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有感
乘物以游心—读《庄子的故事》有感
![乘物以游心—读《庄子的故事》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120e5720f18583d04964596f.png)
乘物以游心—读《庄子的故事》有感费岑洁高山流水,天地大道,法乎自然,庄子于虚静中挥洒着他的放诞,与达观中流露出些许狡黠,给予我们每一个凡俗的生命一双非凡的翅膀,带着我们“乘物以游心”。
遍山葱笼,蓊蓊郁郁,山花肆意烂漫,怒放的不计成本,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灵动的深情。
而他,一袭白衣,衣袂飘飘,在高山流水之间,处之泰然,浸淫于其中,用心感知着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眉宇间流露出洞悉天地大道的博大智慧。
他,就是庄子。
读庄子,读他的看破功名,淡泊为大;读庄子,读他的深邃宏阔,笑谈生死;读庄子,读他的无羁无绊,豁达乐观;读庄子,读他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嬉笑怒骂,说尽天下英雄的磅礴气势,纵横肆意。
什么是生命逍遥之境?以庄子的话来说,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一番逍遥游,也就是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的定位。
这种逍遥绝不是人的生命凌驾于外在世界之上、跟万物成为对抗的一种自尊霸主。
这种逍遥需要用我们的心、我们的眼、我们的呼吸、我们的行为与世间万物紧密相连,水乳交融。
这种逍遥需要我们能够欣赏花开、聆听水流,能够看见飞鸟掠过天际、朝阳跃上云端。
这种境界告诉我们放眼长天,告诉我们道无所不在,需要我们用心去看,用心去问,用心去想,脚踏实地的去实践。
庄子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修道之人是肩吾和连叔。
一天,肩吾说:“我听说有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神人,他住在姑射山上,肌肤晶莹剔透,像从未被污染的冰雪一样洁净,神态像处女一样天真柔美,从不吃五谷杂粮,可以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
他只要稍稍凝神,就可使五谷丰登,这一年没有任何灾难。
”肩吾说:我可不行这样的人。
连叔说:让我来告诉你吧,这个世界上,你无法和瞎子一起欣赏文彩的美丽,和聋子一起欣赏钟鼓的乐声。
你只知道人有外在的残疾,却不知道人的心智上也有这样的残疾。
这话说的就是你,因为你没有开阔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所以你不相信可以有这样的人。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让自己成为天地至尊,他的有这样的定力,这样的功力,这样的境界。
我自逍遥——读《庄子》(逍遥游)有感
![我自逍遥——读《庄子》(逍遥游)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e49d4bd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a.png)
我自逍遥——读《庄子》(逍遥游)有感我自逍遥——读《庄子》(逍遥游)有感【引子】他负手而立,已是知天命之年,容貌虽有些衰老,却并非一派衰败。
颌下蓄两三长须,长发作髻,已见稀疏银丝。
双目炯炯,依稀见得眉目舒朗,似是远望天边。
一身灰黄长衫,清风盈袖,袍子猎猎作响。
宛若无拘无束之游龙,逍遥洒脱于天地之间。
远方像是有一只像是前所未有的鱼儿,迷迷瞪瞪看不清晰,在湖和海里翻腾上下,吞吐山河;忽而幻化作同等巨大的鸟儿,翅膀巨大,好像一挥舞就可使天地异位。
他揉揉眼睛,定了定神又继续看,却找不到它的踪影了。
老者扯开嘴角笑了起来,胁的皱纹舒展开来,双目又带上流溢的光辉。
他四处翻找,展纸提笔。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逆】你是否听过别人对你努力的讥笑?是否也恶毒的如此这般的嘲讽过他人?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
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说的不错,有那么多更好,更舒服的方式摆在你眼前,为何不用呢?你的眼界总之有多广,你是否有一下资格去做这个不被所有人看好,被某些人讥讽的重新考虑?我有,因为我知自己。
我了解我自己,自然胜过他人。
我曾经一意孤行,自己一人选择了不被绝大部分人看好不看好的学校,我也曾被人义正言辞不止一次的数落过。
“你为什么这样做?”“你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感受?”这些话,我都听多了。
那时候的我,就好像是孤身一人走在没有目的地的长路上,拖着了梦想与对别人的不待见的行李箱,一步一步的挪,像是想逃离这里。
我的眼界宽泛,我负气曲折在这一方天地,我有何过错?后来我知道了鹏。
这世上有那么多那么多像蜩与学鸠一样的人,他们或叉着腰或双臂交叉环绕在胸前,站在那看着你,嘴里迸射出有冷漠又刻薄的话,向不屑一顾你投来一次次不屑的目光。
可是如果无论你怎么办他们也不会改绝不会的话,不如就放过吧。
就像鹏一样,背负青天,翅下有风,傲然自立,飞入云巅之上,令后人折服,前人惊叹。
不入流的始终都不入流,入不敢我眼的始终都不入,何必为其心烦意乱。
读《庄子》有感
![读《庄子》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7abf77d7e009581b6ad9eb33.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读《庄子》有感暗夜舞者——读《庄子》有感庞宇星河清泠,万籁都寂。
点一盏浅暖权当秉烛,濯一双素手勉为虔诚。
香炉里,匝匝细灰烧出蓝烟一缕,丝丝相扣冉冉直上,唯有纸张薄软的翻阅声无心叨扰。
在轻弥而散的雾气中,或野马,或尘埃,渐渐从朦胧中虚实相生出那一方庞大而精致的世界。
读《庄子》亦是读庄子。
庄子之"道"看世间千万,一花一物皆不能描述出庄子的姿态,一春一夏都不能体现出庄子的人生。
初浅阅读之时,便已沉沉迷失,目欲南北冥湖的广阔无垠,艳羡鲲鱼鹏鸟的自由无束,无奈蜩与学鸠志得意满,垂叹朝菌蟪蛄的晨露昙花,然而此之一生彼之须臾,亦有上古大椿八千年玉树不老,花果交替岁岁繁荣。
在此天地中,世物欣然自得,人皆千百姿态。
既有宋荣子不因世上荣辱烦忧动摇心志,反而观照内心界限自知。
楚狂接舆发出来世不带往世不追之哲言。
亦有姑射神人冰肌玉骨吸风饮露翩若惊鸿,悠然泠然御驶飞龙乘云游空。
南郭子綦心不动故形都泯故以听天籁。
更有尧为治天下以星火之光自谦让位,许由借越俎代庖之例深明大义。
