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20章数据的分析方差(1)
拓展提升
10.某科普小组有5名成员,身高分别为(单位:cm):160, 165,170,163,167.增加1名身高为165 cm的成员后,现 科普小组成员的身高与原来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 B.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大 C.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小 D.平均数变小,方差不变
(D)
3.小明和小刚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 (单位:分)如下表:
(1)请计算小明和小刚的平均成绩; (2)要从小明和小刚两人之间选一人参加全市的比赛,从发 挥稳定性的角度来看,你觉得应该选谁去比较合适?为什么? 解:(1)两人的平均成绩均为13分. (2)小明的成绩的方差是0.4,小刚的成绩的方差是4,小明发 挥比较稳定,所以应该选小明去比较合适.
第一部分 新课内容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第50课时 数据的波动程度(1)——方差
核心知识
1.方差:指一组数据x1,x2,…,xn 中,各数据与它们 的平均数 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通常用“s2”表示, 即 2.方差的意义: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 数据的波动越小.
典型例题
知识点1:方差的计算 【例1】已知一组数据为2,0,-1,3,-4,求这组数据的方 差. 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0, ∴这组数据的方差为6.
巩固训练
第1关 4.甲、乙两种小麦,经统计甲小麦的株高方差是2.0,乙小麦 的株高方差是1.8,可估计____乙______小麦比_____甲_____小麦 长的整齐. 5.已知样本方差s2= ×[(x1-3)2+(x2-3)2+(x3-3)2+ (x4-3)2],则这个样本的容量是____4______,样本的平均 数是____3______.
初中数学 第20章数据的分析 全章教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数据的代表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1、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2、难点:对“权”的理解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课题20.1 数据的代表课时:六课时第一课时20.1.1 平均数【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重点难点】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难点:对“权”的理解【导学指导】学习教材P124-P127相关内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后完成下列问题:1.你认为P124“思考”中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2.正确的解法应是怎样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3.什么是加权平均数?4.P125“例1”中,所求的结果已不再是各人听说读写成绩的简单平均,而是听说读写成绩的加权平均数,它们的权分别是多少?5.P126“例2”中,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都是两个95分与一个85分,为什么他们的最后得分不同呢?谈谈你对权的作用的体会。
【课堂练习】1.教材P127练习第1,2题。
2、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1次,3出现了x2次,4出现了x3次,5出现了x4次,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3、某人打靶,有a次打中x环,b次打中y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环。
4、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部门经理,现对甲、乙两名应聘者从笔试、面试、实习成绩三个方面表现进行评分,笔试占总成绩20%、面试占30%、实习成绩占50%,各项成绩如表所示:试判断谁会被公司录取,为什么?5、在一次英语口试中,已知50分1人、60分2人、70分5人、90分5人、100分1人,其余为84分。
人教版新教案word版: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20.1.1 平均数 第1课时 平均数 教学目标1.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能运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111~114,完成下列预习内容.1.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如x 1,x 2,…,x n ,那么x =1n (x 1+x 2+…+x n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x ”读作“x 拔”.2.一般地,若n 个数x 1,x 2,…,x n 的权分别是w 1,w 2,…,w n ,则x 1w 1+x 2w 2+…+x n w n w 1+w 2+w 3+…+w n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3.在求n 个数的平均数时,如果x 1出现f 1次,x 2出现f 2次,…,x k 出现f k 次(这里f 1+f 2+…+f k =n),那么这n 个数的平均数x =x 1f 1+x 2f 2+…+x k f kn .也叫做x 1,x 2,…,x k 这k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f 1,f 2,…,f k 分别叫做x 1,x 2,…,x k 的权. 4.一组数据:7,8,10,12,13的平均数是10.5.一组数据中有a 个x 1,b 个x 2,c 个x 3,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ax 1+bx 2+cx 3a +b +c .6.某班10名学生为支援希望工程,将平时积攒的零花钱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每人捐款金额如下(单位:元):10,12,13.5,21,40.8,19.5,20.8,25,16,30. 这10名同学平均捐款多少元?解:110(10+12+13.5+21+40.8+19.5+20.8+25+16+30)=20.86(元).名校讲坛例1 (教材P112例1)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计,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请确定两人的名次.【解答】 选手A 的最后得分是85×50%+95×40%+95×10%50%+40%+10%=42.5+38+9.5=90.选手B 的最后得分是95×50%+85×40%+95×10%50%+40%+10%=47.5+34+9.5=91.由上可知选手B 获得第一名,选手A 获得第二名.【思考】例1中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都是两个95分与一个85分,为什么他们的最后得分不同呢?从中你能体会到权的作用吗?【跟踪训练1】(《名校课堂》20.1.1第1课时习题)学校广播站要招聘1名记者,小亮和小丽报名参加了三项素质测试,成绩如下:将写作能力、普通话水平、计算机水平这三项的总分由原先按3∶5∶2计算,变成按5∶3∶2计算,总分变化情况是(B) A .小丽增加多 B .小亮增加多 C .两人成绩不变化 D .变化情况无法确定例2 (教材P113例2)某跳水队为了解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作了一次年龄调查,结果如下:13岁8人,14岁16人,15岁24人,16岁2人,求这个跳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解答】 这个跳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 x =13×8+14×16+15×24+16×28+16+24+2≈14(岁).【跟踪训练2】 某校调查了20名男生某一周参加篮球运动的次数,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那么这20名男生该周参加篮球运动次数的平均数是(C)A.3次 B .3.5次 C .4次 D .4.5次 巩固训练1.某次考试,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82,除甲外,其余4名学生的平均分是80,那么甲的得分是(D)A .84B .86C .88D .902.已知数据a 1,a 2,a 3的平均数是a ,那么数据2a 1+1,2a 2+1,2a 3+1的平均数是(C) A .a B .2a C .2a +1 D.2a 3+13.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工作人员,对甲应聘者进行面试和笔试,甲的面试成绩为85分,笔试成绩为90分,若公司分别赋予面试成绩和笔试成绩7和3的权,则下列算式表示甲的平均成绩的是(C)A.85+902B.85×7+90×32C.85×7+90×310D.85×0.7+90×0.3104.晨光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50%.小桐的三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95分,90分,85分,小桐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解:小桐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88.5分. 5.下表是校女子排球队队员的年龄分布:求校女子排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可使用计算器). 解:x =13×1+14×4+15×5+16×21+4+5+2≈14.7(岁)答:校女子排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为14.7岁.6.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各项的成绩(百分制)如下:(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比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解:(1)听、说、读、写的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则甲的平均成绩为85×3+83×3+78×2+75×23+3+2+2=81,乙的平均成绩为73×3+80×3+85×2+82×23+3+2+2=79.3,显然甲的成绩比乙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甲.(2)听、说、读、写的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则甲的平均成绩为85×2+83×2+78×3+75×32+2+3+3=79.5,乙的平均成绩为73×2+80×2+85×3+82×32+2+3+3=80.7,显然乙的成绩比甲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乙. 课堂小结1.加权平均数的公式.2.运用加权平均数的公式计算样本数据的平均数. 3.体会加权平均数的意义.第2课时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教学目标结合加权平均数的有关知识,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114~115,完成下列预习内容.1.当要考察的对象很多,或者对考察对象带有破坏性时,统计学中常常通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获得对总体的认识.例如,实际生活中经常用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2.一组数据7,8,8,9,8,16,8中,数据8的频数是4.3.若12≤x<30,则这组数的组中值是21.4.小明记录了今年元月份某五天的最低温度(单位:℃):1,2,0,-1,-2,估计这个月的最低温度的平均值大约是0℃.5.某中学环保小组对我市6个餐厅一天的快餐饭盒的使用数量作调查,结果如下:125,115,150,260,110,140.请用统计知识估计:若我市有40个餐厅,则一天共使用饭盒约6__000个.名校讲坛例1 (教材P114探究变式)为了解5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5路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次的载客量,得到下表:(1)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多少?(2)从表中,你能知道这一天5路公共汽车大约有多少班次的载客量在平均载客量以上吗?占全天总班次的百分比是多少?【分析】根据上面的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时,统计中常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把各组频数看作相应组中值的权.例如在1≤x <21之间的载客量近似地看作组中值11,组中值11的权是它的频数3. 【解答】(1)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x =11×3+31×5+51×20+71×22+91×18+111×153+5+20+22+18+15≈73(人).(2)由表格可知,81≤x <101的18个班次和101≤x <121的15个班次共有33个班次超过平均载客量,占全天总班次的百分比为3383×100%=39.8%.【跟踪训练1】为了解2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2路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次的载客量,得到如下表各项数据:(1)上表中,a =31,b =51; (2)计算2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 解:11×2+31×8+51×202+8+20=43(人).答:2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43人.【点拨】 数据分组后,一个小组的组中值是指这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数的平均数. 例2 (教材P115例3变式)某灯泡厂为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查了10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如下表所示: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思路点拨】 抽出的1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组成一个样本,可以利用样本的平均使用寿命来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解答】 根据表格,可以得出各小组的组中值,于是x =800×10+1 200×19+1 600×25+2 000×34+2 400×12100=1 676(时),即样本平均数为1 676.由此可以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是1 676小时. 【思考】 用全面调查的方法考察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合适吗?【跟踪训练2】(《名校课堂》20.1.1第2课时习题)某灯泡厂为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随机抽查了4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如表所示,则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1__500__h .巩固训练1.某学校在开展“节约每一滴水”的活动中,从七年级的200名同学中任选出十名同学汇报了各自家庭一个月的节水情况,将有关数据整理如下表:节水量(单位:吨)0.5 1 1.5 2同学数(人) 2 3 4 1请你估计这200名同学的家庭一个月节约用水的总量大约是(C)A.180吨 B.200吨C.240吨 D.360吨2.某部队为测量一批新制造的炮弹的杀伤半径,从中抽查了50枚炮弹,它们的杀伤半径(米)如下表:杀伤半径20≤x<4040≤x<6060≤x<8080≤x<100数量8 12 25 5 这批炮弹的平均杀伤半径是多少米?解:由表可得出各组数据的组中值分别是30,50,70,90,根据加权平均数公式得x=30×8+50×12+70×25+90×58+12+25+5=60.8(米).答:这批炮弹的平均杀伤半径大约是60.8米.3.为了绿化环境,柳荫街引进一批法国梧桐,三年后这些树的树干的周长情况如图所示,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这批法国梧桐树干的平均周长(精确到0.1 cm).解:x =45×8+55×12+65×14+75×10+85×68+12+14+10+6=63.8(cm).答:这批梧桐树干的平均周长是63.8 cm. 课堂小结1.哪些情况下,不能使用全面调查?2.在统计中,为什么要用样本的情况去估计总体的情况? 3.如何用样本估计总体?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第1课时 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目标1.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掌握中位数、众数的作用. 3.会用中位数、众数分析实际问题. 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116~118,完成下列预习内容.1.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2.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当一组数据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众数往往能更好地反映其集中趋势.3.某组数据:2,5,4,3,2的中位数是3;数据11,8,2,7,9,2,7,3,2,0,5的众数是2.4.某班7名女生的体重(单位:kg)分别是35,37,38,40,42,42,74,这组数据的众数是42.5.在数据-1,0,4,5,8中插入一个数据x ,使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则x =2. 名校讲坛 知识点1 中位数例1 (教材P117例4)在一次男子马拉松长跑比赛中,抽得12名选手所用的时间(单位:min)如下:136 140 129 180 124 154 146 145 158 175 165 148(1)样本数据(12名选手的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 (2)一名选手的成绩是142 min ,他的成绩如何? 