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国土资源领域
国土资规〔2015〕5号 《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的意见》
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的意见》《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发展改革、科技、工业和信息化(通信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商务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大决策部署,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推进“互联网+”行动,发展电子商务,构建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支持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提出以下用地意见:一、加大新供用地保障力度(一)优先安排新产业发展用地。
依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相关服务指导目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鼓励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政策要求,各地可结合地方实际,确定当地重点发展的新产业,以“先存量、后增量”的原则,优先安排用地供应。
对新产业发展快、用地集约且需求大的地区,可适度增加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二)明确新产业、新业态用地类型。
国家支持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建设项目,属于产品加工制造、高端装备修理的项目,可按工业用途落实用地;属于研发设计、勘察、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环境评估与监测的项目,可按科教用途落实用地;属于水资源循环利用与节水、新能源发电运营维护、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中的排水、供电及污水、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理以及通信设施的项目,可按公用设施用途落实用地;属于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通信设施除外)、新型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经营服务项目,可按商服用途落实用地。
新业态项目土地用途不明确的,可经县级以上城乡规划部门会同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论证,在现有国家城市用地分类的基础上制定地方标准予以明确,向社会公开后实施。
(三)运用多种方式供应新产业用地。
新产业项目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划拨供应。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优秀科技创新平台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推荐工作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优秀科技创新平台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推荐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4.01.31•【文号】自然资办函〔2024〕号•【施行日期】2024.01.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优秀科技创新平台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推荐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上海市海洋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山东省海洋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为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和青年科技人才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自然资源主责主业中的创新引领作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的具体举措》(自然资党发〔2024〕11号)、《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自然资办发﹝2020﹞49号)和《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自然资党发〔2020〕64号),现组织开展2023年度优秀科技创新平台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推荐工作。
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推荐范围优秀科技创新平台推荐范围为通过评估、建设的262个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包括109个重点实验室、86个工程技术创新中心、67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推荐范围为2023年前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的青年科技人才,即《自然资源部关于公布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土地资源、地质矿产、地质环境领域)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自然资发〔2018〕37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公布2021年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入选人才和团队名单的公告》(2021年第70号)、《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国土空间规划行业)入选名单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2〕35号)印发的青年科技人才入选名单。
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工程项目立项申请报告(建议书模板)
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工程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工程项目总体而言,“十三五”时期,机遇与挑战交织,仍是武汉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必须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向新态势,审慎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立足新阶段新问题,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以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大的改革魄力,更广的开放胸怀,更实的创新精神,主动作为,积极进取,努力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二)项目建设单位xxx实业发展公司(三)项目规划咨询机构泓域咨询机构(四)项目选址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截至2019年末,全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8569.1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812.3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21.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62万亿元。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
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武汉是联勤保障部队机关驻地、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也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中国光谷致力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武汉正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盘龙城遗址有3500年历史。
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天下四聚之一。
清末汉口开埠和洋务运动开启武汉现代化进程,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2023年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申报指南
2023年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申报指南一、项目背景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是表彰在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项目的荣誉,旨在推动自然资源科技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在自然资源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二、奖项介绍1. 奖项名称: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2. 奖项目的:表彰在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项目,推动自然资源科技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在自然资源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3. 奖项范围:申报项目应是在自然资源领域内,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技术发明及科技创新项目。
4. 奖项评选标准:项目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水平、对自然资源科技事业发展的贡献、项目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等。
