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攻防原理
咏春拳的运用原理
咏春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其运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线理论:咏春拳强调以中线为基准,通过身体的中线来控制力量的传递和方向,从而达到更好的攻击效果。
2. 攻防一体:咏春拳注重攻防一体,即在进攻的同时也要做好防守,通过身体的协调和灵活性来实现攻防的转换。
3. 直接攻击:咏春拳强调直接攻击,即通过最短的路径和最快的速度来攻击对手的要害部位,从而达到最大的攻击效果。
4. 快速反应:咏春拳注重快速反应,即在对手攻击时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并进行反击,通过快速的反应来占据优势。
5. 灵活变化:咏春拳强调灵活变化,即在实战中能够根据对手的动作和情况进行灵活的变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攻击效果。
以上是咏春拳的运用原理,需要注意的是,咏春拳是一种非常注重实践和经验的武术,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水平。
同时,咏春拳也注重道德和修养,强调武术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
正统叶问咏春拳其实很简单,7点原理破解
正统叶问詠春拳其实很简单,7点原理破解很多门外人看咏春就像看天书,觉得速度之快,出手之狠,如有神助。
其实不是的,咏春拳除了勤学苦练之外,还利用了以下几个比较基本的原理。
其实也是咏春拳的一些特点。
1、守中用中人体当中自上而下的中线,汇聚了,中穴,咽喉,心窝,丹田,下体等重要器官。
如果中线上的器官或重心被破坏,那就很容易被击倒。
有效打击对手中心,也是为了最大程度,最有效率的打击对手的重点。
无论手法怎么变,步法怎么变,总是用手法守着中,朝向对手的中线,也就是常说的“朝面”。
2、直线最短咏春拳讲究快,准,狠,要想更快,就要找到最快的攻击路径,自己的拳头离对手中线最短的距离就是直线,这也是为什么日字冲拳从中线出发,直线打击对手中线。
相比于左右勾拳,这个是最短最快的。
所以咏春拳能走直线的,不走曲线。
3、三角形稳定三角形稳定性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物理原理,在咏春拳里的应用也很多,比如二字钳羊马,的脚就是三角形。
4、咏春四门四门:分为上,下内门,上,下外门。
把向前伸出的手臂之前半部分称之为“外门”后半部分即上臂部分称之为“内门”这种内外门之分是以自己的肘关节为界的。
在实战时,前手主要用来防御外门攻击,后手主要用来防御内门攻击,无论对方的招式如何变化,皆不外乎是置于自己的双手之“内门”或“外门”而已。
而且应设法使敌双手置于已方“外门”,也就是设法使其双手离自己的“中线要害”远一些;或者说使其攻击偏离自己的身体。
这就要求已方的双手应始终占牢“内门”这一关键部位,当然,这一要诀也是应与“守中用中”之诀结合在一起运用的,也可以说“守住内门”是“守中用中”的一种延伸。
5、攻守合一别的拳派的动作一般攻为攻击,防为防守,每个策略相对独立。
而咏春拳,两只手刀,相互配合,同一手刀也能在攻守之间快速转换,将功和守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即在防守的同时攻击对手,而在攻击的同时做到有效防御,也就是它们没有单纯的防守,也无单一的进攻,而是“攻中寓防,防中寓攻”。
咏春拳基本功动作之咏春拳站桩和中线原理图解
咏春拳基本功动作之咏春拳站桩和中线原理图解咏春拳正右站桩:正确的正右站桩法为双脚分立,宽度不宜过宽或过窄,将身体的重量平均分落于双脚上,双膝微屈,上身保持正直,双手置于身体的中线上,右手置于左手前即成右站桩,左手在右手之前即成左站桩。
咏春拳正左站桩:咏春拳右站桩:以正右站桩之步法站立,然后将右脚前移一步,身体以侧面对敌,身体重量大部分落于后脚上,膝盖仍保持微屈,双手护于身体中线上,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成右站桩,左站桩与右站桩方法相同,惟将左脚前移,左手置于右手之前即成。
咏春拳左站桩:咏春拳右坐马桩:右坐马桩即以正右站桩步法将身体转向左方,以身体右侧对敌,双膝弯曲,将身体重量落于右腿上,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掌心转向下,而左手之位置应微微降低,双手仍护于身体中线上。
左坐马桩与右坐马桩之要领相同,惟将身体转向右方,双手之位置相对改变即可。
咏春拳左坐马桩:中线原理是咏春拳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原理,中线原理可说是咏春拳基本攻防技巧的核心,它的应用极广,在咏春拳的桩法、手法及各种进退法中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如果不谙中线原理,则难练咏春拳之最高境界。
以下举例说明双手改变位置时仍应保持在中线上移动的原理。
1.正右站桩法中,由于右手及左手皆护在胸膛的中线上,便形成一最佳之摆桩姿势。
2.正右站桩法变为左站桩时,姿势不变,双手移动时保持在中线上移动,便避免露出身体的空门。
3.做标指攻击时,手指由中线位置上直线击出,身体的空门并未暴露出,虽是一个攻击的动作,但同时仍具有防御的作用。
如左手之标指攻击已经完成,左手已伸直在前,右手在后,但双手仍在中线上,当右手准备出击之同时,左手顺着原出击路线收回,即保持在中线上移动;右手继续向前击出,左手继续后收的动作,当右手完全伸直,而左手亦恢复至原先位置时,此动作便算完成,双手的位置虽已互换,但双手只在中线上做上下及前后之动作。
4.左站桩法中,左手前伸护在中线上,改为右站桩法时方法相同,将右手前伸护在中线,但不论身体或双手之位置如何变换,其中线则永远不变。
咏春拳的实战理念和搏击思想
咏春拳的实战理念和搏击思想咏春拳学是一种思想,一切外在动作变化均系其自我表达,且原本存在,只是你未能对其有深入体认,如果你能象新生婴儿那样,不受任何形式束缚,那么你本身就代表着自由,一种生命的超脱。