【解答】(1)先将样本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24 129 136 140 145 146 148 154 158 165 175 18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处于中间的两个数146,148的平均数,即12×(146+148)=147.因此样本数据的中位数是147.(2)根据(1)中得到的样本数据的中位数,可以估计,在这次马拉松比赛中,大约有一半选手的成绩快于147 min ,有一半选手的成绩慢于147 min ,这名选手的成绩是142 min ,快于中位数147 min ,可以推测他的成绩比一半以上选手的成绩好.【思考】 根据例1中的样本数据,你还有其他方法评价(2)中这名选手在这次比赛中的表现吗?【跟踪训练1】 求下列各组数据的中位数: ①5 6 2 3 2(3) ②2 3 4 4 4 4 5(4) ③5 6 2 4 3 5 (4.5) ④3 7 6 8 8 40(7.5)【点拨】 求中位数的步骤:①将这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②若该组数据含有奇数个数,位于中间位置的数是中位数;若该组数据含有偶数个数,计算出位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知识点2 众数例2 (教材P118例5)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为这家鞋店提供进货建议吗?【思路点拨】一般来讲,鞋店比较关心哪种尺码的鞋销售量最大,也就是关心卖出的鞋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的众数.一段时间内卖出的30双女鞋的尺码组成一个样本数据,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可以找出样本数据的众数.进而可以估计这家鞋店销售哪种尺码的鞋最多.【解答】由表可以看出,在鞋的尺码组成的数据中,23.5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即23.5厘米的鞋销量最大.因此可以建议鞋店多进23.5厘米的鞋.【思考】分析表中的数据,你还能为鞋店进货提出哪些建议?【跟踪训练2】求下列各组数据的众数:(1)2,5,3,5,1,5,4 (5)(2)5,2,6,7,6,3,3,4,3,7,6 (6 3)(3)2,2,3,3,4 (2 3)(4)2,2,3,3,4,4 (2 3 4)(5)1,2,3,5,7 (1 2 3 5 7)【思考】当一组数据中多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一样最多时,这几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吗?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吗?巩固训练1.数学老师布置10道选择题,课代表将全班同学的答题情况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根据下图,全班每位同学答对的题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D)A.8,8B.8,9C.9,9D.9,82.5个正整数从小到大排列,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众数是7且唯一,则这5个正整数的和是(A)A.20 B.21 C.22 D.233.数据8,8,x,6的众数与平均数相同,那么它们的中位数是8.4.为了了解“孝敬父母,从家务事做起”活动的实施情况,某校抽取八年级某班50名学生,调查他们一周做家务所用时间,得到一组数据,并绘制成下表,请根据下表完成各题:每周做家务的时间0 1 1.522.533.54合计(1)该班学生每周做家务的平均时间是2.44小时. (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5,众数是3.5.(《名校课堂》20.1.2第1课时习题)在一次测试中,抽取了10名学生的成绩(单位:分)为:86,92,84,92,85,85,86,94,94,83. (1)这个小组本次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 (2)小聪同学此次的成绩是88分,他的成绩如何?解:(1)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83,84,85,85,86,86,92,92,94,94,则中位数是86+862=86.(2)根据(1)中得到的样本数据的中位数,可以估计,在这次测试中,大约有一半学生的成绩高于86分.小聪同学的成绩是88分,大于中位数86分,可以推测他的成绩比一半以上同学的成绩好. 课堂小结1.如何求中位数?中位数的作用是什么? 2.如何求众数?众数的作用是什么? 第2课时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2.能辨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119~120,完成下列预习内容.1.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信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分析具体问题的情况,选择适当的量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2.平均数的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受极端值(一组数据中与其余数据差异很大的数据)的影响较大.3.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只需要很少的计算,它也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思考:你知道在体操比赛评分时,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吗?4.公园里有甲、乙两群游客正在做团体游戏,两群游客的年龄(单位:岁)如下:甲群:13,13,14,15,15,15,16,17,17.乙群:3,4,4,5,5,6,6,54,57.(1)甲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15岁,中位数是15岁,众数是15岁,其中能较好地反映甲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平均年龄(众数或中位数).(2)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16岁,中位数是5岁,众数是4,5,6岁.其中能较好地反映乙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中位数.名校讲坛例(教材P119例6)某商场服装部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行目标管理,根据目标完成的情况对营业员进行适当的奖励.为了确定一个适当的月销售目标,商场服装部统计了每个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单位:万元),数据如下:(1)月销售额在哪个值的人数最多?中间的月销售额是多少?平均月销售额是多少?(2)如果想确定一个较高的销售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3)如果想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都能达到销售目标,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思路点拨】商场服装部统计的每个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组成一个样本,通过分析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估计总体的情况,从而解决问题.【解答】整理上面的数据得到表1和图2.表1销售额/万元13 14 15 16 17 18 19 22 23 24 26 28 30 32人数1 1 5 4 323 1 1 1 2 3 1 2图2(1)从表1和图2可以看出,样本数据的众数是15,中位数是18,利用计算器得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约是20,可以推测,这个服装部营业员的月销售额为15万元的人数最多,中间的月销售额是18万元,平均月销售额大约是20万元.(2)如果想确定一个较高的销售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定为每月20万元(平均数).因为从样本数据看,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平均数最大,可以估计,月销售额定为每月20万元是一个较高目标,大约会有13的营业员获得奖励.(3)如果想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能够达到销售目标,月销售额可以定为每月18万元(中位数).因为从样本情况看,月销售额在18万元以上(含18万元)的有16人,占总数的一半左右,可以估计,如果月销售额为18万元,将有一半左右的营业员获得奖励.【跟踪训练】某同学进行社会调查,随机抽查了某个地区20个家庭的收入情况,并绘制了如下的统计图:(1)求这20个家庭的年平均收入;(2)求这20个家庭收入的中位数和众数;(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哪个更能反映这个地区家庭的年平均收入水平?解:(1)这20个家庭的年平均收入是1.2万元.(2)这20个家庭收入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1.2万元和1.3万元.(3)平均数和中位数更能反映这个地区家庭的年平均收入水平.巩固训练1.某商场服装部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行目标管理,即确定一个月销售目标,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对营业员进行适当的奖惩.为了确定一个适当的目标,商场统计了每个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经计算得出销售额的平均数是20万元/月,中位数是18万元/月,众数是15万元/月,如果你是该商场的管理人员,(1)你想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能够达标,这个目标可定为18万元/月;(2)你想确定一个较高的目标,这个目标可定为20万元/月.2.某公司33名职工的月工资(以元为单位)如下:(1)求该公司职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假设副董事长的工资从5 000元提升到20 000元,董事长的工资从5 500元提升到30 000元,那么新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又是什么?(精确到元) (3)你认为应该使用平均数和中位数中哪一个来描述该公司职工的工资水平? 解:(1)2 091,1 500,1 500. (2)3 288,1 500,1 500. (3)中位数.3.质量检测部门对甲、乙、丙三家公司销售产品的使用寿命进行了跟踪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单位:年):甲公司:4,5,5,5,5,7,9,12,13,15; 乙公司:6,6,8,8,8,9,10,12,14,15; 丙公司:4,4,4,6,7,9,13,15,16,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空:(2)如果你是顾客,你将选购哪家公司销售的产品,为什么?(3)如果你是丙公司的推销员,你将如何结合上述数据及统计量,对本公司的产品进行推销?(至少说两条)解:(2)乙公司.因为从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三项指标上看,都比其他的两个公司要好,他们的产品质量更高.(3)①丙公司的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比甲公司高;②从产品寿命的最高年限考虑,购买丙公司的产品的使用寿命比较长的机会比乙公司产品大一些.课堂小结在实际问题中,会分析具体问题的情况,选择适当的量(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教学目标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2.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能运用方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124~127,完成下列预习内容.1.统计中常采用考察一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之间的差别的方法,来反映这组数据的波动情况.2.设有n个数据x1,x2,…,x n,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的差的平方分别是(x1-x)2,(x2-x)2,…,(x n-x)2,我们用这些值的平均数,即用s2=1n[(x1-x)2+(x2-x)2+…+(x n-x)2]来衡量这组数据波动的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3.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就越小.4.要判断一个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是否稳定,那么需要知道他最近连续几次数学考试成绩的方差.5.计算一组数据:8,9,10,11,12的方差为2.名校讲坛例1 (教材P125例1)在一次芭蕾舞比赛中,甲、乙两个芭蕾舞团都表演了舞剧《天鹅湖》,参加表演的女演员的身高(单位:cm)如表所示.哪个芭蕾舞团女演员的身高更整齐?【解答】甲、乙两团演员的身高平均数分别是x甲=163+164×2+165×2+166×2+1678=165,x乙=163+165×2+166×2+167+168×28=166.方差分别是s2甲=(163-165)2+(164-165)2+…+(167-165)28=1.5,s2乙=(163-166)2+(165-166)2+…+(168-166)28=2.5.由s2甲<s2乙可知,甲芭蕾舞团女演员的身高更整齐.【跟踪训练1】在一次女子排球比赛中,甲、乙两队参赛选手的年龄如下:甲队26 25 28 28 24 28 26 28 27 29乙队28 27 25 28 27 26 28 27 27 26(1)两队参赛选手的平均年龄分别是多少?(2)你能说说两队参赛选手年龄波动的情况吗?解:(1)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分别是:x甲=26.9,x乙=26.9,即甲、乙两队参赛选手的平均年龄相同.(2)两组数据的方差分别是:s2甲=(26-26.9)2+(25-26.9)2+…+(29-26.9)210=2.29,s2乙=(28-26.9)2+(27-26.9)2+…+(26-26.9)210=0.89,由s2甲>s2乙可知,甲队参赛选手年龄波动较大.【点拨】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趋势的指标,方差是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指标.所以(2)用方差来判断.例2 (教材例题变式)为了从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择一人去参加电脑知识竞赛,在相同条件下对他们的电脑知识进行了10次测验,成绩(单位:分)如下:(1)填写下表:(2)利用以上信息,请从不同的角度对甲、乙两名同学的成绩进行评价.【解答】 从众数看,甲成绩的众数为84分,乙成绩的众数是90分,乙的成绩比甲好;从方差看,s 2甲=14.4,s 2乙=34,甲的成绩比乙相对稳定;从甲、乙的中位数、平均数看,中位数、平均数都是84分,两人成绩一样好; 从频率看,甲85分以上的次数比乙少,乙的成绩比甲好.【跟踪训练2】 某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全国比赛,对他们进行了8次测试,测试成绩(单位:环)如下表:(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出甲的平均成绩是9环,乙的平均成绩是9环; (2)分别计算甲、乙两名运动员8次测试成绩的方差;(3)根据(1)(2)计算的结果,你认为推荐谁参加全国比赛更合适?并说明理由. 解:(2)甲的方差为18×[(10-9)2+(8-9)2+(9-9)2+(8-9)2+(10-9)2+(9-9)2+(10-9)2+(8-9)2]=0.75,乙的方差为18×[(10-9)2+(7-9)2+(10-9)2+(10-9)2+(9-9)2+(8-9)2+(8-9)2+(10-9)2]=1.25.(3)∵0.75<1.25,∴甲的方差小.∴甲比较稳定,故选甲参加全国比赛更合适. 巩固训练1.若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x ,方差为s 2,则(1)数据x 1±b ,x 2±b ,…,x n ±b 的平均数为x ±b ,方差为s 2; (2)数据ax 1,ax 2,…,ax n 的平均数为ax ,方差为a 2s 2;(3)数据ax 1±b ,ax 2±b ,…,ax n ±b 的平均数为ax ±b ,方差为a 2s 2.2.用条形图表示下列各组数据,计算并比较它们的平均数和方差,体会方差是怎样刻画数据的波动程度的. (1)6 6 6 6 6 6 6 (2)5 5 6 6 6 7 7 (3)3 3 4 6 8 9 9 (4)3 3 3 6 9 9 9解:图略.(1)x =6,s 2=0;(2)x =6,s 2=47;(3)x =6,s 2=447;(4)x =6,s 2=547.3.甲、乙两支篮球队在集训期内进行了五场比赛,将比赛成绩进行统计后,绘制成图1、图2的统计图.图1 图2(1)在图2中,画出折线表示乙队在集训期内这五场比赛成绩的变化情况;(2)已知甲队五场比赛成绩的平均分x甲=90分,请你计算乙队五场比赛成绩的平均分x乙;(3)如果从甲、乙两队中选派一支球队参加篮球锦标赛,根据上述统计情况,试从平均分、折线的走势、获胜场数三个方面分别进行简要分析,你认为选派哪支球队参加比赛更能取得好成绩?解:(1)如图所示.(2)x乙=90分.(3)从平均分看,两队的平均分相同,实力大体相当;从折线的走势看,甲队比赛成绩呈上升趋势,而乙队比赛成绩呈下降趋势;从获胜场数看,甲队胜三场,乙队胜两场,甲队成绩较好;综上所述,选派甲队参赛更能取得好成绩.课堂小结1.理解方差的定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2.方差的作用: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3.方差的适用条件:当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或相近时,才利用方差来判断它们的波动情况.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1.理解调查活动中的六个基本步骤及其实施方法.2.理解数据的分析在调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131~133,完成下列预习内容.1.调查活动中的六个基本步骤是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交流.2.甲、乙两名同学进行射击训练,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5次,成绩统计如下:若从甲、乙两人射击成绩方差的角度评价两人的射击水平,则谁的射击成绩更稳定些?解:甲、乙两人射击成绩的平均成绩分别为:x甲=15(7×2+8×2+10×1)=8,x乙=15(7×1+8×3+9×1)=8,s2甲=15[2×(7-8)2+2×(8-8)2+(10-8)2]=1.2,s2乙=15[(7-8)2+3×(8-8)2+(9-8)2]=0.4.∵s2甲>s2乙,∴乙同学的射击成绩比较稳定.【点拨】在平均数相等时,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名校讲坛例(教材补充例题)(1)班同学为了解某小区家庭月均用水情况,随机调查了该小区部分家庭,并将调查数据进行如下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据意识,提高数据分析素养;
