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暨南大学生物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1000)一、学科方向1、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2、071009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3、071007 遗传学Genetics4、071006 神经生物学Neurobiology5、071004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6、0710Z2 生物医药Biomedicine7、0710Z1 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Marine 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8、071002 动物学Zoology9、071011 生物物理学Biophysics10、071008 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 Biology11、071005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12、071003 生理学Physiology二、学制全日制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
根据情况学习年限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能超过5年。
兼读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不少于4年。
如不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者,由硕士生和导师提前3个月提出延期申请,具体按《暨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
三、课程设置本学科要求修满22-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6-12学分。
非学位课程可跨方向选修。
四、必读和选读书目五、学位论文与申请硕士学位科研成果的要求1.学位论文工作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进行按照制定培养计划——>开题——>中期检查——>论文写作与答辩等四步骤进行。
1.1培养计划的制定研究生在入学后的6-8周内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培养计划,初步设计学位论文的内容与进度安排等,网上填写暨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第一学期10月底之前网上提交,同时提交纸质版原件至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学科点、导师、学生各留一份复印件。
研究生申请毕业时,学科点将按培养计划进行审核,以确定研究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
1.2论文开题研究生在校期间应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中期考核后方可进行毕业论文开题,开题时间在入学后第三个学期。
暨南大学培养方案经济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经济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30107)
一、学科简介
经济法是暨南大学法学院最早的学科,1990年在经济学院建立的第一个法学本科专业即为经济法专业,1987年开始挂靠企业管理专业招收经济法方向硕士研究生,2002年正式获得经济法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起开始挂靠国际关系专业招收国际民商与经济法方向博士研究生,2007年起在香港设立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面授点。
经过20余年的学科建设,经济法已经成为我校实力最为雄厚的法学学科之一,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硕士生导师5人;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6人,有国外访学经历的3人;先后有3人担任广东省、广州市人大的立法顾问;有两名教师在本专业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担任常务理事、三人担任理事。
本专业教师先后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承担司法部、广东省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30余部,其中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经济法专业学科特色鲜明,在市场规制法、企业法、财税金融法、区域经济法等领域有突出的研究成果,受到理论和实务界的普遍赞誉;培养的学生以基本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全面而在就业和实际工作中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
二、研究方向
1、市场规制法
2、经济法原理
3、企业法
4、财税金融法
5、区域经济法
三、课程设置
四、必读书目。
暨南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暨南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类别码:055200 方向:笔译)一、学科简介暨南大学翻译专业硕士学位(MTI)于2010年获教育部批准,2011年正式招生。
该专业经学校研究决定由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和翻译学院共同建设。
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27年的外国语言文学系,历史上曾有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在该系任教,如叶公超、梁实秋、钱钟书、许国璋教授等。
外国语学院于2001年在原文学院外语系和大学英语教学中心的基础上成立,目前该院已拥有英语语言文学系、商务英语系、日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四个教学单位;有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两个专门科研机构;拥有外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硕士二级学科。
其中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1981)是暨南大学最早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曾以文学为主、专长翻译。
著名学者翁显良、曾昭科、张鸾铃、谭时霖、黄均、黄锡祥等教授曾先后担任导师。
翻译学院是在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基础上于2010年6月成立,现有“翻译研究所”和“翻译中心”两个教学研究与实践基地。
外国语学院和翻译学院现有英语教授10人,副教授5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1人。
目前,研究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近20项,在外语类和社科类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二、培养目标翻译专业硕士学位(MTI)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适应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实力需求、适应我国社会发展与建设的需要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
笔译分为英译中和中译英两大部分,其中包括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和法律翻译等。
笔译为书面语,要求译文要忠实原文,因此双语译文的准确、完整、严谨是对译文的高标准要求,尤其当译文涉及国际协议、条约、合同、国际会议文件、政府外交声明、领导人讲话稿等,对笔译的准确度则要求更高。
暨大成人教育法学高起本培养方案
