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概述

合集下载

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耳穴压豆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它通过刺激耳部特定的穴位,达到调整人体平衡、促进健康的效果。

随着该疗法的普及,为了保证其安全有效地运用,制定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耳穴压豆疗法的定义和原理,以及它在古今中外的发展历史。

接着概述该疗法适用于哪些范围,并对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进行总体概述。

随后,对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详细阐述,并介绍制定耳穴压豆疗法准入标准的过程与机构。

最后,我们将解释说明具体包括身体健康状况评估标准、医学基础知识要求与能力评估标准以及运用耳穴压豆器材技术评估标准等几个方面在内的耳穴压豆疗法准入标准。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概述和解释说明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使读者对该疗法在不同方面的要求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

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推动该领域的规范化发展。

同时,通过总结结论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可以为进一步提高该疗法应用水平和疗效提供指导和建议。

2. 耳穴压豆疗法简介2.1 定义和原理:耳穴压豆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耳廓上压迫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内部的功能,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理论,耳廓上有数百个与身体不同部位和器官相对应的穴位。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神经系统功能、免疫系统等多个方面。

2.2 发展历史:耳穴压豆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早在《黄帝内经》等古籍中就有关于耳部与全身各个器官相联系的记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耳穴压豆疗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2.3 应用范围:由于其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耳穴压豆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它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不适,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障碍、慢性疼痛、失眠等。

同时,耳穴压豆疗法也常被用于健康保健和预防保健领域,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减轻压力、促进身心平衡等。

耳针疗法名词解释

耳针疗法名词解释

耳针疗法名词解释引言耳针疗法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医学的疗法,通过在耳朵上插入细针来治疗各种疾病。

它被认为可以调整身体的能量流动,促进自愈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

本文将对耳针疗法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疗法。

一、耳针疗法在本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耳针疗法的定义、起源、原理和应用。

1.1 定义耳针疗法,又称为耳穴疗法或耳部针灸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耳朵上特定穴位来治疗疾病的疗法。

它源自中国传统医学,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1.2 起源耳针疗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黄帝内经中,这是一本记录了中医理论和实践的经典著作。

耳针疗法起源于对人体经络系统和反射区的研究,通过在耳朵上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影响全身的能量流动和器官功能。

1.3 原理耳针疗法的原理基于中医的理论,认为人体的脏腑经络都与耳朵上的特定穴位有着关联。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改变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耳针疗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治疗效果:1.神经调节:耳朵上的穴位与人体的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神经的兴奋和抑制,从而影响器官的功能。

2.血液循环促进:刺激耳朵上的穴位可以增加血液的流动,促进氧气和养分的输送,加速新陈代谢,改善机体的自愈能力。

3.内分泌调节:耳针疗法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促进激素的平衡,有助于治疗内分泌相关的疾病。

1.4 应用耳针疗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如:头痛、失眠、消化不良、焦虑、抑郁、戒烟、减肥等。

它可以作为单独的疗法,也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提高疗效。

二、耳穴本节将详细解释耳针疗法中的耳穴。

2.1 定义耳穴是指位于耳朵上的特定位置,通过刺激这些位置可以达到调节身体功能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根据中医理论,耳穴与人体的脏腑器官和组织有着密切关联。

2.2 分布耳穴分布在耳廓的不同部位,包括了耳廓的前、后、上、下和中部。

据研究,耳朵上共有数十个比较重要的耳穴,每个耳穴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治疗范围。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耳穴疗法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医学的疗法,通过刺激耳朵上特定的穴位,以达到预防和治疗一系列疾病和症状的效果。

这个治疗方式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被视为一种独特的自然疗法,广泛应用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根据中医的理论,人体的各个器官和部位都有对应的耳穴。

这些穴位与身体其他部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耳朵上施加适当的刺激可以影响特定器官的功能,从而调整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这些穴位可以通过按压、揉捻、针灸等方式进行刺激。

耳穴疗法的治疗原理是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经络是一个相互连接的系统,贯穿于全身。

这些经络是运输气血和营养物质的通道,如果经络受阻,就会导致疾病和不适。

耳穴被视为人体的微缩反射区域,刺激耳穴可以改善和平衡身体的能量流动,从而调节全身的功能。

耳穴疗法是一种简单、方便、安全且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

耳朵是人体上一个容易接触和处理的部位,不同于整体身体的治疗,耳穴疗法只需花费少量的时间和精力即可完成。

这是一个无药物的治疗方法,能够避免对药物的依赖和可能的副作用。

应用耳穴疗法的过程需要专业的中医师或经过专门培训的医生进行操作。

这些专业人士将根据病人的症状和需求,在耳朵上选择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

刺激方式可以通过按压、贴压、针灸、耳珠或耳穴贴等方式进行。

治疗的时间和频率因个体差异而异,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反应调整。

耳穴疗法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尤其在疼痛管理、戒烟、减肥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力,并改善身体和精神的平衡。

耳穴疗法还常用于辅助治疗慢性疾病和症状。

例如,对于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耳穴疗法可以帮助他们通过调节血压和血糖水平来改善身体健康。

