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生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师生互动
沈新琴
一、师生互动的意义
1.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和学的双向运动。
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督促、评价等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学生从愿意学、喜欢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这就是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结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议论如能和教师释疑和谐运转,则学生不仅能学得深刻,而且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违反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规律,“教”只能为学生的“学”服务。
2.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
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能起源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加里培林也认为,儿童在早期的学习中,智能技能的形成是外部操作转化成大脑内容的内化操作的结果。这充分说明了操作对于儿童发展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在语文学习中,要学懂一篇文章,只有通过平时的训练,如果光凭教师的分析,学生是根本不可能学会的。经常性地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形成。
3.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由于对本科教材的钻研和领悟不断深化,因而能在教学艺术上更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进行新旧知识间的“正迁移”思维,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在阅读、思索、领悟教材的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发现和提出许多教师尚未思考到的疑难问题,要求教师解答,这对教师有很大的启迪作用,能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像这样教师启发学生、学生触发教师,不断循环往复,在教学中就会出现“双向提高”和“双向交流”的势态。教师通过“教”来促进自己进一步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增长教学能力。
二、师生互动的内容
1.教师的热情与学生的悟情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思维活动、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教师的情感与知识传授有机组合的外显行为是促进学生情感认知协同发生变化的关键。其核心就是调节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形成以求知欲为主的需要结构。因此,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充分认识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应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水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热爱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情感意识,使师生间产生情感的认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小学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教学时教师运用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去拨动、震撼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就会情动辞发,捕捉到作者镕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2.教师的监控与学生的自律
无论传统教育还是现代教育,都非常强调组织管理对于教育效能的影响。赫尔巴特早就郑重指出:“如果不坚定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相对于成人,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脆弱,具有突出的依赖性和向师性特点,所以教师必须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但是,学生又是迅速发展中的个体,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心理可塑性,所以教师在加强纪律约束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品质,逐步养成其独立自主、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在教育活动中,规则是监控和自律的基础,宽松、自由的教育氛围是建立在一定规则之上的。教师只有同学生一起不断地建立规则,并引导他们遵守规则,才能在师生之间建立起相互的尊重和信任,教学活动也才能真正实现宽松自由和民主平等。有了这样的前提,教师就可以有比较充分的精力和时间组织活动、参与活动,并从旁指导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总之,在教育活动中,既需要教师一定程度的监控,也需要学生的自近代。只不过随着活动的进展和学生的发展,教师的监控程度愈来愈降低,而学生的自控程度则会越来越增强。
3.教师的善教与学生的乐学
师生互动要借助于知识的传输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角色不同,行为亦有差异。教师是学生心智的培育者,承担着对来自社会实践的知识经验筛选、加工、整理,然后以学生能够理解、接受、便于掌握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的职责。由于教育设计、教学决策与技能本身带有极大的智力创造成分,所以非常需要教师发挥主动施教、愿意施教的热情与自觉性,需要教师抛弃那种机械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能否做到这一点,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师要彻底消除消极应付的教育心理,而代之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以及积极探索的态度,善于使用简洁明快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努力成为教育改革和高效教学的追求者。当然知识的传授不是单向的,它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由于参与活动和动手操作易于引起学生求学的乐趣和探索的热情,所以寻求知识的活动化、游戏化,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也是非常必要的。当学生出现了乐学的热情时,说明其精力已真正投稿到了教育过程中。
三、师生互动的方法
1.教师导—学生练
师生互动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反教师应该更充分地发挥指导作用,在关键处点拨,为学生的练习扫除障碍。
2.学生想—教师导
学生自己思考所能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教师应该采用“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读去想,在充分研读的基础上交流。
3.学生议—教师导
“议”就是让学生讨论,这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打开思路,同时老师参加议论,及时了解情况,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重点处、疑难处作重点讲解。
4.学生做—学生说
小学生天性好动,课堂中安排学生动手,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5.让学生自己去做
要按懂、会、熟、巧的顺序分阶段有计划地练;要按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的规律进行;练要有目的性、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