三、申报要求1. 申报单位:申报项目应来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科研机构。
2. 申报材料:申报项目需提交项目简介、研究报告、技术报告、查新报告等相关材料。
3. 申报时间:申报时间为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逾期不予受理。
4. 申报方式:申报单位需按照要求填写申报表格,并将相关申报材料提交至评选委员会办公室。
四、奖励及荣誉1. 获奖项目将由评选委员会颁发荣誉证书,并获得相应的奖励资金。
2. 获奖项目的成果、技术或创新将得到推广应用,为自然资源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 获奖项目的成员将得到相应的表彰和奖励,并在相关领域得到认可和尊重。
五、注意事项1. 申报单位应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责。
2. 评选委员会将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不符合要求的将不予受理。
3. 评选结果将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我们期待您的参与,共同推动自然资源科技事业的发展!。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自然资源领域基础研究的若干举措》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自然资源领域基础研究的若干举措》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4.06.30•【文号】自然资发〔2024〕118号•【施行日期】2024.06.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其他规定正文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自然资源领域基础研究的若干举措》的通知自然资发〔2024〕1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工作的有关要求,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全面提升自然资源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促进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研究提出以下举措。
一、优化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任务布局聚焦战略性矿产资源成矿规律与深地资源勘探开采、深海深渊系统认知与海洋极地资源环境安全保障、智能化测绘与地理信息安全、土地系统科学与国土空间数智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论与资源资产核算、土地退化与防治、生态系统安全与保护修复、地质和海洋灾害预警与自主模式等自然资源重要基础研究方向,面向重大应用场景,强化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提供关键理论和方法支撑。
鼓励学科交叉融合,系统提升我国地球系统科学认知水平,逐步构建原创性自然资源理论体系。
突破自然资源核心技术、科研仪器、关键装备与软件中的基础原理问题,为变革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提供源泉。
二、强化自然资源科技基础性工作和重大科学工程建设基于自然禀赋特征,依托资源、生态、海洋、林草等领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按统一指标、技术、标准的原则,拓展优化代表性、典型性观测研究站和本底观测场的布局,支持业务观测站网通过升级改造提升服务基础研究的功能,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多要素、长时序定点综合观测和站网建设。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内涵体系、编制逻辑与实施路径
第37卷 第3期2023年3月Vol.37 No.3Mar.,2023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 生态修复理念缘起于20世纪初,旨在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干预等手段修复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而导致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功能恢复至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状态[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方式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湿地萎缩等生态退化和受损现象不时涌现,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稳定性受到破坏,一些地方陆续开展了包括矿山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但多针对小范围、单一或特定生态功能的恢复与重建。
2013年以来,随着“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论内涵的不断完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逐渐由单一要素治理向多要素统筹保护与系统修复转变,更加强调地理单元完整性、生态功能综合性和跨区保护协调性,突出自然地理单元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特别是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新组建自然资源部并且赋予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有望从体制上破解之前客观存在的“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的现象和难题。
基于履职尽责的考虑和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协调生态修复工作、引领生态修复资金投入的需要,自然资源部成立后着手组织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该规划自此成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一种规划类型,并因不同层级规划编制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为社会各界所关注。
梳理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发现,目前针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研究多聚焦于规划编制的理论基础、总体思路和技术方法等[1-4],如戴忱等建立了“分要素问题分析—生态风险—生态修复区域与修复要素识别—修复对策”的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技术路线[4],邹长新等从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性等出发梳理了系统观理念下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内涵与理论基础[5],还有一些学者基于生态安全格局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中如何科学识别关键区域、如何合理划分生态修复区域等进行了探讨[6-11]。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名单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3号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名单的通知
正文:
----------------------------------------------------------------------------------------------------------------------------------------------------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名单的通知
自然资办发〔2020〕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经专家评估、优化整合,部批准77个重点实验室、36个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进入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序列,现予以公布(附件1、2)。
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标识一并发布(附件3),提供部科技创新平台等使用。
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自然资源部党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效能的实施意见》(自然资党发〔2018〕31号)、《中共自然资源部党组关于激励科技创新人才的若干措施》(自然资党发〔2019〕2号)等文件要求,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凝聚高端创新人才、承担重大创新任务和实施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高地作用,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融通发展,为自然资源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2020年1月7日
附件:
1.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名单
2.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名单
3.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标识——结束——。
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2020
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集聚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加强和规范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创新平台”)的建设与运行管理,依据国家科技创新平台管理相关规定,结合自然资源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平台是自然资源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自然资源科技前沿和事业发展需求,凝聚创新资源、实施重大创新任务的重要载体。