对于焦虑和抑郁症的患者,刺激特定的耳穴可以缓解他们的情绪和改善心理状态。

除了治疗疾病和症状,耳穴疗法还可以用于健康维护和预防。

许多人通过规律地按摩和刺激耳朵上特定的穴位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耳穴疗法》PPT课件

《耳穴疗法》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23
4.肘
[部位] 在腕区的下方 处,即耳舟3区。
[主治] 肱骨外上髁炎、 肘部疼痛。
5.肩
[部位] 在肘区的下方 处,即耳舟4区、5区。
[主治] 肩关节周围炎、 肩部疼痛。
精选ppt课件
24
(三)对耳轮穴位 将对耳轮分为13个区。 对耳轮上脚分为上、中、下3等份。下1/3为对 耳轮5区,中l/3为对耳轮4区;再将上1/3分 为上、下2等份,下1/2为对耳轮3区;再将上 1/2分为前后2等份,后1/2为对耳轮2区,前 1/2为对耳轮1区。
10.腰骶椎
[部位] 在腹区后方,即 对耳轮9区。
[主治] 腰骶部疼痛。
精选ppt课件
30
11.胸
[部位] 在对耳轮体前部中 2/5处,即对耳轮10区。
[主治] 胸胁疼痛、肋间神 经痛、胸闷、乳腺炎。
12.胸椎
[部位] 在胸区后方,即对 耳轮11区。
[主治] 胸痛、经前乳房胀 痛、乳腺炎、产后泌乳 不足。
[主治] 甲沟炎、手指 麻木和疼痛。
2.腕
[部位] 在指区的下方 处,即耳舟2区。
[主治] 腕部疼痛。
精选ppt课件
22
(二)耳舟穴位:6区6穴
风溪Wind Stream
[部位] 在耳轮结节 前方,指区与腕区 之间,即耳舟1区、 2区交界处。 1、2 区之间
[主治] 风证(皮肤 病、外感、眩晕、 过敏性鼻炎等
与下肢对应的穴位--对耳轮上、 下脚
与躯干对应的穴位--对耳轮体
与胸腔对应的穴位------耳甲腔
与腹腔对应的穴位------耳甲艇
其中消化系统环绕耳轮脚顺序排 列
精选ppt课件
9

耳 穴 疗 法

耳 穴 疗 法

耳穴疗法一. 耳穴疗法的基本原理耳朵,并非是单一的听觉器官;耳廓虽小,却是全身经络汇聚之处。

耳朵是整体的缩小,带有整体的全部信息。

耳穴通过经络连接到体内的各个脏器,这就是耳穴的生物全息规律。

身体某个部位一旦发病,病理反应就会循着经络路线迅速传递到相关的耳穴上,在耳穴表面发现异常,如能再对这些穴位进行刺激,便会使病态逐渐退却,症状消失,病状痊愈。

二. 耳穴贴压疗法耳穴贴压疗法是使用药物、磁珠等圆形物质贴敷在耳穴上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

耳穴疗法具有调节神经平衡、镇静止痛、脱敏止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肾健脾等诸多功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病症遍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而且对许多疾病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耳穴贴压疗法是耳穴疗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特点一是刺激效应稳定,灵活可靠,效果良好。

据对使用耳穴贴压疗法的500余篇报道分析,有效率均在80%以上。

二是以丸代针,刺激持久;耳穴贴压疗法使用药物、磁珠等圆形物质贴敷在耳穴上,不用针刺,以丸代针,避免了针刺产生的疼痛和感染,且可将刺激物长久固定于耳穴上,每天定时或不定时进行按压刺激,效应持续而稳定,同时还能根据病情需要随时按压。

三是耳穴贴压疗法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没有药物的毒性作用或不良反应,不用针刺,不伤害人体组织,不会造成感染,基本无痛,也无刺伤内脏之虞,因而被人们称为“无痛苦、无创伤、无损害、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

耳穴贴压疗法发展到现在,已成为最受人们欢迎、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耳穴疗法。

耳穴贴压疗法具有多种特色,治疗病症亦较为广泛,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近视、弱视以及失眠、月经不调等有较好的疗效,但它也不是能包治百病的灵方妙药,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各有千秋,互有长短;在临床上,应根据情况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可具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功效。

三、治疗取穴原则(一)、依相应部位,如压痛取牙、胃病取胃,肩周炎取肩、痛经取内生殖器。

(二)、依脏腑经络,如痤疮取肺、大肠,神经衰弱取心,坐骨神经取膀胱。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应点、刺激点。

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

利用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或刺激这些反应点(耳穴)来防治疾病。

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

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

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针刺、埋针、放血、耳穴贴压、磁疗、按摩等。

耳穴分布规律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周;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上、下脚;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

疗法①毫针法:毫针,直刺或横刺相应耳穴,进针前须先行常规消毒,术者右手拇、食、中指持针,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廓,取穴进针。

