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总复习二ppt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总复习二ppt

沿江地带
沿江地带包含了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河段。在 河流上游山区,如果地势起伏大、暴雨集中、河 流流速快,则有山洪暴发或伴随水土流失、滑坡、 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中下游平原,很多地区地 面高程多在洪水位以下,往往同时受到当地雨水 内涝和江河洪水的双重威胁,加上很多河道,泥 沙淤积严重,泄洪能力和洪水来量不相适应,又 是工农业人口集中地区,因此水旱灾害也很严重, 是我国又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课堂练习】
• 阅读 “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回 答问题:
城市名 齐齐哈尔 北京 延安 开封 苏州 南昌 汉口 4—5月 0.43 0.54 0.44 0.47 0.27 0.26 0.27 7—8月 0.21 0.31 0.31 0.35 0.38 0.43 0.56 全年 0.14 0.26 0.18 0.20 0.16 0.16 0.19
1. 表中降水相对变率的大小说明什么问题? 2.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哪一个季节易出现干旱? 3.我国江南丘陵哪一个季节易出现干旱?
【点拨】
• 1.降水相对变率越大,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 越大,发生干旱的几率越大;降水相对变率 越小,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越小,发生干旱 的几率越小。 • 2.由 “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 变率表”可知,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4— 5月的降水相对变率大,可知两地春季最易出 现干旱。 • 3.我国江南丘陵7—8月的降水相对变率大, 可知该地盛夏季节最易出现伏旱。
【思考】
• 我国l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形成原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阅读 “我国洪涝分区”图,找出我国洪涝灾害的 最严重地区和最少地区,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空 间分布特点。
【读图分析】
【点拨】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预测和控制的自然力量所导致的灾害事件。

由于中国位于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包括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多样、地形变化剧烈等因素,导致了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地理特点。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由于长江、黄河等河流的泛滥、雨水过多以及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等情况所引起。

长江、黄河和淮河流经多个省份,其中尤以四川、湖南、浙江、河南等地更为频繁。

洪涝灾害不仅对农业造成重大影响,还对城市造成严重破坏,损失巨大。

二、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是中国的另一个常见自然灾害,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

中国的地震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北地区和台湾等地。

其中最严重的地震有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

三、台风灾害台风灾害主要影响中国的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

台风带来的狂风和豪雨对当地的农作物、建筑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福建、广东、浙江等省份是台风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地区。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台风的频率和强度在近年来有所增加,对中国的影响也愈发严重。

四、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

干旱导致土地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阻,牲畜缺水,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中国西北地区的地势高、气候干燥,加之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干旱灾害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加。

五、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由于中国地势复杂,包括高山、丘陵、河流等地形,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

滑坡灾害多发生在山区,土地下滑导致房屋和道路的破坏,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植被稀疏的山区,雨水冲刷土壤形成泥石流,造成山洪、堰塞湖溃坝、村庄毁灭等后果。

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是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地区。

