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第二章提纲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辅导:第二章重点知识,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辅导:第二章重点知识,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辅导:第二章重点知识,教师资格考试面临教师资格证考试,许多考生都茫然无措,不知道从何下手复习,首先来看看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知识吧,由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辅导:第二章重点知识,希望对你备考有所帮助!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辅导:第二章重点知识第二章学校第一节学校概述识记:1、学校: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

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

是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3现代学制的产生:首先产生于欧洲。

类型有:(1)双轨制;(2)单轨制;(3)分支学制;4、我国学制的产生:我国学制是从西方引进。

第一个学制是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第一个首次规定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的是1922年的“壬戌学制”;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使我国学制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纪元。

5、我国现行学制纵向分为四个等级即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横向有若干不同类型的学校。

第二节学校文化识记:1、学校文化:也叫学校文化特质。

它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

2、学校文化的形式可分为:(1)精神文化;(2)物质文化;(3)制度文化(学校传统、学校仪式、学校规章)第三节学校与家庭和社会识记: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方法主要有:(1)互访:包括教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问教师;(2)家长会:是学校和家庭取得联系的较为普遍的方式;(3)家长委员会:是学校与家长互相联系和配合的经常性组织。

领会:2、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是影响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和决定性的因素,家庭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是儿童发展最初也是重要的因素;社会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的因素。

小学教育学第二章提纲

小学教育学第二章提纲

第二章小学教育特性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价值特性一、小学教育的文化规定性(一)小学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小学教育是在人类学校教育历史中逐渐分化和成熟的教育形态,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此,小学教育成为人类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一种特殊生存与发展方式,成为一种特殊文化。

首先,从历史发展来看,小学教育始终是一种文化活动。

其次,从地域分布来看,小学教育也表现为一种文化活动。

(二)文化的价值是优化人的生命价值有多种定义,如“需要说”属“性说”劳“动说”关“系说”和“效应说”等。

文化的价值,就是“某对象的属性对人成为‘人'所具有的意义”。

一切文化活动的价值,都需要回到这些活动对人的“生成”的意义这一层面上予以讨论。

简言之,文化的价值,乃是优化人的生命。

由此,小学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其价值就在于优化小学生的生命。

二、养育生命的价值取向(一)小学教育的多重价值选择第一,“扫除文盲”的价值取向;第二,“知识传授”的价值取向;第三,“培养能力”的价值取向。

(二)养育生命的价值凸显第一,教育家xxxx 的真知灼见;第二,我国现实的迫切需要;第三,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功能特性一、小学教育的社会规定性(一)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第一,社会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

(1)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与管理结构对教育结构的作用;(2)社会的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和影响;(3)劳动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等都对教育结构的特点和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教育结构影响着社会结构。

(1)通过对社会结构的复制,维护社会的稳定;(2)通过对社会结构的优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小学教育是一个教育结构实体教育结构的内容:实体性教育结构、规范性教育结构。

国际上,一般将教育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小学教育为第一级教育、中等教育为第二级教育、高等教育为第三级教育。

二、奠定基础的功能定位(一)为教育发展奠定基础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小学教育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

5月16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二章、第三章

5月16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二章、第三章

二、学习的基本理念(x20、 j1)
• • • • •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念 1、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 2、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理论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 •
二)认知派学习理论 1、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 •
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一)德育的涵义 二)主要内容 三)德育的过程 1、德育的构成要素
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 • •
五)小学德育的原则 1、德育原则的定义 2、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性原则

• •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原则 5、因材施教的原则
• • •
六)小学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1、途径 2、方法
4、一般步骤 5、学生操行评语的基本写法
第三节 班队活动(x9 ;j3)
一、班队活动的概念

1、概念
二、班队活动的设计

• • • • • • • •
一)班队活动的基本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自主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计划性原则 6、生活化原则 7、可行性原则 8、创造性原则