我们要讨论的实战,只不过是咏春拳这一博大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很遥远的古代社会,当我们大脑思维尚未象现代人之成熟之前,我们人与人之间,人与兽之间的搏斗(即实战)是一纯本能行为,为了生存全力以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物质生活的迅速发展,我们人类的诸多原始的精华本能都在无奈中日趋衰退,甚而达到认识方面的衰退。
实战构想是我们对可能发生的实际搏斗提前所做的一种假设。
我们根据自身经验认识,把即将发生或最终要发生的一场实际搏斗,在时间、对象、地点、环境条件等等方面予以结合并周密考虑,尔后做出一个人工化,较为全面系统的阶段性结论,时刻保持冷静与自信,指导我们选择修炼形式和表达方式,在做过大量的准备工作之后,去面对随时随地均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在我们的思想之中,对实际搏斗的认识分类,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1)有计划有准备的主动攻击,我们有准备或者我意思的主动攻击对方,只要求我们抢前对方动作,而不去考虑具体攻击动机或隐蔽动作等等。
(2)遭受攻击时的防御性撤离或反攻。
有的时候不论我们有无准备,搏斗一开始,我们就已处于极为不利的状态,此时,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是主动撤离现场;另一条是以最快速度摆脱威胁而向对方予以反攻。
当然,还有最为不利的一种情况,惨遭重创。
有经验的搏斗者不难从实践中发现,除非搏斗双方实力悬殊,否则,想在很短时间内彻底击垮对方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然而,我们的目标是战胜对方获得最终胜利。
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必须面对现实。
在你掌握咏春拳的理论心法及表达方式(即攻防技法)之后,当你面对一个对手时,依照训练而形成的习惯,你会时刻保持警觉,预先发现将会来来临的危险而提早准备应付,在对方有意图攻击你时你会抢先攻击对方。
由于长期训练的原因,你大脑之中有着强烈的攻击欲望,神经与肌肉的高度协调及大脑皮层建立的动作定型,使你习惯性的遵守“攻守中线”、“朝面追形”、“短距精简”等理论,向对方身体发出准确、高速的攻击动作;如果我们假设此攻击动作为冲拳,那么你应该注意:(1)对方未及闪躲或用防御动作破坏攻击,冲拳直接击中目标,攻击成功;(2)对方反应迅疾,出手拦截,双方桥手相接;(3)或其它情况。
咏春拳的特点简单讲解
咏春拳的特点简单讲解咏春拳在我国是一个比较出名的武术,咏春拳的特点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
咏春拳同时具有防身的作用,对于女性来说学习咏春拳是很好的防身技巧,咏春拳的特点到底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咏春拳的特点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咏春拳的特点1、咏春拳的特点其最大的特点是近身实战性很强,简单易学,入手快,注重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有机结合,咏春拳比较讲究技巧和技术,不和对手盲目斗力气,埋身搏击是咏春拳的有效战术,拳快而防守紧密,移动迅速而灵活,注重刚柔并济,整体气力消耗量非常少,通过协调左右手的互博,达到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的目的,连续打击对手,不给对手留下任何余地。
咏春拳是以中线原理为依据,以攻为守,连消带打,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以最短距离和时间去进攻和防守。
咏春拳有3个套路,分别是小念头、寻桥、标指,通过练习这些套路,可以有效增强功底,提高整体素质,磨练心智,掌握最基本的技术应用,更配合黏手的练习训练与对手桥手接触后之感觉和反应,制造和寻找敌方之空隙,锻炼双手之左右兼顾和一心二用,练习攻、防手法与组合及步法的配合,再结合木人桩法的练习提高整体性,提升手臂的硬度和触感,提高击打的力度,练习咏春拳的各种手法、腿法、步法的配合,寻找最佳的攻击和防守的力角。
2、咏春拳四大原理2.1、前手上半侧为“高外侧门”:该处主要用来防御攻向已方头部右侧的打击动作,而且无论对方用何种动作(包括拳或掌)向此处攻来时,我方都可用前手迅速将之挡至外侧。
2.2、后手的上半侧为“高内侧门”:该处主要用来防御敌方攻向已方头部左侧的打击动作,而且无论对方用何种动作向此处攻来,我方都可用后手迅速将之挡至外,或挡向右侧。
2.3、前手的下半侧为“低外侧门”:主要用前手之外腕部来做短促快速的格挡动作,也就是用来防御对方攻向已方右肋、右腰等右侧要害处的打击动作,例如可用来防御对方的低位拳法或快速踢击动作。
2.4、后手的下半侧为“低内侧门”:主要用来防御对方攻向已方身体左侧要害处的攻击,例如用来格挡其低位拳法或是中位踢法等,挡触的部位仍然是外腕部(亦即腕骨之下锋处),在实战中运用本动作时应做“双手同步动作”,也就是左手挡出的同时,右手亦果断出击并准确击中了对手。
咏春拳脚法图解教学及踢击原理
咏春拳脚法图解教学及踢击原理一般练武人士多以为咏春拳是不注重腿法,甚至没有腿法,这是很大的误解。
其实咏春拳在搏击中无论进退,都是坐后马的,换言之就是将重心放在后腿。
所以在任何时间都能将前腿或后腿出击,其实早已做好腿击的准备。
真正的咏春脚法是并不提脚,(而是)如图1、2中的线2,乃从地面直接踢上,它是走三角形的斜边,无论如何总比其余两边的和为短。
而它的反作用力是地面承担,所以出击的力度应比较强。
从这样计算无论如何总是化算很多,因为它行的路线由下而上,第一站先经敌方的肾囊,在克敌至(致)胜的要求下,确从最高要求着眼;但在比赛规则下,它是会被判离场甚至承担法律后果,所以一般拳手为了适应比赛规则,往往将咏春脚法的线路改变,甚至违反了咏春的拳理,做成非驴非马的怪招。
图3是咏春练桩的脚法之一,通常都称之为中线正身脚。
它走的路线如图1、2一样,一般性都在近距离与敌人正面接触的时(候)施展的。
如图3A,与敌人拳来脚往的时候,乘机施以下阴或腹部的袭击。
