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盂县地理条件

合集下载

盂县县城总体规划

盂县县城总体规划

盂县县城总体规划盂县位于山西省东部阳泉市北部,全县总面积为2442平方公里,现辖8个镇、6个乡。

县城位于县城中南部的秀水镇,城镇人口约7.2万人,现有建成区面积8.63平方公里。

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能源、物流业、新材料和旅游为主导的生态型工贸城市。

作为石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唯一的中间站,建成通车后的县城将成为晋东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

根据目前状况,结合盂县城市整体发展的需求,特制定盂县(2007--2020年)的总体规划。

一、新一轮总体规划划定规划控制区范围为:以县城为中心,东至牛村镇牛村,西至西小坪耐材工业园区,南至南娄工业园区,北至苌池镇兴道村兴道泉水源地,规划控制总面积290平方公里。

总体规划构建了"两带、三区、四园、五心"的城市功能结构。

其中:两带--秀水河与香河两条城市绿化景观带。

三区--秀水河和香河之间的旧城区和新规划的西城区、东城区。

其中,旧城区是以居住、商业为主的城市功能区;西城区是以行政办公为主,配套居住和商业的城市功能区;东城区是以商业、金融、文化、体育、教育和居住为主的城市综合功能区。

四园--苌池晋东物流园、西小坪新材料工业园、牛村重化工业园、南娄都市产业园。

五心--旧城区商贸中心、西城区行政办公中心、东城区文体、商业中心及两个主题公园形成的城市绿心。

二、总体规划划定规划区范围为:东至牛村镇前元吉村,西至南娄镇小坪梁村,南至路家村镇路家村,北至秀水镇高城山,规划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22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为18万人。

总体规划形成了"三横、三纵、三环"的道路系统。

其中:三横--双阳线、金龙街、秀水街。

三纵--藏山路、高城山路、水神山路。

三环--金龙街-藏山北路-秀水东街-桃园路形成-环;双阳线-阳石线-东二环形成二环;西区运煤专线-南运煤专线-东运煤专线-北火车站形成三环。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1、东城区范围为:东至东二环,西至高城山路,南至金龙大街,北至石太高速铁路,规划总面积7.89平方公里。

盂县概况

盂县概况

盂县概况盂县地处晋东,太行山西麓,与河北省平山、井陉,本省五台、定襄、阳曲、寿阳及本市平定、郊区接壤,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

全县辖8镇6乡453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

盂县是一个资源大县,拥有煤炭、铁矿、铝矾土、大理石等矿藏30多种,尤以煤铁为最,煤炭地质储量37亿吨,年产量1200万吨,是山西省的主要产煤大县之一。

盂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拥有耕地面积50万亩,农作物种类多样,年粮食产量1亿公斤左右。

全县绿化覆盖率30%。

盂县是一个经济大县,以煤炭、耐火、冶金、铸造、磁材、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产业门类较为齐全,经济综合实力居全省25位左右。

盂县是一个交通大县,是石太高速铁路唯一中转站,处于正在建设的阳(泉)五(台山)、太(原)阳(泉)高速公路枢纽位置,拥有出省通道三条,国道一条,省道三条。

盂县是一个旅游大县,春秋时期曾独立建国,历史文化悠久,既有世界十大悲剧之一的赵氏孤儿藏匿地——藏山等人文景观,又有两山一水两洞等自然景观。

近年来,我们围绕率先全市发展,建设全省强县“两大目标”,抢抓国家支持资源型地区转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晋东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开发“三大”机遇,全力实施“开发、转型、突破、跨越”四大战略,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科教现代化、农民知识化“五化”进程,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盂县是一片古老神秘而焕发勃勃生机的宝地。

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使这片土地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孕育了一大批社会精英。

千百年来,在这古老的热土上,名人辈出,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

有名垂正史的功臣名将李廉溥,流芳民间的义勇军首领李化龙,鸿儒巨将王晦,名医张楷、国画家贾敬之、诗人高长虹、小说家高歌、现代著名文学家张石山等。

瑰丽多姿的自然景观与传奇秀美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远近闻名,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全县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国家级3处,省级3处)。

晋中市的人文地理环境

晋中市的人文地理环境

晋中因地处山西中部而得名,东依太行,西傍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

全市总面积1.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6万,乡村人口184万,辖一区、一市、九县及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118个乡镇、14个街道办事处、2749个行政村。

市城区建成区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近39万,全市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川占总面积的15.6%,分为东西两大板块:东部以山区为主,包括寿阳、昔阳、榆社、左权、和顺五个县,西部以平川为主,包括榆次区、介休市和太谷、祁县、平遥、灵石四个县。

晋中开发区位于晋中市城区和太原市中间,是l997年成立的省级开发区。

厚重的文化文化遗产十分丰富。

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000余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4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平遥古城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县城,199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评价为明清时代汉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

