳
嗅觉
青草味 花香
{ 听觉
宛转动听
短笛响着
2024/9/3
视觉
鸟儿 牧童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写出春风的什么特点?
——运用比喻和拟人,把春风写得像人一样, 突出了它的温暖与柔情
2024/9/3
观察景物必须“五官开放”通过视觉、听觉、 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受景物的特征。“春风图” 从哪些方面写出春风的特征?
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 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 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 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 的感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8731e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3.png)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
课堂小结1
01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春》一课的内容,了解了作者对春天的描
绘和情感表达。
课堂小结2
02
我们重点学习了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并通过思考和
作业练习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课堂小结3
03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春
天的美好时光。
THANKS FOR WATCHING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重点字词、语句解析与运用 • 课内阅读训练与提高 • 拓展延伸:春天主题相关文化知识 • 跨学科融合:自然科学角度看春天 • 思考题、作业布置与课堂小结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朱自清生平及代表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 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 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01
文章结构清晰,以盼春、绘春、 赞春三个部分构成,层层深入,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
02
写作特点鲜明,运用了大量的修 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使得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描绘春天景象的手法
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各种 景象,如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 ,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怀抱中。
注意文章结构和段落大意
理解文章结构和段落大意有助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
阅读理解题目类型及答题技巧
关注细节和重点信息
注意文章中的细节和重点信息,特别 是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最新4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最新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05432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1.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最新4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整体感悟①导入新课(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画面,打乱次序。
)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
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研读与赏析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问题组]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好词好句)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春》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春》课文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e96fbbc233d4b14e852468f2.png)
9.春【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酝y n酿ni ng:原意是造酒,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应和h :(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朗润:形容山色明朗、润泽。
黄晕y n:昏黄不明亮。
烘托:文中指“衬托”。
抖擞s u:振作。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的事及早安排好。
稀稀疏疏:(物体、声音等)空间或时间距离较大。
文中形容房屋间隔远。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
1926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名噪一时的散文作家。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葡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
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
该年8月在北平逝世。
对此,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
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关于背景《春》,没有作者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色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格调的新鲜和情绪的欢快,是一篇有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29c66628ea81c759f57865.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篇二】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教案1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卖弄”、“抖擞”等词语的意思。
第1课《春》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课《春》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22a470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8.png)
用一个比喻就可以表现雨丝“细”的 特点了,为什么要用“像牛毛,像花
针,像细丝”这三个?
——排比 增强语气、语势。
迎春图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 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 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 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际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文体知识
散文是文学的一大样式。散文的第一要素是表现自我的真实 情感,散文的取材比较广泛自由,贯穿古今,表现人生百态。散文 的结构方式无需遵循特别的章法和结构模式,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可以叙述事件,可以描写人物,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
散文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等。《春》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性散文。
触觉——春风的柔和(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嗅觉——春风的芳香(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视觉、听觉——春风的和悦(鸟鸣、流水、短笛)
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 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作 者 笔 下 的春 雨 有哪 些 特点 ?
●寻常、三两天:次数多、 时间长 ●像牛毛:多而细密 ●像花针:亮而闪烁 ●像细丝:柔而绵长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
词可以表现? 盼春。“盼望着”“来了”“近了”
(2)你能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提示把文章 分为三个部分吗?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2023/9/13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盼春。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7):绘春。 (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 春雨图、迎春图)
如何准确形象描述景物?
