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网络传播的总体特征
网络传播的知识点总结
网络传播的知识点总结1. 网络传播的特点网络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传播方式多样、信息保存时间长等。
这些特点使得网络传播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
2. 网络传播的形式网络传播的形式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文字是网络传播最基本的形式,它能够传递大量的信息和思想;图片能够直观地展现事物的外观和特点;音频和视频则可以更加生动地传达情感和思想。
不同形式的传播方式可以互相补充和提升,共同构成了网络传播的丰富媒体形式。
3. 网络传播的重要性网络传播在当今社会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观点的重要方式。
不仅如此,网络传播还成为了商业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等各个领域的重要工具,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 网络传播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播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未来,网络传播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媒体化,网络传播将更加注重多媒体的融合;二是个性化,网络传播将更加注重个性化的定制和推送;三是互动化,网络传播将更加注重用户参与和交互;四是全球化,网络传播将更加注重多国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5. 网络传播的挑战网络传播虽然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包括信息真实性、信息泛滥、信息隐私等问题。
在网络传播中,有时会出现不实信息、虚假信息等,这会对人们的认知和判断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网络上的信息泛滥也使得人们难以在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而信息隐私泄露问题也影响了用户对网络传播的信任度。
6. 网络传播的道德问题网络传播虽然提供了便利,但其发展也伴随着一些道德问题。
例如网络欺诈、网络暴力、侵犯他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这些不良现象对网络传播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从网络传播的伦理和道德出发,合理规范网络传播行为,维护网络传播的良好秩序。
网络传播胡传顺
网络传播与个人形象塑造摘要:本论文根据课堂所学和网上查找资料编写,通过十六个课时的学习,对网络传播与个人形象塑造有了一定的了解,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信息时代,需要的是会使用网络技术的才子,而不是整天死读书的书呆子,这门课使我受益匪浅,给我敲响了警钟,我们不仅要学会本专业的知识,更要很好的掌握网络技术,更要学会塑造个人形象,正所谓一个人的形象就如自己的名片和简历,每个人都想自己在别人心中有个很好的形象,可以看出个人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它有时就代表了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的地位及形象。
整篇论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讲网络传播,一部分是讲个人形象的塑造。
关键词:网络传播个人形象形象塑造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一.网络传播的定义: (4)二.网络传播的特点: (4)三.网络传播的作用 (5)1. 网络传播对社会有利的方面 (5)2. 网络传播对社会有弊的方面 (5)四.网络传播的实际例子 (5)五.个人形象的定义 (5)六.如何塑造个人形象 (6)1、注意语言。
(6)2、注意风度。
(6)3、注意仪表。
(6)七.网络传播与个人形象塑造结合的例子 (6)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目的的传播形式。
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结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
二.网络传播的特点:网络营销传播活动就是宣传网站、提高品牌忠诚力的营销手段。
它具有与传统传播方式截然不同的本质特征:⑴互动性;⑵即时性;⑶个性化;⑷传播成本费用低;⑸权利平等性;⑹多元性。
它整合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公共关系和个人体验、口碑与流行文化、雇员与氛围之类的泛元素,提供了一套与众多利害关系人互动沟通的独特方法。
一个成功的营销传播过程,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⒈网络传播应选择一种有效的途径加以执行。
网络传播的特征与趋势
网络传播的特征与趋势
网络传播的特征和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多样化和个性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播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征。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网络传播内容也呈现出更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2. 快速传播:网络传播的快速特点使得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广泛传播。
一条消息可以很快被传播到全球各地,这也使得网络传播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3. 互动性强:网络传播具有强大的互动性,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网络传播中,包括评论、点赞、转发、分享等。
这种互动性使得网络传播更加活跃和有趣。
4. 虚拟化和数字化:网络传播以虚拟化和数字化为特征,信息传播的媒介和载体多为数字化的形式,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数字化的信息和内容。
在未来,网络传播的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视频化和移动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视频成为网络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