2.培养学生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数学推理和论证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基本概念。平均数是所有数值加总后除以数值的个数,它能够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的数,它对极端值的影响较小;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它适用于描述分类数据。这些统计量在描述数据时各有优势,是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
-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应用:通过直观的图形和表格展示数据,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举例:在讲解平均数时,强调其受极端值影响较大的特点;在介绍中位数和众数时,通过实例说明它们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时的优势。
2.教学难点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需要学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描述指标;
-极差、方差的计算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理解这些统计量的含义,并能正确应用于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来分析一组考试成绩,以及这些统计量如何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数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均数受极端值影响较大,而中位数和众数则相对稳健这一特点。对于极差和方差的计算及应用,我会通过具体数据和图表来帮助大家理解它们在描述数据离散程度方面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案)
初中数学《八下》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考试练习题
初中数学《八下》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考试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1、某农业科技部门为了解甲、乙两种新品西瓜的品质(大小、甜度等),进行了抽样调查.在相同条件下,随机抽取了两种西瓜各7 份样品,对西瓜的品质进行评分(百分制),并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下面给出两种西瓜得分的统计图表.甲、乙两种西瓜得分表甲、乙两种西瓜得分统计表(1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 )从方差的角度看, ___________ 种西瓜的得分较稳定(填“ 甲” 或“ 乙” );(3 )小明认为甲种西瓜的品质较好些,小军认为乙种西瓜的品质较好些.请结合统计图表中的信息分别写出他们的理由.知识点:数据的集中趋势【答案】(1 )a =88 ,b =90 ;(2 )乙;(3 )见解析【分析】(1 )根据中位数、众数的意义求解即可;(2 )根据数据大小波动情况,直观可得答案;(3 )从方差、中位数、众数的比较得出答案.【详解】解:(1 )甲品种西瓜测评得分从小到大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是 88 ,所以中位数是 88 ,即a =88 ,将乙品种西瓜的测评得分出现次数最多的是90 分,因此众数是 90 ,即b =90 ,故答案为:a =88 ,b =90 ;(2 )由甲、乙两种西瓜的测评得分的大小波动情况,直观可得S 乙2<S 甲2,故答案为:乙;(3 )小明认为甲种西瓜的品质较好些,是因为甲的得分众数比乙的得分众数高;小军认为乙种西瓜的品质较好些,是因为乙的得分方差小和得分中位数比甲的高.【点睛】本题考查统计表,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理解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的前提.2、现有一组数据4 、 5 、 5 、 6 、 5 、 7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___ .知识点:数据的集中趋势【答案】5【分析】根据众数的意义求解即可.【详解】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5 ,共出现 3 次,因此众数是 5 ,故答案为: 5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众数:一组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熟练掌握众数的意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一组数据:5,7,10,5,7,5,6.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A . 7 和 10B . 7 和 5C . 7 和 6D . 6 和 5知识点:数据的集中趋势【答案】D【分析】将这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详解】将这组数据重新排列为5 、 5 、 5 、 6 、 7 、 7 、 10 ,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为5 、中位数为 6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4、在5 月 31 日世界禁烟日到来之际,某校为了提高禁烟意识,在七、八年级举办了“ 关爱健康,远离香烟” 的知识竞赛,两个年级分别有 500 人为了了解本次竞赛成绩情况,现从中各随机抽取了部分同学的测试成绩x(得分均为整数,满分为100 分)进行调查分析,过程如下:第一步:收集数据七年级:68 88 100 100 79 94 89 85 100 88 81 69 98 7977 94 96 75 92 67八年级:69 97 78 89 98 100 99 100 95 99 99 69 75 1 00 99 78 79 87 85 79第二步:整理、描述数据第三步:分析数据第四步:应用数据(1 )直接写出a的值和八年级抽取了多少个同学的成绩进行分析(2 )在此次测试中,七年级甲学生的成绩为 89 分,八年级乙学生成绩为 90 分,甲、乙两人的成绩在各自年级中哪一个更靠前?请说明理由.(3 )若成绩在 90 分至 99 分之间(含 90 分, 99 分)的学生为二等奖,请估计七、八年级一共获得二等奖的学生总人数.知识点:数据的集中趋势【答案】(1 )a=99 ,八年级抽取了 20 个同学的成绩进行分析;(2 )甲的成绩在自己年级中更靠前;(3 )七、八年级一共获得二等奖的学生总人数为 300 人.【分析】(1 )根据众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2 )把甲、乙两人的成绩与各自年级的中位数比较即可得到结论;(3 )七、八年级的总人数乘以 90 分至 99 分之间(含 90 分, 99 分)的学生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的结论.【详解】(1 )a=99 ,八年级抽取了 20 个同学的成绩进行分析;(2 )∵七年级同学的成绩的中位数是 88 ,八年级同学的成绩的中位数是 92 ,∴甲的成绩在自己年级中更靠前;(3 ) 1000×=300 人,答:七、八年级一共获得二等奖的学生总人数为300 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正确应用,熟练掌握定义和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5、北京市6 月某日 10 个区县的最高气温如下表: ( 单位:℃)则这10 个区县该日最高气温的中位数是() .A . 32B . 31C . 30D . 29知识点:数据的集中趋势【答案】A【详解】∵从小到大排列后,排在中间位置的两个数都是 32 ,∴中位数是 32.故选A.6、某小组个人在一次数学小测试中,有个人的平均成绩为,其余个人的平均成绩为,则这个小组的本次测试的平均成绩为 ________.知识点:数据的集中趋势【答案】89【分析】先求出总成绩,再运用求平均数公式即可求出平均成绩.【详解】∵有 3 个人的平均成绩为 96 ,其余 7 个人的平均成绩为 86 ,∴这个小组的本次测试的总成绩为: 3×96+7×86=890 ,∴这个小组的本次测试的平均成绩为: 890÷10=89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均数的求法,属于基础题型.熟记计算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甲、乙、丙、丁四人10 次随堂测验的成绩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这 10 次测验平均成绩较高且较稳定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知识点:数据的集中趋势【答案】C【分析】利用平均数和方差的意义进行判断.【详解】解:由折线统计图得:丙、丁的成绩在92 附近波动,甲、乙的成绩在 91 附近波动,∴丙、丁的平均成绩高于甲、乙,由折线统计图得:丙成绩的波动幅度小于丁成绩的波动幅度,∴这四人中丙的平均成绩好又发挥稳定,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差,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也考查了折线统计图.8、某校开展了以“爱我家乡”为主题的艺术活动,从九年级 5 个班收集到的艺术作品数量(单位:件)分别为 48 , 50 , 47 , 44 , 50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 . 44B . 47C . 48D . 50知识点:数据的集中趋势【答案】C【分析】根据中位数的意义,排序后处在中间位置的数即可.【详解】解:将这五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第3 位的数是 48 ,因此中位数是 48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中位数的意义,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是中位数.9、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的“红色记忆”校园歌咏比赛中, 15 个参赛班级按照成绩(成绩各不相同)取前 7 名进入决赛,小红知道了自己班级的比赛成绩,如果要判断自己的班级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 15 个参赛班级成绩的()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知识点:数据的集中趋势【答案】B【分析】由于比赛取前7 名参加决赛,共有 15 名选手参加,根据中位数的意义分析即可.【详解】解:15 个不同的成绩按从小到大排序后,中位数之后的共有 7 个数,故只要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就可以知道是否进入决赛了.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求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0、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5 ,方差为 4 ,那么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__ .知识点:数据的集中趋势【答案】3 , 4【分析】根据平均数,方差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数据,,的平均数为5 ,,,数据,,的平均数是3 ;数据,,的方差为4 ,,,,的方差.故答案为:3 , 4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和方差,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平均数和方差.11、为了纪念建党100 周年,学校组织了“建党 100 周年党史知识竞赛”,张同学根据评分为小李的分数制作了如下表格: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那么下列哪个数据不会发生变化()A .众数B .平均数C .中位数D .方差知识点:数据的集中趋势【答案】C【分析】根据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可得答案.【详解】解: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则表中数据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中位数,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中位数,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中位数定义.12、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4 ,方差是 5 ,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减去 2 ,得到一组新数据,则这组新数据的方差是 ______ .知识点:数据的集中趋势【答案】5【分析】根据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的定义和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得:数据,,,,的平均数是4 ,方差是 5 ,新数据是,,,,,所以新数据的平均数是4-2=2 ,方差是:==5 .故答案为:5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和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均数和方差的变换特点.13、如图,小强同学根据乐清市某天上午和下午各四个整点时间的气温绘制成的折线统计图.(1 )根据图中信息分别求出上午和下午四个整点时间的平均气温.(2 )请你根据所学统计学知识,从四个整点时间温度猜测,这天上午和下午的气温哪个更稳定,并说明理由.知识点:数据的集中趋势【答案】(1 ) 24 , 24 ;(2 )上午的气温更加稳定,理由见解析.【分析】(1 )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2 )分别求出上午和下午四个整点时间的方差然后进行比较即可.【详解】解:(1 )∴∴上午的气温更加稳定.【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与方差,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14、车间有22 名工人,某一天他们生产的零件个数统计如下:(1 )求这一天 22 名工人生产零件的平均个数.(2 )为了提高大多数工人的积极性,管理者准备实行“每天定额生产,超产有奖”的措施.如果你是管理者,请你确定这个“定额”,并说明理由.知识点:数据的集中趋势【答案】(1 ) 13 个;(2 )如果我是管理者,会将 13 个作为“定额”,因为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 13 ,选 13 为定额,确保了大多数人能完成定额,有 7 人超产有奖,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表达合理即可)【分析】(1 )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2 )求出中位数、众数、平均数,从大多数员工能够完成任务为标准“定额”.【详解】解:(1 )(个)∴这一天 22 名工人生产零件的平均个数为 13 个.(2 )如果我是管理者,会将 13 个作为“定额”.因为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13 ,选 13 为定额,确保了大多数人能完成定额,有 7 人超产有奖,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表达合理即可)【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理解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的关键.15、开学前,根据学校防疫要求,小芸同学连续14 天进行了体温测量,结果统计如下表:这14 天中,小芸体温的众数是 ____________.知识点:数据的集中趋势【答案】36.6【分析】根据众数的定义就可解决问题.【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众数是36.6℃,故答案为:36.6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众数的求解,正确理解众数的意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东方红学校举行“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讲故事比赛,七位评委对其中一位选手的评分分别为: 85 , 87 , 89 , 91 , 85 , 92 , 90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______ .知识点:数据的集中趋势【答案】89【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得.解: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为,则中位数为89 ,故答案为:89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熟记定义是解题关键.17、“最美鄂州,从我做起”.“五四”青年节当天,马桥村青年志愿小组到胡林社区参加美化社区活动. 6 名志愿者参加劳动的时间(单位:小时)分别为: 3 , 2 , 2 , 3 , 1 , 2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______ .知识点:数据的集中趋势【答案】2【分析】根据中位数的求解方法求解即可.【详解】解:将所给6 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 1 , 2 , 2 , 2 , 3 , 3 ,则中位数为=2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中位数,熟练掌握中位数的求解方法是解答的关键.18、在2021 年初中毕业生体育测试中,某校随机抽取了 10 名男生的引体向上成绩,将这组数据整理后制成如下统计表:关于这组数据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 .中位数是 10.5B .平均数是 10.3C .众数是 10D .