进针后,小幅度捻转或提插,并留针,留针时间根据需要决定(见毫针)。

最后出针,并压迫片刻,以免出血。

②皮内针法:先将耳穴部皮肤常规消毒,然后将揿针埋于耳穴处,再在埋针处贴一小块胶布(见皮内针)。

③三棱针法(见三棱针)。

④皮肤针法(见皮肤针)。

⑤艾条温和灸法(见艾条灸)。

⑥敷贴法:一般用中药王不留行子敷贴,也可用白芥子、急性子、绿豆等。

也有用磁珠(磁铁粉制成的圆珠)的。

先行常规消毒,左手托住耳廓,右手用止血钳将粘有上述圆形颗粒物的胶布对准所选耳穴贴压,并用手指轻压耳穴1~2分钟。

一般留压3天,每天上、下午由患者自行轻压敷贴部位各一次,每次1分钟左右。

此外,还有在耳穴上进行按摩、电针、磁疗、药物注射、激光照射等方法。

配图1、耳中(膈) HX1定位:耳轮角处,即耳轮1区。

应用:血虚、血瘀、血热引起的皮肤疾患,顽固性的皮肤瘙痒、荨麻疹。

2、直肠 HX2定位: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

应用:便秘。

3、耳尖 HX6、7定位: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

应用:头面五官科各种急性炎症,如麦粒肿,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面神经炎,荨麻疹,湿疹,痤疮,皮肤瘙痒等。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

中医外治法之耳穴疗法的临床使用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典籍《灵枢·口问篇》中就有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通于耳”,可见耳是全身经络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五络的别气都走形于耳,许多经脉注入于耳,耳和人体四肢百骸、五官九窍通过经络相互沟通,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密切相连,通过刺激耳部相应穴位,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一、主要特点1、适应症广、疗效好耳穴疗法具有调节神经平衡、镇静止痛、脱敏止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壮健肾等功能,所以它被广泛的使用于临床。

治疗的病症遍及内、外、妇、儿、神经、五官、内分泌等各科。

2、简便易行、花费低廉耳穴绝大多数是人体解剖学名称,并且耳穴的分布排列有一定规律,且耳穴疗法无需特殊设备,费用低廉。

3、副作用少耳穴疗法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它无刺伤内脏之虞,也无滞针等现象。

如若注意消毒并详细询问患者既往史,耳廓感染和晕针等副作用就可以预防或减少发生。

二、适应症1、各种疼痛性疾病1.1外伤性疼痛:如扭伤,挫伤、刺伤、切割伤、骨折,脱臼、落枕,烫伤等疼痛。

1.2手术后疼痛:如五官、脑外,胸,腹、四肢各种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疤痕痛,患肢痛,麻醉后的腰痛、头痛等,常可用其来减少或代替杜冷丁、吗啡诸类止痛麻醉剂。

1.3神经性疼痛: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

1.4各类晚期疾病所致的疼痛。

2、各种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结膜炎、疱疹性角膜炎、牙周炎、化脓性牙髓炎、中耳炎、咽喉炎、扁桃腺炎、腮腺炎、大叶性肺炎、气管炎、胸膜炎、胃炎、肠炎、阑尾炎、胆囊炎、盆腔炎、睾丸炎、副睾炎、各种脓疡、丹毒、风湿性关节炎、末梢神经炎等,耳针有消炎止痛之功效。

3、功能紊乱性疾病:如眩晕综合症、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癌症、性功能紊乱、腹肌痉挛、面肌痉挛等。

4、过敏性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结肠炎、结节性红斑、风湿热、药热、血清病、荨麻疹等,耳穴疗法可以提高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具有消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

传统保健疗法耳穴疗法

传统保健疗法耳穴疗法
抑制的功能。常用于辅助治疗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失调引起的症候
群。主治: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等疾病。可协助诊断消化、神
经、心血管系统疾病。此穴还具有消炎、消肿、止汗、止痛、缓解
腹胀作用。治疗腹胀疼痛可用耳穴“皮质下”配经络穴“足三里”
6、垂体 :对耳屏内壁的底部。治疗侏儒症、肢端肥大症、尿崩
症、产後宫缩不佳、性功能障碍、内分泌紊乱。
2021/10/10
27
将对耳屏内侧分为两等分:腮腺往下0.2公分睾丸穴(卵巢)主治: 生殖系统疾病、头痛。
8、丘脑 :对耳屏内侧面中线下端。主治:单纯性肥胖、嗜睡症、 水肿、内分泌紊乱。
丘脑与睾丸二分之一处:兴奋点。主治:嗜睡症、遗尿、阳萎、肥 胖病。
9、脑 :对耳屏内侧面上1/2处。主治:失眠、多梦、眩晕、耳鸣 、哮喘、疼痛性疾病。
2021/10/10
33
对耳轮穴位
对耳轮相当于人体躯干。
分为13个区 对耳轮上脚分为上、中、下3等份; ①上1/3再分上、下两等分,下1/2 为对耳轮3区,上1/2左右各等分为 对耳轮1、2区;②中1/3对耳轮4区 ③下1/3为对耳轮5区 对耳轮下脚分为前、中、后3等份, 中、前2/3为对耳轮6区,后1/3为 对耳轮7区 对耳轮体从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 至轮屏切迹分为5等分,再沿对耳轮 耳甲缘将对耳轮体分为前1/4和3/4, 前上2/5为8区,后上2/5为9区, 前中 2/5为10区, 后中2/5为11 区,前下1/5为12区,后下1/5为 13区
对屏尖=腮腺。对耳屏,腮腺和脑干。轮屏切迹只有一个穴是脑干
脑干和腮腺的中点是脑垂体。减肥必贴穴是主穴,脑垂体=缘中
平喘:在腮腺穴前下方约0.2厘米处
2021/10/10
28