未来网络传播可能更加倾向于视频化和移动化,人们将更多地通过移动设备
观看视频内容和进行交流。
2. 用户生成内容:未来网络传播可能更加注重用户生成内容,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平台上传、分享和创造自己的内容,从而丰富网络传播的内容和形式。
3. 数据驱动和个性化推荐:未来网络传播可能更加依赖于数据驱动和个性化推荐技术,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
4. 跨界整合和智能化:未来网络传播可能更加跨界整合,各种媒体形式可能会更多地融合在一起,同时智能化技术可能更多地应用于网络传播,从而提高传播效率和体验。
网络传播的定义 特征 影响
• 报纸通过纸质媒介利用文字和图片传递新闻,广播以 声音发送信息,电视借助声画播放节目。
• 网络媒体则兼容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 发送信息。其多媒体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各种传播 形式的“兼容并包”,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手段。受众 也有了众多的自由选择。
• (四)即时性
(三)网络传播的影响
• 3· 传播互动化:网络传播的本质特征和社会意义的集中所在
。信息的传者不再享有信息特权,与受众一道成为真正意义上 的平等交流伙伴;网络用户不仅可以平等地发布信息,还可以 平等地开展讨论与争论;舆论监督功能在网络振荡中不断放大 ,具有无比的威慑力量。互动式传播内含着天然的民主亲和力 与自由召唤力,从而构成了对现有传媒的致命冲击,构成了对 传统意识的日趋迫切的反叛与否定。
网络发展
(三)网络传播的影响 • (一)正面影响
• 1· 信息多元化:通过组合的应用配以精彩的内容给读者带
来了强烈的感观刺激和互动参与的欲望,这是单一的技术表现形 式所不能比拟的,也是网络信息对读者的吸引力所在。
(三)网络传播的影响
• 2· 表现形式立体化:网络新闻以互联网为基
础,借助先进的传输技术,在新闻传播内容、 形式、结构及便于阅读等方面,都很好地发挥 了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收到了较强的立 体化的新闻传播效果。
不系统的知识.利用网络给手机发送短信息已经成为
当下网络一族的时尚。内容丰富的节日问候、脉脉 情话、开心笑话以及开机画面往往让接受者心情愉 快。然而围绕网络短信的兴起也出现不少问题,一 些内容低俗不堪的网络信息和新的恶作响
• ⒉网络传播和以往媒体不同的是,它具有很大的隐蔽 性。刺激了人们在网上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的的欲望, 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使网络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 • ⒊利用传播学理论分析,网络传播属于“全通道”型的 传播方式。这种传播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传播效率低 下。所谓浪费时间不讨好。希望随着网络传播文化的 发展,这种情况会有所好转。
网络传播概论知识点总结
网络传播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1. 网络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网络传播是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其他数字化技术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活动。
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性、全球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等特点,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
2. 网络传播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网络传播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ARPANET,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传播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3. 网络传播的影响和作用网络传播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网络安全等问题。
二、网络传播的基本理论1. 信息传播理论信息传播理论研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包括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等环节,是网络传播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
2.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是研究传播现象的学科,主要包括传播过程、传播效果和传播媒介等方面,对网络传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媒介效应理论媒介效应理论主要研究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包括信息传递、态度和行为的改变等,对网络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形式和特点1. 网络媒体网络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包括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博客、微博等形式,它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全球性等特点。
2. 网络社交网络社交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交活动,包括社交平台、社交应用等,它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改变了传统社交方式。
3. 网络广告网络广告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品和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它具有精准定位、互动性和成本效益等优势,成为主流的广告形式。
四、网络传播的影响因素1. 技术因素网络传播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包括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它们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推动了网络传播的发展。
