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 (四川大学 于爱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清王朝的全面衰败
(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吏治腐败 (2)经济上,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广大农民生 活日渐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4)军事上,军备废弛,军力衰败 (5)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清朝政府统治的腐败 和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压迫, 激化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 级的矛盾。从18世纪末到 19世纪初,各地人民的反抗 斗争连绵不断。
(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二)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四)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
下编、社会主义建设60年:从1949年 的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下设三个专题:
(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 教学目的
——马克思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几次侵略战争
1、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与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始
鸦 片 战 争 中 的 英 国 军 舰
签定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 主要体现在:
(1)清政府战败,开始被迫与西方列强签定不平等 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大量攫取侵略特权 (如被迫割让领土、交纳战争赔款、协定关税、领事裁 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建立租界等),中国社会开始 逐渐半殖民地化; (2)五口通商后外国商品开始在中国倾销,一方面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和城市的手工业、农民 的家庭手工业开始遭到破坏;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城 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开始逐步半封建化; (3)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
3、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是为了使我们更好 地把握现在,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4、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实际,通过 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 同学们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 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增 强历史的洞察力,培养珍惜历史、尊重历史 的意识,从中感悟历史的魅力,汲取历史的 智慧,弘扬人文精神,全面提高我们的综合 素质。
鸦 片 枪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1、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及其强大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
2、 鸦片战争前英国罪恶的对华鸦片贸易
三步曲: 商品输出——>鸦片走私——>武力进攻
英国鸦片走私船
(三)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对比
中国
总体状况
世界(英国)
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代 表,迅速崛起,国力大增 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力 达到当时最高水平 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民 主制度 装备先进,成为海上霸主
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 危机四伏,矛盾重重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 高度集中、兼并严重,政府 财政困难
经济
政治
官场腐败,卖官鬻爵
军事 外交
军备废弛,军力衰败 闭关锁国,闭目塞听, 保守自大
积极对外扩张,加紧殖民 侵略
中国皇帝为了制止自己臣民的自杀行为,既禁 止外国输入这种毒品(鸦片),又禁止中国人吸食 这种毒品,而东印度公司却迅速地把在印度种植鸦 片以及向中国私卖鸦片变成自己财政系统的不可分 割的部分。半野蛮人维护道德原则,而文明人却以 发财的原则来对抗。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 国,不顾时世,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 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 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的一个帝国终于 要在这样一场战斗中死去……。
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至1860年 10月)与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被英法联军毁坏的圆明园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加深的主要体现:
(1)这是丢失国土最多的一次战争,沙俄割占我 国东北、西北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2)丧失大量主权,如鸦片贸易合法化,掠卖华 工合法化等;
(3)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4)通商口岸增加到16个,列强逐渐控制了中国 的商品市场,使中国成为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 重要场所; (5)开始出现买办和买办资本。
3、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7月至1895年4 月)与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一步加深
甲 午 战 争 中 的 日 军 军 舰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的主要体现
主要内容
• 十九世纪前后中国所面临的时代特 征与世界格局 • 帝国主义的入侵与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形成 • 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重点、难点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 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 任务 • 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及社会变动 中各种思潮的涌动 •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流产与旧民主主义 革命的终结
第一讲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形成及特点、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思考题
1、曾经创造了灿烂古代文化的中国进入近 代后为什么落后了?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
3、怎样看待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发 展的影响? 4、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 相互关系?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体系安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时间划分是中国自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中国近代史和1949年至现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中国现代史,共160多年的历史。 不同的社会形态是划分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主 要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教学中共分上、中 下三编,十个专题。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三、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四、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情况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1、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
红山玉龙
甲骨文
丝 绸 之 路
地 动 仪
司南
长城
灿烂的中华文明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源远流长。我们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在黄河 流域、长江流域生活劳作,三千年前产生甲骨文,文 化记录延续至今,没有中断。
1、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国史、国情,深 刻领会“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使学生领会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 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使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 的信任、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2、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 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所具有的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独 立、统一、民主、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认识中国社会和中国国情,提升学生的爱国 主义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 同感。
上编、旧民主主义革命80年:从1840 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
下设三个专题:
(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特 点、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三)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中编、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从1919 年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下设四个专题:
—— 中共十五大报告
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 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 艰苦探索的历史。 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 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 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穷的旧中国逐步 变成一个初步繁荣富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在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的过程中,历史和人 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 了社会主义道路。
(1)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的根基是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 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其经济结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
汉 代 画 像 砖 拓 片 农民交地租
(2)政治: 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秦 始 皇
朱 元 璋
(3)文化:以儒家学说为骨干的文化思想体系
孔 子
中国古代祠堂
总之,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 化制度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 稳定和延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另一 方面也使中国封建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 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八 国 联 军 进 入 大 清 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讲授:马克思主义学院 ( 政治学院)副教授于爱华
导 论
一、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的必要性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主题和教 学体系安排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目的
四、怎样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在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的必要性
1、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性
3、具体要求
(1)课前预习教材
(2)认真听课、记笔记
(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4)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旷课
上编
旧民主主义革命80年: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历史概述
从1840年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可以说是中国 社会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也是中华民族苦难屈辱的 八十年。 在这80年中,一方面由于西方列强一次又一次 的侵略,使中国社会由一个主权完全独立的封建社 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中 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解放,进行了不屈 不饶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 虽然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取得最终胜利,但毕 竟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粉 碎了西方列强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内容 决定其国家意识形态的地位
两个了解:了解中国的国史、国情 三个选择: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的主题 和教学体系安排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 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 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1)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 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随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 了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在华投资设厂、筑 路开矿,加紧资本输出,进行经济渗透和控制; (3)甲午战争后,列强还通过大量政治性贷款 来控制清政府。
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至1901 年9月)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人们要在历史发展与未来生活的创造中达到更 多的自觉,就需要对历史有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 对基本历史事实的了解;其二是对历史过程关联性 的认识和理解;其三是对历史发展规律性的探寻和 价值Leabharlann Baidu断。 我们党的领导人曾反复地对治史的重要性作出 过深刻的论述
通过学习中国历史、研究中国历史, 探索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总结 历史的经验教训,能更好地为我们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一个不懂历史、不珍惜历史、不学习、 不研究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是 得不到世界人民尊重的。
二是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政 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教育、文学等许多方 面,创造了曾经领先于世界或至今被世人尊崇的思想 和理论。
三是影响深远。在中国大地,无论东西南北、大 陆海岛、内地边疆,到处可见悠久的中华文明风采。 中华文明对人类进步与发展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 的影响。
2、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
1、恩格斯:《波斯和中国》(1857年6月) 2、毛泽东:《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 代化强国》(一)(1963年9月) 3、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节选) (1894年11月24日) 4、《辛丑条约》(节选)(1901年9月7日)
第一讲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形成及特点、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四、怎样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1、学习方法
(1)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3)要以世界历史的眼光审视中国近现代历史, 注意联系时代特征、国际格局和世界趋势。
(4)除政治史外,要注意加强对各个时期经济、 文化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
2、教学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自学为辅。 (2)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3)以专题讲授为主,系统学习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