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加快推进,新课程在我国教育领域风起云涌。
新课程的推出,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既是新课程改革的原则指导,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首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在新课程中,学生被要求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通过创设情境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此外,新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其次,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新时代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在新课程中,学生将以探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的身份进行学习和实践,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感知和理解事物的本质,提高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倡导学以致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最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新时代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品德修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区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德。
综上所述,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三维目标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原则指导,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通过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将培养出一代代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优秀学生,为我国的发展壮大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听《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座的体会2篇
听《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座的体会 (2)听《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座的体会 (2)精选2篇(一)听完《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座,我对新课程的目标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讲座中介绍了新课程的三个维度目标: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三个目标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知识维度上,新课程倡导的是学生对各种学科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
这不仅包括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
知识维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使其能够应对各种学科领域的挑战。
在技能维度上,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能力。
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技能维度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成为具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上,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不仅要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还要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人际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是为了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的社会意识。
通过听这次讲座,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之间的紧密联系。
知识为技能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技能的培养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则是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和体现,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问题、积极思考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总体而言,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给了我更清晰的思考新课程的目标与实施方法。
我认识到,只有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作为教师,我也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引导他们全面发展,成为有贡献和价值观的社会成员。
听《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座的体会 (2)精选2篇(二)听完《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座,我对新课程的目标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解读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解读
新课程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的思想指导方向。
从三维目标的定位出发,需要每位从事教育的人都明白一些重要的原则,以确定新课程的实施路径,确保教育改革顺利推进。
首先,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第一个原则是“多元发展”,即增强传统学科知识和技能,同时培
养具有多种能力的学生。
在课程体系上,除了传统学科知识,应当引入多样化的知识、技能体系,以及跨学科知识、数字技术、实践技能等内容,以满足学生不同发展方向的要求。
其次,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第二个原则是“全面发展”,即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程体系
方面,坚持“融会贯通、专业综合”,提倡和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智力、社会习惯与道德品质,并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第三个原则是“新时代教育”,即注重培养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创
造力。
在课程体系上,要探索新的课程设计方式和授课方式,以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范畴、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更好地应对未来发展。
总之,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施意味着全面取代传统课程,将新思维引入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持续创新,实现课程的实用性,为广大学生高效取得知识和技能提供更多有效的途径。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
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新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
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关注学生发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
2、强调教师成长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
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定教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对新课程三维目标
对新课程三维目标引言在教育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学理念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引入新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其中,新课程三维目标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目标设定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概念和特点,并探讨其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影响。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概念新课程三维目标是指根据学科内容、培养目标和学生需要,在一个课程中设置的三个方面的目标。
这三个方面包括知识和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学习方法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是指学生要掌握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目标是指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方法目标是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设定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通过设定三维目标,教师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特点新课程三维目标相较于传统的单一学习目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全面性:新课程三维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养,包括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学习方法。
教师通过设定三维目标,可以更全面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个性化:新课程三维目标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设定。
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可以为每个学生设定相应的目标,促进其个性化学习和发展。
3.综合性:新课程三维目标要求学生在课程中同时进行多个目标的达成。
这种综合性的学习安排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4.评价导向:新课程三维目标对于教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根据设定的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新课程三维目标对学生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通过设定多维目标,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学科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综合能力。