图4:败形脚(一)图4是承接图3的余势,如图4A,假如敌我功力悉敌的时候,敌人十分乖巧,并不消我的来脚,(若以手消来脚的话,我却能空出双手攻敌),只施(拖)带使我失去重心,则我的脚亦不能发挥同时败形,侧面破绽大露。
在这种情形下我只能将被拖带的手变为膀手,将拖引的力度化解,同一时间将已出的腿变为斜斜向下照着敌人的足胫或背部削去,全部动作皆同一时间完成,(这)当然是要经过长时期的反应练习。
图5:侧身踢腿图5是咏春的侧身踢腿,用法见图5A、B、C。
假如敌人的横扫腿法向我腰腹以上攻来,或来势甚劲,而我又想同时攻敌,自然不思后退;所以我上手施以膀手及摊手,整个动作称之为「滚手」。
因为滚手的形状,将手及肩膊做成一个圆形,而圆形是可承担较大的力度及较容易将来力卸减;于同时发腿(攻)击敌方站立的脚。
因为消打都是一个动作,敌人难能(以)知道,也实在不容易化解;况且他全身的重量集中在站立的脚上,在这个时间受袭,伤害往往会较重。
咏春拳的介绍
“咏春拳学”是以近战的辩证理论“无招胜有招”为核心,其基本格头号体系如下:(一)小念头咏春拳是由人体内在的意念支配着有形的肢体作为一个整体,并以双手打法为主体技术,进行快速协调的近体攻防格斗,以取得最大的实效。
“小念头”是锻炼在攻防格斗中主要是用手打人的基本动作,它正如英文的廿产个基本字母一样。
(二)寻桥“寻桥”是以敌我之间双方的对抗与互联当作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去寻求己方肢体在互动的攻防格斗中快速打入取胜之路线。
“小念头”是朝形打定靶,而“寻桥”是追形打活靶。
如从两点之间划条直线,则“寻桥”就是要找这条最短路线。
“寻桥”主要是锻炼简单直接实效的打人技术,好比英文基本字母组成可以使用的字句文章一样,而其结构、章法、层次欲个人而殊。
(三)黐手“黐手”是锻炼攻防格斗中双手的触觉反应和随机应变,因而是“咏春拳学”以近战的辩证理论“无招胜有招”为核心的快速打人取胜之入门锁匙。
(四)木人桩法“木人桩法”主要锻炼平时较少用或较难用其它方法锻炼的打人技术。
(1)锻炼另一种反应,熟练补救自己在步法或手法上已产生的错误(错手),快速改变迂为直地打人取胜。
(2)锻炼脚法,主要有八种实用脚法应用于不同方向,例如中线正身脚,侧身踢腿,踩腿等。
(3)锻炼败形(失形)身法补救,例如被拖失稳劣势下运用。
(4)咏春少用擒拿手(包括错骨),对练难用真力。
(5)攻击要害,例如头部,使动作有拍子节奏感。
还可锻炼消打同时的时间性,角度方向以及其它等等。
(五)标指“标指”是禅理的“标月指”,要穿越手指看月亮,即被人打时要眼光放远。
它是打与被打的辩证法思想。
(1)利用格底手去抗衡桥上手,例如借地下反力从下而上的标指手。
(2)被多人围攻时,不用寻桥追形,而是追手(捉手),牵一人之手去阻挡众人之手。
(3)不用寻桥平时肘底力不打尽的收肘(好比日本剑道斩杀时底力要停顿于某一位置而不使尽),标指要打尽。
(4)在不同角度下不能打直拳时,要打弧线的拳,以迂为直。
咏春拳技击原理解析
咏春拳技击原理解析咏春拳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武术,以其特有的技击原理和独特的拳法套路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咏春拳的技击原理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门古老而神奇的武艺。
一、咏春拳的起源与特点咏春拳起源于明朝末年,创立者为明朝末年的民族英雄陈玉奇。
咏春拳与其他武术形式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1. 真实战斗:咏春拳强调实战,注重实战技击。
拳法直击要害,力求以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制服对手。
2. 合理运筹:咏春拳更注重技击的运筹帷幄。
通过巧妙的身法、步法和手法来应对不同的攻击,自由转换进攻与防御。
3. 以小胜大:咏春拳注重运用力学原理和科学的攻防方法,充分发挥身体每个部位的力量,实现小力量战胜大力量的效果。
二、咏春拳的技击原理咏春拳以快速、直接且有效的技击方式为其核心原理。
下面将从身法、步法和手法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1. 身法:咏春拳强调身体的自然状态和合理运动,通过正确的姿势和身体协调性来增强攻击和防御的能力。
在实战中,咏春拳的身法主要包括挺胸、收腹、松肩、松腰以及注重脊柱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2. 步法:咏春拳以直步行走为特点,注重步伐的准确与稳定。
通过快速地移动或踏步,使身体保持平衡,灵活地应对对手的进攻和变化。
3. 手法:咏春拳的手法主要以直击为主,注重拳势的刚中有柔。
常见的手法包括直拳、倒勾拳、肘击、掌击、摁手等。
这些手法强调以最短的路线直击对手要害,迅速有效地制服对手。
三、咏春拳技击原理的应用咏春拳的技击原理不仅仅用于实战时,还被广泛应用于健身、防身、武术比赛等领域。
下面将重点介绍咏春拳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
1. 健身:咏春拳通过强化肌肉、提高灵敏性和反应速度,帮助人们改善身体素质,增强体力和耐力。
2. 防身:咏春拳是一种高效的自卫技术,通过学习咏春拳的技击原理,人们可以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 武术比赛:由于咏春拳注重实战性和技击的精准度,它也被广泛应用于武术比赛。
参赛选手通过咏春拳的技击原理,展示出他们的力量、速度和敏捷性。
咏春拳的攻防理念
咏春拳的攻防理念咏春拳是中国拳术的南拳中实用性、技击性较强的拳法之一,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技击拳术,因咏春拳的攻防具备威猛独特的实战功夫,并以“无招胜有招”的理论核心,在任何形式的近代搏击中得到运用。
如今咏春拳已传遍五大洲,其影响力早已在世界各地确立,因此要深入研究咏春拳的攻防理念,将咏春拳的巨大价值表现得惊世骇俗。
1 研究方法1.1 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的需求,查阅国内外有关咏春拳中攻防技法和理念的记载资料,重点分析咏春拳的攻防理念,探讨其所包含的中华武道文化。