耳穴的临床应用

耳穴的临床应用

耳穴的临床应用
耳穴的临床应用
1.引言
耳穴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特定穴位,以达到治疗身体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在临床上,耳穴的临床应
用广泛,被认为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耳
穴的临床应用,并对各个章节进行细化。

2.耳穴的基本知识
2.1 耳穴的定义
耳穴是指位于耳廓上的一系列穴位,根据中医理论,耳穴与全
身各器官和组织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2 耳穴的分类
耳朵上的穴位可以根据其功能和位置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器官耳穴、功能耳穴和疾病耳穴。

3.耳穴的临床应用
3.1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耳穴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包括中风
后遗症、偏头痛、癫痫等疾病。

3.2 内科疾病的治疗
耳穴疗法在内科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3.3 外科疾病的治疗
在外科疾病的治疗中,耳穴疗法可以用于疼痛管理、手术后恢复、创伤康复等方面。

4.附件
本文档附有相关资料和研究报告,请查阅。

5.法律名词及注释
5.1 中医疗法:一种传统的中医学习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

5.2 耳廓:人体耳朵的外部部分,呈扇形。

6.结束语
通过对耳穴的临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可以看出耳穴疗法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对于研究和推广耳穴疗法,可以为改善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做出重要贡献。

耳穴治疗概述

耳穴治疗概述


耳上属心。“凡出痘时,宜色红而热。若色黑与白而冷,其筋纹如梅花品字样,
或串字样,从耳皮上出者,皆逆也。”

耳下属肾。“凡出痘时,其色宜红紫带冷,不宜淡黄壮热。如筋纹梅花品字样为
顺,若如蚤咬芝麻之形者,为险逆难治之候。”

耳后耳里属肺。“凡出痘时,其色宜淡白带温,不宜红紫壮热。如见茱萸形,或
灯火烧烙之样为逆。”
● 国际标准是国际行业专家的共同语言。耳穴国际标准是耳针工作者对耳穴认 识、教学科研、临床治疗、以及学术交流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目前耳穴疗 法已在多个国家中得到应用,但由于人们对耳穴作用的认识各异,耳穴的作 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故各国对耳穴的定位和命名还不统一。美国Oleson 在1983年提出了一套“耳区命名法”,即用字母与数标注耳穴区域与耳穴, 但没有穴位名称的研究。德国学者也有将耳廓的不同区域用纵横坐标分成更 小的区域,但实际操作性差,难以推广。法国学者以耳轮、耳屏、耳垂与面 部的交界处为基本标志线,以穿过拼体的横切面、冠状面与耳廓的交点为中 心,形成1个分为20等分的半圆,平均为9度,这样布满整个耳廓的表面, 其主要思路与德国耳穴方案相似,临床应用性差,不便于推广。

耳后耳外属肝。“凡出痘时,其色宜青带温,不宜淡白冰冷。稀疏者吉,稠密者
凶。”耳后中间属脾。“凡出痘时,宜苍黄温和,不宜青色壮热,稀疏如黄蜡色者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稠密如蚁色带青者凶。”

还有,清代林之翰编著的《四诊抉微》中就有“察耳部”的专题。而清代汪宏著
《望诊遵经》中,关于耳诊的内容更是随处可见,在“诊耳望法提纲”一章中就记有
什么是耳穴疗法?
● 耳穴疗法,是采用针刺、放血、按摩、艾灸、皮内埋 针、压丸、药物贴压与注射等多种治疗方法,通过刺 激耳郭穴位达到防治疾病和强身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耳穴疗法的概念

耳穴疗法的概念

耳穴疗法的概念耳穴疗法,也被称为耳穴治疗或耳朵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耳朵上特定穴位来调整和平衡身体功能的综合医疗疗法。

它源自于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耳穴疗法认为,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都在耳朵上有相应的反射区,通过刺激这些反射区,可以调整和调节相关器官和组织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生命力(气)、营养(血)和防御作用(阳)等因素都可以通过耳穴来体现和调整。

在耳穴疗法中,常用的刺激方法包括手法刺激、针刺、贴压、按摩、穴位贴敷等。

其中,耳针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把金属针置于耳穴中进行刺激。

耳针刺激可以通过反射作用传递到相应的器官和组织,进而调整其功能。

此外,耳穴上也可以贴敷中草药、艾灸等进行刺激。

耳穴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早在《伤寒杂病论》等古代医书中就有对耳穴的记载。

然而,现代耳穴疗法的发展主要归功于法国医生尼格莱(Paul Nogier)在20世纪50年代的探索和研究。

尼格莱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耳朵上的反射区可以反映人体的整体状况,并且可以通过刺激耳穴来治疗一些身体的疾病。