而庄子,手执狼圭蟹爪,隐身于这方被他工笔皴擦出的青碧山水,浅读的人只见到"青山"的玄理与妩媚,只有反复研读他的人,才能看到庄子那一梦惊鸿、化蝶蹁跹,亦复如是。
庄子,是个歌舞者。
遥想烟波浩淼,水雾迷离,庄子衣袂翻飞若蝶,歌声清越似玉,无人可知,他歌叹的却是亡妻的归魄,若言歌既是喜,那么庄子喟然鼓盆可有悲伤从中而来?面对惠施的质问,庄子认为生是时机,死是顺化,妻子已偃然化为云雨泥土,星辰阳光,在四季的轮回变换中获得安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因这主张,使外在的生死变化,皆不会扰乱他内心的宁静。
故天地并生,万物合一,方达心斋坐忘的境界。
世人皆说其才足可经邦,其能足可纬国,其辩可以气死回生,其说可以惊天动地。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个读《庄子》的人,却从中找到了一千个自己。
读庄子《马蹄篇》有感
![读庄子《马蹄篇》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4a5e89cd844769eae109ed4a.png)
《庄子马蹄篇》午后时光,我不经意间翻开了庄子的著作,当看见《马蹄》篇时,我不禁对庄子的想法感到叹服。
这样的想法,在我这个年龄都没怎么想到,可是几千年前的庄子却早已述出口藏于书了。
全文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至“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以“伯乐善治马”和“陶、匠善治埴、木”为例,寄喻一切从政者治理天下的规矩和办法,都直接残害了事物的自然和本性。
第二部分至“圣人之过也”,对比上古时代一切都具有共同的本性,一切都生成于自然,谴责后代推行所谓仁、义、礼、乐,摧残了人的本性和事物的真情,并直接指出这就是“圣人之过”。
余下为第三部分,继续以马为喻,进一步说明一切羁绊都是对自然本性的摧残,圣人推行的所谓仁义,只能是鼓励人们“争归于利”。
这次,我就稍微来讲讲第一部分吧。
《马蹄》开头第一段就写:马这种动物,它的蹄子能够走在布满霜雪的道路上,它的皮毛可以挡御风寒,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抬起腿跃奔飞跑,这是马自有的性情。
即使有高楼大厦,对马来说,既没有意义,也派不上用场。
问题在于,马可能不需要星级宾馆,但是人需要,人在吃饱喝足后,就开始计较规格与条件,有时候还计较得很厉害。
因为只有这样子,那些自以为高贵的人才能和其他人立马区别开来,才能有一种“高贵”之感。
怎么样才能具有这种“高贵冷艳优雅”的感觉的,那就是所用之物要独一无二,或者是某样东西里的佼佼者。
于是,人也要在马中分三六九等,而马也确实有块头、膂力、速度、体形与毛色的差别,并非天生一律。
人有了级别,就要提高自己使用的马的规格与待遇,马因人贵,人以马“牛”,正如大款用的车是宝马法拉利,小民买上个大众就已经算不错的了。
有了消费者,当然就会有生产者,一个训练马的职业——伯乐,诞生了。
伯乐宣布说,我是善于管理马的事务的,会慧眼识珠,训练出最好的马。
那他怎么训练的呢?首先,又是火烧,又是剪毛,又是削马蹄,又是烙印,用绳索套具把它们笼络控制起来,再将它们排列安置到马厩之中,这样马已经死掉两三成了。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b4bada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0.png)
庄子读后感
《庄子》是一本充满哲学思考的书籍,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书中,庄子提出了许多有关人生的观点和思考。
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自由和无为而治,不应该被外界的名利所迷惑。
他通过许多寓言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例如,他讲述了一个蝴蝶梦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的生命只是短暂的一瞬间,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断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放下对外界的执念和追求,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享受生命的美好和幸福。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庄子认为只有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够真正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愿望,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庄子》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它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人生的本质和意义,还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和未来可能的一名
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我相信只要我们珍惜生命、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读于丹庄子心得有感(六篇)
![读于丹庄子心得有感(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a861e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0.png)
读于丹庄子心得有感(六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料作文大全、名言名句、心得体会、语录大全、祝福语、演讲稿、古诗词、读后感、申请书、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materials and compositions, famous sayings and sentences, experiences, quotations, blessings, speeches, ancient poems, after-reading feelings, applicatio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读于丹庄子心得有感(六篇)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读庄子心得体会有感