1.2 访谈法采用半标准化的访谈法,对身边武术爱好者进行访问,间接了解咏春拳,并对咏春拳中攻防技法和实战格斗有了深入的了解。
2 咏春拳进攻技巧理念及实战分析2.1 咏春拳进攻的技巧及其理念近体战时,敌我之间迅速互攻,无暇思考怎样出招,须因应敌势而变化。
为了应付千变万化的局势,这时双方的视觉反应已让位于感觉反应,因而产生了“无招胜有招”理论。
无穷的有招构成无招的咏春,就是道家“无”与“有”辨证法的运用。
咏春拳实战格斗有五个进攻理念:2.1.1 中线理念人体重要器官接近中心线,人体的平衡也较接近中心线。
因此向中心线攻击,无论从距离、速度、受力、实效来看,中线理念是最好的实战构思。
同样理由,也要守住中心线不被攻击。
2.1.2 短距理念要对最接近的距离使用最简洁的技法达到最实效的攻击。
2.1.3 直圆理念直拳是以最短距离和时间攻击,就是直线运动的理念。
只有直线受到阻挡,须要以迂为直来达到目的时,粘手的圆形运动才适当发挥出来。
反过来,当对手重拳出击时,就要用圆形运动来防御。
例如消打同时的一手做半圆形滚动卸力,另一手做直线运动迅速反击。
2.1.4 立体理念踢、打、拿、跌的手脚同时并用,立体交义和全方位的多点变化战术,可使对手防不胜防,因而控制了主动权。
假如可用精简动作取胜,就不一定用立体组合去取胜。
咏春拳原理
三角原理:解释:咏春拳离不开直线运动原理,并以拱形三角架构理念攻防,做到攻防不出架构,用劲也不出架构。
这种上下立体式变化结构,可以在实战运动中始终保持一种平衡稳定作用。
其好处在于,在实作时可以集中精神在指定的架构范围内运作,使攻防动作减少到最小最适度的有效范围。
犹如一座立体式金字塔整体直线运动,双手进攻合身步又似一把锋利的尖刀,直出直人无懈可击,紧迫快打,所向必挫。
实作角度变化从心法朝面追形:像指南针一样始终对着对方的中线,达到以静制动,来留去送,拳头开路甩手直冲。
由此得知咏春“一出一入”打法,进攻路线应届直线运动的。
而防手御力应以腰为轴弧线形用劲,并不出固定拱形三角架构之外,使出直拳达击点的距离恰到好处,因此防手的落点一般在对方进攻手的首节。
这种打法比较适应接手后长桥手进攻。
防手落点在首节可以节省用力,如称杆尾端达到从小到大。
但是其跟手防手动作范围大了很多,难度亦同样大很多。
所以在咏春拳训练中,是按先长桥手攻防,再中桥短手攻防,最后短桥手攻防次第修练的。
亦即是说师承训练先长后短,先难后简,步步深入,万法归中。
这应属咏春拳拱形三角架构理论的其中主要特点。
从上述分析,说明咏春拳三角形理论“一出一入”打法是咏春拳中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成形规则打法。
这种成形的训练方法是提高咏春拳实作功力之极有效的方法。
所以在三角形架构训练中,要使外形动作由大化小,从中强化功力的实作重要作用,以最直最近的距离在对抗和坚实的架构直指中只有对方中线,把拳击入才能克敌制胜一气败敌。
拱形原理:解释:拱形具有消耗力和泄力的原理;从结构力学的观点,拱形是最经济传力的平面结构,拱形是最经济传力的空间结构,咏春拳的膀手是体现咏春拳拱形原理的最好体现。
中线理论解释:中线即为人体头顶百会至尾闾和地面的中垂线,它的实用宽度大约为10公分,技击的原则为在守护我中线的同时,我的拳(掌)力要集中打击对方的中线部位,很像击球体的中心点,这样使对方很难卸我之力,而且受力较重。
咏春拳的十大核心理论
咏春拳的十大核心理论咏春拳以灵活多变、富有技击实用价值,虽说“法无定法”,但前辈高手们在开创和发展过程中还是有必要总结其重点理论的。
咏春拳十大理论咏春拳的攻防理论十分符合力学原理,历来咏春前辈们在授徒之始,都十分注重对咏春拳理论的讲解,以免弟子不明拳理,习拳之时偏离法度,难以练出真正的内劲发力。
咏春拳有十大理论。
它包括守中用中、朝面追形、攻守同期、不“追手”、不“冲身”、不借助位置发力、来留去送、甩手直冲、轻桥去手、重桥留中。
一、守中用中守中用中指的是临敌之际攻守之间,应守位自身中线不被攻击,集中攻击敌人中线的要害部位。
中线指的是人体的子午线,即由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间的连线。
中线涵盖人体各大要穴与要害,击打中线不仅节省时间和距离,同时可以用最小的力量获得最大的击打效果,一击制敌;况且人体中线更是人体的重心线,中线部位遭受重击,无异于重心被击中,受力者易失重倾斜,难以卸力还击。
守中,首先可以保护身体中线的重要部位不受打击;其次可以实现最短距离的防守。
用中,指的是攻守抢中线,实现最短距离和最重攻击的效果。
咏春所有手法,都是由自身中线部位发出去的,守中用中是咏春习练者攻防格斗时必守的第一法则。
二、朝面追形与对手面对面平行站立,为“朝面”。
若对手面向其它方向,不能“朝面”相对,则我方以迅捷的身法步法,快速贴近对手中线,如影随形般黏住对方,控制其重心,进而制服对手,为“追形”。
习拳者运用咏春拳法对敌时,应尽可能正面朝向对手。
不论对手环绕着我方走向任何方向,我方必定朝面追形向着对手。
其优势如下:进攻方面:便于使用整劲打人,较易击中目标且对手受力较重。
防守方面:简化对手向我方进攻的来向。
因为正面受到攻击时,对手向我方进攻的方向只限于九路。
九路者即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
因此我方对对手来势较易拦截反击。
速度方面:出手快而动作小,双手能同时击中对手,且出手时几乎不用转动肩头,因此出手之影(先兆)会很小,左右手很容易互相兼顾,立体攻防。
咏春拳实战技巧:守中,先为不可胜
咏春拳实战技巧:守中,先为不可胜点上面“功夫之咏春”……孙子兵法有云: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不可胜在守也,可胜者攻也。
讲的就是在对阵中,先要自己守住,制造不被战胜的态势,然后等待进攻的机会出现。
实现这个原则不仅适用在战争,只要是对抗,都是适用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点我的咏春拳的被战心得。
中线思想,是咏春拳攻守的灵魂,攻守抢中线。
咏春拳的所有攻防体系都是围绕中线思想来构建的。
因为要守中,所以己方的手肘必须要归中;因为守中,所以在技法上有内外门之别……。
我的亲身体会就是,实战中只要先好好的守住自己的中线,你不一定能战胜对手,但至少能保证对立为会轻易的就交将你战胜。