目前,耳穴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尤其在疼痛管理、戒烟、减肥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耳穴疗法被认为具有疗效快、刺激量小、简便易行等特点。

它通过刺激耳穴上的特定穴位,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功能。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耳穴疗法能够改善一些疾病的症状,促进康复和治愈。

然而,虽然耳穴疗法在一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

首先,耳穴疗法的作用机制仍然不够清楚,虽然有一些实验证据支持其疗效,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其次,耳穴疗法的临床应用尚未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框架和标准,不同医生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导致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

此外,耳穴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评估。

总的来说,耳穴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耳穴上的反射区来调节和平衡身体功能的综合医疗疗法。

耳穴治疗临床应用

耳穴治疗临床应用

耳穴治疗临床应用耳穴治疗,又称耳针疗法,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医学疗法。

通过在耳朵上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动,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

耳穴治疗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耳穴治疗的原理耳穴治疗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刺激耳廓上面的特定穴位,来调节全身的气血运行,调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耳朵被视为一个小人体的反射区,耳廓上的穴位与全身的各个器官、经络相对应,通过针灸或压按耳穴可以影响身体的生理、病理状况,治疗各种疾病。

二、耳穴治疗的临床应用1. 针灸疗法针灸是耳穴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临床上,通过在特定的耳穴穴位上插入细针,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调整内分泌等,对一些慢性病、神经病、内分泌失调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2. 磁疗法除了针灸疗法外,耳穴治疗还可以采用磁疗法。

通过在耳穴穴位上贴上特制的磁石,产生磁场刺激耳廓上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磁疗法可以减少针灸对患者的刺激,更适合一些不适合接受针灸的患者。

3. 贴压按摩贴压按摩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耳穴治疗方法。

患者可以通过按摩、揉压耳廓上的穴位,刺激穴位,调理身体的气血平衡,改善身体的病理状态。

贴压按摩适用于一些自我调理、保健的患者,具有简便、经济的优势。

三、耳穴治疗的优势1. 无创伤耳穴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疗法,不需要手术或切口,通过皮肤表面刺激耳穴穴位,无创伤、无痛苦,适合各年龄段的患者。

2. 疗效较快耳穴治疗可以直接刺激相关穴位,对治疗一些急性疾病或缓解疼痛有较快的疗效。

患者可以在短期内感受到明显的好转,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3. 个性化治疗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耳穴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针对性强,提高治疗效果。

四、耳穴治疗的注意事项1. 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接受治疗,不要盲目进行。

2. 定期更换耳穴穴位,避免长期对同一穴位持续刺激。

3.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耳朵清洁,避免感染。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概述 (1)一、耳郭的解剖 (2)1.耳郭正面的解剖名称 (2)2.耳郭背面的表面解剖名称 (2)二、临床常用耳穴的分布、定位与主治病症 (3)1、耳穴分布的一般规律 (3)2、定位方法 (3)3、耳穴的定位 (4)三、常用诊断方法 (7)(一)望诊法 (7)(二)触诊法 (15)(三)压痛法 (15)(四)电测法 (16)四、耳针施术方法 (18)(一)毫针刺法 (18)(二)耳压法 (18)(三)耳穴放血法 (19)附耳穴图 (20)概述所谓耳穴疗法就是借助于耳郭进行诊治疾病和预防保健的一种方法。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以耳进行诊治疾病的记载。

1946年美国人Potter.F.L 曾报道先天两肾的发育情况与耳壳的形态有着某种对应关系,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更大的关注,到了1957年法国医师P.Nogier认为耳的外形恰如一个倒置的胎儿,并将他关于形如倒置婴儿投影的耳穴分布图公诸于世,由此而引起了医学界对耳穴疗法的极大重视,并很快形成一种研究耳穴疗法的热潮。

近几十年来,医务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发展了耳穴疗法,耳穴研究获得了迅速发展。

为了适应国际间耳穴疗法学术交流活动的需要,中国自1982-1987年,先后4次召开“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草案)专题研讨会,最后于1987年6月在韩国汉城举行的“国际穴名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基本通过。

详见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草案)穴区分布示意图4—1。

由于耳穴疗法具有适应证广泛、疗效显著、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无痛或少痛等优点,且具有诊断、治疗和预防相结合等特点,因此耳穴疗法不仅得到了医务工作者的普遍关注,而且也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下面仅就耳郭表面的解剖名称、常用耳穴的分区、位置、主治、病证、配穴原则及常见病的治疗经验等加以介绍。

一、耳郭的解剖耳郭为外耳的一部分,其外形凸凹不平,凹面(正面)向前,凸面(耳背)向后,耳郭的下1/5-1/4无软骨支撑,仅为充满脂肪与结缔组织的皮垂,俗称耳垂。

耳穴疗法的概述

耳穴疗法的概述

耳穴疗法的概述
耳穴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的疗法,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和治疗疾病。

这些穴位与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耳穴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古人认为耳朵是人体的微缩形象,通过刺激耳穴可以影响全身的健康。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耳穴疗法也得到了更加科学的解释和证实。