暨大成人教育法学高起本培养方案1. 目标本培养方案旨在为暨南大学成人教育法学高起本学生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教育方案,以培养具备扎实的法学基础知识、法律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法律实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能够胜任法学相关领域工作和研究的专业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对法学理论体系和法律制度的全面了解,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和常用法律概念。
2.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进行科学的法学分析和研究。
3.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包括法律文书写作、法律咨询与辩护、法律调查与诉讼等方面的技能。
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 实施步骤2.1 课程设置2.1.1 公共基础课程•政治经济学•法理学•比较法学•法律历史•法律哲学•法律写作与沟通•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2.1.2 法律专业课程•宪法与行政法•刑法•民法与商法•知识产权与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罪法学•诉讼法与仲裁法•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经济刑法•经济法与国际法•公司法与金融法•环境法与资源法2.1.3 实践课程•法律实务•法律文书写作与研究方法•法律职业道德与伦理•法庭辩论与司法模拟•社会调查与案例研究•实习与社会实践2.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强化小组讨论和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增加实践环节,如模拟法庭、司法实习、社会调查等,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提供在线教育资源和实时互动平台。
2.3 实践环节2.3.1 法律实习每年安排一段时间进行法律实习,学生在相关律师事务所、法院或政府法务部门实习。
实习期间,学生参与实际案件处理和法律咨询,锻炼法律实务能力。
2.3.2 社会调查与案例研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案例研究,选取热点法律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2023年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2023年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2023年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篇1一、学科简介暨南大学金融学历史悠久辉煌,其前身为国立暨南大学于1925 年创办的银行理财学系。
1978 年暨南大学复办后即成立金融系, 1983 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 1998 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9 年开始接受博士后进站科研人员,并先后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一、学科简介暨南大学金融学历史悠久辉煌,其前身为国立暨南大学于1925年创办的银行理财学系。
1978年暨南大学复办后即成立金融系,1983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开始接受博士后进站科研人员,并先后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广东省金融学名牌专业、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金融学)、金融学国家重点学科。
经过多年的发展健全,学科已形成了包括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国际金融与金融产业组织、微观金融理论与实证、金融机构与金融风险管理、现代金融理论与政策等五个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
学科注重理论建设与实践相结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强化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曾开办了高级行长班,硕士生课程班、港澳硕士班等特色教学,并拥有十多年的全日制硕博研究生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为金融学专业硕士的培养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价值。
经过多年来积极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共有教师和研究人员40多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18人,并外聘国内外知名大学教授、中央银行高级研究人员、银行行长及金融机构高层管理人员等20余名。
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国际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被SSCI、SCI、EI等收录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30多部,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等重要科研奖励40多项。
二、培养目标金融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金融业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培育出一批精通金融、善于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知识型的高端金融人才,使其能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能够将现代金融管理理念融通于实际业务操作,具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更好地为我国金融业服务,提高我国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
暨南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暨南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一、总则暨南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医学专业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提高医学科学研究水平,推进实践技能的深化和提高。
该方案按照国家硕士学位教育规定的相关要求和暨南大学的培养目标制定。
二、培养目标暨南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医学科研水平。
2. 具备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能够进行独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3. 具备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的能力,能够开展独立的科研项目。
4. 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观念,能够在医学工作中遵循职业道德规范。
三、培养要求1. 课程学习(1)学生应完成规定的学位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不低于xx学分。
(2)学生应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和兴趣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学分要求不低于xx学分。
2. 实践培训(1)学生应参与临床实践培训,通过实践锻炼和训练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2)学生应参与科研项目,积累科研经验,撰写学术论文。
3. 学位论文(1)学生应根据自身研究方向选择科研课题,并进行系统研究。
(2)学生应按照学院要求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4. 学术活动(1)学生应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学术活动,包括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等。
(2)学生应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和学术团队的工作。