![读庄子心得体会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49d2327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3.png)
读庄子心得体会有感《庄子》一书,“寓言十九。
读了庄子这本书,你会不会有很多感触呢?不妨把你的读书心得写下来吧。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读庄子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读庄子心得体会范文篇体会范文篇1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两本书,分别是《老子》、《庄子》。
我读了《庄子》有一些感受想和大家分享。
其中有一个小故事名字叫《寒蝉和灵龟》,故事说的是:很多人都说彭祖是人间最长寿的。
有一种小虫叫“朝菌”朝生而暮死,它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一个月”;另外一种虫叫“寒蝉”春生而夏死,它根本就不知什么是“四季”;可是楚国南方的海上有一只巨大的灵龟,五百年对它只是一个春季,五百年对它只是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种“椿树”,对于它八千年只是一个春季,八千年只是一个秋季;朝菌和寒蝉叫做“小年”,灵龟和椿树叫做“大年”,“小年”是不会了解“大年”的。
彭祖对于椿树和灵龟来说不也是“小年”吗?世人认为彭祖长寿不也是“小年”的悲哀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有时我们认为自己知道的很多了,但是还有我们不知道的很多很多事情。
我们不了解,不知道的就不应该妄下结论。
读庄子心得体会范文篇2庄子那本书买回来搁在那里半年了,也没有看过,因为我和同事们在地摊上转的的时候,一位同事买了本史记,因为这个代表了文化人的象征。
但是,我买了本庄子,可能是附庸风雅吧。
庄子这本书放在那里半年没看过,他在哪里静静的躺着,可能是在睡觉,弥散在一种逍遥的氛围中。
也可能在等待着,等待懂他的人出现。
翻看庄子这本书看的时候,第一个感觉特别难懂,本来我对古文就不懂,再加上每一行里面冒出些生僻字,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没文化真可怕的写照浮现在脸上。
再就是他的意义特别难理解,对于我,通过解释加译文依然领略不了其要旨。
但是,有时候也能读上几句可以说只能认识字的几句话,感觉又是朗朗上口,字字珠玑,就是说一句话,一个字,都闪现着智慧的光芒,有时候看到的,似乎还有自己生活的影子,立即有种羞愧的感觉。
家庭主妇读庄子老子有感
![家庭主妇读庄子老子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b575538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9.png)
家庭主妇读庄子老子有感家庭主妇读庄子老子有感如下:作为一名家庭主妇,读《庄子》和《老子》这两部古代哲学经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我曾经对古文的理解感到困难,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领略到了其中的智慧和深意。
首先,庄子的思想让我感到博大精深。
他的观念极具想象力,纵横捭阖,有时又充满机智。
庄子强调“齐物”,平等看待一切事物,让我反思了自己对于生活中一些琐碎事物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遇到许多烦扰和挫折,但是庄子的思想让我意识到,所有的困扰其实都是内心的执念和外界的干扰。
只有放下这些不必要的思想和外界压力,才能真正达到内心的平和。
其次,老子强调的“无为而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我们总是追求各种成就和成功,但是这种追求往往使我们身心俱疲。
老子告诉我们,过度的努力和追求往往只会带来更多的焦虑和不安。
在追求事业和家庭的同时,我们应该学会把握“度”,不要让过度的欲望和焦虑影响我们的生活。
此外,这两部经典对于家庭生活也有一定的启示。
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庄子的平等观念可以引导我们对待家人更加尊重和理解。
而老子所倡导的“无为而治”,则告诫我们在家庭生活中不要过于强势和执念,要学会放下自己的控制欲,给家人更多的自由和空间。
总的来说,读《庄子》和《老子》这两部经典让我认识到,古代哲学家的智慧在今天仍然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对于家庭主妇这一角色而言,这些哲学思想不仅可以指导我更好地处理家庭关系,还能帮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虽然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领悟的地方,但我相信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将这些哲学思想运用到更多方面,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读《庄子》有感:美而不自知
![读《庄子》有感:美而不自知](https://img.taocdn.com/s3/m/56dca5dc3c1ec5da51e27064.png)
读《庄子》有感:美而不自知庄子,美而不自知。
甚至也不为人知。
能见者少,见而能受者更少。
知其美不为人知,难,知其不自知,更难。
事实上,他不是不明白自己美,而是他不在意自己美不美,更况且不人如何样看他了。
他无所谓语言,言不尽意。
然而他也不躲避语言。
他不介意写很多字。
他不在意。
开口也好,不开口也好,传之后世也好,不传也好。
因为他没有想要守护的东西。
孔孟要守护仁义,墨翟要守护苦难,惠施要守护言辞,管商韩要守护法度。
他没有想守护的东西,他所倚仗之物,不需要他的守护。
灭亡的是人,不灭亡的是道。
庄子是庶民。
有人提出他是贵族,王族,也有人讲漆园吏在楚地待遇是非常高的。
但我讲的庶民,是他的态度。
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小人物的自嘲。
那个世界对他而言只是玩笑。
这种庶民感,与道德经对比起来,尤为明显。
他像落入凡尘的神仙,尽管是神仙,但终究落在凡尘里。
但在哪里又有何分不呢?哪里差不多上无何有之乡。
他躲避着人,但不躲避天。
他自认为天下无敌,但让人不明白的是,在那个时代,他什么缘故没有出来拯救?不只是他,李耳也没有出来拯救。
答案我差不多慢慢明白了。
因为世界,不是你想拯救就能拯救的。