方差是 0.81知识点:数据的集中趋势【答案】A【分析】先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再依次按照中位数的定义、平均数计算公式、众数定义、方差计算公式依次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将该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依次为:9 , 9 , 10 , 10 , 10 , 10 , 11 , 11 , 11 , 12 ;位于最中间的两个数是10 , 10 ,它们的平均数是 10 ,所以该组数据中位数是10 ,故 A 选项符合题意;该组数据平均数为:,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该组数据10 出现次数最多,因此众数是 10 ,故 C 选项不符合题意;该组数据方差为:,故D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以及方差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牢记相关概念与公式等,本题的易错点是容易将表格中的数据混淆,同时计算容易出现错误,因此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9、某学校八年级(2 )班有 20 名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学党史、看红书”知识竞赛,成绩统计如图.这个班参赛学生的平均成绩是 ___ .知识点:数据的集中趋势【答案】95.5【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可得:=95.5 ,故答案为:95.5 .【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求法,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统计图,掌握运算法则.20、如图所示是某校初中数学兴趣小组年龄结构条形统计图,该小组年龄最小为11 岁,最大为 15 岁,根据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该小组组员年龄的中位数为 ________ 岁.知识点:数据的集中趋势【答案】13【分析】直接根据中位数定义求解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排列得:11 , 11 , 12 , 12 , 12 , 13 , 13 ,13 , 13 , 13 , 14 , 14 , 14 , 14 , 15 , 15 , 15 , 15 ,个数为偶数,中间的两个数为:13 , 13 ,∴中位数为 13 ,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的定义,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 或从大到小 ) 的顺序排列,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经典题(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某校在体育健康测试中,有8名男生“引体向上”的成绩(单位:次)分别是:14,12,8,9,16,12,7,1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10,12 B.12,11 C.11,12 D.12,12C解析:C【分析】先把原数据按由小到大排列,然后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详解】原数据按由小到大排列为:7,8,9,10,12,12,14,16,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2(10+12)=11,众数为12.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众数,中位数的定义,解题关键在于掌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2.如果将所给定的数据组中的每个数都减去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该数组的()A.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B.平均数改变,方差改变C.平均数不变,方差改变D.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公式即可判断.由题意得该数组的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数,方差点评:数学公式的计算与应用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一个基本能力,此类问题往往考查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3.2017年世界未来委员会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授予我国“未来政策奖”,以表彰我国在防治土地荒漠化方面的突出成就.如图是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统计图,则荒漠化土地面积是五次统计数据的中位数的年份是( )A.1999年B.2004年C.2009年D.2014年C解析:C【分析】把数据的年份从小到大排列,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得答案,【详解】把数据的年份从小到大排列为:2014年、1994年、2009年、2004年、1999年,∵中间的年份是2009年,∴五次统计数据的中位数的年份是2009年,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数序排列,在中间的一个数字(或两个数字的平均值)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4.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输入汉字的个数统计结果如下表: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到如下结论:①甲、乙两班学生平均成绩相同;为优秀)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输入汉字个数150③甲班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大.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A解析:A【分析】平均水平的判断主要分析平均数;优秀人数的判断从中位数不同可以得到;波动大小比较方差的大小.【详解】从表中可知,平均字数都是135,①正确;甲班的中位数是149,乙班的中位数是151,比甲的多,而平均数都要为135,说明乙的优秀人数多于甲班的,②正确;甲班的方差大于乙班的,又说明甲班的波动情况大,所以③也正确.①②③都正确.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意义.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5.某兴趣小组为了解我市气温变化情况,记录了今年1月份连续6天的最低气温(单位:C︒):-6,-4,-2,0,-2,2.关于这组数据,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平均数是-2 B.中位数是-2 C.众数是-2 D.方差是5D解析:D【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方差的定义以及计算公式,依次计算各选项即可作出判断.【详解】解:A、平均数是-2,结论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中位数是-2,结论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众数是-2,结论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方差是203,结论错误,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方差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掌握各部分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6.有一组数据:1,1,1,1,m.若这组数据的方差是0,则m为()A.4-B.1-C.0 D.1D解析:D【分析】方差: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详解】依题意可得,平均数:45mx∴224441555m mm解得m=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熟练运用方差公式是解题的关键.7.某校八年级(1)班全体学生进行了第一次体育中考模拟测试,成绩统计如下表:根据上表中的信息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该班一共有42名同学B.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众数是8C.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平均数是27 D.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27分B 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定义解答.【详解】解:该班共有6+5+5+8+7+7+4=42(人),成绩27分的有8人,人数最多,众数为27;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平均数是=142(24×6+25×5+26×5+27×8+28×7+29×7+30×4)=27,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第21名和第22名成绩的平均数为27分,错误的为B,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熟练掌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8.体育课上,某班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5次短跑训练,要判断哪一位同学的成绩比较稳定,通常要比较两名同学成绩的()A.平均数B.方差C.众数D.中位数B解析:B【分析】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反映的是数据的集中趋势,方差反映的是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越不稳定,方差越小,说明这组数据越稳定.【详解】解:由于方差能反映数据的稳定性,故需要比较这两名同学5次短跑训练成绩的方差.故选B.【点睛】考核知识点: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的意义.9.甲、乙两位射击运动员参加射击训练,各射击20次,成绩如下表所示:设甲、乙两位运动员射击成绩的方差分别为S 2甲和S2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2甲<S2乙B.S 2甲=S2乙C.S 2甲>S2乙D.无法比较S 2甲和S2乙的大小C解析:C【解析】【分析】先计算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再计算它们的方差,选择正确的答案即可.【详解】甲的平均数为:120×5×(7+8+9+10)=172乙的平均数为:120×(4×7+6×8+6×9+4×10)=172S甲2=120×{5×[(7-172)2+(8-172)2+(9-172)2+(10-172)2]}=14×[94+14+14+94]=54;S乙2=120×[4×[(7-172)2+6×(8-172)2+6×(9-172)2+4×(10-172)2]=120×[9+64+64+9]=21 20;∵54>2120∴S甲2>S乙2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及方差的知识.方差的定义: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x,则方差S2=1n[(x1-x)2+(x2-x)2+…+(x n-x)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10.下面的统计图表示某体校射击队甲、乙两名队员射击比赛的成绩,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甲队员成绩的平均数比乙队员的大B .乙队员成绩的平均数比甲队员的大C .甲队员成绩的中位数比乙队员的大D .甲队员成绩的方差比乙队员的大D 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甲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分别为6,7,7,7,8,8,9,9,9,10,则中位数882=8, 甲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6+3×7+2×8+3×9+10)÷10=8(环),乙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分别为6,7,7,8,8,8,8,9,9,10,则中位数是8, 乙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6+2×7+4×8+2×9+10)÷9=8(环), 甲队员成绩的方差=110×[(6-8)2+3×(7-8)2+2×(8-8)3+3×(9-8)2+(10-8)2]=1.4; 乙队员成绩的方差=110×[(6-8)2+2×(7-8)2+4×(8-8)3+2×(9-8)2+(10-8)2]=1.2, 综上可知甲、乙的中位数相同,平均数相同,甲的方差大于乙的方差,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定义和公式,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已知样本x 1,x 2,x 3,…,x n 的方差是1,那么样本2x 1+3,2x 2+3,2x 3+3,…,2x n +3的方差是___________.4【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分析原数据都乘2则方差是原来的4倍数据都加3方差不变【详解】解:设样本x1x2x3…xn 的平均数为m 则其方差为则样本2x1+32x2+32x3+3…2xn +3的平均数为2m +解析:4 【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分析,原数据都乘2,则方差是原来的4倍,数据都加3,方差不变. 【详解】解:设样本x 1,x 2,x 3,…,x n 的平均数为m , 则其方差为22221121...1n S x mx mx mn ,则样本2x 1+3,2x 2+3,2x 3+3,…,2x n +3的平均数为2m +3, 其方差为222144S S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计算公式及其运用:一般地设有n 个数据,x 1,x 2,…x n ,若每个数据都放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后再同加或同减去一个数,其平均数也有相对应的变化,方差则变为这个倍数的平方倍.12.已知一组数据:3,3,x ,5,5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___.【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定义求得x 的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方差【详解】根据题意得:3+3+x+5+5=4×5解得:x=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2(3-4)2+(4-4)2+2(5-4)2=08故答案是:0 解析:0.8【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定义求得x 的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方差. 【详解】 根据题意得: 3+3+x+5+5=4×5, 解得:x=4, 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15×[2(3-4)2+(4-4)2+2(5-4)2]=0.8, 故答案是:0.8. 【点睛】考查了求一组数的方差,解题关键是熟记方差计算公式:()()()2222121n S x x x x x x n ⎡⎤=-+-+⋯+-⎣⎦. 13.今年某果园随机从甲、乙、丙三个品种的枇杷树中各选了5棵,每棵产量的平均数x (单位:千克)及方差S 2(单位:千克2)如表所示:__.甲【分析】先比较平均数得到甲和乙产量较高然后比较方差得到甲比较稳定【详解】解:因为甲乙的平均数比丙大所以甲乙的产量较高又甲的方差比乙小所以甲的产量比较稳定即从这三个品种中选出一种产量既高又稳定的枇杷解析:甲 【分析】先比较平均数得到甲和乙产量较高,然后比较方差得到甲比较稳定. 【详解】解:因为甲、乙的平均数比丙大,所以甲、乙的产量较高, 又甲的方差比乙小,所以甲的产量比较稳定,即从这三个品种中选出一种产量既高又稳定的枇杷树进行种植,则应选的品种是甲;故答案为:甲.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也考查了平均数.14.有一组数据如下:2,3,3,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____.【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详解】2334的平均数是(2+3+3+4)4=3;【点睛】方差等于样本中各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之和再除以样本个数 解析:12【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2,3,3,4的平均数是(2+3+3+4) ÷4= 3;2222211(32)(33)(33)(43)42S ⎡⎤=-+-+-+-=⎣⎦ 【点睛】方差等于样本中各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之和再除以样本个数.15.数据-1,2,0,1,-2的方差是____.2【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这组数的平均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S2=计算【详解】设这组数的平均值为则:∴方差S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方差:一般地设n 个数据x1x2…xn 的平均数为则方差解析:2 【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这组数的平均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S 2=()()()()22221231n x x x x x x x x n ⎡⎤-+-+-++-⎣⎦计算.【详解】设这组数的平均值为x ,则:1201205x -+++-==∴方差S 2=()()()()()222221020001020215⎡⎤--+-+-+-+--=⎣⎦⨯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方差:一般地设n 个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x ,则方差S 2=()()()()22221231n x x x x x x x x n ⎡⎤-+-+-++-⎣⎦,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16.若一组数据4,,5,,7,9x y 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_____.