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考博土壤学名词解释(生态学方向)

合集下载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具有的能同时和持续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土壤圈: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分布于陆地的表面,被称为土壤圈。

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未改变化学组成的原始成岩矿物。

物理风化粒径大次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

残积母质:就地风化未经搬运的岩石风化物运积母质:岩石风化物经过外力搬运后,在一定地区堆积下来形成的成土母质粒级:根据土壤单粒直径大小和性质变化而划分的土粒级别土壤机械组成(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数称为土壤机械组成土壤质地:为了区分由于土壤组成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差别,按照土壤中不同粒级土粒的相对比例归并土壤组合,称为土壤质地根际:一般将距根表2mm的土壤范围土壤腐殖质:是经微生物彻底改造过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高分子含氮有机化合物。

占土壤有机质的85%~90%腐殖化过程:在微生物作用下,把有机质分解产生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及中间产物转化为更为复杂的,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土壤有机质:含C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最主要的形态是土壤腐殖质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主要向两个方向转化,即有机质的矿质化和腐殖化矿质化过程: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简单的无机化合物(CO2和H2O)并释放出矿质养分和热量的过程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外力作用于土壤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动力学特性的总称。

土粒密度:单位容积(不包括土粒间孔隙容积)的土粒的质量。

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包括孔隙在内)原状土壤的干重。

土壤黏结性:是指土粒与土粒之间由于分子引力而相互黏结在一起来的性质。

土壤黏着性:是指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土粒黏附于外物(农机具)的性能。

土壤可塑性:指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塑成任何形状,当外力消失或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形状不变的性能。

黏粒含量:是产生土壤黏结性、黏着性和可塑性的物质基础,而含水量则是其表现强弱程度的条件。

土壤学名词解释 PDF版

土壤学名词解释 PDF版

土壤学名词01. 总论01.001 土壤 soil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01.002 土壤学 soil science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制图和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肥力特征以及土壤利用、改良和管理的科学。

01.003 发生土壤学 pedology侧重研究土壤的发生、演化、特性、分类、分布和利用潜力的土壤学。

01.004 耕作土壤学 edaphology侧重研究土壤的组成、性质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通过耕作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能力的土壤学。

01.005 土壤地理[学] soil geography研究土壤的空间分布和组合及其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01.006 土壤物理[学] soil physics研究土壤中物理现象或过程的学科。

01.007 土壤化学 soil chemistry研究土壤中各种化学行为和过程的学科。

01.008 土壤生物化学 soil biochemistry阐明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等物质的转化、消长规律及其功能的学科。

01.009 土壤矿物学 soil mineralogy研究土壤中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的类型、性质、成因、转化和分布的学科。

01.010 农业化学 agrochemistry研究植物营养、土壤养分、肥料性质和施用技术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广义上也包括农产品加工酿造等。

01.011 土壤分析化学 soil analytical chemistry研究用化学方法和原理测定土壤成分和性质的技术学科。

01.012 土壤生物学 soil biology研究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分布、功能及其与土壤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01.013 土壤微生物学 soil microbiology研究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功能和活性以及与土壤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01.014 土壤生态学 soil ecology研究土壤环境与生物间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功能、平衡与演变规律的学科。

土壤学名词解释(完全版)

土壤学名词解释(完全版)

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

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名词解释:1、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2、活性酸:指的是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H+离子。

3、毛管持水量:毛管上升水达最大时称毛管持水量。

4、土壤退化过程: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与土壤质量恶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5、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如pH、电解质浓度等)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恒电荷或结构电荷。

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了土壤水的能量与数量的关系。

)7、富铝化过程: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的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及硅酸的大量淋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

(包括两方面的作用:脱硅作用(desilication)和铁铝相对富集作用。

)8、盐基饱和度:是指土壤中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9、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土壤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10、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1、潜性酸: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3+),交换性氢和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时,才会显示酸性,故称潜性酸。