他或许差不多看见了天意,看见了自己的命运。
孔丘没有看见,他失败了。
谁能保证庄周能比他做得更好呢?庄周是庄周,不是秦始皇。
秦始皇也是奋六世之余烈,而不是一蹴而就。
他明白自己做不到,也明白孔丘那样的拯救没有意义,与其折磨自己,不如欢乐。
诸侯授予他爵位,他不同意,是不情愿同意爵位吗?只是这爵位是人给的,不是天给的而已,既然不是天赐,就不可能长久,也不可能为所欲为,更不可能借之拯救世界。
他差不多看见了以后,因此不同意。
庄周比我们想象的要勇敢。
对他而言,放弃拯救,或许比头破血流更为疼痛。
他只是无可奈何,遂不在意。
最后讲讲他的孤独。
惠施和他争辩:“人如何能没有感情呢?”庄周利索的把他辩倒了。
在惠施看来,是庄周赢了。
然而赢了吗?惠施死去之后,庄周讲了一个故事。
他讲,有个人鼻子上沾了白土,让一个木工帮他砍掉。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ed0d2b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2.png)
《庄子》读后感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阅读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启发。
书中庄子提倡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让我印象深刻。
他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过分干预和操纵事物的发展,让自然和宇宙的规律自行运作。
这种思想在当今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学会放下过多的掌控欲,尊重自然和人性的规律,以更加平和、自然的方式生活。
庄子还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寓言故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他的哲学观点。
这些故事不仅富有智慧,而且引人深思,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庄子》中的文字简洁而优美,表达了庄子对生命、自由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阅读这本书,不仅让我在思想上得到启发,也让我在文学上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庄子》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示的著作。
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引导我更加关注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这本书不仅适合哲学爱好者阅读,也适合所有寻求内心宁静和生活智慧的人阅读。
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_高二作文
![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_高二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f58390b8f67c1cfad6b892.png)
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我读了《庄子。
山木》中的"庄子行于山中"这个故事,受益匪浅。
有一天,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伐木的人站在旁边却不去砍这棵树。
他的学生问其中的原因,庄子说:"这棵树没有可用的,它因为不成材而能够过完它天赋的寿命。
"庄子从山中出来,又来到朋友家中,老朋友见了非常高兴,便命令年轻的奴仆去杀鹅,用酒招待他们。
奴仆问主人:"其中一只鹅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第二天,学生问庄子:"昨天,山中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够过完它天赋的寿命,而主人家的鹅因为不会叫被杀死了,请问先生,是不材好还是有材好呢?"庄子笑着说:"我将要在不材与有材之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不能拘泥不变,要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灵活变通,也就是说看待事物要从多角度去理解,再加以分析,取其利而弃其弊。
就拿成材与不成材来说,原文中被砍伐的树木用来盖房子、做家具,是被人类所利用。
没有被砍伐树木虽然"得终其天年",但它的一生却为人类的生存环境默默无闻地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理,如果庄子的朋友家圈养的两只鹅都会叫,那么为了招待客人也必定杀死其中一只。
杀死的和没有被杀死的鹅,同样服务于人类。
综上所述,成材与否绝不能以"伐木"和"杀鹅"这样草率界定,关键是看它对人类、对社会乃至对国家有没有价值。
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刘少奇同志亲切地接见了全国着名劳模、掏粪工人时传祥同志。
当时,刘少奇同志亲切地对传祥同志说:"你当清洁工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是革命的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刘少奇是国家主席,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时传祥只是一名掏粪工人,可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创出了非凡的业绩。
庄子秋水读后感(精选21篇)
![庄子秋水读后感(精选21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baca9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d.png)
庄子秋水读后感(精选21篇)读后感。
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庄子的《秋水》乃是庄子外篇中的巨制,洋洋三千余字。
在那个刀雕竹刻的时代可算是非常长篇的东西。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这句话引起了全文。
河伯的自大也是有道理的,毕竟“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了嘛,他有他骄傲的本钱。