在耳穴疗法中,常用的刺激方法包括按压、针刺、耳穴贴压等方式。

通过刺激耳穴,可以调节身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目的。

耳穴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同时,耳穴疗法还可以辅助调节身体的情绪状态,缓解压力和焦虑。

虽然耳穴疗法是一种非常安全和无创伤的疗法,但是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比如,刺激耳穴时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技巧,同时需要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来选择适宜的穴位和方法。

总之,耳穴疗法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刺激耳穴来调节身体的功能和治疗疾病。

对于那些想要尝试中医疗法的人来说,耳穴疗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1 -。

耳穴疗法耳穴治疗高血压2024

耳穴疗法耳穴治疗高血压2024

引言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不加控制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耳穴疗法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中医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中。

本文将深入探讨耳穴疗法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正文内容:1.耳穴疗法的原理耳穴疗法是通过在特定的耳穴上进行刺激,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并恢复内分泌的平衡。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耳穴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耳穴点,以调节血压的稳定性和降低血压。

2.耳穴疗法的应用点耳朵上有许多与人体器官相对应的穴位,其中适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耳穴点包括“肾上腺”、“神门”、“内分泌”、“心脏”、“肝脏”等。

通过按摩或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体内的血液循环和血压水平。

3.耳穴疗法对高血压的疗效多项研究显示,耳穴疗法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促进血管的扩张,减少血浆中的肾素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并改善心脏和血管的功能。

耳穴疗法还可以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耳穴疗法的注意事项耳穴疗法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疗法,但在应用时仍需注意一些事项。

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确保操作专业、设备安全。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个体差异可能导致治疗效果的差异,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5.耳穴疗法与传统治疗的结合尽管耳穴疗法对高血压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效果和持续时间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因此,耳穴疗法通常与传统治疗方法结合使用,如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

综合使用这些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结:耳穴疗法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对于治疗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刺激特定的耳穴点,耳穴疗法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和血管的功能。

在应用耳穴疗法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如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注意卫生和个性化治疗。

耳穴疗法通常与传统治疗方法结合使用,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耳穴疗法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治疗选择。

耳穴疗法的概念

耳穴疗法的概念

耳穴疗法的概念嘿,大伙们!今天咱来聊聊耳穴疗法这新鲜玩意儿哈。

有一次啊,我朋友跟我说她去做了个耳穴疗法,感觉特别神奇。

我就好奇了,这耳穴疗法到底是啥呀?朋友说,耳穴疗法呢,就是在耳朵上找一些特定的穴位,然后用各种方法刺激这些穴位,来达到治疗疾病或者保健的目的。

我一听,嘿,这还挺有意思。

朋友跟我讲,她去的那个地方,医生先给她检查了一下耳朵。

医生拿着一个小灯,照着她的耳朵,仔细地看。

我朋友说,她当时心里还挺紧张,不知道医生在看啥。

后来医生就跟她说,耳朵上有很多穴位,每个穴位都对应着身体的不同部位。

比如说,有个穴位对应着眼睛,有个穴位对应着肠胃啥的。

医生根据我朋友的身体情况,选了几个穴位。

然后就用一种小小的贴片,贴在这些穴位上。

朋友说,那个贴片贴上去的时候,有点酸酸胀胀的感觉。

医生说,这是正常的反应,说明穴位被刺激到了。

贴完贴片后,医生还嘱咐我朋友一些注意事项。

比如说,不能沾水,不能随便揭下来。

朋友就小心翼翼地保护着那些贴片。

过了几天,朋友跟我说,她感觉身体好像真的有点不一样了。

她说她以前肠胃不太好,经常肚子疼。

但是贴了耳穴贴片后,肚子疼的次数好像少了。

我听了,觉得这耳穴疗法还真有点神奇呢。

我就想啊,这耳朵上的穴位还真厉害。

就那么小小的一块地方,居然能影响到整个身体。

不过我也有点怀疑,这耳穴疗法真的有那么神奇吗?会不会是心理作用呢?后来我又去了解了一下耳穴疗法。

原来啊,耳穴疗法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很多人都试过,效果还不错。

而且,耳穴疗法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保健呢。

比如说,经常贴耳穴贴片,可以提高免疫力,缓解压力啥的。

总之呢,耳穴疗法是一种挺有趣的疗法。

虽然它可能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但是可以试试看哦。

说不定会有惊喜呢。

嘿嘿,希望大家都能了解一下耳穴疗法,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

大伙们觉得咋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穴疗法概述[摘要]:耳穴疗法:是指用一定的刺激方式,刺激耳穴以达到条理身体和治疗疾病的一种作用。

耳穴是耳郭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躯干相互沟通的部位。

古代医著中就有“耳脉”、耳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等记载。

近多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耳穴诊治方法迅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耳穴诊治体系。

[关键词]:耳穴,经络,脏腑,诊断,治疗,发展关于耳针疗法的记载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自1958年法国医学博士Nogiet提出的人体耳廓形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图理论传入中国以后,又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耳针学的发展。