其次,新课程三维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新课程三维目标解读
新课程三维目标解读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新课程三维目标解读陕西教育学院教育系陈晓艳2009年9月内容提要第一部分:存在问题二、三维目标确定与陈述中的错误*学习语文版《为人民服务》,把教学目标定为:1.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学习人教版《故乡》,把教学目标定为:1.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小说的主题。
2.分析把握闰土、杨二嫂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品味小说语言的特殊。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思想感情。
*学习苏教版《明天不封阳台》,把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技能目标:学习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过程方法目标:理清线索和表达的主要意思,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
*存在问题:1.对象倒置。
指将对象界定为教师。
2.内容异化。
一是脱离学科定目标。
二是脱离文本定目标。
3.表述虚泛。
一、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1.知识与技能*知识: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感情的。
*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意义)。
*知识目标设计的注意点:1.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结构。
2.知识掌握的程度可分为:熟悉a记忆a理解应用。
3.知识目标的设计,不一定要列出所有的文本知识,可舍弃一些知识点,不必罗列具体的知识点作为目标,主要是写出知识的脉络,并指出教学内容中的核心概念。
4.熟知知识学习的目的。
*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
*一般可分为四种: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
*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推理等技能。
*例如: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知物体。
对“三维目标”的理解1
对“三维目标”的理解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和能力目标“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
通过深入钻研课程标准,特别是分析研究课程标准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教学大纲比较的异同,便可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如,阅读教学,教学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标准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阅读方法的运用、个性发展等,这些都是教学大纲所没有的。
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
比如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2、过程和方法目标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总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
“过程”,重在“亲历”。
“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
“方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
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
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教学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
“总目标”1-4条是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
新课改三维目标
新课改三维目标摘要:1.新课改三维目标的概述2.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内容3.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实施策略4.新课改三维目标的意义5.总结正文:【新课改三维目标的概述】新课改三维目标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
这一目标体系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内容】1.知识与技能:指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相应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经历的学习过程和采用的学习方法。
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健康的心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实施策略】1.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内涵,明确目标要求,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2.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以帮助学生达成三维目标。
4.教师要与家长、社会等多方合作,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三维目标的意义】新课改三维目标的提出,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新课改三维目标也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结】新课改三维目标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指的是新一轮教育改革中确定的用来指导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
以下是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阐述:一、知识与技能:新课程的第一个维度是知识与技能,即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和相关技能。
知识是新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各学科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思维和认知能力。
在新课程中,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知识,发展自己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新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适应知识社会的需求。
二、过程与方法:新课程的第二个维度是过程与方法,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方法和策略。
过程与方法是指引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新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探究、研讨、实践等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此外,新课程还强调学生的评价能力,鼓励学生通过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来提高学习质量。
三、情感与态度:新课程的第三个维度是情感与态度,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的情感和态度。
情感与态度是人格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关注的重点。
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包括尊重、合作、创新、责任等素质。
此外,新课程还要求学生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应对和创造,并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上全面培养学生,使他们在学科知识的掌握、学习方法的运用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这些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适应和引领社会的发展。
什么是三维目标
•什么是三维目标•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1.知识与技能(一维)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
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一是基本技能。
如读、写、算的技能。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
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
如绘画、做操、打球等。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
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
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2.过程与方法(二维)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
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我对三维目标的认识
我对三维目标的认识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直接决定着教学行为,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同时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的功能又有调控的功能。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作为当堂评价结果性目标。
知识是指可以用语言陈述的概念、规律、规则等,包括了解、理解、应用三种水平。
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教材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以及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互动方式。
技能分为三类,分别是:(1)动作技能:运用规则支配自身肌肉互相协作的能力;(2)智慧技能:运用概念、原理办事的能力;(3)特殊能力:能反省、认知策略,是运用规则支配自身认知过程的能力。
技能包括模仿、独立操作、迁移三种水平。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为达到某一学习结果,所用到的手段和方法,是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并采用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质疑能力,收集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一是表现为情绪。
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简单的情感,如愉悦、兴奋、紧张等。
二是表现为热情。
如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
三是表现为兴趣。
兴趣是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性的情感反映。
四是表现为动机。
动机因情感的冲动而出现,它可能促进行动的达成。
五是表现为求知欲。
六是表现为道德体验。