但是,很快,这个河伯就知道自己错了。
因为他看见了大海,看见了不见水端的北海,他被吓坏了。
于是,河伯这个孺子开始接受教育。
若便是他的老师。
其实,作为一个职业上接触教育的人,我深深被若的态度所折服。
现在的老师,往往是站在制高点上对学生灌输各种的结论和观点。
其实,你的那些东西,学生未必就买账。
要是学生不买账而被迫地接受。
这样的教育我看存在很大问题。
我看,假如可以像若那样,让自己的学生将自己的劣根性全部展示出来、暴露出来,这个时候适时地给学生看一点真理的外观,让他们被真理的宏大所折服。
让他们自己产生探索真理的冲动和欲望的时候,这个时候,老师才开始教育。
我想,这样的教育一定会效率更高。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对于规模化的教育,这个成与不成,我不好说。
接下来,他们开始进入到虚与时的关系的论述上。
夏虫不可以语冰,是因为冰雪对于它们来说太虚妄了。
井中的青蛙也不要和它谈论天地,对于井蛙而言,天大也太过于虚妄了。
其实,对于教育,尤其是德语教育来说,这样的虚妄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真是太多了。
于是,就要怪呀学生会说一套做一套了。
不要怪呀学生不遵守包括交通规则在内的许多规则了。
接着,他们又对贵贱、为与不为、道天人等等观点进行了论述。
洋洋洒洒,我想不想多滴感慨了。
前人已经说了很多,我也不打算在这里多费言语。
总之,老庄式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观点在这里横行其中。
然而,《秋水》文笔抑扬、气势汹汹,让人目不暇接,还是让人非常手不忍释卷的。
然而,最让我最让我感悟的还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883ff9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6.png)
《庄子》读后感
标题:《庄子》读后感
读完《庄子》,我深深地被庄子的思想所吸引。
他那深邃的哲学观点,富有哲理的语言,以及独特的生命观和世界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被庄子的自然主义思想所感动。
他认为万物皆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其次,我对庄子的人生观感到敬佩。
他主张“逍遥游”,认为人生应当追求自由自在,不受任何束缚。
他的这种观念鼓励我们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被世俗的观念所左右,活出自我,追求真正的自由。
再次,我对庄子的语言艺术感到惊叹。
他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智慧和机智,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受启发。
他的寓言故事更是深入浅出,让人在轻松愉快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然而,《庄子》并非完美无瑕。
有些观点过于消极,如对人性的悲观看法,对社会制度的否定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理性地看待和分析。
总的来说,《庄子》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
它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独特的人生态度和精湛的语言艺术,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从《庄子》中汲取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
蝴蝶的幻网——读《庄子》二、三有感 初中精选作文【300字】
![蝴蝶的幻网——读《庄子》二、三有感 初中精选作文【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d4cad96910ef12d2bf9e732.png)
蝴蝶的幻网——读《庄子》二、三有感初中精选作文【300字】狼牙夜,挂一弯醒月,燃二三盏孤灯,品三四杯香茗,握一卷《庄子》掩卷而覃思。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杂树生花,蝴蝶翩翩。
庄周晓梦,迷乱了栩栩而飞的蝶,道不清谁是谁的谁。
此曰:“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梦为周与?”庄子如炬的思想凿开混沌,庄子坐钓于濮水,叹了一句“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变幻成了后世一张浓雾不散的网,捕住了浩浩五千年的文史。
庄子化身为鹏扶摇九万里,浮苍天之上,渺沧海之迂生;庄子蜕变成蝶,飘飘然于花田间,微熏,醒倒。
闲躺着一地空灵,任云卷云舒。
他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天地之万物,驾御六气,襁褓中带一缕晨曦,墓碑上铭记魂灵。
生存亡死,留下了茧和蝶的余音……。
读《庄子》有感庄子一辈子没说过话
![读《庄子》有感庄子一辈子没说过话](https://img.taocdn.com/s3/m/26283ed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f.png)
读《庄子》有感庄子一辈子没说过话导读:本文是关于读《庄子》有感:庄子一辈子没说过话,希望能帮助到您!庄子一辈子没说过话——读《庄子》有感原创:赖若然且站在人生之上看人生,脱于红尘之外看红尘。
书卷之间盛满他的反弹与觉醒,黑暗中,无为亦无言。
人类生而平凡,何不从俗,去尝那平淡中的欣喜呢。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化而为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的鹏,仿佛掌握了天地间最强大的力量。
但是莫忘了,鹏徙于南冥,须借海运之机,季风之猛,方得扶摇而上。
故而,何不成为风,自随朝来自随暮去,于婆娑烟波中,四海游走,无为,无言。
世间有许多事是我们改变不了的,不如无为,顺其自然。
春去秋来,冬暖夏凉,因而春种秋收,辛勤耕耘。
若是逆流而上,逆风而飞,这等连鲲鹏如此巨物也做不到的事,大概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闽南一带台风袭击时,竹柏顺风折下腰,“俯首称臣”,虽弯不伤根;而坚硬笔直的松与芒果树,却因不愿弯腰而被连根拔起。
临危不惧,迎难而上固然可贵,但于庞大的力量面前,这实在是一种愚蠢。