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单元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单元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5 [人教版]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复习课)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原因:(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2、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二、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2、时间分布特点(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5、灾害的严重后果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3、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①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②对交通干线的危害严重铁路:以成昆、宝成和云南的东川铁路支线最为严重公路:以川藏、川滇、川陕和川甘等线路最为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东北旱涝
西北风沙水土
低温灾害区
流失多灾区
西部地震
内蒙古暴 风雪灾害区
华北地震 旱涝重灾区
高寒灾害区
华东华南旱涝
西南地震
台风多灾区
山灾多发区
台湾多地震区
比较说明我国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自然 灾害的类型差异。
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 海水入侵、地震等灾害类型为主。 内地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滑坡、 泥石流、水土流失、风沙等灾害类型为主。 北方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沙尘暴、 寒潮等灾害类型为主。 南方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地震、 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类型为主。
青藏高原: 低温冻害 冰雹、地震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 季节性干旱(伏旱) 暴雨洪涝 热带风暴、台风 风暴潮、海啸等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种类多
干旱、暴雨、洪涝、热带风暴、龙卷风、
气象灾害 雷暴大风、干热风、暴风雪、寒潮、冷
害、霜冻、雹灾等
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
地质灾害 塌陷、火山、冻融、地面沉降、土地沙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分布范围广
※地域差异大Biblioteka 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 损失大。 中部次之。 西部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时间上 ——有一定的周期性 ※空间上 ——分布很不均匀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说出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的主要灾害有哪些?
我国八大自然灾害区
自然灾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性
质灾害 地震频发 断层发育岩石破碎
候灾害 暴雨洪涝
滑坡、泥石流
文灾害 太阳黑子增多
东北地区: 季节性干旱(冬春较重)、低温冻害 暴雨洪涝、森林火灾等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③东北和西南林区——冬春季的森林火灾;
④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地震;
⑤青藏高寒地区——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
⑥东南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
(4)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自然灾害区——华北地区 沿海地区、江淮地区(华中区)、东北地区
②中部自然灾害区——北方农牧交错带 西南地区、贵州高原地区(湘黔桂川接壤地区)
③沿江地带多自然灾害的原因:一是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二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3)山前灾害带:
多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冰雹等自然灾害。
3、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2.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
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有东西分区、南北分带、亚带成网的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最主要的是气象、气候灾害,其次是地质地貌灾害。其中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高于世界各国平均的频率
(3)分布范围广:
①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春秋季的干旱;
②东部季风区,集中在七大江河流域——夏季的暴雨、洪涝;
靠天养畜
主要受灾灾种
洪涝、干旱、冷冻、风雹
雪灾、旱灾、虫灾
风险
农业灾害风险大
牧业灾害风险大
灾情表现
农作物受灾面积等
牲畜掉膘、死亡
我国自然灾害具有以下特征:1)成因背景复杂2)种类多3)频率高、强度大4)灾害群发5)地域分异明显6)灾害多发与少发交替,未来十年处在灾害群发与多发时期。
我国的四大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我国的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干旱、低温冷害、冰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尘暴等.

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青藏高原 西藏、青海 以暴风雪、地震、寒潮、 灾害带 和四川西北部 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
——地域差异显著
洪涝、旱灾、病虫害是主要 的自然灾害。此外,东北的 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
东部 主要指 灾害带 第三级阶梯
季风环流不稳定
是中国自然环境 青藏高原以东 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 中部 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而 最为复杂、地表 的第二级阶梯 灾害带 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 物质最不稳定的 土地退化问题严重 大斜坡地带 西北 灾害带 主要指西北 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 内陆地区 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 是中国的干旱区 高原气候区 地势高、起伏大
农业灾情严重 农作物受灾面积大
台风、寒潮、 低温冷害、 干旱、暴雨、 冰雹等
气象 灾害
气候条件
水文 灾害 地质 灾害 生物 灾害
暴雨洪涝、 风暴潮等
地震、滑坡 泥石流等
病虫害、鼠害
致 灾 因 子
地理位置 地形、地 质条件
西北灾害带
中 部 灾 害 带 东 部 灾 害 带 海 洋 灾 害 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雪灾 地震 滑坡、泥石流 洪涝 旱灾 台风、风暴潮 低温冷害
东 南 沿 海 灾 害 带
海 洋 灾 害 带
灾害带 海洋 灾害带
分布地区 主要指东部 和南部海域
主要灾害 以台风、风暴潮等 自然灾害为主
形成原因 受海洋环境的影响
东南沿海 连云港以南的 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 受海洋与陆地 双重环境的影响 灾害带 东南沿海地区 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之三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二、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重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次频发、地域差异大、灾情严重,具体到地震灾害是分布广、分布不均、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与滑坡泥石流有链发现象;洪水灾害的特点是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损失大;旱灾则是范围广、频次高、持续时间长的渐发性。

(1)种类多,几乎囊括了世界上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在各类灾害中,尤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损失严重我国素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之说。

据史料统计,自公元前206~1949年的2155年中,共发生水灾1029次,较大的旱灾1056次,几乎水旱灾害年年有之,残废万人以上的灾害10~20年出现一次。

近40多年来,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洪涝灾害次,台风次,冷冻灾害次,都远远超过世界的平均频度。