二)班队活动设计的要求

三)班队活动的组织实施
三、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

• • • • • •
一)班队活动
1、班队活动的类型 1)晨会活动 2)班会活动 2、班级活动的意义 3、班级活动的设计原则 4、班级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 •
二)主题教育活动 三)少先队活动


1、少先队的定义

《小学教育学(二)》复习资料湖南幼专

《小学教育学(二)》复习资料湖南幼专

《小学教育学(二)》期末复习提纲一.教师劳动的特点(单选)1、复杂性。

2、创造性。

3、示范性。

4、个体性与集体性结合。

5、长期性。

二.课程文本的表现方式(单选)1.课程计划;2.课程标准;3.教材三.教学过程的特点(单选)(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四.小学教学方法(单选、材料分析)1.讲授法;(1)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认识基础发生关系。

(2)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3)讲授应具有启发性。

(4)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

2.谈话法(问答法)(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

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5.演示法;6.参观法;7.练习法;8.实验法9.实习作业法;10.实践活动法;11.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12.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五.小学教学原则(单选、材料分析)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3、直观性教学原则。

4、启发性教学原则。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6、巩固性教学原则。

7、量力性原则(又称为可接受性原则)。

8、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六.小学德育方法(单选、材料分析)小学德育的方法主要有:(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实际锻炼法。

(4)陶冶教育法。

(5)品德评价法。

七.小学德育原则(单选、材料分析)1、导向原则2、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3、理论和生活相结合4、疏导原则5、长善救失原则6、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7、因材施教8、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9.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八.赫尔巴特的教学四个阶段(单选)1.清楚(明了)2.联合3.系统4.方法九.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简答)1.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小学教育学第二章提纲

小学教育学第二章提纲

第二章小学教育特性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价值特性一、小学教育的文化规定性(一)小学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小学教育是在人类学校教育历史中逐渐分化和成熟的教育形态,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此,小学教育成为人类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一种特殊生存与发展方式,成为一种特殊文化。

首先,从历史发展来看,小学教育始终是一种文化活动。

其次,从地域分布来看,小学教育也表现为一种文化活动。

(二)文化的价值是优化人的生命价值有多种定义,如“需要说”属“性说”劳“动说”关“系说”和“效应说”等。

文化的价值,就是“某对象的属性对人成为‘人'所具有的意义”。

一切文化活动的价值,都需要回到这些活动对人的“生成”的意义这一层面上予以讨论。

简言之,文化的价值,乃是优化人的生命。

由此,小学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其价值就在于优化小学生的生命。

二、养育生命的价值取向(一)小学教育的多重价值选择第一,“扫除文盲”的价值取向;第二,“知识传授”的价值取向;第三,“培养能力”的价值取向。

(二)养育生命的价值凸显第一,教育家xxxx 的真知灼见;第二,我国现实的迫切需要;第三,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功能特性一、小学教育的社会规定性(一)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第一,社会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

(1)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与管理结构对教育结构的作用;(2)社会的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和影响;(3)劳动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等都对教育结构的特点和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教育结构影响着社会结构。

(1)通过对社会结构的复制,维护社会的稳定;(2)通过对社会结构的优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小学教育是一个教育结构实体教育结构的内容:实体性教育结构、规范性教育结构。

国际上,一般将教育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小学教育为第一级教育、中等教育为第二级教育、高等教育为第三级教育。

二、奠定基础的功能定位(一)为教育发展奠定基础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小学教育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

教育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教育学第二章的知识点总结啊!
先来说说教育目的这一块吧!教育目的就像是我们前进路上的那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往哪儿走。

比如说一个国家制定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那学校、老师、家长不就得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嘛!就像你想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得知道怎么走呀!
然后呢,是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就像一个大框架,把整个教育体系都给框起来了。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教育制度,这可太重要啦!好比不同的房子有不同的结构,咱得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不是嘛!咱国家的教育制度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呢,这才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好的教育呀!
再讲讲课程这部分呀!课程不就是我们学习的内容嘛。