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网络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广告投入、市场需求、盈利模式等,它们决定了网络传播的商业化程度和发展方向。
网络传播导论知识点总结
网络传播导论知识点总结一、网络传播基础知识1. 网络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网络传播指的是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行为,是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传播方式。
网络传播具有全球性、互动性、即时性、多样性等特点,对信息的传播和接收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2. 网络传播的发展历程网络传播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的简单文字信息传递到多媒体信息传播,再到社交网络、微博、直播等互动性强的新媒体形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传播形式不断创新,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网络传播的基本原理网络传播的基本原理包括信息的数字化、信息的传输和传播、信息的加工和利用等。
通过互联网,信息被数字化后可以传输、加工和利用,实现了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共享。
二、网络传播理论1. 信息传播理论信息传播理论是网络传播领域的基础理论,主要研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
包括信息的产生、加工、传播和接收等方面的内容。
代表性理论包括香农-韦纳模型、传播噪声理论等。
2.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是研究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的理论体系,包括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等方面的内容。
经典理论有传播四大功能、符号互动论、使用与满足论等。
3. 社会影响理论社会影响理论关注网络传播中社会影响力的作用和机制,研究传播对社会群体的影响。
网络传播中的社会影响理论包括观众认知、媒介依赖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
4. 新闻价值理论新闻价值理论是新闻传播领域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新闻识别和确定的规律。
代表性理论有门户价值理论、认知日程理论、权威信源理论等。
5. 传播伦理理论传播伦理理论研究的是网络传播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主要包括隐私保护、信息真实性、版权保护、信息道义等方面的内容。
传播伦理理论包括西方传统伦理理论、公共关系伦理理论以及网络伦理理论等。
三、网络传播媒体和平台1.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是网络传播的基础设施,是利用TCP/IP协议簇相连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
移动互联网则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信息传播的新型网络形式。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传播的规范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传播的规范徐潇【摘要】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主要是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和简明性.具体地讲,新闻要求有观点鲜明的立场、真实具体的内容、迅速及时的反应和简洁准确的语言等特征.一、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总体特征人们按照传播媒介的不同,把新闻媒体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以纸为媒介的传统报纸、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和基于电视图像传播的电视,它们分别被称为第一媒体、第二媒体和第三媒体.因特网被称为第四媒体,是将它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并与传统大众媒体并存的新的媒体.它包含了人类信息传播的两种基本的方式,即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突破了大众传统传播的模式框架.【期刊名称】《新闻传播》【年(卷),期】2011(000)009【总页数】1页(P64)【作者】徐潇【作者单位】中南财经大学【正文语种】中文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
主要是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和简明性。
具体地讲,新闻要求有观点鲜明的立场、真实具体的内容、迅速及时的反应和简洁准确的语言等特征。
一、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总体特征人们按照传播媒介的不同,把新闻媒体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以纸为媒介的传统报纸、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和基于电视图像传播的电视,它们分别被称为第一媒体、第二媒体和第三媒体。
因特网被称为第四媒体,是将它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并与传统大众媒体并存的新的媒体。
它包含了人类信息传播的两种基本的方式,即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突破了大众传统传播的模式框架。
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信息传播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网络传播的特点
网络传播的开放性使得用户可以自由发布和获取信息,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个性化内容推荐与定制
网络传播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 需求和行为,为用户提供个性化 的内容推荐,提高用户获取信息
的效率和满意度。
网络传播可以通过用户定制功能, 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
互动性强
直播平台支持观众与主播实时互动,如弹幕、点 赞、送礼物等。