土壤学考试名词解释总结

土壤学考试名词解释总结

土壤学考试名词解释总结土壤学考试名词解释总结1.土壤soil: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2.土壤圈pedospere:土壤在地球表面以不连续状态分布于陆地表面,处于其它圈层的交接面上,成为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称为土壤圈3.农业生态系统: 是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人类从事农业生产,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在人工调节和控制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农业生产体系。

4.农业: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5.大气圈aerosphere :是环绕地球最外层的气体圈层,它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越向上空气越稀薄,并逐渐转化为宇宙空间。

6.生物圈(biosphere) :地球表层中的全部生物和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它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下层。

7.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8.土壤学soil science:农林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主要论述土壤和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的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和改良的技术。

9.土壤剖面构造:指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不同土层的排列方式10.水圈: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

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的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

11.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地核(Core):地球的核心部分。

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半径为3480千米。

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

外地核的物质为液态。

13.地幔(Mantle):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土壤学考试名词解释总结

土壤学考试名词解释总结

土壤学名词解释1.地球表层系统:指的是地球表层上屎大气对流层上界,下到海洋深处和岩石上部,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和岩石圈组成的一个由非生物和生物过程叠加的物质体系。

2.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3.土壤质量:即土壤在生态界面内维持植物生产力、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或在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土壤具有动植物持续性,保持和提高水质、空气质量以及职称人类健康生活的能力。

)4.养料库(矿质营养学说):土壤是植物养料的储存库,植物靠吸收土壤和肥料中的矿质养料而滋养。

植物长期吸收消耗土壤中的矿质养料,会使土壤库的矿质养料储藏量越来越少,为了弥补土壤库储量,可以通过施用化学肥料和轮作等方式如数归还土壤,以保持土壤肥力永续不衰。

这一观点把土壤看做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养分和起无力支撑作用的介质,称为土壤“养料库”的概念。

土壤学界把李比希的这一学说成为矿质营养学说。

5.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结构保持不变的现象。

6.土壤腐殖质(humus)是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由非腐殖质物质和腐殖质物质组成7.土壤有机质的周转时间:当土壤有机质水平处于稳定状态时,土壤中有机质流通量达到土壤有机质含量所需的时间,称作土壤有机质的周转时间。

8.微生物多样性(microbia了diversity):又称微生物群落结构,是指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和种间差异,包括生理功能多样性、细胞组成多样性及遗传物质多样性等。

9.土壤微生物生物量(soil microbial biomass):指土壤中体积小于5×103μm3的生物总量,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小型动物,但不包括植物体。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通常是以生物量碳的含量表示的。

10.菌根(mycorrhiza):高等植物根系与一类特殊的土壤真菌建立的共生体。

(完整版)土壤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土壤学名词解释

1、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

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

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生态上不同的植物,他们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是不同的。

2、试述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特殊作用。

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的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3、为什么说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

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1、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土地退化日趋严重★人口剧增)2、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3、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

★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形、母质、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

★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1矿物鉴定特征、种类及主要造岩矿物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根据矿物呈色的原因,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三种。

★条痕条痕就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将矿物在未上釉的瓷板上进行刻划,其留下的粉末痕迹就是条痕。

★透明度和光泽透明度是矿物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

光泽是矿物表面对光线反射所呈现的光亮。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摩擦或刻划的能力称为硬度。

★解理和断口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着一定方向的平行面裂开,这种现象称为解理,而裂开后形成的光滑平面则称为解理面。

而破裂成不平坦、不规则的断面,则称之为断口。

种类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1.原生矿物(岩浆)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矿物称原生矿物2.次生矿物(表生或变质)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次生矿物。

土壤学名词释析

土壤学名词释析

土壤学名词释析01. 总论 01.001 土壤 soil 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01.002 土壤学 soil science 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制图和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肥力特点以及土壤利用、改良和治理的科学。