四、评定办法1. 学位课程评定(1)学位课程成绩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评定和计算。
(2)学位课程成绩综合评定包括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和期末论文报告等。
2. 实践培训评定(1)临床实践评定包括实践报告、实践表现和实践考核等。
(2)科研项目评定包括科研报告、科研成果和科研考核等。
3. 学位论文评定(1)学位论文评定包括论文的学术质量、研究创新性和撰写表达能力等。
(2)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评价指标进行评定和答辩。
五、学位授予学位授予按照国家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和暨南大学的学位授予要求进行。
暨南大学培养方案
暨南大学培养方案1. 前言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暨南大学的培养方案,涵盖了学院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文档,您将能够了解到暨南大学的教育体系和学生培养模式。
2. 学院设置暨南大学设有多个学院,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健康和艺术设计等领域。
每个学院都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先进的教学设施,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培养环境。
以下是部分学院的介绍:2.1 人文学院人文学院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学生。
该学院设有多个专业,包括中文、历史学、哲学和外国语言文学等。
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化品味和人文精神。
2.2 工程学院工程学院是暨南大学最重要的学院之一,涵盖了多个工程领域,包括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了多个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2.3 医学院医学院是暨南大学的骄傲之一,拥有一流的教师团队和现代化的医学设施。
该学院设有医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等专业。
学生通过临床实习和实验室实践,培养自己的医学技能。
3. 培养目标暨南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扎实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将在学科基础上获得系统的、宽泛的知识和技能。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课程设置暨南大学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学科发展和学生需求,覆盖了各个学院和专业的核心学科。
4.1 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是暨南大学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学生需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相应的课程。
4.2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核心内容。
暨南大学药事管理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暨南大学药事管理学研究生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及规格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具有宽广和扎实基础知识,具有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在药物技术转化、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和监管等领域从事药事管理(临床试验管理、药物经济学)、工业药学(制药工艺、制药工程等)和临床药学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2.学制和培养方式(全日制、非全日制)学制:修业年限为3年,安排课程学习1年,实践实习1年以上。
培养方式:本专业学位培养包括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三个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学校与实践单位合作培养的模式,双导师制。
校内导师负责研究生课程学习、学位论文指导和培养全过程协调,校外实践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实习实践活动。
学位点按照培养计划,定期检查学生的培养情况。
课程设置及学分:实行学分制,要求修满至少30学分,其中公共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8学分,非学位课程9学分,实习实践教学6学分。
1公共课(7学分)国家规定的相关公共课程,如政治理论课、基础英语、知识产权和信息检索等课程。
2专业学位课(8学分)从事本领域技术工作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如临床试验设计和报告撰写、临床试验策略、临床试验机构管理、临床试验项目管理和商业模式、制药工程、现代药物分析方法、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药学实践概论、药物经济学等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
3非学位课程(9学分) 从事药学工作应具备的通用理论知识及药学前沿科学技术知识,如学科前沿讲座、医学统计学、药物研发质量保障和CMC监管、立体化学、临床试验法规、新药评价基础与实践等课程。
3.实习实践(6学分)硕士研究生应至少用1年以上时间,依据不同的专业领域在培养单位指定的实践单位从事实习工作,并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实习过程中,在校外实践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参加、完成相关研究的具体过程,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就研究过程中的某些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撰写总结报告,作为毕业论文参与答辩。
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管理细则
---------------------------------------------------------------最新资料推荐------------------------------------------------------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管理细则1 暨教〔2019〕 61 号暨南大学关于印发《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管理细则》的通知校机关各部、处、院、室、中心,各直属单位,各学院,珠海校区管理委员会:现将《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管理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暨南大学 2019 年11 月 19 日 1 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管理细则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全局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评估教学绩效的基本依据。
为保障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根据《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管理规定》(暨教〔2007〕 35 号)文件精神,特制订本细则。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内容(一)课程体系框架:指我校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结构,详1 / 3见《暨南大学本科生课程体系的构成框架图》(暨教〔2009〕 52 号)。
(二)知识群设置:包括通识教育选修知识群、基础教育选修知识群和专业教育选修知识群的设置。
(三)课程名称:各类课程的中、英文名称。
(四)课程类别: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