多元化内容
直播平台内容涵盖游戏、娱乐、教育、电商等多 个领域,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05
网络传播受众特点
受众群体广泛且年轻化
网络传播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得信息能够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受众群 体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网络传播的主要受 众,他们活跃于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平台,积极参与信息的传播和互动。
02
网络传播基本特点
交互性
双向交流
01
网络传播允许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实时双向交流,打
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
个性化反馈
02
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对信息进行个性化反馈,与传
播者进行互动。
社群聚集
03
网络传播使得具有相同兴趣、需求或背景的个体能够聚集在一
起,形成特定的社群,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传播重要性
信息传递速度
互联网使得信息传递速度大大 加快,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播
。
传播范围
网络传播打破了地域限制,使 得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 传播。
互动性
网络传播具有高度的互动性, 传受双方可以实时交流,及时 反馈。
网络传播概论新编
网络传播概论新编第一章信息革命和信息社会第一节信息与信息革命系统论对信息的概括:信息是对客观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现;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或认识后的再现。
信息是一种资源,不同于物质和能量的特殊资源。
信息的主要特性有以下七种:1)客观性,信息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身也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被感知和传播的。
2)可处理性,信息是可以被加工处理的。
3)可识别性,人们可以通过感官对信息进行直接识别,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间接识别。
4)可存储性,大脑—载体5)可传输性,信息可以通过一定的载体和信道进行传播6)时效性,信息反映了事物的最新的变化7)共享性,信息不同于一般资源,是可以通过扩散的方式进行共享的。
信息传播革命(5次)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的形成。
人类在原始社会中,利用手势、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简单嗓音相互传递和交换有限的信息。
人们在劳动中产生语言,通过声音传递使信息的质量、范围和效率大大提高。
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文字符号的产生和运用。
人类得以在自己大脑之外进行信息存储,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知识的积累和传承通过文字,得以长期保存。
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
机械化的印刷极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伴随着工业革命,人类的传播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第四次信息传播革命是电磁波的利用。
以往的语言、图形、文字等传统的信息识别形式,被新的电报、电话、收音机、电视机、传真机等所收发的电磁信号所取代。
信息传递方式也从印刷、出版向更有效的通信广播转变,新的信息存储方式,如录音、录像取代了原有的文书、印刷品而占据主导地位。
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计算机革命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随着电子计算机革命及其与通信技术的迅速结合,信息传递、储存的质量和速度得以极大的提高,基本实现了信息传递、储存、加工处理以及利用的一体化和自动化。
标志着人类社会即将告别工业社会而步入信息社会。
第二节信息社会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学者上岛首先提出。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一、网络传播的概念和特点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分享的一种形式。
其特点包括:全球性、即时性、互动性、多样性和社交性。
1. 全球性:网络传播突破了时空限制,使信息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2. 即时性:网络传播实时传递信息,使人们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消息和资讯。
3. 互动性:网络传播提供了双向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使信息接收者也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
4. 多样性:网络传播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5. 社交性:网络传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社交,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信息分享和交流。
二、网络传播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网络传播的内容包括新闻、娱乐、教育、商业等多个领域。
在形式上,网络传播主要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
1. 新闻传播:网络新闻传播成为重要的新闻报道媒介,通过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进行即时报道。
2. 娱乐传播:网络娱乐内容包括电影、电视剧、音乐、游戏等,通过在线视频网站、音乐平台、游戏平台等进行传播。
3. 教育传播:网络教育成为重要的教育传播途径,包括在线教育平台、远程教育等形式。
4. 商业传播:网络商业传播涉及电子商务、网络广告等领域,在线购物、电子支付等成为主要形式。