关于耳穴疗法的原理,一段时间从整体在耳部的缩影,耳与脏腑的关系,经脉与耳相通方面入手研究【1】。

耳穴与内脏肢体通过多条途径使在多个层次上联系起来。

神经系统是一个重要途径:经络是学术界早已公认一条联系途径;体液也是一条联系途径【2】。

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

利用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或刺激这些反应点(耳穴)来防治疾病。

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

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

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

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针刺、埋针、放血、耳穴贴压、磁疗、按摩等。

耳穴疗法为什么有效(一)耳廓与经脉的关系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耳与经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早在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提到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

到了《内经》时期,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在十二经脉循行中,有的经脉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廓周围。

因此,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

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奇经八脉考》一书还从奇经八脉角度,阐述了耳和经络的关系【3】。

(二)耳郭与脏腑的联系耳与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经典著作中,有关耳与脏腑的关系论述很多。

《黄帝内经》言:“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等。

后来医家根据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大大丰富完善了这一原理。

《厘正按摩要术》在汇集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耳背与五脏的关系,指出“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的生理联系。

与病理相关的如《素问·脏器法时论》说:“肝病者,……虚则目荒荒无所视,耳无所闻”,《证治准绳》说:“肺气虚则少气,……是以耳聋”。

现代实验电针耳穴胃区,对胃的波幅和频率,其效应呈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提示针刺耳穴胃区对病理状态下的胃十二指肠具有良好的改善功能,如此产生阳性反应,更加证实了耳穴和内脏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4】(三)耳郭与神经血管关系耳郭的神经血管淋巴很丰富,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和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混合枝,颞浅动脉,颈外动脉,耳后动脉,颞浅静脉,耳后经脉,淋巴管和淋巴结。

有学者认为这些结构组成很大程度上与其作用机制密切联系【3】。

(四)耳的全息胚级生物体是一个大系统,构成整体的全息胚分属于不同的层次,大全息胚包含着小全息胚,层次我们用级来表示,整体以下的全息胚的级由高向低由大向小依次称为第1级、第2级,……,第 n级,…。

全息胚的级越高( n越小),全息胚与整体的联系就越密切,全息胚与整体的全息相关度就越太,整体各部位在这样的全息胚可以有较精确的缩影定位。

(五)全息质全息质是全息胚与整体,全息胚与全息胚之间全息相关的内容。

全息质相关内容相同,生物学特性相似程度也最大。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耳的外形似肾,而肾阴肾阳又是元阴元阳之本。

因此耳穴具有疗效高应用广的特点。

耳穴中的肾、肾上腺、内分泌、睾丸、卵巢等穴位具有中医肾的内涵,因此这些穴位与中医“肾”的全息质较高【5】。

(六)耳穴电特性人体耳穴电特性是经穴特性的一种表现由于耳穴具有反映病变的特异性,电特性测量能给出比较准确、可靠的定量观察指标。

人的体表电位由恒定电位和瞬变电位迭加而成。

耳郭以软骨为支架,由皮肤、皮下组织、脂肪和结缔组织等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也有汗腺。

耳穴电位反应病变的特异性存在差异,不同穴位鉴别不同疾病的临界指标不同。

这种耳穴特异性的差异是电特性测量中的共同特点。

正因为有这种特点,使得在临床应用中如何正确诊断病位和病症变得较为复杂,人们不易在耳穴电特性检测中,由获得的特征参数简便地得到临床印象【6】。

耳穴分布规律(一)耳廓穴位分布全息律整体可以划分为无数的部位,在人体任一肢节系统都有相同的穴位分布形式这种穴位分布的规律,称为穴位分布的全息律。

这使耳针穴位群等已知的穴位系统形成了穴位分布全息律的特例【7】。

尉迟静氏在其《简明耳针学》中除载有一般习用的经验耳穴图外,还接抻经、消化、内分泌系统及内脏、五官、躯干、四肢等分别绘制了“身体的每个区域在耳廓上众多不同部位与其相应的区域”图共27幅【8】。

经现代验证尉迟静氏的理论有一定的正确性。

(二)耳廓经络全息律根据穴位分布全息的原理,人体存在大针灸系统和微针系统,在各个微小经络系统(如手系统或足系统)中存在着固有的微小经络的循行路线是与其同名的大经络在微小针灸系统分布图上的缩影。

这样不但耳廓这一全息胚存在着微经络,而且在耳廓组成部分的全息胚也存在着经络全息现象,这就是耳廓经络全息律。

1985年尉迟静氏在给经络敏感人扎针后发现,耳廓经络及耳背经络与全身经络息息相通,是全身经络的继续。

耳廓经络及耳背经络与全息经络内外相应,表里相合、上下相通,它内联脏腑、外达肢节、旁通七窍,耳针通过耳廓经络而得以影响全身[9]。

(三)耳廓全息对称律凡对称部位较之非对称部位生物学特性(病理、生理、生化、遗传等) 上相似程度较大,亦即全息相关度较大这样,当某一器官、部位发生病变时,便可通过相应对称部位或穴位来诊断和治疗。

由于耳廓及其组成部分的穴位分布也具有左右、上下、交叉、前后、多维对称等对称现象。

如当右肩颈疼痛,可取左耳骶部区【10】。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一般与头脑、面部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垂和对耳屏;与上肢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舟;与躯体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等等。