按照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等科技创新活动特点,在自然资源部具备竞争优势的学科领域,有序布局建设一批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自然资源治理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打造科技支撑力量。
第三条根据不同功能定位,创新平台按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野外站”)三类建设运行。
实验室主要开展自然资源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高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创新中心主要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工程化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应用示范,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野外站持续有效开展野外科学观测、监测与综合研究,试验示范创新成果,系统获取自然资源科学数据,为科技创新活动与科技资源共享提供支撑服务。
第四条创新平台建设坚持“需求引领、协同创新、夯实基础、滚动发展”的原则。
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创新环境,赋予依托单位对创新平台管理的自主权,强化评估督导,推进创新服务。
鼓励创新平台聚焦国家、行业和区域重大需求,联合应用单位、企业等优势创新团队开展协同创新活动,提升自主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自然资源部负责创新平台的宏观管理,部科技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国家有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管理的方针、政策,制定相关管理办法,统筹规划和布局。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0.11.02•【文号】自然资办发〔2020〕49号•【施行日期】2020.11.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制定了《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
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原《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修订)》(国土资发〔2016〕152号)、《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国海科字〔2016〕534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国测科发〔2014〕1号)、《国土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国土资厅发〔2017〕46号)、《国家海洋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国海科字〔2010〕690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国测办发〔2017〕205号)、《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国土资厅发〔2017〕45号)同时废止。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2020年11月2日附件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集聚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加强和规范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创新平台”)的建设与运行管理,依据国家科技创新平台管理相关规定,结合自然资源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平台是自然资源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自然资源科技前沿和事业发展需求,凝聚创新资源、实施重大创新任务的重要载体。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推荐工作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推荐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4.03.04•【文号】自然资办函〔2024〕412号•【施行日期】2024.03.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其他规定正文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推荐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4〕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上海市海洋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山东省海洋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其他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2024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有关重点任务部署,依据《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自然资党发〔2020〕64号),现组织开展2024年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以下简称“科技人才工程”)推荐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基本要求围绕自然资源“两统一”等职责使命要求,以在自然资源重大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工程实施中持续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为任务,坚持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人才评价导向,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自然资源重大科技问题和实践难题作为首要遴选标准,注重人才选拔与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承担、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有机结合。
遴选过程坚持畅通渠道、公平公正、严格守纪,保障入选人才质量水平。
二、推荐范围、方式和名额1.推荐范围。
综合推荐面向自然资源部所属单位,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所属单位,地方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所属单位,自然资源领域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中,从事一线科研教学工作的团队和人员。
2.推荐方式。
采取“单位推荐”方式推荐申报人才,不接受个人推荐。
中国地质调查局、部派出机构(不含派驻地方的督察局)组织所属单位推荐,部其它直属单位组织本单位推荐。
自然资源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自然资源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摘要: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对当地生态环境、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85%煤炭产量来自井工开采。
井下开采活动造成的采煤沉陷区不仅影响当地的工农业生产,而且还会严重威胁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根据2017年研究,我国共有23省151县分布有采煤沉陷区,合计面积2000km2,涉及城镇建设用地4500~5000km2,涉及城乡人口2000万人左右,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利用市场巨大。
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利用常规一般指土地整治、土地复垦。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利用内涵也不断扩展。
在土地复垦农业利用基础上,增加了城镇建设用地、矿区生态修复等。
为此,采煤沉陷区土地治理利用已成为涉及煤炭、农业、建筑、生态环境等诸多业态、具有极强发展前景的综合产业。
关键词:采煤沉陷;生态修复;治理方案引言煤炭资源是我国主要的基础能源之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它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对煤炭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煤炭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不仅破坏了土地结构,而且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不仅降低经济效益,威胁人类健康,也造成了区域性生态环境(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的二次破坏。
近十年来,我国积极开展了矿区生态修复研究,并将其纳入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研究,有效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条件。
同时,矿山地表恢复重建不仅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能显著缓解土地、人与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
1采煤沉陷区现状土地和煤炭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发展煤炭、煤化工产业给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带来了资源消耗量急剧增加、耕地塌陷、住房沉陷等问题,引发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冲突,引发采煤企业与塌陷区居民之间的冲突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更给沉陷区带来巨大的生态压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难度增大,社会稳定问题突出。