这可是很多场的实战打出来的经验!我自己身材比较矮小,还很瘦,师兄弟们大多都比我高大,与他们对手实属不易,最开始都是硬拼,和他们死抗硬打,结果1分钟体能就跟不上了,然后就是被各种虐……打多了,自己就会总结经验,然后就开始死守中线,然后发现这个办法是有效的。
如何守中线?基本格斗式:在实战中,有前后手之分,前手手臂必须做到归中,从手肘开始,整个前臂都置于中线之上,手肘离身体一拳距离,后手呈护手,死死护在前手手肘位置,手肘贴胁部。
原则就是内门不开!在过手时,双方手臂你来我往,不可能一直保持基本姿势,手臂会一出一收的变化,但无论怎么变,都要做到尽最大努力保持两手臂贴在一起,后手贴住前手手臂而出。
这个姿势很不美观,没有电影里的潇洒,但是却是很真实很有效,很节省体力!我的两条手臂都死死的守在中线上,无论对方的手怎么来,都是在我的外门,对我的威胁力就要小得多,而我却有机会进对方的内门,如果双方同时拿住对方,比如都拿对方的脖子,那么内门手肯定比外门手快,而且内门手的威胁办显然更大,所以经常迫使对方放弃机会回防。
有一次,我还战胜了几个师兄,成为了擂主,当然不是我战胜他们,而是我的这种死守中线的战术,保证了自己不失,他们没有有效的得分,而我也没有有效的得分,双方平局,最后靠上称称体重^0^,我当然比他们都轻了,所以教练就判我赢了……,哈哈,胜之不武!不管怎么说,这说明咏春的中线理论是有效的,而守中线的战法也是有效的。
详解咏春拳技术体系与心法
详解咏春拳技术体系与心法一、咏春拳拳理咏春拳的发力基于身体的中心线,这就使得出拳力量直接来源于身体背部的大肌肉群。
中心线是起于头顶中间,经身体中间至裆位。
由于身体与手臂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冲拳所产生的强大力量是令敌意想不到的,往往会一拳击中要害。
出拳时放松的手臂,就像一条鞭子一样,能发出极强的攻击力。
咏春拳的起拳架成三角形,两脚稍微内倾,身体与双手有一个小小的角度。
咏春拳的力是产生于一种向前移动的步法。
因为脚步移动时冲拳所产生的力量要远远超过原地出拳的力量。
抖腕是咏春寸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脚与手臂均在一条直线上,冲拳就可以由身体发力,利用抖腕产生强大的力量。
抖腕之力发出后,身体在瞬间成静态,而抖腕之力被送入指关节,进而触及打击目标,并且是连续不断地出拳,而不是只出一拳。
咏春拳用立拳或竖拳击打,即是撞击力与渗透力的区别。
咏春拳的手技是在极近的范围内完成的,这是符合对攻站线原则的。
因为两手之间最短的袭击距离正是中心线。
咏春拳中的攻防并用拳,让对手在失去主动进攻权利的同时,也将不利局面转移给自己,让自己占据主动进攻的地位,这体现了咏春拳打防结合原则。
李小龙倍受人们推崇,不仅因为他高超的咏春拳技,也因为他是中心线出拳的大师。
二、咏春拳技术体系1.小念头小念头是咏春拳一个初级套路,其动作招式不多,但集中了咏春拳攻防的最基本的招式和手法。
练好小念头各个招式动作组合,就能为进一步学习咏春拳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念头不正,终身不正;习武如是,做人如是。
因为小念头包含了咏春拳的各种基本动作,堪作今日咏春派门人在武与德方面的立身处世之铭。
2.寻桥寻桥是咏春拳的中级套路,以棱形运动路线和方向,结合咏春拳的攻防手法、步法、腿法等进行演练。
寻桥是把敌我双方的对抗与互联当作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去寻求自己的肢体在互动攻防格斗中快速取胜之路线。
与小念头朝形打定靶的方式相比,寻桥则是追形打活靶的方式。
如果从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寻桥的打法就是要找这条最短的直线去打。
咏春拳基本功动作之挡法四门图解
咏春拳基本功动作之挡法四门图解咏春拳“四门”之说,最常见的是在李小龙的武学论著之中。
若在人体中间画一条垂直线,而在剑凸(俗称“鸡心”)的位置打横再画另一条水平线。
那么,人体便被平分为四大部分。
若将左手放在身体的中间位置,向前微伸,指与腕便触碰着刚才提及的垂直线。
以左手为中心点,将那被平分的四大部分,称作“高外侧门”(outside high gate).“高内侧门”(inside high gate),“低外侧门”(outside low gate),“低内侧门”(insidelow Rate),而四者合称“挡法之四门”(four corne rs)。
当手肘放了在身体的中间,成为“不动肘”。
只要将前臂略为移动,便已掌管四门。
黐手练习进行时,四手相交,互有攻守,于是四门兼及。
看守好四门,是黐手的基本任务。
标手、上径、下径、外捆、内捆等看守四门的手法出现的次数愈多,咏春的墓本功就愈练得好。
四门之范围与“不动肘”原理的范围相同,在此四方形之面积内,加以区分为四块均等面积的区域作为各种挡法之依据。
例如前手的上半侧为“高外侧门”,任何攻向此门之攻击,可以由前手挡至外侧,而打向“高内侧门”的攻击,将由后手挡至内侧,四门内的每一门又可由侧面加以区分为前、后两部分,任何攻向前门部分的攻击可由前手来防御,而攻向后门部分之攻击可由后手来防御。
1.高外侧前挡:这是一个高外侧前挡的例子,注意双手的位置,一手在上,则另一手必在下。
2.高外侧后挡,这是一个以左手来做高外侧后挡的例子,左手将对手之攻击挡向后外方。
3.高内侧前挡,这是一个以右手来做高内侧前挡的例子,左手在前,右手在后。
4.高内侧后挡:做高内侧后挡时,可以右手做挡法,同时左手做直拳攻击。
5.低外侧前挡,低外侧前挡可以右手之外腕做下挡之动作来实施。
6.低外侧后挡,低外侧后挡可以由左手掌向下做外挡之动作来实施。
7.低内侧前挡,低内侧前挡可以右手向下做内挡来实施。
8.低内侧后挡:低内侧后挡则可由左手向下做内挡来实施。
咏春拳的原理
咏春拳的原理 咏春拳是以“中线理论”等理论基础为内容、⽽颇具特⾊的南拳拳术,强调使⽤正确的观念、意识及思维⽅式,来导出肢体的灵活应⽤。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咏春拳的原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我们都知道,每个⼈都会有⼀条从正⾯百会⽳正直下⾏⾄⼈中⽳、咽喉、⼼窝、丹⽥,直⾄地⾯的中⼼线,简称之为“中线”。
咏春拳为什么提倡“攻守抢中线”呢? ⼀是因为“中线”是⼈体上的重⼼线,如果破坏了⼈的重⼼线,⼈⾃然会失去重⼼⽽倒地;其次是因为⼈体⼤多数的要害部位都集中在“中线”上,所以有效地打击对⼿的“中线要害”,也是击倒或击败对⼿的捷径。