【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得再根据众数是5所以可得xy中必须有一个5则另一个就是6通过方差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中至少有一个是5∵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6∴∴解析:83【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可得11x y +=,再根据众数是5,所以可得x,y 中必须有一个5,则另一个就是6,通过方差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解:∵一组数据4,,5,,7,9x y 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 ∴,x y 中至少有一个是5,∵一组数据4,,5,,7,9x y 的平均数为6,∴()4579166x y +++++=, ∴11x y +=,∴,x y 中一个是5,另一个是6,∴这组数据的方差为()()()()()22222846256661[]676963-+-+-+-+-=; 故答案为83. 【点睛】本题是一道数据统计中的综合性题目,涉及知识点较多,应当熟练掌握,特别是记忆方差的计算公式.17.已知一组数据5,10,15,x ,9的平均数是8,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9【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先求出x 的值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可知(5+10+15+x+9)÷5=8解得:x=1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591015处于解析:9 【解析】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先求出x 的值,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可知,(5+10+15+x+9)÷5=8,解得:x=1,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5,9,10,15,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是9,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9;故答案为9.【点睛】考查了中位数,掌握中位数的定义是本题的关键;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8.某中学人数相等的甲、乙两班学生参加了同一次数学测验,两班平均分和方差分别为⎺x甲=82分,⎺x乙=82分,S2甲=245,S2乙=190.那么成绩较为整齐的是__________班乙【解析】【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根据方差越小波动越小故可由两班的方差得到结论【详解】∵S2甲>S2乙∴成绩较为稳定的是乙故答案为乙【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反映了一组解析:乙【解析】【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根据方差越小,波动越小,故可由两班的方差得到结论.【详解】∵S2甲>S2乙∴成绩较为稳定的是乙.故答案为乙.【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19.某班一次数学竞赛考试成绩如下表所示,已知全班共有38人,且众数为60分,中位数为70分,则x2-2y=_________.=15结合众数为50分中位数为60分分情况讨论即可确定xy之值从而求出x2-2y之值【详解】∵全班共有38人∴x+y=38-(解析:50【分析】由于全班共有38人,则x+y=38-(2+3+5+6+3+4)=15,结合众数为50分,中位数为60分,分情况讨论即可确定x、y之值,从而求出x2-2y之值.【详解】∵全班共有38人,∴x+y=38-(2+3+5+6+3+4)=15,又∵众数为60分,∴x≥8,当x=8时,y=7,中位数是第19,20两个数的都为70分,则中位数为70分,符合题意;当x=9时,y=6,中位数是第19,20两个数的平均数,则中位数为(60+70)÷2=65分,不符合题意;同理当x=10,11,12,13,14,15时,中位数都不等于70分,不符合题意.则x=8,y=7.则x2-2y=64-14=50.故答案为5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关键是根据众数的人数和中位数的数值进行分类讨论x、y的取值.20.小明五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5,中位数为86,众数是89,则最低两次测验的成绩之和为________.161【解析】分析:知道平均数可以求出5次成绩之和又知道中位数和众数就能求出最低两次成绩详解:由五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5分∴5次数学测验的总成绩是425分∵中位数是86分众数是89分∴最低两次测解析:161【解析】分析:知道平均数可以求出5次成绩之和,又知道中位数和众数,就能求出最低两次成绩.详解:由五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5分,∴5次数学测验的总成绩是425分,∵中位数是86分,众数是89分,∴最低两次测试成绩为425-86-2×89=161,故答案为:16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和众数等知识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三、解答题21.某校举办了一次趣味数学竞赛,满分100分,学生得分均为整数,达到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达到90分及以上为优秀,这次竞赛中,甲、乙两组学生成绩如下(单位:分)甲组:30,60,60,60,60,60,70,90,90,100;乙组:50,60,60,60,70,70,70,70,80,90.(1)以上成绩统计分析表如表:乙组b c90%则表中a=,b=,c=.(2)如果你是该校数学竞赛的教练员,现在需要你根据成绩的稳定性选一组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复赛,你会选择哪一组?并说明理由.解析:(1)60,68,70;(2)乙组,理由见解析【分析】(1)利用中位数的定义确定a、c的值,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出b的值;(2)先计算出乙组成绩的方差,然后选择甲乙两组成绩的方差较小的一组.【详解】解:(1)甲组学生成绩的中位数为60602+=60,即a=60;乙组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为110(50+3×60+4×70+80+90)=68;乙组学生成绩的中位数为70702+=70,即b=68,c=70;故填:60,68,70;(2)选择乙组.理由如下:乙组学生成绩的方差为110[(50﹣68)2+3(60﹣68)2+4(70﹣68)2+(80﹣68)2+(90﹣68)2]=116,因为甲乙两组学生成绩的平均数相同,而乙组学生成绩的方差较小,成绩比较稳定,所以选择乙组.【点睛】本题考查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各个统计量的意义及各个统计量所反映数据的特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某校需要选出一名同学去参加温州市“生活中的数学说题”比赛,现有5名候选人参加该校举办的模拟说题比赛,挑选出成绩最高者参加说题比赛.已知5名候选人模拟说题比赛成绩情况如表所示.某校5名候选人模拟说题比赛成绩情况(1)5名候选人模拟说题比赛成绩的中位数是;(2)由于C、E两名候选人成绩并列第一;所以学校决定根据两人平时成绩、任课老师打分、模拟说题比赛成绩按2:3:5的比例最后确定成绩,最终谁将参加说题比赛.已知C、E两名候选人平时成绩、任课老师打分情况如表所示.解析:(1)85;(2)最终候选人E将参加说题比赛【分析】(1)根据中位数的定义直接进行解答即可;(2)根据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C、E两名候选人的平均成绩,再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75,83,85,90,90,则名候选人模拟说题比赛成绩的中位数是85分;故答案为:85;(2)∵C的平均成绩是:952803905235⨯+⨯+⨯++=88(分),E的平均成绩是:852903905235⨯+⨯+⨯++=89(分),∴88<89,∴最终候选人E将参加说题比赛.【点睛】本题考查中位数、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平均数的定义.23.某初中要调查学校学生(总数 1000 人)双休日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一部分学生,调查得到的数据分别制成频数直方图(如图 1)和扇形统计图(如图 2).(1)请补全上述统计图(直接填在图中);(2)试确定这个样本的中位数和众数;(3)请估计该学校 1000 名学生双休日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 4 小时的人数.解析:(1)画图见解析;(2)中位数是3小时,众数是4小时;(3)400人.【分析】(1)根据阅读5小时以上频数为6,所占百分比为12%,求出数据的总数,再用数据总数减去其余各组频数得到阅读3小时以上频数,然后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分别求得阅读0小时和4小时的人数所占百分比,补全扇形图;(2)利用各组频数和总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中位数和众数;(3)用1000乘以每周课外阅读时间不小于4小时的学生所占百分比即可.【详解】解:(1)总人数:6÷12%= 50 (人),阅读3小时以上人数:50-4-6-8-14-6= 12 (人),阅读3小时以上人数的百分比为12÷50= 24% ,阅读0小时以上人数的百分比为4÷50= 8% .图如下:(2)中位数是3小时,众数是4小时;(3) 1000⨯(28% + 12%)= 1000⨯40%= 400(人)答:该学校1000名学生双休日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4小时的人数为400人.【点睛】此题考查数据的收集,主要有中位数,众数,扇形图和直方图的画法及表达的意义.24.某校为了了解九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情况,以九年(1)班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为样本,按A、B、C、D四个等级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绘制如下两幅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说明:A级:90分﹣100分;B级:75分﹣89分;C级:60分﹣74分;D级:60分以下)(1)求出D级学生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2)求出扇形统计图中C级所在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3)该班学生体育测试成绩的中位数落在哪个等级内;(4)若该校九年级学生共有500人,请你估计这次考试中A级和B级的学生共有多少人?解析:(1)4%;(2)72°;(3)落在B 等级内;(4)380人 【分析】(1)先求出总人数,再求D 成绩的人数占的比例;(2)C 成绩的人数为10人,占的比例=10÷50=20%,表示C 的扇形的圆心角=360°×20%=72°, (3)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判断;(4)该班占全年级的比例=50÷500=10%,所以,这次考试中A 级和B 级的学生数=(13+25)÷10%=380人, 【详解】(1)总人数为25÷50%=50人,D 成绩的人数占的比例:2÷50=4%; (2)表示C 的扇形的圆心角360°×(10÷50)=360°×20%=72°;(3)由于A 成绩人数为13人,C 成绩人数为10人,D 成绩人数为2人,而B 成绩人数为25人,故该班学生体育测试成绩的中位数落在B 等级内;(4)这次考试中A 级和B 级的学生数:(13+25)÷(50÷500)=(13+25)÷10%=380(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和用样本估计总体,提取统计图中的有效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某工厂甲、乙两名工人参加操作技能培训.现分别从他们在培训期间参加的若干次测试成绩中随机抽取8次,数据如下(单位:分). 甲 9582 88 81 93 79 84 78乙83 75808090 859295(1)请你计算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2)现要从中选派一人参加操作技能比赛,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你认为选派哪名工人参加合适?请说明理由.解析:(1)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85分,中位数分别为83分、84分;(2)派乙参赛更合适.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平均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即可; (2)从平均数、中位数、方差以及数据的变化趋势分析. 【详解】()1()19582888193798478858x =+++++++=甲(分),()18375808090859295858x =+++++++=乙 将甲工人的测试成绩从小到大排序,处在第45、位的平均数为()8284283+÷=(分), 因此甲工人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83分,将乙工人的测试成绩从小到大排序,处在第45、位的平均数为()8385284+÷=(分), 因此乙工人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84分,答: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85分,中位数分别为83分、84分.()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2222195858285...788535.58S =-+-+⎤⎣⎦=⎡+-甲(分2) ()()()2222183857585...9585418S =-+-+-⎡⎤⎣⎦+=乙(分2)①从平均数看,甲、乙均为85分,平均水平相同;②从中位数看,乙的中位数大于甲,乙的成绩好于甲; ③从方差来看,因为22S S <甲乙,所以甲的成绩较稳定;④从数据特点看,获得85分以上(含85分)的次数,甲有3次,而乙有4次,故乙的成绩好些;⑤从数据的变化趋势看,乙后几次的成绩均高于甲,且呈上升趋势,因此乙更具潜力.综上分析可知,甲的成绩虽然比乙稳定,但从中位数、获得好成绩的次数及发展势头等方面分析,乙具有明显优势, 所以派乙参赛更合适. 【点睛】考查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从多角度分析数据的发展趋势是一项基本的能力.26.甲、乙两名队员参加射击训练,成绩分别被制成下列两个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整理分析数据如下:平均成绩/环 中位数/环 众数/环 方差 甲a771.2(1)写出表格中a ,b 的值;(2)从方差的角度看,若选派其中一名参赛,你认为应选哪名队员?并说明理. 解析:(1)7,7.5;(2)甲,理由略. 【分析】(1)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中位数的概念解答即可; (2)根据方差的性质判断即可. 【详解】解:∵甲队员的射击成绩为:5,6,6,7,7,7,7,8,8,9,∴甲队员的射击成绩平均数为:a=(5+6×2+7×4+8×2+9)÷10=7∵乙队员的射击成绩为:3,6,4,8,7,8,7,8,10,9,从小数到大数依次排列为:3,4,6,7,7,8,8,8,9,10, ∴乙队员射击成绩的中位数为:b=7.5 ∴a=7, b=7.5(2)从方差的角度看,选派甲队员去参赛,理由是: 从表中可知:S 甲2=1.2,S 乙2=4.2, ∴S 甲2<S 乙2∴甲队员的射击成绩较稳定, ∴选甲队员去参赛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计算,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7.根据重庆轨道集团提供的日客运量统计,2019年2月21日重庆轨道交通首次日客运量突破300万乘次,其中近期开通的重庆轨道交通环线日客运量为21.5万乘次.据了解,某工作日上午7点至9点轨道环线四公里站有20列列车进出站,每列车进出站时,将上车和下车的人数记录下来,各得到20个数据,并将数据进行整理,绘制成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统计图.(数据分组为:A 组:170180x ≤<,B 组:180190x ≤<,C 组:190200x ≤<,D 组:200210x ≤<,E 组:210220x ≤≤)I .上车人数在C 组的是:190,190,191,192,193,193,195,196,198,198,198,198;II .上车人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如下表: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2)表中a=________,扇形统计图中m=_________,扇形统计图中E组所在的圆心角度数为________度;(3)请利用平均数,估算一周内5个工作日的上午7点至9点重庆轨道环线四公里站的上车总人数.解析:(1)补图见解析;(2)193,30,36;(3)19400人.【分析】(1)用20减去A、C、D、E组的数量得到B组数量,据此即可补全直方图;(2)利用中位数的概念可求得a的值,用100%减去B、C、D、E组所占的百分比求得A 组所占的百分比可求得m的值,用360度乘以E组所占的比例即可求得相应圆心角的度数;(3)用样本的平均数乘以这一时间段的进站车数再乘以天数即可得.【详解】(1)B组的数量为:20-2-12-2-1=3,补全频数直方图如图所示:(2)20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的应该是第10、第11个数据,A、B、C、D、E组的数据是从小到大进行的,A、B组共有5个数据,C组有12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190,190,191,192,193,193,195,196,198,198,198,198,C组中的第5个数据是总数据的第10个,为193,C组中的第6个数据是总数据的第11个,为193,所以中位数为:(193+193)÷2=193,即a=19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知识点归纳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数据的代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知识点详解:1.解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是统计学中特有的规定,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所考查的对象是解决有关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问题的关键。