祁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乔家、渠家、王家、曹家4个晋商大院,被国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山西第一大剧种—晋剧,起源于晋中,也称中路梆子。

左权小花戏和祁太秧歌,分别入选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四大爱情传说—牛郎织女的传说,已经被认定起源于晋中和顺一带,和顺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牛郎织女文化之乡。

介休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清明文化之乡。

晋中的民间社火,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种类繁多,保存完整,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社火之乡。

晋中民俗文化,秉承北方民俗文化的精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尤其在商贸、饮食、节庆、婚假等方面独树一帜,晋中面食久负盛名,影响广泛,素有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在晋中之说。

名人志士众多。

春秋时期,“割骨奉君、终不言禄”的介子推,“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祁奚,唐代名相温彦博,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田园派代表诗人王维,元末明初《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近代书法家赵铁山,晋商票号创始人雷履泰,民国时“四大家族”之一的代表人物孔祥熙;当代著名农业模范陈永贵,资深农业专家杜润生,著名版画家力群,著名画家李琦和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阎维文,著名舞蹈编导张继钢,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涛等,都是晋中的杰出代表。

阳泉市盂县发展露地冷凉蔬菜的优劣势

阳泉市盂县发展露地冷凉蔬菜的优劣势

Vol.369No.09SEP.2020农业技术与装备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QUIPMENT 1发展露地冷凉蔬菜的意义1.1盂县概况盂县地处山西省阳泉市西部,太行山西麓,与河北省平山、井陉,山西省五台、定襄、阳曲、寿阳及本市平定、郊区接壤。

东经112.55°~113.49°,北纬37.57°~38.31°,总面积2442km 2。

盂县四面环山,境内山脉纵横,白马山东西横亘,管头梁南北纵贯,把盂县分成东西两个盆地:盂城盆地和西烟盆地。

境内最高峰为大梁山,海拔1874m。

滹沱河畔最低,海拔在500m。

1.2气候特点盂县地理位置偏北,处太行山之巅。

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中纬度地区,距海不远,但因山脉屏障,夏季风影响不大,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

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炎热,秋季凉爽多雨,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8.7℃,7月22.3℃,年均降雨量500~618mm,霜冻期为9月下旬—次年4月,无霜期约150d。

1.3发展冷凉蔬菜的重要意义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就是蔬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多样性、营养性和安全性的需求越来越高,“菜篮子”工程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发展冷凉蔬菜种植对于保障蔬菜正常供给有重要意义。

冷凉蔬菜是指在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立地条件良好的地区在夏季生产的蔬菜,能够实现与蔬菜的大量上市时间错开,有较强的价格和销售优势。

春季时鲜的绿叶菜大量上市,供大于求,是叶菜类的价格洼地,据中国农业信息网数据显示,以菠菜为例,在三四月均价3.2元/kg 左右,经济效益不高,而到八九月均价5.7元/kg。

长期以来,盂县地区露地大多种植玉米、土豆、小杂粮等传统作物,露地蔬菜种植面积小,生产方式多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小面积种植,生产规模小且分散,农户小农意识强,普遍跟风种植,“卖难”现象时有发生,“重果菜、轻叶菜”现象严重,经济效益不高。

山西盂县方言词汇特征研究

山西盂县方言词汇特征研究

山西盂县方言词汇特征研究摘要:本文以山西盂县方言为研究对象,对其词汇进行分析,盂县方言中存在大量狭义方言词汇,具有十分鲜明的方言特点,对其作简单分析关键词:盂县;方言;词汇;绪论一、地理位置盂县属山西省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东部盆地,地处太行山西侧,东经112.55度至113.49度,北纬37.57度至38.31度。

东西长75千米,南北宽63千米。

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

东与河北省平山县、井陉县和山西省平定县接壤,西临山西省阳曲县,南连寿阳县与阳泉市郊区,北靠五台县与定襄县。

二、方言概况根据温端正、侯精一先生主编的《山西方言调查报告》,山西方言可分为六个区:中区、东北区、东南区、西区、南区、北区。

分区的依据是有无入声和古失声在尽方言里的演变情况。

盂县方言属于中区。

三、词汇特征研究盂县方言中有大量的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成语,活跃在人民群众的口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方言词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方言词汇,指的是方言中所有的语,既包括和普通话不同的语,也包括除语音外和普通话在形式上和意义上完全相同的语。