人生你要抓住的东西太多了,两只小小的手掌如何捉得住呢?且丢了机心、成心与分别心,有所舍弃,能放得下,才能游刃人生。
是言“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无为即是理智权衡,有失才能有得。
恰如指尖沙。
抓得愈紧,溜得愈快,不如张开手掌,任它们缓缓溜去,留下少许堆积手心中。
道家守一思想言,只有有所不为,才能聚集精力,有所作为。
为何梅不于暖春开花?春是一个舒适安逸的舞台,但春之后是酷热的夏与干燥的秋。
梅放弃了春之舞的机会,选择了静静修养,于深冬饱含生息之时,绽颜一笑,傲然而立,旷世皆香。
成与败,得与失,一念之间无绝对,该弃的、该留的皆为身外之物,且顺它而行,沿途采撷。
无为而治是乐观而快乐的本质,因为顺势而为才能无忧无己。
“无”字的甲骨文形似一个人手持鼓,一边敲击一边起舞,古义便是“学而知其乐”。
因而庄子所提倡的“道法自然”,便是追随自然的脚步,“以天为徒”,从平淡与寻常中探求道。
读《庄子_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有感
![读《庄子_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565e0708d1f34693dbef3e57.png)
冷与热——读《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有感记得哪位名家说过,儒家是粮食,道家是药。
许多积极入世,渴望一展平生抱负救国济世,却又在现实中屡屡碰壁的古代士子便回头于道家中寻找慰藉。
因此,儒家的君子理想与庄子隐逸型的人格,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文化心理。
平生最喜爱的两位古代诗人李白和苏轼都与老庄思想有着不解之缘。
从来读李白诗,都会强烈感受到他飘逸浪漫的仙风道骨和他的傲岸不羁。
他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政治理想,他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作诗原则,都包含“道法自然”的意识。
读苏东坡诗文,不仅感受到了他磅礴的天才,他的豪放豪迈,也知道他一生仕途坎坷,世界观矛盾错综,其实与他的“外儒内道”也不无关联。
而道家,当首推庄子。
教书后喜读《庄子》,虽则识之不深,却已倾倒于文章的“汪洋恣肆,纵横捭阖”,那瑰丽多姿的文辞深深地吸引了历代文士,而庄子所提出的人格理想,超然适己的生活精神,更是深刻地参与构建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内在精神世界。
读过语文读本上鲍鹏山先生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感觉作者的见解极深。
作者认为庄子思想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
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中对庄子表示了激赏的态度,认为他的怪诞与孤傲都是可以理解的,并对庄子独立的人格,清洁的精神,推崇备至。
庄子以高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他决不能容忍自己与他人同流合污。
深知官场黑暗,居于庙堂之上定会受人排挤,于是宁愿“曳尾于涂中”。
人心险恶,还不如化作一只蝴蝶;南柯一梦,至少还留住了些许安慰。
然而,在此之前,我是不懂庄子的。
读他的作品,除了虚幻就是荒谬,我们的固执,岂是他的几句理论就能让我们心甘情愿地向他靠近的!我甚至怀疑,他不去当官,到底是在追求自由无碍,自然无待的人生境界,还是在假装清高。
似乎是这篇文章,或者说是这篇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真正道破了庄子。
只有了解了他的生活背景,我才为他留下了眼泪。
《庄子》阅读心得(优秀10篇)
![《庄子》阅读心得(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8b161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6.png)
《庄子》阅读心得(优秀10篇)《庄子》阅读心得篇1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徐无鬼》世间有这样一种人,在一起的时候常常面红耳赤地争论,可是交情很笃厚。
庄子和惠子的关系就是如此。
庄子过惠子墓的时候,他给随从的人讲了个奇怪而不可思议的故事:楚地有个人,鼻子给弄了点白色垩土。
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擦掉就是。
怪就怪在这人没去擦,而是跑到一个木匠那去,叫那木匠给他拿砍掉那块大小厚薄象苍蝇翅膀的垩土。
更奇怪的是那个木匠,没象常人那样叫他擦掉垩土,却真的随手拿起斧头砍去,那斧头虎虎生风,从那人的鼻尖擦过,垩土被砍掉了。
他站在当地儿,脸不变色心不跳,鼻子完好无损。
这是怎样的一种奇景?!这是怎样的一种际遇啊!人世间难得有这么个胆子大的,难得有这么个技术高的。
没有那斧子当前不眨眼的气度,谁敢砍?怕是斧子还没砍下,人已战栗觳觫了吧?没有那高水平的技艺,谁敢站在那等着人家砍?只怕是你站得再稳,也会给那没水平的家伙砍掉了鼻子吧?或许脑袋都岌岌可危了吧?可这俩人竟然就搭档配合得这么高妙。
所以,当郢人死后,宋元君叫匠石表演一下砍去鼻子上的垩土时,他再也发挥不出如此高的技艺了。
庄子为什么要讲这么个故事呢?他自己给我们点破了其中的寓意,他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意思是说,从惠子死后,自己没有谈话的对手了,没有谁可以说话了。
真的是没有说话的人了吗?他这不是正在给人家讲故事么?其实,他是在哀叹,自己失去了如此高妙的对手,心中万分悲凉罢了。
人世间类似的哀痛我们常会看到,远到春秋战国时期,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不复再弹,纵有高山流水之音,又有谁能懂呢?世界上最懂得我们的那个人没了,我们的知心话又该说给谁听呢?纵使说了,又有谁能懂呢?虽然庄子和惠子对事物的看法大多截然不同,两人在一起时喜欢互相批评和争辩,但是这相争却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读《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有感.doc
![读《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有感.doc](https://img.taocdn.com/s3/m/b065d82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9.png)