在过去的40年中,一般年份农作物受灾面积为4000万~4700万公顷,受灾害影响人口约2亿,因各种自然灾害死亡人数从千至万人,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亿元。

1989~1992年的4年,年均损失约为全球20世纪90年代初年均损失500亿美元的1/4。

(3)时空分布广,灾害的地域组合明显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及其地域组合,与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区域差异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就宏观分布而言,多发生在春、秋两季的干旱主要分开布在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多发生在夏季的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广阔的东部季风区,集中在7大江河流域;森林火灾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林区,多发生在冬春干旱季节;地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上;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在青藏高寒流地区尤为突出;台风、风暴潮多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

西南伴随地震、暴雨引起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山洪的集群发生。

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还呈现一定的共轭性。

比如,季风的强弱变化导致了南涝北旱或南旱北涝,以及一个地区先涝后旱或先旱后涝现象。

根据国家气象局资料统计,各种气象灾害平均发生频次呈增长趋势,20世纪的50年代是次,60年代为次,80年代达次。

高中地理选修五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高中地理选修五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北京宏志中学地理组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 (1900
北京宏志中学地理组
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自然灾害类型多样: 自然灾害类型多样: 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 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危害最大 自然灾害频率高、强度大: 自然灾害频率高、强度大:
洪涝、 耕地面积大 洪涝 干旱、冷冻、 土地类型 、干旱、冷冻、风雹等灾害严重 草原广阔
农业部门 种植业为主 养畜
(2)西部地区舍饲内蒙古、青海、西藏、新疆、四川…) : 、半舍饲, (2)西部地区:(内蒙古、青海、西藏、新疆、四川…) 西部地区舍饲、半舍饲,高密度 靠天养畜 畜牧业经营方式 以畜牧业为主
2000年单位面积 2000年单位面积 2000年人口密度 2000年播种面积 2000年人口密度 年播种面积 牲畜头数 占土地面积比例 人 平方千米) (头/平方千米) (%) ≥500 ≥50 ≥230 200- 230 30- 140- 200-500 30-50 140- 100- 20- 140 70- 100-200 20-30 70- <100 <20 70
主要受灾灾种 风险 灾情表现 洪涝、干旱、冷冻、 洪涝、干旱、冷冻、风 雹 雪灾、旱灾、虫灾… 雪灾、旱灾、虫灾… 农业灾害风险大 农作物受灾面积等
北京宏志中学地理组
原因? 原因?
畜牧业为主
雪灾、旱灾、 雪灾、旱灾、虫灾 牧业灾害风险大 牲畜掉膘、 牲畜掉膘、死亡
中国自然灾害区划
地震、 地震、滑坡 暴雨、滑坡、 暴雨、滑坡、泥石流 暴雨、 暴雨、洪水 洪水、 洪水、内涝
农业、 农业、交通设施与建 筑物
西北灾害带

课件4:2.1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课件4:2.1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西部地区 干旱、半干旱;
高原、山地 草原
畜牧业为主
靠天养畜
主要受灾 灾种 风险
灾情表现
东部地区 洪涝、干旱、
冷冻、风雹 农业受灾风险大 农作物受灾面积广
西部地区
雪灾、旱灾、虫灾
牧业受灾风险大 牲畜掉膘或死亡
【例题2】 读“我国某省区因灾死亡牲畜(1980~2000年) 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省区是
4.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一 旦发生灾害,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往往比人少地多的 国家严重。 5.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 的投入相对不足。
【例题1】 读“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完成下列各题。
关闭
(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自然灾害类型

发生频率
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种类的地域分布及原因
地域分布
原因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
旱灾 原为多发区
空分布不均衡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 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 洪涝 淮海平原为多发区 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雨
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地震
地域分布
原因
台湾省位于亚欧板块和太
台湾省以及华北、平洋板块交界处;西南地
【例题3】 读“我国轮廓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区填写下面表格。 主要气象 气象灾害
地区 灾害名称 多发季节 主要成因 主要危害 D、E B、C
A
(2)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洪涝、台风、暴雨危害严重的国家 之一,这些灾害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请将洪涝、台风、暴 雨分别填入下面表格的①②③内,并在④⑤⑥三个方格内 填入适当的内容。