2.平均数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其中a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3.众数与中位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
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4.极差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5.方差与标准差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s2=[(x1-)2+(x2-)2+…+(x n-)2];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
一、选择题1.一组数据3,5,7,m,n的平均数是6,则m,n的平均数是()A.6B.7C. 7.5D. 152.小华的数学平时成绩为92分,期中成绩为90分,期末成绩为96分,若按3:3:4的比例计算总评成绩,则小华的数学总评成绩应为()A.92 B.93 C.96 D.92.73.关于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均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B. 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C.众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D.以上说法都不对4.某小组在一次测试中的成绩为:86,92,84,92,85,85,86,94,92,83,则这个小组本次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A.85 B.86 C.92 D.87.95.某人上山的平均速度为3km/h,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为5km/h,上山用1h,则此人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为()A.4 km/hB. 3.75 km/hC. 3.5 km/hD.4.5 km/h6.在校冬季运动会上,有15名选手参加了200米预赛,取前八名进入决赛.已知参赛选手成绩各不相同,某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决赛,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以上都可以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42分)7.将9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第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8.如果一组数据4,6,x,7的平均数是5,则x = .9.已知一组数据:5,3,6,5,8,6,4,11,则它的众数是,中位数是 . 10.一组数据12,16,11,17,13,x的中位数是14,则x = .11.某射击选手在10次射击时的成绩如下表: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众数是 .12.某小组10个人在一次数学小测试中,有3个人的平均成绩为96,其余7个人的平均成绩为86,则这个小组的本次测试的平均成绩为 .13.为了了解某立交桥段在四月份过往车辆承载情况,连续记录了6天的车流量(单位:千辆/日):3.2,3.4,3,2.8,3.4,7,则这个月该桥过往车辆的总数大约为辆.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选用恰当的数据分析数据知识点详解:一:5个基本统计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的数学内涵:平均数: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重点知识归纳(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重点知识归纳单选题1、数据10,3,a,7,5的平均数是6,则a等于().A.3B.4C.5D.6答案:C分析:利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6,解得:a=5;解:由题意得:10+3+a+7+55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平均数.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数据总和÷数据个数是解题的关键.2、某篮球队10名队员的年龄结构如表,已知该队队员年龄的中位数为21.5,则众数与方差分别为()答案:D分析:先根据数据的总个数及中位数得出x=3、y=2,再利用众数和方差的定义求解可得.∵共有10个数据,∴x+y=5,又该队队员年龄的中位数为21.5,即2.15=21+22,2∴x=3、y=2,=22,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为21,平均数为19+20+21×3+22×2+24×2+2610×[(19﹣22)2+(20﹣22)2+3×(21﹣22)2+2×(22﹣22)2+2×(24﹣22)2+(26﹣22)2]=4,所以方差为110故选D.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众数、方差,熟练掌握方差的计算公式、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得出x、y的值是解题的关键.3、一组数据40,37,x,64的平均数是53,则x的值是()A.67B.69C.71D.72答案:C分析:根据求平均数公式即得出关于x的等式,解出x即可.根据题意可知40+37+x+644=53,解得:x=71.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未知数据的值.掌握求平均数的公式是解题关键.4、甲、乙两名运动员的10次射击成绩(单位:环)如图所示,甲、乙两名运动员射击成绩的平均数依次记为x甲,x乙,射击成绩的方差依次记为s甲2,s乙2,则下列关系中完全正确的是()A.x甲=x乙,s甲2>s乙2B.x甲=x乙,s甲2<s乙2C.x甲>x乙,s甲2>s乙2D.x甲<x乙,s甲2<s乙2答案:A分析:分别计算平均数和方差后比较即可得到答案.解:(1)x甲=110(8×4+9×2+10×4)=9;x 乙=110(8×3+9×4+10×3)=9;s甲2=110[4×(8﹣9)2+2×(9﹣9)2+4×(10﹣9)2]=0.8;s乙2=110[3×(8﹣9)2+4×(9﹣9)2+3×(10﹣9)2]=0.7;∴x甲=x乙,s甲2>s乙2,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方差,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5、五名同学捐款数分别是5,3,6,5,10(单位:元),捐10元的同学后来又追加了10元.追加后的5个数据与之前的5个数据相比,集中趋势相同的是()A.只有平均数B.只有中位数C.只有众数D.中位数和众数答案:D分析:分别计算前后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比较即可得出答案.(5+3+6+5+10)=5.8;解:追加前的平均数为:15从小到大排列为3,5,5,6,10,则中位数为5;5出现次数最多,众数为5;追加后的平均数为:1(5+3+6+5+20)=7.8;5从小到大排列为3,5,5,6,20,则中位数为5;5出现次数最多,众数为5;综上,中位数和众数都没有改变,故选:D.小提示: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只一个.6、小红在班上做节水意识调查,收集了班上7位同学家里上个月的用水量(单位:吨)如下:5,5,6,7,8,9,10.她发现,若去掉其中两个数据后,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保持不变,则去掉的两个数可能是()A.5,10B.5,9C.6,8D.7,8答案:C分析:先求出已知数组的中位数和众数,再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数列5,5,6,7,8,9,10的众数是5,中位数是7,去掉两个数后中位数和众数保持不变,据此逐项判断:A项,去掉5之后,数列的众数不再是5,故A项错误;B项,去掉5之后,数列的众数不再是5,故B项错误;C项,去掉6和8之后,新数列的中位数和众数依旧保持不变,故C项正确;D项,去掉7和8之后,新数列的中位数为6,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知识,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某市在一次空气污染指数抽查中,收集到10天的数据如下:61,75,70,56,81,91,92,91,75,81,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78B.81C.91D.77.3答案:A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解:将这组数据重新排列为:56、61、70、75、75、81、81、91、91、92,=78,则其中位数为75+812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的能力.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8、在某次演讲比赛中,五位评委给选手圆圆打分,得到互不相等的五个分数.若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分为x;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y;同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z,则()A.y>z>x B.x>z>y C.y>x>z D.z>y>x答案:A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判断x、y、z的大小关系,从而可以解答本题.由题意可得,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y最大,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分为x最小,其次就是同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z即y>z>x,故选:A.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大小判断,分别确定各种情况的平均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在音乐比赛中,常采用“打分类制”,经常采用这样的办法来得到一名选手的最后成绩:将所有评委的打分组成一组数据,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得到一组新的数据,再计算平均分.假设评委不少于10人,则比较两组数据,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答案:B分析: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后不会对数据的中间的数产生影响,即中位数.统计每位选手得分时,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样做不会对数据中间的数产生影响,即中位数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统计量的选择,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这些统计量的意义.10、某班级共有41人,在一次体质测试中,有1人未参加集体测试,老师对集体测试的成绩按40人进行了统计,得到测试成绩分数的平均数是88,中位数是85.缺席集体测试的同学后面进行了补测,成绩为88分,关于该班级41人的体质测试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数不变,中位数变大B.平均数不变,中位数无法确定C.平均数变大,中位数变大D.平均数不变,中位数变小答案:B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依此计算即可求解.解:∵缺席集体测试的同学的成绩和其他40人的平均数相同,都是88分,∴该班41人的测试成绩的平均分为88分不变,中位数是从小到大第21个人的成绩,原来是第20个和第21个人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可能不变,可能变大,故中位数无法确定.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中位数,算术平均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填空题11、如图为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条形图,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为____,中位数为____.答案:15.5 15分析:根据条形分布图的数据求得平均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按照中位数的定义即可找到中位数.解: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13×2+14×6+15×8+16×3+17×2+18×1=15.52+6+8+3++1这些队员年龄的中位数:共20人,第10和11两位数的平均数是中位数,∴中位数为1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读懂统计图是解题的关键.12、东门某商场试销一种新款衬衫,一周内销售情况如下表所示:________.(填“平均数”或“中位数”或“众数”)答案:众数分析:根据众数的概念进行求解即可;解:对商场经理来说,知道哪一种型号的销售量最多,是最有意义的;∴对商场经理来说最有意义的是众数;所以答案是:众数.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众数的概念,掌握众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在边长为4的等边△ABC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EF⊥AC于点F,G为EF的中点,连接DG ,则DG 的长为__________.答案:√192分析:连接DE ,根据题意可得ΔDEG 是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DG 的长.解:连接DE ,∵D 、E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DE ∥AC ,DE=12AC .∵ΔABC 是等边三角形,且BC=4,∴∠DEB=60°,DE=2.∵EF ⊥AC ,∠C=60°,EC=2,∴∠FEC=30°,EF=√3.∴∠DEG=180°-60°-30°=90°.∵G 是EF 的中点,∴EG=√32.在RtΔDEG 中,DG=√DE 2+EG 2=√22+(√32)2=√192. 故答案为√192.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记住和熟练运用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是根据甲、乙两人5次射击的成绩(环数)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你认为谁的成绩较为稳?________(填“甲”或“乙”)答案:甲分析:先分别求出甲乙的平均数,再求出甲乙的方差,由方差越小成绩越稳定做出判断即可.=(7+6+9+6+7)÷5=7(环),解:x̅甲x̅=(5+9+6+7+8)÷5=7(环),乙=[(7﹣7)2+(6﹣7)2+(9﹣7)2+(6﹣7)2+(7﹣7)2]÷5=1.2,s2甲s2=[(5﹣7)2+(9﹣7)2+(6﹣7)2+(7﹣7)2+(8﹣7)2]÷5=2,乙∵1.2<2,∴甲的成绩较为稳定,所以答案是:甲.小提示:本题考查平均数、方差、折线统计图,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会根据方差判断一组数据的稳定性是解答的关键.15、在一组数据1, 0, 4, 5, 8中插入一个数据x,使该组数据中位数为3,则插入数据x的值为________.答案:2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得到数据-1,0,4,5,8中插入一个数据x,共有6个数,最中间的数只能为x和4,然后根据计算它们的中位数为3求出x.解:∵数据-1,0,4,5,8中插入一个数据x,∴数据共有6个数,而4为中间的一个数,∵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x+4=3,2解得x=2.所以答案是: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解答题16、绵阳某公司销售统计了每个销售员在某月的销售额,绘制了如下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设销售员的月销售额为x(单位:万元).销售部规定:当x<16时,为“不称职”,当16≤x<20时为“基本称职”,当20≤x<25时为“称职”,当x≥25时为“优秀”.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补全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2)求所有“称职”和“优秀”的销售员销售额的中位数和众数;(3)为了调动销售员的积极性,销售部决定制定一个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凡月销售额达到或超过这个标准的销售员将获得奖励.如果要使得所有“称职”和“优秀”的销售员的一半人员能获奖,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应定为多少万元(结果去整数)?并简述其理由.答案:(1)补全统计图如图见解析;(2)“称职”的销售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为:22万,众数:21万;“优秀”的销售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为:26万,众数:25万和26万;(3)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应定为22万元.分析:(1)根据称职的人数及其所占百分比求得总人数,据此求得不称职、基本称职和优秀的百分比,再求出优秀的总人数,从而得出销售 26 万元的人数,据此即可补全图形.(2)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可得;(3)根据中位数的意义求得称职和优秀的中位数即可得出符合要求的数据.(1)依题可得:“不称职”人数为:2+2=4(人),“基本称职”人数为:2+3+3+2=10(人),“称职”人数为:4+5+4+3+4=20(人),∴总人数为:20÷50%=40(人),∴不称职”百分比:a=4÷40=10%,“基本称职”百分比:b=10÷40=25%,“优秀”百分比:d=1-10%-25%-50%=15%,∴“优秀”人数为:40×15%=6(人),∴得26分的人数为:6-2-1-1=2(人),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2)由折线统计图可知:“称职”20万4人,21万5人,22万4人,23万3人,24万4人,“优秀”25万2人,26万2人,27万1人,28万1人;“称职”的销售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为:22万,众数:21万;“优秀”的销售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为:26万,众数:25万和26万;(3)由(2)知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应定为22万.