如敬佩、赞扬、羡慕等。
七是表现为美的体验。
指对1张国锋.美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2.自然、艺术、社会行为美的情感体验。
什么是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什么是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集中表达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表达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表达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所采取实施的〝过程与方法〞,对于〝知识与技能〞结果性目标的逐步整合与达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与优化作用。
在当前普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尤为看重知识与技能,对于过程与方法尚有一定的认识与实践,而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极为忽视。
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作为课程目标,确确实实都应该关注这三个方面。
而且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
不是说知识、技能不重要,知识、技能仍然是新课程重要的目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
当然,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越到一个人的素质的核心部分,是越难量化的。
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比较容易量化的,越到能力,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越难以测量。
正因为如此,它和人们的现实利益,或者现实需要出现了一定的剪刀差。
现实中,种种选拔机制、用人机制,尤其是东方文化方面,崇尚书本,崇尚学历,在这种情况下,评价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自然就变成了简单地用知识和技能这种外显指标去测量,去评价。
尽管现在的教材都已经把知识的数量和难度降了下来,教师仍然感觉课时不够用,要想在后两者上有所发挥,就有牺牲知识和技能的危险。
为了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以前一句话就能教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必须给学生让出三五分钟来,同样,为了发展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可能也要单独花一些时间来讲,或让学生来答,这样一来,课堂就极容易完不成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面对如此现实的问题,教师的担忧是合理的。
毕竟,知识和技能是硬性的,可以量化的,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隐性的。
对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理解
对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理解国家对基础教育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的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
其一、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
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其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
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其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
它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其他目标有重要的促进和优化作用。
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对我们进行课堂教学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新课程三维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三维目标是什么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是:1)注重学生个体发展;2)关注社会需求;3)强调生活适应能力。
首先,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个体发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将学生塑造成排名靠前的学习机器。
然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潜力和优势。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鼓励他们发掘自己的特长,发展自己的潜力。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和评价方式,新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培养出多元化、有个性的人才。
其次,新课程改革关注社会需求。
过去的教育往往脱离了社会的需求,培养出的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而现在社会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注重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通过项目学习、实践活动等方式,新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未来人才。
最后,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传统的课程往往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一些基本技能和素养。
新课程改革包括了更加广泛的内容,涉及到学生的生活教育、情感教育、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通过开设生活技能课程、实践经验等方式,新课程改革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道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时能够应对自如。
综上所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学生个体发展、社会需求和生活适应能力。
这些目标的实现将使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的社会人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新的课程标准正在不断推进和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培养的需求。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个体全面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智力、体力、美育、劳动等多个方面。
在智力方面,新的标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学习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体力方面,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美育方面,要求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能够欣赏和创作各种艺术形式。
在劳动方面,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可以在不同领域中全面展现自己的潜力,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
其次,终身学习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生被要求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共同成长。
新的标准还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应用等能力,让学生能够从海量信息中获取有用的知识。
通过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信息的迅速更新,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
最后,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新的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需要理解社会的发展需求,关注社会问题,主动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并提供解决方案。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通过创新解决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
通过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可以成为积极的社会公民,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新的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旨在培养个体全面发展、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
这些目标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为有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根据新的标准,借助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使其在多个领域中得到发展,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概念辨析与测评建议
1.能认读所学词语; 2.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读 4.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 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概念辨 析与测评建议
新课程关于三维目标的阐述 三维目标的内涵与结构 对三维目标测评的建议
一、新课程关于三维目标 的阐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学科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 础,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 题的依据。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 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 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 价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由情感、行为(态度) 和认知(价值观)三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 体。
情感 行为 认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事物
(四)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基于“事物/现象”的整合 基于“测试”的整合
1、基于“事物/现象”的整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AO
AK
AP
事物/现象
KO
PO
知识与技能
AO
AK
AP
KO
能说出组成日光的7 种不同的色光。
PO
PK
根据提示进行实验, 证明日光是由7种不同 的色光组成的。
No problems cannot be solved between friends.