(2)该省区的主要受灾灾种是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并思考这对我国的自然 灾害有何影响?
中国气候类型
温 带 大 陆 性 气 候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太平洋
高原和高山气候 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我国 频繁的旱涝灾害。 亚热带 季风气候
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 处,地壳运动强烈; (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 多样;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太平洋上的高 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 繁的旱涝灾害。
气象灾害 热带气旋、低温、高温、雹、雾 海洋灾害 风暴潮、海冰、海潮、海浪、海 雾 地震、火山 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面塌陷
地质灾害
生物灾害 林业病虫害、林火
农业病虫害、鼠害
1.种类多:地震、干旱、洪涝最严重
世界上各种类型的自然灾 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分布。
2.频率高: 高于世界各国平均的频率
灾害种 类 旱灾 洪涝 发生频 主要重灾年份 次 1988、1994.2000 12 10 1954.1963.1991.1994 .1998 1966、1976、1988、 28 1997、1999 138 1991.1992.1994 1979、1992 34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大
自然灾害种类的区域分异及原因
地域分异 原 因
旱灾 洪涝
黄淮海平原、东 北平原为多发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淮海平原为 多发区
台湾省、华北、 西北、西南为多 发区 西南为多发区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低温冷害 东北地区为多发 区 台风 东南沿海为多发 区
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的特点
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课件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课件

问题: 自然灾害的
成灾程度与人 口数量有何关 系?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 主要集中在东部。
问题:
农作物 成灾面积与 播种面积有 何关系?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 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
问题:
我国因灾 死亡牲畜比较 多的省区有哪 些?
内蒙古、西藏、四川、新疆等,主要是西部地区。
主要灾种和农业灾情的差异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气候、 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 地形 平原、丘陵 高原、山地
土地类 耕地面积大 型
草原广阔
农业部 种植业为主 门
畜牧业为主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分布地 主要灾 区害
1.海洋 灾害带 2.东南 沿海灾 害带 3.东部 灾害带
形成原 因
对工农 业生产 的影响
自然灾害种类的区域分异及原因
地域分异 原因
旱灾
黄淮海平原、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 东北平原为 空分布不均衡 多发区
洪涝
长江中下游 平原、黄淮 海平原为多 发区
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 威夷高压实力的大小、雨 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地震 台湾省、华 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菲律 北、西北、 宾板块交界区;西南区位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2/272021/2/272021/2/272021/2/27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中国课自堂然小灾害结的特点
一、中国自然灾害灾种特点——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二、中国自然灾害灾情特点——成灾人口多,
农业灾情严重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1.海洋灾害带 2.东南沿海灾害带 3.东部灾害带 4.中部灾害带 5.西北灾害带 6.青藏高原灾害带

高中地理选修课件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高中地理选修课件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雨、冰冻等灾害。
周期性特点
地震
地震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几十年或几百年会发生一次大地震 ,但具体时间间隔并不确定。
洪水
洪水灾害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与气候变化、水文循环等因素有 关,大洪水周期可能为几十年或上百年。
干旱
干旱灾害的周期性较为明显,一般几年或十几年就会出现一次严重的 干旱。
台风
台风也具有周期性,一般每年夏季和秋季都会有台风影响我国东南沿 海地区。
救援与恢复
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受灾群众基本 生活,组织力量抢修受损基础设施, 恢复生产秩序。
经验教训
完善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应急预案和 救援体系,提高抗灾救灾能力。
案例三:黄河洪水
时间地点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历史上多次发生大洪水。其中1958年黄河大洪水较为典型。
灾害影响
洪水造成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量农田被淹、房屋倒塌、人员伤亡。
环保意识不足
部分公众和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对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视程度不够 ,也间接导致了自然灾害的增多。
社会经济因素
01
人口密度
中国人口众多,且分布不均,一些地区人口密度过高,一旦发生自然灾
害,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02
经济发展水平
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经济相对落后,防灾减灾能力有限,自
高中地理选修课件中 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汇报人:XX
20XX-02-06
目录
• 引言 • 中国自然灾害主要类型 • 中国自然灾害特点分析 • 中国自然灾害影响因素探讨 • 中国自然灾害防治对策与建议 • 案例分析:中国典型自然灾害事件解读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件背景与目的