狭义的方言词汇指方言中和普通话完全不同或部分不同的语。

盂县方言中存在大量狭义方言词汇,具有十分鲜明的方言特点。

(一)具有众多的四字格成语山西方言中有大量的四字格成语。

这些俗成语形式独特,结构复杂,语义丰富,如果不解释,让人很难理解。

以“~眉~眼”式为例:痴眉幸眼:形容无动于衷或痴呆。

立眉看眼:形容人面相凶狠。

贼眉溜眼:形容人面带狡猾相。

人眉竖眼:形容假装正人君子的人。

盂县方言中还有其他丰富的四字格俗成语:A:圪朽八带:形容瓜果等表皮发皱不新鲜。

忽溜马迷:形容做事干脆利索。

B:石里石砍:形容冒失不稳重。

稀松忽榻:形容松弛。

C:神经马怕:形容人做事神经兮兮不合常理。

A类前加“圪”、“忽”等成分,表有带“小”和“短暂”的意思;B类中“里”、“忽”等成分起调节音节的作用;C类带有“马怕”等成分,在调节音节的同时,还带有一种贬义色彩,表示嫌弃厌恶。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空气污染调查报告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空气污染调查报告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空气污染调查报告王东山一、调查动机多年以来,随着阳泉市盂县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空气污染就是其中之一。

人类活动是导致空气污染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汽车、飞机、轮船排放的尾气,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农业生产不合理焚烧秸秆产生的农业废气,居民炉灶生活用煤燃烧产生的CO²、SO²......都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人类身体健康遭到威胁,更严重的制约经济的发展,处理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已是人类所面临刻不容缓的问题。

二、调查目的通过对阳泉市盂县空气污染的调查研究,知道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更好的保护环境,共同处理与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预防新的大气污染的发生。

三、调查内容(1)工厂排放的废气,取暖产生的废气山西省主要以煤炭工业发展为主,阳泉市盂县也不例外。

这里有大量洗煤厂,煤矿,这些厂矿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烟尘是空气的主要污染源,空气污染对人的危害极大。

我国每年燃煤排放的烟尘约为70%,都来自燃煤,表明我国大气污染主要类型是煤烟型。

(2)汽车、轮船及飞机的尾气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的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拥有量日趋增多,不仅导致交通拥堵,人民生活质量下降,更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而运煤车辆数量也相当多,汽车尾气含有大量有毒物质,严重危害动植物健康,而且加剧了温室效应。

(3)汽车运输导致扬尘,烟尘的产生阳泉市盂县地区煤炭产业发展迅速,煤炭主要销往其他地区,这就要求大量运输车辆的出现,运输车辆不仅自身排放尾气,在公路上行驶还导致公路扬尘的产生,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4)吸烟人数众多,烟草产生的废气由于烟草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吸烟人口数量又多,吸烟导致大量污染物排放到气体中,污染大气。

(5)城市面积扩大,农业用地增加,绿化面积减少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面积日益增大,导致原有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变,绿化面积逐渐缩小。

浅议盂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议盂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的自 然条件, 建立一批高质量 、 高标准的良种 核桃苗 自控电热床嫁接和圃地芽接技术 ,提高苗木繁育速 度和质量 ,以满足每年核桃基地建设和低产林改造
核桃 产业 地发展 , 分析 了盂县核 桃 产业发展 现 状 , 出 了盂 县发展 核桃 产业 的对 策 。 提
【 关键词 】 盂县 ; 核桃产业: 发展 ; 对策 【 中图分类号】¥9. 4 7 1 5 2 【 文献标识码 】c 【 文章编号 】 05 40 (02 0 —00 2 10 — 772 1 )2 1 —0
山西林 业
18 0年 创 刊 9
21 0 2年 第 2期
总 第 2 7期 1
浅议盂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郭 玉 清
( 山西省盂 县林 业局 , 山西 盂县 0 50 ) 4 10
【 要】 摘 盂县土地资源丰富, 气候条件适宜, 核桃种植历史悠久。 为了更好地发挥核桃产业优势 , 加快
植顾 问, 组建了 3 人的核桃管理服务队 , 5 对全县的 4 发展苗木基地 . 2 核桃产业进行产前 、 中和产后服务。 产 2 核桃销售市场 良好 , . 3 价格稳 中有升
喝彩 公 司 ” 核 桃深 加 工企 业 , 加工 能力 70万 t 等 年 . , 已经形 成 了龙头 带基 地 、 基地 连农 户 的产业 格局 。
定 了坚实 的基 础 。 13 力资源 充足 .人
到 了 1 3h 。21 年 , 934mz 0 1 盂县 被 中 国经济林 协 会命 名为 “ 中国核桃 之 乡” ,同年全 县核桃 产量 达 到 20 0 22 高种植 规模 , 强综合 管理 .提 加
g产值 5 0 万元 。 0 0 盂县总人 口 3 万人 , 0 其中农业人 口 2 . 万人 , 万 k , 30 6 充足的人力资源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盂县小型水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盂县小型水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设有管理房和水位观测设施 , 汛期 2 值班 , 4 h 同时实
用 5 l 年时间 , ~0 在滹沱河流域上建设 以供水和灌溉
为主的小型水库 , 中干流及支流乌河上各建 l , 其 座 另 外 在 自产 外 流 型 河 流 南 北 河 和 黑 砚 水 河 上 各 建 1 座控制性小型水库 。工程的建设将为盂县 的城镇工 业用水 、 农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提供强有力的 保 障, 且与在建的龙华 口水 电站和南水北调工程 的实 施构成一个完 整的蓄、 供水体 系, 最大限度地提高中 小河流水能资源利用率 , 推进水 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体 系建设 , 同时 , 作为应急后备水源工程 , 可为全县乃至 整 个 阳 泉 市 经 济 社 会 的 快 速 发 展 提 供 重 要 的 资 源
益, 使水库的管理运行水平上一个新 台阶。
42 加 大除 险加 固力度 , . 确保 水库 安全度 汛
根据小型水库拟降等一批 、 报废一批 、 固一批 加 的精神 , 两座水库已列入阳泉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 划中。为此 , 工程管理部门应加紧完善应急除险前期 工作 , 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尽快完成大坝安全鉴定和水 库应急除险初步设计报告 , 积极筹措资金 , 在最短时 间 内开展坝体维修 、 库区清淤 、 下挖溢洪道渠底和安 装、 更新闸阀等除险加固工程 , 确保水库安全度汛。 43 加快规 划 建设进 程 , 高水资 源利 用率 . 提 按照水利发展“ 十二五” 规划纲要和《 阳泉市小型
盂 县境 内现有灯花水库和黄树岩水库两座小型 水库 , 皆分布在北部山区, 2 世纪 7 为 0 0年代初所建 ,
是 以防洪 、 灌溉为主的小( ) 二 型水库 , 担负着保护下
游 2 0 人生命财产安全及 13 3 m 耕地 的防洪任 0 2 3. 2 3h 务和灌溉任务。 但因年久失修 、 工程老化 , 两座水库均