(五)课程性质: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六)课程学分、课程学时、开课学期及其他。
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范围界定(一)重大修订:包括课程体系框架、知识群设置和必修课 1 程变更。
(二)一般修订:除重大修订以外的其他修订。
三、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周期(一)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以 4 年为 1 周期。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内招生)(专业代码:030207)一、学科简介暨南大学国际关系专业(1998年获得授权)是华南地区高校中唯一的国际关系博士授权点,其整体实力居国内学术界前列。
在2008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政治学学科评估排名中,以国际关系为主要依托的我校政治学名列第12位。
以东南亚研究为主体的国际关系学是我校的传统优势领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成立的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那时就定期出版《南洋研究》(双月刊)、《中南情报》(月刊)和《海外侨讯》(周刊)等刊物,开创了我国东南亚研究和华侨华人研究之先河。
由东南亚研究所主办的《东南亚研究》自2000年以来成为CSSCI期刊,2004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9年入选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二、研究方向1、亚太国际关系2、国际移民与国际关系3、国际经济关系4、国际法与国际关系5、全球化与国际公共事务6、国际战略与中国对外关系三、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教师考核方式公共学位课105590da09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Marxism & Contemporary Social Trendsof Thought)20 1 1 社科部考试105590da11第一外语(英语)(First Foreign Language English)40 2 1、2 外国语学院考试专业学位课030207db04国际关系理论(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40 2 1庄礼伟张振江课程论文030207db05当代国际问题研究(Studies on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Relations)40 2 2吴金平王子昌课程论文030207db06东南亚问题研究(Studies on Southeast Asian Issues)40 2 2曹云华邓应文陈文课程论文非学030207dc11亚太国际关系研究(Studies on Asia-Pacific Relations)40 2 1陈奕平廖小健课程论文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教师考核方式位课程030207dc12国际移民与国际关系研究(Studies on International Immigration andInternational Relations)40 2 1周聿峨贾海涛吴金平课程论文030207dc13国际战略与中国对外关系研究(Studies on International Strategy andChina’s Foreign Relations)40 2 1鞠海龙陶季邑张明亮课程论文030207dc14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研究(Studies on International Law andInternational Relations)40 2 2刘颖朱义坤课程论文030207dc15国际经济关系研究(Studies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Relations)40 2 2邱丹阳李皖南课程论文030207dc17全球化与国际公共事务研究(Studies on Globalization andInternational Public Affairs)40 2 2庄礼伟张振江龚泽宣课程论文030207dd01学科前沿讲座(Lectures on Frontier Discipline)50 1 考查四、必读和选读书目1.陈峰君主编,《冷战后亚太国际关系》,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2.喻常森[等] 编著,《当代亚太国际关系与地区合作》,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3.(英)佩克著; 卢明华等译,《国际经济关系: 1850年以来国际经济体系的演变》,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4.陈高翔:《对冲基金投机冲击对国际经济关系影响研究》,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5.郭丁主编:《国际经济关系学》,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6.韦正翔:《国际政治的全球化与国际道德危机》,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7.仪名海主编:《信息全球化与国际关系》,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8.于沛主编:《全球化和全球史》,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9.哈佛燕京学社主编; (美) 雅克·布道编著; 万俊人, 姜玲译:《全球化与共同善》,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10.程光泉:《全球化与价值冲突》,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11.(德) 赫尔穆特・施密特著; 柴方国译:《全球化与道德重建》,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12.刘芳雄:《国际法院咨询管辖权研究》,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13.邵沙平主编:《国际法院新近案例研究》,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6;14.丘宏达:《关于中国领土的国际法问题论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股份有限公司,2004;15.王家福, 徐萍:《国际战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康绍邦, 宫力等:《国际战略新论》,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06;17.卢晓衡主编:《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18.王逸舟主编:《中国对外关系转型30年》,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19.G eorge J. Borjas, Issues in the Economics of Immigrati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Press, 2000;20.H arrald Kleinschmidt ed., Migration,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Human Security, University of Tsukuba, Japan, 2006;21.R obert E.B. Lucas,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Inc., 2005.22.胡宗山:《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
暨南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暨南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暨南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广播电视专业学位类别码:135105)一、培养目标本方向以社会与行业的实践需求为导向,依托新闻传播学科的优势资源,突出“新闻传播+艺术+技术”的学科交叉特色,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的人文素养、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广播电视专题策划和音视频制作以及新媒体艺术产品生产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艺术专门人才。