就像你准备一顿丰盛的大餐,得有各种不同的菜呀!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课程,都是为了让我们学到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呢!看看那些学霸们,不就是把这些课程都学得透透的嘛!
哎呀呀,这教育学第二章的知识点真的很有意思呢!教育不就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让社会变得更美好嘛!我们要好好理解这些知识点,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呢!
我觉得呀,教育学的这些知识点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通向知识和成长的大门。

我们得好好珍惜,用心去体会,才能真正从中受益呀!所以呀,大家都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哦!。

教育学知识点(第二章)

教育学知识点(第二章)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生产力:生产力制约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人才规格内容、方法、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促进作用(经济功能)(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社会发展的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者:舒尔茨核心问题:人力资本理论科技与教育:科技对教育的影响: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影响教育技术教育度科技的作用(科技功能):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具有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性质、宗旨和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传播一定政治意识形态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教育与文化: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影响目的的确立影响内容的选择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传成功能(传递与保存)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筛选和整理)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交流与传播)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更新和创造)学校文化:内涵: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构成:观念文化: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规范文化物质文化特征:是一种组织文化(整合性较强的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

学校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激励功能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教育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概述:内发论:观点:个体需要代表人物:孟子:性善论弗洛伊德:泛性论(人的性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梯)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鼻祖”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外铄论:观点:外在的力量,如环境、他人、教育代表人物: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洛克:白板说荀子:性恶论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专门训练教师教学有效控制各种影响过因素特殊功能: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对身心发展的促进:个体个性化: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与主体能力的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个体社会化: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主观能动性:三层次: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最高层次)决定性作用: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内在动因定向、动力和基础作用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生理发展: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骨骼到肌肉心理发展:记忆、思维、情感循序渐进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分阶段进行抓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不平衡性:表现: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抓关键期(劳伦兹,印刻现象)互补性:生理互补:生理与心理互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补长善救失个别差异性:“少年得志”“大器晚成”数学能力较强但绘画却很差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男女性别差异因材施教易错易混指导: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和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的表现是考点。

小学教资科目二知识点提纲

小学教资科目二知识点提纲

小学教资科目二知识点提纲一、教育学1. 教育学的定义与作用2. 教育学的分类与研究对象3. 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和学派二、儿童心理学1. 儿童心理学的概念与意义2. 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3. 儿童发展的阶段和特征三、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畴2. 学习与记忆的心理过程3.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四、课程与教学论1. 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2.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与联系3. 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五、教学设计与评价1. 教学设计的原则与要素2. 教学评价的定义与类型3. 教学评价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六、学生素质评价与发展1. 学生素质评价的概念与特点2. 学生素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3. 学生素质发展的策略与实施七、经典教育理论1. 杜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2. 弗洛伊德的教育观与心理理论3.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实质与价值八、文化与教育1. 文化的概念与作用2. 文化教育的目标与实施3. 文化教育在课堂中的应用九、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法规的概念与作用2. 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3. 教育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与实施十、特殊教育1. 特殊教育的概念与意义2. 特殊教育的分类与教育目标3. 特殊教育的实施方法与评价方式十一、教育信息化1. 教育信息化的定义与意义2.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3. 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十二、教育与社会发展1.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2. 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与挑战3.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与互动。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育学2.课程类别:必修3.适用专业: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4.课程地位:专业基础课5.总学时: 140学时(其中理论120 学时,实践20学时)6.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二、课程目标小学教育学是研究探索教育现象与问题,揭示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是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教育教学及其教育管理工作,都必须认真学习与掌握该门学科,因此,它在师范专业乃至整个教育科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一般原理及其教育新成果,研究小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我们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对课程目标进行阐释和说明:(一)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小学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范围、发展轨迹、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向;懂得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应具备基本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等,在头脑中构建有关小学教育学的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些知识和理论的有关结论的表述上,而应该深入到这些知识和理论的内部,揭示获得这些知识和理论的思维过程,亲历、体验和感受这些思维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优化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智力,增强教育教学能力、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等。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集合。