旧书阳泉市概况1985-6

旧书阳泉市概况1985-6

旧书阳泉市概况1985-6阳泉矿区自然环境概括1.地理位置阳泉市地处山西省的中东部,西距太原市119km,是我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

阳泉市面积4452km2,人口122万,辖城区、矿区、郊区、盂县、平定县共三区两县。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170天左右,年降水量576mm。

境内山谷纵横,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全境面积的85%左右,大部分地区在海拔700m以上,地形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阳煤集团位于阳泉市中心,矿区规划井田面积1387.8km2,地质储量142×108t,可采储量79.68×108t,现有10个矿。

一矿、二矿、三矿、四矿和新景矿地处阳泉市区的西北部,五矿地处阳泉市的西南部,开元矿地处寿阳县西部,石港矿位于左权县西南部,正在建设的寺家庄矿位于昔阳县西南,新元矿位于寿阳县西部。

2.地形地貌矿区位于太行山脉北段西麓,为西北高、东南低的中低山区,地形复杂。

境内群山环绕,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区内平均海拔为1000m 以上。

矿区中低山区广泛出露二叠系砂岩,覆盖黄土,呈黄土丘陵和土石山区地。

区内最高峰坪塔梁海拔为1372.6m,最低处娘子关谷地海拔350m。

3.地质与水文地质(1)地质矿区位于太行山背斜两翼,寿阳向斜之东翼,属沁水煤田的东北部分,其基岩大片裸露,由北东向南西方向地层由老到新依次出露。

煤系地层之基盘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灰岩,全层厚577.94m。

向上为中石炭系本溪组地层,全层厚41.95~49.90m,由灰色、黑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砂岩和石灰岩组成。

往上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是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它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上,以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灰白色砂岩、石灰岩及7~10层煤组成,全层厚107.30~140.60m。

再上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连续沉积于太原组之上,为陆相沉积,亦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由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灰白色中到粗粒砂岩及4~6层煤组成。

路家村煤业一通三防现状说明827

路家村煤业一通三防现状说明827

山西阳泉盂县路家村煤业有限公司一通三防现状说明二0一四年山西阳泉盂县路家村煤业有限公司一通三防现状说明一、矿井概况山西盂县路家村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盂县县城东南7.0km处的路家村南部,行政区划属路家村镇。

地理位置为:东经113°25′01″——113°27′04″,北纬38°01′15″—38°02′47″。

位于盂县县城东南约7km,东距乡级公路约1km,由乡级公路向北约5km至乌玉村与阳(泉)--盂(县)二级公路连接,向西北约5km达盂县县城。

盂县向西距太原市约110km,向东南距阳泉市约40km,于阳泉与太(原)~旧(街)高速公路和石(家庄)~太(原)铁路线交汇,交通较为便利。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73号文件《关于阳泉市营、盂县、郊区、平定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