二、学习方式及学制、在学年限学习方式包括全日制、兼读制。
学制2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一)采取课堂教学、自学、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广播电视艺术创作的问题意识和作品意识。
(二)采取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外聘业界导师共同负责完成对研究生的学习、实习、毕业作品和毕业论文等指导工作。
(三)设立毕业作品工作坊,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完成毕业作品提供指导。
(四)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为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提供多方面的平台。
四、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除实践性教学环节可采用考查方式进行外,课程考查要以笔试/口试、闭卷/开卷、撰写论文、完成项目等形式进行。
考查形式由任课老师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确定,由主管院长审批。
考查成绩由平时成绩(文献阅读、课堂讨论、作业等)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成绩采用百分制,必修课成绩达75分以上为合格,选修课成绩达70分以上为合格;考查的成绩以合格、不合格记。
成绩合格,可获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根据培养目标,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应用性、实务性。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专业学位课11学分。
非学位课程17学分。
非学位课中,新闻传播实务前沿讲座为限定选修(必修)计1学分,实践教学与毕业作品工作坊为全日制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共计4学分。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英文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考核方式备注公共学位课105590maf2 基础英语FundamentalEnglish60 3 2外国语学院考试105590ma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 Researchon Theory andPractice ofSocialism withCharacteristics36 2 1社科部考试内招生105590ma23中国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ChineseModernizationTheory andPracticeResearch36 2 1社科部考试外招生055300ma05 专业英语ProfessoionalEnglish40 1 2本专业点考试专业学位课135104mb0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Marxism’s Theory ofliterature andart本专业点考试135105mb0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专题讲座Study ofMarxism’sNews View40 2 1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135105mb02广播电视艺术专题研究Study of Radioand TelevisionView60 3 2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135105mb03 视听语言Audio Visual Language40 2 1本专业点考查135105mb04 音视频制作Audio andVideoProduction40 2 1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英文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考核方式备注非学位课0503Z2mc05 影视剧研究Study of Movieand TV 40 2 1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5300mc01新闻摄影与视觉传播NewsPhotographyand VisualCommunication40 2 2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135105mc01 纪录片创作Production of DocumentaryFilms40 2 2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135105mc03 口语传播OralCommunication40 2 1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02mc13网络与新媒体研究Study ofInternet andNew Media40 2 2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5300mc08媒介文化与媒介批评Media Cultureand MediaCriticism40 2 2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限定选修课055300mc09新闻传播实务前沿讲座Lectures on the Frontier Issuesof ournalismand Communication40 1 1-3本专业点学习报告限定选修课135105mc04 毕业作品工作坊The workshopof graduationwork40 1 4本专业点考查105590mc06实践教学PracticalTeaching120 4 3、4本专业点考查五、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进行。
暨南大学全日制法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暨南大学全日制法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类别码: 030180 非法学专业)一、培养目标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
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职业能力的培养。
具体要求:(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公民素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伦理原则,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
(二)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法律术语、思维习惯、法律方法和职业技术。
(三)能综合运用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律职业实务工作的能力,达到有关部门相应的任职要求。
(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二、学习年限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实行学分制。
三、培养方式和方法(一)指导方式采取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法律实务部门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参加。
(二)教学方式全学期上课。
以课程教学为主,重视和加强实践形式的教学,着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务能力的培养。
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和交流,聘请法律实务部门的专家参与研究生的教学及培养工作。
(三)时间安排学习必须满3年,第1—2年为课程学习时间,第3年为法律实践课及硕士学位论文撰写及答辩时间。
四、课程设置根据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精神,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推荐选修课和自选课)等两个模块的课程。
必修课不低于32学分,推荐选修课不低于13分,自选课不低于8分,总学分不低于75学分(含实践环节12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