01.003 发生土壤学 pedology 侧重研究土壤的发生、演化、特性、分类、分布和利用潜力的土壤学。

01.004 耕作土壤学 edaphology 侧重研究土壤的组成、性质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通过耕作治理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能力的土壤学。

01.005 土壤地理[学] soil geography 研究土壤的空间分布和组合及其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01.006 土壤物理[学] soil physics 研究土壤中物理现象或过程的学科。

01.007 土壤化学 soil chemistry 研究土壤中各种化学行为和过程的学科。

01.008 土壤生物化学 soil biochemistry 阐明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等物质的转化、消长规律及其功能的学科。

01.009 土壤矿物学 soil mineralogy 研究土壤中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的类型、性质、成因、转化和分布的学科。

01.010 农业化学 agrochemistry 研究植物营养、土壤养分、肥料性质和施用技术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广义上也包括农产品加工酿造等。

01.011 土壤分析化学 soil analytical chemistry 研究用化学方法和原理测定土壤成分和性质的技术学科。

01.012 土壤生物学 soil biology 研究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分布、功能及其与土壤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01.013 土壤微生物学 soil microbiology 研究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功能和活性以及与土壤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01.014 土壤生态学 soil ecology 研究土壤环境与生物间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功能、平稳与演变规律的学科。

(完整word版)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入学考试——土壤化学

(完整word版)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入学考试——土壤化学

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入学考试——土壤化学
一.选择题(10道题,每题1分)

二.名词解释(5道题,每题2分)
1.双电层
2.CECp
3.离子交换吸附的pH50
4.可变电荷
5.土壤电荷零点
三.简答题(4道题,每题10分)
1.试简要论述极性分子吸附法测定土壤表面积的原理。

2.简述土壤酸碱度变化对于土壤磷的植物有效性的影响
3.什么是土壤盐化?试根据土壤盐分运移的基本规律分析说明盐土改良利用的措施有哪些?
4.土壤化学动力学的定义并列出常见的土壤化学动力学公式.
四.论述题(3选2,每题20分)
1.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意义。

2.论述土壤酸化的原因及防治土壤酸化的措施。

3.试论述土壤自净能力的含义及其应用。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3、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6、土壤腐殖物质: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醍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7、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8、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9、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含粒间孔隙的体积)的质量。

单位为:克/厘米-3O10、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汽11.土壤孔度(孔隙度、总孔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12、酶: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各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13、当量粒径: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光滑的实心球体,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的圆球直径作为其当量粒径。

14、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5、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16、土壤结构体: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结构的土块或土团。

17、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18、当量孔径:是指相当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的孔径。

土壤学名词解释(完全版)

土壤学名词解释(完全版)

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

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名词解释:1、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2、活性酸:指的是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H+离子。

3、毛管持水量:毛管上升水达最大时称毛管持水量。

4、土壤退化过程: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与土壤质量恶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5、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如pH、电解质浓度等)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恒电荷或结构电荷。

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了土壤水的能量与数量的关系。

)7、富铝化过程: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的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及硅酸的大量淋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

(包括两方面的作用:脱硅作用(desilication)和铁铝相对富集作用。

)8、盐基饱和度:是指土壤中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9、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土壤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10、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1、潜性酸: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3+),交换性氢和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时,才会显示酸性,故称潜性酸。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的结构表层。

其基本特性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

3.土壤剖面: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成为土层(土壤发生层),而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称为土壤剖面。

4.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因素的各种性质和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构成了土壤生产力。

5.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它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6.人为肥力:耕作熟化过程中发育而来的肥力,是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

7.有效肥力:在农业实践中,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其中一部分在当季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这一部分肥力叫有效肥力。

8.潜在肥力:在农业实践中,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而没有直接反映出来的肥力叫做潜在肥力。

9.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四大圈层(气、水、生物、岩石)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活力的土壤连续体或覆盖层。

10.土壤生态系统:是以土壤为研究核心的生态系统,可分为研究土壤生物的生态系统和研究土壤性状与环境关系的土壤生态系统两类。

11.矿物:指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12.风化作用:是指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裂和分解的过程,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13.土壤母质:岩石矿物的风化产物,又称土母质。

14.土壤原生矿物:是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15.土壤次生矿物:在风化及成土过程中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的新矿物。

16.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土壤学考博试题(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8笔试).