同时,在学习小学教育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还应该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在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同时,在学习小学教育学基本理论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和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深厚的情感。

《小学教育学》1-5单元提纲

《小学教育学》1-5单元提纲

【教育学】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昆体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培根(英)——《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夸美纽斯(捷)——《大教学论》,最早的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康德(德)——在大学首次讲授教育学赫尔巴特(德)——《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现代意义的教育学著作,“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强调教师、书本、课堂“三中心”杜威(美)——《学校与社会》,实用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育”,形成“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杨贤江(中)——《新教育大纲》凯洛夫(苏)——《教育学》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学的指导思想。

教育学发展的过程是“源”与“流”的关系问题。

“源”是教育实践、教育经验,“流”是教育思想。

它们相互作用,不断发展。

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总趋势是多样化。

教育学是与师范学校的设立同时进行的,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

教育学1、掌握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地位作用2、树立正确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3、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怎样学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学3、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4、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一、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沛西·能(英)—教育来源于动物的本能,不是人类特有。

【心里起源】孟禄(美)—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的“无意识模仿”。

【动物起源】恩格斯—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二、教育的作用1、社会发展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这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产生与 2、人的发展功能: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推进作用。

是本体功能。

1、原始:教育包含在社会生活之中。

2、奴隶:出现学校和教师。

礼乐射御书数的教育内容教育发 3、封建:《四书》、《五经》展历程 4、资本:大工业生产,义务教育、班级授课制,不平等根据生产力划分:古代教育(手工工具)和现代教育(大生产)【教育】就学校教育(狭义)而言,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

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二章

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二章
小学教育目的是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小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小学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它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二)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1.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2.义务教育的实施对象及年限
凡年满6周岁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为适龄义务教育学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儿童的入学年龄可推迟到7周岁;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9年。
2.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999年6月,****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2.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制定小学教育目的,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要注意小学生年龄发展的阶段特征,尊重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在考虑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共性时,还要注意到所存在的发展的差异性。
3.人们的教育理想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章节知识要点:第二章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章节知识要点:第二章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章节知识要点:第二章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三,本科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

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第二章学校第一节学校概说一、学校及学校制度的产生(一)学校的定义及其功能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

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教育教学活动就是由许许多多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校教育机构来实施的。

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环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选择有教育价值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之充分做好参加社会生活的准备。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学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有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

(2)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育队伍。

(3)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和卫生器材。

(二)学校的制度化与现代学制的产生现代学校制度是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把学校教育机构纵横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一般简称学制。

学制是由纵向的学校阶段和横向的学校系统构成。

前者形成学校体系的阶段性,后者形成学校体系的类型。

现代学制是在普及和发展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规格的新要求推动了统一学校、建立学制的过程,使之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教育对象逐步扩大和教育机会均等的发展趋势。

教育学第二章知识要点总结

教育学第二章知识要点总结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本章目标1,识记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与教育的基本关系。

2,理解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3,运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分析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4个方面)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全。

它通过3个方面来实现:一、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二、利用经济的力量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三、以意识形态上的优势力量来影响和控制教育。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一个国家设立怎么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不同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

比如:我国西周的国学规定只有国子和贵族之子才能入学。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制度是培养人。

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的目的也就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比如:我国夏商周时代设立学校的目的在于“明人仑”(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名人伦也。

-----《孟子》)。

又如,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因此,社会主义学校的教育目的,与历史上的任何阶级社会的教育目的是不同的,它是逐步消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是为了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就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平衡而言,一方面,教育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而存在;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产生某些超越既有政治经济制度的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小学教育学(公共课)复习提纲