当然,正因为攻击对⼿“中线部位”可轻易将敌击倒或击伤,那么,你在攻击敌⽅中线要害的同时更要注意守护好“中线要害处”,这也就是咏春拳或是截拳道中的“守中⽤中”,也是咏春拳中最基本的核⼼指导理论。
如不谙“中线”之原理,则很难臻⾄咏春拳之最⾼境界。
我们都知道咏春拳是⼀种⾼度技巧性的拳术,它的关键就在于⼀个“巧”字,⽽“攻守抢中线”便已将这个“巧”字发挥到了极限,因为即便是⼀个体形瘦⼩的⼈,倘能在搏击中有效击中对⼿的“中线要害”的话,亦能迅速制敌。
当然真正的咏春拳⾼⼿还能在对⼿“拳抢中线”的同时,“后发先⾄”⽽反“抢”敌“内门”,即以我⽅的“中线动作”将对⽅的⼿臂从“中线”上“挤”出,⽽使对⽅的攻防动作只能处于外围,这⼀技击特点在咏春拳中⼜叫“⾥帘必争”,当然这也是有科学上的'道理的。
从另⼀个⽅⾯来讲,如果我⽅已经严密地摒护住了⾃⼰的“中线”,那么对⽅便⽆法发起其威⼒强猛的直线攻击动作来,⽽只能以速度较慢的弧线形攻击动作从侧⾯(两侧)攻来,这样⼀来便处长了其攻击距离,同时亦延长了其作⽤时间,⾃然也就降低了其攻击效率,⽽我⽅则可有⾜够的时间做出反应并进⾏有效的迎击或防御,⽽且我⽅在防御的同时仍可由“中线”直插进去⽽果断重击对⼿。
咏春拳的中线理论
咏春拳的中线理论
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实战性强的拳术,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咏春拳用“寸劲”来攻击和防守,理论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线、埋跨、朝面追形、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
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
中线理论的中线是指由人体头顶至尾闾一线,在进攻时,咏春拳要求拳手沿着自身中线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之间的最短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当然较快击中。
向敌方中线攻击,对方也很难泻力,而且受力也较重。
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龙曾跟随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系统地学习过咏春拳,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与咏春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李小龙常常在一英尺处将对手击倒在地。
这种技术与咏春拳的中线理论有关,是最具有实用价值的中国武术体系中拳理论的一部分。
由于咏春拳的发力基于身体的中心线,这就使得拳手出拳力量直接来源于其身体背部的大肌肉群,这种发力方式与那些力量来源于腰与臂部肌肉的武术体系形成鲜明对比。
咏春拳斗士出拳时,他的肘部也在寻求自我身体的中心线。
当肘部寻找到自己身体的中心线后,身体与手臂在一条直线上的冲拳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强大力量。
咏春拳实战攻防技巧
咏春拳实战攻防技巧咏春拳基本功的练习是为以后的进一步提高打好基础,也是将咏春拳用于实战的基石。
咏春拳实战的一个基本要点就是用胳膊既进行进攻又进行防守。
那样可以使你做到以下三点:使你能及时进行反击。
大多数咏舂拳的推挡招数都紧跟着一个几乎同时的进攻,这样就会迫使你的敌人必须小心防守。
他必须防守好自己,无法继续向你发起进攻。
在你攻击的时候守护好最易被攻击的那一路。
在咏春拳实战中,你用一支胳膊保护好,用另一支去进攻。
这样的话,你就做到了有攻有守,万无一失。
在在咏春拳实战防守时,用你的胳膊控制住敌人的肘。
以便于攻击敌人的平衡,打开战场的局面。
最后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你点穴的效果,要想实现准确的攻击,你就必须掌握住敌人的移动。
只有把目标锁定了,你才能打败他,此话甚为精到。
在咏春拳实战中,用肘进攻,力量要直指敌人的空档。
一旦成功,就会逼迫敌人调整他的姿势,以使自己站稳。
这一瞬间的变动,就使他极易受到攻击。
因此,在咏春拳实战中,用肘攻击敌人使敌失去平衡,调动敌人,打开你所想要的局面。
如此一来,你就可以确信,至少在那一瞬间,你的敌人只能等着挨打。
很明显,另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时机。
在你在咏春拳实战中防守的时候,你要想办法在他进攻的高峰期控制住他的动作。
那样的话他就变得非常脆弱,极易受到攻击―于是,他不得不收起他那拙劣的动作。
另外,一旦你顶住了这些凶猛的进攻,你就可以反守为攻,攻他的空挡,破坏他的平衡。
你必须做好随时攻击的准备,时机非常关键。
在他调整自己的时候,你要迅速进攻敌人的穴位,使他忙于防守。
无论他是格开了你的进攻还是被你点中了穴道,他都必须小心防守,防着你的下一次进攻。
这时,你就可以进击自己刚刚打开的那个空挡。
注意,如果你的动作过快,空挡尚未形成,或者你的动作太慢,失去了这次机会,你就很可能遭到敌人的攻击。
因此,你必须培养一种咏春拳实战的能力,知道何时进行格挡,何时进行反击。
通过训练,你就会对在咏春拳实战中的防守和进攻的平衡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咏春拳的攻击性
咏春拳的攻击性拳型有三种,一种是平的,一种是钉子手也叫鬼手,就是中指无名指小指紧扣拳心,食指弯曲与拇指相扣,用食指关节作为攻击点,一般用来点穴。
还有一种是瓦楞拳,用四指的第二关节做攻击。
咏春最常用的最具备杀伤力的不是拳,而是标指,标指的杀伤力很大,用的是指端攻击,按照物理学原理,压力越大,速度越快,接触面接越小,造成的压强和杀伤力就越大。
咏春拳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武术之一,对于咏春拳的起源有三种说法,其中的寸拳更是深受后人青睐。