∵“称职”和“优秀”的销售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为:22万,∴要使得所有“称职”和“优秀”的销售员的一半人员能获奖,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应定为22万元.小提示: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扇形统计图、中位数、众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7、甲、乙两校参加区教育局举办的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两校参赛人数相等.比赛结束后,发现学生成绩分别为7分、8分、9分、10分(满分为10分).依据统计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其中图①中“10分”所在扇形圆心角为90°).甲校成绩统计表人数11 0 8(1)在图1中,求“7分”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并将2的统计图补充完整;(2)经计算,乙校的平均分是8.3分,中位数是8分,请求出甲校的平均分、中位数;并从平均分和中位数的角度分析哪个学校成绩较好;(3)如果该教育局要组织8人的代表队参加市级团体赛,为便于管理,决定从这两所学校中的一所挑选参赛选手,请你分析,应选哪所学校?答案:(1)144°,图见解析(2)甲的平均数为8.3分,中位数为7分;乙的平均数为8.3分,中位数为8分;乙校成绩较好;(3)甲校分析:(1)求出“7分”占的百分比,乘以360即可得到结果,根据“7分”的人数除以占的百分比求出总人数,确定出“8分”的人数,补全条形统计图即可;(2)分别求出甲乙两校的平均分、中位数,比较即可得到结果;(3)利用两校满分人数,比较即可得到结果.(1)解:根据题意得:“7分”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等于360°×(1−25%−20%−15%)=144°;8÷40%=20(人),则得“8分”的人数为20×15%=3(人),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2)×(7×11+8×0+9×1+10×8)=8.3(分),中位数为7分;解:甲校:平均分为120乙校:平均分为:1×(7×8+8×3+9×4+10×5)=8.3(分),中位数为8分,20平均数相同,乙校中位数较大,故乙校成绩较好;(3)解:因为甲校有8人满分,而乙校有5人满分,应该选择甲校.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以及中位数,平均数,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18、2021年,全世界自然灾害形势严峻,洪水、地震等不仅给人们的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更是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即是保护民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做好综合环境治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求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迫在眉急.近日,某校组织了一场关于防自然灾害的知识讲座,并在讲座后进行了满分为100分的“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为了了解学生的测评情况,该校在七、八年级中分别抽取了50名学生的分数进行整理分析,已知分数x均为整数,且分为A,B,C,D,E五个等级,分别是A:90≤x≤100;B:80≤x<90;C:70≤x<80;D:60≤x<70;E:0≤x<60.并给出了部分信息:【一】八年级D等级的学生人数占八年级抽取人数的20% ;七年级C等级中最低的10个分数分别为:70,70,72,73,73,73,74,74,75,75;【二】两个年级学生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分数统计图:【三】两个年级学生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分数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 =(2)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在此次测评中,哪一个年级的学生对防自然灾害知识掌握较好?请说明理由(说明一条即可).(3)若分数不低于90分表示该生对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等级为优秀,且该校七年级有1000人,八年级有1200人,请估计该校七、八年级所有学生中,对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等级为优秀的学生共有多少人?答案:(1)74,32,补全条形统计图见解析(2)八年级的学生对防自然灾害知识掌握较好,理由见解析(3)估计该校七、八年级所有学生中,对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等级为优秀的学生共有400人分析:(1)根据题意和统计图中的数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分别得到a、m的值,根据八年级D等级的学生人数占七年级抽取人数的20%求出八年级D等级的学生人数,再求出E等级的学生人数,即可补全条形统计图;(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由中位数和众数的大小判断即可;(3)分别求出该校七、八年级不低于90分的人数,再相加即可求解.(1)解:根据题意,由七年级学生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分统计图可知,(1−16%−16%−4%)÷2=32%,∴m=32,七年级学生中,测评成绩A级有50×16%=8人,B级有50×16%=8人,C级有50×32%=16人,D级有50×32%=16人,E级有50×4%=2人,测评成绩按从小到大排列,其中第25、26位为C级中74、74两个成绩,可知七年级测评成绩中位数为a=74+74=74,2所以答案是:74,32;八年级D等级的学生人数为:50×20%=10人,E等级的学生人数为:50﹣10﹣12﹣16﹣10=2人,故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2)解:八年级的学生对防自然灾害知识掌握较好.理由如下:虽然七、八年级测评成绩的平均数相同,但是八年级测评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较高,因此八年级的测评成绩较好;=400(人)(3)解:1000×16%+1200×1050答:估计该校七、八年级所有学生中,对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等级为优秀的学生共有400人.小提示:本题考查用样本估计总体、统计图、中位数、众数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教案全章(精品)
八年级(下)数学教案《数据的分析》马娟单元教案(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3.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4.能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进行统计计算,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优越性;5.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重、难点分析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有算数平均数(简单算数平均数和加权算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
根据《标准》的要求,本章着重研究了加权平均数。
(三)内容分析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下面是本章知识展开的结构框图。
本章知识的展开顺序如下图:(四)课时分配全章教学约需15课时(不包括选学内容的课时数),具体内容和课时分配如下:18.1 数据的代表约6课时18.2 数据的波动约5课时18.3 课题学习约2课时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18.1数据的代表18.1.1平均数(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2、难点:对“权”的理解 三、课程类型:新授课 方法手段:启发式教学法 四、课堂引入:1、若不选择教材中的引入问题,也可以替换成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下举一例可供借鉴参考。
新人教版八下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考点提要+精练精析(经典题目)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提要:本章的重点是用样本估计总体,这是是统计中的一个基本思想,当所要考察的总体的个数很多或者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时,我们常常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分析来估计总体的情况。
这里涉及两个主要内容,即数据的集中量和差异量。
数据的集中量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而数据的差异量表示一组数据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一类特征量。
本章的难点是对“加权平均数”、“权”、“方差”这3个概念的理解。
尤其是要注意它们的实际意义及计算方法。
习题:一、填空题1.数学期末总评成绩由作业分数,课堂参与分数,期考分数三部分组成,并按3:3:4的比例确定。
已知小明的期考80分,作业90分,课堂参与85分,则他的总评成绩为________。
2.在一次测验中,某学习小组的5名学生的成绩如下(单位:分)68 、75、67、66、99。
这组成绩的平均分x= ,中位数M= ;若去掉一个最高分后的平均分'x= ;那么所求的x,M,'x这三个数据中,你认为能描述该小组学生这次测验成绩的一般水平的数据是。
3.从一个班抽测了6名男生的身高,将测得的每一个数据(单位:cm)都减去165.0cm,其结果如下:−1.2,0.1,−8.3,1.2,10.8,−7.0。
这6名男生中最高身高与最低身高的差是__________ ;这6名男生的平均身高约为________ (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一位)4.已知一个样本:1,3,5,x,2,它的平均数为3,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
5.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个数统计结果如下表: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出如下结论:①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③甲班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大.上述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 (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6.若样本x1+1,x2+1,…,x n+1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另一样本x1+2,x2+2,…,x n+2,的平均数为,方差为。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案全章(精品)
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数据的分析》单元教案(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3.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4.能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进行统计计算,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优越性;5.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重、难点分析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有算数平均数(简单算数平均数和加权算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
根据《标准》的要求,本章着重研究了加权平均数。
(三)内容分析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下面是本章知识展开的结构框图。
本章知识的展开顺序如下图:(四)课时分配全章教学约需15课时(不包括选学内容的课时数),具体内容和课时分配如下:18.1 数据的代表约6课时18.2 数据的波动约5课时18.3 课题学习约2课时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18.1数据的代表18.1.1平均数(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2、难点:对“权”的理解 三、课程类型:新授课方法手段:启发式教学法 四、课堂引入:1、若不选择教材中的引入问题,也可以替换成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下举一例可供借鉴参考。
专题20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专题20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知识要点1.加权平均数:若n 个数x 1,x 2,…,x n 的权分别是w 1,w 2,…,w n ,则112112n n nx w x w x w w w w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2.“权”的意义:具有实际意义的,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作为频数,起到化简运算的作用.3.中位数的求法: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4.众数的求法:先数出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再找到频数最高的数据(可能不止一个).5.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表示数据集中趋势的优劣:平均数的计算需要利用所有的数据,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也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 中位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一组互不相等的数据中高于或低于它的各占一半; 众数则体现了相同数据多次出现的情况,在某些问题中比较重要.典例精斬例1 请根据图20-1信息解答问题:(1)表中空缺的数据为_____________(精确到1%);(2)统计表中年增长率的平均数及中位数;(3)预测2017年的观影人次,并说明理由.【分析】利用增长率、平均数公式计算数据并在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学知识分析数据【解】(1)2016年的年增长率是(13.72-12.60)÷12.60×100%≈9%,故答案为9%;(2)统计表中年增长率的平均数为(31%+27%+32%+35%+52%+9%)÷6=31%;它们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9%,27%,31%,32%,35%,52%,所以中位数是(31%+32%)÷2=31.5%;(3)2017年的观影人次为13.72×(1+31%)≈17.97(亿).由折线统计图和表格可知,最近6年的年增长率的平均数为31%,故预估2017年的年增长率为31%.【点评】从数据角度岀发,根据有效概念分析数据并对数据做出合理预测是数据分析的基本要求.拓展与变式1某公司共25名员工,下表是他们月收入的资料.(1)该公司员工月收入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_元,众数是________________元.(2)根据上表,可以算得该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为6276元,你认为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的哪一个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平较为合适?请说明理由.【答案】(1)3 400 3 000(2)解:用中位数或者众数更加适合,理由:平均数受极端值45 000元的影响,只有3名员工的工资达到了6 276元,不恰当.拓展与变式2 某工厂甲、乙两个部门各有员工400人,为了解这两个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过程如下.请补充完整收集数据:从甲、乙两个部门各随机抽取20名员工,进行了生产技能测试,测试成绩(百分制)如下:按如下分数段整理、描述这两组样本数据:(说明:成绩80分及以上为生产技能优秀,70~79分为生产技能良好,60~69分为生产技能合格,60分以下为生产技能不合格)分析数据:两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表所示:得出结论:(1)估计乙部门生产技能优秀的员工人数为____________.(2)可以推断出哪个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较高(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答案】(1)120(2)解:①甲部门生产技能测试中,平均分较高,表示甲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较高:②甲部门生产技能测试中,没有技能不合格的员工,表示甲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较高:或:①乙部门生产技能测试中,中位数较高,表示乙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较高:②乙部门生产技能测试中,众数较高,表示乙部门员工的生产技能水平较高.【反思】通过统计数据对结论进行有效预测、估计以及说理,是解决数据变化趋势问题的关键.例2 两组数据m ,6,n 与1,m ,2n ,7的平均数都是6,若将这两组数据合并成一组数据,则这组新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_.【分析】通过平均数公式可以得到一个关于m ,n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解】依题意,得61812724m n m n ++=⎧⎨+++=⎩, ∴84m n =-⎧⎨=⎩, ∴重新排列顺序为1,4,6,7,8,8,8∴所求的中位数为7【点评】利用数据的相关公式列方程解相关问题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拓展与变式3 若整数a 是1,3,5,12,a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则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_.