土壤学考博试题(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8笔试).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199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土壤学入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 硅四面体2. 胡酶酸3. 土壤孔隙度4. 塑性指数5. 土壤缓冲作用6. 达西定律7. 硝化过程8. 容积热容量9. 土壤质量10. 土壤圈二、试述土壤有机质在提高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三、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有哪些?四、压实(镇压)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何影响?是否影响土壤水分有效性?五、列出国际上影响最大的三种土壤学刊物,并说明其中一种刊物(SSSAJ)目录中的学科分支。

六、从国家求和学科发展相结合的角度分析未来土壤学发展方向和在可持续农业中的作用。

************************** 完***********************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200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土壤学入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 土壤质量2. 达西定律3. 富里酸4. 穿透曲线5. 盐基饱和度6. 粘化过程7. 土壤通气性8. 土壤圈二、论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反映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在土壤水分运动中的作用,画出同一质地扰动土和原状土的特征曲线并说明差别的原因。

(20分)三、阐明反硝化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

(12分)四、叙述成土因素及其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

(15分)五、从土壤学出发,论述对土壤侵蚀与干旱并重的黄土高原进行国土整治,生态重建的关键何在?(15分)六、列出至少三种国际土壤学界最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中、英文名),介绍其中对你专业上最有参考价值的一种刊物,谈谈你所报考专业领域的可能发展趋势。

(8分)************************** 完***********************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2001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土壤学入学试题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1. 富铝化阶段2. 土壤有机质3. 无效孔隙4. 塑性指数5. 白浆化过程二、试述土壤质量的科学意义及其在土壤资源评价中的作用。

土壤学名词解释(完全版)

土壤学名词解释(完全版)

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

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名词解释:1、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2、活性酸:指的是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H+离子。

3、毛管持水量:毛管上升水达最大时称毛管持水量。

4、土壤退化过程: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与土壤质量恶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5、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如pH、电解质浓度等)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恒电荷或结构电荷。

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了土壤水的能量与数量的关系。

)7、富铝化过程: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的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及硅酸的大量淋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

(包括两方面的作用:脱硅作用(desilication)和铁铝相对富集作用。

)8、盐基饱和度:是指土壤中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9、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土壤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10、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1、潜性酸: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3+),交换性氢和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时,才会显示酸性,故称潜性酸。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

土壤学名词解释土壤学名词解释1、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2、活性酸:指的是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H+离子。

3、毛管持水量:毛管上升水达最大时称毛管持水量。

4、土壤退化过程: 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与土壤质量恶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5、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如pH、电解质浓度等)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恒电荷或结构电荷。

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了土壤水的能量与数量的关系。

)7、富铝化过程: 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的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及硅酸的大量淋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

(包括两方面的作用:脱硅作用(desilication)和铁铝相对富集作用。

)8、盐基饱和度: 是指土壤中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9、土壤有机质: 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土壤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10、同晶替代: 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1、潜性酸: 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3+),交换性氢和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时,才会显示酸性,故称潜性酸。

12、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13、土壤熟化过程: 是在耕作条件下,通过耕作、培肥与改良,促进水肥气热诸因素不断协调,使土壤向有利于作物高产方面转化的过程。

14、矿化过程: 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中科院考博土壤学名词解释(生态学方向)

中科院考博土壤学名词解释(生态学方向)

土壤学(soil science):广义的土壤科学。

发生土壤学指土壤是地壳表层岩石、矿物风化的产物,在气候、生物、地形等环境条件和时间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体。