下面是对于咏春拳实战技巧的叙述,更多有关咏春拳的招式等内容请浏览相关的书籍。
咏春拳实战中的战略战术包括:“先发制人速战速胜”、“后发制人出奇制胜”、“避实击虚,击其不备”、“以小胜大”和“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等。
其战术哲理是以柔制刚,以小挫大,以整破中,以直破横,以横破直等奇正变化。
咏春拳的实战打法离不开战略战术,而稳操胜券的打法,贵在技术用劲的神速和灵变,讲求驭势、破势的攻击能力。
驭势就是咏春拳中的制手、制脚;管势先失对方的重心;破势攻击就是以拳、桥、掌、指、肘连续进攻。
1、实战秘诀,腿落拳到世界搏击中除了“拳击”以外无不强调拳腿及与全身的组合。
在实战中为什么一般人只能一拳或一脚击中敌人而无法连环击中敌人呢?平时练习打击拳靶丶腿靶随意击中的连击绝技为什么在实战中不能自如运用呢?其实是不明白:不管是沙袋也好还是拳腿靶也好,其实都为“死物”。
跟人与人真实对搏是绝对不同的,本句秘诀的意思即是:实战中在腿法击中敌人后腿落地的同时,拳法亦必须同时击中敌人,平时练习时时注意这一点点的时间差,自然能在实战中产生“拳到腿也到”的连击威力。
2、动则身变,三尖如一本句是指一出手,即必须变换身形方位,须知你打人时也是被人打的时候,那么移形换位即避开敌人对自己攻击。
三尖如一指的手尖丶脚尖丶鼻尖必须在同一垂直线上步沉稳,护自身之要害亦即守中之体现,很多人在技击时脚步虚浮,攻防脱节,顾此失彼,即未韵三尖之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春拳攻防原理咏春拳的创立人一尘庵主是集少林内外家功夫于一身的武学大师,他创出了风格独特,招式多变,套路简单,力量运用灵活而有弹性,具有很强实战性的咏春拳。
他在总结了“长桥能运气,短桥能自保。
”原理的基础上,采用短桥窄马,擅发寸劲为主要特点,创出了以拳、桥、膀、腕、指、掌六大类型手形及独特的身法,以大闪侧,小俯仰,耕栏摊膀,黏摸荡捋,审势记牢,曲手留中的手法和身形以及“二字钳阳马”步法,并且凭肌肤灵敏的感觉,发挥寸劲力量的内家拳术。
它的主要特点如下:身法__桥、腰、马——要求含胸拔背,归中留位,沉肘肩,开膝,沉腰,提肛,钳阳。
桥腰马,上中下三者紧相连随,心到身到,步到拳到,拳到念到;不动则已(如拳诀曰:静如山岳,守如处女,动如猛虎,快如旋风。
),一动则不可收拾。
以上是咏春拳内家功的主要特点。
中线冲拳__根据中线原理(中线即子午线,要求出手要占胸位垂直线,这是咏春拳攻防的核心,应用极广。
在手法和桩法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要求习者一定要守住这个核心,使对手的攻防动作只能在外围(拳诀曰:里帘必争)。
李小龙独创的截拳道常用的直拳,即咏春拳中的日字拳。
例如,用直线攻击自己鼻前目标时(鼻子为身体中线),出拳并非由肩而发,而是三停应手地由身体中线冲出,出拳前手腕向内微转,并在冲击瞬间向内转正,以增加出拳的劲力。
我们可以看得出李小龙在咏春拳的学习上已经进入很高深的境界。
耕拦摊膀__手部的运动要求上不过眼,下不过裆,左右不过肩,使得出手快,收手更快,起到变化莫测的搏击攻防作用。
同时可使到出手时形成以手的肘部为中轴,手臂可以作任何角度的转动,而产生无穷的威力。
肘部位置要与身体保持一个拳头的距离(即肘向内留中),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肘的底劲,增强贴身的攻击力。
黏摸荡捋__这是本拳特有的利用手部“听”劲的特点,“明动静,知归去;知有无,知进退”就是一种手和臂部的皮肤感觉和心理训练,通过训练以达到能“听”出对手发出的劲。
因为黏摸荡捋在黏手中并不是一种搏击法,而是一种培养手臂灵敏感觉及均衡方向感的方法。
练熟此法,不但可以洞察和“听”出对方的意向和动机,更重要的是通过黏摸荡捋的桥手来培养力度,不断增强力度的感觉(因为黏手时的力通过感觉和肌肤“渗透”至心里和大脑,大脑即时可对手部发出指令),“听”出对手的每一个僵硬之处,并可利用不同的手法,去对付对手。
咏春拳特有的手法之一,就是通过将对手黏住然后再去进攻。
黏手的技术建立在“耕拦摊膀”上,由于通过“耕拦摊膀”的桥手,可以培养手臂肌肤的灵敏感觉,可发挥黏住对手手脚的作用,黏手可以说是一种高深的搏击技法。
推托拉按__是在以桥手为基础的手部感觉,“听”出对方僵硬之处,或托或按来拿失对手(使对手失去平衡)。
这要求习者含胸挺腹,气沉丹田,平足开膝,稳如泰山。
下盘稳固,出脚时要快捷、稳健,推托时要准,不畏势,拉按要快,便可以尽得其中之妙。
缠撞挂漏__在拿失对手重心的基础上(用擒拿手法使对手失去平衡),采用缠住对手,不准其回势,再用肘撞击对手。
或声东击西,或指上打下,真正地做到和对手手黏手,使其无法走。
连削带打__外家拳法常用的是挡格之法,出拳的招式多数是当对方拳打来或脚踢来时,以一手格挡,然后再用另一手击敌,从速度上来说,一格一挡。
或出手腰际发拳必须在攻击以前,挡格与出击通常不能同时一手使用。
而咏春拳则不同,当对方拳打或脚踢来而被咏春拳的“八法”黏住时“耕拦摊膀,黏摸荡捋),对方已经同时处在我削其攻击的一手中。
在拳法上任何一种先挡后打的技击法,不管速度多快,总比不上连削带打的速度。
咏春拳之法则是遇虚无之仙境,一势即可破,加上以简单为主,有惊人的速度,这正是咏春拳的威力和奥秘所在。
短桥寸手__根据非长桥不能达气,对搏时非短桥不能自顾(长桥能运气,短桥能自保)原理,归中手,发寸劲,也是本拳特点之一。
咏春拳擅发寸劲,即可在短短的距离内手不贴腰身,也能发出很大的劲力将对手击倒。
咏春拳以短桥为主,使用耕摊和膀手这几种招式,变化无穷的手法就能不断地发劲,展开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击,在近身实战的搏击中很容易占有绝对的优势。
脚法__寸、拐、撩、杀、踩——咏春拳的脚法有人称“无影脚或“鬼脚”,这是武林给咏春脚法的绰号。
外家拳法通常在起脚的时候,都先要身倾斜,把重心移到另一只脚上,以保持身体平衡才能发劲起脚。
但是在实战的对阵中,当身形倾斜时,就会被对方知道将要起脚,对手就会及时防范。
所以。
这种踢法是一种有形脚。
而咏春拳在起脚时是在手脚的配合下同时并用,身体不但不会倾斜,相反身体还向前倾,因此对手是很难觉察出你是否起脚踢他。
习咏春拳者从不会随便起脚,常常是当立断,在黏住对手后配合手法而迅速踢出。
不出则已,一出必中(极易伤人),可以说是每踢必中。
钳阳马步__这是一种占地不多,两脚一字站的窄马。