五、实践教学(必修)1.法律文书课(含起草合同、公司章程、起诉书、答辩书、仲裁申请书、公诉书、判决书、裁定书等的训练,由律师、检察官和法官讲授)(3学分);2.模拟法庭训练(分刑事、民事、行政三种任选,法官、检察官、律师三类型任选,由教师组织,法官、检察官、律师辅助指导)(4学分);3.法律谈判课(2学分);4.法律实践课(在法院或检察院或律师事务所实习两至三周)(3学分)。
关于修订暨南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暨南大学文学院
关于修订暨南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暨南大学文学院
高级秘书与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Postgraduate Programme for Advanced Secretaries and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s
(内招)
一、学科方向
99j1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学Advanced Secretaries and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s
二、学制
学制三年,内招硕士生最长学习年限5年,如在学期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各方面表现突出,可申请提前毕业。
3年制全日制优秀研究生最多可提前半年毕业,兼读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不少于3年。
具体按《暨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执行。
三、课程设置
本学科要求修满28-30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公共选修课1学分,专业学位课9-12学分,非学位课程8-10学分。
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有特别要求的,可以单独列出说明。
四、必读和选读书目(控制在20—30条左右)
五、学位论文及在学期间成果要求
内招硕士生应在公开刊物发表与本学科领域、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文章1篇(3000字)。
学位评定委员会分委会主席、副主席(签名):
学院主管院领导(签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
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
下面爱汇网小编整理了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欢迎大家的阅读!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篇1一、学科简介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创办于1946年,历史悠久,发展快速,优势明显。
1986年获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点,2001年获传播学硕士学位点,2015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新闻学博士点,2011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已建立了完善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在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媒经济学等学科方向上,均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扎实丰硕的科研成果。
现有学科发展平台包括:广东省名牌专业和教育部特色专业新闻学专业,广东省和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新闻学学科,广东省第一个文科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华南新闻传媒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媒体实验中心,及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52位专任教师中,现有博导6人、教授19人、副教授15人。
教师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新闻出版总署行业领军人才 1人,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1人,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1人,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1人。
十一五期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0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600篇,出版专著及教材50多部,获国家级科研奖励2项、省级1项,获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2门。
本学科特别重视与主流媒体强强联合,创新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传媒人才,如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合作举办的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传媒领袖讲习班等,在学界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业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遵守法律、能够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职业理念,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职业理想,勇于创新,敏于实践,敢于担当。
(二) 熟练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新闻传播实践所需要的专业素养、技能与方法;能够胜任新技术变革对新闻传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范围涉及新闻与传播行业的核心知识和关键技能。
核心知识包括:国内外主流新闻媒体、广告公关传播机构、政府或企业宣传部门的运作及其特点;国内外新闻与传播产业以及IT产业、文化产业等关联产业的历史轨迹、经验教训、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及其政策启示;我国新闻与传播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建设;基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理论知识对媒体发展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关系的探讨,对国家新闻与传播行业发展战略及其实施的探讨;我国新闻、广电、广告、公关行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等等。
关键技能包括:全面熟练地掌握各类媒体的新闻、公关、广告等业务技能,扎实系统地掌握新闻与传播产业和市场的调查、分析理论和方法,经培养具备入职和职业发展所需的个人能力,经培养具备一定的项目策划、运营和管理协调能力。
凯程考研,考研机构,10年高质量辅导,值得信赖! 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三)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三、学习方式及学制、在学年限学习方式包括兼读制、全日制。
全日制学制2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兼读制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一)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三大环节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1、课程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兼有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模拟训练、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我国新闻传播业和国际同行业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重视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注重对学生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的培养。