批准山西晋盂煤业有限公司对山西盂县路家村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大寨沟煤业有限公司(盂县路家村镇大寨沟煤矿)、盂县孙家庄镇神益沟煤矿进行兼并重组整合,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企业核准名称为山西阳泉盂县路家村煤业有限公司。

矿井兼并重组后井田面积4.8856km2,新增面积0.6755km2;批准开采8-15号煤层,新增生产能力21万t/a;兼并重组后矿井生产能力为60万t/a。

隶属于山西晋盂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于2009年11月20日颁发采矿许可证。

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4311号,有效期至2027年8月。

矿长资格证号:MK140300205,有效期至2014年11月11日。

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采煤方法为综合机械化放顶煤。

属瓦斯矿井,自燃倾向性为Ⅲ级,为不易自燃煤层。

二、矿井一通三防情况1、通风系统副斜井在地面安设2台型号为BK54--NO18共二台,额定吸风量为1800-3500 m3/min。

盂县_精品文档

盂县_精品文档

盂县盂县是山西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位于晋中市的东南部,距离省会太原约200公里。

该县地处太行山脉的腹地,东邻河南省,西接运城市,南与临汾市相连,北与阳曲县相接。

盂县总面积约为1083平方公里,辖区内有24个乡镇,人口约为134万人。

盂县地势较为复杂,山地、丘陵、河谷等地形特点明显。

主要地形包括木瓜山、大泥山、神农山等,其中木瓜山因山体呈瓜状而得名,是盂县的地标之一。

县境内还有多条河流,如潞河、蔡河、承村河等,丰富的水资源为盂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撑。

盂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名胜。

据史书记载,盂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是古代晋国所辖地区的一部分。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盂县曾是太行山地区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性,盂县文化融合了汉、满、回等多个民族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太行文化”。

盂县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并逐渐发展其他产业。

农业方面,盂县是山西省的重要粮食基地之一,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豆类等作物。

近年来,盂县还逐渐发展了高效、生态、特色农业,推广了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除农业外,盂县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盂县还注重发展乡村旅游业,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集结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

旅游景点包括大泥山风景区、龙门岩、木瓜山等风景名胜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此外,盂县的民俗文化也十分丰富,有着独特的风貌和传统活动,如盂县田园文化艺术节、太和洞祭灵活动等,吸引了许多人前来体验。

在教育方面,盂县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县内设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等,为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盂县还注重培养人才,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和教育活动,提升了人才素质和综合能力。

总体而言,盂县是山西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丰富文化和独特风景的地方。

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以及发展的经济和教育体系为该县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孟州市地理环境

孟州市地理环境

孟州市地理环境
孟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地理环境独特。

孟州市地势平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暖花开,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冬雪皑皑。


样的气候条件为孟州市的农林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种植。

孟州市地处黄河流域,水资源充沛,灌溉便利。

同时,市内还有多座山脉环绕,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生态环境良好。

这些优越的地理条件为孟州市的生态建设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小标题:自然风光
孟州市地理环境优越,自然风光秀丽。

市内有著名的孟山,山势雄伟,景色壮观。

登上孟山可以俯瞰整个市区,美不胜收。

此外,还有溪水潺潺的小溪,绿树成荫的公园,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放松身心,享受宁静。

小标题:气候条件
孟州市地理环境决定了其气候条件多变。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较大。

降雨较为充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但也要防范自然灾害,如台风、暴雨等。

市民
们在适应气候的同时,也要做好防灾准备,保障生产和生活的安全。

总体来说,孟州市地理环境优越,为其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旅游业提供了丰富
的资源和条件。

市民们珍爱这片美好的土地,努力保护环境,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转载]盂县——山西进士之乡

[转载]盂县——山西进士之乡

[转载]盂县——山西进士之乡翻遍盂县的史书,“进士之乡”的称谓,没有记载,只记有进士人名及简要介绍。

在人们的记忆中也无此印象。

进士在现代人心目中,是具有很高学问的人。

进士如同官位,因为是进士,即会有官职。

进士在古代是金榜题名的人物,是非常了得之人。

上网查询:进士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之称谓。

意思就是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此称谓始见于《礼记·王制》。

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唐朝也设此科,中试者皆称进士。

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在中国1300年的科举制度中,有10万左右的人获进士称号。

大约在2006年秋,盂县籍的著名作家张石山先生在闲聊中谈到,他在京读博士后的儿子,在一本书中看到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山西的进士中盂县的进士数最多,为三晋第一。

听到此,我顿感愕然。

盂县乃太行山中部、晋东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县,春秋时为仇犹古国,晋国欲伐,因交通不便,以献钟之计,让仇犹国修路,路通钟至国亦被灭。