三、网络传播的影响和挑战网络传播对社会生活和传媒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1. 信息获取与选择:网络传播扩大了信息获取的途径,但也增加了信息量和真实性的挑战,人们需要辨别信息真伪和选择可信信息。
2. 社交网络影响:网络传播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但也可能导致信息泛滥、网络暴力和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
3. 媒体生态变革:网络传播改变了传媒行业的格局,传统媒体面临转型和挑战,需要适应网络传播的形式和需求。
4. 网络安全威胁:网络传播面临网络攻击、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威胁,需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保护机制。
网络传播特征
网络传播特征二、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的区别网络交际语言用于网上交流,在表达上更偏向口语化、通俗化、事件化和时事化。
从狭义上看,网络语言特指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信息收集、发布和交换时使用的自然语言。
网络语言根植于传统语言的母体,它是网络环境下语言发展的新形态,于传统语言相比较,同中存异,个性鲜明。
1、传播途径不同传统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语言是传播信息的代码,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就是说话人通过语言发送信息,听话人通过语言接收信息,到达交流信息,互相了解。
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书面表达,互相交流,网络语言一般是在互联网上流传的语言,是人们在进行网络传播是所使用的语言,但是随着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不少青少年也将网络语言运用到生活中,但是吸纳一部分网络语言成为新词,这对丰富传统媒体的语言表达有一定益处。
显然,传统语言是通过以声波为载体的传送,听觉器官接收而进入大脑解码的。
但网络语言是通过键盘编辑文字,以网络为载体的传播,再通过人的视觉器官进入大脑的,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
2、语言的语体风格不同所谓语体是指一种适合人类社会生活的不同需求而形成的民族语言的风格的类型。
他是全民语言不同交集的变体,是不同范畴的思想内容与特定表达方式相统一的产物。
按语体划分,语言分为口语和书面语。
人们谈话时为了曾强表达效果又借助与形态,身体等补充手段,它是即兴的交流,因此省略重复的成分较多。
书面语是经过加工琢磨的用文字记录下的语言。
它能借书写的物质条件而较巩固,持久得流传,具有相对的保守性,变化较慢。
而在网络虚拟社区中,网民为了达到交流的及时性,但又不能像现实中面对面的交谈,所以只能借助语言以外的补充手段如图形,符号来传达心声。
这正是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网络语言除了文字还配之以文字以外的图形,符号来曾强表达效果。
再加上编码的随意性导致网络语言的不稳定性。
所以网络语言中的语体既不同于传统语言的口语,也有异于传统语言的书面语。
3、逻辑思维的不同网络语言从传统语言的现行逻辑发展为非线性逻辑,例如,网上小说的创作它以接龙的形式广泛吸引网民的参与,小说没有预先固定的开头,起承转合即结尾,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个性化的路径写下去,用自己的语法合成方式与逻辑非线性空间里自由翱翔。
网络传播特点
网络传播的特点以及由此而产生对传统媒介结构的冲击,也对该理论提出了挑战。
一方面,网络传播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特点于一身,使得过去难以产生全面社会影响的其它传播方式有可能更深刻地作用于更大范围的受众,从而使过去相对明朗的意见气候变的复杂化。
另一方面,在“沉默的螺旋”假设中起重要作用的“从众心理”的作用程度也可能会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而有所改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从众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认知失调和对孤独的惧怕。
群体的压力会让人产生失调,而从众是减少失调的一种有效方法。
但在网络中,多数群体并不稳定,因此如果人们在某个群体中感到失调,可以通过转换群体的方式而不是从众的方式来平衡失调。
同时,人们的交往空间随着网络的延伸而无限拓展,人们可以通过在网络中积极地寻找同盟者来消解孤独感,避免了在有限的生活圈子里一旦在意见上孤立就会在其它方面也陷入孤立的尴尬局面,从而大大降低了从众行为发生的动机。
同时,网络传播个性化的特点也会使传统的从众心理表现得相对弱一些。
[6]此外,由于互联网的平等性、匿名性和不受地域的限制,所以“群体压力”的主、客体都变得模糊起来,因为“由于网络上发表意见实际上是匿名的,就基本上不存在”自己的意见”和,,公开的意见”矛盾的问题,但是用户对网上意见的认知,会发生比在现实社会中的认知更大的偏差,因为用户通常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结成讨论小组,因而会在较大程度上将自己的意见视为也是他人的意见,出现镜式知觉(looking-glassperception)和假一致(falseconsensus)等认知偏差。
”[7]对于什么是网络传播,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所谓网络传播,就是通过国际互联网这一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及移动电话等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动画、图像等形式来传播信息。
网络传播可以理解为利用互联网这一媒介进行的信息传递,是一种兼具人际、组织传播内涵的新型大众传播。
网络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迅猛发展,主要是由其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决定的。
网络传播的特性分析
网络传播的特性分析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给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③。
还有人认为,“网络传播”是近年来广泛出现于传播学中的一个新名词。
它是相对三大传播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
网络传播是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也被称作网络传播,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④。
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