【答案】4.8或5或5,2 提示:a 可能等于3,4,5,∴平均数相应地也有三种答案. 拓展与变式4 七年一班四个绿化小组植数的棵数如下:10,10,x ,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相等,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反思】在利用数据的公式解决相关的数据问题时,要从基本概念出发进行正确的判断分类.【答案】10 提示:由题意知x ≠8,∴众数为10.∴由平均数公式可得x =12,从小到大排列为8,10,10,12.专题突破1.一组数据3,4,x ,6,8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__.【答案】42.已知数据x 1,x 2,x 3的平均数为a ,y 1,y 2,y 3的平均数为b ,则数据3x 1+2y 1;3x 2+2y 2;3x 3+2y 3的平均数为____________.【答案】3a +2b 提示:利用平均数公式,x 1+x 2+x 3=3a ,y 1+y 2+y 3=3b ,∴3x 1+2y 1+3x 2+2y 2+3x 3+2y 3=9a +6b .3.由小到大排列的一组数据x 1,x 2,x 3,x 4,x 5,其中每个数都小于-1,则对于样本1,-x 1,-x 2,x 3,-x 4,x 5的中位数为____________. 【答案】412x - 提示:按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排列样本数据x 3,x 5,1,-x 2,-x 1,即可求出它的中位数.4.设a ,b ,c 的平均数为M ,a ,b 的平均数为N ,N ,c 的平均数为P ,若a >b >c ,则M 与P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答案】M >P 提示:a +b +c =3M ,a +b =2N ,N +c =2P ,∴12(M -P )=a +b -2c>0,M >P .5.自2016年国庆后,许多高校投放了使用手机就可随取随用的共享单车.某运营商为提高其经营的A 品牌共享单车的市场占有率,准备对收费作如下调整:一天中,同一个人第一次使用的车费按0.5元收取;每增加一次,当次车费就比上次车费减少0.1元;第6次开始,当次用车免费.具体收费标准如下:得到如下数据:(1)写出a,b的值;(2)已知该校有5000名师生,且A品牌共享单车投放该校一天的费用为5800元,试估计:收费调整后,此运营商在该校投放A品牌共享单车能否获利?请说明理由.【答案】(1)a=0.9+0.3=1.2,b=1.2+0.2=1.,4:(2)抽取的100名师生每人每天使用A品牌共享单车的平均车费为1100×(0×5+0.5×15+0.9×10+1.2×30+1.4×25+1.5×15)元=1.1元,所以估计5 000名师生一天使用共享单车的费用为5 000×1.1元=5 500元.因为5500<5800,所以收费调整后,此运营商在该校投放A品牌共享单车不能获利.。
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精品教案: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教学设计2、一组数据中,由于每个数据的权不同,所以计算平均数时,用加权平均数,才符合实际.问题1的权相等,也就是重要程度同等主要。
今后我们学习要怎样学才能取得好成绩?问题2的权不同。
分析问题1、2中的加权平均数:问题1、2中的计算都可以看作是求加权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一般说来,如果在n 个数n x x x ,...,,21的权分别是nωωωω,...,,,321( ) 则nn n x x x x ωωωωωω++++++= (212211)相应练习:某市的7月下旬最高气温统计如下:气温 35度 34度 33度 32度 28度 天数23221(1)在这十个数据中,34的权是_____,32的权是______.(2)该市7月中旬最高气温的平均数是_____,这个平均数是_________平均数.(三 )例题讲授,探索新知例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1)如果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3:3:2:2 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2)如果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2:2:3:3 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并能根据情况解决简单的问题,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讨论交流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学习,学能力和合作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进行适当的引导,知识的重点,必不可少的。
n n =+++ωωω 21年龄(岁)26 28 29 30 31 相应队员数13142(1)在这五个数据中,28的权是_____,31的权是______.(2) 中国篮球队队队员的平均年龄是_____,这个平均数是_________平均数.3、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与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求这个市三个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 (精确到0.01公顷).小明的作法:18.0318.021.015.0=++=x (公顷)你认为小明的这种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在上面的问题中,三个数据0.15、0.21、0.18的权分别是15、7、10,说明三个数据在计算这个市郊县人均耕地面积时的相对重要程度不同.(五)课堂小结 反思升华1、什么情况下用加权平均数来求平均数答:在一组数据中,由于每个数据的权不同,所以计算平均数时,用加权平均数,才符合实际. 2、数据的权的意义是什么?答: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3、加权平均数公式:4、权的几种表现形式? (1)直接以数据形式给出; (2)比例形式给出;例的形式又有变化,形式出现,意义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导学案
20.1 数据的代表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数据代表.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1、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2、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知识概览图某中学举行歌咏比赛,六名评委给某选手打分如下:78分,77分,82分,95分,83分,75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统计平均分作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根据打分规则,选手的得分是:14×(78+77+82+83)=14×320=80(分),除了用平均数来衡量选手的得分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呢? 教材精华知识点1 平均数的概念 算术平均数.1)n k x x f n+++++…+f k )一般地,对于n 个数1x ,2x , ,…,n x ,我们把1n(1x +2x +3x +…n x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 ,则x =1n(1x +2x +3x +…n x ).新数据法.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x =x '+a.其中a 通常取接近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较“整”的数,1x '=1x -a ·2x '=2x -a,…,n x '=n x - a, x '=1n(1x '+2x '+…+nx ')是新数据的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在求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1f +2f +…+k f =n ),则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x =1122k kx f x f x f n+++也叫做12,,k x x x ,这k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12,,,k f f f 分别叫做12,,k x x x 的权.总结:如果1231(),n x x x x x n=++++1231(),n y y y y y n=++++则有下列结论:①112233,,,,,n n x y x y x y x y ±±±±的平均数为x y ±; ②112,233,,,,,,n n x y x y x y x y 的平均数为2x y+; ③123,,,,n ax b ax b ax b ax b ++++的平均数为ax b +. 知识点2 总体、个体、样本调查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例如,某班10名女生的考试成绩是总体,每一名女生的考试成绩是个体.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例如,要调查全县农村中学生学生平均每周每人的零花钱数,由于人数较多(一般涉与几万人),我们从中抽取500名学生进行调查,就是抽样调查,这500名学生平均每周每人的零花钱数,就是总体的一个样本.知识点3 中位数的概念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知识点4 众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例如:求一组数据3,2,3,5,3,1的众数.解:这组数据中3出现3次,2,5,1均出现1次.所以3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又如:求一组数据2,3,5,2,3,6的众数.解:这组数据中2出现2次,3出现2次,5,6各出现1次.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和3.【规律方法小结】(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2)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关,是最为重要的量.(3)中位数不受个别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一般用它来描述集中趋势.(4)众数只与数据出现的频数有关,不受个别数据影响,有时是我们最为关心的统计数据.探究交流1、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这句话对吗?为什么?解析:不对,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当这组数据有偶数个时,中位数由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决定,若中间两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在这组数据之中,反之,中位数不在这组数据之中.总结:(1)中位数在一组数据中是唯一的,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2)求中位数时,先将数据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或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若这组数据是奇数个,则最中间的数据是中位数;若这组数据是偶数个,则最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依据课标对本节知识的提出的“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和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要求,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a、掌握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极差”“方差”“标准差”三个量度。b、会动手和利用计算器计算“方差”“标准差”。
(2)过程与方法目标:a.经历感受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的探索过程(“极差”“方差”“标准差)。b.通过数据分析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平均数相同的两组数据,极差越小,波动越小,越稳定”;“一组数据方差越小,波动越小,越稳定”)c.突出关键环节,判断两组数据稳定性就是抓住计算其方差进行比较。d.在具体实例中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探究数据的离散程度及认识“极差”“方差”“标准差”三个量度及其实际意义。主要是运用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当两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相近时,而实际问题中具体意义却千差万别,因而必须研究数据的波动状况,分析数据的差异,逐步抽象出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极差”“方差”“标准差”的三个量度,并掌握利用计算器求方差和标准差。
2、新课:
(由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
(1)概念介绍:
a、数据的离散程度(是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偏离情况);
b、极差(极差是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是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c、练习巩固计算极差;
(2)展示丙运动员加入的情景,让学生在乙丙两人中挑选,计算中发现平均数极差相同,让学生产生新的困惑。引入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的操作功能。
四、说教学程序:
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数据的集中趋势
人数(人)
2
8
6
4
则这次比赛的平均成绩约为_8_1__分.
-25-
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同步考点手册 P35
2.从鱼塘捕获同时放养的草鱼 240 条,从中任选 8 条,称得每条鱼的质
量分别为 1.5,1.6,1.4,1.3,1.5,1.2,1.7,1.8(单位:千克),那么可估计
这 240 条鱼的总质量大约为( B )
(2)如果规定“综合得分”为:平均每场得分×1+平均每场篮板×1.5 +平均每场失误×(-1.5),且综合得分越高表现越好,那么请你利用这种评 价方法,来比较该运动员在分别与“甲”和“乙”的各四场比赛中,对阵 哪一个队表现更好?
解:2+2+4 2+5=141,2+44+2=2,10+10+4 14+10=11,17+154+12+7 =541,该运动员在对阵“甲队”的四场比赛中的综合得分 P1=25.25+ 11×1.5+141×(-1.5)=37.625;该运动员在对阵“乙队”的四场比赛中的综 合得分 P2=23.25+541×1.5+2×(-1.5)=39.375;∵P1<P2,∴该运动员在 对阵“乙队”的比赛中表现更好.
14.某公司招聘职员,对甲、乙两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面试
中包括形体和口才,笔试中包括专业水平和创造能力考察,他们的成绩(百
分制)如下表:
候选人
面试 形体 口才
笔试 专业水平 创新能力
甲
86 90
96
92
乙
92 88
95
93
-17-
(1)若公司根据经营性质和岗位要求认为:形体、口才、专业水平、创
a+b+c A. 3
B.m+3n+r
ma+nb+r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班。 你认为这样合理吗?
学习目标:
1、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 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体会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 些现实问题。
检 测 题(3)
学校认为这三个项目的重要程度有所不 同,而给予三个项目的权的比为10:30:60。 以加权平均数来确定名次,那么三个班级的
排名顺序又怎样? 现在这样合理了吗?
1、对自己说有哪些收获。 2、对老师说出自己还有哪些疑惑。
若n个数 x1, x2 , ,xn 的权分别是
w1 w2 wn
则:
ˉx =
x1w1 x2w2 xnwn w1 w2 w3 wn
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当堂训练
必做题(不抄题) 课本127页练习(2) 课本135页复习(1)
选做题: (不抄题) 课本136页复习(4) 课外拓展:
记录一周内你课外的 学习时间。并计算出 你平均每天的课外学 习时间。
自学指 内容:
1、 看课本124页——125页例题前的内容,思考: 什么是“加权平均数”、“权”?怎么计算加权 平均数?
2、认真看课本125页-127页的例1、例2关键看分 析和解题步骤思考:怎么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加权 平均数。 (自主学习6分钟后如有疑问,可与 同桌小声讨论2分钟,如还有疑问可举手问老师。 然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检测题)
练习题2. 解:95×20﹪+90×30﹪+85×80﹪ =88.5(分)
20﹪+30﹪+50﹪ 答:小桐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88.5分。 复习题1: 解:10×1+8×3+5×7+3×4 =5.4(万元)
1+3+7+4 答:这个公司平均每人所创年利润是5.4万元。 复习题4: 解:9.5+9.5+9.3+9.4+9.6+9.5+9.2+9.6 =9.45(分)
检测题
1.某班学生为支援“希望工程”将平时的零花钱 捐给失学儿童,捐款情况如下表:
这班同学平均每人捐款( 7.5 )元。它是5、8、 10、15的( 加权平均)数其中20、10、4、6分
别是5、8、10、15的( 权)。
检测题
2、 我们学校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 由三部分组成: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 表现占成绩的20%,体育理论测试占30%, 体育技能占50%。小颖的上述三项成绩 依次是92分、80分、84分,则小颖这学 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8 答:这位歌手的最后得分是9.45万元。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