农业土壤学则主要研究土壤的物质组成、性质、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通过耕作措施来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等。

土壤:发育与地球陆地表面而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剖面: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为土层,而完整的垂直土层为土壤剖面,其深度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的相当深度为止。

土壤肥力:土壤在植物生活过程中,同时不断的供给植物以最大数量的有效养料和水分的能力。

土壤原生矿物:指那些进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硅氧四面体:1个硅离子和4个氧离子构成。

3个氧离子构成三角形的底,硅离子位于3个氧离子之上中心低凹处,第4个氧离子位于硅离子的顶部。

铝氧八面体:1个铝离子和6个氧离子构成。

6个氧离子排成2层,每层都有3个氧离子排成三角形,但上层氧的位置与下层氧交替排列,铝离子位于两层氧的中心空穴内。

同晶替代:组成矿物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有机质土壤:把耕层土壤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

土壤腐殖质(humus):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和。

有机质的矿化过程:有机化合物进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氧化作用,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所含的氮磷硫等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反应后,释放成为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

腐殖化过程: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有机化合物。

土壤有机质的周转:有机物质进入土壤后由其一系列转化和矿化过程所构成的物质流通。

土壤有机质的周转时间:当土壤有机质水平处于稳定状态时,土壤中有机质流通量到达土壤有机质所需的时间。

激发效应:当土壤中加入新鲜有机物质会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soil science):广义的土壤科学。

发生土壤学指土壤是地壳表层岩石、矿物风化的产物,在气候、生物、地形等环境条件和时间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体。

农业土壤学则主要研究土壤的物质组成、性质、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通过耕作措施来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等。

土壤:发育与地球陆地表面而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剖面: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为土层,而完整的垂直土层为土壤剖面,其深度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的相当深度为止。

土壤肥力:土壤在植物生活过程中,同时不断的供给植物以最大数量的有效养料和水分的能力。

土壤原生矿物:指那些进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硅氧四面体:1个硅离子和4个氧离子构成。

3个氧离子构成三角形的底,硅离子位于3个氧离子之上中心低凹处,第4个氧离子位于硅离子的顶部。

铝氧八面体:1个铝离子和6个氧离子构成。

6个氧离子排成2层,每层都有3个氧离子排成三角形,但上层氧的位置与下层氧交替排列,铝离子位于两层氧的中心空穴内。

同晶替代:组成矿物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有机质土壤:把耕层土壤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

土壤腐殖质(humus):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和。

有机质的矿化过程:有机化合物进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氧化作用,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所含的氮磷硫等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反应后,释放成为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

腐殖化过程: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有机化合物。

土壤有机质的周转:有机物质进入土壤后由其一系列转化和矿化过程所构成的物质流通。

土壤有机质的周转时间:当土壤有机质水平处于稳定状态时,土壤中有机质流通量到达土壤有机质所需的时间。

激发效应:当土壤中加入新鲜有机物质会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分解。

它分为正负激发效应,正激发效应能加速土壤微生物碳的周转,引起土壤微生物量的增加,加速原有有机质的分解。

腐殖化系数:单位重量的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

根圈(rhizosphere)植物根系及其所影响的范围。

根/土比值:根圈土壤微生物与邻近的土壤微生物数量之比。

菌根(mycorrhiza):存在于一些树木的活性部分的真菌菌丝,是真菌和植物菌根的共生联合体。

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空隙的容积)的质量。

2.6-2.7g/cm3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空隙)的质量或重量,1-1.5g/cm3。

浸水容重:干土质量除以沉淀体积,反映浸水条件下土壤结构状态和淀实程度。

土壤孔隙度:全部空隙容积与土体容积的百分率。

空隙比:土壤空隙容积除以土粒容积。

单粒:固相骨架中的矿质土粒可以单个的存在。

复粒:在质地粘重及有机质含量较多的土壤中,许多单粒相互聚集成复粒。

机械组成:根据土壤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其各粒级的相对含量。

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结构:土粒的排列、组合形式。

土壤结构性: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空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粘团:是由粘粒的定向排列和静电阴历而形成的一种直径小于5微米的土体。