21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讲解

21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讲解
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55//151/520/129019
3
(1)特殊的地理位置:
自然
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会处,即环太 平洋灾害带和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
(2)气候背景:
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 源区;
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季风环流控制, 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
对农业和城市危 害严重
农业、交通设施 与建筑物造成严 重危害
对绿洲农业、城市 建筑和畜牧业造成 灾害
对畜牧业造成严 重灾害
三、中国自然灾害灾情特点;
1、中国不同受灾体,灾情不同;
(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55//151/520/129019
14
问题:
自然灾 害的成灾程 度与人口数 量有何关系?
55//151/520/129019
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 带
55//151/520/129019
分布地区 主要灾害 形成原因
东部与南 部海域
台风、风暴 潮、赤潮
受海洋环境影 响
连云港以 南的东南 沿海洪涝、海 城环境影响 水入侵
平原集中、许
旱涝灾害、病虫 多大江大河的 害是主要灾害 下游地区
的频率
3.分布范围广: 西北、华北、东部季风区、
西南、青藏高原、东南沿海 等地都有分布
4.地域差异大:
55//151/520/129019
7
中国自然灾害分布的区域差异:
黑河
思考题:
腾冲
中55国//151/520/自129019然灾害的地域分布有何特征8 ?为什么?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有何特征?
55//151/520/1290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何关系?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 主要集中在东部。
问题:
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何关系?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 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
问题:
我国因灾 死亡牲畜比较 多的省区有哪 些?
内蒙古、西藏、四川、新疆等,主要是西部地区。
①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一是环太平洋灾害带,处在太平洋 板块和其他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灾害点位最多的地区。 二是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沿地中海一喜马拉雅一带灾害点位密集。
②中国正好位于这两条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
思考:
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哪些?
(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 壳运动强烈; (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 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一、中国自然灾害灾种特点——种类多样且灾次频 发 二、中国自然灾害灾情特点——成灾人口多,
农业灾情严重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1.海洋灾害带 2.东南沿海灾害带 3.东部灾害带
Hale Waihona Puke 课后探究活动根据下面灾情报表,分年度统计受灾面积总量,并绘制灾情损失动态变化图。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气候、 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 地形 平原、丘陵 高原、山地
土地类 耕地面积大 型
草原广阔
农业部 种植业为主 门
畜牧业为主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分布地 主要灾 区害
1.海洋 灾害带 2.东南 沿海灾 害带 3.东部 灾害带
形成原 因
对工农 业生产 的影响
课堂小结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讨论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一下中国自然灾害的灾 情有何区域分异特点? 分析该特点形成的自然背景。
黑河
西 北 部
灾种:雪灾、旱灾、虫灾
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
人口稀少,以畜牧业为主, 人口密度大,
以种植业为主、

灾情主要表现为
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

牲畜灾情。

腾冲
灾情严重
我国东、西部孕灾环境、受灾体、主 要灾种和农业灾情的差异
二、中国自然灾害灾情特点(成灾人口与 农业灾情严重)
我国人口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沿黑龙江黑河—云 南腾冲画一条人口界线,线东南集中了全国90%以上 的人口,此线西北人口稀疏
我国东部的农业部门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受洪涝、干 旱、冷冻、风雹等灾害的影响,使种植业灾情严重
我国西部的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主,主要受雪灾、 旱灾、虫灾等影响,使得牧业灾情较严重
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等方面, 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2.深入理解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农业灾情重的大国国情。 3.学会应用地图阐述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 4.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
一、中国自然灾害灾种特点
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2.自然灾害种类的区域分异及原因
自然灾害种类的区域分异及原因
地域分异 原因
旱灾
黄淮海平原、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 东北平原为 空分布不均衡 多发区
洪涝
长江中下游 平原、黄淮 海平原为多 发区
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 威夷高压实力的大小、雨 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地震 台湾省、华 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菲律 北、西北、 宾板块交界区;西南区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