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
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
网络传播的读者人数巨大,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
网络传播的特性1,互动性,交互性互动性可以说是网络上信息发布的低门槛和信息传播方式灵活性而带来的直接结果,事实上,互动性不仅仅体现在传——受双方交流的增强,还体现在整个信息形成过程的改变。
在一个真正的互动的环境中,信息不再是依赖于某一方发出,而是在双方的交流过程中形成的。
也可以这样说,网络上不再有信息传播控制者,而只存在信息传播参与者。
交互性是互联网络媒体的最大的优势,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单向传播,而是信息互动传播,用户可以获取他们认为有用得信息,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一言堂”,网络媒体能够实现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互动.它使话语权不再是某个机构或个人的特权,而是将其外延扩大到了大众.任何一个网络受众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改变了传统媒体你说我听的方式网民在网络新闻和网络聊天室有很大的言论自由度.不仅可以参加讨论,而且也可自己发布新闻.信息传播能在传者和受者之间呈现交替互动的形式. 2,海量性,内容丰富性对于纸质媒体,信息是以纸为载体,需要印刷、排版、发行及成本等诸多问题。
网络传播的特点
网络传播的特点当前,关于网络传播的特点主要从技术层面加以描述,这一观察角度是否妥贴,本文对此提出质疑,以待商榷。
传播的目的在于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从传播的本质出发,本文就传播的异质性特点在网络传播中的地位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传播;网络传播;互联网;一、网络传播特点描述现状综述及其评价当前,关于网络传播特点的描述,择其大端约可归为以下几个方面,即,(1)信息的海量性和开放性;(2)空前的强时效性;(3)多媒体功能;(4)高度的交互性与易检性;(5)传播环境的个性化。
从传播的本质观察,这一观点似乎不无值得商榷之处。
▲特点概述:(1)信息的海量性和开放性:每一个网民,当其步入网络领域的起始,就被置于一个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里。
具有超大储存能力的计算机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把人们带进了“信息爆炸”的时代。
网络技术使人人都可成为发布信息的信息源,无数的信息源就像涓涓细流汇集成信息的海洋。
在网上什么样的信息,从圣诞老人的住处到核武器的制作,可以说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如1999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就曾以此来驳斥美国指责中国窃取美国核技术的《考克斯报告》。
赵启正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近年来,在国际互联网上随时可以看到美国从早期的MK-1到最新装备的核弹头W88的性能数据。
他让工作人员接通互联网进行现场演示,中外记者看到,美国煞有介事地污蔑中国“窃取”的“绝密”情报,原来可以从国际互联网上信手拈来。
网络传播内容的海量性还取决于计算机提供的强大的搜索功能,如你可以在单位或在家里,轻松地检索到包括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等世界上600多个国家图书馆和400多个专业机构的馆藏目录,以及各种专业数据库和商业数据库的数据资料、各种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社会政治信息等。
网络传播这种海量性和开放性的完美结合,大大拓展了人们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内容和范围,真正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各种信息和不同文化通过互联网交流、沟通、对话、碰撞、互相融合和取长补短,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多元整合和人类的文明进步。
关于网络信息传播的总体特征分析
关于网络信息传播的总体特征分析绪言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信息传播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互联网作为网络环境的一种基本形态,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互联网成为国际国内信息流的基本载体,是各种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的信息平台,也是人与人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
一、高速度互联网以其同步实时传输功能令所有其他传统媒体望尘莫及。
只需轻点鼠标,用户就可以在互联网上任意链接自己感兴趣的网站,数秒之内便能浏览到所需的网页,同时也可以极迅捷地在网上发布信息。
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互联网能够让用户最快捷地获知天下时事,并能帮助他们最快地做出反应。
现在,网民们无需订阅报纸、收看电视,便可以足不出户地从网上得到相同或更多的内容,而且速度更快。
原因有二:其一,网上信息的发布,无需经过常规化的有纸印刷、出版、发行及销售等过程,节省了大量的在途时间。
其二,网络信息的数字化传播方式,比传统媒体的模拟化传播方式效率更高,网上任何二个结点之间的物理距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并且,随着各种相关软、硬件技术设备的完善,网络传播的速度还会进一步提高。
二、大容量就传播的容量来看,传统媒介传播的内容是有限的,报纸无论怎么扩版,广播电视无论怎么增加频道,其能承载的内容总是有限的,况且扩版和增设频道还要受到各种客观情况的制约。
而互联网由于实现了所有联网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信息可以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其丰富性远非任何一种传统媒介可比。
随便在网上输入一个关键词,搜索出来的动辄就是成千上万条信息。
电脑拥有卓越的记忆存储功能,一块小小的硬盘就能载入一个图书馆所有书籍的内容。
互联网技术则更进一步:它将所有入网电脑联结在一起,使得网上的信息量在理论上可以是所有电脑存储量的总和。
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具有更大的信息容量和传播能力。
可以说网络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图书馆。
电脑网络还能够在及时更新信息内容的同时,将已有信息全部保存下来,供用户随时检索、使用。