土壤总孔隙度(总孔度,孔度):所有孔隙体积的总和占整个土壤体积(土粒的体积和孔隙的体积)的比例,以%土壤孔隙比: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的比值毛管孔隙:毛管水占据的孔隙,蓄水供水非毛管孔隙:毛管水不能占据的孔隙,通气,在降雨或灌溉时则成为临时透水的通道。

孔度剖面:土体结构反映在上下层土壤孔隙的分布和叠合、联通的状况。

吸附水(束缚水):受土壤吸附力作用保持,其可分为吸湿水和膜状水毛管水:受毛管力的作用而保持重力水:受重力支配,容易进一步向土壤剖面的深层运动。

触点水:粗砂土中毛管水只存在于砂粒与砂粒之间的触点上,彼此孤立,不能形成连续的毛管运动,含水量较少。

毛管悬着水:土壤中粗细不同的毛管孔隙连通一起形成复杂的毛管体系。

在地下水较深的情况下,降水或灌溉水等地面水进入土壤,借助于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的毛管孔隙中的水分,与来自地下水上升的毛管水并不相连,好像悬挂在土壤上层土壤中一样。

田间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总持水量):远离地下水面的土层达到最大悬着毛管水时的田间含水量。

毛管上升水:借助于毛管力由地下水上升进入土壤中的水毛管水上升高度:从地下水面到毛管水上升所能到达的相对高度毛管水封闭层:在毛管水上升的范围内,土壤含水量的多少不相同。

靠近地下水面处,土壤孔隙几乎全部充水。

临界深度:含盐地下水能够上升到达根系活动层并开始危害作物时的埋藏深度,即这时由地下水面到地表的垂直距离。

土壤水的有效性:土壤水能否被植物吸收利用及其难以程度。

萎焉系数:当植物根因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性萎焉时的土壤含水量。

有效含水量:田间持水量与萎焉系数之间的差值毛管水断裂量:当土壤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较粗毛管中悬着水的连续状态出现断裂,但细毛管中仍充满水,蒸发速率明显降低,此时的含水量。

速效水:在田间持水量至毛管水断裂量之间,由于含水多,土水势高,土壤水吸力低,水分运动迅速,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

迟效水:当土壤含水量低于毛管水断裂量,粗毛细管中的水分已不连续,土壤水吸力逐渐加大,土水势进一步降低,毛管水移动变慢,根吸水困难增加。

质量含水量: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容积含水量:单位土壤总容积中水分所占的容积分数相对含水量:土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土壤水贮量:一定面积和厚度土壤中含水的绝对数量土水势:为了可逆地等温地在标准大气压下从在指定高度的纯水水体中移动无穷小量的水到土壤水分中去,每单位数量的纯水所需做功的数量。

基质势:由吸附力和毛管力所制约的土水势,土壤含水量越低,基质势也越低。

负值溶质势(渗透势):由土壤水中溶解的溶质而引起土水势的变化,一般为负值。

土壤中溶质越多,溶质势越低。

重力势:由重力作用而引起的土水势的变化。

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状态。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即表示土壤水的能量和数量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与运动所用到的反映土壤水分基本特性的曲线。

滞后现象:同一土壤,在恒温下,由土壤脱湿过程和吸湿过程,测得的水分特征曲线是不同的。

达西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土壤的水量,土壤水通量与土水势梯度呈正比。

土壤蒸发:土壤水不断以水汽的形态由表土向大气扩散而逸失的现象,有大气蒸发力和土壤的导水性质决定。

入渗:地面供水期间,水进入土壤的运动和分布过程;土壤水的再分布:地面水消失后,已进入土的水分的进一步运动和分布过程。

入渗速率:在土面保持有大气压的薄水层,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土壤的水量。

土壤田间水分平衡:对于一定面积和厚度的土体,在一定时间内,其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应等于其来水项与去水项之差,正值为土壤贮水量增加。