•认真观察,力求细致。 •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 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发现美。 •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比如通过联想、想象写景)。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aa555a16fc700abb68fcec.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三篇】《春》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五幅春景图,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体现出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都写过很多诗文来吟咏、歌颂春天。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相关春的诗词?(同学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填空)PPT展示: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以上这些诗句,都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学春的,容量有限,今天我们要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就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总之体现春天的景物的作者都真切地描绘了出来。
那么春天在朱自清笔下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朱自清。
大家对他有什么了解吗?二、作者简介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要先了解这篇课文的作者。
我们就请同学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朱自清。
(学生回答,PPT展示作者简介)*朱自清不但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诗人,更是一位有骨气的民主战士。
1948年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朱自清身患重病,但他至死也不领取美国的救济粮,临终前还不忘嘱托家人千万不能买美国的救济粮。
我们伟大的*主席曾称赞过他的骨气说:“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朱自清不但体现了一位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尊严和气节,也体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散文朴素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他的比较出名的散文代表作品有:《匆匆》、《背影》、《春》、《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春》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春》](https://img.taocdn.com/s3/m/563b548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f.png)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春》初一上册语文第一课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该作品初发表于1933年7月,并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以下是对这篇课文的详细解析:一、课文概述《春》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全文通过五幅画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二、课文内容开头部分:开篇连用两个 “盼望着”,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殷切期盼和喜悦之情。
随后,“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句,将春天的到来描绘得生动而具体。
春草图:通过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等描写,展现了春草的生机与活力。
短句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使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田野之中。
春花图:描述了桃树、杏树、梨树等竞相开放的盛景,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花儿的美丽与香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蜜蜂的嗡嗡声和蝴蝶的飞舞,为这幅春花图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春风图: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来形容春风的柔和与温暖,形象生动。
通过描写泥土的气息、各种花的香以及鸟儿的歌声等,展现了春风中的无限生机与和谐。
春雨图:描绘了春雨的细密与轻盈,用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等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春雨的特点。
雨中黄昏的景象更是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宁静与美好。
迎春图:通过描写天上风筝的增多和地上孩子的欢笑等场景,展现了人们在春天里的欢乐与活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等语句更是点明了春天的希望与生机。
三、文章特色1. 语言优美:全文语言清新、生动、形象,使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美景之中。
2. 结构严谨:文章结构匀称,围绕一个“春”字展开,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3. 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四、教学建议1. 朗读感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 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103e4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4.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课文原文及赏析《春》课文原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赏析这篇优美的散文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289b41ff00bed5b8f31d4a.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原文及教案【原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教案一】课文目标: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第1课《春》课件(共26张PPT)七年级上册统编版.ppt
![第1课《春》课件(共26张PPT)七年级上册统编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0b19a7ae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b.png)
酝 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 Nhomakorabea来越浓。
欣欣然:形容心情好,欢欢喜喜的样子。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呼朋引伴: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PART
赏课文 3
课文赏析
赏析技巧多知道
1.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观点或故事。 2.分析文章的结构。 3.深入理解句子或语段(篇章)的内容、情感等。(难点) 4.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重点)
1.那么在这5幅图景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请结合 具体语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从你喜欢的图景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 的情感呢?
课文赏析
7.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 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 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 在雨里静默着。
5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这三句将视线由植物转到人,从白天写到傍晚。动静
课文导读
学习目标:
·掌握生字词,并进行默写,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 句子。
·反复朗读文章,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和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 情。
·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学习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怀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PART
识字词 2
字词认识
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
草软绵绵的。
拟人
课文赏析
从视觉角度写小草萌发生长起来,颜色 是绿的; 从触觉上写出了小草的质感是柔嫩柔软, 给人舒适的感觉,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 好。
课文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花图
3.“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 儿、梨儿”这个句子是实写还是虚写?
虚写。由眼前的春花联想到秋实。
4.本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由上到下:树上——花下——遍地。
春风图
1.作者在描写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时,调动 了哪些感官呢?表现了春风怎样的特点?
感官 触觉
有关词句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内容上:写盼春,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 感情基调。 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下文。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①。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
起来了②。
①拟人。“一切”,画出春的轮廓。“欣欣然张开了 眼”生动地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
②排比、拟人。描绘了“山、水、太阳”苏醒的情态。 “山”: 由暗淡渐渐明朗,转为润泽之象。 “水”:春水涣涣。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日 南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游园不值 南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小试牛刀
1. 请仿照课文中的“春天像...... ......” 的句式写两句话,说说 你对春天的感受。
自然 景物
人
雨中景
作用
树叶子、小草
侧面描写。
烘托了春雨 的润物之功。
动 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景
地里工作的农民
动静结合。 表现了春雨
静 他们的草屋,稀稀
的恩泽。
景 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以上四幅图画,从四个方面描绘了春 景的美。“一切景语皆情语”,描绘春景 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赞美之情,这就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能否调换顺序?
不能。句中的三种颜色和前文的“桃树、杏 树、梨树”一一对应。
春花图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 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 眨呀眨的”
“像眼睛,像星星”运用比喻,写出了野花 的细小和明艳,点出春天的特点。 “还眨呀眨的”运用拟人,强化动感,用想 象的笔法写出野花的情态。
春雨图
1.“春雨图”中,作者笔下的春雨有哪些特点?