自然资源部国士空间大数据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自然资源部国士空间大数据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佚名
【期刊名称】《自然资源信息化》
【年(卷),期】2022()1
【摘要】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大数据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是自然资源部2019年2月批准的18家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之一,由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牵头,深圳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共建。
创新中心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自然资源管理的重大需求,以基础地理、地质、土地、矿产、海洋等国土空间数据为基础,汇聚人口。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27号)
2.自然资源部平原区农用地生态评价与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揭牌
3.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覆盖区深部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4.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标准体系——访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国土空间规划局相关负责人
5.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大数据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广西分中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转发《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的函》的通知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转发《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的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1.12•【字号】川自然资办便函〔2021〕3165号•【施行日期】2021.1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转发《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的函》的通知川自然资办便函〔2021〕3165号各直属单位:为进一步做好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工作,现将《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的函》(自然资办函〔2021〕2053号)转发你们。
根据文件要求,各直属单位可与相关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联合申报,签订合作协议,加强优势互补,共建任务纳入建设方案,共建单位原则上不超过3家,并于2021年12月1日-10日登录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系统(http://210.73.59.232:8080/),按要求填报信息。
纸质申报材料一式四份(包括建设方案及其他相关材料),经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加盖公章后,于12月10日18:00前送科合处。
逾期未报送视为放弃申报。
省厅将统一组织专家论证,推荐上报1家创新中心。
附件: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的函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2021年11月12日附件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的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自主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依据《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自然资办发〔2020〕49号,以下简称《办法》),现组织开展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新建工作。
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
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集聚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加强和规范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创新平台”)的建设与运行管理,依据国家科技创新平台管理相关规定,结合自然资源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平台是自然资源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自然资源科技前沿和事业发展需求,凝聚创新资源、实施重大创新任务的重要载体。
按照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等科技创新活动特点,在自然资源部具备竞争优势的学科领域,有序布局建设一批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自然资源治理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打造科技支撑力量。
第三条根据不同功能定位,创新平台按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野外站”)三类建设运行。
实验室主要开展自然资源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高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创新中心主要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工程化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应用示范,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野外站持续有效开展野外科学观测、监测与综合研究,试验示范创新成果,系统获取自然资源科学数据,为科技创新活动与科技资源共享提供支撑服务。
第四条创新平台建设坚持“需求引领、协同创新、夯实基础、滚动发展”的原则。
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创新环境,赋予依托单位对创新平台管理的自主权,强化评估督导,推进创新服务。
鼓励创新平台聚焦国家、行业和区域重大需求,联合应用单位、企业等优势创新团队开展协同创新活动,提升自主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五条自然资源部负责创新平台的宏观管理,部科技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国家有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管理的方针、政策,制定相关管理办法,统筹规划和布局。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发布2024年度部省合作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发布2024年度部省合作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4.08.11•【文号】自然资办函〔2024〕1629号•【施行日期】2024.08.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发布2024年度部省合作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4〕16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上海市海洋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山东省海洋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有关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扎实推进《2024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要点和分工方案》各项任务,切实解决各地自然资源工作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在征求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技术需求、部属单位技术供给的基础上,按照“揭榜挂帅”的原则,制定了2024年度部省合作项目申报指南(附件1)和申报书编写提纲(附件2),现予以公布。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立项程序(一)申报。
地调局及部其他有关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应根据指南要求,主动与需求所在地有关单位沟通,组建部省联合技术攻关团队(40岁以下青年骨干比例不低于50%),确定双方首席专家,聚焦一项指南下的一个或若干个关键技术问题,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实际工作需要,共同编制项目申报书。
项目主要包括三类,一是部属单位落实部重大任务需在地方落地试验示范的项目;二是地方急需且部属单位可提供技术支撑的项目;三是地方或部已明确资金来源具备工作基础的项目。
原则上,申报部省合作项目,应具备实施项目所需的团队、资金、装备等软硬件基础条件。
(二)推荐。
项目所在地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各申报单位提交的项目申报书的内容完整性、技术先进性,以及实施项目所具备的条件和能力等严格把关后,将项目申报书推荐至部科技司。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书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书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 报 书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项目负责人: 合作国别:项目组织(推荐)部门:申报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二零零九年制项目序号合作类型 外方项目序号填报说明1、申报书各项内容应实事求是,文字表述明确。