小学教育学(公共课)复习提纲

小学教育学复习提纲绪论第一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概述1、识记教育学的概念2、识记教育学发展历程中著名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及其主要观点第一章教育1、识记和理解: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2、识记和理解“以社会形态来划分的教育的各发展阶段”(P16-18)的特点.3、识记和理解“教育”、“学校教育”的概念。

4、识记和理解“小学教育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5、识记和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学校1、识记和理解“学校”、“学制”、“学校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概念。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制度文化: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是作为一种外部约束力对学校成员施加影响的。

因为它的意义不仅仅是约束人的行为,而是通过学校成员对这些规章制度、行为标准、管理体系的认可和遵循,来形成他们基本一致的观念意识和行为规范。

2、识记和理解“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学制”。

单轨学制:美国单轨学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

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八四、六六、四四四等多种分段。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之间衔接起来,使得任何一个受教育者都可以由小学、中学直到大学。

分支学制:苏联型学制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也就是基础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公共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阶段实行教育分流,一支是学术教育,一支是职业教育3、识记和理解“现代学制变革的主旋律”。

教育学(高教版)教学大纲:第二章 教师与学生

教育学(高教版)教学大纲:第二章 教师与学生

第二章教师与学生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教师的角色。

2、掌握教师劳动的特点。

3、掌握教师的根本任务。

4、掌握教师的具体任务。

5、掌握教师劳动的价值。

6、掌握教师的基本素养。

7、了解教育对象的本质属性。

8、掌握学生的地位。

9、了解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与教育。

10、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11、了解初中生的生理特点与教育。

12、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13、了解智力因素差异与教育。

14、了解非智力因素差异与教育。

15、掌握对优等生的教育。

16、掌握对差等生的教育。

1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教师的概念和角色。

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

教师的素质要求。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中小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原因;因材施教。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掌握教师的角色二、掌握教师劳动的特点三、掌握教师的根本任务四、掌握教师的具体任务五、掌握教师劳动的价值六、掌握教师的基本素养七、了解教育对象的本质属性八、掌握学生的地位(一)学生是教育的客体(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三)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的辨证统一九、了解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与教育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十一、了解初中生的生理特点与教育十二、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十三、了解智力因素差异与教育十四、了解非智力因素差异与教育十五、掌握对优等生的教育(一)对他们实行跳级制,使他们早日成材(二)加大学习分量,提高教育要求(三)严格要求(四)一分为二看待优等生十六、掌握对差等生的教育(一)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二)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好教育的切入点(三)给差生以高尚的教育爱十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小学教育特性
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价值特性
一、小学教育的文化规定性
(一)小学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
小学教育是在人类学校教育历史中逐渐分化和成熟的教育形态,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此,小学教育成为人类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一种特殊生存与发展方式,成为一种特殊文化。

首先,从历史发展来看,小学教育始终是一种文化活动。

其次,从地域分布来看,小学教育也表现为一种文化活动。

(二)文化的价值是优化人的生命
价值有多种定义,如“需要说”“属性说”“劳动说”“关系说”和“效应说”等。

文化的价值,就是“某对象的属性对人成为‘人’所具有的意义”。

一切文化活动的价值,都需要回到这些活动对人的“生成”的意义这一层面上予以讨论。

简言之,文化的价值,乃是优化人的生命。

由此,小学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其价值就在于优化小学生的生命。

二、养育生命的价值取向
(一)小学教育的多重价值选择
第一,“扫除文盲”的价值取向;
第二,“知识传授”的价值取向;
第三,“培养能力”的价值取向。

(二)养育生命的价值凸显
第一,教育家xxxx的真知灼见;
第二,我国现实的迫切需要;
第三,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功能特性
一、小学教育的社会规定性
(一)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关系
具体表现为:
第一,社会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

(1)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与管理结构对教育结构的作用;
(2)社会的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和影响;
(3)劳动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等都对教育结构的特点和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教育结构影响着社会结构。