网络传播的特点
网络传播的特点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进行的网络传播,是一种完全新型的信息传播活动,它有许多不同于传统媒介传播的特点,其中主要有:各种传播形态并存。
互联网络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各种传播形态集于一身。
借助它不仅可以向全社会进行开放性的大众传播,而且可以作“点对点”的人际传播(如电子邮件、网上通话、网上短信)、小范围的群体传播(如讨论组、聊天室等)、组织机构或单位的组织传播(如群发电子邮件、各单位内部的局域网运作)。
多种传播方式并举。
互联网络是电脑、电视、录音机、电话机、游戏机、传真机、打印机等的性能的总汇,或者是说是各种传统媒介的大熔炉,它将以往各自独立的单一性的传播方式综合在一起。
它又将文字、口语、音响、图表、图片、图像等各种传播形式汇于一体,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自如地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形式,或者让几种形式并举,做到图、文、声、像并茂,真正实现多媒体的传播。
高度的交互性。
这是网络传播与传统的印刷传播、电讯传播的最大不同之处,在这种传播中,传受双方存在很大的交互性。
它们的角色位置可以方便地、频繁地交替互换。
网上的传播者往往也充当受传者,受传者也往往充当传播者,此时此地是传播者,彼时彼地又是受传者。
在网上设立网站或数据库的机构、媒体或个人,固然是传播者;但他们为了传播,往往通过网络进行采访、询问、调查、检索,这时的他们便是受传者。
在网上浏览、检索的一般用户,固然是受传者,但他们不仅有很大的寻觅信息的主动权,而且他们随时都能充当传播者。
他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别人传送信息和观点,他们可以向新闻讨论组、向公告板传送信息或观点,他们还可以设立个人网页,发布信息或观点,吸引他人来访问。
正如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蒂所言:“在网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
”高度的灵活性。
网上传播和接收,都极具灵活性。
一方面,凭借一台联网的电脑,传播者可以随时随地传送信息,受传者也可以随时随地选择收看或调阅任何已进入网络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网络传播的总体特征如前所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网络是冷战时代的产物;然而,从网络成就一种新型的信息交流方式的角度而言,网络从一开始就超越了战争需要和纯粹技术上的意义。
作为一种当今人类交往平台的网络,在信息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成本和收益、表现手段和使用方式等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信息交流方式。
与以往的人际或大众的信息交流活动相比较,在这一新型平台中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呈现出诸多新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在改变着人类传播的面貌。
在了解了网络技术特征的基础上,以下的讨论将集中于网络传播活动的总体特征,同时我们也将在网络传播的边际因素方面,延伸出一系列相关的思考。
第一节网络传播活动的本体特征在人类历史上,每一种传播技术的改进,之所以能带给人一个全新的时空概念和生活方式,其原因在于这种技术(或者说方式)拥有不同于以往技术或方式的特点。
这些特点,使其自身获得了比以往媒介更强大的符号负载力量,能够更有效地击穿时空阻隔,达成更为有效的沟通。
相对于传统的大众传播而言,网络是一个充满崭新特点、极具魅力的传播平台,一个相对完善的综合传播通道。
基于这个平台和通道的传播活动,在多方面展现出迥异于其他渠道上的传播活动的独特面貌。
一、系统的开放性与全球性互联网上无国界,网络传播系统是一个高开放性的、全球化的系统,这是网络传播不同于传统传播系统的一大特点。
所谓开放性是指,网络作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是一个开放系统而不是一个封闭系统。
从技术层面而言,在这样一种开放的网络信息交流系统中,不同厂家、不同型号、不同系统的计算机能够共存于同一个网络之中;不同网络可以通过网络协议相互传输信息和交流信息;而且,这个系统可以通过局部更新换代不断升级成长。
从提供的信息服务而言,正如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在其所编辑的《理解信息的未来——互联网及其他》中所指出的,网络的“开放性”是指它“可以进行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这些信息)可以来自各种类型的提供者,可以给各种类型的用户使用,可以经过各种类型的网络服务机构,而且,这种连接是没有障碍的”(1)。
能够轻易跨越国界的互联网,常被认为是全球化传播的要素之一。
因此,全球化与开放性相伴同为网络传播系统的基本特征。
在虚拟的空间里,世界各地的使用者互相联系,这些人在网络上自由交流,交换信息,从事网上活动。
从统计数据看来,没有其它媒介比互联网更具备全球性的特质。
至于一个媒介需要拥有多少阅听众或使用者才可称之为全球性的媒介?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人能够精确地回答这个问题。
在学术论述中,全球(global)这个形容词常常与跨国(transnational)交互使用。
在沒有标准定义的情況下,我们可以用地区性的解构来理解全球性问题。
美国学者Braman将地区性(locality)区分为三种形式:第一层地区性指的是传统被地理学、物质和社会力量所建构的世界;第二层是在文化范围内;第三层则存在于互联网络空间里。
她认为前两者之间的界线,在互联网空间里已经完全被打破。
(2)因此,互联网理所当然是一个全球性特质突出的传播介质。
的确,在互联网上,全球性不再只是一个政治口号,而是有技术保障的现实。
罗兰·巴特创意的按照“包切换”方式连接的无中心的分布式网络(3),不仅使互联网避开了中央控制的问题而成为了一个打不死的“变形金刚”,也造就了“条条道路通罗马”、无远弗至的势力延伸能量。
由于所有分布于不同单位、地区和国家的局域网和广域网被连接起来,因此在实现真正的网络到户和卫星通信的条件下,整个世界将成为一个信息交流系统的整体,人际信息交流的“地球村”状态也将变成现实。
毫无疑问,单个电脑的能力也许相当有限,但把它放在互联网络上,与数百万台电脑相连,孤立的电脑就会成为智能神经的一部分。
这种智能在整体上具有巨大的力量。
全球互联的传播环境,意味着不可能存在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利益集团通过某种技术手段来完全控制互联网的问题。
反过来,也无法把互联网封闭在一个国家之内——除非这个国家不打算建立互联网。
在这个号称无疆界的互联网世界里,尽管目前绝大多数的使用者好像还是守在他们熟悉的一小块领域里,但未来的情况或许会有所改观。
事实上,现在已经开始在改观——语言的通识程度和信息提供者的多语言服务使传播活动疆界的扩张逐渐成为现实。
当计算机可以自动翻译语言的时候,至少语言将不再对互联网沟通构成障碍,Braman的预言也更可能实现。