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
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一、本文概述《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一文旨在深入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解与实践。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即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强调三维目标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
接下来,文章详细阐述了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知识与技能目标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文章还分析了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在理解和落实三维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过于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体性、评价方式单一等。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包括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评价体系等,以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落实三维目标,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一文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全面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深入探讨三维目标的内涵与实践策略,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三维目标的内涵解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指导原则。
这三个维度不仅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教育的基础,它涉及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因此,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的是学生的基础学习成果,包括记忆、理解和应用等方面。
过程与方法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它强调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过程与方法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什么是三维目标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1.知识与技能一维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四是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2.过程与方法二维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一是表现为情绪..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二是表现为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热情..三是表现为兴趣..兴趣是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性的情感反映..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四是表现为动机..动机是情感冲动而出现的念头;它可以成为行动的驱动力..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动力..五是表现为求知欲..它是在智力探究活动中;需要和愿望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六是表现为道德体验..如敬佩、赞扬、羡慕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对xx人物感到敬佩……七是表现为美的体验..指对自然、艺术、社会行为美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在交往中能表现出宽容、忍耐的态度..所谓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目前对教学中的问题持不同观念的人;其价值取向也不同;如对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教学质量的本质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认识到学习质量不仅看考试的分数还要看德育、体育方面的发展..概而言之;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二理清三维之间关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类型..三个维度指的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侧面;如同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三维目标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即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三维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目标放在首位;显然并没有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排斥于目标之外;也没有轻视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在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教学中是如何完成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新课程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我们对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知识与技能不实的现象也进行反思: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相对而言;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它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然而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一些课听下来总觉得心虚;我们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只抓“双基”;但也决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放弃“双基”..“双基”毕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因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三整合三维目标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教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而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要求能做到“五个有利”:1.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2.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懂”的需要和“会”的需要等;3.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运用智力;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深刻领会;4.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探究过程等;5.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实验技能、调查技能、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实现三维目标的教学行为一是着眼于教师呈现知识与演示技能的呈示行为;二是着眼于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对话行为;三是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指导行为..现在根据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要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如下:在教学关系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引导与帮助引导不是主宰;而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行为可表现为:创设情境引导;组织讨论引导;自身示范引导;实验演示引导;问题尝试引导;悬念激疑引导;以及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等..帮助不是包办;而是服务;在此指导思想下;教师应帮助学生反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在师生关系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特别要尊重六种“特殊”的学生:一是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二是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三是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四是有过错和缺点的学生;五是身体上有缺陷的学生;六是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在“对话”中;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要注意人格引领;注意情感交融;心理相容;心理换位;注意尊重人格;精神指导..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在对待自我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反思与改进反思可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改进;指在教学观念上的改进;对教材及“课标”钻研方面的改进;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进;对教师自身素养方面的改进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课堂上教师行为还应表现为“五要”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做到引导、帮助、尊重、反思、改进之外;还要做到“五要”:1、要注意“调控”调控..首先是目标调控;即要考虑三维目标的贯彻度和达标度;其次是“度”的控制;即控制思维的密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的进度;训练的程度;使师生处于“共振”状态..2、要善于“生成”在学习过程中;当课堂现场出现了新情况;当学习主体创造出新情境;当自然生成的教育时机冲击预案的时候;教师要打破按预案实施的思维定势;能够凭借教育机智从预案中超越出来;顺应并推动新的态势有效发展;做到预设性和生成性因势融合;做到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融合达成;力争取得最佳效果..3、要开发“资源”所谓“资源”是指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教学材料;支持系统;环境和人际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落实“三维目标”;教材文本不是课堂教与学的唯一资源;而必须用教材和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进行教与学;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过程;认知方式;提供给学生不同的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符合学生原有经验的教育素材进行教与学..只有这样;在课堂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才会变成可能..这种基础课校本化的资源;应包括:教材文本的开发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媒体资源、生活资源、环境资源等..4、要巧用“媒体”“媒体”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电子教学媒体;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要求每节课都用;要用得巧妙和得当;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信息技术进入学科教学课堂;它会使学习过程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集聚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策略很多;如问题切入策略;“技术”融入策略;创设情境策略;搭建支架策略等..5、要及时“反馈”教师对学生落实三维目标的反馈信息接受应该敏感;判断应当准确;处理应当果断;对后续落实目标的教学要调节;回授、补偿应及时..反馈的方法可以用提问、观察、质疑、训练等收集信息..反馈包括当堂反馈和课后作业的反馈..四教学中我是怎样实施三维目标的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情感;在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实践;我发现;知识的把握、技能的培养;情感的渗透缺一不可;科学教学中;我把三维目标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在课前要明确知识点..如我在教学小车的运动一课中主要的知识点是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围绕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在导入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出发;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做出各种假设;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二、其次根据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动手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假设之后;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实验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小组分工合作意识逐渐形成..能力的形成可以转化为技能;我在让学生小组活动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会使他们的动手能力逐渐转变为科学探究技能..三、最后;在科学教学实施过程中渗透情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过程中;从学生的心理实际中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一节课成功的一半;我发现学生年龄小;好动;思维敏捷;因此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激发可以有效的完成教学;并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导入激趣来调控学生的思维;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学生主动地参与的热爱..因此;知识、技能、情感这三维目标无一惑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一课程目标的设置是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落实到课程教学中,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高一思想政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的三维可以设计为: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
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②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③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
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④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
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
力;
②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简要概括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
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使学生在大量感性
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③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
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④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到现
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和便利,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