盂县其地形如盂,四面崇山峻岭,偏居一隅,自古以来交通不便。

这样一个山区县,经济不会发达,文化教育也肯定是落后的。

在考取进士的问题上,如何能超过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发源地晋南的河东大地?我当时很不相信,感到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可能是大作家听错了,或是其子弄错了,实属无稽之谈。

2006年初冬,我再次与张石山先生电话中谈及此事,问其子所读书目,他说这本书名为《山西历代进士题名录》,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他说可以给我从太原购一本。

再次同大作家见面时,他送给了我这本书。

我翻开书一看,书中有一明细表格,为山西各县在历朝考得进士的数目表。

盂县赫然名列第一,为161人,比历史文化悠久的晋南、晋东南及省府太原周围各县都多,排第二位的是永济县,160人,文献名邦平定排第七,108人。

在此应当提及,盂县的进士以宋、辽、金、元时期为多,明清稍逊之。

阳泉盂县旅游景点大全

阳泉盂县旅游景点大全

阳泉盂县旅游景点大全
1. 盂县白龙潭风景区:位于阳泉市盂县的西北部,是一个以湖泊、瀑布、山峰为主的自然风景区,被誉为“山西的胡尔敦”。

2. 盂县古城:位于盂县城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包括城墙、古建筑等。

3. 红旗渠:位于盂县境内,是一座重要的水利工程,被誉为中国革命的丰碑,也是一个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

4. 盂县广胜寺:位于盂县城内,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建于明代,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5. 东门楼:位于盂县城内,是盂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6. 盂县博物馆:位于盂县城内,是一座展示盂县历史文化的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历史资料。

7. 马家沟景区:位于盂县西南部,是一个以自然风光和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景区,有美丽的山水和田园风光。

8. 盘龙山景区:位于盂县东北部,是一个以山峰、溪流、峡谷为主的自然风景区,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9. 城厢村:位于盂县南部,是一个保存完整的古代农村景观,
有古老的农舍、土地庙堂等建筑,能够让人感受到农村的古朴风情。

10. 布达拉宫:位于盂县北部,是一座仿制的藏式建筑,建筑风格独特,是盂县的新兴旅游景点之一。

盂县地质遗迹概况

盂县地质遗迹概况

2盂县位于阳泉市最北端,面积2514km 。

盂县北部以太古界片麻岩及五台期、吕梁期侵入岩为主,南部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拥有十分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

1 地质概况县内主要出露中太古界、新太古界、下元古界、下古生[1-3]界、上古生界、新生界地层,整体上呈“北老南新”的特点。

2 盂县地质遗迹特征2.1 地质遗迹类型[4]盂县共发现27处地质遗迹,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0303-2017),盂县的地质遗迹可分为2大类、7类、12亚类,其中基础地质大类8处,地貌景观大类19处(见表1)。

2.2 主要地质遗迹特征2.2.1 盂县七东山组剖面盂县七东山组剖面是下元古界七东山组正层型剖面。

剖面起点为下社乡孙家口村,终点为道庄窑村,剖面共分2段。

1)一段:岩石组合总体以石英岩、大理岩、斜长角闪岩、黑云片岩、黑云石英片岩为主,与下伏新太古界五台群鸿门岩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吕梁期均才变质花岗岩呈侵入接触关系。

厚约405.2m。

2)二段:原岩为少量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

主要岩性主要为灰白、青灰、粉红色中厚层状—厚层状含硅质条带白云石大理岩夹中薄层(白云石)大理岩。

与下伏一段呈整合接触。

厚约1031.3m。

2.2.2 盂县榆林坪组剖面盂县榆林坪组剖面为榆林坪组的层型剖面。

剖面起点位于上社镇下石塘村东,终点在新庄村西。

榆林坪组岩性组合为(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石榴)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夹(石榴)斜长角闪岩、石榴镁铁闪石片岩、磁铁镁铁闪石石英片岩、透闪石岩、角闪斜长片岩等,与檀山坪(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呈侵入接触关系。

厚920m。

2.2.3 盂县的溶洞景观盂县省级及以上的溶洞有玉华洞、万花洞、如来洞等。

玉华洞位于赵盆沟村西半山腰,发育于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中,共分为7段,总长度约184m,其中第2段和第3段较为开阔、宽敞,定为1号和2号大厅,其余5段为过道,溶洞内蜿蜒曲折,整体向东延伸,玉华洞洞口很小,长1.5m,宽60cm。