同时,根据本培养单位的学科优势,在全面提升学生新闻传播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特色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2、对于学生日常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指导方式采取双导师制,即每名学生均由一名学术型指导老师,及一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综合业务素质高的实践指导教师共同指导。
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由业界资深从业人员和有实际从业经验的校外专家组成,以加强本培养单位与新闻传播实务单位及主管部门的联系和交流。
指导教师以师生互选方式确定,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学习和实践计划。
导师组由3至5人组成,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拓展学生知识面和研究视野。
(二)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方法灵活多样,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在读期间,在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学术期刊发表有实用价值的论文,研究报告,鼓励参与申请科研项目,参与挑战杯竞赛等科技创新或创业实践。
五、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根据培养目标,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应用性、实务性。
课程体系由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三种类别组成。
实行学分制,修读总学分为3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8学分,专业学位课9学分,非学位课程17学分。
其中,新闻传播实务前沿讲座为限定选修。
实践教学为全日制研究生的必修环节,计4学分。
非学位课程可以跨一级学科选修不超过4学分。
跨一级学科选修是指可选修除新闻传播学以外的暨南大学其他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学时、学分、开课时间、考核方式都遵循相应院系培养方案的有关规定。
选课在网络上进行。
在网络上选修的课程,应在规定的学期内完成学习,并记入学习成绩;未完成课程学习而又无特殊原因的,该门课程成绩以零分计,并记入成绩单。
《新闻传播实务前沿讲座》为讲座课程,限定选修,可在1-3学期内任选听20场专题讲座,也可以是暨南传媒学术大讲坛或是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电视台、广东省广告公司等机构合作开办的各类专业训练营中的讲座。
每次须携听课证完成相应考勤登记,在此基础上独立撰写听讲心得报告,交指定教师评定成绩。
学科前沿讲座考核合格计1学分。
对跨学科、专业招收的硕士研究生,若确需补修本科课程,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以研究生自学为主进行。
六、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区别于科学学位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应届本科毕业生及未在新闻与传播行业工作满一年以上的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本专业学位期间,必须保证参加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教学;已在新闻与传播各行业工作满一年以上的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本专业学位期间,不必安排专门的实践教学,但应按实践教学的要求提交相关作品及其心得报告。
凯程考研,考研机构,10年高质量辅导,值得信赖! 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实践教学考核的依据是所在实习单位开出相关鉴定材料,及一份本人的实践教学报告。
七、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进行。
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学位课程成绩和所修总学分、实践教学环节等情况。
具体参照《暨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进行。
根据《暨南大学研究生学业成绩考核管理规定》,学位课程成绩不低于70分为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非学位课程成绩不低于60分或考查及格,即可获得学分。
学位课程平均成绩不得低于75分。
对严重违纪或有严重思想、学术道德问题或不具备科研潜质的硕士研究生,将予以中期淘汰,进行退学处理。
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八、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通过中期考核,可进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时间原则上安排在第三学期末进行。
学位论文选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来源于工作实践,面向新闻传播业的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实践应用价值。
九、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类型可以是学术性学位论文,也可以是调查报告、案例研究、专业作品等多种形式的学位论文。
学术性学位论文须完成一篇一万五千字以上的学位论文。
论文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又要考虑科学研究的可行性以及社会应用价值。
调查报告、案例研究、专业作品等形式的学位论文,须提供由学生本人完成的高水平系列报道、深度报道、调查报道,或广告、公关策划方案及其实施过程与成效,以及传媒经营管理的创新个案,一万字以上;同时完成对自己本次系列报道、深度报道、调查报道,或广告、公关策划方案及其实施过程与成效,以及传媒经营管理的创新个案进行全面总结与理论阐释的专业论文,不少于五千字。
评价学位论文水平主要考查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看其内容是否有独创性的见解,或者看其已经产生的实际价值和经济效益。
学位论文的评审、答辩等工作按《暨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十、学位授予完成课程学习及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暨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关于凯程:凯程考研成立于201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暨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篇2一、学科简介暨南大学金融学历史悠久辉煌,其前身为国立暨南大学于 1925 年创办的银行理财学系。
1978 年暨南大学复办后即成立金融系, 1983 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 1998 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9 年开始接受博士后进站科研人员,并先后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一、学科简介暨南大学金融学历史悠久辉煌,其前身为国立暨南大学于1925年创办的银行理财学系。
1978年暨南大学复办后即成立金融系,1983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开始接受博士后进站科研人员,并先后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广东省金融学名牌专业、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金融学)、金融学国家重点学科。
经过多年的发展健全,学科已形成了包括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国际金融与金融产业组织、微观金融理论与实证、金融机构与金融风险管理、现代金融理论与政策等五个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