读《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有感.doc庄周,宋国蒙人。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者之一,先秦七子之一,在自然、哲学简界有突出贡献的墨子也长于宋国,然而,在先秦的寓言故事中,宋人却常以“愚”的形象出现,如著名的“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均描绘了类似的形象。
宋国作为殷商王朝的后裔,讲求鬼神交流,着眼于世间万物。
《庄子》一书中展现了一种宏大、宽广、自由的世界观,与当时主流讲求人世环境、人际关系的儒家姬周文化大相径庭。
《论语》中,孔子认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能生,焉能死?”庄子却认为“饰礼乐选人伦”皆为“苦心劳神以危其真。
”与主流文化的巨大差距,导致了战国对宋的偏见,也为战国时期“君为臣纲”,执着于“克己复礼”的思想带来了新的空气。
在庄子眼中,重要的是逍遥,是顺物,逍遥游中,"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纵使有上万根树,也与己无用;无论是河水或是井水,也只需满腹。
遵从本心,不因无用的名声而牵纵,才是真正做到了独立,做到了逍遥。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庄子认为,万物的本性皆为平等的,比如草与树干,本性并无优劣之分;但当其放在为我所用的标准下,小草无用,而大树可作家具,就“不齐”了。
然而于草自身的作用本是为了泥土,树干的本性是支撑树木,又有什么优劣之分呢?与泰山相比,秋毫的末端是微小的,可与无相比,又显得巨大了,万物并无绝对的好坏,只是相对而言,既然如此,万物不都“归一”了吗?人与世间万物本是共存共生的,并无高低贵贱之别,万物皆齐。
主持国家大事,对渴望能择佳木而栖的姜子牙而言,是得遇明主的时机。
若于孔子而言,或许是施展抱负、实行大道的机遇。
可于庄子,相位不过是自己筑巢后的余枝,满腹过的河水,是阻碍自由的无用名声。
出任为相与在河边钓鱼并无世俗上的区别,却拌住了他自由的脚步,又有何可贵呢?。
《庄子》的读后感
![《庄子》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d50377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7.png)
在阅读《庄子》这部千古传世的哲学巨著后,我深感震撼。
这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书籍,它以独特的符号系统和深邃的哲学思想,为我们揭示了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人类生活的道理。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这个字在古汉语中有遵循自然规律的意思。
全书以庄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为载体,阐述了道法自然的内涵。
每一段对话虽然简短,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这种文字形式虽然简洁,但却能准确地反映出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
在阅读《庄子》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其深厚的哲学内涵所吸引。
它不仅探讨了宇宙的运行规律,还深入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比如,它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观念,强调领导者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预,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又如,它强调了“逍遥游”的生活态度,告诫我们要超脱物欲,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此外,《庄子》还以其独特的寓言故事,吸引了我。
它的寓言故事主要以自然界的现象为背景,来阐述道家的哲学思想。
这些故事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深刻的哲理。
它们让我明白,只有通过观察和体验自然,才能真正地领悟到道法自然的奥秘。
读《庄子》有感
![读《庄子》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d92fc5b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9.png)
读《庄子》有感(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读《庄子》有感读《庄子》有感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庄子》有感
庄子是我国古代以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今天能有幸读到他的作品《庄子》,心中感到异常兴奋。
在读完之后心中有几分感悟,就迫不及待的想要一吐为快。
但终究是学习有限,故不能精确的明白,但也深的几分味道。
庄子,原名庄周,是战国时代宋国蒙县人。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
就像“ 一棵难看的树被认为无用,有一个木匠要找一棵树作房梁,但这棵树太弯了,没法做房梁;第二个木匠找树做磨的握柄,要弯的,但这棵树太难看了,又没办法;第三个木匠要做车轱辘,但这棵树长得不行,从某方面讲是无用的。
但从庄子的角度看,无用就是有用,大无用就是大有作为,所以庄子提倡无用精神(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逍遥游》的想象奇特怪诞,洋溢着浪漫色彩,追求顺其自然无所依,最终获得无穷的自在自由。
其中“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这句被普遍认为《逍遥游》一篇主旨,同时也是《庄子》一书的主旨。
这是一种心与“道”合一的境界。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意思是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这段充分的说明了庄子散文的特点: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形象生动。
也体现了庄子“逍遥”的情怀。