盂县桃峪沟景区的开发思路与景观规划设计

盂县桃峪沟景区的开发思路与景观规划设计

盂县桃峪沟景区的开发思路与景观规划设计李欣【摘要】山西省阳泉市盂县桃峪沟景区目前处于旅游开发起步阶段,旅游服务设施处于空白状态,基于桃峪沟景区现状条件分析,明确桃峪沟景区的开发思路及发展方向,同时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8(044)018【总页数】2页(P21-22)【关键词】桃峪沟景区;开发思路;景观规划设计【作者】李欣【作者单位】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81桃峪沟景区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下社乡碾子坪村境内,项目地处于山西省太行山山水景观系列带的北部,范围主要包括桃峪沟及其两侧山体(包括碾子坪村庄和农田耕地),西到石阳线,东到下社乡边界,南北以山脊线为边界,面积为4.22 km2,东西跨度为4.24 km,见图1。

1 现状分析1.1 地形条件分析规划区为丘陵沟谷地貌,南北为沟谷山体,地势东高西低。

规划区内沟壑纵横,东部地形复杂、地势险峻;西部临近龙华河河谷,为缓坡阶地。

1)高程分析。

规划区海拔在610 m~1 200 m之间,东西海拔跨度约600 m,最高点位于东部边界山峰,山体面积约占规划区总面积的80%左右;最低处位于规划区西部边界地段。

规划区西部为河谷缓坡阶地;中部、东部为自然山体,地势险峻。

2)坡度分析。

规划区坡度在0°~90°之间均有分布,大部分土地坡度在25°之上,不适宜作为建设用地,其他为可建设用地。

其中,沿桃峪沟谷地,坡度在8°以下,为适宜建设用地;局部山体坡度在8°~25°之间,为可建设用地,但是对建设开发有一定限制性条件。

3)坡向分析。

运用ARCGIS软件进行坡向分析,规划区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坡向都有分布。

桃峪沟沟谷为平坡;桃峪沟北部山体坡向主要是东南、西南向,南部山体坡向主要是东北、西北向;整体以西北向、西南向为主,谷地一般为平坡。

我的家乡盂县

我的家乡盂县

我的家乡盂县盂县古名仇犹,历史悠久,位于山西省东部,地处太行山西侧,县境四周环山,境内地形多样,中南部为低山丘陵区,东部、北部山多谷深,西部为山间盆地。

地势西高东低。

多数山上植被茂盛。

境内水资源丰富,地表水主要有滹沱河和温河两大水系,均属海河水系,地下水主要是泉水,集中分布在北部地区。

丰富的水资源为人民生活和生产灌溉提供了便利的自然条件。

盂县地理位置偏北,处太行山之巅,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炎热,秋季凉爽多雨,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

盂县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是藏山,藏山祠相传为春秋时期晋程婴、公孙杵臼藏匿赵氏孤儿赵武之处。

黑龙池、滴水岩、南天门、拜水洞和龙凤松等也都各具特色,古有“藏山十景”之称。

盂县还有水神山也称烈女山,位于盂县县城东北5公里处,海拔1200米,三山环抱,山势迤逦,松柏叠翠,在山腰处,建有一庙宇———烈女祠,亦名“圣母祠”,当地人称“奶奶庙”。

盂县特产枣介糕,对于盂县人来说可以算得上是家喻户晓的美食。

每逢结婚这样的大事,每家每户的饭桌上,都缺少不了这一道美食!枣介糕是用黄米面做的,做的好可以软精精的吃到底,而水少了就会一开始还凑和,越到底越硬,吃了对胃就不好了!所以说想要做好枣介糕也是一门很深的技术。

其实,枣介糕和年糕相差并不大,而且都是粘粘的那种,只是主料不一样而已。

盂县核桃核桃又名胡桃,在国际市场上它与扁桃、腰果、榛子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干果。

盛产于盂县各乡镇。

以个大壳薄、仁肥易取、入口香脆而闻名三晋。

主要品种有绵核桃等。

莜面”的原粮叫“悠麦”,又叫“燕麦”。

是盂县西烟的特产之一。

它不仅有耐饥抗寒,保肝养肾,造血及增强免役等作用,而且还有强体、健脑、清目、美容之功能。

盂县花椒已有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主要品种有大红袍、小红袍、黄金椒等。

其特点是色泽鲜艳,外红内黄,香味芬芳,当地人谓之“十里香”。

全县现有结果椒树55万株,年产35万公斤,畅销全国。

介绍盂县藏山开场白

介绍盂县藏山开场白

介绍盂县藏山开场白藏山古名盂山。

国家级AAAA风景区,坐落在太行山西麓,山西省东大门的阳泉市盂县城北18公里处长池镇藏山村东的重峦叠嶂中,东临石家庄,西接太原市,南望娘子关,北倚五台山和西柏坡,造化神奇,独钟灵秀。