是一种十分适合女性不作跑动跳跃,只重轻留移位的步法。
该步法源于少林拳的护裆马,由于站桩时气沉丹田,提肛挺腹,开膝沉腰收臀,站立稳固异常,无马步虚浮之弊。
另外咏春拳自始至终是通过练习“小念头”。
因为人体上可分为三阳和三阴六个部位,这六个部位可紧钳,这样会使马步更加牢固,如同落地生根。
咏春拳防止踢技的方法格挡后立即踢击———在你的对手完成他的进攻后;攻击部位不要高过他身体的中部;用前踢和直线踢击打过一个回合的向后退的对手;当看出对方欲发动踢击时,用腿在其进攻脚离地前截击。
防踢击的金律:防好中心线迫使对方采取长一些的路线来攻击目标;训练你的眼睛观察好对手的膝关节,来判断其踢击的线路以及试图踢到的目标;快速移出对方踢击的路线并反击或截击;尽可能保持对方踢击的运动但要使其偏离目标以使其露出破绽接着踢他的支撑腿破坏他的平衡;缩小与对方的距离,并移出对方踢击的范围,同时移到他进攻手臂的外侧立即反击,使对方处于防守地位。
根据物理上的规律,同一时间一个力只有一个方向。
物体向确定的方向运动时间越长,那么要改变他的运动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
那么这是因为你想让物体向其它方向改变时,它已在自己原来的方向上移动。
当对手用踢击来对付上肢攻击时,他的脚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路线才能攻击到你,距离就等于时间,所以较长的距离留给我更多的时间去反应,在对付踢击时,第一步是精确的训练你的眼睛或视觉反应,这样你就能及时的确定你的对手将如何攻击你和攻击你身体的部位。
传统的咏春拳教会你观察对手的肘来确定其上肢攻击的目标,用掌击肘部来格挡,这是因为肘的运动指示出整个上肢的运动。
而上肢不可能在没有肘随着移动的情况下运动。
膝关节对于腿来说恰如肘对于胳膊。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因为距离等于时间,你应当保持好并对付好最急迫的威胁。
直线攻击,即从中心线(你和对手身体中心的连线)攻击,你必须抵挡住这种最短线路的攻击,而且正面防守也易于实现,这样对手必须想办法绕过你的防守。
无论在任何时刻,只要可能你就奋力去使其攻击偏斜,稍稍把其撞击离原来的路线,但不要阻止其进攻,如果你阻止了对方的踢击,对方就处于一种可以再次发动攻击的状态,显而易见的,使对方踢击的腿保持运动并尽可能发现其弱点是非常重要的。
控制住对手的攻击侧上肢,可使你掌握对方的平衡,而对手很难对你再次发动进攻。
如果对方踢击的目标在你身体的中部或中部以上,你应当用上肢格挡;如果踢击的目标在你身体的中下部或下部,一般情况下你应当用腿来格挡。
当你采用幅度较兴的格挡时,你很容易能保持身体平衡并能进行迅速地回击。
传统的咏春教练常用一个简单咏春防踢击金律进攻性踢击的金律:格挡后立即踢击———在你的对手完成他的进攻后;攻击部位不要高过他身体的中部;用前踢和直线踢击打过一个回合的向后退的对手;当看出对方欲发动踢击时,用腿在其进攻脚离地前截击。
防踢击的金律:防好中心线迫使对方采取长一些的路线来攻击目标;训练你的眼睛观察好对手的膝关节,来判断其踢击的线路以及试图踢到的目标;快速移出对方踢击的路线并反击或截击;尽可能保持对方踢击的运动但要使其偏离目标以使其露出破绽接着踢他的支撑腿破坏他的平衡;缩小与对方的距离,并移出对方踢击的范围,同时移到他进攻手臂的外侧立即反击,使对方处于防守地位。
根据物理上的规律,同一时间一个力只有一个方向。
物体向确定的方向运动时间越长,那么要改变他的运动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
那么这是因为你想让物体向其它方向改变时,它已在自己原来的方向上移动。
当对手用踢击来对付上肢攻击时,他的脚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路线才能攻击到你,距离就等于时间,所以较长的距离留给我更多的时间去反应,在对付踢击时,第一步是精确的训练你的眼睛或视觉反应,这样你就能及时的确定你的对手将如何攻击你和攻击你身体的部位。
传统的咏春拳教会你观察对手的肘来确定其上肢攻击的目标,用掌击肘部来格挡,这是因为肘的运动指示出整个上肢的运动。
而上肢不可能在没有肘随着移动的情况下运动。
膝关节对于腿来说恰如肘对于胳膊。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因为距离等于时间,你应当保持好并对付好最急迫的威胁。
直线攻击,即从中心线(你和对手身体中心的连线)攻击,你必须抵挡住这种最短线路的攻击,而且正面防守也易于实现,这样对手必须想办法绕过你的防守。
无论在任何时刻,只要可能你就奋力去使其攻击偏斜,稍稍把其撞击离原来的路线,但不要阻止其进攻,如果你阻止了对方的踢击,对方就处于一种可以再次发动攻击的状态,显而易见的,使对方踢击的腿保持运动并尽可能发现其弱点是非常重要的。
控制住对手的攻击侧上肢,可使你掌握对方的平衡,而对手很难对你再次发动进攻。
如果对方踢击的目标在你身体的中部或中部以上,你应当用上肢格挡;如果踢击的目标在你身体的中下部或下部,一般情况下你应当用腿来格挡。
当你采用幅度较兴的格挡时,你很容易能保持身体平衡并能进行迅速地回击。
传统的咏春教练常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形容他们武术中破踢击的方法:如果一个锤子对准钉子的头并用足够的力量打下去,将会把钉子一直敲进木板,但如果学着在锤子开始运动之时,判断好锤子下砸的方向并迅速做出反应,比如说让钉子头偏离方向,就完全钉子被钉入木板。
的比喻来形容他们武术中破踢击的方法:如果一个锤子对准钉子的头并用足够的力量打下去,将会把钉子一直敲进木板,但如果学着在锤子开始运动之时,判断好锤子下砸的方向并迅速做出反应,比如说让钉子头偏离方向,就完全钉子被钉入木板。
咏春拳之千斤重锤功这个练法,简易至极,但其功用却极宏著,能在短时间内增强发拳力度,誉之千斤,当然太过,但也说明其力度不可小视,难能可贵的是对于穿透性力理的养成最有好处。
体悟得透,拳到人飞并不为难。
更能增强上肢结体强度,以令形值强化,人攻我不入,我攻人莫御。
并能初步明白力由何来?当何驭之?又如何左右互换?不然纵顷洞庭之水为墨,也未必能让初学者知个一二。
练法嘛,说出来大家不要笑,更不要骂我故弄玄虚,因其中确有玄虚须要细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