而“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则利用寓言故事,富有讽刺的意味,将庄子的文采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翻译过来“蝉与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到树枝就停下来,有时飞不到树上去,就落在地上,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到近郊野林去,带上一日之粮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捣米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
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
什么呢?”就成了一篇朗朗上口的寓言故事,读来栩栩如生,简单明了。
令人
,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赞叹不已!“故夫知效一官
(
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是这篇文章的主体表达了庄子的思想,以及他对当官的见解。
反应了庄子不追求功名的消极的态度。
总体来说这篇文章巧用寓言故事,文笔变化多端,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庄子所宣扬的主张是清静无为、以养天年。
他对于世间的大小、贵贱、寿夭、是非、得失、荣辱等的解释是相对主义的。
他对待社会和人生的思想态度,无论是消极的还是富有启发性的,对后世均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厌恶那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社会,拒绝与统治者合作,鄙视富贵利禄,否定鬼神的存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他那种妄想逃避现实,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的思想,这种思想无论在当时或现在,都是—种消极的、不可能实现的绝对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齐物论》是庄子的又一篇佳作,所谓齐物论,顾名思义就是包含齐物和齐论,这便是其主旨。
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行和感情,看起来千差万别,归根究底却是齐一的,这便是齐物;而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千差万别,但世界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是非与不同,这便是齐论。
《外物》中有说“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庄子也许并不完全自食其力,但毕竟较接近劳动人民,所以对当时人民困苦生活有较多了解,而且自己一生穷困潦倒,这使他不禁对各诸侯提倡的仁义有更多的怀疑。
当然没有什么能超越阶级属性,一定的思想总是为阶级服务的。
所以用脚趾头想想也该知道那些诸侯所提倡的仁义肯定是为本阶级服务的,又怎么会顾及到平民百姓的利益呢?这就无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促使先进的人们{当然包括庄子]摆脱愚民政策的禁锢,开始思考人生,思考社会。
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取决于他的心,平等的心,看到的事物也是平等的。
庄子揭露人的理性的局限性,,认为人的智慧不能达到大道,人如果区分是非好坏,那么就只是小成而已。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想必大家早就知道这句话。
正如这句话所说,一个人若是锋芒太露,必遭到别人的嫉妒。
树大招风啊!要知道一个人如果比别人好很多,别人只会仰慕你;而倘若你只必比别人好一点点,必会受到他人的嫉妒与排挤。
针对这一点,庄子的哲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绝圣弃知,人们把明慧,聪慧,智慧,德性藏起来不炫耀,天下就太平安定了。
庄子要人们大智若愚,不显露智慧,事实上这是一种自我保全的方法。
庄子的思想源于老子的思想,可是老子的哲学是“入世”的哲学,庄子的哲学则是“出
世”的哲学。
两者似乎截然不同,但深思一番又是可以理解的。
评定一个人的思想,必然要联系当时的时代特征。
当时人民生活十分困苦,战乱频频,而诸侯残暴。
“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
庄子生活在宋国,宋王偃“射天答地”荒淫无道,不得人心。
庄子看到这些世间的苦难,不自觉的产生“出世”的思想也是十分正常的。
我们还可以从庄子本人来看。
庄子属于“士人”,这是新产生的阶级,本身无田产,却又并不直接参加生产劳动。
这一类人大概分两类,一类作诸侯贵人的大臣门客,为其出谋划策,巩固其统治地位,而另一类则是不愿与世俗同流的隐者,他们看到社会的黑暗,不愿自身为人利用作争权夺利的工具,他们大多生活贫困,庄子就是属于这一类人。
史记上记载了一个小故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这些话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当然就理解了庄子的出世观。
从“大知闲闲”到“故寓之无竞”,庄子在其中主要论述了各种主观世界的争论与纠结,是迷失自我的表现,是主观成见所致。
庄子认为想要停止争论就得用“莫若以明”的认识方法,排除成见,开放心灵,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纵观《齐物论》,我认为庄子的思想就是乌托邦。
他在肯定客观规律性,同时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庄子让人消极适应自然,不为名利仁礼所动以求解脱,给在黑暗中的中国人民一条自我解脱逃避的道路。
但是,这种完全忽视人的智慧与努力的方法是消极的,是永远难以为主流社会所认可的。
理想终归是超越现实的,庄子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如桃花源般美好。
在庄子的世界里,万物是合一的,一切都是和谐的,没有战争,没有杀戮与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那里,人们是忘我是的,没有成见,开放心灵。
即使不能实现,也至少是其精神支柱,支撑着他活下去,也让我们感触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