相传春秋时晋国大夫赵朔被晋国公杀害,赵朔死前将遗腹孤儿托付给门客程婴,程婴舍去己子,携赵朔的孤儿赵武潜入盂山藏匿20xx年之久,后人就把盂山改名为藏山,并立祠祭祀,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为山西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古往今来,无数名人志士,文人骚客,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瞻仰凭吊,游览观光,台元好问、傅山、顾炎武、王珻等都曾莅临吟咏,当今政要、学界名流概莫能外,无不流连忘返。

随着旅游人数增多,藏山知名度随日而增。

1996年,县政府拨款增建春秋战国城,它反映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至公元前256年秦始皇并吞六国为止,前后520xx年的历史,生动地再现了烈国争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景象。

春秋战国城利用南洞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依山傍势,修建了几十处殿、亭、楼、阁。

这些建筑的布局按照中国古老的八卦图原理设计,其中心为百家坛。

由此辐射向八个方位,将群雄殿、将相府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形乱而神不乱,使人们既了解了春秋战国的整个历史,又能知道各种人物、学说、事件的来龙去脉,融知识性、教育性、学术参考性为一体,具有新、奇、特的特点,整个建筑宏伟壮观,成为藏山祠文物旅游区的重要景观。

明代乔宇曾写过一首诗,盛赞藏山。

诗曰:两崖云起涧西东,庙貌长留烈士风。

仇国遗虚秋草绿,盂山半壁晚霞红。

存孤事往功何伟,食报深恩典并隆。

况有英灵作霖雨,高名千古播寰中。

藏山祠自从开放以来,每年接待游人数以百万计,农历四月十五日为藏山庙会,每逢庙会期间,远近游人蜂拥而至,络绎不绝,成为藏山最热闹的时节。

该景点地理位置优越,西向太原,东去石家庄,只半小时多路程;北达佛教圣地五台山、革命圣地西柏坡,也不过2小时路程,即或到京津,也是朝发夕至,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实乃旅游观光之胜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建议
1、推广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抗旱、抗病、适应恶劣气候); 2盂县曾经发生过的 玉米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盂县曾经发生的玉米病虫害有:矮花病(中单2号)、丝黑穗病(沈单10 号)、苗枯病(中金368)。这些病害主要发生在中晚熟区。 防治措施1、引进抗病品种2、包衣处理。
三、我县种植先玉335 发生病虫害及防治情况
我县玉米播种面积为30多万亩,多年来,一直以农大3138和晋单32为主 干品种。近两年被先玉335取代 (今年由于受先锋公司供货不足影响,致使先玉 335种值面积为2万多亩,约占耕种面积的7%)。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为确保 先玉335获得高产。从三月份开始,我就开始着手安排先锋公司每年进行玉米病 虫害防治工作了,借鉴去年工作中的积累经验,我精心从网点销售商中,筛选出 了五名对工作有责任心、事业心和发展眼光的同志,以本人负责的区域为范围, 挑选十名种植先玉335的大户进行整个生育期的观察、记录和测产。而我则积极 将他们报告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遇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积极深入田间地头 与农民进行交流,做好售后服务工作。总的来说2010年我县气候比较异常,对玉 米等大宗作物的生长有些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从播种到出苗,雨水多、气温地 温偏低,延迟了出苗天数,并在我县许多地方出现缺苗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深 入各乡镇实地了解,通知各销售商向农民做好解释,做好补栽工作;各乡镇玉米 受旱严重,玉米生长受到一定的制约。由于种植先玉335面积少等原因,加之我 县农民耕地多为粗放型管理,我县个别地块出现地老虎、玉米螟、玉米大斑病等 病害。对产量没有构成影响。在玉米联防信息员的工作中,我县仙人乡岭西岩村 的王俊爱同志和牛村镇元吉村侯海金同志,积极组织他们各自负责的农户做好跟 踪、记录和对比工作。尤其是王俊爱同志,他将先玉335种植在山坡地、低洼地 和水浇地等的各种表现,一一记录,准备在下一步的工作寻找先玉335的最大产 量潜力。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联合盂县种业界中的有识之士,做好先锋公司 产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工作,扩大先锋产品在盂县的占有率。
一、盂县地理条件和气候
1、盂县位于山西省东部,地处太行山西侧。东与河北省平山县、井陉县和 本省平定县接壤,西临本省阳曲县,南连寿阳县与阳泉市郊区,北靠五台县与定 襄县。县境四周群山环绕,境内山脉纵横,白马山东西横亘,管头梁南北纵贯, 把全县分成东西两个盆地:盂城盆地和西烟盆地。 2、盂县地理位置偏北,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炎热,秋季凉爽多雨,冬 季寒冷少雪,年均降雨量500——618毫米,霜冻期为9月下旬至次年4月,无霜 期约120-150天。我县由于气温、降水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决定了农业耕作的特 点是:旱地农业。主要农作物以玉米为主。受地理位置及气候原因种植区分为早 熟区(西烟、东梁)中晚熟区和晚熟区三大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