换言之,虽然地区的使用者仍“居住”在与自身需求与生活密切相关,以及让他们有归属感的网络区域,对于单独的个体而言,“全球”(globa)的重要性、意义和与自身的关连似乎仍然远不及“本地”(local)的重要性、意义和关连,但网络传播的全球性基本属性已经无可否认。
事实上,网络传播从一开始就迈入了全球传播之旅,而且正逐步向全球传播的纵深处发展。
二、信息的广容性与集成性从网络传播活动对客体——信息的处理而言,它具有广容性和集成性。
广容性是指网络传播的信息容量几乎无限,对信息来源也几乎没有限制。
就传统媒体而言,报纸因为版面有限,广播、电视限于时段固定,不得不对许多材料忍痛割爱;同时由于对信息来源进行把关处理,在内容上也有诸多限制。
而网络中各种信息资源的物理分布和逻辑分布,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组织形式上均呈现分散分布的状况。
互联网采用了比传统信息处理方式远为先进的数字化的记录、传输和处理方式,将所有的声音、文字、图像等都转化为数字化的形式,经过高密度存储,且可以将不同媒体形式的信息资源分散地存储在与网络相连的各个节点的客户服务器上。
互联网集合了全世界许许多多的网站,连接了数以亿计的电脑终端,每日吞吐无限量信息,所以,它理所当然地成为容量最大的传播介质。
超级信息资源存储量是网络的一大优势。
网络传播在包容了源自各处的海量信息的同时,体现出高度的集成化优势。
一方面,网络集成了各大传统媒体的功能,其他媒体都可以方便地上网进行信息传播;另一方面,集成化表现在其对信息结构的链式处理上,网络传播一改传统媒体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为象征的一维式的线性述事方式,采用超文本、超链接(4)的方式,受众读一个文本时可以连接到许多其它相关信息中,在使用搜索引擎时输入关键字查询,也可即刻看到相关条目的详细内容。
事实上,那些信息资源浩瀚齐全、分类清晰、易于查询的网站,因为体现出很强的集成性,一直能够处于激烈竞争之中而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可检索性,对那些长久品味“众里寻它千百度”的信息用户,无疑是一种福音。
在互联网上,他们可以借助一些优秀的网络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网站以及所需要的文章或数据。
信息可检索性的延伸,便是媒介的数据库交互查询服务。
较早提供此种服务的《金钱》(MONEY)杂志的网络版,曾经报道过关于平衡税(flat-tax)的总统竞选演说,这则报道允许用户输入自己的收入情况,观察“平衡税”对他们自己生活的影响。
CNNfn也提供交互式服务,用户可以利用交互式的抵押计算程度来计算房屋的费用。
在如今的网络信息服务中,这已经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手段,大量地使用于类似于网上房地产咨询的网站、频道中。
从某种角度说,网络传播活动在信息处理上的集成性与其信息的连续性有关。
不论是广播还是电视,如果不是重播的话,昨天以及更早的节目会被当天播出的节目抹去,受众无法回看以前的相关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广播电视的节目是不连续的。
网络在信息的可连续性上类似于报刊,信息的迅速更新并不会使原有的信息消失,从“以前”到“现在”的信息都保存着,是可持续的。
报纸的信息连续性受到其载体的局限而无法表现充分,而互联网由于其储存量大和查找方便,充分展现出信息的可连续性。
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广容性、集成性,其水到渠成的结果是共享性。
共享性则指凡是与网络相连的用户计算机均可以分享网络上几乎所有的信息资源。
由于网络系统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而建立,采用的是开放系统模式,并通过高速、宽带网络连接成分布式系统,从而使用户可以在家里或单位检索到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等世界上600多个综合图书馆和400多个专业图书馆的馆藏目录,同时还可以检索各种专业和商业数据库的资料以及各种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社会政治信息等,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的选择、利用和共享的程度与范围。
得益于此,网络传播还具有低成本快速扩散能力。
这种优势,一是体现在对媒介进入障碍的消解上,网络传播所需要的配备就是一台个人电脑,一台调制解调器,一根连线,就可以实时地把消息送上网络;二是体现在复制的方便和低成本上。
网络传播是通过比特(5)传播的,而传统传播是通过原子传播的,用比特传播的优势在于减少浪费,复制方便。
比如,传统的《纽约时报》星期版是由几百个版面组成的,而你喜欢的或你能读完的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在原子时代,报社会将所有的内容一起“推”(Push)给你。
而网络传播则是将信息放在网站上,你需要什么信息自己可以拉(Pull) 出来,(6)这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资源的浪费,也会引起传受关系的革命性变化。
三是传播速度的快捷。
网络传播是流动的,没有特别的出版时间,随时可以插播新的信息,这点在各大新闻网站有关黛安娜车祸、克林顿丑闻案等的网络报道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传播速度之快只有电视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但与电视相比,网络的传播成本却低廉得多,这使得网站根据新的内容调整版面、增加新信息变得十分方便。
低门槛进入,易于复制,传递快捷,低成本快速扩散的能力无疑会是互联网迅速普及的重要诱因。
三、传递方式的交互性网络传播与传统的印刷传播、电讯传播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双向交互性,或者说是互动性(Interaction),有人甚至因此把这个新的传播纪元称为互动传播纪元。
网络传播的其它属性,比如传播的广泛性、时效性,传播方式的书面化、图象化等,传统媒体也同样拥有,它们之间只是具有量的较大差别;而互联网的彻底的交互性,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质的飞跃,因而具有革命性。
而网络新媒体对旧媒体的影响,在本质上讲,就是以网络的互动性对长期习惯于单向灌输的传统媒体的深刻改造。
何谓交互性?交互性是指网络中的信息交流方式表现为实时交互操作的方式。
一方面,交互性体现为人与机器的互动,电脑以日益人性化的界面、对话框、提示语式的交流方式,实现与使用者的互动。
另一方面,交互性体现为人通过机器与他人的交流互动,这是更为我们关注的关键特性。
网络交流与现有的通过广播、电视等信息交流工具所进行的交流活动不同,它是一种双向的信息交流活动,用户不仅是网络信息资源的消费者,同时也是网络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
形象地看,电脑网络这样的新媒体有向使用者“回话”的能力,就象一个人参与交谈。
这一点是旧有媒介所无法做到的;它也比面对面的传播更具潜力,可接触更多的个人,虽然它的互动性使之更像人际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