(1)通过对社会结构的复制,维护社会的稳定;
(2)通过对社会结构的优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小学教育是一个教育结构实体
教育结构的内容:
实体性教育结构、规范性教育结构。

国际上,一般将教育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小学教育为第一级教育、中等教育为第二级教育、高等教育为第三级教育。

二、奠定基础的功能定位
(一)为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小学教育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

(二)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主要通过培养人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小学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奠基功能主要表现在:
第一,小学教育阶段是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的基础;
第二,小学教育阶段是儿童智慧品质发展的基础;
第三,小学教育阶段是儿童人格品质形成的基础;
第四,小学教育阶段是儿童身体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小学教育的活动特性
一、小学教育的心理规定性
(一)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在逻辑
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在逻辑包括“无逻辑”“知识逻辑”和“心理逻辑”三种。

(二)小学教育活动中的心理逻辑优势
比较小学、中学与大学教育活动,大学教育活动的内在逻辑处于学科知识逻辑的一极,小学教育活动的内在逻辑则处于学生心理逻辑的一极,中学教育的内在逻辑则处于两者之间的过渡地带。

二、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准则
(一)树立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意识
教师可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关注xx的心理;
第二,顺应xx的学习心理;
第三,促进xx的心理发展。

(二)创新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方法
现在小学教育领域的现实是,许多教师已经具备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意识,但是往往不能开发出适宜的、新颖的、有效的活动方法来。

开展教育活动需要灵感点染,需要想象驰骋,需要创新追求!同时,灵感、想象和创新也来自于不断的模仿和持续的思考。

第二章习题:
一、填空题
1.小学教育的价值特性是___。

养育小学生的生命
2.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存在多重价值取向,主要包括:
“扫除文盲”的价值取向、___的价值取向、___的价值取向。

知识传授、培养能力
3.教育结构的内容十分丰富,一般而言,可以划分为___教育结构和___教育结构。

实体性、规范性
4.小学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奠基功能主要表现在:
道德品质发展的基础,智慧品质发展的基础,___的基础,身体发展的基础。

人格品质形成
5.小学教育的活动特性是___。

心理逻辑主导
6.一般来说,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在逻辑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
无逻辑、___、___。

知识逻辑、心理逻辑
二、单项选择题
1.被誉为“世界初等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夸美纽斯
D.福禄贝尔
2.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学制是()
A.五四制
B.八年制
C.六三制
D.六年制
3.国际上,人们一般将教育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
A.小学、中等、高等教育,
B.幼儿园、小学、中等教育,
C.幼儿园、中学、大学教育
D.小学、初中、高中教育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结构,指的是教育活动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根据一定的比例和秩序所形成的系统。

2.心理逻辑,指主要依据学生心理逻辑来开展教育活动。

这类教育活动的开展,首先需要有意识地了解特定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而开发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提升能力以及升华情感等的教育活动。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小学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
小学教育是在人类学校教育历史中逐渐分化和成熟的教育形态,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首先,从历史发展来看,小学教育始终是一种文化活动。

其次,从地域分布来看,小学教育也表现为一种文化活动。

由此,小学教育成为人类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一种特殊生存与发展方式,成为一种特殊文化。

2.小学教育的功能特性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学教育在教育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教育结构与社会结构的紧密关系,决定着小学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奠定基础,主要表现在“为教育发展奠定基础”和“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五、论述题
1.简述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关系。

答案要点:
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关系较为复杂,
(1)社会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

表现为:
其一,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与管理结构对教育结构的作用;其二,社会的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和影响;此外,劳动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等都对教育结构的特点和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2)教育结构影响着社会结构。

表现为:
一是通过对社会结构的复制,维护社会的稳定;二是通过对社会结构的优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2.小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教育活动时,怎样才能做到遵循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准则?
答案要点:
小学教师开展小学教育活动时,要做到遵循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准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树立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意识。

可以从关注小学生的心理、顺应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三方面入手。

(2)创新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