文中语句
特点
“雨是最寻常的, 一下就是三两天” “像牛毛、像花针,像 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 一层薄烟”
寻常 经常
细密、细 亮、细柔
细密 迷蒙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 润物细 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无声
感情
可 喜
春雨图
2.填写表格,分析对“雨中景”的描绘。
主题归纳
《春》是一篇抒情散文,抓住春天的特 点,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回大地的景象, 表现春天里自然万物勃发的生命力,表达了 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 向上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色 1.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2.语言清新朴实,比喻新颖。
写景方法
①抓住景物的特征。如“春花图”,抓住了春花多、艳、 甜的特征; 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景物特点,抒发作 者的感情; ③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 ④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从高到低、从远到近等; ⑤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2.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大自然,欣赏 大自然,运用从文中学得的写景方法,描 绘一幅秋景,一两百字即可。
再 见
读读写写
朗润 lǎng rùn 水涨 shuǐ zhǎng 迷藏 mícáng 酝酿 yùn niàng 窠巢 kē cháo 宛转 wǎn zhuǎn
应和 薄烟 黄晕 烘托 蓑衣 抖擞
yìng hè bó yān huáng yùn hōng tuō suō yī dǒu sǒu
整体感知
1.师生同读,初步感知课文。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3.文章具体描绘了哪几幅春景图?
2.品析“赶趟儿”一词的妙处。
“赶趟儿”写出了人们争相迎春的情景,与上 文百花争春照应。
用动词填空:
春草图------------草( 报 )春 春花图------------花( 争 )春 春风图------------风( 唱 )春 春雨图------------雨( 润 )春 迎春图------------人( 迎 )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 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新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笑着,走着。
美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
力 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诵读“颂春”。思考:结尾一句有 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文章以“脚步近了”始, 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 人,其构思布局,修饰润色,颇具匠心,表达 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古人笔下描写春天的诗句吗?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其一) 韩愈
嗅觉 视觉 听觉
“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 “花的香”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 当中”
清脆宛转的鸟鸣声、轻风 流水声、嘹亮的笛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点
温有 暖形
有 芳味 香
?有 情
柔有 和感
春风图
2.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引用,写出春风的温暖。 ②“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拟人,写出 春风的柔和。 ③“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 风流水应和着”运用拟人,写鸟儿迎春的欢悦。
盼春
第一部分(1)
绘春
第二部分(2--7)
颂春
第三部分(8--10)
总绘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课文解读 盼望着,盼望着①, 东风来了,春天
的脚步近了②。
①反复。叠用“盼望着”,突出“盼”,表达了一种 急切的向往之情。 ②拟人。借用“东风”报讯,宣告春天到来,充满喜悦。
轻声诵读第一段,思考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的
的 的 绵的
春草 特点
生命力 强
鲜嫩
色泽
旺盛 柔软
感情 欢快、喜爱
春草图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 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偷偷地“写出不经意之间, 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
“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突 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春草图
3.“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 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写春草为什么又写 人的活动呢?
拟人: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 放的情态。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 的蝴蝶飞来飞去”,一个“闹”字,不仅 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突出了春 意盎然、充满生机的景象。
春花图
比喻、排比: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形象生动 地突现了桃花、杏花、梨花的色彩鲜艳。
通过写人的活动,从侧面写春草的可爱, 表现春草带给人们的欢乐。
春花图
1.朗读“春花图”。春花又有什么特点呢? 填写表格。
文中句子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
春花特点 花朵多, 竞相盛开
花色鲜艳
花味甜
感情
喜 悦
春花图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本段语句。
“太阳”: 春日融融,富有动感。
轻声诵读第二段,思考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内容上:从大处落笔,抓住初春的山、水、太 阳,总写春的特点。
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和后面的五个自然段 构成总分关系。
春草图
1.朗读“春草图”,讨论交流,填写表格。 春草有什么特点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中 词语
钻
嫩嫩 绿绿 满是 软绵
朱自清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脉络, 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重点) 2.学习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会细致 观察景物,抓住特征描写的方法。(难点) 3.体会作者对春天无限热爱的感情;养成热 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习惯;培养健康的审 美情趣。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迎春图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 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 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 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 有的是希望。
迎春图
1.为什么要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俗语?
引用俗语启迪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 《你我》等。朱自清的散文主要以 描写个人、家庭生活和自然景物为 主。散文代表作有《匆匆》《背影》 《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 河》《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以 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背景资料
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诗文创作 初期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表现出 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这个时期正 是作者因彷徨苦闷而 埋头于古典文学 的阶段,因此,对于春天,只能作田园 牧歌式的抒情,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 鲜明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