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的缩略词,须注明全称。
2、申报人不用填封面中“项目序号”项。
项目名称应反映合作研究项目的内容和目标,字数不得超过25字,原则上不得出现外来语,应用中文表达。
合作类型是指申报哪类项目,请根据填报系统提示选择,不得自行填写。
3、外方项目序号,如系中外联合申报/资助计划的项目,请填写外方合作伙伴提交项目申请的序号,如不是,可不用填写。
4、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是指由合作双边或多边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牵头、组织签定的科技合作协定;其他协议包括由合作双边或多边部门、研发机构(包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及企业等组织签定的部门或机构间科技合作协定;项目合作协议是指合作双边或多边针对本项目合作具体工作签定的合作协议。
5、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包含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创新园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6、“任务目标”项,用一句话概述项目的主要任务目标,限30字以内,例:“合作解决太阳风离子探测关键技术”,“合作解决攻克制约我国月球探测的关键技术”,“研制甲型H1N1流感疫苗、有效应对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解决杂交水稻基因研究重大技术问题、共同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等。
7、“成果导向”项,用一句话概述项目的成果应用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作用,限50字以内,例:“解决威胁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瓦斯和煤层爆炸技术难题”,“为开发新一代商用快堆等新一代核能提供技术支撑和设计制造能力”,“提升我高参数超超临界机组等高效发电技术与装备技术水平”,“加快解决目前封闭式组合电器的供需矛盾、确保国家电网改造及时完成”等。
219486732_乘风破浪向未来——河南省第七地质大队测绘工作纪实
18 信息化测绘乘风破浪向未来◎ 刘杨——河南省第七地质大队测绘工作纪实2023年3月,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七地质大队正式更名为河南省第七地质大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队),隶属于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定位为省管公益类重要骨干企业。
在改革的浪潮中,七队积极响应河南省“十大战略”决策部署,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努力寻求产业转型,着力整合人才队伍,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致力于让测绘工作更好地服务人民、造福社会,为矿山建设、地质找矿、城市管理、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等做出重要贡献。
无人机测绘领跑业内2019年,七队购进固定翼、旋翼无人机,组建无人机团队,结合传统测绘工作,迅速培养出一支优秀的无人机航测队伍,成为原河南有色地质系统中能够提供无人机测绘和三维立体建模服务的单位。
2021年,七队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立体建模、地形图矢量化等测绘手段,精准高效完成上宫金矿矿区1∶2000地形图测绘任务。
项目开展时正值腊月寒冬,山风凛冽,在夹杂着雨雪的寒风中,“一老一少”二人组担起了无人机外业测量的重任。
老同志李淑军是七队从事测绘工作30年的专家,他把关项目总体质量,严格认真布测像控点;田中联则是刚入职的应届研究生,作为专业飞手,负责无人机操控、像控制作。
二人凭借过硬的测绘技术和高超的无人机操控水平,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七队无人机团队不仅在传统地形图测量工作中表现优异,在“鹤壁市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鹤壁市1∶5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等项目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露天矿山环境修复类项目中勘查、设计、地形测绘以及动态影像监测等工作对无人机的需求,无人机团队基于大量的野外工作经验,组织专业人员成立起草组,制定了河南省地方标准《露天矿山环境修复无人机应用技术规范》,规定了无人机在露天矿山环境修复应用中相关术语定义以及设备要求、外业测量、数据处理、监测分析等技术要求,该标准于2022年4月颁布。
在鄢陵县地质灾害风险普查项目中,七队创新性地将小型无人机应用于地灾隐患点野外调查工作中,操作人员在路边即可操控无人机前往农田中心拍摄地面深坑现场照片,既省时省力,又避免了人为因素破坏麦田,并有效规避安全风险,使野外调查工期由一个月缩短至两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自然资源部碳封存与地质储能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自然资源部碳封存与地质储能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申请指南申请指南:1. 项目背景:介绍自然资源部碳封存与地质储能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的基本情况,包括组织机构、研究方向、技术需求等。
说明项目的背景和意义,阐述项目在碳封存与地质储能领域的创新点和价值。
2. 申请要求:- 申请人资格:说明申请人的背景和专业能力,申请者可以是个人或团队。
- 申请项目类型:包括科研项目、技术开发项目等。
- 项目内容:明确项目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 技术需求:详细描述项目所需的技术设备、材料、专家人才等。
- 项目计划:列出项目的时间安排、里程碑和预期成果等。
3. 申请流程:- 填写申请表:按照指定格式填写项目申请表,包括基本信息、项目背景、项目内容等。
- 提交申请材料:将填写完整的申请表和相关附件(如项目研究计划书、团队成员简介等)提交给申请指定的联系人或邮箱。
- 评审审核:申请材料将由专家评审小组进行评审和审核。
- 项目立项:通过评审后,申请者将收到立项通知,并签署项目合作协议。
- 项目执行:申请者按照项目计划进行项目执行,定期向自然资源部碳封存与地质储能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汇报项目进展情况。
4. 资助金额及期限:自然资源部碳封存与地质储能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的资助金额和期限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符合要求的申请者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项目经费支持。
5. 申请注意事项:- 提前准备:确保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项目可行性:项目申请要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
- 团队配备:申请团队应具备相应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够完成拟申请的项目。
- 申请合规性:申请者要求在申请过程中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以上是自然资源部碳封存与地质储能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申请指南的基本内容,具体要求和流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申请者在申请前应仔细阅读相关规定和指南,并按要求准备申请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生态脆弱区监测治理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福建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4
土地质量监测与安全利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5
大都市国土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
6
自然资源大数据工程技术创新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8
深部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9
申报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国土资源领域)
专家论证结果
序号
申报工程中心名称
依托单位
1
地质环境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2
珠宝玉石首饰技术创新中心
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3
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安全利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农业地质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
10
辽宁省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
11
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湖北省国土资源研究院(湖北省国土资源厅不动产登记中心)
12
上扬子能源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13
矿区地质环境系统修复与绿色开发利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4
页岩气勘探与开发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
15
地学大数据智能分析及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吉林大学
16
甘肃省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与遥感技术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17
采煤深陷区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