这一分布也在现临床上广泛运用。

由于以生物全息律为依据的耳穴分布全新规律地揭示,将使经络、脏象学说及现代医学理论在耳穴地研究中得以科学而合理地运用。

耳穴诊断现代医家将耳穴诊断概分为望诊、触诊及电测法【11】。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耳与脏腑器官在生理上密切联系,不仅存在着相关性,而且具有相对特异性,这为耳针法诊治疾病提供了客观依据。

诊断之要在于视、压、探、辨。

“有诸于内,必形诸于外。

”耳廓诊断手段包括耳廓视诊、耳穴触诊、耳穴电探测、压痛、耳穴染色、耳穴目光反射和耳穴示波等多种方法。

耳郭诊断是通过观察耳郭穴位上各种不同的病理变化来辅助诊断疾病与鉴别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其理论依据是中医的内外相关论。

临床应用时诸种方法不可偏执,应相互参照,有机结合,才能全面了解阳性反应点的位置与变化,摒除假阳性,为耳针诊治提供依据。

如视诊发现异常,要鉴别是病理反应点还是假阳性点,先压之有酸麻刺痛者为阳性反应点,压之无痛者为假阳性反应点,再配合耳穴探测仪加以认证。

三者互参,把所得结果进行辨证分析,而不管哪种方法,都必须熟悉耳郭穴位的分布规律【12】。

且耳穴阳性反应的位置与患病脏腑的位置相一致,胃病在胃区有阳性反应,耳穴阳性反应多与中医脏象理论相符合,如“肝开窍于目”目疾在肝区有阳性发应【13】,可以作为直接诊断。

亦可作辅助诊断,如胃区不适,耳穴胆区探测提示强阳性反应,可诊断为胆疾【14】。

耳穴诊疗的取穴法耳穴的取穴方法也各种各样,医者课根据病人和自己的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取穴。

(一)中医辩证法根据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进行治疗。

如呃逆跟胃气上逆有关,治疗时可取耳穴胃区【15】。

(二)相应取穴就是身体某一部位有病,在耳区相应部位上进行针刺。

前面已有介绍。

(三)按经络学说取穴法1.循经取穴是根据经络的循行部位取穴。

2.按经络病候取穴是根据经络之“是动病”和“所生病”的病候来取穴【16】。

(四)仿体取穴法耳是人体的整体缩影,是一个倒置的胎儿。

它不但是全身经脉在耳朵上的高度概括,还具有耳微经络和耳脏腑的性质等。

幽门部患疾,可在耳穴胃区的仿体幽门部找敏感点进行治疗【17】。

(五)米式取穴法米式取穴法,是根据米式对称原理进行取穴,也是传统针灸缪刺、巨刺和同经异穴在耳上的灵活运用。

如取耳郭上的会阴穴可治疗头部疾病。

(六)特定取穴法根据每个穴位所具有的特殊性能,按照某一疾病,可选取某一穴区进行治疗。

高血压病,取降压点。

(七)标本轻重缓急法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顾,而决定选取的穴区与穴位根据作用原理,遇到重症,如壮热可在耳尖放血,若是慢性病则可调理为主【18】。

(八)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取穴法耳穴有两套,一是国内的,一是国外的。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神经、体液等理论,如月经不调取内分泌穴,消化道溃疡取皮质下、交感穴等。

(九)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取穴法在临床上,每个医生对穴位的资料作用都有自己的把握,以此形成各自的取穴原则。

(十)时间治疗法人是一个整体,体针的处方取穴原则同样可以运用于耳穴治疗上。

如时间治疗学上的子午流注,《针灸大成》十二经纳地支歌:“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进行配穴,即十二个耳穴与十二个时辰相配,依据这种配穴方法,如寅时针刺耳穴肺,卯时针刺耳穴大肠【19】。

上述耳针处方选穴原则,应根据具体情况,既可单独使用,亦可配合互用。

选穴时要掌握耳穴的共性和特性,用穴要少而精。

每一套全息胚有自己的适用性即其主治,有一定的优点又有缺点,所以在临床上很多时候配合体针或者其他针法甚至药物共同使用已达到治疗最好的效果。

如:穴位埋线加耳穴贴压防治化疗引起的迟发性呕吐【20】、配合体针治疗肥胖【21】、配合中药治疗痤疮【22】。

等等耳穴疗法分类(一)耳针法穴位:神门、胃、大肠、内分泌、肺、心、三焦等。

方法:每次选1一2穴,用75%酒精常规消毒,用短毫针真针入,中等刺激,并用小块胶布固定。

(二)开穴埋针法穴位:神门、胃、大肠、三焦、肺、内分泌。

功效:行气利水,通腑去脂。

用法;选定穴位进行局部常规消毒,以小号止血钳持掀皮内针针准确地置入穴位,然后以胶布固定,留针5天后取出,再埋1个穴位。

以上穴位每次1穴,6个穴位轮流埋针,6次为1疗程。

(三)耳穴贴压法主穴:内分泌、神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