土壤空气的对流(质流):土壤与大气间由总压力梯度推动的气体的整体运动。

土壤呼吸:土壤从大气中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气体扩散作用。

气相扩散:通过充气孔隙扩散保持着大气与土壤间的气体交流作用液相扩散:通过不同厚度水膜的扩散热通量:单位面积每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的热量,R,J/(cm2.min)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1度所需要的热量,C,J/(g.C)。

水热容量最大,气体最小。

土壤导热率:在单位厚度的土层(1cm),温差为1℃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1cm2)通过的热量焦耳数(r),单位为J/cm2.s.℃,土壤空气导热率最小,固体最大。

增加土壤湿度能够提高土壤导热率。

土壤热扩散率:在标准状态下,在土层垂直方向上每厘米距离内,1℃的温度梯度下,每秒流入1cm2土壤所发生的温度变化。

为土壤导热率与容积热容量之比。

取决于土壤水与空气的比例。

土壤形成因素(成土因素):是一种物质、力、条件或关系或它们的组合,是影响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因素,已经对土壤形成发生影响或将影响土壤的形成。

母质:是风化壳的表层,原生基岩经过风化、搬运、堆积等过程于地表形成的一层疏松、最年轻的的地质矿物质层,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的前身。

风化壳:地壳表层的岩石经过风化,变为疏松的堆积物。

显土域(正常土,地带性土壤):在排水条件较好而又比较平稳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气候条件明显大于其他因素影响的土壤。

土链:把在相同气候、母质、成土年龄下,由于地形和排水条件上差异引起具有不同特征的一系列土壤。

土壤年龄:土壤发生发育时间而定长短绝对年龄:该土壤在当地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时算起迄今所经历的时间。

相对年龄: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

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其在地球表面恒定且周而复始。

生物小循环:植物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间的循环。

原始成土过程:从岩石露出地表着生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

有机质集聚过程:木本或草本植被下,有机质在土体上积累的过程。

粘化过程:土壤剖面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的过程,分为残积粘化和淀积粘化。

残积粘化:土内风化作用形成的粘粒产物,由于缺乏稳定的下降水流,粘粒没有向深土层移动,就地积累,形成一个明显的粘化或铁质化的土层。

发生在温暖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淀积粘化:风化和成土作用形成的粘粒,由上部土层向下悬迁和沉淀而成,该粘化层有明显的泉华状光性定向粘粒,秸秆面上胶膜明显。

发生在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湿润地区。

钙积过程: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钙的碳酸盐发生移动积累的过程。

脱钙过程:在降雨量大于蒸发量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碳酸钙将转变为重碳酸钙从水体中淋失的过程。

盐化过程: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母质中含有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通过土壤水的垂直和水平移动,逐渐向地表积累,或已经脱离地下水或地表水的影响,而表现为残余积盐特点的过程。

脱盐过程:土壤中可溶性盐通过降水或人为灌溉洗盐、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迁移到下层或排出土体。

脱碱过程:通过淋溶或化学改良,使土壤碱化层中钠离子及易溶性盐类减少,胶体的钠饱和度降低。

碱化过程:交换性钠或交换性镁不断的进入土壤吸收复合体的过程,又称钠质化过程。

富铝化过程: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的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及硅酸的大量流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

灰化过程:寒温带、寒带针叶林植被和湿润的条件小,土壤中铁铝与有机酸物质螯合淋溶淀积的过程。

隐灰化:当灰化过程为发展到明显的灰化层出现,但已有铁铝等物质的酸性淋溶有机螯迁淀积作用。

漂灰化:灰化过程与还原离铁离锰作用及铁锰腐殖质淀积多现象的伴生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